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教学计划
1、六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教学计划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我们的教学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需要好好的对接下来的教学进行计划了。那么一份同事都拍手称赞的教学计划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六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随着紧张的教学,新课的学习已接近尾声,马上要面临六年级的总复习,复习内容涵盖了小学阶段的所有内容,知识点比较多,内容比较多,复习阶段是我们六年级老师比较头疼的阶段,如何把那么多的知识在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内系统的复习一遍,这是我们五个六年级数学老师重点思考的问题,不能草草的过一遍,那样起不到复习的作用,针对如何复习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制定复习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1、学生情况
我校六年级有五个班,共有学生285人。男生人数稍大于女生人数。其中男生的思维能力比较强,但学习上缺少耐心与细心,女生相对男生来说学习更加认真,但分析能力却不及男生。
2、学生成绩
由于今年教学的六年级是我校xxxx年建校招生的学生,是有几所村小的学生合并而成。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底子薄,小学生又缺少自制力,因此在学习成绩上两极分化依然存在。就学校刚刚结束的'抽考成绩来看,优秀率54。39%、及格率73。68%,及格率很难突破80%,并且不及格学生的数学分数极低。
3、学习习惯:
上周对本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绝大多数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信心,值得表扬。大部分学生都提出了自己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及提高数学成绩的措施。说出了自己喜欢的学习模式。希望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常在一起交流学习体会。但仍有少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差,如:粗心大意、书写不认真,不愿思考问题,上课开小差,依赖老师讲解,依赖同学的帮助。
二、复习内容
1、数与代数: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式与方程、比和比例。
2、图形与几何: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
3、统计与概率: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数据的收集步骤和方法、统计表、平均数等。
4、数学思考:赵规律、推理、等量代换。
三、复习形式
1、第一轮复习
分四个板块复习,知识点系统的复习一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夯实基础知识,共用27课时。
2、第二轮复习
重点是有针对的练习、做模拟试卷、评讲试卷,计划用12课时。
3、第三轮复习
回归课本,梳理重点知识,深究典型例题,计划用6课时
四、时间进度安排
将知识分为五个板块: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数学思考、综合与实践。进度按排如下:
第一轮复习:
数与代数:4月24日——————5月5日(共10课时)
数的认识2课时
数的运算3课时
式与方程2课时
比和比例2课时
板块1测试1课时
图形与几何:5月8日——————5月12日(共7课时)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2课时
图形的运动2课时
图形与位置2课时
板块2测试1课时
统计与概率:5月15日——————5月16日(共3课时)
数学思考:5月17日——————5月19日(共3课时)
综合与实践:5月22——————5月24日(共4课时)
第二轮复习:5月25日——————6月5日
第三轮复习:6月6日——————6月11日
五、复习方法措施与评价
1、紧扣教材,系统复习。
小学阶段的内容比较散碎,需要像穿珠子一样把它们穿成串。老师必须认真研读课标、教师用书、教材,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设置合适的问题链,让知识系统化、有序化。尽可能少讲,让学生在回顾中唤醒已有知识,更全面的掌握已学知识。本单元将小学阶段的内容分五大板块进行整理,每个板块先让学生自己整理知识点,课堂上再让学生汇报展示,其他同学补充后教师再次补充。然后学生课下再完善自己的知识网络图。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利用早读时间,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数学公式、概念、法则、性质等的识记,防止学生机械地背诵。比如对于计量单位间的进率很多学生容易出错,要求学生在记忆时,借助单位的实际意义进行记忆。
2、精讲精练,模拟训练
通过第一轮的复习,学生对五个板块的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并且通过复习,学生找出了自己的薄弱环节,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我将翻看资料精选有代表性的习题进行巩固练习,重复性、比较简单的不在机械训练,涵盖知识点比较多的综合性习题让学生多做,既巩固了基础知识,也有所拔高,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每周至少做一到两套模拟试题,更全面的把握小学阶段考查的知识点,不至于前学后忘。出现频率较高的题型,要多强调,并且举一反三,让学生把知识点融会贯通。讲评习题时,注意拓展延伸。通过单元测试和综合测试卷,让学生对学习内容达到融会贯通。同时通过学生做试卷的情况算出优秀率及格率,注意把握复习进度,查漏补缺,评讲试卷时以题带知识点。注重纠错,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错题本,每次模拟试卷上的错题都要写到错题本上,分析错误原因,改正自己做题中的不良习惯。
3、重抓易错点、易混点,回归课本
有部分知识点是多数学生最不容易掌握的部分:如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学生总是忘记乘“三分之一”;求比值和化简比容易搞混;正反比例解决问题;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等。教学生解题技巧,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引导学生找出关键信息,获得解题思路。培养学生养成回顾反思、口头检验的习惯,通过思考尽可能的提高正确率。课本上的典型例题,是考查的重点题型,我将带领学生再次研读典型习题,并且进行变式训练,力求80%以上的学生完全理解和掌握解题技巧。解决问题着重训练学生的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寻求合理、多样化的解题方法,练讲结合,归纳总结,抓订正抓落实,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做不同层次的要求。
4、口算、计算练习常抓不懈。
从周一到周五每天选一名出题班长,精选出来的5道题,在每天早上早读前公布在黑板上,学生自行记录。第二天课间操时间有出题人公布答案,每组小组长改本组组员的题,分出优良中差等级,最后学生改正错题。每两周举行一次计算能力比赛,题型多以学生易错、易混类型为主,增强学生的甄别能力,在计算过程中训练学生的细心解题的能力。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方面,重地在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既要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又要培养学生善于利用简便方法计算,对学生进行多次的过关练习。
5、鼓励学生,树立信心。
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加强课后辅导,帮助解决掌握知识的难点、重点,并对其降低难度要求。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将为他们提供施展自我的平台,成立‘一帮一 学习小组,从而避免学习两极分化的现象发生。课堂上尝试用丰富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每个人都喜欢听别人的赞美,学生也不例外,课堂中老师不应该吝啬自己表扬语言。对学生的精彩发言给予肯定;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关注;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给予表扬……总之,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闪光点要及时抓住。平时多关注学困生:如果遇到学生回答问题错了,一句“再想想”、“别紧张”或“先听听别人的想法”会让学生倍感温暖,从而使他逐步喜欢数学。尝试让学生自评、学生之间互评。注重学生作业的评价。作业实行双向评价:一是对学生作业的态度、书写及格式的规范程度进行评价;二是从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而且要给学生及时订正错误。
六、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注意小学数学知识与中学知识结构上的衔接,要为中学的学习做些铺垫,适当拓展知识点。
2、针对本班的实际情况,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3、注意学习形式的多样性。
4、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5、在复习过程中注意启发。对学习能力较差,基础薄弱的学生,要求尽量跟上复习进度,按最低的要求进行辅导。而对于能力较强,程度较好的学生,鼓励他们多看多做。
6、复习中要训练学生说解题思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提高全体学生对各种题型的熟悉度。
总之,把握好复习阶段,把复习工作做细、做实,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为本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画上圆满的句号。
2、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教学计划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又将开始安排今后的教学工作了,写好教学计划才不会让我们努力的时候迷失方向哦。以期更好地开展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教学计划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标准20xx》对统计与概率梁宇的知识内容进行了调整,提出在第一学段要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程,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
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能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4.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除法。2、万以内数的认识。3、用数学解决问题。
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六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教学计划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我们的教学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需要好好的对接下来的教学进行计划了。那么一份同事都拍手称赞的教学计划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六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随着紧张的教学,新课的学习已接近尾声,马上要面临六年级的总复习,复习内容涵盖了小学阶段的所有内容,知识点比较多,内容比较多,复习阶段是我们六年级老师比较头疼的阶段,如何把那么多的知识在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内系统的复习一遍,这是我们五个六年级数学老师重点思考的问题,不能草草的过一遍,那样起不到复习的作用,针对如何复习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制定复习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1、学生情况
我校六年级有五个班,共有学生285人。男生人数稍大于女生人数。其中男生的思维能力比较强,但学习上缺少耐心与细心,女生相对男生来说学习更加认真,但分析能力却不及男生。
2、学生成绩
由于今年教学的六年级是我校xxxx年建校招生的学生,是有几所村小的学生合并而成。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底子薄,小学生又缺少自制力,因此在学习成绩上两极分化依然存在。就学校刚刚结束的'抽考成绩来看,优秀率54。39%、及格率73。68%,及格率很难突破80%,并且不及格学生的数学分数极低。
3、学习习惯:
上周对本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绝大多数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信心,值得表扬。大部分学生都提出了自己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及提高数学成绩的措施。说出了自己喜欢的学习模式。希望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常在一起交流学习体会。但仍有少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差,如:粗心大意、书写不认真,不愿思考问题,上课开小差,依赖老师讲解,依赖同学的帮助。
二、复习内容
1、数与代数: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式与方程、比和比例。
2、图形与几何: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
3、统计与概率: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数据的收集步骤和方法、统计表、平均数等。
4、数学思考:赵规律、推理、等量代换。
三、复习形式
1、第一轮复习
分四个板块复习,知识点系统的复习一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夯实基础知识,共用27课时。
2、第二轮复习
重点是有针对的练习、做模拟试卷、评讲试卷,计划用12课时。
3、第三轮复习
回归课本,梳理重点知识,深究典型例题,计划用6课时
四、时间进度安排
将知识分为五个板块: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数学思考、综合与实践。进度按排如下:
第一轮复习:
数与代数:4月24日——————5月5日(共10课时)
数的认识2课时
数的运算3课时
式与方程2课时
比和比例2课时
板块1测试1课时
图形与几何:5月8日——————5月12日(共7课时)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2课时
图形的运动2课时
图形与位置2课时
板块2测试1课时
统计与概率:5月15日——————5月16日(共3课时)
数学思考:5月17日——————5月19日(共3课时)
综合与实践:5月22——————5月24日(共4课时)
第二轮复习:5月25日——————6月5日
第三轮复习:6月6日——————6月11日
五、复习方法措施与评价
1、紧扣教材,系统复习。
小学阶段的内容比较散碎,需要像穿珠子一样把它们穿成串。老师必须认真研读课标、教师用书、教材,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设置合适的问题链,让知识系统化、有序化。尽可能少讲,让学生在回顾中唤醒已有知识,更全面的掌握已学知识。本单元将小学阶段的内容分五大板块进行整理,每个板块先让学生自己整理知识点,课堂上再让学生汇报展示,其他同学补充后教师再次补充。然后学生课下再完善自己的知识网络图。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利用早读时间,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数学公式、概念、法则、性质等的识记,防止学生机械地背诵。比如对于计量单位间的进率很多学生容易出错,要求学生在记忆时,借助单位的实际意义进行记忆。
2、精讲精练,模拟训练
通过第一轮的复习,学生对五个板块的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并且通过复习,学生找出了自己的薄弱环节,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我将翻看资料精选有代表性的习题进行巩固练习,重复性、比较简单的不在机械训练,涵盖知识点比较多的综合性习题让学生多做,既巩固了基础知识,也有所拔高,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每周至少做一到两套模拟试题,更全面的把握小学阶段考查的知识点,不至于前学后忘。出现频率较高的题型,要多强调,并且举一反三,让学生把知识点融会贯通。讲评习题时,注意拓展延伸。通过单元测试和综合测试卷,让学生对学习内容达到融会贯通。同时通过学生做试卷的情况算出优秀率及格率,注意把握复习进度,查漏补缺,评讲试卷时以题带知识点。注重纠错,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错题本,每次模拟试卷上的错题都要写到错题本上,分析错误原因,改正自己做题中的不良习惯。
3、重抓易错点、易混点,回归课本
有部分知识点是多数学生最不容易掌握的部分:如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学生总是忘记乘“三分之一”;求比值和化简比容易搞混;正反比例解决问题;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等。教学生解题技巧,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引导学生找出关键信息,获得解题思路。培养学生养成回顾反思、口头检验的习惯,通过思考尽可能的提高正确率。课本上的典型例题,是考查的重点题型,我将带领学生再次研读典型习题,并且进行变式训练,力求80%以上的学生完全理解和掌握解题技巧。解决问题着重训练学生的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寻求合理、多样化的解题方法,练讲结合,归纳总结,抓订正抓落实,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做不同层次的要求。
4、口算、计算练习常抓不懈。
从周一到周五每天选一名出题班长,精选出来的5道题,在每天早上早读前公布在黑板上,学生自行记录。第二天课间操时间有出题人公布答案,每组小组长改本组组员的题,分出优良中差等级,最后学生改正错题。每两周举行一次计算能力比赛,题型多以学生易错、易混类型为主,增强学生的甄别能力,在计算过程中训练学生的细心解题的能力。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方面,重地在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既要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又要培养学生善于利用简便方法计算,对学生进行多次的过关练习。
5、鼓励学生,树立信心。
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加强课后辅导,帮助解决掌握知识的难点、重点,并对其降低难度要求。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将为他们提供施展自我的平台,成立‘一帮一 学习小组,从而避免学习两极分化的现象发生。课堂上尝试用丰富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每个人都喜欢听别人的赞美,学生也不例外,课堂中老师不应该吝啬自己表扬语言。对学生的精彩发言给予肯定;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关注;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给予表扬……总之,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闪光点要及时抓住。平时多关注学困生:如果遇到学生回答问题错了,一句“再想想”、“别紧张”或“先听听别人的想法”会让学生倍感温暖,从而使他逐步喜欢数学。尝试让学生自评、学生之间互评。注重学生作业的评价。作业实行双向评价:一是对学生作业的态度、书写及格式的规范程度进行评价;二是从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而且要给学生及时订正错误。
六、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注意小学数学知识与中学知识结构上的衔接,要为中学的学习做些铺垫,适当拓展知识点。
2、针对本班的实际情况,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3、注意学习形式的多样性。
4、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5、在复习过程中注意启发。对学习能力较差,基础薄弱的学生,要求尽量跟上复习进度,按最低的要求进行辅导。而对于能力较强,程度较好的学生,鼓励他们多看多做。
6、复习中要训练学生说解题思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提高全体学生对各种题型的熟悉度。
总之,把握好复习阶段,把复习工作做细、做实,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为本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画上圆满的句号。
4、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1、重视研究图形的特征,鼓励学生猜想和估计,加强操作,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十册已经教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它们都是由几个平面图形围成的几何体。本册教学两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和圆锥。这两种立体图形都是含有曲面的几何体。教材教学时,同以前各册一样,重视加强学生的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每一种形体时,都引导学生先观察形体的特征,然后进行一些实验。教材鼓励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对新学习的内容先猜一猜或估一估,在猜测或估计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和推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此外,本册教材在联系实际方面也有所加强。一方面在教学形体概念加强联系周围的实物,另一方面适当增加了实践活动和先测量物体再计算表面积或体积的练习题。
2、加强看懂和分析简单统计图的训练,注意要求适当。
本册教材继续加强看懂和分析简单统计图的训练,为此,例题中在统计图后面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看图回答。有的练习题还专门安排看统计图回答问题。考虑到制作简单的统计图对小学生来说并不是很容易的,教材中一方面注意说明制作统计图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另一方面在安排练习时基本上都安排半独立完成的。以免对制作统计图的要求过高。
3、突出比例的概念,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函数关系。修订后的教材中,比例知识趋于简化,教学的重点是正、反比例的概念,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只保留一些较简单的。本册教材为了突出比例的概念的应用,作了以下几点改进:⑴把比例尺安排到比例的概念教学之后教学,加强比例尺与比例概念的联系,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比例的概念,又便于学生运用比例的知识和解比例的方法来解决有关比例尺的计算问题。⑵教学正比例概念之后接着教学反比例概念并增加两个概念的联系和对比。⑶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的最后增加了用不同知识解的练习题。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加强整数、分数运算和比例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加强数学知识的整理,使所学的数学知识系统化。
本册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是总复习,把小学阶段所学的主要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更好地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本册教材对这一单元的编写作了以下几点改进:⑴把小学的数学内容分为整数和小数、简易方程、分数和百分数、量的计量、几何初步知识、比和比例、简单的统计七部分,依次分别复习。⑵在复习每一部分知识时,注意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⑶选用适当的方式帮助学生回忆并整理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⑷在练习中既注意基本的训练,又注意适当加强灵活和综合运用知识的练习,以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
5、继续加强能力的培养。
本册教材继续加强能力的培养,做法与前几册基本相同,另外还结合本册特点加强灵活运用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培养。
⑴培养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⑵培养抽象、概括能力。⑶培养判断、推理能力。⑷培养迁移类推能力。⑸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正确地判断圆柱和圆锥,理解、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初步学会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统计的数据,会对复式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判断。
3、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认识比例尺,会看比例尺,会进行比例尺的有关计算;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理解用比例关系解应用题的方法,学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4、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复习,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并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进度
略
5、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与技能:
①通过学习,学生能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理解税率、利率、折扣的含义。
②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正确地判断圆柱和圆锥,理解、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
③学生结合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理解众数和平均数。
④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⑤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过程中,学会用转化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方法,从而有效地觯决问题。
⑥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认识比例尺,会看比例尺,会进行比例尺的有关计算;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理解用比例关系解应用题的方法,学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⑦学生通过系统的复习,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并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本学期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交流、反思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理解数学,增强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重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能应用“转换”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选择相应策略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②在探索和理解百分数的计算方法,比例的基本性质,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等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③通过阅读“你知道吗”以及参与“实践与综合应用”等活动,进一步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创新意识,锻炼实践能力。
4、质量目标:
各单元测试平均分达83以上,期末质量验收平均分达85以上,优秀率、及格率分别达40%及95%以上。
二、教材分析
1、本学期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分析和技能训练要求: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地些内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和圆锥、比例、确定位置、正反比例、解决问题的策略、统计以及小学六年来所学数学内容的总复习。 本册教材的这些内容是在前几册的基础上按照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任务安排的,着重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掌握它们的体积等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形成统计的观念,掌握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整理结果的方法,提高依据统计数据的分析、预测、判断能力;理解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的概念,加深认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然后把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加以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新的教学内容与系统的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思维品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教学重点:
本册教材中的圆柱和圆锥、比例都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首先,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一些计算,既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形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及其计算打好基础,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也可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逐步增强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最后学习好比例的知识,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用数学方法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而且也使学生获得初步的函数观念,为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作初步的准备。因此,让学生认识这些内容的概念,学会应用这些概念、方法和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是教学的重点。
三、学生情况分析
1、任教班级学风、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等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8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20人,从上学期考试成绩分析,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定义掌握比较牢固,口算、笔算验算及脱式计算较好。但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不够强。但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2、学困生情况分析
本班级学困生有许欣盛、李贤义、何斌华、杨振辉等学生。这些同学自觉性不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总想偷懒,不做作业或者抄别人的作业。今后首先还是加强学习习惯培养,如学前的自习、课后的复习等。在书写上还要继续提高要求,只有让学生在认真书写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认真思考。
其次,这学期分数的计算占了极大一块内容,所以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是关键。另外分数应用题是本学期的重点,在教学中加强数学数量关系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审题,提高解题能力。最后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多寻找方法,使他们乐学,愿学。对这些学生要求他们各单元测试平均分达70以上,期末质量验收平均分达75以上,优秀率、及格率分别达40%及95%以上。
四、改进教学的措施
1、落实教学“五认真”的具体措施。
⑴充分利用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和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吸引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各种数学活动中来,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⑵认真研读教材,明确本册课本的编写意图,注意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与切磋,循序渐进地采取有效、易懂教学策略,让每个学生有所发展。
⑶切实使用好与课本配套的教学辅助用书、教具、学具。
⑷加强计算教学。计算是本册教材的重点,一方面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基本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也通过相应的练习,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同时注意教材之间的衔接,对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⑸介绍课外数学知识与方法,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2、提优补差的内容、途径和方法。
⑴开展帮教结对活动,与后进生家长经常联系,及时反映学校里的学习情况,促使其提高成绩,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与决心。
⑵对基础较好学生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大力开展数学课外兴趣小组活动,适时开展小型多样的数学竞赛,认真落实义务教育“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要求。
⑶注意讲练结合,使学生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课后多关心学困生,他们的作业尽量面批。
⑷每堂课设计分层教学目标,较难的问题让优等生回答,以开发他们的智力。课后设计选做题,让优等生做,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3、教研专题和实施措施
①教研专题:以“设计适合学生的作业”为研究课题。
②实施措施: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翻阅有关学习材料,自觉学习理论知识,并听取有关讲座,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教学时做到耐心、细致,并把自己平时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贯穿到教学中,同时把理论和实践联系的知识、经验组织起来,撰写教学论文。
五、具体教学进度(略)
6、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我班共有46名学生,经过两个学期的学习,学习能力与习惯有了显著的提高,从平时的课堂观察和学习效果反馈来看,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成绩差别较大。整体来看,其中50%学生是学习态度非常好;思维敏捷;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强;接受的速度也比较快;而且对学习过的新知识能学以致用。完成作业的效率高,在平时的测试或者练习中,经常达到优秀甚至满分。有30%的学生一直处于中等水平,他们的智力也是不错的,只是由于各种原因,如: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兴趣不高;自信心不足;懒散等毛病,导致成绩上不去,很少或难得可以达到优秀,一直处于中间水平。他们的身上,可以挖掘的潜力其实还是有的,需要教师去发现,去挖掘。还有10%左右的学生是在学习上还暂时处于困难的学生,他们的成绩只有七、八十分,甚至还会出现六十几分,还有10%的学生在班级中是属于极差的,测试考察很少及格,严重地影响了整个班级的总体水平。这些同学身上的.缺点就是:上课开小差;做作业速度慢,课堂学习效率低;偷工减料;碰到难题不肯动脑筋,爱依赖老师或家长;学习的兴致不高;自信心不足等。
二、指导思想。
在期末复习时,我们要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要求,结合青岛版教材内容和学生自身实际,优化复习内容,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整理与回顾中,形成对所学的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知识的理解、掌握与运用。全面落实三维目标,注重查漏补缺、提优辅差,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三、复习知识体系梳理。
本学期主要有以下几块教学内容:
1、数与代数。
数与代数主要包括:万以上数的认识;小数的初步认识;{数的认识}。计算器;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数的运算}。年、月、日{常见的量}。
2、空间与图形。
空间与图形主要包括:观察物体、平行与相交;{图形的认识} 。
3、统计。
统计主要包括:条形统计图。
四、复习的重、难点。
1、复习的重点:主要是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以及解决问题。
2、复习的难点:24时计时法、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平行与相交以及解决问题。
五、复习教学目标。
1、通过系统回顾整理全册内容及完成综合练习,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熟练相关内容。
2、经历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初步学习归纳、整理知识的方法,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参与对知识整理与复习的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
六、方法与措施。
1、引导学生体验分类整理知识的必要性,加强对回顾与整理方法的指导,初步掌握复习的方法。
本册的知识点比较多,学生在回顾整理时,充分利用综合情景图中的内容为线索,对本册知识和形成这些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进行回顾整理,提倡方法和思路的多样化。复习时,遵循教学规律,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认知特点和积累的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一边引导,一边示范,借助分知识板块的形式,帮助学生初步学会按知识体系整理知识的方法。
2、采用独立回顾整理、小组合作交流的复习方式。
课前回顾整理,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回顾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系统整理所学的知识,在课堂交流汇报的过程中,完善各自回顾整理的内容。对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要加以鼓励、表扬,并对学生的整理方式提出和理化的建议,使每个学生都有提高,以激发学生对回顾与整理知识的兴趣和主动性。
3、灵活运用综合练习题,提高复习效率。
复习时,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突出重点,不能平均用力,做到既全面、系统,又重点突出。对于教材中的综合练习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既可以打乱顺序,也可以适当的调整、分解、改动和补充。例如,计算课,精讲算法,引导学生用高效的方法进行计算,并提高计算速度;概念课,加强对学生的理解能力的培养,用举例、画图、联系实际、结合生活经验等方法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并促使学生做到灵活运用。空间与图形,可以通过实物观察、比较、操作,掌握图形的一些特征,并能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并能正确的画垂线和平行线;统计知识的教学可以利用学生熟悉或喜欢的事和物进行分类统计,掌握条线统计图的方法和作用。
4、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在回顾整理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方式、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存在有差异,应对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加以引导,并进行适当的帮助,及时查漏补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5、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复习,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以学生为主;讲与练的关系——以练为主;提高优生与辅导学困生的关系——辅导学困生为主。
七、具体安排。
(一) 复习课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方式:
课前复习——归纳整理——小组交流——全班汇报——梳理勾通——形成网络——综合应用。
(二) 内容及时间安排。
根据本学期时间和内容,复习约安排19天左右的时间,根据实际情况也可能进行适当调整。
平行与相交;观察物体——6月7、8日。
年、月、日;大数的认识,小数的初步认识—— 6月9、10日。
统计;计算器——6月13日。
三位数乘两位数与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6月14、15、16日。
综合练习 6月17——7月1日
7、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标准2011》对统计与概率梁宇的知识内容进行了调整,提出在第一学段要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程,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
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能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4.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除法。2、万以内数的认识。3、用数学解决问题。
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课时安排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1
2.13—2.19
第一单元
1.数据收集整理
2
2.练习一
1
第二单元
1.除法的初步认识
1
2
2.20—2.26
1.除法的初步认识
4
3
2.27—3.5
1.除法的初步认识
1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
4
3.6—3.12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2
3.整理和复习
1
第三单元
1.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1
5
3.13—3.19
2.平移和旋转
1
3.实践活动:剪一剪
1
4.练习七
1
6
3.20—3.26
第四单元
1.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
2.解决问题
2
7
3.27—4.2
3.整理和复习
1
第五单元
1.混合运算
1
8
4.3—4.9
1.混合运算
3
2.解决问题
1
9
4.10—4.16
2.解决问题
1
3.整理和复习
1
第六单元
1.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
2
10
4.17—4.23
1.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
2
2.解决问题
2
11
4.24—4.30
2.解决问题
1
3.整理和复习
1
4.小小设计师
1
12
5.2—5.7
第七单元
1.1000以内数的认识
4
13
5.8—5.14
2.10000以内数的认识
4
14
5.15—5.21
2.10000以内数的认识
2
3.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3
15
5.22—5.28
3.整理和复习
1
第八单元
1.认识克
1
2.认识千克
1
3.解决问题
1
4.练习二十
1
16
5.29—6.4
第九单元
1.猜一猜(一)
1
1.猜一猜(二)
1
第十单元
1.复习表内除法及混合运算
1
2.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
1
17
6.5—6.11
3.复习克和千克及图形的运动
1
4.复习解决问题和统计
1
结束课程,复习。
18
6.12—6.18
19
6.19—6.25
20
6.26—
学期结束工作
8、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与技能:
①通过学习,学生能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理解税率、利率、折扣的含义。
②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正确地判断圆柱和圆锥,理解、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
③学生结合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理解众数和平均数。
④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⑤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过程中,学会用转化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方法,从而有效地觯决问题。
⑥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认识比例尺,会看比例尺,会进行比例尺的有关计算;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理解用比例关系解应用题的方法,学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⑦学生通过系统的复习,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并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本学期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交流、反思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理解数学,增强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重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能应用转换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选择相应策略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②在探索和理解百分数的计算方法,比例的基本性质,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等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③通过阅读你知道吗以及参与实践与综合应用等活动,进一步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创新意识,锻炼实践能力。
4、质量目标:
各单元测试平均分达83以上,期末质量验收平均分达85以上,优秀率、及格率分别达40%及95%以上。
二、教材分析
1、本学期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分析和技能训练要求: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地些内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和圆锥、比例、确定位置、正反比例、解决问题的策略、统计以及小学六年来所学数学内容的总复习。 本册教材的这些内容是在前几册的基础上按照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任务安排的,着重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掌握它们的体积等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形成统计的观念,掌握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整理结果的方法,提高依据统计数据的分析、预测、判断能力;理解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的概念,加深认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然后把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加以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新的教学内容与系统的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思维品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教学重点:
本册教材中的圆柱和圆锥、比例都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首先,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一些计算,既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形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及其计算打好基础,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也可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逐步增强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最后学习好比例的知识,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用数学方法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而且也使学生获得初步的函数观念,为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作初步的准备。因此,让学生认识这些内容的概念,学会应用这些概念、方法和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是教学的重点。
三、学生情况分析
1、任教班级学风、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等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8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20人,从上学期考试成绩分析,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定义掌握比较牢固,口算、笔算验算及脱式计算较好。但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不够强。但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2、学困生情况分析
本班级学困生有许欣盛、李贤义、何斌华、杨振辉等学生。这些同学自觉性不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总想偷懒,不做作业或者抄别人的作业。今后首先还是加强学习习惯培养,如学前的自习、课后的复习等。在书写上还要继续提高要求,只有让学生在认真书写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认真思考。
其次,这学期分数的计算占了极大一块内容,所以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是关键。另外分数应用题是本学期的重点,在教学中加强数学数量关系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审题,提高解题能力。最后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多寻找方法,使他们乐学,愿学。对这些学生要求他们各单元测试平均分达70以上,期末质量验收平均分达75以上,优秀率、及格率分别达40%及95%以上。
四、改进教学的措施
1、落实教学五认真的具体措施。
⑴充分利用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和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吸引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各种数学活动中来,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⑵认真研读教材,明确本册课本的编写意图,注意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与切磋,循序渐进地采取有效、易懂教学策略,让每个学生有所发展。
⑶切实使用好与课本配套的教学辅助用书、教具、学具。
⑷加强计算教学。计算是本册教材的重点,一方面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基本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也通过相应的练习,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同时注意教材之间的衔接,对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⑸介绍课外数学知识与方法,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2、提优补差的内容、途径和方法。
⑴开展帮教结对活动,与后进生家长经常联系,及时反映学校里的学习情况,促使其提高成绩,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与决心。
⑵对基础较好学生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大力开展数学课外兴趣小组活动,适时开展小型多样的数学竞赛,认真落实义务教育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要求。
⑶注意讲练结合,使学生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课后多关心学困生,他们的作业尽量面批。
⑷每堂课设计分层教学目标,较难的问题让优等生回答,以开发他们的智力。课后设计选做题,让优等生做,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3、教研专题和实施措施
①教研专题:以设计适合学生的作业为研究课题。
②实施措施: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翻阅有关学习材料,自觉学习理论知识,并听取有关讲座,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教学时做到耐心、细致,并把自己平时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贯穿到教学中,同时把理论和实践联系的知识、经验组织起来,撰写教学论文。
五、具体教学进度(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