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小学二年级上学期《蓝树叶》教案一等奖设计

2023-07-22 11:42:12

  小学二年级上学期《蓝树叶》教案一等奖设计

小学二年级上学期《蓝树叶》教案一等奖设计

1、小学二年级上学期《蓝树叶》教案一等奖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初步理解新词在本课中的意思,能认读“惹、皱、脸”三个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学会应用。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具准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绿色、红色、黄色、棕色)

  2、那么,谁见过蓝色的树叶呢?为什么会有蓝色的树叶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7 课,让我们从

  课文中找到答案。教师板书课题:《蓝树叶》。

  二、进入新课: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学习完毕,同桌相互评议学习情况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借、吞、吐、趴、等、盒、削、眉、由

  在读生字的过程当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最好让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听的能力)

  2)看投影,读词语:

  皱眉、借铅笔、趴在、削铅笔、不由得、吞吞吐吐、盒子、惹人喜爱、脸红

  3)自己练习读

  4)指名读,比一比谁读的正确。

  5)说说你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字形:

  吞:上下结构的字,上边是一个“天”字,第一笔容易写成撇,教学时应注意提醒学生。

  盒:这是一个形声字,上声下形,上边的“合”与“盒”字同音,下边是一个皿字底。

  削:这是一个形声字,左声右形,右边是个立刀旁,用刀子削。

  眉:学生容易将“目”写成“日”,可引导学生想一想,“眉”的下边为什么是“目”。

  4、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标出自然段序号,然后打手势告诉老师。

  2)指名分段读,听一听谁读的正确、流利,进行评价。

  3)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李丽和林园园是同桌同学,李丽要画绿树叶找不到绿色彩笔,向旁边的林园园同学借。可是林园园却舍不得把心爱的笔借给她,找各种借口,最后李丽只好画了一片蓝树叶,林园园看到后,感到很难为情,不由得脸红了。)

  三、练习巩固:

  1、小组为单位共同练习:

  1)请你们小组共同复习本课生字新词,并练习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小组之间互相出题目考查,合作学习小组长留下进行监控。

  例如:

  看拼音写词语;

  听写词语;

  组词;

  读句子;

  读课文;

  ……

  小组之间进行比赛,并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进行评价,展示学习成果。

  2、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让学生打开语文书看课后的第二题,观察每个生字的占格情况。

  2)让学生说说眉、借、由的占格情况。

  3)在书中练习描写。

  4)进行展示,进行表扬,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布置作业:抄写难字、提出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通过课文中林园园认识到自己没有帮助同学而感到羞愧这件事,使学生懂得同学之间要助人为乐,互相帮助。

  2、体会人物的语言、心理,了解人物的特点

  3、进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有语气朗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内容。

  2、体会人物的语言、心理,并培养学生有语气朗读的能力。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的语言、心理,并培养学生有语气朗读的能力。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如果给你一片树叶,请你为它涂上颜色,你会涂什么颜色,为什么?

  (绿色、红色、黄色……根据树叶在不同时间的颜色不同而定。)

  2、今天,我们课文中的主人公李丽画了一片蓝树叶这是为什么呢。

  3、齐读课题《蓝树叶》。并进行板书。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指名分段读,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李丽和林园园是同桌同学,李丽要画绿树叶

  找不到绿色彩笔,向旁边的林园园同学借。可是林园园却舍不得把心爱的笔借给她,找各种借口,最后李丽只好画了一片蓝树叶,林园园看到后,感到很难为情,不由得脸红了。)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李丽是怎样向林圆圆借绿铅笔的?

  2、指名说一说:

  (第一次李丽小声问林圆圆可不可以借绿铅笔用一下,林圆圆说自己还没有画完;第二次李丽等她画完向她借,她担心李丽把她的.笔尖弄断;第三次林圆圆再三嘱咐李丽要注意这注意那,李丽一再表示会小心,只画树叶和小草;第四次林圆圆皱着眉嫌李丽画得太多,这一次,李丽没有再接林圆圆的铅笔。)

  3、整个借笔过程,课文是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和神态来写具体的。自由读,找出描写人物的语言和神态的语句,并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来,体会体会。

  4、根据所画内容,练习有语气的朗读:

  1)自由读

  2)指名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李丽的话应读的比较温和,是耐下心来尽可能按照林圆圆的意思办,尽量不给林圆圆添太多麻烦,她一心想画一片漂亮的绿树叶,所以在林圆圆显示出不愿借的情况下,李丽尽量迁就、忍耐;林圆圆不愿帮助别人,当李丽向她借时,她是吞吞吐吐,想办法拖时间或找别的借口,面对同学,她不好意思不借,但心里又舍不得,于是小气的她就嘱咐这嘱咐那。读她的话,应读出那种不情愿、小气、挑剔的语气。)

  3)小组练习分角色有语气、有表情的朗读。

  4)全班范围内有语气朗读。

  5)评一评谁的语气好,为什么?

  5、当林圆圆看到李丽本上的蓝树叶时,不由得脸红了。此时她会怎样想?

  后悔自己的小气。

  从来都没见过蓝树叶,李丽把树叶画成蓝色,也是迫不得已。这都是自己造成的。

  如果因为树叶是蓝色的影响李丽的成绩,那自己真是应该负有一定的责任。

  李丽是我的同桌,现在同桌有困难,我却推三阻四,真是不应该。

  如果哪天我忘带彩笔,李丽也这样对待我,我心里会是什么滋味呢?

  ……

  (三)、联系实际,说说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事会怎样做?

  1、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

  2、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结合日常生活的所作所为。

  教师小结:生活中难免会遇到类似的事,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只有这样,才不会有蓝树叶的遗憾。

  三、有语气的朗读全文:

  1自由读。

  2、以小组为单位练习

  3、进行全班展示:分角色朗读,最后评价。

  四、作业:

  1、有语气的朗读课文。

  2、以小组为单位排演课本句。

2、小学二年级上学期《蓝树叶》教案一等奖设计

  学习目标:

  能做到用右手传递接力棒;能积极参与游戏,与同伴密切配合。

  学习内容:

  迎面接力

  学习时间:

  第十五周

  学习步骤:

  一、统一规章,身体力行

  教师活动:

  1、集合队伍,组织学生进行队列队形练习,集体练习后,一组组轮流做。

  2、组织学生进行反应练习,“1”原地不动,“2”蹲下,“3”跳,“4”拥抱同学。

  3、及时点评学生的表现。

  学生活动:

  1、快速安静集合队伍,队伍整齐,动作规范,反应迅速。

  2、明白各个数字代表的动作,能快速做出反应。

  3、相互交流。

  组  织:四列横队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教师活动:

  1、复习游戏的方法,着重练习右手传递接力棒的两人配合动作。

  2、游戏中重点提示两人传接棒的`动作配合和跑的规定路线。

  3、组织学生进行尝试性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及时总结学生的练习情况,并提出要求。

  5、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迎面接力”比赛,讲解比赛方法及规则。

  6、及时总结学生的比赛情况,并提出要求。

  7、邀请传接棒较好的学生进行动作展示,及时进行点评。

  8、再次组织学生进行迎面接力比赛。

  学生活动:

  1、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按跑的规定路线,反复进行两人右手传接棒的配合练习。

  2、游戏中能正确对待胜负,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3、积极参与练习,能按教师的要求去完成任务。

  4、根据老师的指导,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

  5、遵守比赛规则,积极投入比赛,相互合作,相互鼓励。

  6、乐于反复游戏,掌握方法。

  7、积极参与交流展示活动,相互观摩学习。

  8、积极投入比赛。

  组 织:两列横队面对面站立 八路纵队

  三、活跃身心,快乐放松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握胫竞走接力”,讲解并示范动作方法及要求,提示学生在走的过程中不能起身,走成直线。

  2、及时点评各组比赛情况,并提出要求。

  3、再次组织学生进行接力。

  学生活动:

  1、明白方法及要求,相互配合,顺利完成。

  2、队员之间相互指导帮助,积极与组长配合。

  3、乐于反复练习。

  组  织:四路纵队

  四、交流评价,总结经验

  教师活动:

  1、总结评价整节课。

  2、宣布下课。

  学生活动:

  1、相互交流评价。

  2、师生再见。

  组  织:四列横队

3、小学二年级上学期《蓝树叶》教案一等奖设计

  我的发现

  本部分包含发现识字规律和多音字用法两项内容。

  教材首先是字、词同时呈现,做到了字不离词;然后突出呈现我会认的六个生字,便于学生前后联系把握学习目标。学习伙伴的提示暗示了一种识字方法,即:运用熟字相加的方法记生字。

  教学时可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一读字词,再读一读小泡泡里的话,自己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找同学交流交流。也可以启发学生想想这些字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识记。

  可以用拼字游戏巩固识字。学生自制生字部件的卡片,进行拼字练习。老师还可以制作几个本课生字以外的汉字部件,让学生与自己的卡片拼一拼,看看拼成什么字。如,户方→房、田心→思、口贝→呗、月各→胳。

  我会填是让学生在读读、说说、用用的过程中,发现汉字的一字多音现象。

  我会认里的六个生字要当堂认识。可以用生字卡巩固,或通过读字、读词、用字组新词来巩固。如:历史、经历、历历在目。

  可采取激励的方式组织教学。如,书上的`小女孩发现了历字是由两个认识的字组成的,你们谁发现其他几个字的特点了吗?

  日积月累

  本部分包括读记短语、填标点、读儿歌三项内容。意图是积累语言、学习使用标点符号、培养学生的爱心。

  读读记记有六个偏正式短语,要求反复朗读。健康的身体要求读出自信的语气,火红的太阳要读出灼热的激情,其他要分别读出羡慕、寒冷、遥远、心爱的意味来。可以进行口头扩展练习:如()的身体,()的眼光。还可以创设情境进行感悟。如,羡慕的眼光:××同学学习好,品德也好,被学校评为十佳少先队员,我们掌声祝贺!(这时稍停,学生就会看××同学),这种眼光就是羡慕的眼光。

  我会填是根据例句,通过自己读句子,填标点,引导学生学习使用句号、问号、感叹号。要填的第一句也可以填问号。要通过朗读来体会不同标点符号所表达的语气。教师可口头再说几个句子,让学生根据语气说说应该用什么标点符号。

  我会读要求诵读儿歌。重点是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出感情。要求做到边读边想,不会认的字可以问一问周围的同学。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从儿歌中体会到什么。然后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对读或表演读,体会语言的韵味和儿歌中蕴含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我想这样做》。教材已经为学生创设了情境。口语交际活动可以安排以下环节。

  一、创设情境

  播放帮助残疾人的有关录像或展示有关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二、情境对话

  介绍几种帮助残疾人的情况(如,盲人过马路、公共汽车上上来一位有腿疾的乘客、身体有缺陷的同学上体育课),让学生说说应该对残疾人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先在小组里说,再全班交流。

  三、说唱结合,读说结合

  1?结合展示台的《爱的奉献》或者其他歌曲,说说为什么要关爱残疾人。

  2?朗读有关残疾人的故事或其他文章,提出问题来讨论,或者交流自己听后的感想。

  展示台

  展示活动可以让学生自己组织、开展,体现自主性。教师要做好指导。

  1?在教学《日记两则》时就鼓励学生记日记,并提醒学生注意保存。

  2?让学生把课桌围成一个大圈,作简单的舞台布置。

  3?课前让有兴趣的学生收集《爱的奉献》的歌词,并主动地识字、学唱。课堂教学中展示学生新识的字,把他们新识的字贴在课室生活识字区里。可以进行个人表演或小合唱。

  4?让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展示自己的才能。如,唱其他歌、跳舞;讲关爱和奉献的故事;说一件令自己感动的事;记名言。

4、小学二年级上学期《蓝树叶》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包括一篇课文,9个会认的字,10个会写的字,两道课后题。本课使我们懂得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

  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我们每个人心中都装着自己和他人这两样东西。在许多情况下,这两样东西都在进行着斗争。斗争的结果,要么是自私,要么是无私。经过不断的自我修养,人应该逐步达到无我的境界。雷锋心中装着他人,唯独没有自己,成为世人效仿的典范。

  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切忌把她当作批判的对象。

  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教学时,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丰富内心的感受。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8个生字,会用吗、吧造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3.继续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能正确、端正、整洁的书写生字。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会用吗、吧语气词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培养责任感。

  2.细心体会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1.挂图

  2.学生朗读课文,准备画笔。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生字,学习课文,朗读感悟体会互相帮助的可贵。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培养责任感。

  2.细心体会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悬念导入:

  1.课前板书:19

  蓝色的树叶

  2.设悬念:读了课题,你有问题吗?(树叶怎么会有蓝色的呢?)学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学生自学:

  1.以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2.成果汇报:

  (1)生字

  (2)接读课文

  3.质疑:你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三、学习课文:

  1.老师(出示插图1)讲述故事起因:(第一自然段)

  2.师:李丽看看旁边的林园园,她已经把树画好了。小朋友看,林园园画的绿色的树叶可爱吗?(指导看图)

  3.(出示第二自然段句子)树叶那么绿,真惹人爱你一定会读了!指导朗读。

  4.出示第一幅插图,仔细观察李丽丽和林园园的表情,想想她们说了些什么。找出课文中的对话读一读,并说说从对话中体会到什么。

  李: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读出谦和、礼貌的语气;可结合课后读一读、说说进行扩展练习)

  林:我还没画完呢。(读出吞吞吐吐的样子,声音较低缓)

  李: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读出请求、商量的语气)

  林: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读出不乐意的语气)

  李:我小心一点。(读出诚恳、小心谨慎的态度)

  林:你要注意,不要削,画的时候不要用力,不要画得太多。(读出不放心的语气)

  李:我只画树叶和小草。(读出连忙答应的语气)

  林:还要画小草?(读出出乎意料、不满的语气)

  5.出示第二幅插图,说说这幅插图画的是课文哪部分的内容,李丽和林园园分别在做什么,她们可能在想什么。

  6.出示课文最后一段:你读懂了什么?指导朗读。

  7.假如你当时在李丽和林园园旁边,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注意结合林园园不由得脸红了,要想到她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所以林园园会用行动改正错误的。)

  四、实践活动:

  1.让我们和林园园一起画一张有绿绿叶子的图画送给李丽好吗?

  2.作品展示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巩固生字,词语,会写10个生字,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端正、整洁地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写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1.读字组词(同位配合完成)

  2.有感情地读文。

  二、指导书写

  1.请同学们看字帖,观察每个字在字帖中的位置,想想写时应注意什么。

  2.教师出示生字帖(投影仪)

  请同学上台与台下同学交流体会。

  3.重点指导:

  四个左右结构的字(吐、注、课、铅),前三个要写得左窄右宽,铅字应写得左右基本相等。四个上下结构的字中,可以重点指导笔字的书写。写竹字头时,应避免把短横写成点;毛字的撇要尽量写平,竖弯钩的起笔在竖中线上。注意提醒学生,铅字的右上不是几字;拿字上面的合字中有一个短横,可以让学生采用会意的办法记忆:合手才能拿住。

  4.同学自己看字帖写字,师巡视指导。

  三、完成课后练习

  1.出示:你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吗?

  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吧。

  (1)指名读

  (2)你能用吗、吧也说一句话吗?

  (3)把这句话写在书上。

  (4)指名读读。

  2.把两个造句写在作业本上。

  四、抄写生字词。

5、小学二年级上学期《蓝树叶》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包括一篇课文,9个会认的字,10个会写的字,两道课后题。本课使我们懂得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

  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我们每个人心中都装着自己和他人这两样东西。在许多情况下,这两样东西都在进行着斗争。斗争的结果,要么是自私,要么是无私。经过不断的自我修养,人应该逐步达到无我的境界。雷锋心中装着他人,唯独没有自己,成为世人效仿的典范。

  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切忌把她当作批判的对象。

  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教学时,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丰富内心的感受。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8个生字,会用吗、吧造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3.继续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能正确、端正、整洁的书写生字。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会用吗、吧语气词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培养责任感。

  2.细心体会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1.挂图

  2.学生朗读课文,准备画笔。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生字,学习课文,朗读感悟体会互相帮助的可贵。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培养责任感。

  2.细心体会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悬念导入:

  1.课前板书:19蓝色的树叶

  2.设悬念:读了课题,你有问题吗?(树叶怎么会有蓝色的.呢?)学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学生自学:

  1.以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2.成果汇报:

  (1)生字

  (2)接读课文

  3.质疑:你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三、学习课文:

  1.老师(出示插图1)讲述故事起因:(第一自然段)

  2.师:李丽看看旁边的林园园,她已经把树画好了。小朋友看,林园园画的绿色的树叶可爱吗?(指导看图)

  3.(出示第二自然段句子)树叶那么绿,真惹人爱你一定会读了!指导朗读。

  4.出示第一幅插图,仔细观察李丽丽和林园园的表情,想想她们说了些什么。找出课文中的对话读一读,并说说从对话中体会到什么。

  李: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读出谦和、礼貌的语气;可结合课后读一读、说说进行扩展练习)

  林:我还没画完呢。(读出吞吞吐吐的样子,声音较低缓)

  李: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读出请求、商量的语气)

  林: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读出不乐意的语气)

  李:我小心一点。(读出诚恳、小心谨慎的态度)

  林:你要注意,不要削,画的时候不要用力,不要画得太多。(读出不放心的语气)

  李:我只画树叶和小草。(读出连忙答应的语气)

  林:还要画小草?(读出出乎意料、不满的语气)

  5.出示第二幅插图,说说这幅插图画的是课文哪部分的内容,李丽和林园园分别在做什么,她们可能在想什么。

  6.出示课文最后一段:你读懂了什么?指导朗读。

  7.假如你当时在李丽和林园园旁边,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注意结合林园园不由得脸红了,要想到她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所以林园园会用行动改正错误的。)

  四、实践活动:

  1.让我们和林园园一起画一张有绿绿叶子的图画送给李丽好吗?

  2.作品展示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巩固生字,词语,会写10个生字,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端正、整洁地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写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1.读字组词(同位配合完成)

  2.有感情地读文。

  二、指导书写

  1.请同学们看字帖,观察每个字在字帖中的位置,想想写时应注意什么。

  2.教师出示生字帖(投影仪)

  请同学上台与台下同学交流体会。

  3.重点指导:

  四个左右结构的字(吐、注、课、铅),前三个要写得左窄右宽,铅字应写得左右基本相等。四个上下结构的字中,可以重点指导笔字的书写。写竹字头时,应避免把短横写成点;毛字的撇要尽量写平,竖弯钩的起笔在竖中线上。注意提醒学生,铅字的右上不是几字;拿字上面的合字中有一个短横,可以让学生采用会意的办法记忆:合手才能拿住。

  4.同学自己看字帖写字,师巡视指导。

  三、完成课后练习

  1.出示:你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吗?

  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吧。

  (1)指名读

  (2)你能用吗、吧也说一句话吗?

  (3)把这句话写在书上。

  (4)指名读读。

  2.把两个造句写在作业本上。

  四、抄写生字词。

6、小学六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圆柱的侧面积》教学反思

  1、重视学习内容的生活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数学问题,这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的有效方法。在第一环节中,教师就创设了“可比克”情景,要求商标纸的面积就是求圆柱的侧面积,如何求一个曲面的面积?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愿望。再有就是练习的设计,也是从生活实际出发,解决生活中求圆柱侧面积的`问题(如,压路机前轮压过的路面的面积大小;油漆圆柱状的柱子需要多少油漆?……)

  2、重视学习过程的实践性

  创建“生活课堂”,就要让学生在自然真实的主体活动中去“实践”数学、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发现。本节课的第二环节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圆柱侧面展开的情形,在实践中推出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同时,情感上得到满足。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创建“生活课堂”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帮助他们架设并构建新的平台,让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并激励学生在实践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个性得以发展。

  3、重视练习设计的层次性和多样性

  当学生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公式后,先后设计了已知底面周长和高求侧面积、已知直径和高求侧面积及已知半径和高求侧面积的梯度练习,使学生的应用能力不断提高。在巩固阶段,我又设计了判断、填表等形式多样的练习,加深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处处从生活入手,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不足之处:

  1.课前的导入,可以不用教具,用和学生一样的“可比克”,和学生更加贴近。

  2.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在让学生思考长方形的长与宽和圆柱的关系时,可让学生充分思考,在这里我让学生很明显可以感受到教师的暗示,让他们要注意研究的方向。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对于学生思维的训练教师要有长远的培养计划。

7、s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树叶》教学反思

  新课标实施中的创新教育

  《树叶》一课,课文想象丰富、语言朴实、富有意趣,为儿童喜闻乐见。教学中,我就培养创新思维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1.充分挖掘课文资源,激发创新兴趣。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和主动探索的内驱力,它能有效地挖掘学生蕴藏着的学习潜力和创新热情。《课标》指出“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内因起主导作用”。

  《树叶》一课的前四句写大家都很喜欢树叶:“树枝拿它当扇子”“小虫拿它当被子”“鱼儿拿它当花伞”“小鸟拿它当风筝”,十分形象地写出了树枝、小虫、鱼儿、小鸟都非常喜欢树叶,所以树叶与大家有着亲密和谐的关系。因此,指导朗读时,我紧紧抓住“形象”,让学生边做动作边读课文,用动作来表达感情。学生通过反复读文,慢慢领悟到:树枝把长在树上的树叶当做扇子,用它扇起阵阵轻风,多么惬意;小虫把落在地上的树叶当做被子,盖上身上暖暖和和,多么温馨;鱼儿把漂在河里的树叶当做花伞,撑起花伞挡雨遮阳,多么舒适;小鸟把飞到天上的树叶当成风筝,风筝在空中翩翩起舞,多么快乐!理解到这一层,学生再读课文时,动作更生动了,表情也更丰富了。凉快、暖和、调皮、快乐……一一写在了他们脸上。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是那么天真可爱。我欣喜地看到,创设意境引发出孩子们的形象思维,使他们真正理解了课文……

  2.充分利用“课文空白”,培养创新思维。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就要教师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积极思维,培养语文能力。其核心是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在于挖掘和把握教材中训练学生思维的知识点和交叉点,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多方向想象。

  文中第4句后出现了一个省略号,“飞在天上,小鸟拿它当风筝……”在学生理解课文后我紧扣这个省略号,引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填空白”——树叶还会落在哪儿呢?于是,一个个精彩的话语应运而出:“树叶落在地上,小虫拿它当小床。”“树叶漂在水里,青蛙用它当小船”“树叶落在头上,小朋友拿它当帽子”“树叶飘在地上,小虫拿它当花裙”。“树叶落在地上,鸟儿拿它当鸟窝”……学生的创新思维被激活了,课堂春意盎然、充满生机。就在这时,又一位同学说到:“树叶漂在水里,鱼儿把它当作信,信上说‘秋天来了! 。”多好的句子呀!他不再是简单地想象树叶像什么,而是由落叶想到了秋天要来了。这说明学生已经在展开想象的翅膀,很好地将已有知识经验与课文结合起来了。

  3.充分尊重孩子天性,培养创新意识。

  《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彼此都应受到关爱、尊重、理解和信任,建立起平等、信任、朋友式的关系。”通过学习《课标》和新的教育理论,我感到教师要在课堂上真正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必须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孩子的天性就是好玩、爱动,而本课选材又是他们熟悉并感兴趣的树叶,所以,如何尊重他们的天性,让玩为学服务,便是这堂课能否上好的一大关键。课前,我布置学生跟爸爸妈妈一起捡自己喜欢的树叶。捡的过程,也是他们对树叶的认识过程。课上,我让学生把他们精心选来的叶子展示给大家看,并且说一说。这两点,充分满足了他们主动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对于课文的学习更感兴趣,因为文章讲的,似乎就是他们手中树叶的故事,多有意思!再看读课文时,他们手中的叶子一会儿长在树上,一会儿落在地上,一会儿漂在河里,一会飞到天上……那情景,好不欢快!仿佛他们已成了故事的主角。尽管学生的动作很雅气,却使我看到他们投入学习的热情和创造潜质的亮光。

  4.合理整合教学资源,培养创新能力。

  语文实践能力要在学生充分的实践行为中形成,《课标》指出“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趣的实践活动。”如何在语文实践中合理整合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也做了一些尝试:

  课文教学结束,学生似乎还意犹未尽,怎么办呢?我翻了翻书,《语文百花园三》中“语文大课堂”正好安排了一个题目“有趣的树叶”。对了,何不利用他们手中现成的树叶来贴一贴,拼一拼,画一画,说一说呢?于是,我紧接着上了“有趣的树叶”这一课。

  根本无需过多讲解,他们早已胸有成竹了。不一会儿,“乌龟、小鱼、蝴蝶”出现了,再过一会“小船、花朵、小树”也来了,再等一会儿“鸭嘴兽、小丑人、奥特曼、小老鼠”等动画人物居然也一一赶来了……看着看着,我被他们的想象力折服了!

  再听他们是怎么说的吧!“我贴了一只蝴蝶,它的翅膀是两种颜色的,非常漂亮!”“这是我贴的鸟妈妈,旁边是鸟宝宝,冬天要来了,它正跟妈妈一起去找吃的!”“这是我贴的小鱼和蝴蝶,旁边还有水草和小虫。小鱼说:‘小蝴蝶,我请你吃水草。 蝴蝶说:‘谢谢你!我不吃水草。 蝴蝶说:‘小鱼,我请你吃小虫。 小鱼说:‘谢谢你!我不吃小虫 。”……谁敢说,这不是学生在兴趣引路下的智慧火花的迸发?我不由感叹:兴趣是多好的老师呀!

  教学结束,我的心绪却久久不能平静。我真的被学生感动了,他们真是太棒了!此时,我由衷地感到:当个老师真好!这种幸福是别人所无法体味到的!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形式多样,但要用得巧、用得少,更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恰如其分才能事半功倍。孩子们这些想象,尽管很幼雅,但使我看到了创新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还培养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陶冶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操。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也是在起步中还有待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会不断地深入探究。

8、二年级下学期《解决问题》教学反思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活动区活动刚刚开始,娃娃家就传来了争吵声:“我想当爸爸!”“我当!是我先拿到进区牌的!”“我先拿到的!”我随声望去,只见小于浩与大冯东正在争夺爸爸的角色牌儿。

  于浩的小脸儿气得通红,一双小手却毫不放松地紧抓着角色牌儿。大冯东也不甘示弱,一手抓着牌儿一手还叉着腰。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谁都不让谁!

  “有意思,我倒要看看他们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我来到娃娃家的隔壁――小小餐厅,边吃水饺边“监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他们的争吵已经升级:小于浩瞪圆了眼睛,大冯东的脸涨得通红,两人就像两只好斗的小公鸡,僵持不下,互不相让。这时,娃娃家的妈妈着急了:“别抢了!老这样抢谁都玩儿不上!”两只“小公鸡”听到妈妈的话,就像见到了“大救星”。

  “是我先拿到!”“不对!我先拿到的!”两人争着向“妈妈”诉说,期望得到“妈妈”的同情。做“妈妈”的听了也很为难。

  “妈妈”歪着小脑袋,紧锁双眉想了又想:“要不你们两个猜拳吧!谁赢了谁就当爸爸。”两人想了想,同意了。

  “了磕!丁丁磕!”经过一番激烈角逐,冯东赢!虽说这一结果使于浩有些不高兴,但他只好服气,去别的组游戏了。

  一场风波终于过去了。“吃”水饺的我暗暗高兴:孩子长大了,有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了!幸亏我没有急于纠正,幸亏我给了孩子一点自由发挥的空间,幸亏―…?

  游戏结束时,我把这个小故事讲给了全班小朋友听,并请孩子们想更多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

  “可以换着玩儿,他当一会儿爸爸,我当一会儿爸爸。”

  “可以一个人当叔叔,叔叔也能在娃娃家玩儿,也能像爸爸一样干活。”

  “今天他当爸爸,明天我再当。”

  “做两个爸爸牌儿,让两个人都当爸爸!”

  每个孩子的发言都是解决问题的一剂良方,而这些良方是孩子间的经验分享和经验积累。每个孩子都会遇到难题,每个孩子都难免与人发生争执,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能绕过这些烦恼,并努力为孩子铺平前进的道路。然而,我们忽略了,恰恰是这些让孩子、老师头痛的小问题给了孩子可贵的发展机会,他们从中学会与人交往的技巧,学会解决问题的办法……

  因此,不妨在发生问题的时侯多一分耐心,多一点等待,多给孩子一点自己解决问题的空间。

9、二年级下学期《解决问题》教学反思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过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问题基础上教学的。这种问题实际上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只是有一个条件题目中没有直接给出,需要根据题里的条件先算出来。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问题,可以加深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提高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成功之处:

  1.重视解题策略的培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教材中画出线段图直观表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同时呈现了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是先求出实际比原计划增加的公顷数,即14-12=2(公顷);再求出增加的公顷数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即2÷12≈16.7%。二是先求出实际造林的公顷数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再把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看作单位“1”或100%。用实际造林的公顷数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减去100%,就是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通过两种方法的教学对比,使学生明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不同解题思路,同时应用线段图加强学生图形结合进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视题目的变式,训练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例2的问题后进行变式训练,再让学生解答“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为防止负迁移,可以提出问题:能不能说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的含义是什么?在这里是谁和谁比?使学生明确这道题实际求的是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的公顷数占实际的百分之几,列式为(14-12)÷14≈14.3%。或者先求出原计划造林是实际的百分之几:12÷14≈85.7%,再把实际造林的公顷数看作“1”,求出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100%-85.7%=14.3%。通过变式练习,即开拓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又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不足之处:

  学生对于(14-12)÷14≈14.3%这个算式习惯上用等于号,而不是用约等号。

  再教设计:

  在教学中要说明(14-12)÷14≈0.143=14.3%,而不是等于14.3%。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