班主任工作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11篇

2023-06-20 15:32:01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11篇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11篇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1篇

  一、生长素

  1、生长素的发现(1)达尔文的试验:

  实验过程:

  ①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向光性;

  ②切去胚芽鞘尖端,胚芽鞘不生长;

  ③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尖端,胚芽鞘竖立生长;

  ④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下端,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

  (2)温特的试验:

  实验过程: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

  未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不生长

  (3)科戈的实验:分离出该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确定是吲哚乙酸,命名为生长素

  3个实验结论小结:生长素的合成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感光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生长素的作用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以下部位

  2、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

  单侧影响了生长素的分布,使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多于向光一侧,从而使背光一侧的细胞伸长快于向光一侧,结果表现为茎弯向光源生长。

  3、判定胚芽鞘生长情况的方法

  一看有无生长素,没有不长

  二看能否向下运输,不能不长

  三看是否均匀向下运输

  均匀:直立生长

  不均匀:弯曲生长(弯向生长素少的一侧)

  4、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横向运输:向光侧→背光侧;极性运输: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生长素的分布部位:各器官均有,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芽、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

  5、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一般,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浓度的高低以各器官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为标准)。

  同一植株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同,敏感性由高到低为:根、芽、茎(见右图)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和抑制作用与生长素的浓度、植物器官的种类、细胞的年龄有关。

  顶端优势是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近顶端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较高,从而抑制了该部位侧芽的生长。

  6、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促进扦插枝条生根[实验];

  防止落花落果;

  促进果实发育(在未授粉的雌蕊柱头上喷洒生长素类似物,促进子房发育为果实,形成无子番茄);

  除草剂(高浓度抑制杂草的生长)

  二、其他植物激素

  名称主要作用

  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植株增高,促进果实生长

  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

  脱落酸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联系:植物细胞的分化、器官的发生、发育、成熟和衰老,整个植株的生长等,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结果。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2篇

  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生态系统的概念:

  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3、生态系统类型:

  可分为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有冻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自然生态系统,以及农业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人工生态系统。

  4、生态系统的结构

  (1)成分:

  非生物成分:无机盐、阳光、热能、水、空气等

  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最基本、最关键的的成分),还有一些化能合成细菌

  和光合细菌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生物成分消费者:主要是各种动物

  分解者:主要某腐生细菌和真菌,也包括蚯蚓等腐生动物。它们能分解动植物遗体、粪便等,

  最终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2)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

  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植物(生产者)总是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即一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所处的营养级不是一成不变的,如猫头鹰捕食鼠时,则处于第三营养级;当猫头鹰捕食吃虫的小鸟时,则处于第四营养级。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3篇

  1、过程

  2、特点:

  单向流动:生态系统内的能量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下一个营养级,不能逆向流动,也不能循环流动

  逐级递减: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可用能量金字塔表示。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越多。

  3、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1)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如农田生态系统中,必须清除杂草、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

  三、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1、碳循环

  1)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碳在生物群落的各类生物体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并通过生物链在生物群落中传递;碳循环的形式是CO2

  2)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光合作用;碳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的主要途径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CO2

  2、过程:

  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课本P103

  四、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1、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2、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主要形式:

  (1)物理信息:光、声、热、电、磁、温度等。如植物的向光性

  (2)化学信息:性外激素、告警外激素、尿液等

  (3)行为信息:动物求偶时的舞蹈、运动等

  3、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一是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如短日照处理能使菊花提前开花;

  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如喷洒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类似物干扰害虫交尾的环保型防虫法。

  五、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

  力的。基础是负反馈。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相对性。当受到大规模干扰或外界压力超过该生态系统自身更新

  和自我调节能力时,便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甚至引发系统崩溃。

  4、生物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成分越单纯,结构越简朴抵抗力稳定性越低,反之亦然。草原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较强,草地破坏后能恢复。而森林恢复很困难。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它的恢复力稳定就弱。

  留意:生态系统有自我调节的能力。但有一定的限度。保持其稳定性,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5、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在草原上适当栽种防护林,可以有效地防止风沙的侵蚀,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如图)。再比如避免对森林过量砍伐,控制污染物的排放,等等,都是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有效措施

  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

  6、制作生态瓶时应注意:

  1、人口增长引发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人类的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对人类自身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了破坏。

  2、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壤荒漠化、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

  3、生物多样性包括3个层次:遗传多样性(所有生物拥有的全部基因)、物种多样性(指生物圈内所有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生态系统多样性。

  4、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的基础,对生物进化和维持生物圈的稳态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护生物多样性。

  5、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对土地资源的压力(2)对水资源的压力

  (3)对能源的压力(4)对森林资源的压力(5)环境污染加剧

  6、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潜在价值,直接价值,间接价值

  7、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课本P126

  (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是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场所。

  (2)迁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濒危物种保护中央。

  (3)加强宣传和执法力度。

  (4)建立库、种子库,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等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4篇

  总结是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的书面材料,他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让我们抽出时间写写总结吧。总结一般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最新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

  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

  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8、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

  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

  化合物为蛋白质。

  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

  (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

  1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1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肽键。

  13、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14、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

  15、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因。

  16、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它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

  17、蛋白质功能:

  ①结构蛋白,如肌肉、羽毛、头发、蛛丝

  ②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

  ③运输载体,如血红蛋白

  ④传递信息,如胰岛素

  ⑤免疫功能,如抗体

  18、氨基酸结合方式是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如图:

  HOHHH

  NH2—C—C—OH+H—N—C—COOHH2O+NH2—C—C—N—C—COOH

  R1HR2R1OHR2

  19、DNA、RNA

  全称: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

  分布: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

  染色剂:甲基绿、吡罗红

  链数:双链、单链

  碱基:ATCG、AUCG

  五碳糖:脱氧核糖、核糖

  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

  代表生物: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噬菌体、HIV、SARS病毒

  20、主要能源物质:糖类

  细胞内良好储能物质:脂肪

  人和动物细胞储能物:糖原

  直接能源物质:ATP

  21、糖类:

  ①单糖: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

  ②二糖:麦芽糖、蔗糖、乳糖

  ③多糖:淀粉和纤维素(植物细胞)、糖原(动物细胞)

  ④脂肪:储能;保温;缓冲;减压

  22、脂质:磷脂(生物膜重要成分)

  胆固醇、固醇(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形成)

  维生素D:(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Ca和P的吸收)

  23、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

  组成单位依次为:单糖、氨基酸、核苷酸。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所以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自由水(95.5%):良好溶剂;参与生物化学反应;提供液体环境;运送

  24、水存在形式营养物质及代谢废物

  结合水(4.5%)

  25、无机盐绝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哺乳动物血液中Ca2+过低,会出现抽搐症状;患急性肠炎的病人脱水时要补充输入葡萄糖盐水;高温作业大量出汗的工人要多喝淡盐水。

  26、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27、细胞膜的功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28、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29、制取细胞膜利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因为无核膜和细胞器膜。

  30、叶绿体: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双层膜

  线粒体:有氧呼吸主要场所;双层膜

  核糖体:生产蛋白质的细胞器;无膜

  中心体: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无膜

  液泡:调节植物细胞内的渗透压,内有细胞液

  内质网:对蛋白质加工

  高尔基体:对蛋白质加工,分泌

  31、消化酶、抗体等分泌蛋白合成需要四种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32、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协调。

  维持细胞内环境相对稳定生物膜系统功能许多重要化学反应的位点把各种细胞器分开,提高生命活动效率

  核膜:双层膜,其上有核孔,可供mRNA通过结构核仁

  33、细胞核由DNA及蛋白质构成,与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染色质两种状态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功能: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34、植物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是指液泡中的细胞液。

  原生质层指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植物细胞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质壁分离中质指原生质层,壁为细胞壁

  35、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如H2O,O2,CO2,甘油,乙醇、苯

  协助扩散:载体蛋白质协助,高浓度→低浓度,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36、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主动运输:需要能量;载体蛋白协助;低浓度→高浓度,如无机盐、离子、胞吞、胞吐:如载体蛋白等大分子

  37、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38、本质:活细胞产生的有机物,绝大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高效性

  特性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成一类化学反应

  酶作用条件温和:适宜的温度,pH,最适温度(pH值)下,酶活性最高,

  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甚至失活(过高、过酸、过碱)功能:催化作用,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

  结构简式:A—P~P~P,A表示腺苷,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

  全称:三磷酸腺苷

  39、ATP与ADP相互转化:A—P~P~PA—P~P+Pi+能量

  功能:细胞内直接能源物质

  40、细胞呼吸: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氧化分解,生成CO2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生成ATP过程

  41、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比较: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场所:细胞质基质、线粒体(主要)、细胞质基质

  产物:CO2,H2O,能量

  CO2,酒精(或乳酸)、能量

  反应式:C6H12O6+6O26CO2+6H2O+能量

  C6H12O62C3H6O3+能量

  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过程:第一阶段:1分子葡萄糖分解为2分子丙酮酸和少量[H],释放少量能量,细胞质基质

  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CO2和[H],释放少量能量,线粒体基质

  第三阶段:[H]和O2结合生成水,大量能量,线粒体内膜

  无氧呼吸

  第一阶段:同有氧呼吸

  第二阶段:丙酮酸在不同酶催化作用下,分解成酒精和CO2或转化成乳酸能量

  42、细胞呼吸应用:包扎伤口,选用透气消毒纱布,抑制细菌有氧呼吸

  酵母菌酿酒:选通气,后密封。先让酵田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再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花盆经常松土:促进根部有氧呼吸,吸收无机盐等

  稻田定期排水:抑制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防止酒精中毒,烂根死亡

  提倡慢跑:防止剧烈运动,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破伤风杆菌感染伤口:须及时清洗伤口,以防无氧呼吸

  43、活细胞所需能量的最终源头是太阳能;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44、叶绿素a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叶绿体中色素叶绿素b(类囊体薄膜)胡萝卜素

  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叶黄素

  45、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CO2和H2O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O2的过程。

  46、18C中期,人们认为只有土壤中水分构建植物,未考虑空气作用

  1771年,英国普利斯特利实验证实植物生长可以更新空气,未发现光的作用

  1779年,荷兰英格豪斯多次实验验证,只有阳光照射下,只有绿叶更新空气,但未知释放该气体的成分。

  1785年,明确放出气体为O2,吸收的是CO2

  1845年,德国梅耶发现光能转化成化学能

  1864年,萨克斯证实光合作用产物除O2外,还有淀粉

  1939年,美国鲁宾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

  47、条件:一定需要光

  光反应阶段场所:类囊体薄膜,

  产物:[H]、O2和能量

  过程:(1)水在光能下,分解成[H]和O2;

  (2)ADP+Pi+光能ATP

  条件:有没有光都可以进行

  暗反应阶段场所:叶绿体基质

  产物:糖类等有机物和五碳化合物

  过程:(1)CO2的固定:1分子C5和CO2生成2分子C3

  (2)C3的还原:C3在[H]和ATP作用下,部分还原成糖类,部分又形成C5

  联系:光反应阶段与暗反应阶段既区别又紧密联系,是缺一不可的整体,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

  48、空气中CO2浓度,土壤中水分多少,光照长短与强弱,光的成分及温度高低等,都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可通过适当延长光照,增加CO2浓度等提高产量。

  49、自养生物:可将CO2、H2O等无机物合成葡萄糖等有机物,如绿色植物,硝化细菌(化能合成)

  异养生物:不能将CO2、H2O等无机物合成葡萄糖等有机物,只能利用环境中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自身生命活动,如许多动物。

  50、细胞表面积与体积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51、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减数分裂:生殖细胞(,卵细胞)增殖

  52、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复制及有关蛋白质合成,染色体数目不增加,DNA加倍。有丝分裂:体细胞增殖

  无丝分裂:蛙的红细胞。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缍丝和染色体变化

  前期:核膜核仁逐渐消失,出现纺缍体及染色体,染色体散乱排列。

  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分裂期较清晰便于观察

  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加倍

  末期:核膜,核仁重新出现,纺缍体,染色体逐渐消失。

  5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区别: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间期:DNA复制,蛋白质合成(染色体复制)

  染色体复制,中心粒也倍增

  前期:细胞两极发生纺缍丝构成纺缍体中心体发出星射线,构成纺缍体

  末期:赤道板位置形成细胞板向四周扩散形成细胞壁

  不形成细胞板,细胞从中央向内凹陷,缢裂成两子细胞

  54、有丝分裂特征及意义:将亲代细胞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DNA复制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在亲代与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稳定性,对于生物遗传有重要意义

  55、有丝分裂中,染色体及DNA数目变化规律

  56、细胞分化: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它是一种持久性变化,是生物体发育的基础,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效率。

  57、细胞分化举例:红细胞与肌细胞具有完全相同遗传信息,(同一受精卵有丝分裂形成);形态、功能不能原因是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执行情况不同

  58、细胞全能性: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潜能。

  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如植物组织培养因为细胞(细胞核)具有该生物生长发育所需的遗传信息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如克隆羊

  59、细胞内水分减少,新陈代谢速率减慢

  细胞内酶活性降低,细胞衰老特征细胞内色素积累

  细胞内呼吸速度下降,细胞核体积增大

  细胞膜通透性下降,物质运输功能下降

  60、细胞凋亡指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生理过程,如蝌蚪尾消失,它对于多细胞生物体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因素干扰具有非常关键作用。

  能够无限增殖

  61、癌细胞特征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容易在体内扩散,转移

  62、癌症防治:远离致癌因子,进行CT,核磁共振及癌基因检测;也可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5篇

  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A)

  1、实验步骤:

  (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重量适当的钩码.

  (3)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4)拉住纸带,将小车移动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纸带.

  (5)断开电源,取下纸带

  (6)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复做三次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A)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t=vo+at(减速:vt=vo-at)

  (2).此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vot+at2/2(减速:s=vot-at2/2)

  (4)位移推式:(减速:)

  (5).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

  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s=aT2(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加速度T----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和v-t图象(A)

  自由落体运动(A)

  (1)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自由落体加速度

  (1)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

  (2)重力加速度是由于地球的引力产生的,因此,它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其大小在地球上不同地方略有不,在地球表面,纬度越高,重力加速度的值就越大,在赤道上,重力加速度的值最小,但这种差异并不大.

  (3)通常情况下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3)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vt=gt.H=gt2/2,vt2=2gh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6篇

  1、质点:

  (1)没有形状、大小且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是否能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其具体分析。

  2、加速度(A)

  (1)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的改变量跟发生这一改变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

  (2)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是速度变化的方向

  (3)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质点做加速运动;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则质点做减速运动.

  (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即v=s/t。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段时间t内的位移为s,则我们定义v=s/t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的方向。

  (3)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从物理含义上看,瞬时速度指某一时刻附近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4、匀速直线运动(A)

  (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质点的运动方向相同,质点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7篇

  总结是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的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如何把总结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必修知识要点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历史知识重点

  外交关系的突破

  一、重返联合国

  1、背景:

  (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由台湾中华民国政府所占据。

  (2)新中国政府一直为恢复合法席位而斗争。

  (3)20世纪70年代,广大发展中国家日益成为国际事务当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4)美国长期的孤立政策逐渐破产。

  (5)中国的国际地位逐渐提高。

  2、恢复:

  (1)时间、标志:1972年10月第二十六届联大通过。

  3、意义:这是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胜利,中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关键:中美关系的缓和

  1、背景:

  (1)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苏关系恶化,中国也面临着新的战略选择。

  (2)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

  (3)改善两国关系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成为双方的共同要求。

  2、实现过程:

  (1)乒乓外交——基辛格访华——尼克松访华。

  (2)标志: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并与中国在上海共同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

  3、意义:结束了两国对抗,开始走向正常化。

  4、正式建交(发展):1979年1月。正式建交。意义是两国实现了正常化。

  三、中日邦交正常化

  1、前提:中美关系正常化。对日本朝野巨大震动。

  2、实现过程:

  (1)《中日联合声明》。(2)正式建交:1973年,两国互派大使。

  3、意义: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新篇章,这对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历史基础知识

  一、罗斯福新政

  (1)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①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打击美国;

  ②政府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无法解决危机;

  ③罗斯福1933年就任美国总统。

  (2)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立法、救济、复兴)

  ①整顿财政金融:重建人们对银行的信心

  ②调整工业生产:《全国工业复兴法》和“蓝鹰运动”

  ③调节农业生产:减少耕地面积和产量以控制市场价格

  ④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振:通过《社会保障法》,兴办公共工程提供就业机会

  (3)新政的特点:政府大规模的干预经济

  (4)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①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全面来临的时代,在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再也不能适应生产力巨大发展的时候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②其核心内容是通过国家力量扩大消费,调节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③新政式的调整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资本主义经过这一重大调整,获得了新的发展余地和活力。

  ④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

  ①背景:30年代大危机的教训、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主义的影响

  ②措施: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加强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式

  (2)福利改革

  ①资金来源: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和国家补贴

  ②福利种类: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

  ③特点: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④实质: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

  ⑤评价:福利国家的出现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但国家的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8篇

  1、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中的有关结论

  (1)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

  (2) F1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一定分离,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同时发生。

  (3)F2中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比例9:3:3:1

  注意:上述结论只是符合亲本为YYRR×yyrr,但亲本为YYrr×yyRR,F2中重组类型为10/16,亲本类型为6/16。

  2、常见组合问题

  (1)配子类型问题 如:AaBbCc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2x2x2=8种

  (2)基因型类型 如:AaBbCc×AaBBCc,后代基因型数为多少?

  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

  Aa×Aa后代3种基因型(1AA:2Aa:1aa)Bb×BB后代2种基因型(1BB:1Bb)

  Cc×Cc后代3种基因型(1CC:2Cc:1cc)所以其杂交后代有3x2x3=18种类型。

  (3)表现类型问题 如:AaBbCc×AabbCc,后代表现数为多少?

  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

  Aa×Aa后代2种表现型 Bb×bb后代2种表现型 Cc×Cc后代2种表现型

  所以其杂交后代有2x2x2=8种表现型。

  3、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减I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9篇

  一、生物学中常见化学元素及作用:

  1、Ca:人体缺之会患骨软化病,血液中Ca2+含量低会引起抽搐,过高则会引起肌无力。血液中的Ca2+具有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如果用柠檬酸钠或草酸钠除掉血液中的Ca2+,血液就不会发生凝固。属于植物中不能再得用元素,一旦缺乏,幼嫩的组织会受到伤害。

  2、Fe: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缺乏会患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中的Fe是二价铁,三价铁是不能利用的。属于植物中不能再得用元素,一旦缺乏,幼嫩的组织会受到伤害。

  3、Mg:叶绿体的组成元素。很多酶的激活剂。植物缺镁时老叶易出现叶脉失绿。

  4、B: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缺乏植物会出现花而不实。

  5、I:甲状腺激素的成分,缺乏幼儿会患呆小症,成人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

  6、K:血钾含量过低时,会出现心肌的自动节律异常,并导致心律失常。

  7、N:N是构成叶绿素、ATP、蛋白质和核酸的必需元素。N在植物体内形成的化合物都是不稳定的或易溶于水的,故N在植物体内可以自由移动,缺N时,幼叶可向老叶吸收N而导致老叶先黄。N是一种容易造成水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的一种化学元素,在水域生态系统中,过多的N与P配合会造成富营养化,在淡水生态系统中的富营养化称为“水华”,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富营养化称为“赤潮”。动物体内缺N,实际就是缺少氨基酸,就会影响到动物体的生长发育。

  8、P:P是构成磷脂、核酸和ATP的必需元素。植物体内缺P,会影响到DNA的复制和RNA的转录,从而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发育。P还参与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能量传递过程,因为ATP和ADP中都含有磷酸。P也是容易造成水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的一种元素。植物缺P时老叶易出现茎叶暗绿或呈紫红色,生育期延迟。

  9、Zn:是某些酶的组成成分,也是酶的活化中心。如催化吲哚和丝氨酸合成色氨酸的酶中含有Zn,没有Zn就不能合成吲哚乙酸。所以缺Zn引起苹果、桃等植物的小叶症和丛叶症,叶子变小,节间缩短。

  二、生物学中常用的试剂:

  1、斐林试剂:成分:0.1g/mlNaOH(甲液)和0.05g/mlCuSO4(乙液)。用法:将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体积混合,再将混合后的斐林试剂倒入待测液,水浴加热或直接加热,如待测液中存在还原糖,则呈砖红色。

  2、班氏糖定性试剂:为蓝色溶液。和葡萄糖混合后沸水浴会出现砖红色沉淀。用于尿糖的测定。

  3、双缩脲试剂:成分:0.1g/mlNaOH(甲液)和0.01g/mlCuSO4(乙液)。用法:向待测液中先加入2ml甲液,摇匀,再向其中加入3~4滴乙液,摇匀。如待测中存在蛋白质,则呈现紫色。

  4、苏丹Ⅲ:用法:取苏丹Ⅲ颗粒溶于95%的酒精中,摇匀。用于检测脂肪。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被苏丹Ⅳ染成红色)。

  5、二苯胺:用于鉴定DNA。D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被染成蓝色。

  6、甲基绿:用于鉴定DNA。DNA遇甲基绿(常温)会被染成蓝绿色。

  7、50%的酒精溶液:在脂肪鉴定中,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再用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

  8、75%的酒精溶液:用于杀菌消毒,75%的酒精能渗入细胞内,使蛋白质凝固变性。低于这个浓度,酒精的渗透脱水作用减弱,杀菌力不强;而高于这个浓度,则会使细菌表面蛋白质迅速脱水,凝固成膜,妨碍酒精透入,削弱杀菌能力。75%的酒精溶液常用于手术前、打针、换药、针灸前皮肤脱碘消毒以及机械消毒等。

  9、95%的酒精溶液:冷却的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可用于凝集DNA。

  10、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溶液等体积混合可用于解离根尖。

  11、龙胆紫溶液:(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用于染色体着色,可将染色体染成紫色,通常染色3~5分钟。(也可以用醋酸洋红染色)

  12、20%的肝脏、3%的过氧化氢、3.5%的氯化铁:用于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新鲜的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

  13、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3%的蔗糖溶液、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用于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

  14、碘液:用于鉴定淀粉的存在。遇淀粉变蓝。

  15、丙酮:用于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16、层析液:(成分:20份石油醚、2份丙酮、和1份苯混合而成,也可用93号汽油)可用于色素的层析,即将色素在滤纸上分离开。

  17、二氧化硅:在色素的提取的分离实验中研磨绿色叶片时加入,可使研磨充分。

  18、碳酸钙:研磨绿色叶片时加入,可中和有机酸,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破坏。

  19、0.3g/mL的蔗糖溶液:相当于30%的蔗糖溶液,比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大,可用于质壁分离实验。

  20、0.1g/mL的柠檬酸钠溶液:与鸡血混合,防凝血。

  21、氯化钠溶液:①可用于溶解DNA。当氯化钠浓度为2mol/L、0.015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高,在氯化钠浓度为0.14mol/L时,DNA溶解度最高。②浓度为0.9%时可作为生理盐水。

  22、胰蛋白酶:①可用来分解蛋白质;②可用于动物细胞培养时分解组织使组织细胞分散。

  23、秋水仙素:人工诱导多倍体试剂。用于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可使染色体组加倍,原理是可抑制正在分裂的细胞纺锤体的形成。

  24、氯化钙:增加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用于基因工程的转化,使细胞处于感受态)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10篇

  1、地球上的生物,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分类也就有了细胞生物和非细胞生物之分)。

  2、细胞膜由双层磷脂分子镶嵌了蛋白质。蛋白质可以以覆盖、贯穿、镶嵌三种方式与双层磷脂分子相结合。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除保护作用外,还与细胞内外物质交换有关。

  3、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如:变形虫的任何部位都能伸出伪足,人体某些白细胞能吞噬病菌,这些生理的完成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

  4、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a、自由扩散: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消耗能量。例如:H2O、O2、CO2、甘油、乙醇、苯等。b、主动运输: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例如: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的离子(如K+)。c、协助扩散:有载体的协助,能够从高浓度的一边运输到低浓度的一边,这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叫做协助扩散。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5、线粒体:呈粒状、棒状,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内有少量DNA和RNA内膜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

  6、叶绿体: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主要存在植物叶肉细胞里,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还有少量DNA和RNA,叶绿素分布在基粒片层的膜上。在片层结构的膜上和叶绿体内的基质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7、内质网: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物。功能:增大细胞内的膜面积,使膜上的各种酶为生命活动的各种化学反应的正常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8、核糖体:椭球形粒状小体,有些附着在内质网上,有些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9、高尔基体:由扁平囊泡、小囊泡和大囊泡组成,为单层膜结构,一般位于细胞核附近的细胞质中。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并有运输作用。

  10、中心体:每个中心体含两个中心粒,呈垂直排列,存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位于细胞核附近的细胞质中,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11、液泡:是细胞质中的泡状结构,表面有液泡膜,液泡内有细胞液。化学成分:有机酸、生物碱、糖类、蛋白质、无机盐、色素等。有维持细胞形态、储存养料、调节细胞渗透吸水的作用。

  12、与胰岛素合成、运输、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在胰岛素的合成过程中,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胰岛素的运输要通过内质网来进行,胰岛素在分泌之前还要经高尔基体的加工,在合成和分泌过程中线粒体提供能量。

  13、在真核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叶绿体、线粒体;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不具膜结构的是:中心体、核糖体。另外,要知道细胞核的核膜是双层膜,细胞膜是单层膜,但它们都不是细胞器。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是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成熟的植物细胞有明显的液泡,而动物细胞中没有液泡;在低等植物和动物细胞中有中心体,而高等植物细胞则没有;此外,高尔基体在动植物细胞中的作用不同。

  14、细胞核的简介:(1)存在绝大多数真核生物细胞中;原核细胞中没有真正的细胞核;有的真核细胞中也没有细胞核,如人体内的成熟的红细胞。

  (2)细胞核结构:a、核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说明:核膜是和内质网膜相连的,便于物质的运输;在核膜上有许多酶的存在,有利于各种化学反应的进行。

  b、核孔:在核膜上的不连贯部分;作用: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c、核仁:在细胞周期中呈现有规律的消失(分裂前期)和出现(分裂末期),经常作为判断细胞分裂时期的典型标志。d、染色质:细胞核中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提出者:德国生物学家瓦尔德尔提出来的。组成主要由DNA和蛋白质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细胞中的两种不同形态!(3)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代谢中心活动的控制中心。

  15、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也可以说是有无核膜,因为有核膜就有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就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这里有几个问题应引起注意:(1)病毒既不是原核生物也不是真核生物,因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2)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是真核生物。(3)不是所有的菌类都是原核生物,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等)是原核生物,而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等)是真核生物。

  16、在线粒体中,氧是在有氧呼吸第三个阶段两个阶段产生的氢结合生成水,并放出大量的能量;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中,光反应产生的氢参与暗反应中二氧化碳的还原生成水和葡萄糖;蛋白质是由氨基酸在核糖体上经过脱水缩合而成,有水的生成。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11篇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相对性状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P67)

  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

  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4、表现型与基因型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

  5、杂交与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的过程。(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

  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一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

  二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从简单到复杂)

  (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