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优秀教案一等奖设计
1、《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优秀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
2、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3、学习本课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理解段与段之间内容上的联系;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教具准备】
1、鲁迅像。
2、生字生词卡片。
3、写有思考、练习3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步阅读,使学生读懂课文写了鲁迅生前的四件事,并能简单说一说。
3、通过理解内容,使学生初步知道鲁迅是怎样一个人。
4、通过独立阅读,能画出一些不懂的含义深刻的词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通过阅读导读,了解本单元的重点课和主要训练点。
2、我们今天来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板书课题: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出示鲁迅像。
二、检查预习
1、作者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
(侄女。)
你是怎么知道的?
(题目及文中内容。)
对。本文的作者叫周晔,她是鲁迅先生弟弟的女儿。
2、这篇课文共有几段?
(五段。)
你是怎么知道的?
(段与段之间空了一行。)
3、在预习中发现了哪些不懂得地方?对别人提出的问题,大家都做上了记号。
三、初读课文
1、分段朗读课文:
要读准字音,读得正确、流利;读完一段就说说这段主要讲什么。
2、同座轮流分段朗读,互相纠正读音,讨论每段的内容。
3、指名讲每段的段意。
四、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思考:
我为什么惊异?
板书:
惊异
2、讨论:
惊异是什么意思?
(惊奇、诧异。)
我对什么事感到惊异?
(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我不理解感到惊异。)
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伯父受到许多人的爱戴?找出来读一读。
(他的遗体格式各样的人都有。)
失声痛哭是什么意思?
(控制不住自己放声大哭,说明悲伤到极点。)
伯父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的原因是什么?读了后面的文章大家就明白了。
3、练习有感情的朗读第一段。
五、布置作业
自学第二至第五段。要求是:
读读课文,想想思考、练习1的三个小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对待学习的认真态度和痛恨旧社会,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查生字读音。
2、指名朗读第一段。这一段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继续学习后面的几段。
二、指导学习第二段
1、各自朗读第二段,想想这段主要讲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朗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3、讨论:
⑴ 这段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伯父和我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
我是怎么读的?
(重点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
伯父是怎么说的?听了伯父的话,我为什么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⑵ 从这件事情,你觉得鲁迅先生怎么样?
(关心孩子,善于启发教育孩子。)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三、用学习第二段的方法自学第三、四、五段
1、总结学习第二段的'方法:
第一步:想想着一段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步:联系具体内容理解比较难懂的重点句子;
第三步:透过这件事,体会鲁迅先生怎么样;第四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学生按此方法自学。
四、讨论第三段
1、这一段讲了一件什么事?
(鲁迅谈碰壁。)
2、鲁迅是怎么谈的?把鲁迅说的话找出来读一读。
3、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
(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我恍然大悟,在座的人为什么哈哈大笑起来?
4、鲁迅说的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5、从谈碰壁这件事中,你体会到什么?
(鲁迅不怕碰壁的顽强斗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
6、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先各自练习,再指名分角色朗读。
五、讨论第四段
1、这段讲的是什么事?
(鲁迅热情帮助受伤的黄包车夫。)
鲁迅是怎样帮助他的?找出相关内容读一读。
你觉得鲁迅帮助受伤车夫的态度怎样?
(细心、周到。)
2、读课文,体会鲁迅帮助车夫后的心情怎样?
3、做了好事,鲁迅的脸上为什么变得严肃起来,并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这时候鲁迅可能在想什么?
(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只救助一两个车夫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推翻旧社会,才能使广大劳动人民摆脱贫困和痛苦。)
从鲁迅当时的表情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他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忧国忧民的深刻思想。)
4、有感情地齐读第四段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六、朗读第五段,想想五段内容之间的联系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抓含义深刻的重点词句,联系上下理解意思,进行概括中心思想的初步训练。
〖教学过程
一、讨论第五段
1、指名朗读第五段。
2、这一段主要讲的是什么?女佣阿三的话讲了哪两个方面的意思?
3、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句话与女佣阿三的话有什么联系?
(从阿三的话中可以看出鲁迅是这样的一个人。)
4、最后这句话与整篇文章又有什么关系?
二、练习给每个部分加小标题
1、指导:
加小标题,就是用最简短的话说出这一部分的内容,可以是一个段句,也可以是一个词语。
2、学生试加小标题。
3、讨论交流:
可用:深切的怀念、谈《水浒传》、讲碰壁、救助车夫、女佣阿三的回忆。
三、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从作者写的这几件具体事例中体会文章的中心。
四、抄写本课生字词
五、布置作业
1、复习生字词,准备下一课时听写。
2、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谈《水浒传》关心 教育孩子
讲碰壁 顽强斗争
深切怀念 救助车夫 忧国忧民
女佣阿三的回忆 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2、《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优秀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了解鲁迅,学习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贵品质;
2、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并说出各段间的联系;
3、通过质疑问难,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练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4、学会本课生字,并结合上下文或理解四字词语;
5、有感情地读出内心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通过质疑问难,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练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2、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了解鲁迅,学习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贵品质。
【教学准备】
搜集与鲁迅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自定目标
1、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位伟大的人物。
板书课题: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结合课外资料,说说你对鲁迅了解多少?
3、小结有关人物资料的搜集方法及作用。
4、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预习,初步感知
1、带着问题初读课文,并画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
2、再读课文,想一想:
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鲁迅生前的几件事?尝试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一下。
三、交流汇报,整体感知
1、交流易读、易写错的字,不理解的词。
2、分段指读课文,说每段的段意,引导学生根据段意加小标题或摘出主要的句子和词语作小标题。
四、初读课文,初步质疑
1、引导学生在以下几方面质疑:
可对文题进行质疑;对文中重点词句质疑;对文中不合情理、矛盾处质疑;对文中特殊标点质疑;对文章表达方法质疑等。
2、引导学生把问题进行梳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回忆课文写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
二、学习二、三、四、五段
1、提出自学要求:
⑴ 自由读,想想每段讲的是什么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⑵ 自学后小组讨论交流。
2、汇报自学讨论结果:
要求:
每小组汇报一件事,其他小组可作补充。
⑴ 从第一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板书:
关心子女
指名读有关语句。重点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
(带着感情读,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这句话,我为什么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体会到伯父这句话里含义实际上是在幽默而婉转的批评我读书太马虎。我听懂了伯父话里含着的.意思,所以觉得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
指名再读这件事,仔细体会鲁迅先生为心子女,善于启发教育孩子。
⑵ 从第二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板书:
敢于斗争
指名读有关语句。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抓住黑洞洞碰壁深入理解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黑洞洞,指旧社会的黑暗;碰壁指的是与反动势力斗争时受到挫折与迫害。)
再指名分角色朗读,体会鲁迅不怕碰壁的顽强斗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
⑶ 第三件事讲了什么?
(出示投影片。)
(指名读爸爸跑到伯父家里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救助车夫,关心车夫,更关心穷苦人民。)
在救护资助车夫以后伯父脸上为什么变得那么严肃?
(鲁迅可能想到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救助一个车夫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推翻旧社会才能解救劳动人民。)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鲁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⑷ 从第4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板书:
关心穷苦人
女佣阿三的话讲了哪两方面的意思?
(一是鲁迅病的厉害还三更半夜的写文章。他对自己的病一点也不在乎;二是关心女佣阿三劝阿三多休息。)
从阿三的话中和前文的几件事中你觉得鲁迅是怎样的一个人。
板书:
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爱憎分明
⑸ 小结:
体会这四件事说明伯父是怎样的一个人。
三、学习第一段
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爱憎分明,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的人,但因积劳成疾于1936年去世,去世时有许多人来哀悼他。
1、教师有感情的朗读第一段,思考:从那些句子可以看出伯父受到许多人的爱戴?学生边听边勾出。
(齐读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各色各样的人都有。)
2、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当时我理解吗?
板书:
爱戴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想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总结全文
1、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2、第一部分与后面几部分有什么联系?
板书:
因果
3、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板书设计】
在殡仪馆深切怀念
谈《水浒传》 关心后代 深受爱戴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笑谈碰璧 抨击黑暗
救助车夫 热爱人民 忧国忧民
女佣回忆 关心他人
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优秀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的少的高贵品质.
2、练习概括课文中心思想.
3、学习本课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理解段与段之间内容上的联系,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体会伯父说的含义深刻的话语。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生字新词。
2、了解鲁迅其人。
3、了解人们对鲁迅的怀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介绍作者.
作者是周晔,鲁迅先生的侄女.本文是周晔在鲁迅先生逝世九周年也就是1945年写的回忆文章,记录了鲁迅晚年的几件事.
3、看题目,为什么作者称了“伯父”还称“先生”?
“伯父”点明了作者和鲁迅的特殊亲属关系.
“先生”则是全社会对鲁迅的敬称.这两者并列,使之既是具对亲属怀念,又是对鲁迅崇敬的感情.
二、逐段阅读课文,讲讲每段的.段意,并加小标题.
“深切的怀念”第一段:鲁迅先生逝世后,人们沉痛地悼念他.
“谈论《水浒传》”第二段:鲁迅先生教育“我”认真读书.
“笑谈“碰壁””第三段:鲁迅先生以“碰壁”为比喻抨击旧社会.
“救助车夫”第四段: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车夫.
“关心女佣”第五段:鲁迅先生关心女佣阿三.
三、读第一段,思考并讨论.
1、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参加追悼念的人多;②送来的花圈挽联多;③送花圈挽联的有各种各样的人.)
2、什么事使“我”惊异?
(看到伯父受到这么多的人的崇敬和爱戴,感到伯父跟一般人的伯父不一样,是一位深受人们爱戴的伯父的事.)
3、小结: 这段讲了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引起了“我”的深思,更激起“我”对伯父的怀念.
四、学习第二段,讨论.
1、我是怎样读《水浒传》,结果如何?
“囫囵吞枣”什么意思?伯父问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乱说一气.“张冠李戴”什么意思?
2、伯父听了“我”的回答,怎么说?伯父的年纪比“我”大,为什么记性反而比“我”好呢?
(鲁迅先生之所以“记性好”,是因为他读书,而“我”并不是记性差,主要是读书马马虎虎) 马马虎虎(反义词)→认认真真
3、为什么“我”听了伯父的话会“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还难受”?
(伯父年纪这么大学习还非常认真,对学过的知识记得牢,自己与伯父对比,学习太马虎了,找到了自己的差距,同时也认识到伯父的话是对自己学习态度婉转的批评,所以……)
4、临走的时候鲁迅为什么送作者两本书?
(勉励作者要认真读书)
5、这个小故事反映了鲁迅先生什么品质?
小结:这个小故事讲鲁迅跟“我”谈《水浒传》从中启发教育“我”要读书,反应了(对待学习认真严肃,关心下一代)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3、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三段,思考并讨论.
1、什么叫“恍然大悟”?“我”当时有没有真的“恍然大悟”?从哪里看出来?
(作者年轻小,不鲁迅先生话的含义)
2、在座的人为什么哈哈大笑?
(作者天真无知,把伯父的话错了,在座的人为她天真,幼稚的解说而感支好笑)
3、引导学生理解“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四周黑洞洞的”是说旧社会的黑暗;“容易碰壁”说明革命者随时都会遭到迫害.鲁迅先生在旧社会经常碰壁,说明受迫害.鲁迅先生在旧社会经常碰壁,说明受迫害很深.这个句子用反问和比喻的手法,既真实生活在反映了旧社会人民没有丝毫的自由,革命者外外遭受迫害的社会现实,又表现了鲁迅先生幽默的性格和勇于跟黑暗势力进行斗争,不怕挫折的乐面主义精神.)
4、作者回忆了这个小故事是想说明什么?
二、学习第四段,讨论:
1、画出描写车夫伤势严重的句子,读一读,并议一议,这么冷的天,那位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两只手……”、“地上淌着一滩血”、“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车夫家里穷,连一双鞋都买不起.天气那么冷还在拉车,说明他要拼命挣钱养家糊口.车夫的处境的旧社会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一个缩影)
2、伯父他们是怎样救助车夫的?找出一系列不示动作的词.这些词表示鲁迅什么感情?
(“扶上”、“蹲着”、“半跪着”、“夹出”、“洗”、“敷上”、“扎好”、“掏出”、“给”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关怀)
3、事后鲁迅先生为什么脸变得“那么严肃”、“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脸变得严肃是因为想到车夫在那样严寒的天气里还光着脚拉车,受了伤也没钱治,这是黑暗的旧社会造成的.他无法控制自己对旧社会憎恶的思想感情.“吧一口气”是对在旧社会苦难中挣扎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给劳动人民造成如此痛苦的黑暗社会的憎恨.)
4、小结:这个故事讲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受伤车夫,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深切同情和对旧社会的憎恨.
三、学习第五段.
1、鲁迅先生是怎样关心女佣阿三的?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
(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2、齐读最后一小节,这一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既是对开头照应,又是全文中心句,点明中心作用)
4、《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优秀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课文内容,找出中心句。
2、明白首尾两段之间关系,细读课文第一段。
3、学习字词,重点点拨“张冠李戴”及“囫囵吞枣”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
引导学生列举浙江名人,引出鲁迅,出示鲁迅画像,向画像敬礼,揭题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
投影出示:
⑴ 周晔回忆了关于伯父鲁迅的哪几件事?
⑵ 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用“ ”划出中心句。
2、讨论反馈:
⑴ 周晔回忆了五件事:
① 追悼鲁迅。
② 谈论《水浒传》。
③ 谈“碰壁”。
④ 救护车夫。
⑤ 关心女佣。
随机解释“追悼”以及《水浒传》。
⑵ 鲁迅是位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的人。
投影出示中心句:
“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
3、细读第一段:
⑴ 导入:
这一句话(中心句)与第一段中哪句话有联系?指名读第一段。
⑵ 第一段与之关联的句子:
投影出示:
“那时侯,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
⑶ 这两句话之间是什么关系?
(因果关系。)
谁能根据句子的.意思,用上关联词,说一句话?进行不同因果句式的语言训练。
⑷ 句中“爱戴”是什么意思?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伯父受到许多人的爱戴呢?
(参加追悼会的人多、情真、挽联多、花圈多。)
随机解释“挽联”,读鲁迅像上挽联:“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⑸ 伯父深受许多人的爱戴,“我”为什么有点惊异了呢?
(“我”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没想到伯父是个不寻常的人。)
⑹ 伯父之所以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是因为他──,再次强化首尾联系。
⑺ 用低沉的语调读第一段。
四、字词点拨
1、读一读,辨一辨,再组词:
掉( ) 言( ) 用( ) 许( )
悼( ) 唁( ) 佣( ) 浒( )
2、点拨“张冠李戴”及“囫囵吞枣”的词义:
⑴ 找到成语在课文中的位置,并读读含有该成语的句子。
⑵ “囫囵吞枣”原指吃枣子不嚼,整个儿吞入肚中,课文中指什么?找出表明“我”看书“囫囵吞枣”的句子,读一读。
⑶ “张冠李戴”原指姓张的帽子戴在姓李的头上。课文指什么?哪里看出“我”看书张冠李戴?
⑷ 这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因果关系)根据文中的意思,用上关联词来说一句话。
五、学生作业
《课堂作业本》第1题抄写。
5、《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优秀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的少的高贵品质。
2、练习概括课文中心思想。
3、学习本课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理解段与段之间内容上的联系,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体会伯父说的含义深刻的话语。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生字新词。
2、了解鲁迅其人。
3、了解人们对鲁迅的怀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介绍作者。
作者是周晔,鲁迅先生的侄女。本文是周晔在鲁迅先生逝世九周年也就是1945年写的回忆文章,记录了鲁迅晚年的几件事。
3、看题目,为什么作者称了伯父还称先生?
伯父点明了作者和鲁迅的特殊亲属关系。
先生则是全社会对鲁迅的敬称。这两者并列,使之既是具对亲属怀念,又是对鲁迅崇敬的感情。
二、逐段阅读课文,讲讲每段的段意,并加小标题。
深切的怀念第一段:鲁迅先生逝世后,人们沉痛地悼念他。
谈论《水浒传》第二段:鲁迅先生教育我认真读书。
笑谈碰壁第三段:鲁迅先生以碰壁为比喻抨击旧社会。
救助车夫第四段: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车夫。
关心女佣第五段:鲁迅先生关心女佣阿三。
三、读第一段,思考并讨论。
1、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参加追悼念的人多;②送来的花圈挽联多;③送花圈挽联的有各种各样的人。)
2、什么事使我惊异?
(看到伯父受到这么多的人的崇敬和爱戴,感到伯父跟一般人的伯父不一样,是一位深受人们爱戴的伯父的事。)
3、小结:这段讲了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引起了我的深思,更激起我对伯父的怀念。
四、学习第二段,讨论。
1、我是怎样读《水浒传》,结果如何?
囫囵吞枣什么意思?伯父问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乱说一气。张冠李戴什么意思?
2、伯父听了我的回答,怎么说?伯父的年纪比我大,为什么记性反而比我好呢?
(鲁迅先生之所以记性好,是因为他读书,而我并不是记性差,主要是读书马马虎虎)
马马虎虎(反义词)→认认真真
3、为什么我听了伯父的话会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还难受?
(伯父年纪这么大学习还非常认真,对学过的知识记得牢,自己与伯父对比,学习太马虎了,找到了自己的差距,同时也认识到伯父的话是对自己学习态度婉转的批评,所以)
4、临走的时候鲁迅为什么送作者两本书?
(勉励作者要认真读书)
5、这个小故事反映了鲁迅先生什么品质?
小结:这个小故事讲鲁迅跟我谈《水浒传》从中启发教育我要读书,反应了(对待学习认真严肃,关心下一代)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3、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三段,思考并讨论。
1、什么叫恍然大悟?我当时有没有真的恍然大悟?从哪里看出来?
(作者年轻小,不鲁迅先生话的含义)
2、在座的人为什么哈哈大笑?
(作者天真无知,把伯父的话错了,在座的人为她天真,幼稚的解说而感支好笑)
3、引导学生理解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四周黑洞洞的是说旧社会的黑暗;容易碰壁说明革命者随时都会遭到迫害。鲁迅先生在旧社会经常碰壁,说明受迫害。鲁迅先生在旧社会经常碰壁,说明受迫害很深。这个句子用反问和比喻的手法,既真实生活在反映了旧社会人民没有丝毫的自由,革命者外外遭受迫害的社会现实,又表现了鲁迅先生幽默的性格和勇于跟黑暗势力进行斗争,不怕挫折的乐面主义精神。)
4、作者回忆了这个小故事是想说明什么?
二、学习第四段,讨论:
1、画出描写车夫伤势严重的句子,读一读,并议一议,这么冷的天,那位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两只手、地上淌着一滩血、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车夫家里穷,连一双鞋都买不起。天气那么冷还在拉车,说明他要拼命挣钱养家糊口。车夫的处境的旧社会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一个缩影)
2、伯父他们是怎样救助车夫的?找出一系列不示动作的词。这些词表示鲁迅什么感情?
(扶上、蹲着、半跪着、夹出、洗、敷上、扎好、掏出、给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关怀)
3、事后鲁迅先生为什么脸变得那么严肃、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脸变得严肃是因为想到车夫在那样严寒的天气里还光着脚拉车,受了伤也没钱治,这是黑暗的旧社会造成的。他无法控制自己对旧社会憎恶的思想感情。吧一口气是对在旧社会苦难中挣扎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给劳动人民造成如此痛苦的黑暗社会的憎恨。)
4、小结:这个故事讲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受伤车夫,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深切同情和对旧社会的憎恨。
三、学习第五段。
1、鲁迅先生是怎样关心女佣阿三的?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
(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2、齐读最后一小节,这一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既是对开头照应,又是全文中心句,点明中心作用)
板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鲁迅其人
他的事迹
他的品格
作业设计:
一、抄词。
追悼正月爱抚逝世搞不清楚张冠李戴
愉快碰壁微弱咳嗽饱经风霜
二、把词语补充完整。
张()李()囫囵()()()然大()三()半()
()经风()()声()哭难以()受接连不()
三、阅读句子并作答。
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⑴文中这句话指:___________________
⑵这句话表面在夸自己,实际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这句话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从此以后,我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⑸我听了这句话,为什么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2、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⑴四周围黑洞洞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⑵碰壁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这句话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这句是_____句,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这段话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来扎好绷带。
⑴这片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本段中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七个动作词。
⑶这段话说明鲁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篇写__的文章。通过作者回忆的四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鲁迅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6、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优秀教学反思
这次有幸得到教研室蔡老师和员村六小张老师的到校指导,使我上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收获良多。听了她们中肯而精辟的评课意见,静心反思自身教学过程,总结本课教学得与失如下。
本次教学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两处:
一是调动各种课堂资源创设课文情境,激发学生感情,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堪称纪念鲁迅先生文章的经典。它回忆了鲁迅先生生前的四件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的品格,表现了人们对他的爱戴和怀念之情。怎么让学生能读懂课文,领会文章中心,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呢?这无疑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它,我采用了情境创设办
法。首先是结构的安排。在课文的结构上,我跨越时空整合文本,首先在第一课时通过学习第一段创设了吊唁鲁迅先生的场景,并以此为轴心,通过回忆引出四件事的学习,感受鲁迅先生对少年儿童及劳动人民的关怀和热爱。每学完一个故事,再辅以描写吊唁人们表现的资料,铺设“周晔的泪——小孩的泪——车夫的泪——青
年的泪——佣人的泪——老人的泪”情感主线,现实与回忆交织,立体多维地推进教学。使学生的情感在往昔幸福与今日悲哀之间穿行。爱之深,痛之切,自然而然激发起对鲁迅先生深切的怀念。其次是相关资料的引入。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和鲁迅先生名言诗句的引入,都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
本课运用了图片及音乐艺术手段创设情境,在渲染气氛上、入境悟情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特别是三段配乐朗读令学生在忧伤的乐曲声中一次次掀起了情感的波澜。
二是能抓住重点词语深入开掘,构建人物形象,并渗透写作方法指导。
在第三个故事中有鲁迅先生救助车夫的场面描写,我在引导孩子发挥想象进入画面后,抓住“跪”字深入开掘,让学生感受到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夜,一位受人景仰的伟人为救助低层劳动人民的长时间的一跪,体会到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深切的关怀和热爱,构建起闪烁着“俯首甘为孺子牛”精神的伟大形象。在感受语言文字内涵的
同时,我还适时地渗透抓住人物动作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让阅读习得的技巧在写作中得到迁移。
由于个人的水平所限,本课还有许多的不足。
首先在时间分配上,第三个故事精讲,花时间太多。第四个故事则略略带过,没有对前面的认识进行深化与提升。例如可以抓住女佣的话品味鲁迅先生在乎什么,不在乎什么,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中心: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其次,本次学习的资源,如课外材料与名言都是老师出示,应该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把展示的空间让给学生。此外,,本节课在朗读的形式上比较单调,小组学习讨论的机会不多,个别字发音未够标准,都是我以后要注意改进的地方。
7、《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优秀教学片断及反思
对学困生进行课堂评价,应主要运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德国民主主义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对学困生更是如此。但是,学困生常常激而不“励”、唤而不“醒”、鼓而不“舞”,让老师大伤脑筋。如何对学困生进行激励性的课堂评价呢?笔者在对学困生进行课堂评价的研究中,遇到了这样一个案例。
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我先叫学生交流关于鲁迅的资料。这时小皓同学出人意料地要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小皓是我们班语文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上课常常走神,更少主动举手发言。他还有一个最大的毛病就是作业速度慢得出奇,家庭作业、课堂作业常常完不成。他举手令我惊讶,我立即叫他交流,下面是当时的教学实录:
小皓:鲁迅是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浙江绍兴人……
(小皓同学津津有味地交流起来,看来他真是有备而来。)
我(打断了他的介绍):小浩同学,你可以暂时停一停吗?
小浩:(点了点头。)
我:小浩同学昨天晚上回家认真查阅了资料,他这种认真学习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教室里响起了一阵掌声。)请接着介绍吧。
小浩:1918年5月开始以“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发表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我(再次打断了他的介绍):鲁迅到底姓什么?
小浩:鲁迅姓周,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
我:看来,你还是个鲁迅爱好者呢!那他为什么叫鲁迅呢?
(我想考考他。)
小浩:鲁迅是他的笔名。
我:没想到你还是个“鲁迅通”呢!他为什么给自己取这个笔名?
(小浩摇摇头,全班同学也面面相觑。)
我:“鲁迅”这个笔名,历来有两种解释:一种说法是指“鲁”字是鲁迅先生母亲的姓,他的小说中常提到的“鲁镇”,就是他母亲的老家;另一种解释是挚友许寿裳先生所说,他亲自问过鲁迅先生,先生笑道:“取愚鲁而迅速的意思。”
(小浩和全班同学饶有兴趣地倾听着。)
我(继续补充):其实鲁迅并不愚蠢、鲁莽,这是先生自谦之辞。他倒是一个非常迅速的人。他在自己短短的一生中写下许多不朽的篇章。有人说他是天才,他说:哪里有什么天才!……
学生(齐):我是拿别人喝咖啡的工夫用在了工作上。
(学生前不久才积累了这句名言,因此背诵得很熟练。)
我:小浩同学,你那么喜欢鲁迅,我就给你取个笔名叫“李迅”吧。
(全班同学哈哈大笑。)
我:这个笔名不好吗?
生:这个笔名很好,可以起到激励小浩同学的作用。
生:这个笔名要求小浩以鲁迅为学习的榜样。
我:小浩同学,你觉得这个名字怎么样?
小浩(兴奋地回答):可以。
我:那我今后就叫你李迅了?
小浩(兴奋地回答):可以。
(全班同学又哈哈大笑起来。)
我:好,李迅同学,你接着介绍。
小浩: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
【课后反思】
这是一个出人意料的案例,一个相当有意思的案例,一个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案例,一个精彩生成的案例。
小浩同学是我最为担心的孩子,他慢如蜗牛的速度,曾经让家长和老师大伤脑筋。他速度慢有多种原因,有他执笔姿势的原因,有他慢条斯理的性格原因,有他学习基础差的原因,也许还有其他因素。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成就了“蜗牛小浩“。我是他的新语文老师,正在为他的漫不经心和慢条斯理而绞尽脑汁、伤透脑筋。我多想找到一种让他快起来、迅速起来的办法啊!没想到,在这堂课上,在这个天赐的良机中,我把“鲁迅”的“迅”与他联系了起来,顺理成章地给他起了个“李迅”的笔名,并且得到了他的首肯。老师给一个学生起笔名,并且那个名字与他最喜欢的伟人有关,这是一个多么让人怦然心动的事情啊!我相信,今后的小浩一定会以鲁迅为榜样,做事迅速起来。我将以此为契机,提高他做事的效率。
教育好学困生很难,因为他们一般对自己抱着一种固定的、悲观的看法。春风化雨似的评价语言对于他们也许会收到一定的效果,但随着他们再次遇到学习的`困难,刚刚被激发的心气又低落下去,他们再次跌入学习的泥沼不能自拔。怎样给他们的心灵、思想、情感上造成强烈的震撼呢?这既要靠老师把握转瞬即逝的教育契机,更要在评价语言上下功夫。只有那种具有力量的、有强烈冲击力的疾风骤雨似的评价语言,才能真正震撼他们略显麻木的心灵,才能催开他们那朵快要枯萎的花朵,才能激发他们心灵中那颗快要发霉的种子,使他们再次扬帆启航,使他们得到激励,得以唤醒和受到鼓舞。这才是第斯多惠话语的应有之义。
总之,老师既要善于“从鸡蛋里挑出骨头来”,用春风化雨般的语言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唤起他们的学习激情,产生莫大的兴趣和动力外,更要善于把握激励的时机,用疾风骤雨般的语言去触动他们的心弦,使他们激动,使他们振奋,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才会焕发出生命的力量!
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教学反思
1、遵循常规,教中求变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有常规可循的,但方式方法不必固守一律,可以多种多样,要因不同教材、不同教学要求、不同教学对象而有所变化。这是在教学实践中常中求变的一个可贵的创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共分五段,我不是按照传统的教学程式,由课文开头向末尾讲,而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先讲二到五段(二、三段已在上一课时讲完),最后再讲第一段。这样由“因”推出“果”,很巧妙地将部分和整体有机地衔接起来,整个教学过程重点突出,安排紧凑,气氛活跃,效果显著。
2、既重文字,又抓思想
在本节课里,我对课文中的基础知识字斟句酌,从不放过。如对第三段开头两句话的'时间、风势、天色、行人以及寒冷的程度;对“淌”“流”“滴”等词语的辨析比较;对“扶、蹲、跪、来、洗、敷、扎”等动词的推敲,无不精雕细镂。更可贵的是,在语言文字的讲解过程中,启发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贵品质,从而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我这样做,包含着几层意思:一是从诱发感知入手,启发学生的认识;二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促使学生将认识在实践中具体体现。这两层意思又都紧密地联系语言文字训练,既提高学生的认识,受到思想教育,又锻炼了语文能力,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
9、《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蔡元培认为: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不讲也可以,等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学生的学习过程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最终有效地完成。因此,我对先试后导,先学后教,师生互动,共同参与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先试后导式学习是指教师在正确的教育观指导下,运用情感的教学手段,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激发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主动去尝试学习,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然后就学生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师生互动,运用协作探讨的方式,在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中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快乐。
一、自学存疑,强调学生自学、自悟、自得
现代教学思想认为:教学过程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相信学生的潜能,对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取得成功充满信心。因此,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自己尝试实践、依靠自己的劳动,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发现知识。如:学习谈《水浒传》这一段,我是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找出最值得研究的词语或句子,通过独立思考或同桌或四人小组讨论,研读,然后汇报各自的研究成果和发现的问题,在这样的一种学习氛围中,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这种探究学习,既有个体的独立钻研,也有群体的讨论切磋,在不断的交流碰撞中,让学生不断地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二、质疑答题,强调教师的点拨、点破、点化
质疑能问,已知知识大半。对于学生学习探索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教师首先应组织学生讨论,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启发、思维互补,尽可能使大多数学生的尝试实践取得成功。在教学谈碰壁这一段时,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有什么问题,先同桌商量一下,解决不了的,再前后四人小组讨论,仍然解决不了的提出来大家讨论。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发扬协作学习的精神,做到思维互补。而在学生不能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问题时,教师就需要及时地加以点拨,点拨不够,还需点破、点化。《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中,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理解这个句子是很困难的,因为鲁迅生活的年代离学生的生活很远,学生根本无法体会句子中的含义,这时就需要教师恰当的引导,启发和点拨。这里我及时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鲁迅面对白色恐怖坚持斗争的资料,让学生了解鲁迅说这句话的社会背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开拓思路,使学生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句子的含义,感受鲁迅敢于同反动势力作斗争的品格。还有,在学了谈《水浒传》这个故事后,学生只懂得鲁迅对侄女的关心和爱护,还不能完全理解他对广大青少年的关心和帮助,这时我适时地给学生出示补充介绍鲁迅关心帮助广大青少年的图片和解说,使学生能充分感悟鲁迅关心爱护青少年的品格。
三、激疑拓展,强调求实、求活、求新
激疑拓展强调的就是拓展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获得创造的成功。在本课结束前,我设计了一个启发学生想象的拓展训练:假如你现在在万国殡仪馆里,你想对鲁迅说些什么?让学生给鲁迅写幅挽联或写一两句话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因为通过前面两个故事的学习,教师对一些必要的课外资料的补充介绍,学生对鲁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鲁迅的敬佩之情也随着课文的深入学习而越来越深厚,情到深处不吐不快,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的思维被又一次激活。他们在想象的过程中进行着创造性思维,体验着创造成功后的喜悦。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对学生语文素质进行科学合理评价的问题也逐渐被提上日程。显然,传统评价学生语文素质的测验方式已在许多方面不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目的以及语文教育特点。首先,现实中单调片面的考试评价方式使得学生、教师、学校、家长以及全社会形成了一种误解:考高分的学生是好学生;班级平均分高的教师是好教师;升学率高的学校是好学校。量化的分数成了主宰命运的上帝,成了区分好与不好的标准。这种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评价方式的负面影响背离了教育的初衷,教育变成了为考试做准备,而不是为学生生活做准备。其次,传统语文测验方式只强调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记忆和技能的运用,用一张试卷、一个分数进行简单评定,忽视了语文素养的丰富内涵。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仅是语文知识与技能,而且还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想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1]可见,简单沿用传统评价方式可能会使语文素养中许多有价值的内涵得不到体现,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评价趋于片面简单化,长此以往将最终影响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第三,传统测验方式只能静止地看到学生的表面现状,却无法深入学生的思维过程,不能诊断学生学习困难及预测学生的学习潜力,只根据几次不同质的测验也无法动态地分析学生进步、稳定还是退步。第四,处于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他们的世界观正在逐步形成,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尤其是到了这个阶段自我评价已相当谨慎,且愿意讲出自己的不足。然而,传统的测验方式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整个评价过程中,学生只是扮演一个被告的角色,仅仅受测者。
因此,在语文课程改革的同时,构建一个符合语文教育发展及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现代评价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依据先进的学生评价理论,对中学生的语文素质展趋势的评价。 进行全面、客观、综合、动态的分析评价。其中语文综合素质包括语文读写听说能力、语文学习方法与习惯、合作交流能力、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创新能力几项内容,发展性评价是指该评价不是一时一次的评价,而是一个多次综合动态并预见。
一、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构建的'依据及实施原则
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评价的内容结构上体现人的全面发展。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述:人的发展表现在人与自然的物质交换过程中,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体力和智力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和运用[2];表现在人与社会交往过程中,是对社会关系总和的全面占有,不仅包括智力和体力的发展,而且还包括精神上、道德上、情感上的全面和谐发展。在构建高中生语文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内容时,不仅重视语文能力要求,而且更强调语文德育、语文美育的内容评价,对于这些内容的重要性不因在目前考试内容中没有具体体现而被忽视。同时,在制定评价目标及作出评价反馈的环节上,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以多元智力理论为基础,重视学生间的个别差异,教师和家长帮助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并由教师通过学生日常表现资料的积累分析出每位学生的发展潜力及目前的优势和不足,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认识到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独特的智力倾向,而表现出来的可能只是其中的一种智力,也可能是几种智力;各种智力之间没有优劣之分、好坏之差、轻重之别,每个人都有可资发展的潜力。在评价过程中,还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思想,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要求学生、家长及其他有关人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评价过程中,评价建立在多方协商的基础上,从评价目标的制定、评价内容的确定到评价结论的得出,教师都应该与学生甚至是家长进行充分的交流,多方切磋才能保证体现不同主体的需要和利益,体现在形式上不仅有教师评、学生自评,还有学生互评、家长评。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也借鉴了后现代主义关于世界是开放的、多元的、具有可变性的主张,在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评价方法等方面都体现了多元的特点,并且注重形成性评价,突出过程,强调收集日常资料的重要性。
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构建的直接依据是语文教学论及各年级语文课程标准、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此确定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评价项目为: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语文学习方法与习惯、合作交流能力、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创新能力。前四项采用等级评价,后四项运用质性评价。根据语文教学论以及有关语文素质培养的论述,并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确定阅读评价项目可以分为: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写作项目可分为:审题立意能力、布局谋篇能力、运用表达方式能力、修改文章能力;听话项目分为:听知能力、听评能力;说话项目分为:语音能力、思维能力、运用语音、表情、手势表情达意的能力、组织语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