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风筝》教案一等奖设计

2023-06-22 14:45:08

  《风筝》教案一等奖设计

《风筝》教案一等奖设计

1、《风筝》教案一等奖设计

  篇一:聋校二年级《风筝》教案

  一:聋校二年级语文12课《风筝》蜈蚣风筝老鹰风筝 蝙蝠风筝

  扎风筝 糊风筝 放风筝

  于光用竹子做什么?

  于光用竹子扎风筝。

  蜈蚣风筝是谁扎的?

  蜈蚣风筝是肖强扎的。

  二:课型:新授课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认识生字词,理解词语含义,学会组词、读句。2:过程方法:通过本科的学习理解词义含义,区别动词与代词。3:情感态度:通过朗读课文并组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能积极参与课外活动。

  四:教学重点:理解词语含义,区别动词与代词,组句组词的能力

  2

  五:教学难点:理解词语含义,区别动词与代词。 六:教学方法:问答法、情景教学法、直观教学法 七:教学准备:认识生字词,理解词语含义,学会组词、读句。

  八:教学过程

  1:引导语

  同学们我们上课前先复习一下上节课学过的词句,“我喜欢、、、、、、”谁可以用“我喜欢”组一个句子。

  2引导学生与本课产生联系

  今天我们要学习《风筝》一课,谁能用上节课学过的词组来造句。 3开题

  同学们真棒!春天来了,小伙伴们都去干什么了?我们来看看别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吧?

  (播放放风筝的视频)并板书今天要掌握的生字词。 提问:他们在干什么?

  答:放风筝。

  师:那你们知道风筝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播放课件)拿出准备好的风筝,运用直观教学法,配合图片和实物让学生理解“扎”

  “糊”的意思。

  3师:同学们都知道风筝是怎么做的了,那我们来看看于光在做什么? (重点在于区别“什么”“做什么”)为了帮助学生区别,教师可以多出一些这样的例子)

  “小女孩在做什么?” “小女孩在拍皮球。”

  “小男孩在做什么。”“小男孩在扎风筝。”

  “这是什么?” “这是皮球。”

  “这是什么?” “这是风筝。

  (反复练习几遍,直到教师提问学生能答出来。在换几个问题提出直到学生理解,在进行下个环节)

  师:播放课件,“蜈蚣风筝是谁扎的?”

  (重点练习学生的组词、读句的能力)

  4: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几个生词,还学习了一个句式,我们再来复习一遍。同学们,春天来了,要多到外面活动活动,锻炼身体,多多参加课外活动,我们才能有健康的身体好好学习。老师这里有几个风筝,我们下课了,一起去放风筝吧!

  九:作业布置

  蜈蚣 老鹰 扎 糊 (生字词每个抄写10遍)

  篇二:二年级语文上册纸船与风筝教案

  教材分析:

  《纸船和风筝》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是围绕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这一专题编写的。使学生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自悟、从而克服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品格。故事的动人之处在于,当松鼠和小熊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之后,他们表现出的内心失落和难忍的痛苦,以及修补“裂缝”的独特的方式,和感人场面。只要我们带着一颗童心,带着对真挚友情的向往,去学习课文,就一定会受到深深的感染。当我们的感情和友谊产生“裂缝”的时候,赌气只能使“裂缝”扩大,容忍和谅解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敢于率先伸出友谊之手的人,是令人敬佩的。 学生分析:

  学生对于课文的朗读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喜欢模仿各种语气、神态、动作进行朗读和表演。学生们能结合简单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在朗读中提出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说在这方面,学生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欲望。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教学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学,“演”中悟。

  2、设计多种活动,给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

  3、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留下足够的空间为学生张扬个性,激扬美性服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引发学生兴趣

  1、出示图画:请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教师一手拿折好的纸船,一手拿着风筝。)学生回答:纸船、风筝。

  2、师出示课题并板书,20.纸船和风筝

  3、指导读课题

  二、复习检测

  1、读词卡

  2、找朋友游戏——连字成词

  三、提出问题、合作解疑

  1、读课题、质疑、梳理问题。

  2、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3、指名读1~6自然段,思考提出的问题。

  4、4人小组讨论交流读懂的问题。

  四、读中感悟。“祝你快乐,祝你幸福。”

  1、指读1~6自然段,思考:“板鼠和小熊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

  2、朗读指导,着重指导“乐坏了”、“祝你快乐”、“也乐坏了”、“祝你幸福”读出松鼠和小熊高兴的语气。

  3、学生自我评价朗读。五、合作探究学习第7~9自然段。

  教学内容

  本课教材,通过写松鼠和小熊在纸船和风筝的帮助下建立友谊,维持友谊,告诉学生友谊需要容忍和谅解去维护。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课8个生字,学习课文后“我会读”练习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松鼠和小熊之间的友谊。

  3、独立完成课后练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巩固本课的知识点。

  过程与方法

  以友情为话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进入新课。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体会小松鼠和小熊之间的友谊,将课文中的故事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相联系,从而让学生自己感悟友情的可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感受到交朋友和维护友谊的快乐。

  2、了解友情在生命中的可贵。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8个生字及课后练习“我会读”中的词语。

  2、学习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感悟友情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掌握生字,并能够运用课后词语造句。

  1、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课后作业。

  2、学习小松鼠和小熊重视友谊的品德,引导学生感悟真挚友谊的可贵。

  3、能独立将课文中的故事复述给朋友听。

  教学突破

  引导学生怎样积极主动的去维护友谊,培养学生勇敢面对问题的精神品质。

  教学时间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字词,指导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第二课时指导写字,巩固理解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以纸船和风筝为话题,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会折纸船吗?老师这里有一只纸船,可爱吗?谁放过风筝?老师这里有一只风筝,谁能说一说怎样放呢?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和纸船与风筝有关。因为这纸船和风筝,使两个小伙伴建立了友谊,又维护了友谊。你们想知道其中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0课《纸船和风筝》。

  [板书课题20纸船和风筝]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从1——6自然段是写什么?从7——11自然段是写什么?

  [教师相机板书纸船风筝建立友谊维护友谊]

  三学习字词

  1、学生自学,把不认识的、不理解的字词画下来,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字词的掌握理解情况。

  (分析飘荡、漂流的区别)

  四、以友情为话题,引入课文学习,朗读感悟。

  1、师:刚才同学们朗读了课文。在我们的生活中,友情和亲情一样重要。要建立一段友谊是非常容易的,要维持一段友谊却很不容易了。同学们想一想,每当你们和自己的好朋友闹别扭之后,你们会怎么做呢?

  2、老师听了同学们的想法,都非常不错,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课文中的小松鼠和小熊是怎么做的。

  3、[出示动画课件]让学生观察,说一说它们两家的位置,欣赏它们美丽的家,并引导

  学生读好这一段。

  4、谁能说一说它们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收到了礼物,它们的心情都会怎样,找出你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课件出示课文两段话(第3、5自然段),引导学生朗读]

  引导:如果我把这只纸船,再放上松果送给你,[教师拿着纸船、松果走到学生面前],你的心情会怎样?(激动、高兴)谁能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这两段话,让大家也跟着快乐?

  小松鼠收到的仅仅是一个草莓吗?这风筝和草莓代表着什么?(友谊、祝

  福)所以,它们俩都乐了。谁能再读一读,把这快乐也送给大家?

  5、师:就是因为这纸船和风筝的缘故,它们成了好朋友。

  [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想象]成了好朋友,它们会在一起做什么?

  师:你希望这种美好的日子持续下去吗?可是,正当它们沉浸在欢乐中时,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了。

  [出示课件]想象一下,它们可能为了什么事吵架呢?值得吗?6、[课件演示它们分开的场面]

  师:从此,它们分开了,多么让人痛心啊!——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用课件出示这句话,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验它们痛苦,寂寞的心情]

  师:风筝看不到了,纸船也不见了,美好的往事都变成了回忆。读到这里,你的心里会有什么感受?谁能带着这种心情来读一读这段话?

  7、师:小熊和小松鼠的心情也和我们一样,[出示课件,小熊、小松鼠寂寞的日子]我们来看一看它们是怎样度过的。

  找出有关段落读一读,你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看谁能读出它们寂寞的心情。

  篇三:画风筝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依据指导纲要,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让学生熟悉画图功能的基本操作,初步掌握对图形进行色彩处理的方法。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我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创新、团结协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绘图工具箱中“取色”“涂色”“喷枪”等工具的使用方法,对不封闭图形着色的技巧。

  难点:引导学生创作出具有丰富内涵的图画、体验与表现。

  三、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启发引导式、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查漏补缺,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引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宽松、和谐、自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主动、愉快的学习,使教学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教师展示一个美丽的画面,学生通过已有的生活体验发表自己的评价,意识到画面的多姿多彩。教师抓住时机导入本节课内容。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学生易于感知色彩艳丽的形象、热衷于风筝游戏的心理趋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境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二)循序渐进,导学达标

  (课件出示小卡通××出现说:小朋友,你们能帮助我做以下事情吗?) 出示任务一、二:

  1. 怎样选取我想要的颜色?

  该任务设计的目的为了使学生自主学习取色的方法。取色器用法简单,学生很容易完成。

  (教师进行指导、评价。由于此项操作简单,教师只需根据学生操作、探究的过程和方式予以表扬、鼓励性评价,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怎样获取在颜料盒中找不到的色彩?

  该任务设计的目的为了使学生自主学习在颜料盒中取色、自定义编辑色彩的方法。学生不易完成的部分教师及时引导、更正、补充。(教师进行指导、评价:小朋友,大家能这么快掌握这项操作,你们真棒!希望你们继续努力,加油!)(课件出示小卡通××出现说:小朋友,我这有一幅美丽的画,看!谁能自己学习,说说云彩和绿草是怎样画出来的?)出示任务三:

  3.探究画面中天空的云彩和地上的绿草是如何画出来的,进而掌握喷枪工具的使用方法。该任务设计目的为了使学生自主学习喷枪的三种用法,对不能完成的部分教师及时更正、

  引导、补充。(教师进行指导、评价:小朋友们,你们都能结合自己的体验,去画自己心中的蓝天、白云和草地,说明你们热爱生活,是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课件出示小卡通××出现说:小朋友,你们真聪明,帮助我解决了很多难题,谢谢你们,我这还有几幅美丽的画,看!{展示几幅用本节课知识画出的图片},我相信小朋友们也能画出这么美丽的图片,我们来一次比赛……)

  出示任务四:

  4.发挥你的想象力,创作一幅图画,用画图工具把你设计的风筝画出来,看谁的画面颜色漂亮,看谁的风筝设计精巧,看谁的风筝在蓝天中飞得最高。可能单独作战,也可能小组合作方式来解决,遇到技术问题可通过小组讨论或向老师求助来解决。

  该任务设计目的为了使学生在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实践、综合应用、探究学习,发展学生创作能力、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5.集体讨论、交流、评价

  该环节设计目的为了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实践应用的基础上,能整体理解全课知识点,并迁移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培养审美情趣,促进思维,促进学生素质综合提升。

  本节课教师抛出一个个任务,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使学生能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自主创新、团体协作,达到掌握操作方法和使用绘图工具的目的。在这一环节中,使用优越有效的评价制度(画得好的学生奖励掌声和红星),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作热情和鉴赏能力,并能够简单叙述创作意图,促进学生深入理解,丰富内涵,陶冶情操。

  (三)归纳总结、完成建构

  1. 学生交流心得,互评互助。

  学生把收集的风筝图片和大家评选出的漂亮图画保存到我们的资源库里,并把自己的收获记录下来。

  2.教师帮助学生输理所学知识,归纳总结,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知识建构。

  (结束语:课件出示小卡通××出现说:小朋友,你们己经能画出美丽的图画,让我们用自己灵巧的双手,描绘出美丽的明天……)

  五、设计理念本节课,

  我注重体现以下理念:

  1.学科整合。本课整合了美术、信息技术和思想品德三大学科,以及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内部整合。

  2.讲练结合。就本课内容而言,二年级学生非常感兴趣,在课堂上只需坚持精讲多练、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则。

  3.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学生变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自主愉快的自主、探究式学习,并通过多种学习方式获取信息,掌握操作技能。

2、《风筝》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憧憬”“垂头丧气”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2)通过自由读、默读、个人朗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读书,以读促理解,感悟课文情境。

  (3)体会小伙伴做、放、找风筝时的“幸福”;学习小伙伴们在伤心失望时仍然充满希望,不断找“幸福”的信心和勇气。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难点是在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的。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搭建构架

  浏览课文,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二、细读探究,品悟真情

  (一)感悟做风筝的乐趣

  1、课文中哪一段是写做风筝的?

  默读第二自然段,画出描写心情的句子,体会体会。

  2、交流:我们在做风筝的时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句子1: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1)换词理解“精心”。

  (2)借助工具书、联想法理解“憧憬”。

  (3)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句子2: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1)联系上下文理解“依然”。

  (2)什么也不像的风筝怎么被称做“幸福鸟”呢?

  3、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二)感悟放风筝的乐趣

  1、对比感悟动作描写

  (1)你是怎么放风筝的?

  (2)书上是怎么描写孩子们放风筝的?抓动词感悟动作描写的准确、生动。

  2、体会快乐心情

  句子1:“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1)情景想像“越飞越高”飞到了哪里?

  (2)角色互换体验。快活地“喊叫”着什么?

  (3)朗读句子。

  句子2:“从早晨玩到下午,……似乎飞到了云彩上。”

  (1)抓时间、“歇不下来”感悟兴奋。

  (2)朗读句子。

  (三)体会找风筝的心情

  1、线断,风筝不见了。此时此刻,小伙伴们的心情怎么样呢?默读文,划出句子,体会。

  2、交流

  句子1:我们大惊失色、……倏地便没了踪影。

  (1)大惊失色是什么意思呢?

  生自己理解。

  老师讲授用理解字义的方法理解词语。

  (2)多种方法理解“千呼万唤”。

  (3)朗读。

  句子2:我们都哭了……还是没有踪影。……

  (1)哪个词最能体现出我们此刻的心情?

  理解“垂头丧气”。

  (2)我们垂头丧气,我们都哭了,为了一只怎样的风筝?

  3、你们用心找了吗?怎么知道的?

  会不会还有什么地方没找啊?

  (四)展开想象,拓展说(写)话

  1、齐读句子3: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

  2、后来,你们究竟找着了吗?请你大胆想象,把寻找的结果写出来,写出你们当时的心情。如果能用上今天学到的这些描写心情的词语就更好了。

  (五)小结:

  幸福鸟啊!我们亲手做的幸福鸟!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牵动a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快乐和痛苦。让我们再满怀深情地呼唤这个名字,读读课题吧——风筝。

  三、梳理归纳,积累方法

  课文内容与情感

  1、阅读方法

  2、表达方法

  板书设计:

  10、风筝

  做风筝憧憬

  放风筝快乐

  找风筝伤心

3、《风筝》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巩固前课字词。

  2.利用挂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3.图文结合,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4.全面理解图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2.结合挂图,进行词句训练和朗读训练。

  3.把图文有机地结合起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放大的彩色挂图,录音机,录音磁带,生字卡片,小黑板,幻灯等。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

  先提问:①同学们谁放过风筝?②你们自己做过哪些风筝?(抽二、三个学生提问,简答)。师:同学们,大家看,老师这里有几种风筝,你们说说像什么?(老鹰,蝴蝶,蜻蜓等)。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师:现在我提几个问题,会的同学请举手。大家会放风筝吗?谁能说一说风筝是怎样放的?(抽二、三个学生说,互相补充)大家学过这课后,每人做一个大风筝,星期天我们到效外去放,看谁做的风筝又好看,飞得又高。

  二、指导看图,理解图意

  出示放大的彩色挂图。师:这是一篇看图学文,先请同学们看图,看后回答问题。幻灯出示问题:①画面上画了些什么?②用一句话完整地说出这幅画的内容(一群孩子兴高采烈地放风筝)。引导学生看整体画面,当众把画面的意思完整地表述出来。提问,简答,教师作必要的启发引导。指导看图,教给观察方法。师:我们过去看图,学过一些看图方法。有的按空间位置关系,或先上后下,或先左后右,或先近后远等等;有的按主次关系,先主后次或先次后主。看这幅图,要用先整体,后部分的方法。师:先看天空,空中有什么?提问。回答(天瓦蓝瓦蓝的,空中有许多风筝在飞)。再看局部,提问①画面上最大、最醒目的是什么?(“大蜻蜓”)②飞得最高的是什么?(“大老鹰”,“蜈蚣”,“鹦鹉”)为什么飞得高?③飞得低的有哪些?为什么?④天空中还有什么?让学生充分思考,当众把意思完整地表达出来。再看地面(有许多小朋友在放风筝)。提问:①在众多的小朋友中,谁最引人注目?(放“大蜻蜓”的两个小男孩)他俩在干什么?(放风筝)②小朋友们各自的表情怎样:(兴高采烈)③地面上还有些什么?提问,简答,教师作必要的补充。讲演比赛:师:彩图已经看完了,同学们对图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大家看着这幅画,思考用自己的话把画的内容讲一遍,看谁讲得又准确、又流利,大家听后,说说谁讲演得好,老师要为他戴上小红花。

  三、自学课文

  默读课文,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生字、二类字),联系上下文或,了解词义,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师:(默读时,想象图中画了些什么,这是单幅图,图只反映放风筝某一时刻的情景,要把一幅静态的图,想象成一幅幅动态的画面,想象风筝是怎样飞起来的,孩子们是怎样放风筝的,谁先放,谁后放,动作、表情怎样,边读边想。

  四、检查阅读,教学生字新词

  1.抽学生逐节朗读课文(纠正有关朗读错误)。

  2.教学生字。运用生字卡片,教读后,让学生自己拼读字音,分析字形结构。根据实际,编一些顺口溜、小快板,帮助学生识记。

  3.学习新词。风筝和风筝的各种名字,颜色中的橘红、墨绿、瓦蓝,线轴等词语,结合图,边看图边理解词义。飘荡,缓缓讲解其义后,让学生做实物形象表演。师:飘荡、缓缓的意思大家理解了,现在请同学们思考,每人做一个实物演示,表现词语的含义(“飘荡”可用粉笔末或纸屑向空中一吹;“缓缓”可用玩具或手工制品表演)。重点掌握“精致”、“仿佛”、“那么”,讲解其义后做造句练习,让学生说出一些实物与这三个词语的联系。

  五、范读课文(放录音一遍)

  六、指导阅读,理解层次

  1.学生自由读课文一遍,要学生注意标点符号,并注意不同句意的适当的停顿,体会句子所表达的不同感情。

  2.提问:幻灯出示问题①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叙述画面的?(放风筝的顺序,)②你能说出放风筝的次序吗?(先是“老鹰”,“鹦鹉”,“蜈蚣”,其次“大蜻蜓”再后“大蝴蝶”,“大金鱼”,“小卫星”等)③哪一个是重点?(兄弟俩放风筝)师:请同学们用完整的话回答,看谁说得又快又好。

  3.讲授明确:图中突出了兄弟俩放风筝,课文的叙述也是以他们放风筝的先后情况分次序。板书:重点:兄弟俩放风筝。顺序:放风筝先后。

  七、课间练习,巩固字词

  1.听写生字一遍。2.抄写书本上的新词。3.想课后思考练习1、2两题。

  八、作业:

  1.书写生字二遍,并组一个词语。

  2.抄写新词,理解其意。

  第二课时

  一、仔细看图,熟读课文

  出示挂图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幻灯出示问题,要求学生用一两句完整的话回答。

  ①图上画的风筝,哪些是虫类,哪些是鸟类,还有哪些不属于上述两类。

  ②放风筝的.人很多,你能认出哪个是我?哪个是哥哥?

  ③放风筝在什么时候?什么天气?什么地方?

  ④画上还有飞机、小鸟,画这些干什么?

  ⑤有哪些风筝飞起来了,有哪些还在放?还有哪些没有放。师:请同学们先看清楚问题,思考怎样回答,考虑成熟后,用完整的话回答,看谁回答得又对又快,同学们为他鼓掌。

  细读课文,回答问题。师:请同学们翻开书,边读课文边想问题。

  ①图上画的我和哥哥正在放风筝,课文里哪几句是叙述这情形的?

  ②放风筝的次序怎样?兄弟俩放风筝以前怎样?以后怎样?

  ③课文中重点写的是哪几段,为什么?提问回答,师:放风筝的次序,你是怎样想出来的,请把你的理由说一说;放风筝的前后情况怎样,除课文上写的,你还能想象出哪些情形,给大家说一说。

  二、讲读课文

  看图读课文第一段,回答问题。幻灯出示问题

  ①第一段叙述了哪些人。

  ②什么时候,什么地点。

  细观察图画,把图上画的想象成动态的画面。

  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二段,想想怎样回答下列问题。幻灯出示问题

  ①兄弟俩放风筝以前,天上有哪些风筝。

  ②体育场上是怎样的情景。

  ③你能想象出兄弟俩来以前体育场上是怎样的情景。师:请同学们回答,要用完整的话,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讲读讨论。

  请同学们朗读3—5,思考回答。幻灯出示

  ①放风筝的过程怎样?

  ②仔细看图,把图中的静态想象成动态。

  ③剖析重点句“啊,我们的大蜻蜓仿佛比飞机飞得还高呢。”

  ④飞机、小鸟主要是衬托什么的。讲读,用问题引导,让学生一边读一边看图。

  放风筝的过程,要抓住关键词语,把意思完整地表达出来。抽二、三名学生回答,师生补充。口头叙说练习。抽学生口头叙说重点段(放风筝)的内容,看着图叙说。

  师:放风筝,书上讲得很具体,课外同学们都按书上所教方法,去郊外放一次风筝试一试,星期天老师带大家去放风筝。

  学生自学课文最后两自然段。

  依照前面“问题引路,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的学法来分析理解课文,分三步

  ①先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②提出问题,引导思维。

  ③图文对照,解答问题。

  教师引导:

  (1)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关键点,再提出问题。

  (2)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要让学生领会学习的方法,自觉地按老师教给的方法学习知识。

  仔细看图,全面理解图中所画的内容,引导学生观察细节,看图口述内容,培养说话能力。

  三、词句练习

  1.抽学生口头说一说下列词语的意思。并造一个句子。(小黑板)“仿佛”,“那么”,“飘荡”,“缓缓”,“精致”。

  2.多音字。

  3.找出书中有上述词语的句子,读一读,理解意思。

  四、看图表述

  对着彩图,看图表述内容。师:课文学完了,对课文的内容我们已经理解了,现在请大家用自己的话,把图的意思用完整的句子表述出来。让学生人人动脑,个个思考,有的内容的表述可适当做一些动作,边叙述边表演。抽二、三名学生完成。

  五、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1.体会文章、图表达的感情基调(欢快),先让学生在书中找出这类词语和表达感情较深的句子。师:图上画的是一群孩子兴高采烈的放风筝,文中叙述的也是同学们星期天放风筝,学过课文后,你有怎样的感受,大家说一说,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在乐中求学的情趣。

  2.怎样朗读好课文,师:要饱含感情表达同学们在星期天放风筝之乐。

  3.学生听老师朗读一遍。听后结合重点词语、重点句子讲有关朗读的技巧。学生感情朗读练习。

  六、布置作业练习题2、3。

  附:板书设计

4、《风筝》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内容

  《纸船和风筝》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组的一篇课文。

  【教材分析

  《纸船和风筝》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话故事。纸船和风筝带着问候,带着祝福,带着浓浓的真情,在山顶和山脚架起了一座七彩的友谊长桥。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成了维系、发展他们友谊的纽带。

  本节课,重在引导学生学习前六个自然段的内容,体会小熊与小松鼠获得友谊的幸福。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第一学段中指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古诗,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基于对课标和教材的认识,教学本课时,主要以“学生学习策略的有效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并有的放矢地渗透识字方法。同时采用多种形式细读文本,体会小熊与小松鼠获得友谊的幸福,通过阅读体验,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感受“拥有朋友,一生幸福”的人生真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准确认读8个生字,会写“坏、祝、幸、福”四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区分同音字“漂”与“飘”的用法。

  2、能抓住重点词语“乐坏了”,体会小熊和小松鼠收到礼物时的喜悦心情,并积累好词好句。

  3、善于与他人进行讨论,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和想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感受故事中角色的感情,明白“拥有朋友,一生幸福”的道理。

  【教学重点

  1、交流积累识记生字的方法,培养识字、写字能力。

  2、在自主读文的基础上,体会小熊和小松鼠获得友谊的幸福,并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流程

  一、课前检测,有效识字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纸船和风筝。教师板书课题。

  2、出示本课词语,进行课前检测。

  (1)同桌互相词语读。

  (2)当小老师带大家读词语。相机正音:“扎”,借助字典及图片,明白多音字可根据它的意思来选择它的读音。

  3、出示长句,引导学生注意词语之间的停顿与节奏就能将长句读好。

  【设计意图:因本课生字词较为简单,上课后,直接检测学生课前预习情况,大大提高了上课的效率,不仅增强了课堂的灵活性,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体验成功快乐的同时,还积累了有效的识字、辨音的方法,从而大大提高了识字的效率,逐步具备独立识字的能力。】

  二、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1、字音读准了、句子也会读了,那我们现在就再读读课文,这次读不仅要读准字音,而且还要将课文读的流利又通顺。让我们坐端正,把书拿起来,自己读自己的!

  2、又读了一遍课文,你哪里读得有进步或又有哪些新的收获?

  3、文中的小熊和小松鼠也是一对好朋友呢!(师板画)找找它们的家分别在哪里?学生上黑板贴图。

  4、出示文中句子,辨析同音字“漂”和“飘”的不同。并加以运用。

  5、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再练读两句话,学会读文边想象画面。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板画,不仅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还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从始至终教师都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关注细节,有意识引导学生通过形声字的特点,进行同音字的辨析。让语文知识变得深入浅出,更加适合低段学生的学习和掌握。】

  三、品读领悟,体悟情感

  1、师生一起合作读读课文。

  2、我想采访一下这只小熊,你收到了一份什么礼物?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吗?再读读课文!

  3、四人小组讨论:结合书中的第一幅插图,仔细观察小熊的表情、动作、试着填一填。小熊收到了纸船,乐得……

  (1)学生交流汇报。

  (2)教师推荐积累关于高兴的四字好词语。

  (3)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得——(引读),这就叫——乐坏了(出示词卡)如果你能将四字词语积累下来,那你的语言就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4)会积累的小朋友越来越多了!你还会说这样的词语吗?

  (5)“坏”这个字也是我们所要学写的一个生字,指导“坏”字的书写。

  (6)指导朗读,感受“乐坏了”。

  4、那随风飘扬的风筝礼物中又藏着什么秘密呢?请这只小松鼠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收到的礼物,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你此时的心情吗?

  5、关注三拼音节“抓”,运用归类识字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抓”字,并积累更多的带有提手旁的生字。

  6、拓展延伸:联系文中的第二幅插图,试着填一填。

  当___时候,小松鼠觉得特别幸福。

  当___时候,我觉得特别幸福。

  【设计意图: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尊重他们的独特感悟,让学生在自主读书中融入情境,去体会语言的神奇、内容的多彩和内韵的深长。在与文本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展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规范书写、学写生字

  1、小熊把祝福扎到风筝上,松鼠把快乐折进纸船里,,纸船和风筝给小熊和小松鼠带来了幸福,出示:祝、幸、福。这三个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写的字。

  2、仔细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教师范写:“祝、福”。学生在写字纸上自己写一遍。

  4、写这个“幸”字你认为要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师范写,学生练习。

  5、连起来读一读,“祝你幸福!”这是一句话。就让我们把这美好的祝福,送个你身边的小伙伴吧。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教学重点之一就是写字,因此在写字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自己观察,然后看老师范写,记住笔顺,接着学生自己临写,真正达到细化写字过程、有效提升写字质量的目的。在写字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提高了写字能力。在互送祝福环节,力图激发学生内心最美好的情感,共筑一个涌动着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

  《纸船和风筝》教学反思

  20xx年10月24日我有幸参加了乌市小学语文学科“新课程标准培训”活动,在活动中陆教授对我所执教的《纸船和风筝》一课做了精彩的点评,现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并结合陆教授的点评做以下反思!

  《纸船和风筝》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文章以生动的语言,向小朋友们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让小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在清清的溪水里和蓝蓝的天空中也留下了纸船和风筝带去的问候、祝福、谅解和浓情,真正成了维系、发展他们友谊的桥梁和纽带。在教学中我主要从识字、读文、写字三方面入手,扎实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一、识字:

  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识字教学,本课要认识的生字数量不多,共八个生字,在准确划分课时后,我采取随文识字的方法,将识字与读文有效结合,在这一点上,陆教授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在教学一开始,我打破了语文教学的常规性步骤—通读全文,直接从词语入手,并将课后要求认记的词语也一并出示,并重点教学“扎”字,运用字典中的标注,联系图片渗透多音字的读法可以根据意思来选择读音这一方法。在处理同音字“漂、飘”的教学中,我采取先区分、后运用的步骤将同音字的教学落到实处,让学生明白根据同音字的部首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记生字,还能依据部首准确地区分它们的意思,可谓一箭双雕!尤其在帮助学生积累、理解词语意思的环节中,我有意识地创设说话的情境,例如理解词语“乐坏了”,先让学生根据图片练习说话:“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得……”,启发学生关注小熊的动作、表情、并展开积极的讨论,给学生一个运用语言的平台,并鼓励孩子用上平时积累的四字好词,从而更加直观、有效地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在教学“抓”字时因为将拼音教学再现,所以在交流环节中有的老师针对低年级的拼音教学也积极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陆教授针对识字及拼音教学这两大板块也为我们指名了方向: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固然要以识字为主、但也不能忽视拼音教学,更应该把拼音当作工具交,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拼音的实效性、运用性,才能更好地辅助与识字教学,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读文:

  这篇文章富有童真、童趣,为了凸显这一特点,我采用了很多方法力求让学生喜欢读、愿意读。例如采取简笔画的方式,为学生勾勒出一幅富有童话般色彩的图画;采取引导读的方式,为学生创设出富有情感的灵动的画面;采取合作读的方式,为学生营造出富有童趣的温暖的氛围。但在这些环节的落实过程中,我切实感受到学生的情绪、情感、以及内心的真正体验还没有达到高潮,所以陆教授在评课中提到的“整体性把握课文”这一对文本的切入值得我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在指导学生读文的设计中,我对文本进行了某种意义上的割裂与整合,切实忽略了文本整体性的特点,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有效地、整体地对文本进行把握,同时在课堂上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学情及时地做出相应、随机的调整。

  三、写字:

  本课一共八个生字,我在第一课时要交写四个生字,在教写“坏”字时,采取的是体会“乐坏了”这一词语的意思—积累类似于“乐坏了”这样的词语—学些“坏”字这三步骤,主要让学生以书空的方式练写生字,同时要教写“祝、幸、福”三个字,这三个字我采取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共同点,从而归类教写。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因为课件出示的顺序让学生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所以使“示字旁”归类这一共同点的发现非常之困难,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多的关注点滴、关注学情,关注课堂。

  总之,这次小学语文学科“新课程标准培训”活动使我受益匪浅,陆教授的点评更像是一盏指路的明灯,指引着我努力前行,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不断进取,让课堂多一份精彩、少一份遗憾!

5、《风筝》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写的方法,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4、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

  【教学重点】

  1、“村”、“丧”的字形,“磨”、“坊”的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

  1、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2、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课前准备】

  1、寻找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的文字片段,有条件地可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2、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

  第一课时

  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唤起情感:童年的生活都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2、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吧!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把自己喜欢的读给同桌听听,请同桌评出读得好的,给予表扬。(师巡视,了解学情)

  3、感知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做风筝 放风筝 找风筝。(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复杂到简单一步一步的归纳,切忌敷衍。)

  三、读中悟情,以情促读

  1、以读代讲学习第1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评。教师注意指导“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 自读本段,边读边把自己读懂的和不懂的勾下来、写下来。(估计学情:学生能读懂做风筝所用的材料是什么?他们做完风筝后的心情。对于“憧憬”、“依然”二词,学生可能不大明白。)

  ⑵ 学生汇报:

  学生在说用什么做风筝时,教师可让孩子结合自身经历及收集的资料谈谈看法。“憧憬”一词可根据“泡泡”的提示引导学生查字典,或在具体的语境中解决。“依然”一词可用近义词“仍然”,通过换词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⑶ 当学生在谈到书中孩子的心情时,引导他们读两个句子:

  ① 我们精心的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② 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教法:多种形式读,体会作者高兴的心情。

  ⑷ 假如就是你在做风筝,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让学生入情入境)

  ⑸ 多种方式读全段。

  3、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 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⑵ 创设情境: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播放多媒体课件,或者教师有感情地朗读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场面的文章,让学生入情入境。

  ⑶ 引导表达: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

  ⑷ 角色转换: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⑸ 品味课文:用心多遍朗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文中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需要精读的句子:

  ① 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

  ② 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注:此二句可根据课堂情况,分析写法,如第一句中动词“托”“牵”的用法。

  ⑹ 深入赏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

  四、小组自学生字,交流学法

  1、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注:“拼”“村”“丧”的读音需特别注意,磨的读音:二声(摩擦)、四声(磨面);坊的读音:一声(牌坊)、二声(作坊)。

  2、观察生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注:“村”可与“材”进行比较记忆,“丧”的下面部分没有一撇。

  3、练习书写生字。

  五、课堂练习

  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一、诵读回味 表现情感

  1、选择第1自然段至第3自然段中你最喜爱的一段话读给大家听,读出感情。

  2、作者在做风筝,放风筝时的心情怎样?用一个词概括。

  二、细读深究 体悟感情

  1、学习第4自然段。

  ⑴ 读一读:用心读读第4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⑵ 说一说: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⑶ 试一试: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可采用多次读的方式进行)

  重点读好这个句子: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方式:读、体会、“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可表演。

  ⑷ 评一评: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得怎么样,从哪些语词的朗读上能感受到“我们”的快乐或难受。

  2、学习5、6、7、8自然段:

  ⑴ 师: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飞了,你会怎样呢!

  ⑵ 师: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请读读5、6、7、8自然段。

  重点读好: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⑶ 体验: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为主要体会句。)

  三、回顾课文,畅谈感受

  1、放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2、一个提问下,帮助学生再次疏导出全文线索,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并再次朗读几个描写心情的重点句。

  四、课堂练习

  1、把自己玩耍、活动时候的心情告诉大家,写一写。

  2、写几个描写心情的词语,并在小组内交流。

6、《风筝风筝飞上天》的教学反思

  “风筝”艺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它融科技、娱乐、文化等要素于一体,是孩子们喜欢的娱乐活动。我国每年都会举行风筝大赛,中外人士踊跃参加,盛况空前,形成了前所未有的风筝热。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国风筝绚丽多姿、各具风格,正是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如果能对风筝的历史、制作等各方面作一些初步的研究,对于进一步发展我国传统文化艺术是一件大好事。

  其次,开展这一活动不仅让学生扩大视野,体验放风筝的趣味性,更能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接受民族文化的教育;而组织学生了解有关风筝的历史,亲手制作风筝、放飞风筝、改进风筝、举行校园风筝擂台赛……这一系列的活动都是很好的锻炼机会。我相信,在活动中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能得到提高,学生将会受益匪浅。

  第一环节是学生制作。最开始学生的想法都非常好,如选定自己喜欢的风筝,准备材料进行模仿。但是越往后做就越难。首先是材料的问题。学生尝试了很多材料,包括树枝条、竹条、方便筷子、塑料吸管、挂历纸、塑料布、棉布、红领巾、雨衣等。在反复的尝试中学生开始出现了情绪上的厌烦,而我也因为学生制作得慢,出现的问题多而产生了急躁的情绪,恨不得帮学生去做,我也确实动手做了一些。但是在课后的反思中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很愚蠢。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是正常的,也是好事。如果教师见到错误就包办代替地为学生解决,那学生就不会出现问题了,学生也不会想办法去解决问题了,更不会体验到自己做事取得成功的乐趣了,再直白一点:课堂的亮点没了。想明白这些后,我豁然开朗,在学生再次试飞风筝的过程中我的心态平和了,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也会感到暗暗心喜,因为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就表示他在思考,会想方法去解决。

  在本次活动中,我对学生制作的风筝在放飞中出现的问题已经了如指掌,在我的板书卡片上也都有所体现。但是我在课堂上却没有全部出示,因为我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找解决的办法,而我起到的只是一个引导、指导的作用。本节课学生找到了一部分放飞问题,并没有全部解决掉,对于学生没有找到的问题和答案,我将在下次的实施活动中继续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发现。

7、浙美版四年级美术下册《风筝风筝飞上天》的教学反思

  风筝集艺术、科技、体育于一身,放风筝是春日里一项有意义的体育活动,如果能放飞自己亲手扎制的风筝上天,那是多么有趣高兴的事呀!风筝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长期以来人们就喜欢这项活动,在民间有很多风筝艺人。但现在的学生所放的风筝大多数是自己从市场上买来的,学生喜欢放风筝但不会自己做风筝,对中国的风筝传统艺术了解不多。

  本课教材的编写非常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通过各种途径学习风筝的起源、流派、制作方法、图片等信息资料,对中国古老的风筝艺术从知之甚少到了解,并且在此基础上设计制作完成一只风筝,放飞风筝,在这一系列的学习过程中完成对风筝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美术学习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一种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学生做的开心也很认真。

8、《风筝》教学反思

  《风筝》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主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小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情景。文章用朴实的语言勾勒出“我们”做风筝和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束无拘的快活,与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所以,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阅读基础,本课的教学思路是:以“读”为本,以“悟”为核心,体现学生的自能阅读能力.

  引导学生在抓住关键词句的基础上,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将课文内容的学习巧妙地融于情感的交流之中,逐渐由文字深入到情感深处,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这一课是20xx年参加山东省远程研修讲授的内容,这次又来讲授,上完之后,我觉得课前的预设基本落实,现在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进行本课的教学时,通过播放歌曲《三月三》、课前学生畅谈自己放风筝的情景,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学生能很快地进入教学情境,产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二、注重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在教学时,紧扣孩子们在做、放、找风筝时的不同心情,让学生抓重点词句朗读,在读中体会感情,在体会中再来读出自己的感受。

  在学习“做风筝”一部分时,紧扣孩子们在做风筝时快乐的心情,引导学生抓住表现心情的词句,加以朗读感悟。主要抓住重点句子“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让学生想想孩子们做风筝的情景。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精心”,用结合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憧憬”。让孩子在对快乐的憧憬中体会做风筝的快乐。

  在学习“放风筝、找风筝”时,让学生运用学习“做风筝”一部分的方法,自学这两部分的内容。学生在抓住“憧憬、快活、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等词语.

  在体会他们心情变化的同时,通过查字典、换词、做动作等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走进语言文字,体会感悟文本。

  这样在渗透学法的指导同时,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指导学生自己学习,学会学习,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读中悟情,读中升华

  体会放风筝的快乐时,我让孩子们带着自己放风筝的经历走进文本,想象孩子们是怎样快活地喊叫的。这段是学生们最感兴趣的,很多学生都放过风筝,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风筝,你飞得好高啊!”

  “风筝,在天上飞的感觉很奇妙吧!”“飞高点,再飞高点!”“幸福鸟,你飞到云彩上了!”“风筝,你带着我的快乐飞翔!”体验风筝飞起来时孩子们的激动与兴奋,再读一读。

  不用我指导,学生们读得很有激情,脸上写满了快乐。在体会找风筝的着急时,我指导学生通过读好重点词,来体会风筝丢失时的着急和伤心。学生们很快就抓住了“大惊失色”和“千呼万唤”读得入情入境。

  四、抓住文章的空白点,激活创造性思维。

  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创造性思维是学生创造的基石。课堂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展开想象,与文本对话,让学生的思维呈现开放和多样的特征。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文中的空白点,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一是感悟做风筝时的快活,抓住“憧憬”这个词,让学生想象他们在做风筝的时候会憧憬什么?

  二是体验放风筝的快活,让学生进行角色互换体验,如过你是文中的孩子,你会快活地喊叫什么?在风筝丢了之后,心情由快活变得伤心,那难懂的成语,像“大惊失色、千呼万唤”也都交给孩子去自主体会。想象他们会呼唤什么?再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进行朗读体会。

  三是课文最后的那个省略号同样值得研究,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在这里让孩子们,根据课文内容继续编故事,想一想,他们能不能找到那只幸福鸟,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心情会怎样?

  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话,再写下来。学生较好地展开想象,有的'续写了找到风筝,写出了惊喜之情;有的续写没有找到风筝,垂头丧气,闷闷不乐。从想到说到写,练笔变得有梯度,为以后的成篇成文作铺垫,同时较好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实现了双赢。

  与第一次授课相比,这次课堂的朗读和评价方式都了很大的提升。不过这还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我今后还要多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和语言艺术,深钻细研教材,以使课堂达到更加满意理想的效果。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