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教案一等奖设计

2023-07-16 19:22:12

  《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教案一等奖设计

《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教案一等奖设计

1、《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教案一等奖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用竖式计算数目比较大的小数乘法,并培养估算习惯。

  3.能用小数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材分析

  在“包装”一课中,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小数乘小数的乘法,本节课学生将进一步学习小数的乘法。教材呈现的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两位小数乘一位小数;二是其中一个乘数是整十数。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掌握如何确定积中的小数点的位置。

  由于已经有了前面的基础,因此,在引出问题后,可以直接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第⑴题。交流时,可以重点讨论“如何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第⑵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再组织交流。讨论交流的重点可以是,如何处理“0”的问题。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城市学校,教学设备一般,班级人数比较多。本节课主要是学会用竖式计算数目比较大的小数乘法,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前几节课的基础,能够应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计算有关的乘除法,发现了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因此,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尝试解决新问题,重点说一说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对于竖式的书写格式教师要给予适当指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一)比比眼力同桌互动

  1.请你很快说出下面算式的积是几位小数?

  第一组:2.5×0.3=2.5×0.33=

  2.5×0.333=2.51×0.333=

  第二组:7.2×1.4=0.72×1.4=

  7.2×0.14=0.72×0.14=

  要求:同桌两人其中一人先说第一组,另一人进行评价;两人互换角色进行第二组题。

  2、计算下面各题。

  2.43.6

  ×0.6×0.8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出示信息:南美赤道地带的三趾蛞蝓是世界上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它在地面上每分大约爬行2.2米,在树上的爬行速度是地面的2.15倍。

  1.出问题

  师: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生1:三趾蛞蝓在树上的爬行速度大约是每分多少米?

  生2:三趾蛞蝓在地面上每小时大约爬行多少米?

  生3:三趾蛞蝓在树上每小时大约爬行多少米?

  生4:三趾蛞蝓在地面上每天大约爬行多少米?

  ……

  2.解决问题(重点解决第1、2两个问题,其他可有选择地进行练习)

  (1)三趾蛞蝓在树上的爬行速度大约是每分多少米?

  ①列出算式:2.2×2.15=

  ②学生独立估计每分钟大约爬行多少米?并说出估计的方法。然后再全班交流

  生1:把2.2看作2,把2.15也看作2,2×2=4,因此大约是每分4米或4米多一些(2.2〉22.15〉2);

  生2:把2.2看作2,2×2.15=4.3或2.15+2.15=4.3,大约是每分4.3米;

  生3:把2.15看作2,2.2×2=4.4,大约是每分4.4米。

  ……

  ③探索计算方法

  a.独立列竖式计算

  b.小组交流

  重点交流以下内容:

  (1)独立计算时遇到的问题

  (2)如何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3)竖式的书写格式

  c.一人板演并介绍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2.15

  ×2.2

  430

  430

  4.730

  师:积为什么有三位的小数?

  生:第一个乘数有两位小数,第二个乘数有一位小数,两个乘数一共有三位小数,积就有三位小数。

  生1:我觉得可以把积小数末尾的0划去,因为小数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样就可以把小数化简。。

  d.与估算的结果进行比较。

  得出:三趾蛞蝓在树上的爬行速度大约是每分米4.73米

  2.三趾蛞蝓在地面上每小时大约爬行多少米?

  (1)列式:2.2×60=

  (2)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并进行交流。

  生1:把2.2看作2,2×60=120,在地面上每小时大约爬行120米或比120米多一些(2.2〉2);

  生2:如果把2.2看作2,2×60=120,把2.2看作3,3×60=180,得数的范围在120—180之间。

  (3)独立列竖式计算,同时一人板演。

  2.2

  ×60

  132.0

  (4)由学生评价,并说一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5)检查得数是否在估计的范围内。

  得出:三趾蛞蝓在地面上每小时大约爬行132米。

  3.从以上未解决的问题中选择一个用小数乘法解决的问题,并列竖式计算出来。

  (三)巩固提高总结反思

  1.计算下面各题

  2.250.123.5

  ×2.3×50×0.6

  0.051.24.27

  ×4.3×9.6×1.6

  2.在Ο里填上“”“”“=”(通过计算这两组题,你发现了什么)

  0.3×1.2〇0.30.5×1.8〇1.8

  0.3×0.2〇0.31.5×1.8〇1.8

  0.3×1〇0.31×1.8〇1.8

  3.课本47页练一练第3-5题。

  (四)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及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教材内容的呈现上,一改过去那种单纯乘法笔算的内容,所提供的教学素材更为生动、有趣,并有意识地增加估计的内容。通过有关三趾蛞蝓的一系列信息,不但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小数乘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由于学生在前几节课已经学习了与小数乘法相关的一些内容,在这节课中,我充分放手让学生尝试解决小数乘法中的新问题,在关键处给予点拨、指导,紧紧抓住积的小数点位置这一重点进行教学。并为学生提供质疑、交流的机会,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过程中,使出现的问题更加明朗化。由于让学生质疑、评价的时间过长,致使部分学生没有完成全部练习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驾驶课堂的能力。

  六、案例点评

  本节课能够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围绕“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这一情境展开教学,生活气息浓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目标定位准确,充分挖掘教材的优势,再融入自己的思考,整节课体现出民主、和谐的氛围,学生很好地掌握了小数乘法的笔算方法,学生的估算能力也得到一定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2、《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本课要求学生认识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建立初步的“哺乳动物”的概念;从能力培养来看,属于“归纳概括能力”的系列。学生对生活中的哺乳动物的外形并不陌生,比如猫、狗等,但要建立哺乳动物的概念需要对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也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意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拓展学生这方面的视野。

  教学设计思路:

  本内容分为两部分进行教学。第一部分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猫、牛、猴、狮子在外形和繁殖、喂养后代方面的共同点,归纳概括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建立哺乳动物的概念,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认识形形色色的哺乳动物。其中有羚羊、鹿、狼、熊猫、虎、长颈鹿、骆驼、象、蝙蝠、海豚、鲸。通过这部分内容,可以使学生知道哺乳动物不都是在陆上跑的,还有在空中飞的,水中游的。这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哺乳动物的概念,防止因本课前面的几个例子产生定势,形成片面的认识。教学时不限于认识上面几种哺乳动物,可以引导学生广泛联系,学生举出的例子越多,表明他们对哺乳动物的概念理解得越深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哺乳类动物的外形和生长发育的共同特征,形成哺乳动物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和归纳、概括、实验操作及创新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问答的形式,层层递进的引导学生概括哺乳动物在外形和生长发育方面的共同特征,建立哺乳动物的概念。

  2.运用多媒体手段,进一步巩固对哺乳动物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归纳概括哺乳动物在外形和生长发育方面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

  利用所学的知识判断某些动物是否为哺乳动物。

  教学准备:

  图片资料:猫、牛、猴、狮子、金鱼、青蛙、鹰

  课件资料:哺乳动物的课件,鸭嘴兽课件。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出示猫、牛、猴、狮子、金鱼、青蛙、鹰的图片。

  2.提问:你认识它们吗?说说它们的名字。

  (设计意图:喜爱动物之情是学生与生俱来的,通过学生熟悉的小动物导入本课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

  (1)提问:在这几种动物中哪几种动物的外形比较相似? (猫、牛、猴、狮子的外形比较相似。)

  (2)提问:猫、牛、猴、狮子的外形有什么相同点? (把学生说的相同点板书在这四种动物后面。)

  (3)提问:在这些相同点中,哪些是这四种动物特有,鱼、青蛙、鸽子没有的? (随着讨论,把板书的不是特有的相同点逐一擦去,最后只留下“身体表面有毛”。)

  (4)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猫、牛、猴、狮子的外形很相似,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身体表面有毛,这是鱼、青蛙、鸽子等动物没有的。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共同点和共同特征的区别,为建立哺乳动物的概念打下基础。)

  2.认识哺乳动物在繁殖和喂养后代方面的特点

  (1)组织学生讨论:小猫是从哪里来的?小牛、小猴、小狮子是从哪里来的?猫、牛、猴、狮子在繁殖后代方面有什么相同点?鱼、青蛙、鸽子是用这种方法繁殖后代吗?

  讲述:猫、牛、猴、狮子都是直接生小动物,这种繁殖后代的方法叫做胎生。(板书“胎生”)胎生是这四种动物在繁殖方面的特点,鱼、青蛙、鸽子都不是用胎生的方式繁殖的。

  (2)组织学生讨论:“猫妈妈”用什么喂养刚生下的小猫?牛、猴、狮子用什么喂养刚生下来的小牛、小猴、小狮子?这四种动物在喂养后代方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鱼、青蛙、鸽子会喂养后代吗?用什么喂?(鱼、青蛙、蜗牛不喂养后代,鸽子用口中的“食”喂养后代。)

  (3)讲述:猫、牛、猴、狮子是用奶喂养后代的,这种喂养后代的方式叫做哺乳。(板书“哺乳”)哺乳是这四种动物不同于鱼、青蛙、鸽子等动物的又一个特点。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哺乳动物在繁殖和喂养后代方面的特点,加深对哺乳动物的理解)

  3.归纳概括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建立哺乳动物的`概念。

  (1)提问:以上,我们分别研究了猫、牛、猴、狮子在外形、繁殖、喂养后代方面的一些特点。现在,谁把这三方面合起来说说,这四种动物有什么特点?

  (2)讲述:猫、牛、猴、狮子在外形、繁殖、喂养后代方面,具有青蛙、鱼、鸽子等动物不具有的共同特点,人们把它们归为一类动物。根据它们都给后代哺乳这一特征,给它们取名叫做“哺乳动物”。(板书“哺乳动物”)

  (3)组织学生讨论:哺乳动物的种类很多。你能根据猫、牛、猴、狮子的共同特征,推想所有的哺乳动物有什么共同特征吗?

  (根据学生的发言,完成下面的板书:哺乳动物:身体表面有毛,胎生,哺乳 引导学生按照板书的顺序,合乎逻辑地表述这个问题。应多找几名学生进行表述,以便学生初步掌握归纳概括的方法。)

  (4)提问:谁能根据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说说,什么样的动物是哺乳动物?

  (5)教师小结:身体表面有毛、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凡是具有这三个特征的动物都是哺乳动物。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和演绎推理能力,建立哺乳动物的概念。)

  三、扩展与提升

  1.指导学生认识形形色色的哺乳动物

  (1)出示哺乳动物的课件(有蝙蝠、鲸鱼、大象等多种动物)

  这些动物是哺乳动物吗?为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

  出示鸭嘴兽课件,介绍鸭嘴兽的故事。

  (2)教师小结:哺乳动物并不都生活在陆上,无论在地上跑的,水中游的,还是空中飞的,只要是符合哺乳动物共同特征的,都是哺乳动物。

  2.你还能说出一些哺乳动物的名字吗?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对哺乳动物的认识,学生说出来的越多说明掌握得越好。)

  布置作业:收集哺乳动物的画片。

3、《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1)观察、分析生活中爬行动物的特点并体会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创作能力。

  (2)了解爬行动物特点,培养学生跨学科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细致认真、大胆作画的习惯。

  (3)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勇于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爬行动物的习性,并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创作出富有情趣的、奇妙的爬行画面。

  难点:如何抓住爬行动物的特点大胆表现,并充满画面。

  学习材料

  关于奇妙的微观世界的音像、图片、小动物(小昆虫)的标本、动画片、有趣的`小故事等可以引发学生想象的资料,作业纸o

  教学活动

  1、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有关爬行动物的资料、图片。

  2、观察、回忆不同种类爬行动物的外形特点。

  (1)欣赏爬虫及爬行动物的录像或图片以及教材中的内容。

  (2)思考:(小学教学设计网——wWW。XxjxSj。cn)

  ①你认识这些爬行动物吗?

  ②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它长得什么样子吗?

  ③它们给你们带来什么样的美感?

  ④你能把你看到的爬行动物画下来吗?

  3、接龙游戏:各小组将你们观察到的爬行动物的外貌特点画在黑板或纸上,比一比哪个组画得又大又美。

  4、如果你是一只小爬虫,你会爬到什么地方呢?怎么样爬才能到达目的地呢?

  (1)教师出示树叶、木头、石块等模型,请学生描述或表演爬行的情景动作。

  (2)启发学生谈一谈爬行动物们还会碰到什么有趣的现象。

  5、作业要求:

  每组设计爬行动物的头饰或服装以及爬行的背景,可以用彩纸、报纸、彩笔等多种材料进行绘制、剪贴制作,比一比谁画的爬行动物又大又美,设计的旅行又奇妙又有趣,最后表演(爬虫一家的奇妙之旅)。

  6、分工合作:

  小组讨论:谁画头饰、谁画背景?每个人如何分工?

  7、小组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8、课后小结:

  (1)以小组为单位表演,给同学们介绍奇妙的爬行。

  (2)学生自评、互评。

  (3)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今后你还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识呢?

  9、课后拓展:

  回家后观察身边的爬行动物,看一看它们是怎样生活的?如果你有兴趣还可以将它们写生下来。

4、《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教案一等奖设计

  篇一:

  爬行动物是第一批摆脱对水的依赖,真正适应陆地的变温脊椎动物,具有适应陆生生活的结构特征,他们的生殖发育都在陆地上,并具备了在陆地上生活的有利条件。教材对该部分内容的处理是以蜥蜴为例,着重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来反映爬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和特点。有关爬行动物的生殖与生活环境的关系通过播放视频和带领同学们分析来获得总结,从而使学生培养保护环境和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

  篇二:

  爬行动物是第一批摆脱对水的依赖,真正适应陆地的变温脊椎动物,具有适应陆生生活的结构特征,他们的生殖发育都在陆地上,并具备了在陆地上生活的有利条件。教材对该部分内容的处理是以蜥蜴为例,着重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来反映爬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和特点。有关爬行动物的生殖与生活环境的关系通过播放视频和带领同学们分析来获得总结,从而使学生培养保护环境和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

  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青蛙和蜥蜴的`结构和功能。

  2、掌握两栖动物及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注意力以及分析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观看图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通过对两栖动物及爬行动物的学习,培养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习惯。 教学重点: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1、青蛙的观察实验

  2、为什么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教学流程

  一、 导入

  青蛙和乌龟既可以在水中游泳,也可以在陆地生活,然而,青蛙属于两栖动物,而乌龟属于爬行动物,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内容。

  二、互动授课

  (一)两栖动物

  教师出示青蛙的图片,让学生结合教材第25页“观察与思考”的内容仔细观察,回答以下问题:

  1、青蛙的身体表面是什么颜色的?这与它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2、青蛙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它的皮肤有什么特点?

  3、前肢与后肢有何区别?这与它的运动方式有什么关系?

  4、他靠什么呼吸?

  学生找出问题并回答,教师总结。

  1、与环境保持一致,引导学生总结出这种现象是生物不断适应环境的结果,是生物进化的方向。

  2、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验证青蛙的皮肤具有辅助呼吸作用。提出问题:青蛙冬眠时用什么呼吸?

  3、引导学生观察青蛙幼体,幼体用什么呼吸?像什么?指出两栖动物与鱼类的关系。 让学生找出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并默记。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片,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通过回答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二)爬行动物

  多诶提延时蜥蜴的生活,学生观看图片,自学教材第27~28页并思考以下问题: 1.蜥蜴生活在哪里?

  2.蜥蜴的身体分部有何喝点?有何好处?

  3.蜥蜴的四肢有什么特点?

  4.蜥蜴的皮肤是怎么适应陆地生活的?

  5.蜥蜴用什么呼吸?

  6.为什么说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学生观看图片讨论、分析题目。找出答案;教师检查自学成果,根据学生的回答做简要

  讲解。

  师:请同学们找出并记住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学生背诵,同桌互查,教师抽查。

  师:同学们知道历史上曾经出现的最大的爬行动物吗?

  生:恐龙.

  学生自我展示,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恐龙灭绝的原因,并请学生总结出生物发展的规律,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纠正.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提前查阅网络上关于恐龙的资料,培养学生多途径学习的习惯以及对不明实物不断探究的行为

  三、课堂小结

  (一)、两栖动物

  1、青蛙

  2、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爬行动物

  1、蜥蜴

  2、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四、板书设计:

  一、两栖动物

  1.观察青蛙:

  (1)体色:保护色

  (2)体表:皮肤裸露,能辅助呼吸

  (3)四肢:前肢短小,后肢发达

  2.主要特征

  二、爬行动物

  1、蜥蜴

  (1)生活环境:陆地

  (2)出现颈部

  (3)体表:角质鳞片

  (4)生殖和发育:脱离了水

  2、主要特征

  五、作业:

  课本29面第1、2、3、4题

5、《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教案一等奖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哺乳动物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概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概括形态各异、生活环境差别很大的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尝试进行比较、分析、概括。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关注哺乳动物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辩证地认识哺乳动物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查阅相关资料,设计并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思考,导入新课(5分钟)

  创设形态各异、生活环境差别很大的哺乳动物的图片情境。请学生辨识这些动物,讨论这些动物是否都属于哺乳动物?并说出理由。学生可能会说出这些动物都是胎生、哺乳的,体温都是恒定的等等。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哺乳动物的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识别形态各异、生活环境差别很大的哺乳动物,初步讨论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概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25分钟)

  1.刚才同学们初步说出了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现在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从体表来看,哺乳动物与其他类群的动物有什么区别?我们学过的腔肠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的体表都有什么特有的结构?哺乳动物呢?

  【设计意图】总结不同类群动物体表的特有结构,可以使学生对各个类群的特征有更清晰的认识,也便于从体表特征的角度初步区分各主要类群。

  2.绝大多数哺乳动物体表被毛,但生活在不同环境里的动物体表的毛还是不同的。

  准备生活在非洲等热带地区的河马和生活在北美北部的灰狼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动物及其生存环境,思考:河马和灰狼分别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为什么河马几乎无毛发,而灰狼在寒冷的冬季有厚厚的体毛到夏天则变薄?哺乳动物的体毛起到怎样的作用呢?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小组讨论等,能更深入地理解并认同“哺乳动物体表被毛”这一特征,及其重要意义。

  【设计意图】比较不同环境中的哺乳动物皮毛不同,理解哺乳动物体表被毛的主要作用是保温。

  3.除了体表被毛这一外在特征之外,哺乳动物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呢?请学生看“想一想,议一议”,思考:和其他类群的动物相比,为什么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准备奶制品包装袋上的营养成分数据照片,请学生思考:为什么奶水可以为幼崽提供最好的营养?补充考拉、袋鼠等有袋目的哺乳动物,加深学生对哺乳动物“哺乳”这一重要特征的理解。为什么说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的胚胎在雌性体内发育,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补充鸭嘴兽卵生的例子,说明其虽为卵生,但是用乳汁哺育后代,属于“原始”的哺乳动物。使学生对哺乳动物胎生、哺乳提高后代成活率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设计意图】和其他类群的动物相比,突出哺乳动物胎生、哺乳可提高后代成活率的优越性。

  4.与其他类群的动物相比,哺乳动物可以用牙齿撕咬、切断和咀嚼食物。它们的牙齿有什么特点呢?请学生参与教材38页的“观察与思考”活动,观察教材上的图片,比较兔、狼的牙齿,思考教材上的讨论问题。通过此活动,学生会发现哺乳动物的'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请同学互相看一下同桌的门齿、犬齿和臼齿,想一想门齿、犬齿和臼齿各自有什么作用。学生可能会想到门齿啃咬或切断食物,臼齿主要是磨碎食物,犬齿主要是撕裂肉食。牙齿的分化使得哺乳动物能更好地摄取和消化食物。

  【设计意图】对比草食哺乳动物和肉食哺乳动物牙齿分化的不同,渗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5.提供捕食者猎豹,被捕食者牛马等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哺乳动物灵敏的动作,请学生思考哺乳动物是靠哪个系统对外界复杂多变的环境作出反应的?学生会想到是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教师总结:哺乳动物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此外哺乳动物的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都很发达。

  【设计意图】观察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灵敏的动作,体会哺乳动物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三)辩证看待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0分钟)

  哺乳动物与我们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想一想,哺乳动物在人类生活中有哪些重要用途?同学们首先会想到我们吃的猪肉、羊肉、牛肉等都来自哺乳动物。各种各样的宠物猫、宠物狗都属于哺乳动物。警犬、导盲犬等帮助人们破案和照顾盲人生活等。野生动物离我们的生活较远,但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些野生哺乳动物由于其皮毛特有的经济价值,成为人们猎取的对象,疯狂的捕猎导致部分野生哺乳动物种类数量锐减,有的已濒临灭绝。我国很多林区新建了自然保护区,人们选择人工驯养、养殖的方法,如养殖狐、貂等。有些动物对人类生活有害,我们是否应该彻底消灭它们呢?我国洞庭湖曾爆发人鼠大战,想一想鼠害成灾的原因有哪些?人类应该怎样将有害动物的数量控制在合理水平?为什么国家禁止施用“毒鼠强”等剧毒鼠药灭鼠?你认为是否应该将鼠类彻底消灭?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讨论,使学生能够辩证看待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哺乳动物对人类生活的利弊,从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角度辩证地看待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综合和概括动物的主要特征(5分钟)

  引导学生关注技能训练,认真思考还有什么需要修改和补充的?引导学生从细胞结构、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等方面思考,引导学生通过这一问题的思考对动物部分的学习进行提升和总结。

  【设计意图】总结概括动物的基本特征是对本章知识的总结和提升。

  六、板书设计

  第七节哺乳动物

  一、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1.体表被毛

  2.胎生、哺乳

  3.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

  4.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5.体温恒定

  二、辩证地看待和处理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6、《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教学反思

  《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的知识。四年级下册的学习内容以小数知识为主,其中小数的'计算是本册的重难点知识。上完《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一课,基本能按照预设的过程上下来,目标基本达到。而且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估算的强化。

  但也有些不足之处:

  1、放手不够。前面已经在《包装》一课学习了小数的乘法知识,今天的第一个问题是对昨天学习得巩固,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而我在让学生用竖式计算之前让学生回忆小数乘法怎么算,方法是什么,说了一大堆再让学生动笔计算,这样浪费了不该浪费的时间,显得很不相信学生。

  2、虽然有强调估算的意识,但是在计算完以后没有与估算的结果进行对比检查,显得估算就是一个走过程。

  3、难点显得训练不到位。小数乘以整十数的简便方法,虽然展示了两种不同的写法,但是没让学生进行对比哪种写法简便,为什么,让学生从对比中找到简便方法。而且在这一难点中,后面的训练不够。

  4、学生的自主性未能发挥。虽然在课上,有请过学生上台板演,但大多数学生都没怎么有表现的机会。指名回答时,教师的评语也不到位。

  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更加强各方面的训练。

7、四年级下册《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教学反思

  一、教学内容分析

  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三单元小数乘法中的一课,它是在学完包装一课,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一位小数的竖式乘法之后,进一步学习多位小数的竖式乘法。教材呈现的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多位小数互乘;二是其中一个乘数是整十数。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掌握如何确定积中的小数点的位置。由于学生已经能够应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计算有关的乘法,发现了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以及整数多位数乘法竖式得计算方法,因此,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尝试解决新问题,对于竖式的书写格式也要给予适当指导。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教学理念及反思

  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这一课是一堂计算课,很容易上成老师讲方法,学生照着做练习的很平淡的课。而我在上这节课时,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创新:

  1、导入激趣紧密联系生活:先简单介绍什么是哺乳动物,再出示哺乳动物之最的图片,学生非常感兴趣,比如:介绍猎豹是跑得最快的哺乳动物,猎豹时速110 多千米,如果和人类100米赛跑,猎豹在起点,短跑世界冠军博尔特站在离终点30米处,同时出发,而胜利的却是猎豹这样的介绍给学生极大的震撼。我觉得这就是所说的大数学观吧,不把数学当作纯数学来教学、认识、研究,而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生活化,学生活中的数学,联系生活教学数学。无非是拓展数学的内容的范围,从单纯的数学学科知识体系,延伸到生活,数学与生活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把抽象的、枯燥的数学在生活中具体化、形象化,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提升数学的趣味性。

  2、新课扶放有度,相信学生: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一位小数的竖式乘法之后,又有多位数整数乘法的基础,本节课学习多位小数的竖式乘法,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只是一个知识迁移,数出小数位数,点小数点罢了,所以我们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多尝试,教师在关键处给予点拨、指导,并为学生提供质疑、交流的机会,在交流的过程中,使出现的问题更加明朗化。

  3、练习突出趣味性:在练习环节,我设计了闯关游戏-----我是数学小天才,火眼金睛等,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在最后一个练习中我设计了点小数点的环节,这一关并不难,也不符和常说的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我的设计理念就是在课即将结束的时候,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我能行,我是最棒的,我也是快乐的!

8、四年级数学下册《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教学反思

  第一次尝试讲科学公开课,心里七上八下的不知道从何着手。我没有突出的理解能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达尔文的这段话提醒了我,可以从观察入手来准备这节课。观察能力是学生的基本能力,它可以点燃学生创作的火花。

  有趣的动物谜语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性,成功的引入本节课,为后边的环节做好了铺垫。

  通过制定研究计划,让学生大胆的发问,提高小组间的组织能力。学生的为什么还真不少,如:兔子的眼睛为什么是红的?鸡为什么不会飞?小兔子为什么一出生身上就有毛?等等。

  接着通过观察日记、图片和视频的结合让学生观察兔子的特点。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得出兔子身体表面有毛、胎生、靠吃妈妈的奶长大的特征。知道了兔子的`特点后教师展示几幅常见的动物图片,看看这些动物有没有和兔子相同的特征。经过学生观察、讨论总结出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

  知道了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就要考考学生会不会运用它进行判断。其中有个小男孩好奇的问:人是哺乳动物吗?

  大家就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开了,有的学生说:人是胎生,靠吃妈妈的奶长大的是哺乳类。有的学生则反对说:可是人身体表面没有毛,不是哺乳类。这时教师就展示简短的人进化的视频,学生通过观察自己便有了结果。

  山里的孩子信息来源少,见识也不多。对于鸭嘴兽、海豚、鲸、蝙蝠等一些特殊的哺乳动物学生了解的较少。教师便在课件中展示了小海豚出生、长大视频、 小蝙蝠出生、长大视频,让学生在自己观察中解决心中的疑问。因此,本节课学生通过讨论、观察总结出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并运用其特征进行判断,无形中使孩子们的能力得到提高,也激发了孩子们走进科学、走进大自然的兴趣。

  让学生学会观察,从一点一滴的变化开始,刨根问底,溯本追源。从一次次活动入手,让孩子们明白科学探究不仅是科学家的事,生活中只要用心、留心、细心,我们每个人都是科学家。

9、小班体育活动《爬行动物运动会》反思

  小班体育活动《爬行动物运动会》是我在参加桥东区标兵评选活动中所作的公开课,以下是我在对《新纲要》的理解及运用的前提下,所谈的本次活动的教学反思。

  小班下学期教育目标中的健康领域要求幼儿参加体育活动能体验到活动的乐趣,能熟练掌握手膝爬和手脚爬,动作自然协调。以此为指导,我制定了具体的教育目标:1、练习手膝、手脚着地向前爬及侧爬。2、培养幼儿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设计教案时我首先想到的是使本次活动充分体现出愉快#from 本文来自高考资源网 end#、轻松的特点,没有丝毫上课的痕迹。各环节之间自然过渡,在玩中学习。结合小班幼儿对手膝、手脚向前爬、侧爬等基本动作掌握的还不是很好的现状下,以向前爬作为重点,侧爬作为难点。

  活动的`引入用了节奏欢快、富有童趣的律动,既达到了体育活动前做的准备活动的目的,同时又使活动一开始,就创设了一种轻松活泼,生动有趣的氛围,使幼儿精神愉快,提高了幼儿对本次体育活动的兴趣。而后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特设的爬行动物运动会的情景中。提问的设置体现了本领域与语言、常识领域的互相渗透,其次“大带小”的活动形式,引发幼儿的好奇,让幼儿积极主动练习手膝着地、手脚着地向前爬行及手脚着地侧爬,培养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在此过程中我尽可能多的实现幼儿的自主学习,把主动权交给幼儿,让他们自己选择每次和哪种动物学习爬行,并且先观察后尝试。经过再次观察,在教师启发下自己总结出动作要领后,再来练习。让他们自由选择头饰,扮演不同的小动物。学习爬行动作时,我还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和幼儿一起爬,以自己欢快的情绪去感染每一个幼儿,带动他们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融在幼儿当中,不作旁观者,建立平等、民主的师幼关系,然后采用了集体比赛和分组比赛相结合的形式,巩固练习本次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最后在欢快的音乐中结束,形成首尾呼应。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