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总结

市教育局年的度重点工作总结

2023-12-17 12:33:07

  市教育局年的度重点工作总结

市教育局年的度重点工作总结

1、市教育局年的度重点工作总结

  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全市教育工作者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主动适应教育发展新形势,紧密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着力推进教育重点工作任务,有效地促进了全市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主动适应全国教育发展新形势,对全市教育事业作出了科学规划和安排部署

  1、全面梳理了我市教育发展现状。年初,市教育局领导班子调整后,根据教育发展新形势、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盼,认真组织开展了全市教育大调研活动。通过纵向、横向对比分析全市教育发展现状,全面梳理了我市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民办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所取得的成就、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先进地区差距以及下一步促进我市教育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政策措施,为制定我市《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和开创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奠定了坚实基础。

  2、研究制定了我市《教育规划纲要》。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及教育发展实际,以建设教育强市和人力资源强市、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以办学条件标准化和教师素质优良化为突破口,以实施重大教育工程为切入点,研究制定了我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全文约23000字,包括序言、总体战略、主要任务、重点工程、保障措施五部分,其中论证提出了中小学校舍安全和农村中小学“211工程”、学前教育普及提升、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中心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建设、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区创建、教育队伍专业化发展等七项重点工程,初步形成了指导我市未来1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性框架。

  3、认真筹备了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以制定《教育规划纲要》为契机,围绕着“转方式,调结构,推动教育事业向现代化迈进”这一总要求,确立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核心理念、“把以普及为主的外延式发展转变到以提高质量为主的内涵式发展”的整体思路、“优先发展、内涵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的工作方针和“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在此基础上,认真筹备了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会议将对今后一段时期我市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总体目标、主要任务、重要举措等作出全面安排部署,将成为我市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二)紧密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做出了积极的教育行业贡献

  1、按照市委统一安排部署,组织开展了三大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了“转方式调结构,加快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大讨论活动,深刻查找、解决了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不适应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的突出问题;大力开展了以“强素质,铸师魂,争创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服务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意识和实践能力;全面开展了“从我做起,走向文明”主题实践活动,并充分利用教育系统师生人员多、文明素养高、与社会广泛联系的优势,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2、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落实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将承担的各项任务落到了实处。市教育局把贯彻落实《实施意见》列入了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成立了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落实意见,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督查考核,将任务完成情况列入对科室综合考核的重要指标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先后印发了专门督查通知6个、督查单25个。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创建、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更新、农村中小学“211工程、有关资金争取等各项年度任务均顺利完成。

  3、人力资源开发水平进一步提高,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目前,我市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9.8年,其中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5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14%。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继续保持较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招生8963人,比去年增加882人,创历史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招生5079人,比去年略有增加。职教在校生规模进一步扩大,中职、高职在校生分别达到22100人、16715人,其中民办中职教育获得较快发展,在校生7231人,占中职在校生32.8%。职教培养质量明显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成人教育进一步发展,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参与率达到43%。

  (三)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促进了社会稳定和谐

  1、认真做好学校布局规划建设。高度重视解决适龄入学人口急剧膨胀,某些区域出现的入学、入园难问题。中小学和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列入了2010年度市政府为民办10件便民实事并顺利完成。进一步加大了学校、幼儿园布局规划力度,《中心城东城义务教育和幼儿园布局规划》已通过市城乡规划咨询委员会审查,《中心城西城义务教育和幼儿园布局规划》已完成初稿,正在进一步修订完善。印发了《关于科学制定县域幼儿园标准化建设规划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县区对辖区内幼儿园布局规划做了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2、积极关注弱势群体上学问题。全面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落实资金321万元,对2010名幼儿、中小学生进行了救助;落实资金345万元,对被全日制本、专科学校录取的427名城乡低保户家庭子女进行了本科10000元、专科5000元的一次性救助;为1304名贫困大学生办理了助学贷款手续,申请贷款金额711万元。市财政投入600万元,对1487名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实施了免费专业技能培训。各级财政共拨付免学费资金130万元,为我市中职学校1237名学生免除了2009年秋季学期学费。认真做好大王镇刘集后村学校帮扶工作,完成了价值30万元教学设备安装工作。严格落实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政策,中心城区非常住居民人口子女占在校生总数的40%以上。

  3、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热点问题。进一步加强了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行风建设和局机关建设,深入开展了“文明高效群众满意的基层站所(服务窗口)”争创活动和社区共驻共建活动。加强招生考试管理,完成了投资近70万元的考务管理与服务平台一期工程建设,顺利完成了普通高考、学业水平考试、自学考试等工作。进一步规范教育收费行为,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一费制”收费办法和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三限”政策。进一步畅通教育投诉渠道,及时反馈处理市长公开电话、行风热线、信访举报等群众反映问题,群众满意率98%以上。认真做好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的办理工作,满意率100%。举行了2010年度第八次市长市民教育专题对话会,就市民关心的教育规划、教育救助、入园难贵、校园安全等问题进行了答复或解决。高度重视校园安全保卫工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保卫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强校园安全稳定二十三条措施》等系列文件,加强了校园安全保卫机制建设,强力推进人防、物防、技防“三防” 建设,全市投入资金7148万元,安装了视频监控4847套,配备专职保安1653人,营造了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

  (四)着力推进教育重点工作任务,进一步提高了教育办学水平和质量

  1、进一步完善了经费保障机制。义务教育阶段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资金全部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和生均公用经费继续提高。XX区、XX区在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的.基础上,统一了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小学每生每年510元,初中每生每年720元。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机制进一步完善,并将其专项资金纳入了年度财政预算。

  2、改善了教育办学条件。实施了中小学和幼儿园标准化建设、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农村中小学“211工程”、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更新等系列工程,极大地改善了教育办学条件。中小学和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工程顺利完成,新建成丽景、科达、锦华三所小学,并于今年9月1日招生办学;加固改造了市第二实验幼儿园,扩建了市海河幼儿园,新建、改扩建了24所农村幼儿园标准化建设项目。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工程已改造校舍54.94万平方米,完成投资5.15亿元。农村中小学“211工程”顺利实施,完成了29个热水热饭项目、8个取暖项目和3个改厕项目。继续实施了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更新工程,已为全市44所农村初级中学和138所农村小学配备了价值726万元的理化生、音体美、计算机等教学设备,完成了整项工程任务的86.4%。

  3、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一是加强了教师培训。以“名师、名校(园)长建设工程”、“青年骨干教师重点培养工程”等为重要载体,组织2.8万余名中小学教师参加了以“提升教师素质,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作贡献”为主题的教师培训活动;组织280名校长参加了小学校长心理健康教育研修班、中小学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普通高中校长素质教育专题培训班、名校长培训班等系列校长培训活动;组织1000余名教育行政干部和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参加了全国校园安全管理国家级远程专题培训;组织3400名高中教师、2398名初中教师进行了为期11天的全市高中、初中教师远程研修;组织157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参加了出国、国家级和省级培训,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教师技能提高培训和校本培训。二是加强了教师管理。进一步改革完善了教师管理制度,大力推行按需招考、凡进必考的教师补充机制、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教职工岗位聘任制和以素质教育理念为导向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师德建设,组织开展了全市第三批师德建设示范学校评估检查工作,对通过检查验收的19所学校(幼儿园)进行了命名表彰。提高了教师待遇,新调整后,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津贴、补贴水平略高于公务员津贴、补贴水平。从2010年1月1日起提高了全市中小学班主任津贴,平均每人每月300元。

  4、全面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实施。一是中小学规范化管理得到加强。进一步健全了素质教育工作责任共担机制,落实了教育行政问责制度,对义务教育段25所学校进行了素质教育实施水平督导评估。对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区域和学校进行了专项督查。二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得到深入实施。严格课程资源管理,督促各学校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坚决纠正了随意增减课程课时、增加考试次数等现象。加强了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建设,对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开设、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等情况加强了督查。积极开展体育活动,加强了心理健康教育。三是加强了教育科研工作。开展了构建和谐高效课堂、青年教师重点培养、课程实施水平评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高考备考研究、教学示范学校评选、课题研究与指导、教学能手复评、教学论文评选等活动,促进了课程实施水平的提升,推进了我市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实施。四是改革完善了教育评价制度。全面启动了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探索建立以合格率为主要标准的基础教育评价体系和以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为依据录取新生的普通高中招生制度。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实施日常考试无分数评价,严格禁止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标准评价、奖惩学校、教师和学生。五是实施了规范化学校创建行动计划。以创建规范化学校为抓手,全面提高了学校办学水平,全市总体办学水平已步入全省前列。全市目前共有省级规范化学校38处,占中小学总数的13.15%,高出全省4.73个百分点,列全省第四位。

  5、大力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一是进一步普及提高了学前教育。目前我市3-6岁在园幼儿47911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2%,基本普及了学前三年教育。从学历结构看,幼儿教师专业学历达标率达78.2%。市级三类以上幼儿园214所,占38.6%,其中省十佳幼儿园6处,省级实验(示范)幼儿园29处,市十佳幼儿园30处,市级一类幼儿园57处。二是进一步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投入基本纳入了公共财政保障范围,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继续提高,城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差距逐步缩小。基本形成了以政府拨款为主、全方位覆盖的学生资助体系。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初中生巩固率、义务教育完成率均为100%。三是普及了高中阶段教育。普及了高中阶段教育,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9.48%,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4.06个百分点,位列全省第3位。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高,2010年我市普通高考本科录取6518人,录取率42.43%。四是职业教育取得新的成效。高中阶段在校生职普比例达到34.96∶65.04。东营职业学院被列入全国100所国家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市技术学院迁建工程顺利进行,完成了一期工程XX区部分近6万平方米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组织举办了全市中职学校技能大赛,并选派40名中职学生参加了全省职业技能大赛,其中3名学生代表山东省参加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孙凯同学获得中餐热菜专业一等奖第一名。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东发【2010】18号),对全市职业教育发展作出了总体规划。五是成人教育取得新的进展。全市各类职业院校和乡镇中心成人学校共举办各类培训3.7万人次,成人高考共计报考6380人,自考学历教育考试累计报考8989人次,非学历社会证书考试累计报考56760人次。落实全省“百万父母进课堂”家庭教育计划,举办了63场3万多名家长参加的“关注孩子成长”家庭教育系列报告会,充分发挥了家庭教育在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6、努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围绕教育中心工作,坚持正面宣传和舆论安全相结合,加大网络引导力度,为教育工作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东营教育信息网发布1000余条重要教育信息,其中被山东省教育厅网站、XX市人民网站采用445条。东营教育电视台采编新闻800余条,制作《教育新闻》120期;举办了1500 名学生参赛的“校园之星”电视大赛并录制播出了“‘校园之星 成长的故事”访谈节目;策划制作了“教育视点”、“快乐成长”、“开心知识园”、“就业零距离”等系列栏目;圆满完成了“两会”期间宣传报道任务及对高考、中考有关政策的解读;对国家、省、市《教育规划纲要》制定情况进行了详细报道和深入解读。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绩,但还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学前教育投入不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突出。2009年,全市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3069.5亿元,仅占当年财政性教育经费的1.36%。目前,全市公办幼儿园占全部学前教育机构的11.7%(另有38.6%的各类集体办园)。中心城区公办幼儿园仅占中心城区学前教育机构的4.3%。25%的乡镇(街道)未举办中心幼儿园。群众对“入园难、贵”现象反映强烈。

  (二)中心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滞后,存在某种程度的“入学难”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学校布局不合理、规划建设相对滞后的矛盾日益显现,部分学校“大班额”、部分区域距离远问题突出,义务教育段“入学难”成为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之一,甚至出现家长集体上访现象,影响了社会稳定。

  (三)义务教育发展不够均衡。城乡之间、县域之间、校际之间发展不够均衡,尤其是城乡差距仍然较大。2009年,城市和农村学校生均教学设备价值分别为1597元和803元,相差794元;生均公用经费实际支出数分别为2435元和1358元,相差1077元。城乡师资水平差距较大,正副职校长本科学历以上的,分别占82.5%和46.59%;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的,初中分别占88.7%和52.3%,小学分别占42.04%和14.71%。

  (四)中小学办学条件不足,音体美设施不达标。根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测算,中小学办学条件投资缺口较大。实验仪器配备达标率较低,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工作需要的场地、器材设施普遍达不到规定标准,存在停开、少开音体美课现象。

  (五)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差,发展相对滞后。经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较差,职普比例不协调。根据省督导反馈意见,我市城市和地方教育费附加管理使用不规范,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一直明显偏低。各中职学校实习实训设备投入严重不足,与省定设置标准相比,实习实训设备和图书投资欠缺3350万元,校舍建筑投资欠缺约4亿元。学校布局分散,规模效益差,不符合我市人口少、适宜集中办学的实际。

  三、明年工作安排

  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作为保障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进一步明确和突出全市教育工作重点,进一步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开创我市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一)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开展骨干教师、班主任、校(园)长、教育行政干部和教师全员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健全教师信用记录和守信激励制度。以农村学校教师和紧缺学科教师补充为重点,建立完善教师补充机制和交流机制。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推行教师聘任制度,完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二)进一步改善教育办学条件。认真贯彻市府第6—51次常务会议精神,按照突出抓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校舍安全等工作要求,加强领导,统一规划,加大投入,大力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农村中小学“211工程”、普惠性幼儿园建设、中心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建设、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等系列工程,为教育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把促进公平作为基本导向。科学合理地配置教育资源,大力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完善教育救助体系,加大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经济困难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群体的资助力度,切实解决特殊群体孩子的上学问题。规范教育管理,依法落实保障学校、学生和教师的合法权益。

  (四)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全面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建立完善以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培养模式和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素质教育工作推进机制。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提升课程实施水平,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完善考试招生制度。更加注重教育科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指导水平和教育决策科学化水平。

  (五)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力度,完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校园安全保卫长效机制,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严格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加大监管查处力度。进一步加强考试招生管理,严格规范教育收费管理。进一步畅通教育投诉渠道,及时反馈处理群众反映问题。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和校务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深入推进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积极创新和完善教育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坚持正面宣传与疏导结合,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教育舆论环境。

  (六)进一步推进教育协调发展。实施普惠性幼儿园建设,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保障有力、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对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扶持力度,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支持鼓励办出特色。加强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支持东营职业学院建设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大力开展校企合作,提高职教办学水平和效益。健全高等教育办学体系,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强乡镇成人教育中心学校和社区中心建设,积极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发挥公共政策和财政资金导向作用,鼓励出资、捐资办学,满足社会多层次、多样化受教育需求。

2、市教育局的文明创建工作总结

  为积极参与我市皖西北中心城市建设,推进全市教育系统文明建设,经研究,现将我局xxx年文明创建主要工作安排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方职责

  进一步加强文明创建工作领导组织建设,做到:主管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职能部门具体抓,并视人员变动情况适时进行调整和补充,确保组织健全。领导小组的日常办事执行机构设在相应职能部门,使其协调、组织、检查、监督、考核等职责得到充分履行。

  建立健全文明创建工作责任制,明确各级职责范围,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有人抓,事事能落实,不留“漏洞”和“死角”,形成“联手抓创建,合力创文明”的局面。

  二、以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抓手,强化宣传教育

  全面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宣传教育工作,坚持不懈地对师生进行文明行为规范教育。重点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对学生进行文明创建基本知识的灌输和渗透,使文明创建知识“进入教材”、“进入课堂”、“进入学生头脑”。在各类学校广泛开展“三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三礼”(礼仪、礼节、礼貌)教育,把教书和育人紧密结合起来。悬挂或张贴文明创建宣传标牌,举办讲座,墙报或黑板报,不定期组织问卷调查或考试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营造“讲文明光荣,不讲文明可耻”的氛围。把三月份的综治宣传月、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12·4”法制宣传日纳入文明创建教育之中。

  三、持之以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抓好长效管理与短期重点工作的有机统一。市教育局和各直属学校今年要保证投入必要的资金,添置、配备、更新、补充必要的文明卫生基础设施、设备;建封闭性垃圾池,实行垃圾袋装化;努力攻克创建工作的“二薄”(薄弱时段、薄弱环节)问题;加大校园环境的建设力度;加强绿化美化工作,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逐步把学校建成“学园、花园、乐园”,使之对广大师生形成一种强大的无形的环境约束力,让不文明行为与现象逐渐失去基矗

  四、完善制度、强化考核,将创建内容列入青少年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把文明卫生创建纳入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是形成文明创建长效化工作机制的重要基矗坚持并不断完善教育系统文明创建工作的各项基本制度,如(学校文明卫生公约)、“每日一小扫、每周一大扫”的卫生保洁制度、定期开展“青少年文明劝导活动”制度、学校教学区与宿舍区隔离并实行封闭管理的制度、校园绿化美化制度等等。在实际工作中,注重制度约束人、规范事,不断强化制度意识,把文明创建的`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强化考核手段。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学政治课和中小学健康教育课的考试、考核内容中列入有关文明创建基本知识的内容,在学生德育考核中明确有关文明创建的要求与规定;在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班(团)集体”中明确有关文明行为素质要求;加强对教职工的教育管理,对不能遵守“市民十不规范”、“公民文明行为”、“三管好”的教职工,取消其评优资格,并视情节予以相应处理。

  五、加强检查,督促整改

  定期对所属学校的文明创建进行明查暗访,发现问题,及时指导解决。要求学校内部加强自查工作,及时巩固强项,弥补缺项,强化弱项。要建立定期通报、评比制度,对存在问题较多且整改进展缓慢的学校及其负责人,取消其综合性评优资格。

  把文明创建工作视为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做到思想上有位置,工作中有措施。要把这项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一同布置,一同检查,一同考评,真正把文明创建工作落实到实处,使各级各类学校成为当地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和示范“窗口”。

  六、扎实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注重搞好环境卫生,普及学生卫生知识,预防卫生知识,预防流行性传染玻根据情况,集中时间开展一次,以“三个一”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创建活动。

  1、开展一次大清扫活动。学校利用开学之际,发动师生对校内进行一次彻底的卫生大清扫。同时,各校要会同有关部门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一次综合治理,清理无证经营,占道经营,严重污染环境的摊点,营造文明优美的育人环境。

  2、开展一次文明劝导活动。市教育局将会同团市委开展一次较大规模的“文明劝导”活动,主要内容包括开展大清扫,突击消除卫生“死角”、开展文明劝导,协助交警维持秩序等(时间安排与团市委商定)。同时,还要把文明劝导活动向学生家庭延伸,使文明劝导活动深入每个家庭。

  3、开展一次文明督查活动。今年年终市教育局根据文明创建内容和各校自查情况,组织人员到直属学校进行一次文明督查,并及时通报督查结果,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形成文明创建工作“比、学、赶、超”的热潮。

3、市教育局的工作总结

  20XX年是全市职业教育攻坚工作关键年。今年以来,按照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有关要求,在局党组领导下,职成科紧紧围绕市教育局20XX年工作要点,以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攻坚工作为重点,以创新为动力,在任务繁重,人员减少的情况下,精心设计全年工作,拉高工作标尺,积极推进各项工作。

  一、认真组织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深入贯彻全省职业教育攻坚表彰大会及省政府一号文件精神。

  精心筹划,认真组织,召开全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一是认真组织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将有关职业教育条文及解读印制成册,发至各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各职业学校,并组织相关人员学习。二是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上级要求,精心规划,力求工作有创新,举措有成效,事业有推进,部署全年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年初召开了全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会上学习传达省政府职业教育攻坚表彰大会和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攻坚工作的若干意见》(XXX年1号)文件精神。印发了今年我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要点。各县区教育局分管职成教工作的副局长,职成教科长,各职业学校校长50余人参加会议。

  二、扎实推进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工作。

  根据省政府有关指导精神,本着做大做强的原则,经过多次调研,反复论证,制订了《焦作市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实施方案》。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会议,研究通过该方案,并出台了《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焦作市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实施方案的通知》(焦政文[XX]95号)。根据此文件要求,在今年暑期平稳完成了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任务,使全市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由原来的29所调整为22所,城区由16所中职学校调整为10所,形成了3所规模达到5000人以上的中职学校。通过调整,使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基本达到了布局结构合理,专业门类齐全、特色鲜明,办学质量和规模协调发展,能够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化需要的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

  三、积极推进攻坚项目建设,实现职教强县创建目标。

  20XX年,我市有6所学校进入河南省职业教育攻坚项目,其中省级示范性学校1所,省级薄弱学校2所,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2所,行业性职业学校1所。项目总投资5929万元,XXX年计划投资1643.5万元,实际投资1383.5万元。焦作市技师学院设备购置项目已经完成,焦作市中医药学校实训仪器配置正在招标,投资5200万元的温县职教中心新校区建设工程,目前主体工程已完工。

  各县(市)政府也采取措施,积极推进攻坚项目建设。为促进职业教育扩张规模、快速发展,武陟县委、县政府实施了武陟职教中心新校区建设项目,占地363.71亩,总建设面积12万平方米,总投资为1.73亿元,包括实训基地、教学楼、综合楼、图书馆、餐厅等设施。目前,已投入资金1.13亿元,16栋楼已全部封顶。博爱县政府投资370万元建设县职专实验楼(3000㎡),已经竣工。孟州市政府投入400万元的职教中心综合楼,即将交付使用。

  组织专门人员到沁阳进行职教强县复检工作,并提出整改意见。沁阳市创建省职教强县顺利通过验收。

  四、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职业教育政策和成就宣传,完成招生任务。与团市委、焦作日报社联合筹备开办《焦作日报》职教专版。

  截止目前,已有6个专版见报。经过多方努力,圆满完成省厅下达的招生任务,招生达25006人,全日制中职学校招生16000人。

  五、认真做好教师培训和职教科研工作

  按照省教育厅下达的任务,积极动员,组织全市职业学校参加国家级、省级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培训。今年,共组织19名国家级、79名省级骨干教师外出培训。同时,积极做好500名职业学校参加暑期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圆满完成了今年的`职业学校教师培训任务。

  加强职业教育研究,认真组织开展省级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结项立项工作。认真组织评估审核,按时完成15个自xx年至XXX年立项的省级职业教育科研课题结项工作。同时,积极组织今年省级课题的申报工作。经过省教育厅认定,我市有6个项目被确定为省级职业教育课题。

  六、不断创新办学模式,积极开展校企合作

  为推进全市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我们一方面建立职业教育改革项目,确定焦作护理学校和焦作市交通职业中专为我市职业教育多元化办学模式改革试点学校,开展股份制和公办民助探索。目前,两所学校正在研究制定有关改革方案。另一方面,我们在全市职业学校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订单教育等人才培养模式。焦作市职教中心面向社会办学,面向企办学,横联企业,逐步形成了上挂高校,横联企业,下辐射农村乡镇的办学网络。先后与郑州旅游职业技术学院、青岛旅游学校、深圳保安职业技术学校签订办学协议,与中央北京市委领导干部培训中心、上海海臣餐饮管理有限公司、风神股份有限公司等大中型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温县职教中心先后与兰兴集团、天阳公司、番田机械厂等县域企业联合办学,举办机械加工、电子电器、机电一体化、焊接技术等实用技术培训班40多期,培训人员达3000余人次,实现了县域企业和职业教育的双赢发展。

  七、做好省政府职教攻坚专项督导迎检工作

  按照省有关通知要求,提前安排部署,精心准备汇报材料及备检档案材料。 12月9日至11日,省政府职教攻坚督导组对我市进行检查,在反馈会上,督导组对我市职教攻坚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我市在职教园区建设、中职学校布局调整、经费投入、招生、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有显著亮点。

  在做好以上重点工作的同时,我们还完成了XXX年新设置专业验收,XXX年度职业学校学籍注册,省级三好学生推荐,中职毕业生实习指导等工作。

4、市教育局年的度重点工作总结

  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全市教育工作者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主动适应教育发展新形势,紧密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着力推进教育重点工作任务,有效地促进了全市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主动适应全国教育发展新形势,对全市教育事业作出了科学规划和安排部署

  1、全面梳理了我市教育发展现状。年初,市教育局领导班子调整后,根据教育发展新形势、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盼,认真组织开展了全市教育大调研活动。通过纵向、横向对比分析全市教育发展现状,全面梳理了我市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民办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所取得的成就、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先进地区差距以及下一步促进我市教育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政策措施,为制定我市《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和开创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奠定了坚实基础。

  2、研究制定了我市《教育规划纲要》。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及教育发展实际,以建设教育强市和人力资源强市、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以办学条件标准化和教师素质优良化为突破口,以实施重大教育工程为切入点,研究制定了我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全文约23000字,包括序言、总体战略、主要任务、重点工程、保障措施五部分,其中论证提出了中小学校舍安全和农村中小学“211工程”、学前教育普及提升、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中心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建设、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区创建、教育队伍专业化发展等七项重点工程,初步形成了指导我市未来1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性框架。

  3、认真筹备了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以制定《教育规划纲要》为契机,围绕着“转方式,调结构,推动教育事业向现代化迈进”这一总要求,确立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核心理念、“把以普及为主的外延式发展转变到以提高质量为主的内涵式发展”的整体思路、“优先发展、内涵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的工作方针和“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在此基础上,认真筹备了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会议将对今后一段时期我市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总体目标、主要任务、重要举措等作出全面安排部署,将成为我市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二)紧密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做出了积极的教育行业贡献

  1、按照市委统一安排部署,组织开展了三大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了“转方式调结构,加快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大讨论活动,深刻查找、解决了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不适应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的突出问题;大力开展了以“强素质,铸师魂,争创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服务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意识和实践能力;全面开展了“从我做起,走向文明”主题实践活动,并充分利用教育系统师生人员多、文明素养高、与社会广泛联系的优势,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2、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落实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将承担的各项任务落到了实处。市教育局把贯彻落实《实施意见》列入了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成立了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落实意见,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督查考核,将任务完成情况列入对科室综合考核的重要指标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先后印发了专门督查通知6个、督查单25个。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创建、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更新、农村中小学“211工程、有关资金争取等各项年度任务均顺利完成。

  3、人力资源开发水平进一步提高,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目前,我市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9.8年,其中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5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14%。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继续保持较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招生8963人,比去年增加882人,创历史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招生5079人,比去年略有增加。职教在校生规模进一步扩大,中职、高职在校生分别达到22100人、16715人,其中民办中职教育获得较快发展,在校生7231人,占中职在校生32.8%。职教培养质量明显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成人教育进一步发展,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参与率达到43%。

  (三)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促进了社会稳定和谐

  1、认真做好学校布局规划建设。高度重视解决适龄入学人口急剧膨胀,某些区域出现的入学、入园难问题。中小学和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列入了2010年度市政府为民办10件便民实事并顺利完成。进一步加大了学校、幼儿园布局规划力度,《中心城东城义务教育和幼儿园布局规划》已通过市城乡规划咨询委员会审查,《中心城西城义务教育和幼儿园布局规划》已完成初稿,正在进一步修订完善。印发了《关于科学制定县域幼儿园标准化建设规划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县区对辖区内幼儿园布局规划做了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2、积极关注弱势群体上学问题。全面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落实资金321万元,对2010名幼儿、中小学生进行了救助;落实资金345万元,对被全日制本、专科学校录取的427名城乡低保户家庭子女进行了本科10000元、专科5000元的一次性救助;为1304名贫困大学生办理了助学贷款手续,申请贷款金额711万元。市财政投入600万元,对1487名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实施了免费专业技能培训。各级财政共拨付免学费资金130万元,为我市中职学校1237名学生免除了2009年秋季学期学费。认真做好大王镇刘集后村学校帮扶工作,完成了价值30万元教学设备安装工作。严格落实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政策,中心城区非常住居民人口子女占在校生总数的40%以上。

  3、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热点问题。进一步加强了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行风建设和局机关建设,深入开展了“文明高效群众满意的基层站所(服务窗口)”争创活动和社区共驻共建活动。加强招生考试管理,完成了投资近70万元的考务管理与服务平台一期工程建设,顺利完成了普通高考、学业水平考试、自学考试等工作。进一步规范教育收费行为,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一费制”收费办法和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三限”政策。进一步畅通教育投诉渠道,及时反馈处理市长公开电话、行风热线、信访举报等群众反映问题,群众满意率98%以上。认真做好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的办理工作,满意率100%。举行了2010年度第八次市长市民教育专题对话会,就市民关心的教育规划、教育救助、入园难贵、校园安全等问题进行了答复或解决。高度重视校园安全保卫工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保卫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强校园安全稳定二十三条措施》等系列文件,加强了校园安全保卫机制建设,强力推进人防、物防、技防“三防” 建设,全市投入资金7148万元,安装了视频监控4847套,配备专职保安1653人,营造了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

  (四)着力推进教育重点工作任务,进一步提高了教育办学水平和质量

  1、进一步完善了经费保障机制。义务教育阶段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资金全部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和生均公用经费继续提高。XX区、XX区在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的.基础上,统一了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小学每生每年510元,初中每生每年720元。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机制进一步完善,并将其专项资金纳入了年度财政预算。

  2、改善了教育办学条件。实施了中小学和幼儿园标准化建设、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农村中小学“211工程”、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更新等系列工程,极大地改善了教育办学条件。中小学和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工程顺利完成,新建成丽景、科达、锦华三所小学,并于今年9月1日招生办学;加固改造了市第二实验幼儿园,扩建了市海河幼儿园,新建、改扩建了24所农村幼儿园标准化建设项目。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工程已改造校舍54.94万平方米,完成投资5.15亿元。农村中小学“211工程”顺利实施,完成了29个热水热饭项目、8个取暖项目和3个改厕项目。继续实施了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更新工程,已为全市44所农村初级中学和138所农村小学配备了价值726万元的理化生、音体美、计算机等教学设备,完成了整项工程任务的86.4%。

  3、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一是加强了教师培训。以“名师、名校(园)长建设工程”、“青年骨干教师重点培养工程”等为重要载体,组织2.8万余名中小学教师参加了以“提升教师素质,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作贡献”为主题的教师培训活动;组织280名校长参加了小学校长心理健康教育研修班、中小学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普通高中校长素质教育专题培训班、名校长培训班等系列校长培训活动;组织1000余名教育行政干部和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参加了全国校园安全管理国家级远程专题培训;组织3400名高中教师、2398名初中教师进行了为期11天的全市高中、初中教师远程研修;组织157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参加了出国、国家级和省级培训,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教师技能提高培训和校本培训。二是加强了教师管理。进一步改革完善了教师管理制度,大力推行按需招考、凡进必考的教师补充机制、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教职工岗位聘任制和以素质教育理念为导向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师德建设,组织开展了全市第三批师德建设示范学校评估检查工作,对通过检查验收的19所学校(幼儿园)进行了命名表彰。提高了教师待遇,新调整后,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津贴、补贴水平略高于公务员津贴、补贴水平。从2010年1月1日起提高了全市中小学班主任津贴,平均每人每月300元。

  4、全面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实施。一是中小学规范化管理得到加强。进一步健全了素质教育工作责任共担机制,落实了教育行政问责制度,对义务教育段25所学校进行了素质教育实施水平督导评估。对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区域和学校进行了专项督查。二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得到深入实施。严格课程资源管理,督促各学校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坚决纠正了随意增减课程课时、增加考试次数等现象。加强了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建设,对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开设、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等情况加强了督查。积极开展体育活动,加强了心理健康教育。三是加强了教育科研工作。开展了构建和谐高效课堂、青年教师重点培养、课程实施水平评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高考备考研究、教学示范学校评选、课题研究与指导、教学能手复评、教学论文评选等活动,促进了课程实施水平的提升,推进了我市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实施。四是改革完善了教育评价制度。全面启动了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探索建立以合格率为主要标准的基础教育评价体系和以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为依据录取新生的普通高中招生制度。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实施日常考试无分数评价,严格禁止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标准评价、奖惩学校、教师和学生。五是实施了规范化学校创建行动计划。以创建规范化学校为抓手,全面提高了学校办学水平,全市总体办学水平已步入全省前列。全市目前共有省级规范化学校38处,占中小学总数的13.15%,高出全省4.73个百分点,列全省第四位。

  5、大力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一是进一步普及提高了学前教育。目前我市3-6岁在园幼儿47911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2%,基本普及了学前三年教育。从学历结构看,幼儿教师专业学历达标率达78.2%。市级三类以上幼儿园214所,占38.6%,其中省十佳幼儿园6处,省级实验(示范)幼儿园29处,市十佳幼儿园30处,市级一类幼儿园57处。二是进一步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投入基本纳入了公共财政保障范围,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继续提高,城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差距逐步缩小。基本形成了以政府拨款为主、全方位覆盖的学生资助体系。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初中生巩固率、义务教育完成率均为100%。三是普及了高中阶段教育。普及了高中阶段教育,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9.48%,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4.06个百分点,位列全省第3位。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高,2010年我市普通高考本科录取6518人,录取率42.43%。四是职业教育取得新的成效。高中阶段在校生职普比例达到34.96∶65.04。东营职业学院被列入全国100所国家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市技术学院迁建工程顺利进行,完成了一期工程XX区部分近6万平方米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组织举办了全市中职学校技能大赛,并选派40名中职学生参加了全省职业技能大赛,其中3名学生代表山东省参加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孙凯同学获得中餐热菜专业一等奖第一名。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东发【2010】18号),对全市职业教育发展作出了总体规划。五是成人教育取得新的进展。全市各类职业院校和乡镇中心成人学校共举办各类培训3.7万人次,成人高考共计报考6380人,自考学历教育考试累计报考8989人次,非学历社会证书考试累计报考56760人次。落实全省“百万父母进课堂”家庭教育计划,举办了63场3万多名家长参加的“关注孩子成长”家庭教育系列报告会,充分发挥了家庭教育在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6、努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围绕教育中心工作,坚持正面宣传和舆论安全相结合,加大网络引导力度,为教育工作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东营教育信息网发布1000余条重要教育信息,其中被山东省教育厅网站、XX市人民网站采用445条。东营教育电视台采编新闻800余条,制作《教育新闻》120期;举办了1500 名学生参赛的“校园之星”电视大赛并录制播出了“‘校园之星 成长的故事”访谈节目;策划制作了“教育视点”、“快乐成长”、“开心知识园”、“就业零距离”等系列栏目;圆满完成了“两会”期间宣传报道任务及对高考、中考有关政策的解读;对国家、省、市《教育规划纲要》制定情况进行了详细报道和深入解读。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绩,但还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学前教育投入不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突出。2009年,全市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3069.5亿元,仅占当年财政性教育经费的1.36%。目前,全市公办幼儿园占全部学前教育机构的11.7%(另有38.6%的各类集体办园)。中心城区公办幼儿园仅占中心城区学前教育机构的4.3%。25%的乡镇(街道)未举办中心幼儿园。群众对“入园难、贵”现象反映强烈。

  (二)中心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滞后,存在某种程度的“入学难”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学校布局不合理、规划建设相对滞后的矛盾日益显现,部分学校“大班额”、部分区域距离远问题突出,义务教育段“入学难”成为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之一,甚至出现家长集体上访现象,影响了社会稳定。

  (三)义务教育发展不够均衡。城乡之间、县域之间、校际之间发展不够均衡,尤其是城乡差距仍然较大。2009年,城市和农村学校生均教学设备价值分别为1597元和803元,相差794元;生均公用经费实际支出数分别为2435元和1358元,相差1077元。城乡师资水平差距较大,正副职校长本科学历以上的,分别占82.5%和46.59%;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的,初中分别占88.7%和52.3%,小学分别占42.04%和14.71%。

  (四)中小学办学条件不足,音体美设施不达标。根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测算,中小学办学条件投资缺口较大。实验仪器配备达标率较低,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工作需要的场地、器材设施普遍达不到规定标准,存在停开、少开音体美课现象。

  (五)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差,发展相对滞后。经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较差,职普比例不协调。根据省督导反馈意见,我市城市和地方教育费附加管理使用不规范,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一直明显偏低。各中职学校实习实训设备投入严重不足,与省定设置标准相比,实习实训设备和图书投资欠缺3350万元,校舍建筑投资欠缺约4亿元。学校布局分散,规模效益差,不符合我市人口少、适宜集中办学的实际。

  三、明年工作安排

  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作为保障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进一步明确和突出全市教育工作重点,进一步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开创我市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一)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开展骨干教师、班主任、校(园)长、教育行政干部和教师全员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健全教师信用记录和守信激励制度。以农村学校教师和紧缺学科教师补充为重点,建立完善教师补充机制和交流机制。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推行教师聘任制度,完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二)进一步改善教育办学条件。认真贯彻市府第6—51次常务会议精神,按照突出抓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校舍安全等工作要求,加强领导,统一规划,加大投入,大力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农村中小学“211工程”、普惠性幼儿园建设、中心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建设、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等系列工程,为教育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把促进公平作为基本导向。科学合理地配置教育资源,大力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完善教育救助体系,加大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经济困难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群体的资助力度,切实解决特殊群体孩子的上学问题。规范教育管理,依法落实保障学校、学生和教师的合法权益。

  (四)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全面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建立完善以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培养模式和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素质教育工作推进机制。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提升课程实施水平,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完善考试招生制度。更加注重教育科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指导水平和教育决策科学化水平。

  (五)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力度,完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校园安全保卫长效机制,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严格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加大监管查处力度。进一步加强考试招生管理,严格规范教育收费管理。进一步畅通教育投诉渠道,及时反馈处理群众反映问题。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和校务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深入推进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积极创新和完善教育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坚持正面宣传与疏导结合,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教育舆论环境。

  (六)进一步推进教育协调发展。实施普惠性幼儿园建设,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保障有力、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对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扶持力度,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支持鼓励办出特色。加强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支持东营职业学院建设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大力开展校企合作,提高职教办学水平和效益。健全高等教育办学体系,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强乡镇成人教育中心学校和社区中心建设,积极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发挥公共政策和财政资金导向作用,鼓励出资、捐资办学,满足社会多层次、多样化受教育需求。

5、教育局干部度个人工作总结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能够给人努力工作的动力,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局干部度个人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来,我能自觉恪守领导干部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等“四德”要求,做到政治立场坚定,宗旨观念牢固,做到顾全大局,爱岗敬业,秉公用权,作风正派,清正廉洁。

  我能积极参加局理论中心组学习,切实把政治理论、教育法律法规以及中小学管理理论的.学习作为自我提升的必修课,做到勤于学习、勇于担当,学思结合、学以致用,并及时用以指导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不断提升管理、指导、研究和服务能力与水平。同时,我还积极承担温州市第六批名师工作室任务,注重培养高中化学青年骨干教师,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平时,能深入基层学校开展教学调研与视导,帮助学校和一线教师解决课改、教改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受到了他们的欢迎和赞誉。

  我十分重视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作。一年来,在教育局全体同仁大力支持和全体中小学校长及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我县20xx年高考一段录取(不含艺体考生)857人,录取率14.38%,其中北大清华录取6人,较去年增加212人,提升3.61个百分点,二段录取率提升5.01个百分点,三段提升0.5个百分点,创历年最好成绩,列温州市一段上线人数增幅最大的县(市、区)之一,获得温州市教育质量评价优秀等第,受到县委县政府通报表彰。中职学校单招单考录取率72.1%,较去年提升5个百分点;中考总成绩提升2个名次,普高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提高20分,且20xx年学考选考高考及中考平安顺利,均受到温州市教育局领导的表扬。

  回顾本年度的教育研究、考试评价及管理工作,虽然在教育质量提升方面取得较为显著的成绩,但离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仍有较大的距离,我将继续发挥余热,为我县教育事业贡献绵薄之力。

6、市教育局传染病防治工作检查情况的工作总结

  多年来,xx市教育局、卫生局把学校卫生防疫和食品卫生安全列入工作的重点,尤其是每年新学期开始和传染病多发季节,市教育局从不懈怠,相应采取防治措施,及早下发文件,布置工作,千方百计使学生卫生防病和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2006年1月29日,接到省卫生厅《关于加强学校流脑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的名传电报之日起,市教育局立即转发文件,落实各项流脑防控措施,有效控制学校流脑疫情的蔓延,在此期间,并下发了《关于加强学校内外门前饮食、商品摊点管理的通知》以及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文件,提示学校领导居安思危,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依靠科学、依靠法制切实把关系到广大师生身心健康的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加强工作的管理。直至2006年4月13日,根据省教育厅、卫生厅联合下发的《关开展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专项检查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市学校的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有关措施落实情况,市教育局、卫生局紧急研究部署,联合组成检查组对我市阜南县、界首市、颍州区、颍东区及市直中小学、幼儿园进行了督导检查,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再接到省卫生厅33号内部电传后,教育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高度重视,联系市卫生局有关领导举行协调会议,研究制定了开展全市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专项检查的计划及措施:一是下发文件明确检查任务;二是深入基层,部署督导检查工作;三是同统一要求,限期完成各单位自查任务。随后市教育局、卫生局联合下发了《关开展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专项检查的通知》,统一部署,联合组成2个检查组于2006年4月19日—20日对我市阜南县、界首市、颍州区、颍东区及市直中小学、幼儿园在自查过的基础上进行了检查,共检查学校26所,其中中学16所、小学5所、幼儿园5所。通过检查了解到,全市教育、卫生部门在学校传染病防治方面已做了大量工作,取得可喜成绩,全市各级教育、卫生部门有关领导高度重视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全市学校传染病疫情络基本健全,并初步建立了相关制度,落实了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各学校都明确了疫情上报程序。学校内的环境卫生有了很大改进,食宿卫生和设施得到进一步的改善。绝大部分学校的健康教育课基本做到了三“落实”。各学校都能充分利用学校的宣传媒体,通过各种活动和渠道向学生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学生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明显加强,保证了学校师生身心健康和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

  二、存在的问题

  1、检查过程中,发现农村学校专职校医保健人员匮乏,疫情报告人对传染病防治知识了解不够,影响了学校上述工作的开展,有待通过培训,逐步提高。

  2、学生的健康教育及定期体检有待加强,这一点农村学校尤其突出。本次所查几所农村中学的健康教育活动开展的不够,主要表现在缺乏师资力量,健康教育课程由其它老师兼任,没有课本,教学时间和效果无法保证;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学校学生的健康体检活动没有进行学校健康教育课,不够规范,在农村学校情况尤为突出。

  3、大部分小学、幼儿园在新生入学时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不规范,没有形成制度。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