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

高三下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2023-08-12 12:33:08

  高三下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高三下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1、高三下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新高中课程计划在明确高中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确保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方式转变等方面作了积极的改革探索。所以教学中应紧跟高中课程改革的步伐前进,为了适应这一形势,确保高考的顺利推进,确保高中教育质量的稳步前进,教学中要切实有利于广大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现状分析:

  1、教师视野不够开阔,业务钻研不是特别到位。

  2、有时知识点落实不是很到位,学案没有做到及时、全面地检查。个别同学存在不完成作业现象。

  3、做题很多,但学生没有完全消化掌握,做过的题继续出错。以后,要强化纠错本的使用,多考查易错题。

  4、学生初中时历史课没学好,通史掌握很不理想,特别是时间概念很模糊,今后应适时穿插、讲解有关通史知识。

  5、学生联系、归纳能力有待加强,答案写得过多,要点提炼不出来。

  6、对材料题的变化研究不够,定势思维倾向有待克服。

  7、读题、审题能力有待加强。

  三、教学安排:

  全学年总体安排三轮复习。

  第一轮按专题模块加通史复习,侧重专题模块。(从20xx年7月——20xx年2月),主要目的是夯实基础。意思是说紧扣课标和考纲,按教材进行单元复习,适度关注通史。我们制定的目标是全面、细致、系统,扎实,注意基础知识落实,我们把它称为地毯式扫描。时间比较长。第一轮复习是基础,是学生高考成功的关键。

  第二轮主要根据考试说明的顺序,通史加专题复习,侧重通史。(20xx年2月——5月上旬),主要目的是综合能力突破。第二轮复习时,以通史体例辅之以热点问题进行,学生只有对某一阶段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特征有了全面地认识,才能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三轮搞强化训练,侧重练、讲、评和回归教材。(20xx年5月上旬——6月6号),目的是提高解题能力,查缺补漏。我们提出了调整(心态)、巩固(基础)、充实(薄漏)、提高(能力)的八字方针。要求学生抓好两条复习主线,一方面是对照《考试说明》看教材和教材的标题,注重基础知识,把握阶段特征;另一方面是对照试卷看题目,查漏补缺,以适度紧张的平常心、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强烈的自信心。例如我们要求学生结合《考试说明》,最后落实每一个考点,个个过关。

  四、措施

  1、强化训练。坚持天天练(每天1——2题)、周练(30个选择,四个大题)。有做必看,有看必评。多进行面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规范化问题、审题不细问题、基础知识不牢固等问题。

  2、多与学生沟通,增加感情投资,让学生喜欢学历史。

  3、多多向兄弟学校学习,取长补短。学习兄弟学校好的复习方法,落实措施等。

  4、研究考试说明,做到分头研究,成果共享。注意扩大课程资源,提高对热点问题的敏感性。

  5、多钻研业务,多关注史学动态,多研究高考,及时了解高考信息的变化。

  6、加强对应试技巧的研究与落实,向规范化审题、答题要分数。

2、高三下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求真务实,探究适合我校学生的教法与学法,落实好新课程的理念,突破以基础夯实与能力培养为核心目标,争取在20xx年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

  通过“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利用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知识,引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倡导研究性学习,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原则,从而在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达到有机的统一。

  复习侧重点在于理解历史概念,掌握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既包括具体史实,也包括规律性的认识,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也属于这一范畴。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贯彻“全、准、新、细”的原则。“全”即复习要全面,不能漏掉考试大纲的任何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强化重点;“准”即对知识的识记、理解、阐释要准确;“深”即对历史现象、内在联系和规律的理解认识要深刻;“新”即对历史知识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来认识和巩固;“细”即注重细节,近几年文科综合试题启发我们必须抓好细节,很多问题并不难,但考察很细致,于细微处方显精神,细节决定成败。

  二、复习方法

  1、时间安排:

  (1)开学——20xx年2月底进行选修1、选修3的一轮复习,引导学生做练习册上相应的题目;处理假期作业的疑难问题;完成新课标试卷前12套题目的讲解分析。

  (2)20xx年3月1日—20xx年4月底进行三本必修书、两本选修书的二轮复习。

  (3)5月——6月初强化训练,查漏补缺

  2、复习思路:依托自编的学案、练案夯实基础知识,理清基本线索,培养基本技能。

  3、主要任务:以教材为主,以学案为依托,分别进行政治史、经济史、思想史三大部分的小专题复习,夯实基础,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并在此基础上向深、广度扩展,结合现实,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练案要精选习题,精讲精练,及时讲评,并且每节课力争留出时间让学生记忆一些重点知识,做到当堂知识当堂巩固。

  4、方法:采用读、讲(听)、练、评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读书:利用正课的部分时间和学科读书时间,明确目的和要求,按照学案,由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地读书,在此基础之上理清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逻辑联系,构建相对严谨的教学知识结构,使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第二环节——讲析:在熟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基本史实,突出重点、难点,提高历史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知识并逐步形成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同时,要针对考点进行知识扩展,教师最好做到精讲多练,讲重点,要突破每个考点的核心问题。

  第三环节——训练:利用学科自习时间,要选取典型试题及时进行测试、反馈,以练案的形式,及时巩固落实。对于练案,教师必须进行批改,分析总结,。通过典型题目逐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如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表述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

  第四环节——讲评:包括教师的讲评与学生的自评。每一张练案做完和综合测试后教师要重点讲评,教师在讲评练习和试卷过程中,要特别留心解题方法的讲评,从而减少解题错误,提高应试能力。

  三、落实常规:

  1、认真备课。

  认真编写学案、练案,优化整合,既有专详,又有高考链接、材料教学与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

  2、做好分层教学。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其中1、2、3班侧重于重点知识的记忆、整理;4、5、6、7班侧重于思维能力的培养。梯度推进,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3、加强集体备课,多交流、沟通,集思广益,结合学情和考情,及时调整复习。

  4、加强高考信息和资料搜集,结合社会热点和各地文综试卷组织好材料教学。

  5、做好解题方法、解题思路的指导和总结。规范答题,注重方法引导。依据考试和练案,狠抓规范答题,提高应试技巧、学科素养和应试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读题、审题和解题能力、技巧。提高每个学生学习能力和分析、综合、概括应用能力。

  针对普遍问题集体处理,个别问题个别解决的原则,真正落实因材施教,适时引导,力争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吃不饱和吃过量”的问题。在规范书写、答题要点化、序号化、规范答题学科语言等非智力因素上下功夫,提高学生的得分能力。并注意让学生做好“回头看”,反思领悟,实现“题题通”。

  6、进一步和谐师生关系,加强双向交流,以学识、能力和情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科积极性,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实现整体目标和单科目标的双丰收。

  7、认真履行学校和年级的工作安排,优质高效,力争达到并超过高考预定目标。

  我们坚信:众志成城,马到成功!

3、高三下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根据实验区省份文综历史试题的特点及高考阅卷中所反映的问题,结合新课标下高三历史教学的现状,整合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及复习策略,特制订高三历史复习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三个“明确”

  1.明确复习依据

  高三历史学科的教学要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综合》、四种版本的教材为依据。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历史新课改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根本大法);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的主要素材;考试说明是备考复习的重要依据。三个依据互相依存,缺一不可。需特别注意:不同版本的教材要注意比较,相互借鉴使用,在使用时要求同存异。

  2.明确命题导向

  新一轮课程改革刚刚开始的时候,教育部有关领导就明确地提出了要以改革来推动课程改革。可见高考命题思路也要紧跟课程改革,努力体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这使得新课标下的高考呈以下特点:

  第一,基础性。

  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也是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之一,它不追求非结构类知识的广度,更加重视对结构类知识的把握,就是要求掌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山东省的文综试题的考查表现在知识考查的基础性,绝大多数的题目都是基于主干知识的考查,着重考察学生知识的理解水平和思维深度,要求学生通过新材料或关键词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方法不是空中楼阁,它离不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承载作用。

  第二,历史性。

  指的是历史课程的育人目标通过“历史事实”来实现,而不是抽象的理论灌输,历史不同于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历史性”,这体现在贴近现实、不避热点。注重试题的现实性不是简单地考“热点”,简单地图解历史,而是通过考点的选择体现当今社会和世界的重大问题和整体走向,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并以此来考查考生学习过程与方法。如试题中的所涉及的“人民币”“中美关系”“社会保障”等问题。

  第三,人文性。

  就是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指向现实,具有现实性;指向学生的成长,尤其是指向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历史教育本质上是人文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人格养成和文化熏陶的基础性作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0xx年高考山东文综历史试题取材生动、亲切,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较强的情感色彩,对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考查也屡屡出现,如对“服饰”“民族关系”等问题的考查。

  第四,研究性。

  通过“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利用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知识,倡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倡导研究性学习,强调“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原则。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有机的统一,体现了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这是新课标程标准所倡导的。20xx年高考山东文综历史试题突出体现了这一点,如第12题对根据地示意图的判断等题。

  第五,地域性。

  各省单独命题,体现地方特色是近年高考试题的重要特征。各省自主命题注意以地方相关的历史知识为背景创设情境,为考生营造了一种亲切的地域文化氛围。20xx年各省试题中有明显的体现,山东卷第29题以山东在中国、世界的地位为主题

  3.明确内容进度

  (1)复习内容

  必修内容: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选修内容:选修Ⅰ《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等。

  (2)复习进度:

  20xx年7月21日-9月7日(45课时)复习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

  20xx年9月9日-10月25日(50课时)复习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20xx年10月27日-12月14日(49课时)复习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20xx年12月16日-20xx年1月底(45课时)复习选修Ⅰ、Ⅲ。

  20xx年2月作单元、综合模拟试题,检验、巩固一轮复习效果。

  20xx年3月-4月二轮复习。

  20xx年5月三轮复习。

  二、复习进程——三轮要求

  1.第一轮复习

  (1)时间安排:20xx年7月21日-20xx年2月。

  (2)复习思路:夯实基础知识,理清基本线索,培养基本技能。

  (3)具体要求

  第一轮复习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对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为全面而准确地记忆打下可靠的基础。从新的改革趋势来看,基本是考查能力,但这种能力是建立在对知识基础更高要求的基础上的,因此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必须更加扎实全面。一轮复习是在新课学习基础上,对历史知识点、历史线索、历史技能进行提高和升华。其主要目的是理清历史线索,在此基础上把握阶段特征,扎实基础知识,提高解题技能。不论平时多么熟悉课本,都不能省略全面阅读教材这一环节,因为:

  ①以前的知识往往是零碎的不成系统的,全盘的通读有助于整体掌握知识。

  ②全盘的通读可以找出一些以前被忽视的环节或死角。

  ③懂得的东西未必理解得深刻,带着疑问去通读,有助于深刻领会课本内容。

  以课时为主要学习方式,一个单元结束后要进行单元总结与测试,每个模块结束后要进行模块过关测试。

  第一轮复习方式采用读、讲(听)、练、评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读书:利用正课时间,明确目的和要求,按照学案,由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地读书,在此基础之上理清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逻辑联系,构建相对严谨的教学知识结构,使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第二环节——讲(听):在熟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基本史实,突出重点、难点,提高历史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知识并逐步形成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同时,要针对考点进行知识扩展,教师最好做到精讲多练,讲重点,要突破每个考点的核心问题

  第三环节——训练:在课时复习结束后,要选取典型试题及时进行测试、反馈,可采取一课一小练(当堂训练)的形式,以便及时巩固落实,练习后,必须核对答案,分析总结。通过典型题目逐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如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表述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

  第四环节——讲评:包括教师的讲评与学生的自评。每一单元测试及模块测试后教师要重点讲评,教师在讲评练习和试卷过程中,要特别留心解题方法的讲评,从而减少解题错误,提高应试能力。

  一轮复习侧重点在于理解历史概念,掌握基础知识。高中历史新课程学习中的知识内容主要由具体的历史史实和抽象的历史认识两部分构成,它包括三方面的主要内容:

  第一,具体的历史史实。具体、真实的历史史实是构成历史的基本材料,它是由一定的人在特定的时间、空间进行的具体活动组成的,因此,这类知识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就构成了具体历史史实的基本元素,如《权利法案》、孙中山、《临时约法》、君主立宪制、《相对论》等,掌握这些基本元素,是历史学习过程中要完成的基本任务。

  第二,基本的历史概念。历史概念是通过抽象的概括而形成的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的本质属性的反映。它是历史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是通过历史现象,分析其各种本质特征,把握其整体和内在的联系。理解历史概念:

  ①必须清楚其含义,并要把握它的外延,包括历史概念形成的背景或原因、发展和演变过程及影响。

  ②对历史概念的理解不能孤立地进行,要同历史事实、历史特征、历史过程、历史结论结合起来,明确其因与果、现象与本质等的联系。如认识近代英国的政治结构就可以通过转移概念形成近代美国、近代法国、近代日本、近代德国和近代俄国等不同类型的政治结构,进而形成代议制的完整概念。

  第三,基本的历史线索和规律。它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历史现象内部本质性联系的反映,它包含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历史发展阶段的内在联系,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预测。历史线索和规律是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思维形式,通过对历史史实和历史概念的判断、推理而形成的一种认识上的升华,如“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进步与发展的历史过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民主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等。掌握历史规律一般有两种途径。

  第一种是归纳法,即先了解若干史实或例子,然后运用归纳的认识方法,从具体的史实或例子中提炼,概括出某种历史规律。例如通过对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分析比较,可以得出“在一定历史条件和国情下,改革也是社会变革的重要途径”的规律。

  第二种是演绎法,即先了解某种规律的内涵,然后通过史实或例子对其进行论证或说明,从而使学习者认同或证明某种历史规律的存在。但在运用演绎法进行规律的学习时,要特别注意历史规律表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总之,基础知识既包括具体史实,也包括规律性的认识,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也属于这一范畴。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贯彻“全、准、新、细”的原则。“全”即复习要全面,不能漏掉考试大纲的任何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强化重点;“准”即对知识的识记、理解、阐释要准确;“深”即对历史现象、内在联系和规律的理解认识要深刻;“新”即对历史知识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来认识和巩固;“细”即注重细节,近几年文科综合试题启发我们必须抓好细节,很多问题并不难,但考察很细致,于细微处方显精神,细节决定成败。

  2.第二轮复习

  (1)时间安排:20xx年3月-4月。

  (2)复习思路:以专题知识为主,整合必修、选修模块,贯穿中外、联通古今。加大对知识点与线的相关材料的阅读理解,包括对各版本教材之间知识点的衔接,包括对历史概念的把握、同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观点等。

  (3)具体要求:

  ①专题的设计:专题设计形式要灵活,要服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可采取四种类型:即线性专题(纵向专题)、时段专题(某一特定时期,如20世纪二、三十年代等)、问题专题(以某一问题为中心,包括热点专题)、地域专题(如环渤海地区等),专题的设计既要突出历史主干知识,又要注意重点、热点问题,可纵可横,可大可小。

  ②二轮复习可采取四步复习法

  第一、“知识归类”:把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归类到专题中。这种归类决不是所有相关知识的简单罗列,关键在要捕捉那些能有承前启后作用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组成知识网,以体现专题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

  第二、“分析比较”:在专题史实的归类完成之后,着力分析专题的特点,要选择与本专题相关、相近的问题(包括本专题与地理、政治之间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比较,加深理论认识,从微观上升到宏观,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单科上升到综合,以准确、完整地把握专题的特征。除此之外,还应该选择一些相关的高考试题或典型的模拟试题,尤其是近几年的跨学科试题,分析其只是要求和能力要求,以加深对专题的认识和理解。

  第三、“复习巩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计划地复习专题内容,包括完成二轮复习资料、复习专题相关的教材,准备专题考试。这一过程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必须有明确的要求,例如记忆二轮复习资料的有关史实,阅读教材的规定章节,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思考题等。

  第四、“测试和讲评”:每次考试的时间根据需要确定,一般以一节课为宜,也可两个专题合在一起进行考试。“讲评试卷”的前提是教师要认真批改试卷,通过批改试卷发现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学生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据此决定讲评的内容和方式。学生失分一般有四种情况:

  (1)知识欠缺;

  (2)能力欠缺;

  (3)审题失误;

  (4)技术失误(如图错选项、写错年代,错别字等):教师应对症下药,结合有代表性的典型错题深入分析,使学生从深层上弄清楚失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纠正错误,以免重犯。

  讲评时尤其要注意总结解题方法,培养解题能力,同时要强调答题的步骤、技巧和格式。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能力,教师应该经常进行审题训练,可设计一些问题,只要求学生回答解题思路、方法和答案要点。这种训练费时少,效果好,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值得提倡。

  3.第三轮复习

  (1)时间安排:20xx年5月

  (2)第三轮重点放在热点复习,安排四次模拟训练。在广泛搜集资料基础上精选试题,而且每练必改,每练必评,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实效性,并根据练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高三下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新高中课程计划在明确高中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确保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方式转变等方面作了积极的改革探索。所以教学中应紧跟高中课程改革的步伐前进,为了适应这一形势,确保高考的顺利推进,确保高中教育质量的稳步前进,教学中要切实有利于广大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现状分析:

  1、教师视野不够开阔,业务钻研不是特别到位。

  2、有时知识点落实不是很到位,学案没有做到及时、全面地检查。个别同学存在不完成作业现象。

  3、做题很多,但学生没有完全消化掌握,做过的题继续出错。以后,要强化纠错本的使用,多考查易错题。

  4、学生初中时历史课没学好,通史掌握很不理想,特别是时间概念很模糊,今后应适时穿插、讲解有关通史知识。

  5、学生联系、归纳能力有待加强,答案写得过多,要点提炼不出来。

  6、对材料题的变化研究不够,定势思维倾向有待克服。

  7、读题、审题能力有待加强。

  三、教学安排:

  全学年总体安排三轮复习。

  第一轮按专题模块加通史复习,侧重专题模块。(从20xx年7月——20xx年2月),主要目的是夯实基础。意思是说紧扣课标和考纲,按教材进行单元复习,适度关注通史。我们制定的目标是全面、细致、系统,扎实,注意基础知识落实,我们把它称为地毯式扫描。时间比较长。第一轮复习是基础,是学生高考成功的关键。

  第二轮主要根据考试说明的顺序,通史加专题复习,侧重通史。(20xx年2月——5月上旬),主要目的是综合能力突破。第二轮复习时,以通史体例辅之以热点问题进行,学生只有对某一阶段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特征有了全面地认识,才能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三轮搞强化训练,侧重练、讲、评和回归教材。(20xx年5月上旬——6月6号),目的是提高解题能力,查缺补漏。我们提出了调整(心态)、巩固(基础)、充实(薄漏)、提高(能力)的八字方针。要求学生抓好两条复习主线,一方面是对照《考试说明》看教材和教材的标题,注重基础知识,把握阶段特征;另一方面是对照试卷看题目,查漏补缺,以适度紧张的平常心、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强烈的自信心。例如我们要求学生结合《考试说明》,最后落实每一个考点,个个过关。

  四、措施

  1、强化训练。坚持天天练(每天1——2题)、周练(30个选择,四个大题)。有做必看,有看必评。多进行面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规范化问题、审题不细问题、基础知识不牢固等问题。

  2、多与学生沟通,增加感情投资,让学生喜欢学历史。

  3、多多向兄弟学校学习,取长补短。学习兄弟学校好的复习方法,落实措施等。

  4、研究考试说明,做到分头研究,成果共享。注意扩大课程资源,提高对热点问题的敏感性。

  5、多钻研业务,多关注史学动态,多研究高考,及时了解高考信息的变化。

  6、加强对应试技巧的研究与落实,向规范化审题、答题要分数。

5、高三下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

  根据教务处的工作安排,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紧紧围绕课程改革这一中心工作,认真总结前阶段课改工作,深入研究课改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引领教师研究课程、研究教学,转变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方式,提高课程实施水平。重点抓好文科高考的备考工作。

  具体工作:

  一、认真学习理论,明确课改方向。

  要把理论学习作为伴随课改全程的活动。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知识不断更新,新的理念不断涌现,学习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从事着教书育人的工作,更需要学习。只有那些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人,看问题才会更准,思路才会更清,行动才会更快。

  在学习中,既要学介绍具体经验文章,也要学难懂的理论性较强的文章;既要学正面宣传的文章,也要学提出争议的评论。采用理论联系实际、集体与自学相结合的办法,从而更有的放矢地指导教学实践,更好地为课改服务。

  二、严格执行常规,提高教育质量。

  1、抓好备课。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着力提高备课质量,且不同的班级要针对班级实际,在教学过程加以灵活调整,倡导课后撰写教学后记和教学案例。

  2、加强对教学质量的调研。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的灵魂和生命线。必须树立“有效教学”观念,增强质量意识,忧患意识,争先意识。

  3、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通过自主探究、合作讨论、老师点拨等多种学习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问题走出课堂,在课后进行研究的良性学习循环。

6、高三下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学情分析

  一轮复习已完成,从区统考成绩看还可以,平均分区第一。但是高分没有突破,个别学生分数还偏低,尤其是应届生成绩还须下大功夫。整体看基础知识掌握不是很好,记忆处于模糊状态,对史实的掌握基本上是似是而非的状况。女同学的理解能力较差,学习方法僵化,效率不高。男生用功程度还需加强。

  工作思路

  1、按照考试说明,回归教材,加强基础知识的复习。

  2、把做过的习题认真复习巩固一遍,把题做精,切忌复习过的知识、做过的习题和没做一样,只要是做过的就必须掌握。

  3、加强检查监督,对每一名学生的复习情况都要及时检查,必须人人过关,和老师保持进度一致,争取到高考强熟练掌握教材,做过的习题不留下遗憾。

  4、加强检测,可以分项检测,比如在规定的的时间内单测客观题或单测主观题,一定强化答题时间,以提高学生的答题速度。

  5、保证每周一次的文科综合检测。

  6、二轮专题复习尽量多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有时间整理消化,老师起点拨作用。

  7、加强个别辅导,比如王仕鑫,张帅,巍巍等,帮助他们理解消化,节省学习时间。

  8、保证每一套题保质保量,精选,不做重复的题。

  9、高考前利用一周时间,把主干知识要集中点拨一遍,使学生有清晰的思路,准确的知识点。

  10、加强学法指导,注意心理疏导,让学生充满自信,考出最好水平。

  11、加强三科合作,互相帮助,达到共赢。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