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教学计划“光的折射”
1、初二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教学计划“光的折射”
学生实验1:在碗中盛满水,把筷子斜插到碗的底部,从侧面斜视水面,会发现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像向上弯折了。
学生实验2:准备两个相同的杯子(最好杯底带有图案),一个不加水,一个加满水,让学生从一旁观察杯底的图案,图案好像升高了。
老师:出现上述不可思议的现象,是因为光在水和空气中传播时发生了一种光现象。为便于研究,需要光源──激光笔,还需要把光在空气和水中的路径显示出来。你有什么办法?
学生:在水中加些牛奶或肥皂水,可以显示光在水中的路径。在水面上方喷烟雾,或者利用热开水上面的白汽,可以显示光在空气中的路径。这都是利用了漫反射的道理。
老师:很好。(进行实验:将激光笔固定在铁架台上,往水槽内加一定量的开水,把激光笔发出的.光射向热开水上面的白汽中),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光沿直线传播。
老师:请同学们猜猜,如果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光是否还沿直线传播?老师接着演示:将激光笔发出的光从不同角度斜射入水中,让学生观察,光束在空气中和在水中的径迹。
学生: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时,会有一部分光反射回空气中,还有一部分光进入水中,但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老师:观察得很仔细!能把你观察到的画在纸上吗?画的时候要画出空气和水的分界面,过入射点的法线,画准向哪偏折。结合图,讲解光的折射现象的定义,了解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角、折射角等有关名词。要特别指出,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通过上面实验的观察,尝试总结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借助上面的实验装置,还可以通过观察得出: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老师:我们已经知道,光在发生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那么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否可逆呢?(实验:试着用另外一个激光笔,从水槽底部,逆着第一个激光笔在水中的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它的折射光线能否与第一个激光笔在空气中的入射光线重合?如果重合,说明什么?
学生:说明在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老师:画出光从水斜射向空气中的光路图,能否总结出折射规律?
学生:光从水斜射向空气中,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即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老师:大家知道玻璃也是透光的,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以上折射规律在玻璃中是否成立呢?你可以先猜想,再实验,画出图,最后总结。为了显示进入玻璃砖前后的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可以在玻璃砖周围制造些烟雾。
引导学生总结出以下结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老师:一会是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一会是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老师都搞混了,你们能不能发现两种情况有什么共同之处?
学生:不论入射角还是折射角,只要该角是在空气中,这个角都是大的。
老师:太好了,很好记。简记为空气中的角总是大的。
老师:现在同学们明白了水中筷子看上去好像向上弯折,水中的图案升高的原因吗?
学生:都是光的折射造成的。
老师:具体情况如图所示,从碗底S点发出的光线,由水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会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觉得这些光线好像是从它们反向延长线交点S发出来的。S就是S升高的虚像,所以,人看上去盛水的碗底好像变浅了。
2、初三年级上册学期物理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新课改精神,转变教师教学观念,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组织各种研究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二、教学目标
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体性判断以及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⑵培养学生表达和沟通能力。通过利用各种符号与工具,表达个人的思想和观念。善与他人沟通,并能与他人分享不同的见解与资讯。
⑶培养学生规划组织与实践能力。
⑷培养学生运用科技与资讯的能力。通过正确、安全和有效地利用科技,汇集、分析、研判、整合与运用资讯,提升学习效率与生活品质。
⑸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研究能力。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观察力,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并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于生活中。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中生经过两年系统的学习,在知识、技能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与进步,他们对于课上的要求都能认真的完成,课堂上他们动手动脑都很积极,一些常规已经基本养成并且纪律也相对稳定,这些为新课程的学习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为继续学习进行研究打下了一定基础。
四、实施措施和安排
1、组织形式:
⑴个人活动:针对研究课题发挥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走访、查阅资料、调查等形式写出调查报告。
⑵小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明确研究方向。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写好小组总结,汇报研究成果。
2、教学形式
⑴任务驱动。向学生提出有明确具体要求的任务,引导研究性学
习活动的展开。
⑵集中与分散、课内与课外结合,教师针对性指导。需要利用一部分课内时间,由教师对学生进行集中指导,或由学生进行交流研讨;需要利用较多的课外时间,包括节假日和寒暑假时间,由学生进行集体或个人的研究活动。
1、强调综合实践理论知识的传授。
2、增强在各个活动阶段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
3、让学生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弄清楚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怎样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活动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4、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积极的同周围环境接触,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综合能力。
5、加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资料积累,包括各种形式的原始资料,并逐步完善学生的综合实践个人成长档案。
五、总结
1、学生整理好各自的资料,写好活动中的体验,感受及收获等内容。
2、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3、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的教学计划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停运动的世界中,能举例说明生活常见的运动现象。
2.会选择参照物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理解运动的相对性,初步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研究运动。
3.了解人们描述运动的不同方式,举出文学、绘画等作品中描述运动的例子。
4.知道如何用科学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能举例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问题探究
(一)世界是运动的
【投 影】飞奔的骏马,绽放的烟花,哈雷彗星,神州五号载人飞船,流星雨,九大行星运动,布朗运动等等。
【点 拨】大到宇宙天体,小到微观粒子,一切物体都处于运动之中。
【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
【小结归纳】
世界是 的,运动是 的。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
(二)运动与静止
【讨 论】课本图5-34:小明和小华坐在未启动的列车里,此时右边的一辆列车从小华旁边驶过。他们关于运动和关于运动和静止争论起来:小华说:火车终于动起来了,小明说:火车根本没动,还停在站台上 。谁的说法正确?
【点 拨】要说明一个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首先要 ,再根据 做出判断,小明选取 ,小华选取 为参照物,所以他们的判断都是 的。
【小结归纳】
1、参照物: ,叫做参照物。
2、机械运动: ,叫做机械运动,简称 。
3、静止: ,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静止是 的。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议一议】坐在奔驰的列车里的乘客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点 拨】如果选择车厢为参照物,则乘客是 的;如果选择地面为参照物,乘客却是 的。
【活 动】请两位同学配合完成一个小游戏:两个同学在班级里一前一后,前快后慢向后运动,请你描述游戏中两位同学的运动状态,最多可以有多少种描述方法?
【小结归纳】
4、由于参照物的选择不同,对于同一物体,有时我们说它是运动的,有时我们说它是静止的,机械运
动的这种性质叫做 。因此,确定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关键是 的选择。由于选取参照物不同,运动的描述结果一般也不同。
5、参照物的选择需要注意的地方:
①不能选 作为参照物。
②不能选抽象的事物作为参照物。例如: 。
③通常默认 为参照物。
【拓 展】在生产科研和军事上,人们常常要得用运动的相对性。
空中加油机 地球同步卫星 风洞中的飞机
【想一想】相对静止的两个物体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议一议】鸟的飞行速度并不快,但机场周围为什么不允许鸟类飞行?
(四)动能
【议一议】运动的物体是否具有能量?举例说明。
【小结归纳】
6、动能: 叫做动能。
三、同步练习
【例1】古代人们对于运动的相对性就有了一定的认识,并留下了一些千古佳句。请具体分析研究对象和参照物:
(1)游云西行,而谓月之东驰 ----晋朝 葛洪《抱朴子》
(2)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唐 无名氏《浪淘沙》
(3)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 ---唐 李白《秋浦歌》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直北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唐.李白《望天门山》
(5)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晋.陶渊明《杂诗十二首》
(6)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 ----唐.李白《秋浦歌》
【例2】下列运动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
A.天空飘动的白云 B.流动的河水
C.放在水中的食盐正在溶解 D.自行车在公路上转弯
【例3】如图,受油机与大型加油机在空中以两样的速度向同一方向水平飞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选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
B.选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C.选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是运动的
D.选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例4】一人骑自行车由东向西行驶,这里有辆汽车从他后面向西疾驶而过,若以这辆车为参照物,此人( )
A.向东运动 B.向西运动
C.不运动 D.运动方向无法判断
4、初二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计划
【学习目标】
1、知道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的世界,能举例说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的关系。
2、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如词汇、诗歌、画、音乐)。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的词语和诗句。3、知道如何科学描述物体的运动、静止;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重点难点】
1、什么是机械运动?参照物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运动的世界
日出日落、月盈月亏、星移斗转,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冬去春来、风起云涌、潮涨潮落,我们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运动的描述
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
(1)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
如:(学生举例)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2)画家用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
(3)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表现运动。
科学家是用什么来描述运动呢?(也就是物理学中如何描述运动呢?)
科学家用特定的概念、物理工具及实验方法来描述与研究运动。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原则:任意性;根据需要和方便。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目标
1.知道测量的意义、单位、及其作用
2.知道国际单位制以及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单位米
3.会进行千米、分米、厘米、毫米、纳米等单位之间的换算
4.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5.会正确使用表测时间
6.能读懂说明书,并能参照说明书进行简单的操作。
【重点难点】
会正确使用刻度尺、量筒和量杯
1.测量的意义:
提高判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测量单位:
要科学地进行测量,就需要有一个公认的测量标准------单位(unit)。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etre),符号为m。
给下列空格中填上合适的单位:
某同学身高1.50_____,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5_____,窗户玻璃的厚度约为2.5_______,一节一号干电池的长度大约是6______。
快与慢(1)
目标
1.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几种方法。
2.理解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速度的单位。
【重点难点】理解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速度的单位
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1)比较方法:(1)相同时间比路程。(2) 相同路程比时间
两种方法,在物理学中我们采用观众的方法,即用相同时间比路程。同时引入一个物理量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就是速度(velocity)。
2)速度
定义:在物理学中,把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单位:米/秒(m/s) 、千米/时(km/h)机械运动: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3、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特点: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
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特点:速度大小经常变化。
用平均速度来表示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快慢。
快与慢(2)速度公式的变形及其应用
目标
1.能根据速度公式进行公式变形。
s2.会运用速度公式的变形s=vt和t=计算路程和时间。 v
3.学习解答物理计算题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
【重 点】会运用速度公式的变形计算路程和时间
【难 点】分析问题的物理过程,建立物理情景。
在一次工程爆破中,用一条92cm长的`导火索来使装在钻孔里的炸药爆炸,导火索燃烧速度是0.8cm/s,点火者点着导火索以后,以5m/s的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地点500m的安全区?
课堂练习
一首歌中唱道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后句中物体运动的参照物分别指什么?
【分析】竹排在江中移动,显然是对江岸即地球而言;青山在走,是由于竹排在运动时,竹排上的人感觉到的,是以自己即竹排为参照物。
【例2】一位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飞机在向上运动,直升飞机相对地面的运动是 [ ] A.一定上升 B.一定下降C.一定静止 D.无法判定
【说明】若跳伞员看到直升机下降,则根据自身参照物对于地球处于下降的状态就可以判断直升机相对地球在下降,而且下降速度比跳伞员下降速度还要大。
【例3】乘客坐在女王号游轮中,游轮沿长江顺流行驶,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
A.江岸的码头 B.游轮的船舱C.迎面驶来的汽艇 D.奔流的江水。
5、初二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教学计划“光的折射”
学生实验1:在碗中盛满水,把筷子斜插到碗的底部,从侧面斜视水面,会发现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像向上弯折了。
学生实验2:准备两个相同的杯子(最好杯底带有图案),一个不加水,一个加满水,让学生从一旁观察杯底的图案,图案好像升高了。
老师:出现上述不可思议的现象,是因为光在水和空气中传播时发生了一种光现象。为便于研究,需要光源──激光笔,还需要把光在空气和水中的路径显示出来。你有什么办法?
学生:在水中加些牛奶或肥皂水,可以显示光在水中的路径。在水面上方喷烟雾,或者利用热开水上面的白汽,可以显示光在空气中的路径。这都是利用了漫反射的道理。
老师:很好。(进行实验:将激光笔固定在铁架台上,往水槽内加一定量的开水,把激光笔发出的.光射向热开水上面的白汽中),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光沿直线传播。
老师:请同学们猜猜,如果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光是否还沿直线传播?老师接着演示:将激光笔发出的光从不同角度斜射入水中,让学生观察,光束在空气中和在水中的径迹。
学生: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时,会有一部分光反射回空气中,还有一部分光进入水中,但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老师:观察得很仔细!能把你观察到的画在纸上吗?画的时候要画出空气和水的分界面,过入射点的法线,画准向哪偏折。结合图,讲解光的折射现象的定义,了解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角、折射角等有关名词。要特别指出,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通过上面实验的观察,尝试总结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借助上面的实验装置,还可以通过观察得出: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老师:我们已经知道,光在发生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那么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否可逆呢?(实验:试着用另外一个激光笔,从水槽底部,逆着第一个激光笔在水中的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它的折射光线能否与第一个激光笔在空气中的入射光线重合?如果重合,说明什么?
学生:说明在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老师:画出光从水斜射向空气中的光路图,能否总结出折射规律?
学生:光从水斜射向空气中,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即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老师:大家知道玻璃也是透光的,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以上折射规律在玻璃中是否成立呢?你可以先猜想,再实验,画出图,最后总结。为了显示进入玻璃砖前后的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可以在玻璃砖周围制造些烟雾。
引导学生总结出以下结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老师:一会是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一会是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老师都搞混了,你们能不能发现两种情况有什么共同之处?
学生:不论入射角还是折射角,只要该角是在空气中,这个角都是大的。
老师:太好了,很好记。简记为空气中的角总是大的。
老师:现在同学们明白了水中筷子看上去好像向上弯折,水中的图案升高的原因吗?
学生:都是光的折射造成的。
老师:具体情况如图所示,从碗底S点发出的光线,由水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会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觉得这些光线好像是从它们反向延长线交点S发出来的。S就是S升高的虚像,所以,人看上去盛水的碗底好像变浅了。
6、初三年级物理上册的教学计划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新的机遇和挑战向我们走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教学计划吧。怎样写教学计划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三年级物理上册的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新学期伊始,为了在本学期更好的完成物理教学任务,现制定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1、学生方面
八年级学生刚接触物理,有些概念很抽象,对于由感性思维到抽象思维转变的同学来说理解是很不容易的。同学们都来自农村知识面比较窄,虽然在小学的自然课的学习中有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但从物理知识系统的总体上来说,只是学习了其中最基础、最基本的物理知识,所学的知识比较浅显,作为一门新学科,应该注意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方面
本人刚接手初中物理的教学,对初中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了解的都比较少,初中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比高中生差,所以需要老师适时的引导,孜孜不倦的教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教师,当务之急就是转变角色,多了解一些初中生的行为特征。
二、教材分析
我校所使用的教材是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本教材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学生兴趣、认识规律和探究的方便出发设计教材的结构,书中包含许多开放性问题和实践性课题,充分体现STS思想,同时注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收入一些十分有用且有趣的知识,力求形式生动活泼。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运动学、声、光等一些基本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知道物理学不仅指物理知识,而且还包含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3)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具有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有初步的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
(3)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3)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贡献。
四、具体计划与措施
1、加强自身的业务理论学习,认真学习有关素质教育的理论,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多听他们的课,做到每周不少于一节,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2、认真钻研教材、教参,注重教材体系,把握重点难点。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已有的各类实验,把好实验关。
3、认真备课,根据不同的课型,精心设计每一个学案,让学案真正服务于课堂,服务于学生,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向40分钟要效益;本人力争在本学年完成系列课达标。
4、注意调节课堂气氛,初中生的注意力比较分散,上课时要注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5、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建立“问题记录本”,要求学生人人做到每日一问;建立“错题记录本”,做到不放过任何一个错题;并指导学生预习、复习、解题的思路和能力;
6、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课前预习,课上记笔记,课后复习,的学习习惯;杜绝学生不做作业、少做作业,严禁学生抄袭他人作业;教育学生养成独立思问题能力,使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学习成为自已终身的乐趣。
7、严格要求学生,不能放松任何一个细节的管理。但根据初三学生的年龄特点,要做到严而有情,严而有度。凡事要优先摆事实、讲道理,以说服教育为主,不能一味的批评指责。
8、积极学习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技术,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投影、录像、录音、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授课效率。
9、开展好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10、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教材中有许多科学家、爱国人士、唯物论者,他们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从小就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爱科学、爱祖国等优秀品质。
五、教学进度及安排
同教研室及初三年级物理集体备课时间表
六、教研计划与课题
同物理组教研计划安排
7、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的教学计划
一、知识目标
1、知道参考系的概念。知道对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
2、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3、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含义以及它们的区别。知道在实验室测量时间的方法。
4、知道位移的概念,知道它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动的物理量,知道它是矢量,可以用有向线段来表示。
5、知道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二、能力目标
1、在选择参考系时,能选择使研究问题方便的参考系。
2、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能否把物体作为“质点”来处理,初步掌握科学抽象这种研究方法。
三、德育目标
从科学抽象这研究方法中,渗透研究问题时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
教学重点
1、在研究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
2、质点概念的理解。
3、时刻与时间、路程和位移的区别。
教学难点
在什么情况下可把物体看出质点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初中我们学过,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的位置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机械运动是最普遍的自然现象。宇宙中的一切物体,小到原子内部的质子、中子和电子,大到遥远的恒星和星系,都在不停地运动着。有些物体,例如耸立的山峰、马路两侧的房屋、路面上的铁轨,看起来是不动的,其实,这些物体是随着地球一起运动的。同学们回忆一下初中就学过的有关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有 ,叫机械运动。(位置的变动)
(2)被选作标准的另外的物体叫 (参考系)
板书:机械运动
二、新课教学
1、(1)参考系:为了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选来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考系。
(2)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同一个运动,观察的结果会有不同。
出示空投物质的投影片(飞机、物资都可以抽动,能显示出其实际的运动路径)
学生分析:以飞机为参考系,看到投下的物资沿直线竖直下落,地面上的人以地面为参考系,看到物体是沿曲线下落的.。
要求学生举例:描述同一个运动,选择不同参考系,观察结果也不一样。
学生举例:运动的汽车,是选择地面为参考系,如选司机为标准,汽车是静止的。
(3)老师总结:参考系是可任意选取,但选择的原则要使运动和描述尽可能简单。比如,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选择地面或相对地面动的物体作参考系要比选太阳作参考系简单。
2、质点
在研究某一问题时,对影响结果非常小的因素常忽略。常建立一些物理模型,这是一种科学抽象。那以前接触过这样的物理模型吗?
学生:光滑的水平面、轻质弹簧。
老师:对,这些都是把摩擦、弹簧质量对研究问题影响极小的因素忽略掉了。今天我们又要建立一种新的物理模型——质点,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20。质点,并完成下列问题: 教师出示投影片,学生填写:
(1)质点就是没有 ,没有 ,只具有物体 的点。
(2)能否把物体看作质点,与物体的大小、形状有关吗?
(3)研究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的运动,能否把汽车看作质点?要研究这辆汽车车轮的转动情况,能否把汽车看作质点?
(4)原子核很小,可以把原子核看作质点吗?
(5)运动的质点通过的路线,叫质点的运动 ; 是直线,叫直线运动; 是曲线,叫 。
师生共评:质点是没有形状、大小、具有物体全部质量的点。这是一种科学抽象,就是要抓住主要特征,忽略次要因素,这就必须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在我们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物体上各部分运动的差异是次要的或不起作用的,就可以把它看作质点。比如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的汽车,研究它运动的特点,汽车的大小、形状及车上各部分运动的差异是次要的,可把汽车看作质点。而研究车轮的转动,是研究汽车上部分的运动,就不能把汽车看作质点,再比如原子核很小,要是研究质子与质子的作用时,就不能把它看作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