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总结

七年级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2023-09-01 12:33:04

  七年级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七年级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1、七年级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教改之春风吹绿了万州大地,我校初中一年级认真贯彻落实了《新课程标准》,通过对课改内涵的把握,转变了教书育人的观念,树立了《新课程标准》理念,确立了“人文教育”目标。每位教师对课程计划、课堂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等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由过去单一的“立言”教学转变为“以人为本”的“立人”教学。

  在半年多的课改实验中,以新理念、新思维、新结构、新方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地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注重他们的人格培养。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兴趣,增强了教学效果,期末考试,及格率达95%以上,优生率达70%以上。现具体谈谈教学情况:

  一、教师的教书育人观念开始转变

  我们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以及具体教学实践,逐步改变了传统的陈腐的教学模式,克服“满堂灌”、“填鸭式”的高耗低效教学现象,改变了原来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自主学习甚少,课堂缺乏情感交流,课程设计与教法“三中心”的被动局面。大家一致认为,教育是以“立人”为本,语言不单是一种交际工具,它是人的生存空间、生存条件和生存方式;语文教学是“人文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听、读、说、写能力进行综合培养,最终促进学生精神成长,个性全面发展。

  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教师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取,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本学期,我们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正是注重了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收效甚大。

  比如在教《皇帝的新装》时,让学生把安徒生这篇具有强烈讽刺效果的童话,自己改编成课本剧,学生分为两大组,由这两大组学生推选人员,给出一定时间,让他们自编自演。灵活生动的形式,幽默滑稽的动作、讽刺性强的语言,入木三分地揭露了封建主义官僚爱慕虚荣的丑陋的灵魂,赞扬了诚实的伟大。学生们栩栩如生的表演妙趣横生,让人捧腹大笑,激起了他们极大的学习兴趣。在欢笑声中,既感悟了其中道理,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他们自己的合作、探究、思考能力、表演能力和创造能力,而且还增强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事隔几周了,学生们还念念不忘这节生动而特殊的语文课。

  在教学《羚羊木雕》一文时,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我”把极珍贵的羚羊木雕送给了好朋友万芳,“母亲”盛气凌人地盘查,并强迫“我”去万芳家要回了羚羊木雕。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对其中争议的问题:如“送”与“不该送”、“应讨回”与“不应讨回”等问题,让学生展开大辨论,一时,课堂上学生情绪高昂,正方与反方针锋相对,寸步不让,并且各抒己见,阐明观点,很有创见。这样,既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虽然最后没有留下共识,然而留有余地,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散步》一文时,教师先把课文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然后展示教学。特别是在课堂教学时,播放了陈红深情的《常回家看看》,让学生边欣赏,边跟着唱,这样,非常好地突出了亲情教育,有的学生当场热泪盈眶,悄然泪下,以达到人文教学的目的。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彻底改变了课堂死板、陈旧、沉默的教学,建立了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了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认识“自我”。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相互交叉,渗透和整体合作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三、让学生走出课堂,培养他们收集、整理信息能力

  在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实验活动中,教师应当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这也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完善与补充,是全面发展教育,开发学生智力,拓展知识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学校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相互补充与促进。正确引导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学生不仅扩大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而且丰富了学生课余精神文化生活,培养了良好的道德风尚,发展了他们兴趣与爱好,培养出他们科学精神,求实精神,以及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

  实行教改以来,教师们在语文教学中,不但充分利用了学校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而且还重视和加强了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最终引导学生创造出更有价值的科学成果。

  1、别开生面的多媒体语文课,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和激情。

  为了给学生上好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的《春》这篇情文并茂的散文,让学生体会春的美景,给人以美的享受,激发学生对明媚春天的热爱及奋发向上的热情,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上了一堂“欣赏、感知”课,一堂“自主、合作、探究”课。当美丽迷人的春色奇景伴随着悦耳动人的音乐出现在屏幕上时,学生已情不自禁地进入了春光明媚、万木争荣、百花争妍、充满活力的春天之中,他们时而点头、时而微笑、时而高昂,大大激发了学生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在感知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特别是第二堂自主探究课,学生发言异常积极,一双双手争先恐后、情绪高昂,在激烈争论中产生共识,既开发了学生智力,又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积极性。

  2、别开生面而富于乐趣的大作业,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生命的意义”这个主题给我们以启发,让学生在课外运用电脑技术,自己动脑、动手,设计制作语文第一次大作业——《金色的童年》,学生回家在一个月内完成,先收集整理从幼儿园到少年时期童年时照片,择其所需进行电子扫描处理,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制成小册子,每幅照片配以小作者自己的回忆录、儿歌、诗歌、小故事,真实而生动有趣地再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及自由幸福生活,天真、浪漫的童趣,表现了对未来向往、人生追求这个主题,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尝到了甜头,学生兴更趣浓了,积极性更高了。

  第四单元学了《月亮上的足迹》之后,为了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能力,增强他们对宇宙秘密的探求的兴趣,掌握有关月球的知识,我们组织学生完成第二次大作业——《月亮文化》,要求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艺术性有较大的提高,其中有名人题词、对联、诗词、神话传说、科学小品、图画等。看了学生们的作品,不仅是科学知识的浏览,而且是一种美的艺术享受。

  寒假期间,我们还布置了第三次大作业《我爱我的家》,学生完成得更好了。这些丰富多彩的学生课外大作业,反映了实行《新课程标准》以来教改实验中的累累硕果,艺术精品,知识结晶,大提高了学生参与意识、动手能力,增强了他们审美意识,增长了知识能力,陶冶了情操,也是最有实效的“人文”教育的成果。

  3、开展语文兴趣活动,培养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语文

  本期,教师有意识、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在作文征文比赛中,李然、阎杰等多名学生的作文分别获学校一、二、三等奖,其中李然的《延迟的死刑》、幸尧的《我的忧虑》更是富有创新,独具匠心,赢得了广大师生好评。利用课余时间,教师还组织学生开展了演讲比赛、朗诵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元旦汇演。我们年级精彩的文艺表演不同层次地获得学校奖励,其中初一·一班全班68名学生上台表演的大型歌舞还获得初中部一等奖。

  四、扩大阅读场所,任凭自由阅读

  新《课标》创造了一个适合学生成长的学习环境,鼓励个性的多样化,自主性和首创精神,而课外阅读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阅读应是个性化的行为,在课外阅读中,教师必须按《课标》要求,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尊重学生阅读体验,珍惜学生独特感悟。同时,在这课外阅读中,要指导学生识字积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本期经教师与学校协商,敞开图书室、阅览室,学生每周可抽2—3节课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开展“大语文阅读导读课”,在“法定”时间内,放开心情,享用“个人文化”。学生利用节、假日,现已基本上读完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高尔基三部曲、《上下五千年》等十多部作品,提高了对语文学习兴趣和爱好,也提高了他们文学素质。

  在贯彻《新课程标准》的教改实验中,也存在不少主观和客观上的问题,有不少困难和疑惑。

  一、语文《新课程标准》初中学段(七年级、第四学段)的起点不能适应现阶段七年级新生水平

  《新课程标准》是将小学、初中的语文教学连为一体,教材的编写也是同步进行,但现阶段的入学新生并未完成课标中规定的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任务。以识字量为例,绝大多数初一新生并没有达到2500个汉字的认、读、写程度,一般只有1500个字左右。面对如此情况,初一语文教师花大量精力投入到字、词教学当中,不然,就难达到《新课程标准》规定的7—9年级学段3500个汉字左右的识字量;学生中基础差与不差,一起学习新内容,势必造成学生学习困难越来越大,大打折扣。

  二、综合性活动安排较多

  现教材每一单元都有一个“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活动,有的与本单元内容没多大联系,特别是大型综合性活动,准备资料,查找、收集信息,最后定稿得花很长时间。6个综合性活动要完成有很大困难,同时,活动的具体操作同样让处于探索阶段的教师耗费大量精力。

  三、现有的对学生成绩评定和考试制度与《新课程标准》差距甚远。

  从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来看,虽然有它的全新之处,但大部分仍是传统的考试要点及做法。例如第一大题选择题,其中一小题字的音、形、义,二小题文学常识两部分就足以说明这一点。而学生的期末成绩就是试卷上的点点儿分“一锤定音”,我们认为初一·一班的语文教师通知家长的语文成绩的方法可以借鉴,他把学生平时作业、作文、默写、听写、课外大作业、背诵等综合成绩折50%,把考试成绩折50%,二者之和为学生语文素质分。当然,这也是一个探索阶段。我们认为,贯彻《新课程标准》必须对考试制度进行改革。

  四、教学改革中,由于很多原因的限制,始终放不开手脚。

  当然,除了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思想观念应再解放一点之外,客观因素也受一定限制。例如硬、软件配置,教学资源进一步开发,资金尚缺;语文课外集体活动要受学校政教处、教务处限制。多数是关门教书,无法学习外地的好经验等。

  五、对教师教学成绩评定不能单独以一次考试而论

  应从平时作业,课堂教学效果、语文活动、实验、学生成果等多方面综合考评,这样也会更合理、更科学。

2、七年级语文组上学期教研工作总结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我们又跨入了新的一年。回顾一学期来的工作,我们倍感欣慰。备课组的每一位成员工作兢兢业业、踏踏实实,都能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全面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及语文教学质量。在学期即将结束之际,我对本组工作做一回顾、总结,从中汲取经验,找出不足,以便今后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一、和谐的团队

  现代社会对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为此,我们在开学初组织备课组成员“重温《新课标》”,使老师们明确新课程标准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指导,明确所教学段的阶段目标及教材修订的意图,做到教学伊始,整体把握,有的放矢。

  备课组是学校的基本教科研活动组织,也是学校落实校本培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载体。我们年级组共有七位语文老师,周主任从事教学工作多年,有着一定的课堂教学经验,在备课组活动中,发挥着传帮带的作用。一个学期以来,凡是组内教师执教公开课,无论是校级展示课,还是组内的研讨课,执教老师总是孜孜不倦地向组内老师虚心讨教,而在一次次试教的过程中,大家都会悉心地听课。平日里,我们也注重自我反思。有时,上完一节课,会把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成与败在组内进行探讨,找出问题,并积极寻求方法解决问题,让其他老师再进行实践。大家不仅乐于反思自我的课堂教学,还善于将自己的体会、反思与同组老师交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二、务实的团队

  对于新教材,如何准确定位,如何有效落实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直是我们所思考,所探索的问题。

  本学期备课组成员积极参加每周三下午的集体备课活动,每周的中心发言人会根据所安排的备课内容,提前一周熟悉教材,熟读课文、研究教参,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上网搜集相关资料、搜集名师教案、教学实录、教学反思等。活动中人人能集思广益,各抒己见,共同商讨,确立一份共案。下周先由一位老师去实施,大家听课并分别反思,提出优化方案,第二位老师再去实施,依次类推,直到本组教师都上完这一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记得在为迎接视导检查时,我们确定备31课《给予树》供视导组领导听,当时主备人是高为芳。她认真地研读教材,准备课件,我们共同商讨细节。果然集体的智慧是无限的,在视导检查中她的课被评为优课。同时,我们课后还认真地反思教学过程,及时地把教学中点点滴滴的感受写下来,从深层次上去考虑自己的教学工作,写出有质量的教学反思,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三、进步的团队

  教学上的一次次实践,使我们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课堂不是教师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备课也好,教案设计也好,其目的都是为了把课上活、上好!这也是我们年级组成员的共同追求,我们也一直在孜孜不倦的探索着,从未停止。

  七年级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阶段,我们年级又面临着写段基础较弱的实际情况,所以教师们对此都非常重视,根据教材的写作要求,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半独立性写作实践,引导其摸索作文的一般规律,解除学生对作文的神秘感,从而引导七年级学生作文起步。

  我们本学期,共同探索出以下做法:多种形式并用,培养学生写作兴趣;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模仿写作;加强佳句美文的积累等。

  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这个学期备课组开展的各项活动还是非常有实效的。但还存在一些不足。缺少理论提升与学习,活动更多的是停留在某课的课堂教学操作策略上,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学习还不够。今后可以有计划的开展组内专题讲座,就某一问题展开全面讨论,从而提升备课组活动的效益。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因为本学期我们语文教学中多次出现“综合性学习”,目的是锻炼学生搜集资料及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是每次能完成学习任务的寥寥几人。所以,我们要给学生创设质疑、调查、动手实验的机会,给学生提供课内外研究性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更好的学语文,用语文。

  教学工作是辛苦的,是烦琐的,但就是在这份共同的辛苦中,我们学会了与同事之间的和谐交往,学会了及时深入的教学研究,学会了彼此之间的取长补短,学会了真正的团结协作,学会了共同分担艰难困苦,学会了合作中的共同提升,更学会了彼此快乐地工作、快乐地生活,去携手创造灿烂的明天!

3、七年级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教改之春风吹绿了万州大地,我校初中一年级认真贯彻落实了《新课程标准》,通过对课改内涵的把握,转变了教书育人的观念,树立了《新课程标准》理念,确立了“人文教育”目标。每位教师对课程计划、课堂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等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由过去单一的“立言”教学转变为“以人为本”的“立人”教学。

  在半年多的课改实验中,以新理念、新思维、新结构、新方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地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注重他们的人格培养。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兴趣,增强了教学效果,期末考试,及格率达95%以上,优生率达70%以上。现具体谈谈教学情况:

  一、教师的教书育人观念开始转变

  我们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以及具体教学实践,逐步改变了传统的陈腐的教学模式,克服“满堂灌”、“填鸭式”的高耗低效教学现象,改变了原来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自主学习甚少,课堂缺乏情感交流,课程设计与教法“三中心”的被动局面。大家一致认为,教育是以“立人”为本,语言不单是一种交际工具,它是人的生存空间、生存条件和生存方式;语文教学是“人文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听、读、说、写能力进行综合培养,最终促进学生精神成长,个性全面发展。

  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教师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取,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本学期,我们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正是注重了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收效甚大。

  比如在教《皇帝的新装》时,让学生把安徒生这篇具有强烈讽刺效果的童话,自己改编成课本剧,学生分为两大组,由这两大组学生推选人员,给出一定时间,让他们自编自演。灵活生动的形式,幽默滑稽的动作、讽刺性强的语言,入木三分地揭露了封建主义官僚爱慕虚荣的丑陋的灵魂,赞扬了诚实的伟大。学生们栩栩如生的表演妙趣横生,让人捧腹大笑,激起了他们极大的学习兴趣。在欢笑声中,既感悟了其中道理,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他们自己的合作、探究、思考能力、表演能力和创造能力,而且还增强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事隔几周了,学生们还念念不忘这节生动而特殊的语文课。

  在教学《羚羊木雕》一文时,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我”把极珍贵的羚羊木雕送给了好朋友万芳,“母亲”盛气凌人地盘查,并强迫“我”去万芳家要回了羚羊木雕。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对其中争议的问题:如“送”与“不该送”、“应讨回”与“不应讨回”等问题,让学生展开大辨论,一时,课堂上学生情绪高昂,正方与反方针锋相对,寸步不让,并且各抒己见,阐明观点,很有创见。这样,既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虽然最后没有留下共识,然而留有余地,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散步》一文时,教师先把课文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然后展示教学。特别是在课堂教学时,播放了陈红深情的《常回家看看》,让学生边欣赏,边跟着唱,这样,非常好地突出了亲情教育,有的学生当场热泪盈眶,悄然泪下,以达到人文教学的目的。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彻底改变了课堂死板、陈旧、沉默的教学,建立了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了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认识“自我”。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相互交叉,渗透和整体合作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三、让学生走出课堂,培养他们收集、整理信息能力

  在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实验活动中,教师应当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这也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完善与补充,是全面发展教育,开发学生智力,拓展知识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学校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相互补充与促进。正确引导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学生不仅扩大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而且丰富了学生课余精神文化生活,培养了良好的道德风尚,发展了他们兴趣与爱好,培养出他们科学精神,求实精神,以及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

  实行教改以来,教师们在语文教学中,不但充分利用了学校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而且还重视和加强了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最终引导学生创造出更有价值的科学成果。

  1、别开生面的多媒体语文课,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和激情。

  为了给学生上好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的《春》这篇情文并茂的散文,让学生体会春的美景,给人以美的享受,激发学生对明媚春天的热爱及奋发向上的热情,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上了一堂“欣赏、感知”课,一堂“自主、合作、探究”课。当美丽迷人的春色奇景伴随着悦耳动人的音乐出现在屏幕上时,学生已情不自禁地进入了春光明媚、万木争荣、百花争妍、充满活力的春天之中,他们时而点头、时而微笑、时而高昂,大大激发了学生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在感知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特别是第二堂自主探究课,学生发言异常积极,一双双手争先恐后、情绪高昂,在激烈争论中产生共识,既开发了学生智力,又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积极性。

  2、别开生面而富于乐趣的大作业,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生命的意义”这个主题给我们以启发,让学生在课外运用电脑技术,自己动脑、动手,设计制作语文第一次大作业——《金色的童年》,学生回家在一个月内完成,先收集整理从幼儿园到少年时期童年时照片,择其所需进行电子扫描处理,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制成小册子,每幅照片配以小作者自己的回忆录、儿歌、诗歌、小故事,真实而生动有趣地再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及自由幸福生活,天真、浪漫的童趣,表现了对未来向往、人生追求这个主题,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尝到了甜头,学生兴更趣浓了,积极性更高了。

  第四单元学了《月亮上的足迹》之后,为了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能力,增强他们对宇宙秘密的探求的兴趣,掌握有关月球的知识,我们组织学生完成第二次大作业——《月亮文化》,要求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艺术性有较大的提高,其中有名人题词、对联、诗词、神话传说、科学小品、图画等。看了学生们的作品,不仅是科学知识的浏览,而且是一种美的艺术享受。

  寒假期间,我们还布置了第三次大作业《我爱我的家》,学生完成得更好了。这些丰富多彩的学生课外大作业,反映了实行《新课程标准》以来教改实验中的累累硕果,艺术精品,知识结晶,大提高了学生参与意识、动手能力,增强了他们审美意识,增长了知识能力,陶冶了情操,也是最有实效的“人文”教育的成果。

  3、开展语文兴趣活动,培养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语文

  本期,教师有意识、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在作文征文比赛中,李然、阎杰等多名学生的作文分别获学校一、二、三等奖,其中李然的《延迟的死刑》、幸尧的《我的忧虑》更是富有创新,独具匠心,赢得了广大师生好评。利用课余时间,教师还组织学生开展了演讲比赛、朗诵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元旦汇演。我们年级精彩的文艺表演不同层次地获得学校奖励,其中初一·一班全班68名学生上台表演的大型歌舞还获得初中部一等奖。

  四、扩大阅读场所,任凭自由阅读

  新《课标》创造了一个适合学生成长的学习环境,鼓励个性的多样化,自主性和首创精神,而课外阅读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阅读应是个性化的行为,在课外阅读中,教师必须按《课标》要求,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尊重学生阅读体验,珍惜学生独特感悟。同时,在这课外阅读中,要指导学生识字积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本期经教师与学校协商,敞开图书室、阅览室,学生每周可抽2—3节课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开展“大语文阅读导读课”,在“法定”时间内,放开心情,享用“个人文化”。学生利用节、假日,现已基本上读完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高尔基三部曲、《上下五千年》等十多部作品,提高了对语文学习兴趣和爱好,也提高了他们文学素质。

  在贯彻《新课程标准》的教改实验中,也存在不少主观和客观上的问题,有不少困难和疑惑。

  一、语文《新课程标准》初中学段(七年级、第四学段)的起点不能适应现阶段七年级新生水平

  《新课程标准》是将小学、初中的语文教学连为一体,教材的编写也是同步进行,但现阶段的入学新生并未完成课标中规定的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任务。以识字量为例,绝大多数初一新生并没有达到2500个汉字的认、读、写程度,一般只有1500个字左右。面对如此情况,初一语文教师花大量精力投入到字、词教学当中,不然,就难达到《新课程标准》规定的7—9年级学段3500个汉字左右的识字量;学生中基础差与不差,一起学习新内容,势必造成学生学习困难越来越大,大打折扣。

  二、综合性活动安排较多

  现教材每一单元都有一个“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活动,有的与本单元内容没多大联系,特别是大型综合性活动,准备资料,查找、收集信息,最后定稿得花很长时间。6个综合性活动要完成有很大困难,同时,活动的具体操作同样让处于探索阶段的教师耗费大量精力。

  三、现有的对学生成绩评定和考试制度与《新课程标准》差距甚远。

  从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来看,虽然有它的全新之处,但大部分仍是传统的考试要点及做法。例如第一大题选择题,其中一小题字的音、形、义,二小题文学常识两部分就足以说明这一点。而学生的期末成绩就是试卷上的点点儿分“一锤定音”,我们认为初一·一班的语文教师通知家长的语文成绩的方法可以借鉴,他把学生平时作业、作文、默写、听写、课外大作业、背诵等综合成绩折50%,把考试成绩折50%,二者之和为学生语文素质分。当然,这也是一个探索阶段。我们认为,贯彻《新课程标准》必须对考试制度进行改革。

  四、教学改革中,由于很多原因的限制,始终放不开手脚。

  当然,除了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思想观念应再解放一点之外,客观因素也受一定限制。例如硬、软件配置,教学资源进一步开发,资金尚缺;语文课外集体活动要受学校政教处、教务处限制。多数是关门教书,无法学习外地的好经验等。

  五、对教师教学成绩评定不能单独以一次考试而论

  应从平时作业,课堂教学效果、语文活动、实验、学生成果等多方面综合考评,这样也会更合理、更科学。

4、七年级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本学期第一学段已经结束,语文的教学的阶段性任务也随之完成。现在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们备课组有一些做法值得总结。

  一、用全新的教育教学此文转自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本学期开学以来,我们备课组反复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此文转自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启发思维,训练方法为主的自读课文阅读方法、以导学—迁移模式和课堂教学情景生活化为课堂教学主要教学方法、以合作――探究――创造――创新为核心的语文活动课等,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新课标要求我们备课组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们备课组们始终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

  课堂上体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三、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点,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信息时代多样的媒体和无所不在的网络正好为我们备课组们扩展课堂教学的领域,拓宽摄取知识的渠道,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提供了一个的可操作的平台。教学中,一改过去课堂上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内容上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结构上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状况,仔细研究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将学生从原有的课堂圈子中“解放”出来,调动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他们能够在自主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们备课组,扩展创造性思维。

  四、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新课程改革正是对今天教师教学观念的挑战。教师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那么,学生对于传授的方法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对七年级的学生而言,则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反复的训练过程。

  为此,我们备课组针对不同的知识版块,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夯实基础――硬笔书法每日一页;扩大积累――读书笔记(摘记)天天都写;训练能力――阅读理解,从总体方法到解题技巧,系统指导,反复锤炼;作文训练――循序渐进,小作文依课文内容随堂布置,借“题”发挥,大作文紧扣课标和中考方向力求既有章法,又有创新,鼓励学生放飞思想,大胆发挥……

  五、扎实做好备课组集体备课工作,全面提高本组教学成绩。

  本备课组认真落实学校关于备课组集体备课的有关制度和规定,认真做好每一次集体备课,确实做到有内容,有讨论,有成效。定时间、定主备人、定内容、定练习。积极开展备课组集体研讨活动,备课组成员每人开设研讨课一节。并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积极撰写教育教学此文转自论文。积极开展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项作文竞赛,多人次获奖。

  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从基础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学以致用,生动、活泼,扎实、系统,有序、有恒的训练,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了一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5、七年级语文教研组的工作总结

  一段时间的工作在不经意间已经告一段落了,回顾坚强走过的这段时间,取得的成绩实则来之不易,是不是该好好写一份工作总结记录一下呢?怎样写工作总结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语文教研组的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定计划,定目标

  学期初,我们先定出本学期的总体教学计划与发展目标,以便在全学期中有计划工作与发展,不至于盲人瞎马,到处乱撞,更重要的是,让缺乏经验的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先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增强自觉性,从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好基础。

  二、老教师积极做好传帮带工作

  我们组教师虽多,情况也特殊复杂,但由于老教师们都能以身作则,在实际教学中,能耐心指导传授,所以整个教学过程,年青教师都基本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并在教学中通过学习不断总结,积累了经验。

  三、加强集体备课

  为使各位教师都能准确把握教材,并能根据我校学生实际合理实施教学内容,我组采用集体备课形式,即由几个较有经验的教师分别负责每单元教学内容,在集中全组教师智慧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设计该单元教学:教学该单元前,由该负责教师集中讲清设计思路,该单元重难点及教学中应注意问题。实际教学中,各位教师也可根据自己教学具体情况做适当调整。这样做,同时也做到了教学进度的统一和步骤的一致。

  四、抓好学生基础

  初一阶段,打好学生基础非常重要。这既包括了语文基础的掌握,更包括了阅读习惯,写作习惯,及语文诸方面能力的培养。我们经常定期组织碰头,分谈各班学生情况,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由经验丰富的教师依据经验提出解决方案,以期于在分别教学的同时做到合理指导、齐抓共管,使全年级学生都能保证学好语文,打好语文基础。

  五、组织好学生各方面的语文活动

  为进一步落实好素质教育,我们在全年纪范围内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如古诗文和精美语段的朗诵、写字活动、课外名著阅读及手抄报活动等,这些活动深受学生喜爱。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既增强了学生学习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更陶冶了学生情操,使其情感在活动中得到美化与提升。

  总之,我们组为搞好本年级语文教学,共同做了很多工作,但在实际教学中,也出现过不少问题。期末考中,较好与较弱的班间总平均分差距达七分,这将在往后教学中彼此共同努力,极时调整,尽力缩短差距。

6、七年级语文组上学期教研工作总结

  本学期第一学段已经结束,语文的教学的阶段性任务也随之完成。现在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们备课组有一些做法值得总结。

  一、用全新的教育教学此文转自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本学期开学以来,我们备课组反复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此文转自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启发思维,训练方法为主的自读课文阅读方法、以导学—迁移模式和课堂教学情景生活化为课堂教学主要教学方法、以合作――探究――创造――创新为核心的语文活动课等,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新课标要求我们备课组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们备课组们始终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课堂上体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三、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点,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信息时代多样的媒体和无所不在的网络正好为我们备课组们扩展课堂教学的领域,拓宽摄取知识的渠道,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提供了一个的可操作的平台。教学中,一改过去课堂上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内容上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结构上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状况,仔细研究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将学生从原有的课堂圈子中“解放”出来,调动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他们能够在自主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们备课组,扩展创造性思维。

  四、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新课程改革正是对今天教师教学观念的挑战。教师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那么,学生对于传授的方法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对七年级的学生而言,则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反复的训练过程。为此,我们备课组针对不同的知识版块,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夯实基础――硬笔书法每日一页;扩大积累――读书笔记(摘记)天天都写;训练能力――阅读理解,从总体方法到解题技巧,系统指导,反复锤炼;作文训练――循序渐进,小作文依课文内容随堂布置,借“题”发挥,大作文紧扣课标和中考方向力求既有章法,又有创新,鼓励学生放飞思想,大胆发挥……

  五、扎实做好备课组集体备课工作,全面提高本组教学成绩。

  本备课组认真落实学校关于备课组集体备课的有关制度和规定,认真做好每一次集体备课,确实做到有内容,有讨论,有成效。定时间、定主备人、定内容、定练习。积极开展备课组集体研讨活动,备课组成员每人开设研讨课一节。并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积极撰写教育教学此文转自论文。积极开展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项作文竞赛,多人次获奖。

  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从基础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学以致用,生动、活泼,扎实、系统,有序、有恒的训练,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了一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