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来了我不怕》教案一等奖
1、《蚊子来了我不怕》教案一等奖
活动目标:
1、了解蚊子对人体危害及驱蚊灭蚊的方法。
2、萌发讲卫生、爱清洁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蚊香、电蚊香、喷雾剂、电蚊拍等驱蚊设备。
2、ppt3、幼儿已观察自己家中的驱蚊设备。
活动过程:
1、知道蚊子对人体的危害。
放ppt,听声音“嗡嗡嗡”引起幼儿注意。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声音?(蚊子叫)出示蚊子图片师:“是的,夏天到了,蚊子也越来越多了,你喜欢蚊子吗?”为什么?
幼儿讲述(嗡嗡叫,吵得睡不着。)(会叮我们,痒,会起小疙瘩。)(会吸血、,传播病)师小结:蚊子除了使我们痒痒,让我们睡不着觉,还会传播许多疾病,所以我们大家都讨厌它。
2、了解常用的驱蚊方法。
(1)提问:那有了蚊子,我们怎么办呢?快想个好办法怎样来对付蚊子呢?
(用蚊香熏)(用电蚊香)(电蚊拍电蚊子)(用杀虫剂一喷,蚊子死光光)幼儿每说一种,老师就出示一种,演示驱蚊的方法。同时,适当指出此方法的不足。(师幼互动)蚊香:有火星,不安全。
电蚊香:每天都要换,太麻烦。
电蚊拍:网上有电,碰到身上会很疼。
杀虫剂:有气味,对身体不好。
蚊帐:手脚碰到蚊帐就会被蚊帐外面的蚊子咬了。
(2)你还知道哪些驱蚊的方法呢?(演示ppt)灭蚊灯(在商店里,饭店里会挂上灭蚊灯,蚊子飞上来就死了)灭蚊纱窗(可以防止蚊子飞进来)宝宝金水、强生驱蚊油、六神花露水(涂后蚊子就不咬了)驱蚊贴(贴在衣服上蚊子就不会咬了)
(3)在这么多对付蚊子的方法里,你觉得哪种办法最好?(幼儿自由讲述)小结:人们真聪明,发明了许多驱赶蚊子的`方法。有蚊香,但是有火星不安全,就又发明了电蚊香,但每天都要换药片,太麻烦,于是又发明了电蚊拍、驱蚊贴等等,一种比一种好,这些都是驱赶蚊子的方法。不过呀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蚊子没地方住,让蚊子没办法生活,那么蚊子就会越来越少。
3、了解蚊子的生活环境,教育幼儿讲卫生,爱清洁。
提问:
(1)你知道蚊子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吗?幼儿回答。
放ppt,老师介绍。
(2)我们怎样才能让蚊子没地方生活呢?幼儿回答。
小结:蚊子非常讨厌,只要我们把脏的地方收拾干净,讲卫生,爱清洁,让蚊子没地方生活,那么我们就不用害怕蚊子了,
活动延伸:
结束语:我们现在就到卫生间、午睡室找找有没有蚊子,一起来搞搞卫生,收拾收拾,让蚊子没地方生活,好吗?
2、《蚊子来了我不怕》教案一等奖
一、9月13日我班的琪琪拿来了一张幼儿园发生暴力时间的剪报,并绘声绘色的为小朋友讲述着。孩子们听后感到十分惊恐。这让我想到:今年10月日本的新舄县发生的6.8级大地震中死亡人数仅有21人。其实日本人在幼儿园时期就十分重视避难训练。使孩子在遇险时能够安全、敏捷、迅速地避难。然而最近发生的这几次恐怖事件中,我们的孩子却反应出胆怯,恐慌,不知所措的现象,使悲剧接连发生。
为了帮助幼儿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我班开展了《火灾来了我不怕》的主题探究活动,并制定了主题实施网络图如下:
二、活动目标:
1、尝试探索火灾发生的基本原因和条件,认识灭火器材和防火材料,了解火灾为人类带来的危害。
2、初步学习收集、查找相关资料,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合作分享的意识。
3、感受火灾现场的真实场面,能正确的估计火势的大小,掌握发生火灾时的基本自救措施。
三、活动准备:
1、收集相关图文资料及幼儿探究活动中需要的材料。
2、创设火灾现场的场景,让幼儿亲身感受火灾发生时的真实场面。
四、活动流程:
在主题实施中,我将采取“以幼儿的自主探索为经线,以“观察、实验、讨论、制作、实践、资料收集与共享为纬线”的方式进行探究活动。
五、典型活动:
1、防患于未然
户外活动时,机灵的刘瀚琪闻到烧树叶的味道,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咦,火可以把树叶烧断。”“为什么烧过的叶子会有难闻的气味呢?”一连串的问题被孩子们抛了出来。我想:孩子们一定是非常渴望了解火的秘密,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中指出: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抓住时机适时引导。我就顺势引导孩子:“火可以烧毁哪些物品呢?”于是《谁能燃烧》这个实验开始了。孩子们将收集到的各种塑料、纸、木头、金属、针织品进行燃烧。当他们第一次看到火迅速地将棉花烧着了,好多孩子都吓得发出了尖叫声纷纷逃跑,我鼓励孩子把燃着的棉花放进水里,使火苗熄灭。并问到:“湿棉花还能着火吗?”还是那些比较有生活常识的孩子们答对了:湿棉花当然不能烧着了。当他们燃烧塑料制品时,又闻到了难闻的气味,还有黑色的物质残留。聪明的韩梓鉴很有经验的'说:“这难闻的气味就是塑料燃烧时排放的毒气。”孩子们听他这么一说,赶紧捂上了鼻子和嘴。通过他们细心观察,亲手实践,孩子们知道了谁能燃烧,谁不能燃烧。接下来,大家又发现家里的窗帘,床上用品,厨房里的柜子,毛巾,教室里的玩具,桌椅都是易燃品。这是金彤彤小朋友和妈妈在网上搜集到的放火材料的图片,孩子们还在家中统计了飞机和火车上禁止携带的易燃品。
由收集资料到寻找答案,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加深了对“防患于未然”的理解,同时也体验到寻找答案与分享经验的快乐。
2、灭火有高招
自从孩子们找到了身边的易燃品后,他们就一直担心着:如果哪一天人们由于注意不当而引发火灾,那该怎么办呢?孩子们想到了消防队――这个火灾的克星。他们从网上收集到消防队灭火过程的图片,知道了消防队是用消防车、高架云梯、救生犬来灭火的,还为我们沈阳自制的灭火炮而拍手叫好。我们还认识了身边的消防栓、灭火器,灭火箱……孩子们建议在家中,幼儿园里多准备几个灭火器,谨防火灾的发生。不过当他们了解到其实还可以利用窒息的办法制作灭火器时,就迫不及待地动手制作起来。他们收集了好多的塑料瓶,将水、沙子、盐倒入瓶子中,希望用它来灭火。可是塑料瓶是摔不破的呀?大家讨论应该用玻璃瓶来制作,但是玻璃瓶摔破时会有玻璃片崩溅是十分危险的。还是婷婷最有办法了,她想出用塑料袋制作的灭火弹既安全又方便而且价钱还很便宜呢。在后面的环节中,孩子们自制的灭火弹也派上了用场。
3、火灾来了怎么办
孩子们制作了灭火弹后就幻想着用它显显威风。针对孩子们的愿望,我们决定明天来一次真正的消防演习。点子多的佳佳说:“我们应该设计好逃跑的路线,火灾来了我们就能顺利的逃走了。”她的想法启发了大家,孩子们纷纷动脑设计逃生路线。有的用荧光笔画箭头贴在墙上,有的用不干胶纸直接粘在地上,孟孟还利用了小彩灯照明,即使有浓烟也不会迷路。孩子们还细心的为小班的小朋友想了逃生的好主意:拉着诱导绳逃跑。
“光有逃生路线还不行,万一门外起火逃不出去,我们可得找个安全的地方躲起来。”方广权若有所思的说――孩子们的想法越来越具体了。“我们躲到厕所里吧。”“不行,厕所里不通风,毒烟进来会被熏死的,得用湿毛巾堵住门缝。”冉冉很有经验的说着。“火灾来了要带上湿毛巾用来捂嘴,还有湿的被子可以保护自己,王老师你别忘了带上药箱和哨子。”“为什么?”我奇怪的问。“你可以吹哨子叫我们集合,万一我们受伤了,你可以为我们擦药啊。”孩子们想的可真周到。我们利用间操前的时间进行了一次预演,孩子们有的拿玩具,有的抱录音机,甚至连坐垫都带上了,结果用了十多分钟集合完毕,孩子们发现:真正的火灾是不能带这些东西的。
11月9日这一天,孩子们格外的兴奋,当听到火灾警报时,孩子们快速的穿上衣服,有的孩子急的衣服都穿反了,有的找到自己的小毛巾弄湿后将嘴和鼻子捂好……孩子们快速站队,统一下楼。当遇到浓烟时,孩子们都蹲下行走,有的学着解放军匍匐前进。保育员则负责保护年龄小的幼儿快速撤离。
当我们跑到安全的地方时,袁一凡拨打了报警电话,请求消防队救援。这时潞潞提醒了我:“老师,消防栓里不是有报警器吗?”是啊我怎么忘记了呢。
这时刚刚被困在教室里的那部分孩子跑到阳台大声的呼救。有的用喇叭,有的用颜色鲜艳的手绢,有的用杯子敲击栏杆发出声响,还有的吹哨子……孩子们运用多种方式呼救,使整个演习成功的结束了。
演习结束后,我们讨论了个别孩子出现的危险行为:大家一致认为:不能从窗户逃生,在火灾中扶手会很快被火烫热,不能顺着扶手滑下来。我们的活动还得到了市急救中心的救护员――我班张斯飞妈妈的大力支持,她为小朋友和家长们讲解了“火灾中烧伤、烫伤事故处理的办法”,使整个活动推入了高潮。
活动中孩子真切的体验到火灾现场紧张的场面,通过自己的努力及时的逃生、呼救、报警,它是探索火灾自救措施的升华。
3、《蚊子来了我不怕》教案一等奖
《受宠的象》、《蚊子和狮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寓言以小见大、含意深刻的特点。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文中动物们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动作,体味寓言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启发、分角色朗诵、讨论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情感与态度:了解两则寓言所蕴含的深刻寓意,学习做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1、交流: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是怎样学习寓言的?你还知道哪些著名的寓言作家?
(让学生知道,学习寓言了解寓言故事,懂得其中讲的道理。)
2、揭示单元主题“小故事,大智慧”,明确:本单元通过短小的寓言故事,来说明一些深刻的道理。
二、简介寓言: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是一种隐含有劝喻或讽刺意义的故事。寓——寄托,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个故事里,让人们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获得一些教训。
我国古代尤其是先秦时期的寓言创作成就很高,许多寓言故事流传至今。古希腊的伊索、17世纪法国的'拉封丹、18世纪德国的莱辛、19世纪俄国的克雷洛夫四 位享有盛名的寓言大师被称为“世界四大寓言家”。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克雷洛夫和伊索的寓言。
三、《受宠的象》
(一)散读《受宠的象》,整体把握。
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品味语句,理解课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圈画出描写这些动物动作、神态、语言的关键词语。
如:“它的尾巴轻轻地摇动着哩”通过动作写出了狐狸的得意之色。
“插嘴”写出了熊的急不可耐。
“或者可能”“也许”表现出公牛的貌似谦虚。
“难道”这一反问句写出了驴子的气势汹汹。
2、体会故事中这些旁观者对象获得恩宠后的心理和态度。
明确:象得到恩宠,大家都觉得奇怪,因为大象在它们眼中一无是处。狐狸以“尾巴”媚人,所以它议论的是“象尾”;熊以“脚掌”著名,所以它议论的是“象 脚”;公牛以“牛角”取胜,所以它议论的是“象牙”;毛驴以“耳朵”见长,所以它议论的是“象耳”。由此看来它们都拿自己的长处跟象的短处来比。
这充分表现出他们:只看到别人的缺点,不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三)思考: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提示:同一寓言,可以多角度去理解,可以有不同启示。允许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不要求统一只要言之有理。)
归纳寓意:①不要自以为是
②待人要宽容
③要学会正确对待别人的长处或成绩
④讽刺只看到自己的优点而看不到别人的优点的人。
四、《蚊子和狮子》
(一)初读《蚊子和狮子》感知课文内容
(二)请一位同学表情复述这篇课文内容。复述后由同学们作一个评价
(三)再次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 蚊子第一次喇叭是什么心情?(信心十足认为自己比狮子强,流露出骄傲的情绪)
② 子第二次吹喇叭是什么心情?(得胜后,更骄傲了,要炫耀一下自己的胜利)
(四)讨论: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开放式讨论,允许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不要求统一只要言之有理
归纳寓意:
① 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了。
② 骄兵必败
③ 一物降一物
④ 得意于一时的胜利往往会导致失败……
五、比较两篇寓言,归纳出寓言的特点
1、故事篇幅短小,形象生动。
2、大胆想象,情节虚构。
3、给人做人处事的启示,充满智慧哲理。
4、大多以动植物作为主人公,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
六、作业:尝试自己写一则寓言,200字左右。
4、《蚊子来了我不怕》教案一等奖
【设计策略】
情境表演、寓意新探。
【创意说明】
文所选《伊索寓言》两则故事中的人物语言、神情、个性十分鲜明,适于情境表演,在文章结尾都点明了寓意,教师应鼓励学生突破原有的寓意,大胆地、多角度地、创造性的发表自己的见解,见仁见智。
【教学步骤】
一、课前准备
1、熟读《赫》与《蚊》两则故事。
2、每人准备一则《伊索寓言》中的故事或其它寓言故事,准备在班上交流。
3、选定两组学生排演《赫》《蚊》,三人一组(一人旁白,两人表演)。
4、搜集或查找有关《伊索寓言》的资料。
二、情境表演
1、教师激情导入新课。
2、表演《赫》与《蚊》(情境一:由三个学生或素描代替宙斯、赫拉、赫耳墨斯雕像;情境二:支一网子)
3、师生同评表演的角色是否符合文中人物的.语气、神情。
三、寓意新探
1、看表演后,师生再读故事,同找故事寓意。
2、抛开故事原有的寓意,再读故事,你有新的见解吗?
(师生同读、同说,教师可先从一个方面说出自己的见解以此给学生以思维的导引。如:从赫耳墨斯角度:人要有自知知明;人要谦逊,但不等于不自信;要有勇气直面自己的价值;不被人重视的人不等于没有价值 从蚊子的角度: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笑在最后的笑得最好;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3、如果你是赫耳墨斯或是蚊子或是狮子,你想说点什么?
(师生同说,教师可先说,也可在学生说完后说。师生与文中人物对话。)
4、教师小结:寓言及《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简介,激发学生阅读、积累寓言的欲望。
四、拓展延伸
1、分小组讲寓言故事──小组推荐一人上台讲故事──师说寓意
2、教师出示准备的寓言故事──学生说寓意
3、自由编写寓言故事──师生共同编写──全班交流评比
5、《蚊子来了我不怕》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寓言的基本知识,了解伊索及《伊索寓言》。
2、通过学习故事情节了解两则外国寓言并概括寓意,从中受到启发教育。
3、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4、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故事情节了解寓言,并概括寓意。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表演,其他学生猜内容:
《掩耳盗铃》。引入课题。
二、了解有关寓言的基本知识,了解伊索及《伊索寓言》
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大多篇幅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其他事物。
伊索,古希腊寓言家。《伊索寓言》,寓言故事集。
三、 分析情节,感悟寓意
1、分析《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的情节,感悟其寓意:
学生听录音,思考以下问题:
⑴ 本文主要写了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的对话,其中也穿插了赫耳墨斯的神态和心理描写,请找出来,说说这些描写表明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⑵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概括寓言的寓意:
这些情节生动刻画出一个盲目自高自大者的形象,告诉人们要谦虚,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带着对寓意的感悟,分角色朗读课文,想想收获。
⑶ 小结:
寓言,寓理于事,所以读寓言要从分析情节入手,概括寓意。
2、学生自主阅读《蚊子和狮子》:
⑴ 诵读感知,思考:
① 蚊子为什么能打败狮子?
② 蚊子为什么败给了蜘蛛?
《蚊子和狮子》寓意是什么?
(智者胜,骄者败。)
看起来,不管是神,还是动物,都能给人启迪,就看我们是不是有一双慧眼,能从有限的故事情节里抓住它。
3、发散思维,多角度理解寓意:
下面,我们抛开前面的分析、结论,换个角度,看看会得到什么启示。
⑴ 蚊子是很聪明,但也有失败的时候,说明智者也未必常胜。
⑵ 蚊子战胜了狮子,但蜘蛛却战胜了蚊子,说明一物降一物。
教师示范第一题,第二题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一篇寓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给人很多不同的'启示。激励学生从更多角度分析情节,概括寓意。
4、要表现以下寓意,该选用那些情节呢?
警示人们,危险常在麻痹大意时发生。
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 却被蜘蛛网粘住了。
5、师生共同总结:
⑴ 故事表现寓意,读好寓言,就要从情节入手,概括寓意。
⑵ 寓意决定情节,写作寓言,就应该根据寓意安排情节。
⑶ 寓言是通过对现实想象而来的,要写好寓言,就必须好好想象并安排具体情节。
四、拓展与延伸
读故事,说寓意。
狮子和兔
狮子发现兔子正在睡觉,便想趁机吃掉他。这时,狮子又看见有只鹿走过,便丢下兔子去追赶鹿。兔子听到声响,马上跳起来逃跑了。狮子使劲追鹿,仍没有追到,于是又回头来找兔子,却发现兔子早已逃之夭夭。狮子说:我真活该!丢掉已到手的食物,却贪心去追求那更大的希望。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五、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伊索寓言》,选自己最喜欢的一篇,在下节课向同学们讲述。
2、根据所给的题目自编一篇寓言:
嘴和眼睛的对话。
【板书设计】
寓言四则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事 蚊子和狮子
讽刺 妄自尊大 理智者胜
爱慕虚荣 骄者败
6、《蚊子和狮子》教学反思
《蚊子和狮子》是一篇篇幅短小、情节明晰的经典寓言,选择这篇课文作为家校开放的展示课,主要是出于对学生反应度的考虑。作为寓言故事,这样的体裁学生很容易感兴趣,也比较容易把握,相信课堂的气氛和效果都会不错。
这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预备年级学生学会阅读寓言,了解其特点并初步尝试编写寓言。学生对于寓言的特点把握可以从以往的阅读体会中获得,应当没有困难(当然关于寓言、神话和童话的区别事先可作一些讲解),因此一开始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先提出“关于寓言你知道多少?这些寓言你曾经读过吗?想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的一系列问题,意在让学生从以往的阅读体验中初步提炼寓言特点,并在讨论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接着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环节,教师简介作家伊索及《伊索寓言》,让学生了解作品的文学价值及地位;听课文朗读录音,纠正字音、字形(对于预备年级来说,落实双基是必不可少的);概述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获得对文章的初步理解,但对于情节与理解寓意的关系学生未必知晓,因而确定了第一个教学目标:了解寓言的特点,通过情节的分析理解寓意。概述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情节与寓意之间的关系,从而正确把握课文的`深刻寓意。
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再通过对课文情节的细致分析(结合文中有关的语言、动作描写及拟人化手法)深入感知,加深对寓言特点的理解体会。教师提出:
1、小蚊子为什么能战胜强大的狮子?文中哪些动词能很好地表现这一点?
2、又为什么会被小小的蜘蛛给消灭了?文中哪些动词能很好地表现这一点?引导学生在寻求问题的答案时关注课文中的相关描写,尤其是蚊子的两次吹喇叭及一些生动形象的动词(如冲、咬、唱等),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寓言在叙述故事情节时运用这些手法,将使故事生动更加有趣、自然传神。最后再来提炼寓意,鼓励从不同角度理解,教师归纳寓意的特点:寓意的提炼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一般出现在末尾;一篇寓言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可以是多角度的,本文的主要寓意还是骄兵必败,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寓言往往假托动物,实则写人,在现今的社会生活中也是有借鉴意义的。本环节教学学生反应热烈,思考积极,有效回答老师提问,其中有不少出人意料的出色发挥,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7、《蚊子和狮子》教学反思
学校为了推广我的“三好”语文教学法,让我在全校上一堂展示课。我刚好上到《蚊子与狮子》,便决定以之为例。上本课我想突出三个教学目的, 一是读写结合,突出读好书、作好文的理念,二是落实我的“三步阅读教学模式”,三是探讨如何浅文深教。我以浅文深教为纲来带动前两个目的的实现。读写结合,能在“深”中得到更好的体现;以“三步阅读教学模式”作为教学程序,能使浅文深教的过程变得简单清晰,过程简单清晰了,教学的注意力自然能更多地体现在如何做到浅文深教上。
《蚊子与狮子》是一则浅显的寓言,教学浅显的课文我们都会面临一个共同的难题,学生自认为一看就懂,没有什么学习热情?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只有浅文深教。这个深表现为三点,一是理解透彻细致,二是理解出新意,三是学会写作寓言。
初中学生特别是初一学生,绝大多数同学有大而化之的毛病,学习课文满足于粗略了解,理解课文时也是粗枝大叶,理解细致,不仅能让他们感觉课文的无穷魅力,也能克服他们在性格上的缺限。从教学实际看,我通过引导学生层层细致理解,让学生处于兴致盎然的状态。
诗无达诂,是说诗歌没有固定的解释,其实文也无达诂。理解出新意,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特色之一。从教学实际看,只要引导得当,学生是能根据他们的经历、学识以及理解的角度能出新解的,尽管他们只是初一的学生。事实上这一部分最出彩,学生有许多想法是我在备课时没有想到的。
我倡导写好字、读好书、作好文的“‘三好 语文教学法”,在实际教学课文时关键要做到读写结合。本文是寓言,读到要求学生理解寓言的特点与最主要的写作手法,并安排了一个环节让学生当堂完成续写,这既是对课文深化理解的过程,也是检查学生写作中可能出现问题的过程,从学生当课写作交流的情况看,的确出现了写作寓言最容易出现的问题,老师点评后,对学生是一个提醒,也为课文完成寓言故事的写作作了一必要的铺垫。为了让学生产生写的兴趣,并进一步明确应怎样写,我写作了下水作文。从我的教学实践看,要培养学生写好文,老师作下水作文是一重要措施。老师能写,学生会由衷佩服,会因佩服老师而愿意努力去把作文写好;老师能写作文,才能知道作文的酸甜苦辣,才会知道哪些地方不容易写好,也才会指导得体。
对于我的续写,用“Rap”朗读,学生特别激动,下课后一些学生从来没想想到老师会用外国快板来朗读,希望老师将来多上这样的课。
可惜一节课的时间太紧,又是大班额,很多学生尚未在课堂上充分表现。
8、《蚊子和狮子》教学反思
《蚊子和狮子》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有的师生认为它的寓意是“这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了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我认为,严格意义上讲,这不能称之为寓意。因为这句话只点明了这则寓言的适用对象和范围。整部《伊索寓言》有两种格式:
(1)先讲故事,结尾说“这个故事适用于。的人”。像《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就是如此。
(2)先讲故事,结尾把寓意点明。如《农夫和蛇》的结尾是:“这故事说明,邪恶的人们是不会变的,即使人们对他十分仁善。”从文本本身来看,《蚊子和狮子》的寓意表达属于第一种格式,作者并没有点明寓意。在教学过程中,我以此设置了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下面是讨论实录:
生1:我认为寓意是“智者胜,骄者败。“因为蚊子开始是抓住了狮子的薄弱环节,显得他很聪明,可接下来却骄傲了,“吹着喇叭,唱着凯歌”,一不小心被蛛网粘住了,成了蜘蛛的'阶下囚,蚊子又因骄傲而落败。
师:分析得很有道理。观点鲜明,剖析有理有据。看来同学们应该有更多的不同理解吧?
生2:蛮干不如巧干。蚊子直接同狮子交锋肯定是斗不赢的,于是就先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让狮子自己八连抓破,一下子就打败了这个庞然大物。
生3:我认为狮子遇事要冷静。蚊子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时,狮子不能一味的生气发火,应该冷静思考对策。可采用吹气、甩头、与树叶接触等办法赶走蚊子,这样就不会败给小小的蚊子。
师:精彩!有创新!
生4:蚊子并不是被蜘蛛打败,而是被自己打败,使自己“自投罗网”。
生5:做完任何一件事后一定要及时总结,胜利了要总结经验,可继续发扬光大;失败了要总结教训,以免今后在犯。
师:看来同学们的思考很有深度,能从不同的人物、不同的侧重点去挖掘寓言的寓意。下面就请同学们用“ 胜, 败”或“ 胜(败)”的句式说话,既可以是短语,也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从上面的分析,我得到了以下三点启示:
一、 创新式的解读不能离开文本。
无论如何创新都是在文本的基础上产生的,否则创新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架空的分析是可怕的。我们在教学中所安排的一些活动如:表演、竞赛、辩论等,应该在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应该为进一步理解文本服务。而不能使教学成为过客,白白浪费了文本中丰富的营养。
二、教师的点拨很重要。
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惑或障碍,要解决这些,单靠个人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教师的点拨就是为了解决问题。因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启发,可及时小结,可适时提示,可巧妙激励。点拨的价值在于使教学呈现一种有序的状态,同时还可以使教与学达到一定深度,能充分挖掘文本的许多内涵。
三、多角度、多侧面思考,是学法指导的重要内容。
语文教学如何求“活”?我认为鼓励学生多角度、多侧面思考,就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更新的思维空间,其想象、联想的余地就更大,更易发挥出各自的个性特征,还可供其他的学生参照。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对寓言寓意的探究,不是用一种方式,且不仅只让学生从一个角度去探究,还有变化的要求,因此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有一定的深度。
9、《蚊子和狮子》的教学反思
篇一:
学校为了推广我的“三好”语文教学法,让我在全校上一堂展示课。我刚好上到《蚊子与狮子》,便决定以之为例。上本课我想突出三个教学目的, 一是读写结合,突出读好书、作好文的理念,二是落实我的“三步阅读教学模式”,三是探讨如何浅文深教。我以浅文深教为纲来带动前两个目的的实现。读写结合,能在“深”中得到更好的体现;以“三步阅读教学模式”作为教学程序,能使浅文深教的过程变得简单清晰,过程简单清晰了,教学的注意力自然能更多地体现在如何做到浅文深教上。
《蚊子与狮子》是一则浅显的寓言,教学浅显的课文我们都会面临一个共同的难题,学生自认为一看就懂,没有什么学习热情?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只有浅文深教。这个深表现为三点,一是理解透彻细致,二是理解出新意,三是学会写作寓言。
初中学生特别是初一学生,绝大多数同学有大而化之的毛病,学习课文满足于粗略了解,理解课文时也是粗枝大叶,理解细致,不仅能让他们感觉课文的无穷魅力,也能克服他们在性格上的缺限。从教学实际看,我通过引导学生层层细致理解,让学生处于兴致盎然的状态。
诗无达诂,是说诗歌没有固定的解释,其实文也无达诂。理解出新意,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特色之一。从教学实际看,只要引导得当,学生是能根据他们的经历、学识以及理解的角度能出新解的,尽管他们只是初一的学生。事实上这一部分最出彩,学生有许多想法是我在备课时没有想到的。
我倡导写好字、读好书、作好文的“‘三好 语文教学法”,在实际教学课文时关键要做到读写结合。本文是寓言,读到要求学生理解寓言的特点与最主要的写作手法,并安排了一个环节让学生当堂完成续写,这既是对课文深化理解的过程,也是检查学生写作中可能出现问题的过程,从学生当课写作交流的情况看,的确出现了写作寓言最容易出现的问题,老师点评后,对学生是一个提醒,也为课文完成寓言故事的写作作了一必要的铺垫。为了让学生产生写的兴趣,并进一步明确应怎样写,我写作了下水作文。从我的教学实践看,要培养学生写好文,老师作下水作文是一重要措施。老师能写,学生会由衷佩服,会因佩服老师而愿意努力去把作文写好;老师能写作文,才能知道作文的酸甜苦辣,才会知道哪些地方不容易写好,也才会指导得体。
对于我的续写,用“Rap”朗读,学生特别激动,下课后一些学生从来没想想到老师会用外国快板来朗读,希望老师将来多上这样的课。
可惜一节课的时间太紧,又是大班额,很多学生尚未在课堂上充分表现。
篇二:
《蚊子和狮子》是一篇篇幅短小、情节明晰的经典寓言,选择这篇课文作为家校开放的展示课,主要是出于对学生反应度的考虑。作为寓言故事,这样的体裁学生很容易感兴趣,也比较容易把握,相信课堂的气氛和效果都会不错。
这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预备年级学生学会阅读寓言,了解其特点并初步尝试编写寓言。学生对于寓言的特点把握可以从以往的阅读体会中获得,应当没有困难(当然关于寓言、神话和童话的区别事先可作一些讲解),因此一开始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先提出“关于寓言你知道多少?这些寓言你曾经读过吗?想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的一系列问题,意在让学生从以往的阅读体验中初步提炼寓言特点,并在讨论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接着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环节,教师简介作家伊索及《伊索寓言》,让学生了解作品的文学价值及地位;听课文朗读录音,纠正字音、字形(对于预备年级来说,落实双基是必不可少的);概述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获得对文章的初步理解,但对于情节与理解寓意的关系学生未必知晓,因而确定了第一个教学目标:了解寓言的特点,通过情节的分析理解寓意。概述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情节与寓意之间的关系,从而正确把握课文的深刻寓意。
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再通过对课文情节的细致分析(结合文中有关的语言、动作描写及拟人化手法)深入感知,加深对寓言特点的理解体会。教师提出:1、小蚊子为什么能战胜强大的狮子?文中哪些动词能很好地表现这一点?2、又为什么会被小小的蜘蛛给消灭了?文中哪些动词能很好地表现这一点?引导学生在寻求问题的答案时关注课文中的相关描写,尤其是蚊子的两次吹喇叭及一些生动形象的动词(如冲、咬、唱等),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寓言在叙述故事情节时运用这些手法,将使故事生动更加有趣、自然传神。最后再来提炼寓意,鼓励从不同角度理解,教师归纳寓意的特点:寓意的提炼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一般出现在末尾;一篇寓言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可以是多角度的,本文的主要寓意还是骄兵必败,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寓言往往假托动物,实则写人,在现今的社会生活中也是有借鉴意义的。本环节教学学生反应热烈,思考积极,有效回答老师提问,其中有不少出人意料的出色发挥,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篇三:
《蚊子和狮子》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有的师生认为它的寓意是“这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了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我认为,严格意义上讲,这不能称之为寓意。因为这句话只点明了这则寓言的适用对象和范围。整部《伊索寓言》有两种格式:(1)先讲故事,结尾说“这个故事适用于。的人”。像《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就是如此。(2)先讲故事,结尾把寓意点明。如《农夫和蛇》的结尾是:“这故事说明,邪恶的人们是不会变的,即使人们对他十分仁善。”从文本本身来看,《蚊子和狮子》的寓意表达属于第一种格式,作者并没有点明寓意。在教学过程中,我以此设置了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下面是讨论实录:
生1:我认为寓意是“智者胜,骄者败。“因为蚊子开始是抓住了狮子的薄弱环节,显得他很聪明,可接下来却骄傲了,“吹着喇叭,唱着凯歌”,一不小心被蛛网粘住了,成了蜘蛛的阶下囚,蚊子又因骄傲而落败。
师:分析得很有道理。观点鲜明,剖析有理有据。看来同学们应该有更多的不同理解吧?
生2:蛮干不如巧干。蚊子直接同狮子交锋肯定是斗不赢的,于是就先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让狮子自己八连抓破,一下子就打败了这个庞然大物。
生3:我认为狮子遇事要冷静。蚊子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时,狮子不能一味的生气发火,应该冷静思考对策。可采用吹气、甩头、与树叶接触等办法赶走蚊子,这样就不会败给小小的蚊子。
师:精彩!有创新!
生4:蚊子并不是被蜘蛛打败,而是被自己打败,使自己“自投罗网”。
生5:做完任何一件事后一定要及时总结,胜利了要总结经验,可继续发扬光大;失败了要总结教训,以免今后在犯。
师:看来同学们的思考很有深度,能从不同的.人物、不同的侧重点去挖掘寓言的寓意。下面就请同学们用“ 胜, 败”或“ 胜(败)”的句式说话,既可以是短语,也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从上面的分析,我得到了以下三点启示:
一、 创新式的解读不能离开文本。
无论如何创新都是在文本的基础上产生的,否则创新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架空的分析是可怕的。我们在教学中所安排的一些活动如:表演、竞赛、辩论等,应该在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应该为进一步理解文本服务。而不能使教学成为过客,白白浪费了文本中丰富的营养。
二、教师的点拨很重要。
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惑或障碍,要解决这些,单靠个人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教师的点拨就是为了解决问题。因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启发,可及时小结,可适时提示,可巧妙激励。点拨的价值在于使教学呈现一种有序的状态,同时还可以使教与学达到一定深度,能充分挖掘文本的许多内涵。
三、多角度、多侧面思考,是学法指导的重要内容。
语文教学如何求“活”?我认为鼓励学生多角度、多侧面思考,就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更新的思维空间,其想象、联想的余地就更大,更易发挥出各自的个性特征,还可供其他的学生参照。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对寓言寓意的探究,不是用一种方式,且不仅只让学生从一个角度去探究,还有变化的要求,因此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有一定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