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棋手的教学教案一等奖设计
1、电脑棋手的教学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能对电脑产生兴趣,体会使用电脑的乐趣。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了解电脑棋手是怎样下棋的。
3、掌握默读的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并正确书写。
2、积累词语。
3、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文题目
同学们一定很喜欢儿电脑吧,那你们和电脑下过棋吗?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怎样和电脑下棋,同学们一定会感兴趣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
边读边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
2、学习会写的字。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分析字形,理解字义。
(2)小组内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
(3)出示生字卡片,集体认读。
(4)理解词语的意思。
望尘莫及、规则、风度等词。
(5)扩展词语。
(6)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技、矛、规、虚。
学生练习书写。
3、学习会认的字
4、认读多音字。
应、着、重
5、积累词语。
从课文中找出你喜欢的词语,抄在本子上。
三、默读课文,了解内容
1、默读课文。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2、用自己的话说说我与电脑棋手下棋的过程。
3、能够结合课内外知识,把自己用电脑的乐趣跟同学进行交流。
教学过程:
一、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每段的主要内容。
2、默读全文。
用自己的话说说我和电脑下棋的过程。
二、细读课文,理解句子
1、自读课文。
(1)读课文,画出喜欢的语句,并在旁边进行批注。
(2)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小组交流。
(1)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
(2)不理解的语句在小组进行讨论。
3、全班交流,师指导。
三、朗读全文,交流体会
1、朗读全文。
2、、组织讨论。
(1)我与电脑下棋为什么能反败为胜?
(2)从我反败为胜中,你体会出了什么?
四、课外廷伸
1、交流用电脑的乐趣。
2、提出在使用电脑中的疑问,师生共同讨论。
五、板书设计
9电脑棋手
进行对话按下键钮
照棋谱走>败下阵来
走出怪棋>反败为胜
2、电脑棋手的教学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能对电脑产生兴趣,体会使用电脑的乐趣。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了解电脑棋手是怎样下棋的。
3、掌握默读的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并正确书写。
2、积累词语。
3、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文题目
同学们一定很喜欢儿电脑吧,那你们和电脑下过棋吗?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怎样和电脑下棋,同学们一定会感兴趣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
边读边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
2、学习会写的字。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分析字形,理解字义。
(2)小组内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
(3)出示生字卡片,集体认读。
(4)理解词语的意思。
望尘莫及、规则、风度等词。
(5)扩展词语。
(6)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技、矛、规、虚。
学生练习书写。
3、学习会认的字
4、认读多音字。
应、着、重
5、积累词语。
从课文中找出你喜欢的词语,抄在本子上。
三、默读课文,了解内容
1、默读课文。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2、用自己的话说说我与电脑棋手下棋的过程。
3、能够结合课内外知识,把自己用电脑的乐趣跟同学进行交流。
教学过程:
一、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每段的主要内容。
2、默读全文。
用自己的话说说我和电脑下棋的过程。
二、细读课文,理解句子
1、自读课文。
(1)读课文,画出喜欢的语句,并在旁边进行批注。
(2)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小组交流。
(1)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
(2)不理解的语句在小组进行讨论。
3、全班交流,师指导。
三、朗读全文,交流体会
1、朗读全文。
2、、组织讨论。
(1)我与电脑下棋为什么能反败为胜?
(2)从我反败为胜中,你体会出了什么?
四、课外廷伸
1、交流用电脑的乐趣。
2、提出在使用电脑中的疑问,师生共同讨论。
五、板书设计
9电脑棋手
进行对话按下键钮
照棋谱走>败下阵来
走出怪棋>反败为胜
3、电脑棋手的教学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能对电脑产生兴趣,体会使用电脑的乐趣。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了解电脑棋手是怎样下棋的。
3、掌握默读的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并正确书写。
2、积累词语。
3、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文题目
同学们一定很喜欢儿电脑吧,那你们和电脑下过棋吗?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怎样和电脑下棋,同学们一定会感兴趣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
边读边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
2、学习会写的字。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分析字形,理解字义。
(2)小组内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
(3)出示生字卡片,集体认读。
(4)理解词语的意思。
望尘莫及、规则、风度等词。
(5)扩展词语。
(6)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技”、“矛”、“规”、“虚”。
学生练习书写。
3、学习会认的字
4、认读多音字。
应、着、重
5、积累词语。
从课文中找出你喜欢的词语,抄在本子上。
三、默读课文,了解内容
1、默读课文。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2、用自己的话说说“我”与电脑棋手下棋的过程。
3、能够结合课内外知识,把自己用电脑的乐趣跟同学进行交流。
教学过程:
一、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每段的.主要内容。
2、默读全文。
用自己的话说说我和电脑下棋的过程。
二、细读课文,理解句子
1、自读课文。
(1)读课文,画出喜欢的语句,并在旁边进行批注。
(2)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小组交流。
(1)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
(2)不理解的语句在小组进行讨论。
3、全班交流,师指导。
三、朗读全文,交流体会
1、朗读全文。
2、、组织讨论。
(1)“我”与电脑下棋为什么能反败为胜?
(2)从“我”反败为胜中,你体会出了什么?
四、课外廷伸
1、交流用电脑的乐趣。
2、提出在使用电脑中的疑问,师生共同讨论。
4、电脑棋手的教学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目标 :
1、学会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场、弹”,能正确读写并理解14个新词语。
2、能用“指导”、“鼓励”造句,并能正确理解“我输了?不!我赢了!”这句话的意思。
3、能抓住“我赢了,我终于发现了一个勇敢无畏的小棋手!”这一重点词句,正确理解全文内容。
4、能熟练地朗读课文,感悟聂卫平勇敢无畏的少年意气和陈毅元帅爱才育才的人格魅力。
教学准备:布置收集我国围棋名将的简单资料,了解目前我国围棋发展现状,了解陈毅其人。
教学设计流程:
一、交流
1、你知道我国棋坛上有哪些围棋名将?
2、陈毅是何许人?你能说出包括陈毅在内的共和国十大元帅的姓名吗?
二、自学
1、根据注音念准生字和多音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在课堂练习本上练写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想想有没有不懂的语句,用符号表示。
三、检查
1、开火车朗读生字,听写生字,发现错误,酬情指导,随机抄写。
2、指名朗读课文,交流不理解的语句。
3、出示两个句子。
“我输了?不!我赢了!”
“我赢了,我终于发现了一个勇敢无畏的棋手”。
A、请用上恰当的'关联词把这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B、根据这两句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四、练习
1、同桌练读课文中人物对话
2、《作业 本》1-4题
五、练读
1、我们来个朗读比赛,三人一组,一个读元帅的话,一个读聂卫平的话,另一个读作者的话加上老雷说的话。也可以两人一组或四人一组,角色你们自己分,给10分钟时间练习准备。
2、表演朗读,集体评议,这其中教师的“导”要有策略,有层次,帮助学生正确揣摩人物性格和思想感情,使朗读逐步到位。
3、师生合作朗读
4、说说自己读后的感受
六、作业
1、选词造句
指导、鼓励、赫赫有名,勇敢无畏,毫不示弱
2、《作业 本》中其余习题
七、趣练:
聂卫平成了“棋圣”后,当年与陈毅元帅下棋的一幕始终清晰地浮现在他眼前,终生难忘,请代写一篇回忆录:难忘的一天
5、电脑棋手的教学教案一等奖设计
预设目标:
1.学习小棋手的勇敢无畏,执着追求,感受大元帅发现、培养人才的良苦用心,从主观与客观两方面了解聂卫平成功的原因。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并理解新词。
3.抓住"我输了?不!我赢了!我赢了,我终于发现了一个勇敢无畏的小棋手!"这一重点句,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读出小棋手的勇敢无畏和大元帅的喜悦赞美。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抓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
难点:正确理解,"我输了?不!我赢了!"的意思,从而了解小棋手成功的主客观原因。
课时安排:2课时
预设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寻找重点词句。
1.揭题:元帅和小棋手,换个词表述:()和()
2.自由课文,补充课题:()和(),(干什么)结果(怎么样)。
3.或许学生会产生两种答案,或许会有统一的答案,由此引出"我输了?不!我赢了!"
什么输了?什么原因输的?(陈毅因为小棋手的不甘示弱而输了棋)
什么赢了?什么原因赢的?(陈毅因为小棋手的勇敢无畏而赢得了人才)
(二)仔细课文,感受小棋手的勇敢无畏。
1.仔细读文,找找小棋手的勇敢无畏的表现。
2.交流反馈,阐述理由。
3.感情朗读,体会勇敢。
(三)再次读句,体会含义。
1.再次出示:"我输了?不!我赢了!"
仔细读句,尤其是标点,琢磨陈毅元帅所说的输、赢是在指下棋吗?
你从何而知?
2.感情朗读第12自然段。
3.大元帅与小棋手下棋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试棋艺、考胆量、发现人才)。
(四)补充材料,深入读文。
1.小棋手的确是个人才,我们来看看他的荣誉榜(屏幕阅读)。
补充材料:聂卫平1952年生于北京
13岁夺得全国少年冠军
1973年进中国围棋集训队
1975年获全国冠军
1976年在访日比赛中,连胜数名日本九段高手,被誉为"聂旋风"
1979年获首届世界业余围棋锦标赛冠军
1982年获"九段"称号
1985~1987年三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中,作为中方主帅,力挽狂澜,连挫日方9名高手,成为中国围棋史上的英雄。
1988年被中国围棋协会授予"棋圣"称号
2.小棋手的成绩显然与他的勇敢无畏有关,同时从课文中我们也了解到了大元帅对小棋手成长功不可没,找找相关词句,交流反馈。
3.想象写话。
明天就是小卫平的生日了,陈毅元帅拿出了他心爱的《围棋名谱精选》,心情难以平静。__________________。于是他翻开书,在上面写下了"谦虚好学,勇敢奋进"八个字。
(五)感情朗读全文,尤其是12自然段,再次感受大元帅的喜悦,体会小棋手的勇敢。
(六)作业。(任选一题)
1.今天是小棋手聂卫平终生难忘的日子,因为他在刚刚结果的全国少年围棋赛中战胜了对手,获得了他人生的第一个全国冠军。此时此刻他的心情难以平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此同时,得知比赛结果的陈毅元帅也激动不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口语交际:聂卫平获得全国少年围棋赛冠军后,接受记者的采访。(两人合作完成作业,一人设想自己是小棋手,如何答记者问,一人设想自己是小记者,如何提问。)◆[2003年9月6日]
6、在家里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沙,发,报,纸,台,灯,电,视”8个生字,认识三个新偏旁“氵、扌、火”。
2、会写“上,下”两个生字,学会新的笔画“点”。
3、看图认读词语,在学文识字中,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识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字与写字,并能将实物与相对应的词语名称联系起来。
教学难点
一、认识三个带新偏旁的字,用“有……有……还有……”说话。
教学准备
生词卡片,课件,课前板写课题
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能说说你的家里有什么吗?(自由说,指名)
预设:
爸爸,妈妈,奶奶等(哦,你说的是家里的成员)
客厅,厨房,书房(哦,你说的是家里有哪些房间,那比如说客厅里都放了哪些东西呢?)
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哇,你们家的电器可真多呀!)
2、小朋友的家各不一样,有机会啊,胡老师去你们的家里做客好吗?
3、你们真是热情,有个叫小美的小朋友啊,和你们一样热情,今天就要带我们去他家做客呢!
(二)复习巩固
导语:去小美家要坐汽车,司机师傅知道你们已经认识了不少汉字,于是啊,想考考小朋友们呢!谁能读出上面的词语宝宝,就能上车啦!(课件出示)
左右 天地 出入
过桥 骑车 吃鱼
草地 牛马 云朵
1、指名读:谁来读第一行的三个词语宝宝?请你读。细心的小朋友一定发现了这一组的每个词语都是一对——
2、第二行,我要请最会倾听的小朋友来读。谁来挑战第三行词语宝宝?
3、齐读:这三位小朋友最早通过了司机师傅的考验,已经上车啦!现在我们也赶紧来读一读吧!注意每个词语要读得清楚响亮。
过渡:小朋友们,读得真动听,司机师傅也开心地笑了呢!他请小朋友们赶紧上车,要出发啦!嘟——(课件模拟声音),真快,我们到小美家了。
4、揭题,读题。瞧,小美和她的爸爸妈妈已经在家里等我们呢!出示课题:zài jiā lǐ
在家里
一起读,3 在家里。
(三)看图说话
1、看图说话。
(课件放大插图)师:看,这是她家的客厅,你们看看都有些什么东西呀?
2、学生介绍,随即点击图片,出现相应的词语,相机把音读准。
(四)读词语—带拼音读
过渡:我发现很多小朋友是看着图来介绍的,这些家具、电器的的汉字你认识吗?打开书49页。
1、自由拼读:借助拼音,小朋友们先自己喊一喊这些词语宝宝的名字。
2、指名读:(指名当小老师领读,两行词语请两位小老师),相机正音。
现在,老师要请个认真的小朋友来当当小老师,带领大家来读读这些词语宝宝。小老师读对了,请大家跟她读;如果小老师读错了,请你举手帮他纠正。
预设流程:
A.小老师带读第一行,相机正音。
a.“沙”是翘舌音,比较难读,再跟老师来读一读。
b.谁能给“沙”找个朋友?(沙子,沙雕,沙画,沙漠)
c.“沙”这个字里有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新的偏旁。谁认识它?(指名说)
d.(出示偏旁卡片)是的,一起读,三点水。(板贴)
e.过渡:你们看,左边一个“三点水”旁,右边一个多少的“少”组成了沙发的“沙”。小朋友们,在生活中,还看到过哪些“三点水”旁的字呀?(河,海,湖,流)(板书)
f. 那小朋友来看一看,这些字都和什么有关?(水)是的,三点水旁的字一般都和水有关。
D.报纸的“纸”不仅是翘舌音,而且是第三声,我们一起来读准它好吗?报纸——
小朋友们,你们都知道哪些报纸的名称呀?(指名说)可是小朋友们,知道吗?我们廷佐小学也有自己的报纸呢!瞧,这就是我们廷佐小学的新蕾报。看,表现好的小朋友啊,他们的照片就会被登在新蕾报上呢!小朋友们,如果你们努力的话,有一天,你的照片也会登在新蕾报上哦!
a.那现在我们就来观察观察《新蕾报》的“报”字,和我们学过的哪个字特别像?(出示“服”的卡片,对比)。是的,和校服的“服”
很像,可是又是不一样的。谁来说说,“服”和“报”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服”的左边是个“月”字,“报”的左边这部分是什么?谁知道?(提手旁卡片)这是今天的第二个偏旁朋友,和老师一起念,提手旁。(板贴)
过渡:刚刚***真像个小老师,现在第二排词语谁来当当小老师?
真高兴,我们的***老师都读对了!
A.请你们再仔细观察观察,你觉得哪个词语宝宝特别容易读错。
B.***可会观察了,他发现……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
C.谁能再给“灯”找个朋友?(卡片出示)(电灯,灯笼,灯光,台灯,电灯)
D.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个灯字,哪个聪明的孩子能想个好方法记住它!
E.可是这个“火”和我们看到的单个的火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呀?(是的,火字特别有礼貌,它看到丁,就主动地把右腿收起来了,谦虚地靠在丁的旁边。于是我们就把这个谦虚的火,叫做火字旁)齐读,板贴。
F.过渡:我们都有一张巧嘴了,那老师要来找一找谁是我们班的火眼金睛,第二行的这些东西都要用到什么呀?(电)那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东西也需要用电。
小结:是呀,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电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
读词语——去拼音读
过渡:拼音宝宝可淘气了,看到小美家这么好玩,都跑出去玩了。没有了它们的.帮助,还能把这些词语宝宝读对吗?
1、指名读。(指名8个)
2、齐读
(六)巩固生字
1、过渡:小朋友读得真认真,小美的妈妈要表扬我们的小朋友,你们看,她为我们准备了好多的水果,请我们吃呢!(课件出示,八种水果兼八个生字)。
2、引导语:哇——这么多好吃的水果,有些小朋友口水都快流下来了呢!可是小美的妈妈在每个水果下面都藏了一个生字宝宝,只有叫对了它们的名字,并且给每个生字宝宝找一个朋友,才能吃到这个水果。
(1)谁想要吃香蕉?(沙)预设:翘舌音读得真准,香蕉归你了。
(2)过渡:谁想来尝一尝又大又红的苹果呢?苹果是你的了。
(3)过渡:猕猴桃谁想吃?(发)
(4)过渡:草莓,我请你。(视)
(5)过渡:橘子谁想吃呀?谁想尝一尝梨。(灯)
(6)柚子,谁想吃?(台)
(7)最后,这盆西瓜,我们就一起吃吧!(电)
(8)现在我们再一起来亲切地叫一叫这八个生字宝宝的名字吧!
3、开小火车读。(生字卡片)现在我们要来举行读生字比赛,比一比哪一列小火车是我们今天的识字大王,获胜的那一列小火车,每人一张奖券。
(七)拓展练习(句式:有……有……还有……)
过渡:今天,我们在小美家,边玩边学习,度过了一个快乐的下午,小朋友们开心吗?可是很可惜,我们的郑老师没来,错过了这次到小美家做客的机会。哪个能干小朋友能够选择三样东西,用上“小美家的客厅里有……有……还有……”这样的句式来向郑老师介绍。
(六)指导书写。
1、谁能说出一个字,和“上,下”都能组成词。
2、观察“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想一想写“上”这个字时,我们应注意什么?
预设:竖要写在竖中线上,短横要从田字格的中心起笔,写在横中线上,第二横要长一些。
3、示范写。
4、观察“下”。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下”。“下”有三笔组成,最后一笔点,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笔画。怎样把“点”写漂亮?先看老师画一幅画。(飞机着陆)
点的方向就和飞机着陆的方向是一样的,先轻后重。
5、示范写。
6、练写三个。
(九)总结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铃铃铃———”
导语:咦?是谁的电话呀?老师先接个电话。
“喂,小美啊!哦,你要邀请我们去你家玩呀!好的呀,再见!”
有个叫小美的小朋友,想邀请我们去她家做客,想去吗
(八)指导书写。
过渡语:说得真好,送我们回来的司机师傅也在夸奖小朋友了,现在我们来练练写字的本领给司机师傅看吧!
1、今天我们要来写两个字,(出示)哪个聪明的小朋友发现了,这两个字是一组------
你可真会发现,上和下是一对反义词。
2、那除了是一对反义词,上和下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2、现在,让我们来观察“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边示范写边说:竖要写在竖中线上,短横要从田字格的中心起笔,写在横中线上,稍微向上斜,第二横要长一些。
3、师生一起书空“上”。现在我们一起来书空,“上”字怎么写?“上”字这样写,竖横横。
4、“下”字怎么写?“下”字这样写:横竖点。
5、师生一起书空“下”。
6、学生练习:在书本上练写上和下各三个。
板书设计:
3 在家里
氵三点水 流,海,河
扌提手旁
火 火字旁
《在家里》教学反思:
《在家里》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一》这组课文的第三课。本课由一幅插图、一组表示家庭陈设、用品的词语和一篇反映学生晚上家庭生活的短文组成。分为两个课时,这节课是第一课时,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学会8个生字,尤其是3个带新偏旁的字。因为小朋友刚刚接触识字,因此力求让学生在乐中学,边学边玩,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知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并且要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因此本节课,我主要创设了一个到“小美家做客”的教学情境,依次读带拼音的词语,去掉拼音的词语,最后是生字,让学生在游戏中认识生字,认识三个新的偏旁。
除了识字之外,写字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先让学生观察:上,下两个字的不同点,然后再观察这两个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一方面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一方面让学生在落笔之前对“上和下”有个个性化的认识。
但是课堂的生成总是无处不在,在40分钟的课堂上出现了多个没有预设到的小插曲,导致最后写字的识字很紧张,很遗憾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读的面不够广,我的提问和朗读多是针对个体或是小组,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这一点有待思考。
7、小石潭记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一、教材依据:
本教学设计的《小石潭记》一课是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6课,所用版本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7月第3版。本单元入选的课文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很能代表中国山水文学情景交融的特点。
二、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游、游览、返回的全过程,观察入微,描摹细致,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形似写景,实则写心。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贬居生活中孤寂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2、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在七年级学习了十多篇文言诗文,在八年级又系统的学习了三个单元的文言文,到第四个单元的文言文学习时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积累,能借助注释、工具书和一定的文言知识初步读懂课文,对文言文的分析和理解也已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是很浓厚,在教学文言文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指导思想:
课堂上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者。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大约为二十分钟,因此本课的设计以趣味为导入点,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知识的建构与重点、难点的突破。
4、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本课的学习中通过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朗读竞赛帮助学生扫除字词障碍,加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的建构与重点、难点的突破,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不断发展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最终养成自主积累的习惯,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品味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柳宗元的经历及作品常识,能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文义,学习对自然景物入微的观察、细致的描摹。
方法与途径目标:通过营造氛围激发兴趣、进行朗读竞赛扫清字词障碍,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破重点、难点。
情感与评价目标:理解作者失意被贬,寄情山水得抑郁忧伤的感情;体会作者笔下永州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注重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
现代教学手段运用:使用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重点:
1、疏通文义;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
六、教学准备:
1、搜集资料、制作课件;
2、指导学生课前预习:
(1)收集有关作者及与《小石潭记》相关的资料。
(2)借助工具书、书下注释,读懂文章大意。
(3)整理出预习中解决不了的疑难字句。
(4)在阅读和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整理到预习笔记上。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你暂时忘掉周围的一切,让我们伴着《潇湘水云》的古琴曲一起走近小石潭。一边欣赏图片中的美景,一边展开想像的翅膀,漫步于青翠的山林间。看清亮透明的泉水欢快地流淌;闻野花淡淡的扑鼻而来的清香;听各种鸟儿啁啾婉转的鸣叫;阳光透过树隙,暖暖地照在你的身上……
美丽的大自然是改变我们心境的最好地方,如果我们感觉有些疲倦,如果我们感觉心情有些烦闷,我们不妨到大自然中走一走,大自然是我们人类最好的朋友。今天我们来到的地方是永州的小石潭,那儿曾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去过的地方。被贬后的诗人为摆脱抑郁悲愤之情,常常寄情于山水之间,有一天他来到了小石潭……
(设计意图:创设幽深宁静的意境,引导学生走近作者,走近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请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柳宗元的资料。学生交流后,教师评价、补充,多媒体呈现有关柳宗元的资料。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自幼聪慧好学,21岁中进士第。他与韩愈、刘禹锡是同事。永贞元年,柳宗元积极参与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活动,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革新运动失败,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永州之贬,一贬就是十年。在这期间他写下了《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游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涧记》、《石渠记》、《小石城山记》)、《江雪》、《捕蛇者说》等大量诗文。柳宗元的散文与韩愈齐名,堪称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散文家。《永州八记》已成为我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这些山水游记,融合了作者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寄予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收集资料、整合资料的能力。通过对作者的生平介绍了解写作背景,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对难点的突破起到关键的作用。)
(三)整体感知、走近作品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请同学们注意字音与断句。
2、自读课文,教师指导,要求:读准字音,吐字清晰,声音洪亮;读出节奏,停顿正确;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3、以大组为单位进行朗读竞赛,看看哪一组读完整篇文章的人数最少。规则:出现朗读声音不宏亮、打绊子;字音、断句不准确时换下一位同学接着朗读,教师不发表意见,请其他组来评价。
(设计意图: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也是基本任务,教师通过示范朗读和方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诵读文言文。然后抓住中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进行朗读竞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快速、高效地扫清文字障碍,为理解文意与背诵打基础。)
(四)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形式: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课下注释疏通全文。圈点勾画出疑难词句,小组内质疑,记录不能解决的难题。教师请小组的A、B、C、D类学生(异质分组:按学生语文基础与理解能力差异分成四类)进行疑难文句的朗读、翻译、重点词解析并且进行评价。教师点拨,强调重点字词句。
(设计意图: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而不是由老师灌输。引导学生养成查工具书看课下注释的习惯,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的习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利用小组合作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新课标指出“评价学生阅读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对于A、B、C、D四类学生教师要胸有成竹,在每次分配任务时可有不同的侧重点,以便及时反馈课堂学习的落实情况。学生互评的形式不仅能够让他们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喜悦,而且能够加强他们合作的意识。这一环节在合作、互动中完成知识的建构与重点突破。)
(五)质疑探究、抓住特点
1、投影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1)本文写景条理清楚,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小石潭中有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写的?
2、在学习小组内展开讨论,小组代表总结发言。教师评价并板书明确,并对第二段重点品读,尝试背诵其中的佳句。
(设计意图:本文是文言文游记中的佳作,作者对小石潭观察入微,描摹细致,这两个问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去探究文章的写作特点,感受小石潭的幽静。)
(六)品味文章,对话作者
1、精读感悟,体会以景写情的写法
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畅说优美景色给人的感受:小石潭的美景令人目不暇接,仿佛置身其境。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对《小石潭记》称赞不已,如果你也坐在潭边,会有什么感受?
2、深入探究,走进柳宗元
面对如此优美景色,作者却是如此忧伤,文中的哪一句体现了作者的感情呢?你能不能结合写作背景,分析一下作者的忧郁从何而来呢?(可以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
(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学生“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而且“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设计这个环节,要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中,通过对内容的分析,结合作者的背景资料来理解文中包含的情,这就是寓情于景,这样达成突破文章的难点的目标。)
(七)畅谈收获、总结全文
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谈收获:
1、这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方法?
2、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及对作者的了解,你获得了那些启示?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感受,最后教师做总结发言。
(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设计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要点,巩固所学知识,并能结合生活进行思考。)
(八)我做导游,介绍美景
选择文中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致,设计一段导游词,允许发挥想象做形象的描述,以引起“游客”的游玩兴致。
请4——5名学生为全班同学导游(时间允许的话可以多请几位学生),评评谁的导演最棒。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能就适当的话题即席讲话,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设计这一环节,既训练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一举多得。)
(九)课后回顾,举一反三
1、根据写作思路背诵课文;
2、课外你一定看过不少描写景物的古诗文,试着把其中描写山水的名句摘录下来,并选择一两则加以赏析。
(设计意图:记诵积累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故设计第一题。设计第二题意在培养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对祖国优美山水的审美能力,以陶冶美好的情操。这是一道拓展性的联系题。)
八、教学反思:
本课的学习注重以兴趣为导入点,设计中处处彰显学生的主体性,不管是朗读竞赛、小组合作、互相评价,还是对话作者、畅谈收获、我做导游等环节,都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由浅入深的教学规律。教学中师生平等对话,共同探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学生品尝到学习的快乐,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从整个教学过程看,真正做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教师只是做了相应的点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维,同时激发了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
语文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内,要注重课外的延伸,让学生学以致用,拓宽对文章的理解。本设计的“课后回顾,举一反三”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将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共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8、《猫》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猫》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本文是—篇寓意深刻、感情真挚的散文。文章运用朴素的文字,生动传神地记叙了三只猫的故事,学习本文时,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重点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理解故事中所包涵的深刻哲理。培养学生关爱、善待弱小者的情感。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过养宠物的经历吗?谁来说一说?
学生畅所欲言??
今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课文,共同感受作者养猫的经历。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投影出示)学习目标(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1、理解故事内容。
2、体会作者情感及文章蕴涵的哲理。
3、培养关爱、善待弱小者的情感。
三、检查预习 (请一位同学先读一读下列字词,老师再出示答案,学生齐读,要求学生在课文中标注)
读一读 (幻灯片)
sa sesong yong chàng zǔ quán cheng jia
污涩 怂恿 怅然 诅骂 蜷伏 惩 戒
四、速读感知(出示幻灯片)
速读课文,简述三只猫的故事。(可选择其中一只谈一谈)
速读要求:
在文中标画出有关三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的词句。
学生按要求速读课文,在课文中标画??
请三名学生分别简述三只猫的故事,提醒学生抓住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的词句。(老师简单点评)
(过渡语)我们从故事中得知:三只猫的结局不是失踪就是死亡。这让我们深表同情。那么,作者一家对这三只猫分别是怎样的情感态度呢?
五、小组交流,精彩展示(出示幻灯片)
作者一家对这三只猫分别是怎样的情感态度呢?
要求:标画出文中的词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说说你的理解。
小组充分交流??
小组精彩展示?? 教师板书重点词语
花白猫 小黄猫
喜欢 猫郑振铎 喜欢 酸辛 怅然、愤恨 可怜猫
愤怒→难过、自责、愧疚
老师追问:“我”对第三只猫为什么会产生难过、自责、愧疚这样复杂的感情呢?
引出“芙蓉鸟事件”
六、拓展联想(出示幻灯片)
想一想:如果养第二只小黄猫时,家中也养了一对黄色芙蓉鸟,鸟也被吃了,“我” 会怎么想、怎么做?请你以第一人称来叙述。
学生各抒己见??(学生回答可能有两种说法:①第二只小黄猫不会吃黄色芙蓉鸟。②第二只小黄猫吃了黄色芙蓉鸟,也决不会责怪它)
(过渡语)同一件事,人们对待两只小猫的态度却截然不同。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七、探究文章蕴涵的哲理
学生各抒己见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重点词语:
学生齐读启示: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要弄清事实,客观公正;要关爱,善待弱小者。(幻灯片)
(过渡语)其实,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此种命运的又何止是一只猫而已?
八、说一说(幻灯片)
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呢?说一说事情的经过。
你认为怎样才能减少或避免这类事件的发生?
学生谈自己的经历??老师适时点评
(过渡语)在这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老师想对同学们说
九、结束语(幻灯片)
让我们都满怀宽容,满怀平等地对待一切生命吧!(学生齐读)
十、板书设计:
愤怒→难过、自责、愧疚
《猫》教学反思
《新课标》中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与学生见面的短短20分钟,老师要充分有效地利用。让学生齐读课文一遍,以便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并让学生标画文章中的生字新词,自行解决。
这篇课文篇幅长,语言通俗易懂。因此我在课堂设计上让学生速读课文,简述三只猫的故事。(可选择其中一只谈一谈)并且对速读提出要求,并在屏幕显
示:在文中标画出有关三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的词句。从课堂反馈来看,效率高,效果好,节省了时间。
这篇课文,我紧紧抓住了情感主线进行教学。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只设计了一个大问题贯穿课堂:作者一家对这三只猫分别是怎样的情感态度呢?让学生小组内充分交流,然后展示。从课堂上看,学生思维活跃,充分表达了自己对文章一些情感语句的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语句,让学生反复揣摩、朗读。这一环节中我注意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小组加分很适合初中低年级学生心理,极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这个环节的设计收到了预期效果。
为了加深对文章所蕴含的哲理的体会,我设计了一个拓展学生思维的问题:想一想:如果养第二只小黄猫时,家中也养了一对黄色芙蓉鸟,鸟也被吃了,“我” 会怎么想、怎么做?请你以第一人称来叙述。这样一来,学生通过对两只猫比较,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进一步理解了文章主旨。
在拓展延伸环节,我设计了过渡语:其实,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此种命运的又何止是一只猫而已?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呢?说一说事情的经过。这样很自然地引出下一环节:你认为怎样才能减少或避免这类事件的发生?最后在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中,结束课堂。
当然在这节课中也有很值得自己深思的地方:
小组模式的教学,座位的编排,可以4人一个小组,但由于时间仓促和讲台空间的局限,不能设计传统座位的编排。使老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进度和课堂纪律的掌控都受到限制。我在想,这样的座次排列,不使用小组教学模式也可以。
课堂上,学生感受体会多,课文读得还是有些少。
另外,有些紧张,感觉自己的教学水平还没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专家点评:教学设计新颖,对文本挖掘深入,教学活动围绕情感主线设计一个问题贯穿课堂,学生思维活跃有深度,课堂结构合理紧凑,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效发挥教师导学作用,适时进行方法指导,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氛围和谐融洽。
9、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40页的内容及练习八中的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感知角的大小。
3、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重点
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和角的画法。
教学难点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准备一些表面有角的物品和三角板。教师准备小棒、三角板、纸、硬纸条、图钉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好,我们现在先一起玩一个摆小棒游戏。请一位同学上来摆,其他同学在下面摆。注意听老师的要求,先用四根小棒摆出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教师巡视)
师:你们摆出了什么图形?(正方形)
师:好,现在拿走一根,再摆一摆又会是什么图形?(三角形)
师:你们真能干,接着再拿走一根,像这样的图形又叫什么呢?(像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位新朋友。(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教师先读,然后请学生读一遍。)
二、新授
师:在生活中,你在哪些物体的表面见过角呢?谁来说说?(让学生自由地讲,可以拿自己的东西说)同学们都说了许多,下面请同学们看看,在这美丽的校园里哪里有角?(老师的三角板,花工的剪刀上……)还有许多同学想说,请你们说说这些物品中哪里有角?(电脑显示第39页上方的三幅图)
(一)动手探索
师:刚才同学们都找出了许多物体表面的角,好,我们现在来试一试画一个角或做一个角,老师给你们准备了硬纸条、图钉、彩色纸、尺子,还有白纸。如果你对角感觉还不是很清楚,可以再看看桌面上的物品,然后再做。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二)汇报,小结
师:刚才有的同学做角,也有的画角,都很认真,那好,谁来说说你感觉角是怎么样的?(头尖尖的,两条直直的线……)
师:我想问一下,刚才用硬纸条做角的同学,你们的角可以活动吗?角是怎么变化的?(请学生上台演示可活动的角,角张开得大,角就大,角张开得小,角就小。)
师:用纸折角的同学,你们发现了什么?(角折得越多,角就越小,相反则大)
师:画角的同学呢?你们又有什么想说的?谁画得比较好呢,上来展示一下。
师:好,刚才同学们通过做角、折角、画角,做出了不同的角(展示三种不同的角),你们发现了这些角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
(三)结合实践自学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你们所做的和所讲的都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请教一位不说话的老师吧,请打开课本第39页,看第三行三个不同的角,自己看看。
课件显示第一个角,教师点顶点,问:角的这部分是什么?然后点边,问:角的这部分叫什么?点另一边问:这又叫什么?
出现另两角,问:谁来说一说,它们分别都叫角的什么?
电脑显示“一个角有几个顶点?有几条边?”(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好,请大家检查一下,你们刚才所做的角是不是都只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呢,找出来,同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摸一摸角的顶点和边。
师:好,下面谁来说自己做的角的顶点和边都在哪儿?(让做活动角的学生上来讲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四)小结
师:通过我们的学习认识了角是怎样的图形,知道了角的各部分名称和一个角只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五)画标准的角
师:我们知道了这么多关于角的知识,下面再来画一个标准的角。你可以先看书再画。
(教师巡视)
师:请画好的同学展示自己画的角,并讲给同学们听你是怎么画的。
师:你画的顶点在哪儿?边在哪儿?(教师标出来,将之当做板书)好,下面请同学们再按这个同学的方法再画一个更好的角。
师:大家真能干,又学会画角啦。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些练习,看看你们是不是都掌握了今天学的知识。
三、练习
1、辨别下面的图形是否是角,不是的话,为什么?
2、用自己的方法比较一下两个角的大小。
3、数出下面角的个数。
教学反思
“角的初步认识”是一个比较传统的教学内容,在准备此课前我就查阅了这课以往的教案,但都觉得过去的教学方法比较陈旧,因为新的课程改革提倡的是让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所以我在备课时,摒弃了以往从头到尾牵着学生学习的方法,设计了让学生自己动手发现知识的活动。全课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引入,在学生原有的对图形的认识的基础上,利用小棒摆图形,当摆到三角形时问:再拿走一根后是什么图形?从而自然地引入所学的内容。第二部分是活动实践并小结。第三部分是练习。
其中第二部分又分为找出生活中的角、根据自己对角的感受制作角、结合课本和实践小结角的特征、画角等几个部分。这里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知识,自主学习,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也是整堂课最重要的部分,最能考验教师在课堂上的应变能力和对所教学内容的熟悉程度。因为教师很难预料到学生在操作实践中会出现什么问题。教学中,我对于自己备课时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及时做出了灵活处理,没有生硬地把学生拉回到自己教案中所设计的思路。如在让学生自己制作角的过程中,有些学生用两条硬纸条做出三种不同情况的“角”,一种是常见的只有一个角,另一种是十字形的“角”,还有的是T字形的“角”。这里学生做的时候有的并不知道自己做出了几个角,只认为其中的一角是自己所做的,有的则是自己知道发现并创造出来。教师此时应因势利导,先让学生说出他说的角是指哪个,再问仅此一个角吗,还有吗,能比画出来给大家看看吗?并及时给予表扬,这样既能鼓励其积极性,又能巩固对角的认识,一举两得。
新课改给广大教师提供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师们也在教学中根据它采取了许多新的方法,创设了许多情境。但仅此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从思想上时刻意识到学生自主参与、体验学习、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重要性,让学生真正自主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想,去做,去交流,去发现,从自己的成败体验中获取知识,这样的学习才是积极的、有价值的学习。
10、口算除法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数学第78~79页例1(1)、(2)及“做一做”,练习十三第1、2、3、4、5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或几百几十数(商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口算,并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除法的估算。
能力培养:通过交流探索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积极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 复习
师:同学们,你们的口算能力都很棒吧。今天就请大家来挑战吧。
二、创设情景与探究新知
(1)探讨整十数除整十数的算理。
师:、教学例1(1)军庄小学要开庆祝元旦联欢会了,同学们都在忙着布置会场,为了把会场装点得更漂亮,学校特意买了一些气球,准备分发下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例1的图片1)请仔细观察,根据图中的信息,你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想知道什么?
师:谁能把这些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跟同学说一说。
师:
①怎样列式?
②问:为什么用除法?
③这和我们以前学的除法有什么不同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板书)
④你会算吗?把你的想法和同桌里的伙伴说一说。(学生活动)
生总结方法:(1)80÷20=4,80表示8个十,20表示2个十,把8后面的一个0和2后面的一个0同时遮住不看,因为8÷2=4,所以8个十除以2个十就等于4。(师:把这种方法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2)因为20×(4 )=80,所以80÷20=4。也就是“想乘法算除法”的方法。(师:还有谁是这样想的?你说说看)
练一练:60÷20= 90÷30= 80÷40= 40÷20=
师:在我们装扮教室的时候气球很容易破,所以老师多买了3个。(出示:如果有83个气球,每班20个,可以分给几个班?)
①怎样列式?(83÷20≈)
②问:为什么用除法?
③你们会算吗?和同桌的同学讨论一下。(生:把83看作80,83÷20≈4。)
师生总结:两位数除法的估算,一般是把它看作和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结果。
试一试:80÷19≈ 62÷20≈ 93÷30≈ 80÷38≈
(学生说答案,并说说法)
(2)探讨整十数除几十几百数的算理
师:光用气球装饰我们的教室不够美观,所以学校又买来许多彩旗。(出示例1(2))你从图中看见了那些信息?全班一起读一读。
①怎样列式?②问:为什么用除法?③自己试着算一算。④讲解
并说怎样算的。
做一做:150÷30= 240÷80= 350÷50= 540÷90=
师:刚才我们算了被除数是两位数的估算,现在是三位数,你们还会吗?试一试。(出示:想一想: 120÷28≈)
对答案并讲解
三、巩固练习
1、争夺智慧星。课本79页做一做
在口算第一组式题的基础上,观察这两道题有什么关系?
思考怎样很快说出下面除法算式的商?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内练习口算,提高口算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熟悉用乘算除的口算过程,掌握“想乘法算除法”的口算方法。)
2、解决问题。(课件出示情境图)学校准备组织同学们去秋游,四年级有179人,每辆车限坐30人,大约需要多少辆车?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估算。)
3、解决问题:(课件出示情境图)
小红的故事书一共有120个小故事,她每天看1个小故事,看完这本书大约需要几个月?
(设计意图:本题是需要估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既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又巩固相应的口算,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生谈体会,师总结)
五、布置作业
课本80页1、2、3、4题
教学反思:
《口算除法》是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节课的内容,它是在三年级的基础上了演化而来,是本单元知识的前提,很多学生都感觉到很容易。下面是我上这一节课的一些感悟。
1、重视计算的过程,允许学生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关键。教学时,我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在说算理的过程中,图式结合,让学生更清晰思考的过程。说时引导学生把过程说完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算法的选择上尊重学生的想法,两种算法各有优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2、以学生为主,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本课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首先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解决80÷20,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展示自己的思维,使每一位想说的同学都有机会去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法,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接着,让学生自主分120个气球,有哪些不同的分法。
3、一堂课引起我的再次思考:
在学生碰到困难时,怎样引导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模糊走向清晰?怎样设计练习更实效?怎样把新知识和学生的原有知识更紧密的联系起来,一堂课下来,如何轻松的让学生接收新知识。
通过这节课口算教学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备课中学生的重要因素,以及思维的训练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点。同时涉及的都是计算题,应该让学生多一点训练。我们作为指导者就可以了。
11、《琥珀》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教育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琥珀的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及在科学上的价值,懂得任何事物的形成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完成思考·练习的第二题。作者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的?按照提纲,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
4、指导学生列出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提纲,再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根据这块琥珀进行想象的,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是本课的重点。通过课后思考·练习中第二题解决重点。
四、教学过程
课前一说。
揭题、引读
1.揭题。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化石?(学生可能回答在博物馆中见过恐龙化石、海龟蛋化石、类人猿头骨化石等。)你们见过松柏树脂的化石吗?松柏树脂的化石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琥珀。随之板书课题。指导学生根据拼音读准课题。
2.引读。课文中讲的是一块什么样的琥珀?请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来读一读。(课文最后一段的前三句话)录像机出示琥珀的投影,让学生仔细观察,特别注意它们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发挥想象,练习表述
这是一块与众不同的琥珀,两个小东西是怎样被关到里面的,你能发挥想象讲述一个小故事吗?指1-2名同学试说。
(三)看看作者是怎样想象的,把想象的部分找出来做上记号,再指名读出来
(四)理解脉络,讨论分段
1.仔细分析一下作者的想象分哪两部分内容(一是琥珀的形成过程,一是琥珀的发现过程)指名分别读出这两部分。
2.这两部分内容作者描写较细致的是哪一部分?(琥珀形成的过程。)边读边想琥珀形成需要哪两个阶段?(①松脂球的形成;②松脂球变成化石。)
3.讨论分段。全文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
第二段(从一个夏天到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讲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
第三段(从海风猛烈地吹到这是很少见的)讲这块琥珀的发现过程。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这块琥珀在科学上的价值。
(五)学习重点内容,教师点拨
完成思考·练习的第2题。
科学家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的?按照提纲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可同位互说,后集体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1.约摸算来,总有一万年了。
(约摸大概估计。因为这个时间是推测、估算的。总有一万年了的意思是:至少有一万年了,不会少于一万年。这个推算、估计是有根据的,因为松脂球变成化石,需地壳变动,松树腐烂,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变成化石至少也得一万年之久。)
2.夏天,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要形成琥珀必须具备的第一个条件是要有松树、柏树,所以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松树林里。光有松树还不够,还要松树渗出树脂来。所以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炎热的夏天。松树渗出的一滴松脂能同时包住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这滴树脂一定是很大的,只有在非常热的时候松树才能渗出这样一大滴树脂,所以科学家想象这是在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森林的晌午。)
3.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
(由松脂球变成化石,还需要具备一些条件,这就是要经过很长时间,而且淹没在地层里面,所以科学家想象,离森林很远的地方海在翻腾怒吼,后来发生地壳变动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逼近那古老的森林最后森林被海水淹没,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又过了几千年变成了化石。)
4.蜘蛛刚扑过去,一大滴树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这块琥珀与一般的琥珀不同,它里面包裹着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因此,这块琥珀的形成必须具备特殊的条件,那就是事情非常凑巧,苍蝇和蜘蛛正巧在一起,而且挨得非常近,一大滴松脂正巧滴下来,而且正好把它们一齐包在里面。从刚、刚好、一齐等词语看出事情真是巧极了。如果不是凑巧,就不可能形成这样一块琥珀。)
(六)按照上面的学习方法,先列出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提纲,再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