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轻轻地》优秀教案一等奖设计
1、优质课《轻轻地》优秀教案一等奖设计
内容简析:
课文写的是妈妈和“我”起床了,看到睡得正香的爸爸,我们轻轻地穿衣、轻轻地开门、轻轻地说话……短短的几句话,把家庭的温馨、亲人的关怀这一感人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学生通过读课文,理解从小就要学会关怀,爱自己的爸爸、妈妈。课文一共有六自然段。第一、二段写妈妈起床轻轻地做事,第三段写“我”知道爸爸回来晚,睡得正香。第四、五段写我起床轻轻地做事。第六段写“我”和妈妈轻轻地笑了。
设计理念:
教学十分重视儿童的语言积累、训练及生活体验和独特的情感。本课教学设计着力引导儿童在朗读课文中,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读中有所感,读中所悟。
教学目标:
1、认识“轻、起、很、路、知、道、晚、工、作、才、回、正”12个生字。会写“工、才、门、正、回”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父母工作的辛苦,学会关心和体贴父母。
教学重点:
识字和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让学生懂得要关心父母的道理。
教学难点:
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课前准备:
1、了解父母是干什么的,观察他们的劳动。
2、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注重说话训练。
1、请你告诉老师你叫什么名字好吗?今年几岁了?
2、把刚才说的连成一句话向同学们介绍自己好吗?
3、喜欢爸爸、妈妈吗?他们都关心你吗?
4、你真是个特别懂事的好孩子。(轻轻地摸了摸他们的头)说:“刚才老师不担表扬他们是个懂事的'好孩子,还‘轻轻地 摸了摸他们的头。”
5、你们能跟老师念好这个词吗?
6、读好“轻轻地”。(读谁字音,读得既轻又柔,语速稍慢。)
7、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轻轻地》。(板书:轻轻地)
二、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整体感知课文。
1、请同学自己读读课文,画出读不好的地方。
2、小声跟老师读,边读边画出生字。
3、借助拼音,随文识字。加强字音与写法练习。读好每个句子。
4、出示图片分组比赛识字。
三、 精读。语言积累、训练及生活体验和独特的情感。
1、课文中出现最多的一个词是什么?怎样读好这个词?
2、自由读课文,你想怎样就怎样读。把你的情感读出来。(先让学生自己揣摩揣摩)
3、能把你不懂的问题提出跟同学们讨论讨论吗?(比如:妈妈为什么轻轻地?“我”为什么会轻轻地?“我”和妈妈为什么轻轻地笑了?)
4、那你们当小老师,让老师来问好吗?是呀为什么要轻轻地呀。
5、爸爸在做什么呀?你知道了吗?读好第2自然段。重在“天亮了才回家,睡得正香。”用“啊,我知道了。”起头,读,读出感情。还可以让学生模仿爸爸打呼噜,睡得正香。
6、妈妈会把爸爸吵醒吗?
7、用“爸爸工作累了,睡得正香。”起头,读:“妈妈,起床了,很轻很轻。轻轻地穿衣、走路、开门、说话……”要求:读出一种恬静、幸福的家庭生活氛围。
8、你会把爸爸吵醒吗?
9、用“爸爸工作累了,睡得正香。”起头读:“我起床了,很轻很轻。轻轻地穿衣、走路、开门、说话……”要求:重在语言表达,读得轻。
10、 妈妈轻轻地笑了,说:“你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为什么呀?
四、 联系实际说话。
你是怎样关心爸爸、妈妈的?向大家说一说。
五、 巩固生字词。
读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填在空花朵上。
2、优质课《轻轻地》优秀教案一等奖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优质课《轻轻地》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内容简析:
课文写的是妈妈和“我”起床了,看到睡得正香的爸爸,我们轻轻地穿衣、轻轻地开门、轻轻地说话……短短的几句话,把家庭的温馨、亲人的关怀这一感人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学生通过读课文,理解从小就要学会关怀,爱自己的爸爸、妈妈。课文一共有六自然段。第一、二段写妈妈起床轻轻地做事,第三段写“我”知道爸爸回来晚,睡得正香。第四、五段写我起床轻轻地做事。第六段写“我”和妈妈轻轻地笑了。
设计理念:
教学十分重视儿童的语言积累、训练及生活体验和独特的情感。本课教学设计着力引导儿童在朗读课文中,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读中有所感,读中所悟。
教学目标:
1、认识“轻、起、很、路、知、道、晚、工、作、才、回、正”12个生字。会写“工、才、门、正、回”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父母工作的辛苦,学会关心和体贴父母。
教学重点:
识字和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让学生懂得要关心父母的道理。
教学难点:
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课前准备:
1、了解父母是干什么的,观察他们的劳动。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注重说话训练。
1、请你告诉老师你叫什么名字好吗?今年几岁了?
2、把刚才说的连成一句话向同学们介绍自己好吗?
3、喜欢爸爸、妈妈吗?他们都关心你吗?
4、你真是个特别懂事的.好孩子。(轻轻地摸了摸他们的头)说:“刚才老师不担表扬他们是个懂事的好孩子,还‘轻轻地 摸了摸他们的头。”
5、你们能跟老师念好这个词吗?
6、读好“轻轻地”。(读谁字音,读得既轻又柔,语速稍慢。)
7、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轻轻地》。(板书:轻轻地)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整体感知课文。
1、请同学自己读读课文,画出读不好的地方。
2、小声跟老师读,边读边画出生字。
3、借助拼音,随文识字。加强字音与写法练习。读好每个句子。
4、出示图片分组比赛识字。
三、精读。语言积累、训练及生活体验和独特的情感。
1、课文中出现最多的一个词是什么?怎样读好这个词?
2、自由读课文,你想怎样就怎样读。把你的情感读出来。(先让学生自己揣摩揣摩)
3、能把你不懂的问题提出跟同学们讨论讨论吗?(比如:妈妈为什么轻轻地?“我”为什么会轻轻地?“我”和妈妈为什么轻轻地笑了?)
4、那你们当小老师,让老师来问好吗?是呀为什么要轻轻地呀。
5、爸爸在做什么呀?你知道了吗?读好第2自然段。重在“天亮了才回家,睡得正香。”用“啊,我知道了。”起头,读,读出感情。还可以让学生模仿爸爸打呼噜,睡得正香。
6、妈妈会把爸爸吵醒吗?
7、用“爸爸工作累了,睡得正香。”起头,读:“妈妈,起床了,很轻很轻。轻轻地穿衣、走路、开门、说话……”要求:读出一种恬静、幸福的家庭生活氛围。
8、你会把爸爸吵醒吗?
9、用“爸爸工作累了,睡得正香。”起头读:“我起床了,很轻很轻。轻轻地穿衣、走路、开门、说话……”要求:重在语言表达,读得轻。
10、妈妈轻轻地笑了,说:“你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为什么呀?
四、联系实际说话。
你是怎样关心爸爸、妈妈的?向大家说一说。
五、巩固生字词。
读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填在空花朵上。
3、优质课《轻轻地》优秀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目标: 上限目标:学会4个生字,认识两个偏旁,能读准7个词语。理解儿歌内容,懂得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经常想到别人。能有感情地朗读儿歌,背诵儿歌。能仿照课文说或写一两段儿歌。
下限目标:学会4个生字,认识两个偏旁,能读准7个词语。理解儿歌内容,初步懂得做事情的时候,要能想到别人。
教学时间: 1—1.5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的儿歌(课件出示课题)请借助拼音,自己读读课题。
2、指名读(根据学生情况指导儿化韵的正确读法。)
3、老师也来读一读,仔细听,与你读的有什么不一样?
4、如果认为老师读得不错,就学着我的样子读——
导语:什么时候我们应该轻一点,再轻一点呢?请你边听边记住。
二、初读了解:
1、老师边演示课件边范读课文,注意学生听的专注度。
2、交流:儿歌中说在什么情况下我们要轻一点,再轻一点?
(阿姨睡觉时,大姐姐做作业时,爸爸与客人交谈时。)
三、精读全文:
(一)阿姨睡觉的画面
1、(课件演示阿姨在睡觉的画面)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阿姨在干什么?
(连起来说说)这个时候阿姨为什么会睡觉的?
2、是啊,阿姨睡得多甜,那我们应该怎样走路呢?
3、这位小朋友是怎样做的呢?请你自己读读句子?(课件出示第一段)
4、指名读。(说说他哪里读得特别好?)
5、我们一起试一试,可别把阿姨吵醒啦。
6、能试着背一背吗?(同桌面对面,以提醒的口吻背诵。)
(二)大姐姐做作业的画面
1、你能自己说说图上的意思吗?
2、这个时候,我们做事改怎么样呢?
3、你猜猜图上的小朋友会怎样开门?
4、她是这样做的(课件出示第二段)你自己试着读通顺。
5、你来读。(评价:的确轻轻的。肯定不会打扰大姐姐的学习。)
6、齐读,背诵。
(三)爸爸与客人交谈的画面
1、是啊,为了不打扰大姐姐的学习,我们要轻一点,再轻一点。
(出示爸爸与客人交谈的画面)那这种时候我们又该怎样做呢?看图画,用自己的话说。
2、对,就是这个意思。你能仿照前文自己编几句儿歌吗?(自由准备)
3、交流学生编的句子。
4、课文中是这样编的'。(课件出示第三段)
5、指导朗读,继而背诵。
(四)学习最后一段
1、你喜欢这位小朋友吗?
2、这个小朋友走路、开门、说话都是轻轻的,她把别人放在了第一位,让我们一起来夸夸她,学习她。(课件出示第四段)
3、指导朗读句子。
(五)串读全文:
1、句子会读了,相信整篇课文也会读了,打开语文书,自由准备,练习朗读。
2、指名朗读。
可以这样创设情境:楼上的阿姨正在睡觉,有个小弟弟正蹦蹦跳跳地上楼来,你该怎样提醒他?
3、请你也投入地读一读,挑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段,练得更好。
4、表演朗读,齐读。
课间操:学生起立以课文内容为基础,一边演一边说,自由放松一分钟。
四、课堂练习:
(一)说话练习
1、平时的哪些时候我们也应该轻一点,再轻一点呢?(让学生有思考的片刻)
2、提供画面让学生练说:
(1)爷爷在睡午觉
(2)老师在办公室里改作业
(3)同学们在阅览室里看书读报
3、小结,提出希望:
大家说得都很好,最重要的是能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表现出来,始终把别人放在第一位。
(二)认读词语
1、课件出示7个词语,请读给同桌听,并互相帮助正音。
2、交流:你帮同桌纠正了哪个词语的读音?请同桌读一读。
3、齐读词语。
(三)写字练习
1、今天,我们还将学习四个生字(课件出示“点、得、再、里”),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参考书上得提示,说说字的笔顺,想个方法记住他们。
3、交流:学生说,老师范写。
点:认识四点底,书写时第一点是左点,后面的是右点,而且中间两点较小。
得:认识双人旁,“曰”要写得扁一点。
再:说清笔顺,全体书空。
4、检查自己得姿势,写字练习。
*我们什么时候也应该轻一点,再轻一点呢?仿照课文说或写一两段儿歌。
4、优质课《轻轻地》优秀教案一等奖设计
课时: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学生用优美、动听的声音演唱歌曲《金孔雀轻轻跳》。
2、学习并表演傣族舞蹈动作,感受傣族音乐的魅力。
3、以孔雀为主题,了解傣族的民风民俗。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唱歌曲,感受傣族音乐特点。
难点:能用简单的孔雀舞动作表演歌曲。
三、课前准备
钢琴、CD、多媒体操作平台、课件、黑板、课题艺术字
四、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主角。
师: 同学们,今天于老师给大家猜个谜语,怎么样?
生:好。
师:小耳朵听仔细了,“锦袍身上穿,花冠头上戴,尾巴象把扇,展开人人爱。” 谁知道啊?有这么多同学都知道啊,请你说吧。
生:孔雀 。
师:对,就是美丽的孔雀。你们见过孔雀吗?
生:见过,在动物园里,孔雀是很美的,有人和它比美它还会开屏。
师:你知道得真多,开屏的是雌孔雀还是雄孔雀呢?
生:雄的。
师:你们知道孔雀的家乡在哪里呢?
生:云南。
师:对!
(播放VCD)在美丽的云南,在滇西的瑞丽江畔,在滇南的西双版纳密林中,每当曙光微露,晨纱初揭,幽静的山野,散发出特有的泥土芳香,成群的孔雀,迈着轻捷的步伐,迎着灿烂的朝霞,从栖息的密林中走出来,到清澈透底的溪流中饮水,在碧绿的.草地上嬉戏。或抓刨草地败叶,啄吃昆虫,或伸长脖子发出“啊哦——啊哦”的啼鸣,或在梳理美丽的翅膀,或者雄孔雀展开了五彩缤纷的尾羽,围绕雌孔雀翩翩起舞,倒映在平静的溪水里,分外迷人。
(二)欣赏舞蹈,感受孔雀舞的特点。
师:在那里生活的傣族人民,把孔雀的美丽、善良、智慧、看作是吉祥的象征,更是他们民族的精神象征。孔雀也成了他们舞蹈中的主角,这是一段著名傣族舞蹈家杨丽萍的《雀之灵》,欣赏完后,请同学们说说刚才这段舞蹈中是用什么样的动作来表现美丽的孔雀的?
(课件视频)
生:用手的动作做成孔雀的头。
师:你能来学一学吗?我们大家一起学学。用你的大拇指和食指并在一起,做它的头,其余的手指伸直,这就象孔雀的冠,孔雀还会用嘴巴梳理羽毛。
师:学的真象,这只孔雀真美啊!还有什么动作模仿孔雀呢?
生:一直旋转,裙子飞起来象孔雀开屏。
生:服装很象孔雀的尾巴。
师:让我们也来学学。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跳起来吧。
随《金孔雀轻轻跳》伴奏音乐跳,教师引导。
(三)唱跳结合,学唱新歌。
1、师:真是一群美丽的孔雀,要是我们能边跳边唱多好啊。傣族的小朋友给我们唱了一首孔雀的歌,名字就叫做《金孔雀轻轻跳》。(出示课题,播放音乐)
2、师:这首歌曲的旋律你们熟悉吗?
生:熟悉,刚才跳舞的时候就是这个音乐。
师:对,我们再来听一遍。然后告诉我,歌曲的情绪如何?
生:优美、抒情地。
(出示歌谱)
3、请同学们伸出右手食指,念“da”划节拍唱。
4、学生跟钢琴唱歌谱,教师引领。
5、学生跟音乐节奏朗读歌曲的歌词。
6、师:有人一定要问了,小卜少,小卜冒是什么意思啊?猜猜!
生:在傣语中是小女孩,小男孩的意思。
师:对了,你真聪明。小卜少、小卜冒们,让我们轻轻的跟琴来唱歌词。
7、轻轻地把第一段歌词加进来。
8、我们把两段歌词连起来唱。
9、师:这首歌曲要表现什么?
生:傣族人民对家乡的喜爱。
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来演唱呢?
生:快乐,幸福。
10、师:那让我们这些小卜少,小卜冒们一起快乐地边唱边跳吧。
师生歌表演。(分小组进行,综合评价)
(四)拓展欣赏,感受傣族音乐。
1、师:孔雀是傣族人民心中的神,所以傣族人民以孔雀为题创作了很多的乐曲,《西双版纳的孔雀》听,这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表现了什么?听第一遍。
2、师:听出来了吗?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生:葫芦丝。
师:对,瞧!这就是葫芦丝。葫芦丝是傣族的乐器,音乐婉转,悠扬,仿佛把我们带到了美丽的西双版纳。(出示课件图片)
3、师:听了这段音乐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呢?听第二遍。
生:孔雀优美的姿态(行走、站立、开屏、喝水)。
师:说到孔雀,人们不禁会想到那个喜欢孔雀的民族——傣族。同学们,你们对傣族有哪些了解吗?(课件图片)
教师介绍:傣族是云南特有的民族之一,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 傣族服装,男子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冷天披毛毡,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纹身的习俗很普遍,妇女传统着窄袖短衣和筒裙。傣族的饮食以大米为主,喜饮酒和食酸辣,好吃鱼虾等水产。普遍有嚼槟榔的习惯。傣族人们由于地理环境的原因,住的都是竹楼,一楼养猪等家畜,纺织,二楼就住人。
傣族人民的节日多与宗教活动有关,主要有关门节、开门节、泼水节等。关门节约当夏历六月中旬,开门节约当九月中旬。从关门节这天到开门节的三个月内,为一年中宗教活动如礼佛、听佛爷讲经等最多的时期。泼水节为傣历新年,届时举行泼水、赛龙舟、放高升等活动,为每年最盛大的节日。
(五)课堂小结。
孔雀飞来,给傣族人民带来了幸福、吉祥、欢乐。瞧!孔雀向我们飞来了,最后请同学们欣赏舞蹈《孔雀飞来》。(出示课件)
师:在美丽的云南,除了傣族,还生活着很多少数民族,你们知道有哪些呀?
生:苗,傣,侗、彝、白等。
师:下节课让我们继续了解动听的西南少数民族音乐。
5、优质课《轻轻地》优秀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中较难读的生字和词语;理解和积累并学会运用部分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应用想象、对比、抓重点词语的方法了解白鹅的特点,并能体会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明贬实褒等方法所表达的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感悟用词的准确、描写的风趣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并体验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的高傲特点。
难点:从那些贬义词中体会到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孩子们,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头戴一顶红帽子,身穿一件白袍子。脚蹬一双红鞋子,唱着歌儿伸脖子。请打一种动物。(白鹅)
2、我们还读过一些关于“鹅”的诗文,你能背一首吗?(如骆宾王的《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3、我国著名漫画大师、艺术教育家,美育教育的先驱者——丰子恺先生也在1946年夏天写了一篇《白鹅》,我们现在就来学习。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请小声地自由地读课文,读后说说你对这只白鹅有什么印象?
2、丰子恺先生也有一句评价的话,你找出来了吗?
三、学习课文1、2自然段,初识“高傲”
1、(出示句子):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抽生回答,评价朗读。
你认为这句话概括了白鹅的什么特点?
“高傲”是什么意思?作者是看到哪些后才想出来的?
“高傲”这个词你能够换成哪些词?请换进去读一读。
2、鹅的高傲,除了表现在姿态上,更表现在它的哪些方面?
请读一下这段话。一个“更表现”,说明课文主要写的是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
3、请快速地读课文,找出写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的分别是哪些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3、4自然段,再识“高傲”
1、出示两句话:
⑴鹅的叫声很高傲。
⑵鹅的步态,更是傲慢。
讨论:作者是怎样把叫声和步态的高傲写具体的?分小组自由读3、4自然段,划出重点词句体会体会。
2、填空:
⑴厉声__呵斥__、厉声___叫嚣___、__引吭___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请大家闭上眼睛,插上想象的翅膀。听老师读,请大家把这段话变成一部动画片,说说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教师朗读,学生尽情地想象)——互动交流。
一只随时可能被当作下酒菜的白鹅却如此的忠诚——读(出示句子: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
一只手无缚鸡之力的白鹅却如此勇敢——读(出示句子:凡有生客进来……狂吠)
如果鹅会说汉语,猜猜它会说些什么?
见到生客进来,它会用严厉的声音大声叫喊:。
当篱笆外有人走路时,它会放大喉咙大吼道:。
这时的白鹅像一个什么样的人?
⑵鹅的步调__从容__,__大模大样___的,颇像__京剧里的净角__出场。
你知道什么是“净角”吗?鹅这个净角是以什么步调出场?显得……的?还可以显得……?
这时的白鹅又像一个什么样的人?
“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在这句话中,你们从哪些词语体会到了白鹅步态的高傲?
一只横行霸道的白鹅——读这句话;一只不可理喻的白鹅——读这句话。
3、回顾小结
既然是写白鹅,可课文为什么还要写狗和鸭子呢?
通过对比,我们更能读好这一句话(生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五、齐读课文1——4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堂课我们学习了鹅叫声和步态的高傲,接下来学习鹅吃相的高傲。
二、研读第五、六、七自然段,总结“高傲”
1、请自由读课文5自然段,划出重点词句,研究这个问题:
“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有哪些地方使我们发笑?
比较这两句话(相同的地方):
a、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
b、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
相同:这两句话都是写鹅的吃法。
它们是不是重复了?能删掉一句吗?你认为删掉哪一句好?为什么?
我也支持你这个观点。不过课文两句话都保留了下来总是有原因的,请比较这两句话的不同之处。
不同:前一句重在写鹅吃饭的先后顺序,写得简略;后一句举例写鹅吃饭的过程,写得详细。
作者抓住了事物的特征,通过充分的具体的描述,突出了鹅吃相的可笑,可笑在必须要有三样东西下饭,可笑在一丝不苟的吃法,可笑在循规蹈矩、不会变通的做法。
这里,我也在网上收集了一张图片,你们觉得怎样?
2、品读6、7自然段中让你喜欢的句子。
⑴有人“侍候”的句子。
什么叫“堂倌”?谁像堂倌?
这里运用的是对比的手法,降低人的地位,显示鹅的尊贵
⑵狗“窥伺”“扬长而去”的句子。
什么叫“窥伺”?窥伺时必须……?什么叫“扬长而去”?
这就与狗在“窥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⑶鹅老爷脾气的句子。
“老爷”一词原是旧时代对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的一种尊称。作者用以称呼白鹅,可见白鹅在他家中有特殊“地位”,享受特殊待遇。于是,白鹅也就有理由表现得“架子十足”。
这时的白鹅更像一个什么样的人?
三、返顾全文,体会情感
鹅的“高傲”,具体表现在这些方面。鹅在叫的时候像一个严厉的警察;走起路来像一个京剧里出场的净角;吃饭的时候像一个高傲的人。它们都能体现出鹅的可爱。
全文通过写鹅的“高傲”来表现鹅的“可爱”,实际透露的是作者对鹅有一种深深的什么感情?
所以,我们更应该读好这一句话(生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四、齐读课文5——7自然段。
五、小练笔
以“我是一只_______的白鹅”为题,先补充题目,再仿写一段话。
6、《轻轻地》优秀教学反思
教这个一年级,每天都有我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今天的儿歌教学,更是让我在课堂上有点发愣。
认识几个词语以后,我打算用20分钟的时间进行《轻轻地》儿歌教学。这首儿歌有四行,字数也有点多,其中也有我们才学习的拼音。我想,教几个声母都需要那么多的时间,对于这首有31个字的儿歌,肯定有难度的。于是,我让孩子们先自己读读儿歌,如果有不认识的字,先自己拼读一下。没有想到我的话音还没有落,孩子们就嚷开了“老师,我会读了”“老师,我早会背了”“老师,让我来背”天,我还没有教读过呢,他们就会背了?于是,我让几个举手的孩子站起来背一背,果然,他们背得很流利,而且字也读得比较准确。我有点吃惊地问孩子们:“谁教你们的?”,孩子们有的说,自己在家里拼读的,有的说是爸爸妈妈教的。为了看看其他孩子是否会了,我抽了好多个孩子起来,他们居然都会读会背了。背诵安排在我教学的最后的.,现在,前面的步骤都省略掉了。强调了轻声的读音,又表演,又背诵了一遍,一看时间,还有十几分钟下课。呵呵,开学以来,我一直是课堂上无法完成教学计划的,今天,还提前了这么早的时间。看来,我真的是低估了班上的孩子和家长了。
7、中班音乐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猫轻轻地走掉了》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音乐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猫轻轻地走掉了》,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动目标:
1、幼儿知道歌曲名称,熟悉歌曲。
2、模仿小猫轻轻走路动作。
3、教育幼儿做个懂事有礼貌的好孩子。
活动准备:
玩具小猫一只、头饰两只
活动难点:
学习小猫走路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播放音乐,引导幼儿自由听一听,动一动
1、听完后教师提问:歌曲好听吗?歌曲里有谁啊?
2、出示小猫玩具,以小猫的口吻进入,引出歌曲名称。
3、发声练习:学习小猫叫。
二、基本部分
1、重新播放音乐,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2、教师小结并教育幼儿做一个董事有礼貌的好孩子。(歌曲里小猫为了不打扰别人休息,走路的时候静悄悄,小朋友以后在别人休息时,或者小朋友午睡,你们上厕所时也要像小猫一样走路静悄悄)
3、教师示范唱,并与幼儿边打节奏边说出歌曲内容,从而加深幼儿印象。
4、教师与幼儿一同边弹边唱,并作出指导。
三、结束部分
1、教幼儿模仿小猫走路,强调静悄悄。
2、组织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学小猫走出教室。
活动延伸:
组织幼儿玩游戏《猫捉老鼠》
活动评估:
1、幼儿是否积极参与活动。
2、幼儿是否会在教师的带领下跟唱歌曲。
活动反思:
音乐与语言语者非常密切的联系,我设计的这节音乐活动课是一节中班的课程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但在进行活动时有三个小朋友不积极配合,一个小朋友性格比较倔,这节活动他不喜欢,所以坚决不参加,另外两个小朋友,性格内向,所以拒绝参加,在以后的教学中,会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让所有的幼儿都能积极参与活动。
8、小学综合音乐课《一支短笛轻轻吹》教学反思
怎样算唱好一首歌?我觉得可以从两大方面来衡量。一是歌曲演唱得是否准确,节奏速度音高音调等等;二是演唱者能否带着自己对歌曲的理解来唱,是否饱含感情。
很多时候,我们在教孩子们唱歌时往往紧紧抓住了第一点,觉得唱对了唱完整了就已经很满足了,其实这只是实现了音乐三维目标中的“知识技能目标”,却忽略了“情感态度目标”。只有融入了感情的歌唱才能让听者动容,才能算是真正的歌唱。
小学音乐三年级《一支短笛轻轻吹》是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旋律舒畅,曲调悠扬,把一个孩子放学后牧羊吹笛的闲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篇幅很长,我花了好大的工夫来教会孩子们演唱。虽然已经能唱对了,但总是唱不出那个味道来,大家都有些疲倦了。于是我尝试了这样的'方法:
师:你每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会做些什么呢?
生:看看路边的景色(高楼林立),踢小石子玩(注意安全);吃东西(注意安全和卫生);哼着小曲(挺悠闲)……
师:那如果你是住在大草原上呢?
生静默一秒:哇!
生:我要骑着马回家;在草地上躺一会儿;吹着笛子,笛声传得很远很远;放着羊……
师:是呀,这是多么美的生活啊!歌曲《一支短笛轻轻吹》就是表现了这样的感情,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再唱时,歌声就不一样了,孩子们自己也能体会到个中的不同,反复要求唱了好几遍呢。
音乐学者们创作了一首歌或曲,总是缘于某件事物,总是寄托了某种感情在里面,歌曲是载体,个中的情感才是灵魂,如何去领略这灵魂,就要把自己投入到当初的事物中,孩子们还太小,不会主动地去感受寻找这灵魂的源泉,教师就要把那一面呈现在孩子们面前,我想这就是音乐教学中情境的创设!
创设情境,激发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