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政治教学计划
1、九年级上册政治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由于学校统筹安排,我所任教的班级调整为初三1、3班。通过上学期期末考试,学校已经选拔了这两个班中品学兼优的尖子学生前往大学城学习。可以说,剩下的学生中在思想品德这一科目上的优势并不出彩。但庆幸的是,学生都是自己一手从初一带上来的,学生的品性和成绩都了如指掌。这两个班的学生经过初一初二阶段的学习,已进一步懂得了初中学习生活的基本要求和思路,特别是经过每学期几次大型考试的锻炼和磨砺,学生对本门学科的答题规范和答题要领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但是仍不够细致和全面,还需要在深度和广度方面进行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学生的严谨的学风比较缺乏,仍有相当一部分中下游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任务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得要领,这就需要在本学期教学中做好转后递进工作,缩小两头差距,充实中间力量。
二、教材分析
《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教材共分4单元,10课,28个框。第一单元“承担责任 服务社会”,旨在让学生在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感悟对自己、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所应负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第二单元“了解祖国 爱我中华”,从作为一个中国公民所应负的社会责任和肩负的使命这一逻辑角度与第一单元相承接,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了解我们伟大祖国的.基本国情、基本国策、博大精深的文化和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增进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从大的逻辑来看,第三单元“融入社会 肩负使命”也是从责任与使命这一角度切入的,从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与文化生活三个维度作具体的介绍,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关内容,以利于学生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第四单元“满怀希望 迎接明天”,从社会与个人两个角度,引导学生确立共同理想和个人理想,并为之艰苦奋斗、有所作为,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自觉地结合起来。这样,全书四个单元贯穿“责任与使命”这一核心价值观,凸显 “承担社会责任 迎接希望明天”这一主题。
三、教学目标
通过探讨个人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在了解基本国情、基本国策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使命感,认识到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立志报效祖国。通过教学旨在结合学生的亲身体验,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的情感,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悟道德,养成道德。同时,针对即将在明年中考的初三学生,应领导学生通过把握考点的范围与难易程度,由点到线,由线及面地逐步扩展地进行复习,并以基本知识为起点,对课本知识按照中考大纲的要求,做到了解、理解、运用和创新。 针对初三学生在解题中“以事论事”的狭隘的解题思路,在教学中既要避免题海战术,又要引导学生扎实基础知识,扩展思维,更要精讲典型题目,使学生会正确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四、教学措施
1.做好教学常规工作。虽然本学期要跨初二、初三年级教学,但是一定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分清主次,以初三教学为重的同时要兼顾初二年级的提高。在日常教学中,必须认真钻研教材、课程标准和中考指导书,熟悉教材及其指导思想;积极参加备课,认真写好教案;上好每一节课,严抓课堂纪律,落实学生课堂笔记,认真记录好课后反思;认真细致的批改学生作业,及时收发;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及时检测。同时,本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多听与思想品德学科相关教师的课。
2.初三的思想品德知识与初一初二相比,难度更大,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更高,为此,必须要激发学生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教学采用多种方法,通过课前预习和课上参与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采用讨论、演讲、阅读、自学、练习等形式,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同时,做好培优辅差工作,重点培养初三1班的尖子生,做好初三3班后进生个别思想工作,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继续之前的“一帮一”活动,鼓励优生带后进生,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落实责任和要求,组长监督学习,检查复习、预习及练习,及时反馈,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3.积极参加教研活动,积极向有经验的同行前辈们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和教研能力,为明年的中考服务。此外,还应按时上交教务处要求的教学随笔和论文,进一步提高写作的质量。
4.面对中考,要积极进取。仔细研究考纲,抓实基础知识之外,要更加关心时事热点,注重探究。要善于捕捉国内外重大时政信息和社会热点并把其同日常的复习、测试结合起来。在复习阶段,要有选择的组织、落实,特别对探究性问题更应该重视。还有,对于月考、期中、期末考试要精心选编试题,强化训练。根据本学科课时量少的现实,注重精化训练,不能大搞题海战术,训练时应拒绝滥题,抛开偏题,善待错题,整理好题,以提高复习效率;同时注重训练后的评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答题习惯。
五、教学进度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备注
第一课责任与角色同在第一框
第一课责任与角色同在第二框
第二课在承担责任中成长第一二三框
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第一二三框
1
8.31~9.2
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第一二框
抗战胜利纪念放假3天
2
9.6~9.11
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第三四框
第一次月考
3
9.14~9.18
月考讲评
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一二框
4
9.21~9.25
评讲第二单元练习
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第一框
5
9.28~30
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第二三框
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第一框
国庆放假7天
6
10.8~10.10
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第二三框
第八课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第一框
7
10.12~16
第八课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第二框
评讲第三单元练习
8
10.19~23
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第一二框
期中考试复习
9
10.26~30
期中考试复习+练习评讲
10
11.2~6
期中考试+试卷评讲
11
11.9~13
第十课选择希望人生第一二三框
12
11.16~20
第十课选择希望人生第四框
评讲第四单元练习
13
11.23~27
中考指导书:第一专题复习+练习讲评
14
11.30~12.4
第二次月考+改卷+试卷评讲
15
12.7~11
中考指导书:第二专题复习+练习讲评
16
12.14~18
中考指导书:第三专题复习+练习讲评
17
12.21~25
期末考试复习+练习评讲
18
12.28~31
期末考试复习+练习评讲
元旦放假3天
19
1.4~8
期末考试复习+期末考试+改卷
20
1.11~15
评讲期末试卷+期末总结
2、九年级上册政治全年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教材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十六大提出的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充分体现《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有关文件精神,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为根本依据。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修订说明,准确把握教材变化。本学期重点探讨主题是责任与使命,帮助学生在学会正确行使权利和自觉履行义务的基础上,学会对自己、集体和社会负责,树立责任意识;通过学习我国基本国情,了解基本国策,认识生产关系一定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了解我们伟大祖国的辉煌灿烂文化,感悟伟大民族精神的力量;通过了解宪法规定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的途径,以及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义务,认识人民是国家主人的真正含义。通过实践履责活动、探究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尝试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等,了解社会、融入社会;通过了解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树立艰苦奋斗精神,辩证的看待社会生活,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贯彻教学的针对性原则,在教学中注意联系国际、国内政治和经济生活中的实际以及学生的思想实际,做到知识、能力、觉悟共同提高。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
第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
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学生的个性特征。
第二,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充满激情地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并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展现出自己的教学风采。通过师生之间的思维互动、情感互动、心灵互动,实现了师生在知识与能力的共同发展。
第三,学生积极主动、自主探究的学习。
在教学中,要特别关注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启迪学生思维,让学生在积极主动、自主探究的学习中有机地整合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第四,努力践行。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思想品德情感、意识的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实践。因此,思想品德课强调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提倡参与、体验、讨论、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新教材较大幅度地增加了实践教学。在教学时间安排中,至少要有20%的课时,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的实践活动,做到知行统一。
三、教材分析:
《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教材共分四单元十课,设计了28个框。从总的设计思路来看,第一单元承担责任服务社会开门见山,让学生在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感悟对自己、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所应负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第二单元了解祖国爱我中华,从作为一个中国公民所应负的社会责任和肩负的使命这一逻辑角度与第一单元相承接,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了解我们伟大祖国的基本国情、基本国策、博大精深的文化和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增进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从大的逻辑来看,第三单元融入社会肩负使命也是从责任与使命这一角度切入的。如果说第二单元主要是从宏观的角度进行概略性的描绘,第三单元则从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与文化生活三个维度作具体的介绍,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关内容,以利于学生更好地
参与社会生活。第四单元满怀希望迎接明天,从社会与个人两个角度,引导学生确立共同理想和个人理想,并为之艰苦奋斗、有所作为,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自觉地结合起来。这样,全书四个单元贯穿责任与使命这一核心价值观,凸显承担社会责任迎接希望明天这一主题。
1、教学理念新
新教材遵循课程功能的多元化指向,十分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使课堂不仅是知识传授的殿堂,更是人格养成的殿堂。为此,教材渗透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容,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生动丰富的道德、人文因素。为教师创造性地展示教学才能提供了平台,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创造性地自主学习和多渠道获取知识提供了空间。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也是教材的主人。教材十分关注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为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提供了时间与空间,从而使教师和学生实现知识共享、教学相长,达到共同发展。
2、内容结构新
《思想品德》九年级教材突破学科化倾向,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对九年级这一年龄段学生所需知识进行了整合,将心理、道德、法律、国情知识进行有机的交融,形成一个新的贴近学生实际需要的结构体系。
3、呈现方式新
根据新的课程理念,在编写教材时,教材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适应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主题探究、情境导入、用图说理、师生互动、
四、学生情况分析
(一)对思想品德学科学习的认识
全校学生对思想品德学科的目的不明确,一部分学生误认为主科语、数、外就是兴趣,中考要考的高分科目就是兴趣。兴趣对一些基础不好的学生来说尚无定型,随着年级升高、任课老师变化而变化。中考压力越大,对主要学科兴趣越高,对一般学科兴趣越低,并呈现兴趣的多样性。喜欢某老师,则某老师所任的学科就是最大的兴趣。兴趣的变化不稳定,反映出学生在兴趣上的不确定性,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特兴趣,学习目的不明确。
(二)学生学法上的不恰当。
通过上学期未统考来看,学生会读图、识图、漫画分析的只有三分之二。还有近六分之一的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学生考抄书本的要占36%。鉴于以上情况,许多学生还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他们停留在上课记笔记,考试考笔记,抄书本,考后不理解的应试教育的一套。还是不会注意观察、思考理解、识记联想、应用迁移。停留在搀着走,甚至
牵着走或推着走的水平上,碰到不懂的问题,任其自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自己不会查找材料,不能分析资料、运用资料独立完成布置的学习任务,要靠老师、家长指导才能完成。造成考试成绩很低。
九年级学生即将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学业,面临着人生的一次重大选择。每位同学都能够很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航标,对成才和择业之路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因而在学习上有一定的学习兴趣,学习比较认真刻苦,经过两年多的学习积累了丰富的学习经验,有了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做到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不仅能对简单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分析而且还能对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在学习过程中主要适应探究性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树立为学生的终身服务的教学思想;
2、采用互动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活跃课堂,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3、扎实基础、突出重点,培养学生坚强意志,能够坚持学习。
4、充分运用新课程理念,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教学的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落实。
3、九年级上册政治全年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由于学校统筹安排,我所任教的班级调整为初三(1)、(3)班。通过上学期期末考试,学校已经选拔了这两个班中品学兼优的尖子学生前往大学城学习。可以说,剩下的学生中在思想品德这一科目上的优势并不出彩。但庆幸的是,学生都是自己一手从初一带上来的,学生的品性和成绩都了如指掌。这两个班的学生经过初一初二阶段的学习,已进一步懂得了初中学习生活的基本要求和思路,特别是经过每学期几次大型考试的锻炼和磨砺,学生对本门学科的答题规范和答题要领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但是仍不够细致和全面,还需要在深度和广度方面进行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学生的严谨的学风比较缺乏,仍有相当一部分中下游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任务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得要领,这就需要在本学期教学中做好转后递进工作,缩小两头差距,充实中间力量。
二、教材分析
《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教材共分4单元,10课,28个框。第一单元“承担责任服务社会”,旨在让学生在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感悟对自己、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所应负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第二单元“了解祖国爱我中华”,从作为一个中国公民所应负的社会责任和肩负的使命这一逻辑角度与第一单元相承接,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了解我们伟大祖国的基本国情、基本国策、博大精深的文化和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增进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从大的逻辑来看,第三单元“融入社会肩负使命”也是从责任与使命这一角度切入的,从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与文化生活三个维度作具体的介绍,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关内容,以利于学生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第四单元“满怀希望迎接明天”,从社会与个人两个角度,引导学生确立共同理想和个人理想,并为之艰苦奋斗、有所作为,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自觉地结合起来。这样,全书四个单元贯穿“责任与使命”这一核心价值观,凸显“承担社会责任迎接希望明天”这一主题。
三、教学目标
通过探讨个人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在了解基本国情、基本国策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使命感,认识到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立志报效祖国。通过教学旨在结合学生的亲身体验,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的情感,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悟道德,养成道德。同时,针对即将在明年中考的初三学生,应领导学生通过把握考点的范围与难易程度,由点到线,由线及面地逐步扩展地进行复习,并以基本知识为起点,对课本知识按照中考大纲的要求,做到了解、理解、运用和创新。针对初三学生在解题中“以事论事”的狭隘的解题思路,在教学中既要避免题海战术,又要引导学生扎实基础知识,扩展思维,更要精讲典型题目,使学生会正确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四、教学措施
1、做好教学常规工作。虽然本学期要跨初二、初三年级教学,但是一定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分清主次,以初三教学为重的同时要兼顾初二年级的提高。在日常教学中,必须认真钻研教材、课程标准和中考指导书,熟悉教材及其指导思想;积极参加备课,认真写好教案;上好每一节课,严抓课堂纪律,落实学生课堂笔记,认真记录好课后反思;认真细致的批改学生作业,及时收发;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及时检测。同时,本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多听与思想品德学科相关教师的课。
2、初三的思想品德知识与初一初二相比,难度更大,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更高,为此,必须要激发学生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教学采用多种方法,通过课前预习和课上参与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采用讨论、演讲、阅读、自学、练习等形式,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同时,做好培优辅差工作,重点培养初三(1)班的尖子生,做好初三(3)班后进生个别思想工作,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继续之前的“一帮一”活动,鼓励优生带后进生,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落实责任和要求,组长监督学习,检查复习、预习及练习,及时反馈,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3、积极参加教研活动,积极向有经验的同行前辈们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和教研能力,为明年的中考服务。此外,还应按时上交教务处要求的教学随笔和论文,进一步提高写作的质量。
4、面对中考,要积极进取。仔细研究考纲,抓实基础知识之外,要更加关心时事热点,注重探究。要善于捕捉国内外重大时政信息和社会热点并把其同日常的复习、测试结合起来。在复习阶段,要有选择的组织、落实,特别对探究性问题更应该重视。还有,对于月考、期中、期末考试要精心选编试题,强化训练。根据本学科课时量少的现实,注重精化训练,不能大搞题海战术,训练时应拒绝滥题,抛开偏题,善待错题,整理好题,以提高复习效率;同时注重训练后的评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答题习惯。
4、九年级上册政治全年教学计划
第一课责任与角色同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知道责任的含义;
②知道责任的来源;
③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
④懂得每个人应该自己对自己负责;
⑤知道负责任的表现和意义,了解不负责任的后果;
⑥懂得承担责任会得到回报,但同时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⑦懂得有些责任即使不是自愿选择的,也应尽力承担好;
⑧了解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者的事迹。
2、能力目标:
①能够分清责任的来源;
②能够随着角色的变换,调节角色行为,承担不同的责任,能够为自己负责,也为他人负责;③能够正确评估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作出最合理的选择,能够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①对自己的责任有明确的认识,增强责任意识;
②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③对那些为自己、为社会承担责任的人心怀感激之情;
④有足够的勇气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
⑤以积极的态度承担那些不是自愿选择而应该承担的责任;
⑥崇敬那些不言代价与回报而无私奉献的人,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关于责任的概念。(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责任的两层含义:“应该”和“不应该”做的事情。)
2、关于责任的来源。(举例说明。强调许多责任不只有一个来源。)
3、履行责任的代价、回报和冲突。(应通过讨论、例举等形式来解决层次和角度问题,并获得某些经验和技巧)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课主要以学生的探究活动、课堂讨论、教师指导为主。根据教材提供的情境,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深入探讨,让学生在活动中呈现认识上的模糊、矛盾之处,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启发。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社会调查
四、课前准备
⑴教师可以事先召集部分同学进行座谈,从正反两方面收集典型事例;
⑵要求学生结合具体事例,分析负责任的表现及不负责任的后果;
⑶让学生收集先进模范人物不计个人得失、乐于奉献社会的事迹。
五、设计依据
⑴课标要求
知道责任是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
⑵学情分析
①“责任”的概念模糊。
②不能全面认识承担责任所获得的回报与付出的代价之间的关系。
③对承担责任所获得的回报斤斤计较,一旦不能如愿则怨天尤人。
④一些中学生不能正确理解自由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片面强调个人的自由而忽视或否定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⑶总体意图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有关责任的概念,让学生学会评估承担责任的回报和代价,理解无私奉献的行为对个人、对社会的积极意义,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培育“四有”新人。
第一框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2课时)
㈠板书设计
责任的含义
我的角色我的责任责任的来源
人负有不同的责任
自己对自己负责
谁在对我负责负责的表现,不负责的后果
我对他人负责,他人对我负责(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㈡教学过程
1、导入:《放学回家》
⑴提供材料(某中学生放学回家后,发现妈妈病倒在床上,晚饭也没做好……对此,你该做些什么?)⑵学生议论并回答
⑶在肯定学生的答案后,告诉这样的结果:那个中学生竟然背起妈妈来到了厨房。
意图:引出课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责任?
2、讨论:《什么是责任?》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在家庭、学校、社会各领域当中选择一个,探讨在这个领域中该做和不该做的事情,填写在表格中。
(2)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在全班进行交流。
意图:帮助学生明确责任的两层含义。
应用:学生在学校,应该①上课专心听讲②不抄袭作业③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④不用粗鲁的态度对待父母(B)
A、①②③④B、①②C、③④D、①
3、录象:《灾难中的新奥尔良》
(1)观看一段影片,指导学生找出材料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人物分别承担了哪些责任。
⑶教师讲解责任的几种主要来源。
意图:⑴使学生懂得人们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
⑵帮助学生了解责任的来源。
应用:⑴完成教材P6练习;然后在全班交流、
⑵完成《QQ练》P7/1/2
4、角色扮演:《我是谁?》
(1)每位同学准备五张小纸片,在每张小纸片上写下自己现在所扮演的五个主要角色,如“学生”、“子女”、“朋友”、“同桌”、“姐妹(兄弟)”。
(2)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不超过6人。要求每个学生依次出示五张纸片,说出每个角色应承担的责任。
(3)按照课本的活动步骤依次进行。
(4)小组活动结束后,在全班交流活动后面的6个问题,请部分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意图: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在生活中扮演哪些角色,知道不同的角色往往意味着不同的责任。要扮演好各种角色,必须尽到自己的责任。
5、设身处地:《假如你是……》
⑴要求学生以小含为例,分析材料中其他人物的行为,如组长、老师、小含及其父母,探讨他们各自的责任、责任的来源等。并思考:谁该为小含负责?
⑵分角色回答
⑶扩展思考:利用P11的案例,想想不承担责任的后果
意图:①帮助学生明确每个人首先应该自己为自己负责。
②懂得自己负责的好处、表现,不负责的后果
6、小组交流:《我第一次……》
——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1)请学生从正反两方面列举自己在当前的生活中,自己独自承担的责任,以及本该由自己承担却没有承担的责任。
(2)在全班探讨:有些责任本该由自己承担,现在却由他人替自己承担,这会产生哪些后果?
意图: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承担责任的情况,使学生明确我们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承担新责任的过程,逃避责任,自己就无法真正长大。
7、《学会感恩》
(1)材料中列举了几项学生能够直接感受的、对自己的生活产生直接影响的、由他人承担的责任,请学生再补充几例。
(2)将活动进一步拓展,请学生列举因他人尽到责任而使我们的社会更安全、更文明的例子。
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许许多多的人在承担着各自的责任,才有我们的健康成长和快乐的生活,对这些人我们应心存感激,从而激发学生为他人尽责的责任感;感受职业责任感的重要性,并初步树立职业责任意识,为将来在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打下良好基础。
5、九年级上册政治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由于学校统筹安排,我所任教的班级调整为初三1、3班。通过上学期期末考试,学校已经选拔了这两个班中品学兼优的尖子学生前往大学城学习。可以说,剩下的学生中在思想品德这一科目上的优势并不出彩。但庆幸的是,学生都是自己一手从初一带上来的,学生的品性和成绩都了如指掌。这两个班的学生经过初一初二阶段的学习,已进一步懂得了初中学习生活的基本要求和思路,特别是经过每学期几次大型考试的锻炼和磨砺,学生对本门学科的答题规范和答题要领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但是仍不够细致和全面,还需要在深度和广度方面进行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学生的严谨的学风比较缺乏,仍有相当一部分中下游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任务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得要领,这就需要在本学期教学中做好转后递进工作,缩小两头差距,充实中间力量。
二、教材分析
《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教材共分4单元,10课,28个框。第一单元“承担责任 服务社会”,旨在让学生在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感悟对自己、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所应负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第二单元“了解祖国 爱我中华”,从作为一个中国公民所应负的社会责任和肩负的使命这一逻辑角度与第一单元相承接,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了解我们伟大祖国的.基本国情、基本国策、博大精深的文化和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增进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从大的逻辑来看,第三单元“融入社会 肩负使命”也是从责任与使命这一角度切入的,从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与文化生活三个维度作具体的介绍,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关内容,以利于学生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第四单元“满怀希望 迎接明天”,从社会与个人两个角度,引导学生确立共同理想和个人理想,并为之艰苦奋斗、有所作为,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自觉地结合起来。这样,全书四个单元贯穿“责任与使命”这一核心价值观,凸显 “承担社会责任 迎接希望明天”这一主题。
三、教学目标
通过探讨个人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在了解基本国情、基本国策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使命感,认识到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立志报效祖国。通过教学旨在结合学生的亲身体验,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的情感,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悟道德,养成道德。同时,针对即将在明年中考的初三学生,应领导学生通过把握考点的范围与难易程度,由点到线,由线及面地逐步扩展地进行复习,并以基本知识为起点,对课本知识按照中考大纲的要求,做到了解、理解、运用和创新。 针对初三学生在解题中“以事论事”的狭隘的解题思路,在教学中既要避免题海战术,又要引导学生扎实基础知识,扩展思维,更要精讲典型题目,使学生会正确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四、教学措施
1.做好教学常规工作。虽然本学期要跨初二、初三年级教学,但是一定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分清主次,以初三教学为重的同时要兼顾初二年级的提高。在日常教学中,必须认真钻研教材、课程标准和中考指导书,熟悉教材及其指导思想;积极参加备课,认真写好教案;上好每一节课,严抓课堂纪律,落实学生课堂笔记,认真记录好课后反思;认真细致的批改学生作业,及时收发;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及时检测。同时,本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多听与思想品德学科相关教师的课。
2.初三的思想品德知识与初一初二相比,难度更大,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更高,为此,必须要激发学生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教学采用多种方法,通过课前预习和课上参与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采用讨论、演讲、阅读、自学、练习等形式,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同时,做好培优辅差工作,重点培养初三1班的尖子生,做好初三3班后进生个别思想工作,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继续之前的“一帮一”活动,鼓励优生带后进生,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落实责任和要求,组长监督学习,检查复习、预习及练习,及时反馈,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3.积极参加教研活动,积极向有经验的同行前辈们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和教研能力,为明年的中考服务。此外,还应按时上交教务处要求的教学随笔和论文,进一步提高写作的质量。
4.面对中考,要积极进取。仔细研究考纲,抓实基础知识之外,要更加关心时事热点,注重探究。要善于捕捉国内外重大时政信息和社会热点并把其同日常的复习、测试结合起来。在复习阶段,要有选择的组织、落实,特别对探究性问题更应该重视。还有,对于月考、期中、期末考试要精心选编试题,强化训练。根据本学科课时量少的现实,注重精化训练,不能大搞题海战术,训练时应拒绝滥题,抛开偏题,善待错题,整理好题,以提高复习效率;同时注重训练后的评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答题习惯。
五、教学进度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备注
第一课责任与角色同在第一框
第一课责任与角色同在第二框
第二课在承担责任中成长第一二三框
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第一二三框
1
8.31~9.2
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第一二框
抗战胜利纪念放假3天
2
9.6~9.11
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第三四框
第一次月考
3
9.14~9.18
月考讲评
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一二框
4
9.21~9.25
评讲第二单元练习
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第一框
5
9.28~30
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第二三框
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第一框
国庆放假7天
6
10.8~10.10
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第二三框
第八课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第一框
7
10.12~16
第八课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第二框
评讲第三单元练习
8
10.19~23
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第一二框
期中考试复习
9
10.26~30
期中考试复习+练习评讲
10
11.2~6
期中考试+试卷评讲
11
11.9~13
第十课选择希望人生第一二三框
12
11.16~20
第十课选择希望人生第四框
评讲第四单元练习
13
11.23~27
中考指导书:第一专题复习+练习讲评
14
11.30~12.4
第二次月考+改卷+试卷评讲
15
12.7~11
中考指导书:第二专题复习+练习讲评
16
12.14~18
中考指导书:第三专题复习+练习讲评
17
12.21~25
期末考试复习+练习评讲
18
12.28~31
期末考试复习+练习评讲
元旦放假3天
19
1.4~8
期末考试复习+期末考试+改卷
20
1.11~15
评讲期末试卷+期末总结
6、九年级上册政治教学计划
第一课责任与角色同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知道责任的含义;
②知道责任的来源;
③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
④懂得每个人应该自己对自己负责;
⑤知道负责任的表现和意义,了解不负责任的后果;
⑥懂得承担责任会得到回报,但同时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⑦懂得有些责任即使不是自愿选择的,也应尽力承担好;
⑧了解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者的事迹。
2、能力目标:
①能够分清责任的来源;
②能够随着角色的变换,调节角色行为,承担不同的责任,能够为自己负责,也为他人负责;
③能够正确评估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作出最合理的选择,能够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①对自己的责任有明确的认识,增强责任意识;
②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③对那些为自己、为社会承担责任的人心怀感激之情;
④有足够的勇气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
⑤以积极的态度承担那些不是自愿选择而应该承担的责任;
⑥崇敬那些不言代价与回报而无私奉献的人,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关于责任的概念。(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责任的两层含义:“应该”和“不应该”做的事情。)
2、关于责任的来源。(举例说明。强调许多责任不只有一个来源。)
3、履行责任的代价、回报和冲突。(应通过讨论、例举等形式来解决层次和角度问题,并获得某些经验和技巧)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课主要以学生的探究活动、课堂讨论、教师指导为主。根据教材提供的情境,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深入探讨,让学生在活动中呈现认识上的模糊、矛盾之处,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启发。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社会调查。
四、课前准备
⑴教师可以事先召集部分同学进行座谈,从正反两方面收集典型事例;
⑵要求学生结合具体事例,分析负责任的表现及不负责任的后果;
⑶让学生收集先进模范人物不计个人得失、乐于奉献社会的事迹。
五、设计依据
⑴课标要求
知道责任是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
⑵学情分析
①“责任”的概念模糊。
②不能全面认识承担责任所获得的回报与付出的代价之间的关系。
③对承担责任所获得的回报斤斤计较,一旦不能如愿则怨天尤人。
④一些中学生不能正确理解自由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片面强调个人的自由而忽视或否定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⑶总体意图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有关责任的概念,让学生学会评估承担责任的回报和代价,理解无私奉献的行为对个人、对社会的积极意义,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培育“四有”新人。
第一框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2课时)
(一)板书设计
责任的含义
我的角色我的责任责任的来源
人负有不同的责任
自己对自己负责
谁在对我负责负责的表现,不负责的后果
我对他人负责,他人对我负责(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放学回家》
⑴提供材料(某中学生放学回家后,发现妈妈病倒在床上,晚饭也没做好……对此,你该做些什么?)⑵学生议论并回答
⑶在肯定学生的答案后,告诉这样的结果:那个中学生竟然背起妈妈来到了厨房。
意图:引出课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责任?
2、讨论:《什么是责任?》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在家庭、学校、社会各领域当中选择一个,探讨在这个领域中该做和不该做的事情,填写在表格中。
(2)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在全班进行交流。
意图:帮助学生明确责任的两层含义。
应用:学生在学校,应该①上课专心听讲②不抄袭作业③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④不用粗鲁的态度对待父母(B)
A、①②③④B、①②C、③④D、①
3、录象:《灾难中的新奥尔良》
(1)观看一段影片,指导学生找出材料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人物分别承担了哪些责任。
⑶教师讲解责任的几种主要来源。
意图:⑴使学生懂得人们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
⑵帮助学生了解责任的来源。
应用:⑴完成教材P6练习;然后在全班交流、
⑵完成《QQ练》P7/1/2
4、角色扮演:《我是谁?》
(1)每位同学准备五张小纸片,在每张小纸片上写下自己现在所扮演的五个主要角色,如“学生”、“子女”、“朋友”、“同桌”、“姐妹(兄弟)”。
(2)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不超过6人。要求每个学生依次出示五张纸片,说出每个角色应承担的责任。
(3)按照课本的活动步骤依次进行。
(4)小组活动结束后,在全班交流活动后面的6个问题,请部分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意图: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在生活中扮演哪些角色,知道不同的角色往往意味着不同的责任。要扮演好各种角色,必须尽到自己的责任。
5、设身处地:《假如你是……》
⑴要求学生以小含为例,分析材料中其他人物的行为,如组长、老师、小含及其父母,探讨他们各自的责任、责任的来源等。并思考:谁该为小含负责?
⑵分角色回答
⑶扩展思考:利用P11的案例,想想不承担责任的后果
意图:
①帮助学生明确每个人首先应该自己为自己负责。
②懂得自己负责的好处、表现,不负责的后果
6、小组交流:《我第一次……》
——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1)请学生从正反两方面列举自己在当前的生活中,自己独自承担的责任,以及本该由自己承担却没有承担的责任。
(2)在全班探讨:有些责任本该由自己承担,现在却由他人替自己承担,这会产生哪些后果?
意图: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承担责任的情况,使学生明确我们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承担新责任的过程,逃避责任,自己就无法真正长大。
7、《学会感恩》
(1)材料中列举了几项学生能够直接感受的、对自己的生活产生直接影响的、由他人承担的责任,请学生再补充几例。
(2)将活动进一步拓展,请学生列举因他人尽到责任而使我们的社会更安全、更文明的例子。
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许许多多的人在承担着各自的责任,才有我们的健康成长和快乐的生活,对这些人我们应心存感激,从而激发学生为他人尽责的责任感;感受职业责任感的重要性,并初步树立职业责任意识,为将来在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