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文《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优秀教案一等奖设计
1、语文课文《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优秀教案一等奖设计
一.活动背景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是反映古代生活的文言文,所选的几篇文章体现了历史巨人的风采,如陈涉、唐睢、孔明等。综合性学习“话说千古风流人物”是在学习这几篇文章的基础上,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探寻伟人古迹,学习伟人精神,让学生经历一次头脑的洗礼,唤醒他们心中对成功的渴盼。
二.活动目标
1、开发校内外语文教学资源,提高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了解伟人的经历、业绩,学习他们艰苦创业、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意志。
3、阅读伟人的作品,学习他们的英雄豪情、爱国热情,以及他们的开阔胸怀。
4、通过对本地历史上风流人物的探访,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
三、活动重点
通过学生对伟人求学经历、创业经历、精神品格等的了解,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性格和树立目标后拼搏进取的精神,同时,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是这次活动的重点。
四、课时安排
在课前搜集、整理信息的基础上,用一课时开展活动成果交流评议活动,用一课时写作。
五.课前准备
提前两周在班级内布置活动,将全班同学分成三组,各选出组长一名。
第一组同学通过书报、影视、网络等搜集伟人生平、经历、业绩等,组长根据组员的搜集,精选出十名伟人,将他们的资料做成PowerPoint演示文稿,有能力的同学也可制成Flash动画,着重展示伟人们求学、创业的艰辛和他们坚韧不拔的努力。组员配合组长完成制作课件的工作,每人将收集资料的过程及心得体会好好整理一下,准备在课上交流。
第二组同学通过网络、书刊等搜集伟人的名篇名作,不理解的地方尽量自己查工具书解决。组长在组员的搜集材料的基础上,精选出五位伟人的作品,(根据作品的篇幅,可以酌情增减人数)配上写作背景、注释等,制成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Flash动画,以备课上展示。(制作课件时应有所侧重,主要能体现伟人思想或是主要经历的作品。)
第一组和第二组同学可以将搜集的材料互相参照一下,如果两个组搜集的材料是关于同一个人的,就由专人负责将搜集到的材料组合到一起,制作成的课件就是一个人从生平、经历到作品的完整展示。
第三组同学主要查找当地伟人的资料。我们学校位于青岛市李沧区大枣园村,村内有条著名的牌坊街,据说是为当地的一名清官王懿及其子孙所建,古色古香的牌坊屹立了几百年,仍不失其庄严,王懿家族的故事在当地百姓中广为流传,但由于距离学生们时代较远,大部分学生并不完全了解,因此要求第三组同学利用这一次机会或是访问当地老人,或是采访李沧区相关领导,为同学们讲述牌坊的故事,并借此查询本地其他历史上有记载的伟人及其主要事迹。
以上工作由各组长负责,领导、督促本组人员完成。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尽量自己想办法解决,也可以找老师帮助。另外,为使学生方便制作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Flash动画,课代表和微机老师联系,安排一节课的时间到微机室去,请微机老师指导、帮助学生制作。
上述活动进行中,课代表在班级中调查各组的准备情况,将各组情况反馈给教师,协助教师制定好活动方案,编写发言稿。
六.活动过程:
1.教师宣布活动要求:上台展示成果的同学要举止得体、落落大方、口齿清楚,对于其他同学的提问礼貌回答,如果对提问的问题解决不了,应主动承认并请有能力的同学解决;台下听讲的同学要尊重发言的同学,在同学发言过程中保持安静,不随便打断同学发言,不乱起哄,有问题时应举手示意,得到允许后方可发言。
2.请第一组同学展示搜集成果,并请第一组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在搜集材料过程中的感想、体会。
3.请第二组同学展示成果,解说自己搜集到的名篇名作,在展示作品时,其他同学关于作品有疑问或是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提出,由第二组同学负责解答,第二组同学应着重讲解涉及伟人思想或主要经历的作品,对于伟人的爱国热情或是不同凡响之处要着重讲明。
4.请第三组同学展示成果,因为第三组同学走出了校门,因此在展示成果结束后请他们讲述一下搜集材料的过程(搜集的方法、采访的人物、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等,主要培养其他同学扫除畏难情绪,大胆走向社会。),并交流收集过程中的感想、体会,其他同学有疑问也可以提出。
5、全班同学展开大讨论,说说自己最欣赏或最崇拜的伟人,或者评价一下某位伟人的做法或思想,也可以谈谈自己在这次活动中的收获、感想等,小组内讨论后在班级内交流,不同看法可以同时提出。
6、老师评价、总结这次活动。(评价同学表现、材料的搜集及制作情况、评价同学讨论后发言情况,有过于偏激的情况或观点,教师应给于正确引导。)
7、老师布置作文,以“风流人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作文提示及要求:
可以从某个伟人的名言中提炼出观点,写成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鲜明,论据有力。
可以评价某个伟人,结合其主要经历和作品来谈。要求:言之有据,观点鲜明。
可以根据搜集到的`材料,通过自己想象,编写伟人某个时期的生活故事。要求:想象大胆,情节合理。
如果要你选择一位伟人和他对话,你会选择谁,想说什么。要求:内容充实,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另外,鼓励学生从新的角度挖掘素材,写出有新意的作文。可以引用搜集到的材料,但不能完全抄袭,文章要有创新精神,字数要求不低于600字。
七.活动反思
这一次活动是我一学期以来,比较成功的一次,学生参与面广,热情较高,特别是结合本地特色,对“牌坊街”、王懿故事的收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学生收集的资料也比较全面,展示的成果制作得也比较精美。尤其是各组同学在制作课件时表现出的无私、合作精神更让人欣喜。同时,第三组的同学因为走出校门,到社区、博物馆等地采访,大大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许多学生在这一次的活动后表示,这一次活动开阔了他们的知识面,伟人的经历和精神也激励了他们,大部分同学树立了自己的目标,有的还制定了详细的计划。班级内的学习气氛高涨,这一次的作文,因为大部分学生自己的参与,改变了以往“假”、“空”等缺点,写出来的文章总体上有很大进步,涌现出的精品文章也很多。
当然,这次活动也难免有不足之处:
1.因为条件便利,大部分学生借助网络来解决问题,这自然是一条途径,无可厚非,但令人担忧的是,同学们却因此错过了许多读书的机会,更有个别的同学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条件上网,而直接放弃了材料的搜集。
2.学生对伟人作品的理解,暴露了他们知识上的弱点,对搜集出来的作品,有时竟然解释得词不达意,这就影响了他们对伟人思想、精神的解读。有的同学在老师重新解释了作品后,才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让老师哭笑不得。
虽然有不如意的地方存在,但这次语文实践课确实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锻炼了他们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口语交际的能力,结合本地实际的举措,让学生们对于自己的家乡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培养了他们对家乡、祖国的感情。
2、语文课文《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优秀教案一等奖设计
一.活动背景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是反映古代生活的文言文,所选的几篇文章体现了历史巨人的风采,如陈涉、唐睢、孔明等。综合性学习话说千古风流人物是在学习这几篇文章的基础上,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探寻伟人古迹,学习伟人精神,让学生经历一次头脑的洗礼,唤醒他们心中对成功的渴盼。
二.活动目标
1、开发校内外语文教学资源,提高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了解伟人的经历、业绩,学习他们艰苦创业、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意志。
3、阅读伟人的作品,学习他们的英雄豪情、爱国热情,以及他们的开阔胸怀。
4、通过对本地历史上风流人物的探访,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
三、活动重点
通过学生对伟人求学经历、创业经历、精神品格等的了解,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性格和树立目标后拼搏进取的精神,同时,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是这次活动的重点。
四、课时安排
在课前搜集、整理信息的基础上,用一课时开展活动成果交流评议活动,用一课时写作。
五.课前准备
提前两周在班级内布置活动,将全班同学分成三组,各选出组长一名。
第一组同学通过书报、影视、网络等搜集伟人生平、经历、业绩等,组长根据组员的搜集,精选出十名伟人,将他们的资料做成PowerPoint演示文稿,有能力的同学也可制成Flash动画,着重展示伟人们求学、创业的艰辛和他们坚韧不拔的努力。组员配合组长完成制作课件的工作,每人将收集资料的过程及心得体会好好整理一下,准备在课上交流。
第二组同学通过网络、书刊等搜集伟人的名篇名作,不理解的地方尽量自己查工具书解决。组长在组员的搜集材料的基础上,精选出五位伟人的作品,(根据作品的篇幅,可以酌情增减人数)配上写作背景、注释等,制成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Flash动画,以备课上展示。(制作课件时应有所侧重,主要能体现伟人思想或是主要经历的作品。)
第一组和第二组同学可以将搜集的材料互相参照一下,如果两个组搜集的材料是关于同一个人的,就由专人负责将搜集到的材料组合到一起,制作成的课件就是一个人从生平、经历到作品的完整展示。
第三组同学主要查找当地伟人的资料。我们学校位于青岛市李沧区大枣园村,村内有条著名的牌坊街,据说是为当地的一名清官王懿及其子孙所建,古色古香的牌坊屹立了几百年,仍不失其庄严,王懿家族的故事在当地百姓中广为流传,但由于距离学生们时代较远,大部分学生并不完全了解,因此要求第三组同学利用这一次机会或是访问当地老人,或是采访李沧区相关领导,为同学们讲述牌坊的故事,并借此查询本地其他历史上有记载的伟人及其主要事迹。
以上工作由各组长负责,领导、督促本组人员完成。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尽量自己想办法解决,也可以找老师帮助。另外,为使学生方便制作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Flash动画,课代表和微机老师联系,安排一节课的时间到微机室去,请微机老师指导、帮助学生制作。
上述活动进行中,课代表在班级中调查各组的准备情况,将各组情况反馈给教师,协助教师制定好活动方案,编写发言稿。
四.活动过程:
1.教师宣布活动要求:上台展示成果的同学要举止得体、落落大方、口齿清楚,对于其他同学的提问礼貌回答,如果对提问的问题解决不了,应主动承认并请有能力的同学解决;台下听讲的同学要尊重发言的同学,在同学发言过程中保持安静,不随便打断同学发言,不乱起哄,有问题时应举手示意,得到允许后方可发言。
2.请第一组同学展示搜集成果,并请第一组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在搜集材料过程中的感想、体会。
3.请第二组同学展示成果,解说自己搜集到的名篇名作,在展示作品时,其他同学关于作品有疑问或是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提出,由第二组同学负责解答,第二组同学应着重讲解涉及伟人思想或主要经历的作品,对于伟人的爱国热情或是不同凡响之处要着重讲明。
4.请第三组同学展示成果,因为第三组同学走出了校门,因此在展示成果结束后请他们讲述一下搜集材料的过程(搜集的方法、采访的人物、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等,主要培养其他同学扫除畏难情绪,大胆走向社会。),并交流收集过程中的感想、体会,其他同学有疑问也可以提出。
5、全班同学展开大讨论,说说自己最欣赏或最崇拜的伟人,或者评价一下某位伟人的做法或思想,也可以谈谈自己在这次活动中的收获、感想等,小组内讨论后在班级内交流,不同看法可以同时提出。
6、老师评价、总结这次活动。(评价同学表现、材料的搜集及制作情况、评价同学讨论后发言情况,有过于偏激的情况或观点,教师应给于正确引导。)
7、老师布置作文,以风流人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作文提示及要求:
可以从某个伟人的名言中提炼出观点,写成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鲜明,论据有力。
可以评价某个伟人,结合其主要经历和作品来谈。要求:言之有据,观点鲜明。
可以根据搜集到的材料,通过自己想象,编写伟人某个时期的生活故事。要求:想象大胆,情节合理。
如果要你选择一位伟人和他对话,你会选择谁,想说什么。要求:内容充实,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另外,鼓励学生从新的角度挖掘素材,写出有新意的作文。可以引用搜集到的材料,但不能完全抄袭,文章要有创新精神,字数要求不低于600字。
六.活动反思
这一次活动是我一学期以来,比较成功的一次,学生参与面广,热情较高,特别是结合本地特色,对牌坊街、王懿故事的收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学生收集的.资料也比较全面,展示的成果制作得也比较精美。尤其是各组同学在制作课件时表现出的无私、合作精神更让人欣喜。同时,第三组的同学因为走出校门,到社区、博物馆等地采访,大大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许多学生在这一次的活动后表示,这一次活动开阔了他们的知识面,伟人的经历和精神也激励了他们,大部分同学树立了自己的目标,有的还制定了详细的计划。班级内的学习气氛高涨,这一次的作文,因为大部分学生自己的参与,改变了以往假、空等缺点,写出来的文章总体上有很大进步,涌现出的精品文章也很多。
当然,这次活动也难免有不足之处:
1.因为条件便利,大部分学生借助网络来解决问题,这自然是一条途径,无可厚非,但令人担忧的是,同学们却因此错过了许多读书的机会,更有个别的同学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条件上网,而直接放弃了材料的搜集。
2.学生对伟人作品的理解,暴露了他们知识上的弱点,对搜集出来的作品,有时竟然解释得词不达意,这就影响了他们对伟人思想、精神的解读。有的同学在老师重新解释了作品后,才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让老师哭笑不得。
虽然有不如意的地方存在,但这次语文实践课确实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锻炼了他们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口语交际的能力,结合本地实际的举措,让学生们对于自己的家乡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培养了他们对家乡、祖国的感情。
3、语文课文《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优秀教案一等奖设计
一、设计理念
情感素养是人的一切素养的血肉。没有了情感,就没有什么素质可言。儿童是情感的王子,人小情多(李吉林语)。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也都是有情之物。中国的文艺创作历来讲究一个情字。情者文之经、情动而辞发、为情造文等等阐述都表明情是文的命脉。小学语文教材正是情景交融的产物,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有情,教材亦有情,教材学生之间的情感的桥梁就是我们老师的情感,要由老师去传递,去强化,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课堂教学以情感为纽带,变得更富诱惑力,使学生的好学精神得到培养,促使学生在好学、乐学中逐渐懂得爱,懂得热爱崇高,追求美好。
二、设计思路
1、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
要让儿童的情感伴随着学习活动,这有一个过程,其间包含着儿童的心理进程,首先需要启动。如果把儿童的情感比做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需要外力的推动。或是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或是像一阵微风悄悄地掠过水面,那它就平静不下来。新课启始,教师要放飞一群蜻蜓,要送过一阵微风,让孩子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环节来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先来猜两个谜语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开在炎炎烈日下,长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洁,芳香扑鼻醉人心。这么美的荷花,大家喜欢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展示各种美丽的荷花图,配上优美的音乐。)有个小朋友在看过荷花后,也跟我们一样被荷花的美丽给迷住了,陶醉了,还写下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荷花》。而后请学生初读课文。
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2、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儿童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联。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儿童只是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的。没有形象的感受,就没有情感。因而,教师在引导儿童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应该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表演的艺术直观,让学生仿佛看到,也听到,整个心灵感受到,在学生眼前再现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
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形状、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洁、高雅的本色。我依据这个材料制成鲜活的课件进行展示,并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瞧,这就是小作者看到的荷花开放时的样子,放眼望去,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着碧玉盘似的绿叶,透过荷叶的缝隙,一枝枝荷花从水里探出头来,就像穿着洁白衣裙的少女,在微风中亭亭玉立。它们当中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则微露笑脸,含苞欲放;有的还未绽开,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啊,小鱼儿在荷叶下快活地游着,蜻蜓在荷花上快乐地舞蹈。这是多么生动的一幅荷花图啊!同学们,你们听了老师说的话有什么感想呢?课文第二段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荷花的形状美,与插图最为照应,我就采用直奔重点段的方法,以课文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引入第二段的学习。
3、在领悟课文的神韵中移情
儿童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应牢牢把握,并顺势将教学过程推进,从细读进入精读。所谓精读即是读课文精彩片段词句,读出其神韵。课文语言不仅承载着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情感、意愿,及至整个心灵。因此在精读读出语感神韵时,要引导学生更深地理解语言,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然而,这虽是儿童情感的一种不自禁的情感流向,但还是需要外力作用的。这就是:①借助比较区别;②借助想象展开;③借助语言媒介。通过这些,学生的情感会向深层发展,并产生移情活动。
课文第三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课件展示:看图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____,有的____,还有的_____。小小组讨论,指名说,集体评议。
2.指图引读这一段最后一句话。
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是活的画呢?这幅画怎么会活起来的?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 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可谓一举三得。
4、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
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活起来了,他们会不容自遏地想抒发自己的情感。情感的抒发,可以使学生之间的内心感受得到交流,可以相互启发,相互感染。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是,因为要求表情朗读,这就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往往用恰当的语调、语速、语气来表达,抒发他们对作品中人物、角色、场景是热爱的或者是憎恨的,喜悦的或是悲伤的,同情的或是厌恶的,留恋的或者是憧憬的情感。因此表情朗读是抒发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常用形式。
因此,在课文第二、三段的教学中,我都设计了美读环节。特别是第二段,还安排了背诵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图文对照,学生定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此时,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和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谜语激趣,课件激情,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地读读课文: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呢?
2、学生畅谈感受。
3、小作者看到的荷花是怎样的呢?课件展示,教师用语言进行描述。
(三)、细读第二段
1、课文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二段,想想这段有几句话,你最喜欢读哪几句,为什么?
(2)反馈,估计学生会出现两种情况。
①后三句:为什么喜欢?让学生在课件上找出三个句子所写的相对应的荷花。引导学生把这三句话的意思说出来:有的刚开,有的全开了,有的将要开。并将它与课文原句在读中比较,在比较中读,想象荷花的美。以荷花是那样美,谁能把它读得很美很美呢?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练读、指名读、评读。
②第二句:为什么喜欢?并进一步讨论写荷花为什么先写荷叶?感情朗读写荷叶的句子。
2、男、女生分读写荷花荷叶的句子。
3、指导背诵第二段。
(四)、学习第三段
1、过渡:荷花的形态引人入胜,值得观赏,荷花的美姿更有迷人的魅力。
2、课件展示:看图想象说话。(具体内容见设计思路)
3、指图引读这一段最后一句话,讨论。
4、白荷花的美姿的确是太有魅力了,作者被眼前这池荷花深深地陶醉了,让我们也用陶醉的语气来美美地读读这一段。
(五)、略读第一段
(六)、配乐朗读一至三段,再次感受荷花的美
4、语文课文《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优秀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读懂每个自然段,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太阳和人类的密切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2.学习本课生字词。初步体会数字说明和比较说明的作用和方法。学习使用“如果……就……”造句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阅读方法,读懂课文,了解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新出现的字词。
(二)用“一边读,一边想”的阅读方法,按自然段读懂意思,划分结构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理解自然段的内容,特别是没有中心句的第5、6自然段的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通过,读解生字词,并把不理解的词语划下来。再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初读课文情况,并纠正读音。
1.读准本课生字读音,特别注意“菌(j&n)”不要读作“(j(n)”的音。
2.防止读错以下多音字读音:
传chu2n(传说、传递)
都d#u(都是太阳送来的)
zhu4n(自传、水浒传)
d&(首都、都市)
差ch4(差不多)
漂pi1o(漂浮)
ch1(差数、差错)
pi4o(漂亮)
ch1i(出差)
3.注意不要读错以下带点字的读音:
比较(ji4o)疾(j0)病虽(su9)然
哪(n3)能那(n4)里抵(d!)得上
4.“兽”“殖”“蔬”“蒸”是翘舌音,注意不要读错。
5.正字:
生字中,“殖”的右半部“直”不要少一横;“蔬”字不要少写一点;“菌”的下部不要写成“因”;“疗”是病字头,不是广字头。
“抵得上”的“抵”是“扌”旁,不要写成“亻”旁。它的意思是顶、相当。
“汽”和“气”:“汽”,由液体或固体变成的气体。如汽车、汽水。“气”,如气体、空气、气味。
(二)思考解答: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课文?是写人、写事?还是写物、写活动?
这篇是写物——太阳(属天体)的说明文,但不是自然课。学习这一课,除了解有关太阳的知识,还要学习介绍有关太阳知识的语言和表现方法。
(三)按自然段轻声读课文,画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明确每一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如果没有中心句,自己概括拟写。投影幻灯出示:
1.太阳离我们一亿五千万公里远。
2.太阳大得很,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3.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4.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第一句是第二段的总括句,如画了这一句也不算错误。)
5.有了太阳才有云、雨、雪。
6.有了太阳才有风。
7.太阳光有杀菌能力(或利用太阳光预防和治疗疾病)。
8.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或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
(四)引导学生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划分出两个结构段。
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太阳离我们很远,它很大,很热。
第4~8自然段为第二段: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提醒学生:第一段写太阳的特点,第二段写太阳和人类的关系。第二段开头的一句话即第4自然段开头的一句话,既是两段之间的过渡,也是第二段的总括。
(五)指名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自然段之间和结构段之间要掌握适当的停顿。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一边读,一边想”,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特点;明确“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
(二)体会数字说明和比较说明的作用,并初步学习用数字说明问题的方法。
(三)学习用“如果……就……”造句。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一边读,一边想”,通过阅读,了解太阳的特点,明确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二)理解词语和重点句子,认识数字和比较说明的方法,做好词语、句子的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段:
指名读第1自然段。
1.指出课文引用了后羿(上古夏代有个穷国的君主,善于射箭)射日的传说做开头,后羿射日的传说是真实可信的吗?
(不可信,这是神话传说。)
2.既然不可信,课文为什么引用它做文章的开头呢?看看不用它做开头,一上来就说“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可以不可以?
(可以)
既然可以,课文用后羿射日的传说做开头,你觉得有什么作用?
3.这一小段后羿射日的传说和“太阳离我们一亿五千万公里”之间用“其实”过渡,“其实”是什么意思?不用这个词可以吗?提醒学生注意下面的段落中还有这个词或类似的词语。其实,所说的是实际情况。起转折作用。
4.接着课文写了太阳离我们很远,用什么写法说明太阳很远呢?(用数字)
如果不用数字,只说“很远很远”或“特别特别远”,哪一种说法好?为什么?
(肯定:用数字说明问题,是说明事物的一种写作方法。它给读者的印象是具体的、确切的,有较强的说服力。)
5.指名读第2、3自然段。
提问:看看这两个自然段用什么写法说明太阳很大、很热的?写太阳很大时,把太阳和什么作比较?写太阳很远时,为什么用钢铁作比较?要求学生把数字填在“思考·练习”第2题的括号里,然后归纳:
(这一小段不仅用了数字说明的方法,表现太阳很大、很远,还用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抵得上一个太阳作比较,进一步说明太阳很大,就更加具体、鲜明了。钢铁是坚硬的金属,碰到太阳表面六千度的温度,竟变成汽。这就把太阳很热,形象具体地告诉了我们。)
6.齐读第一段,做课堂练习:
①用数字说明天气很冷或很热,火车行驶很快,塔楼很高,树干很粗,等等。
②有一位篮球运动员身材很高,用数字或比较的方法,具体说明很高。
③公园有一棵老槐树,树干很粗,用数字或比较的写法,说明它很粗。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这一段。这一段是写太阳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的,从哪些事实说明这种密切的关系呢?第4自然段中有一句话归纳了这段的意思,把它找出来。
2.这一小段的第二句的意思和第三句的意思一致不一致?这两句话在说法上相同不相同?
(意思是一致的,都说明太阳和地球上的动、植物的关系非常密切。说法上不相同:第一句是从正面说的,是事实;第二句是从反面说的,不是事实。)
第二句虽不是事实,可是当作事实说的,从哪个词看出来?(如果……就……)
3.指出:“如果……就……”通常用在表示假设的'句子里。“如果”后面提出的事实“没有太阳”是假设的,“就”的后面是假设的事实所产生的结果:地球上“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4.课堂造句练习:教师提出假设的事实,学生补充可能产生的结果。
如果明天下雪,________________
星期六如果爸爸妈妈都休息,________________
村前这条小河如果架起一座桥梁,________________
5.读第五自然段。根据前面概括,这一段告诉我们:因为有了太阳,才有云、雨和雪,为什么?根据下面的问题,画出段中的答案:
雨和雪是什么生成的?(云)
云是什么生成的?(无数小水滴)
无数小水滴是怎样形成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
水蒸气是哪里来的?(从地面上的水)
地面上的水是怎样变成水蒸气呢?(吸收了太阳的热变成的)
6.看看这一小段话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讨论: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写了几句话?上一句末尾的词语和下一句开头的词语有什么特点?
(上一句末尾的词语也是下一句开头的词语)
归纳:这一小段话,承上启下,环环相扣,清楚地写明因为有了太阳,才有了云、雨和雪。
7.做课堂练习,用课堂讨论形式模拟第5小段句式,说几句话。上句末尾和下句开头使用同一个词语。出示第一句:“走进公园大门,迎面是一个圆形的花坛……”,接下去,要求学生用“花坛”开头说出第二句。如“花坛里开放着五颜六色的花朵”,“花朵围绕着一座小小的假山”,“假山上喷出清亮的水珠”,“水珠映着阳光,闪着七色光彩”。
(如有同学问起这种说法叫什么,可以说明是“顶针”辞格)
8.读第6自然段。提问:这一小段是写有了太阳才产生了风,从段中指出的,谁能用一句话归纳:风是什么?
(风是流动的空气)
空气为什么会流动?
(空气有的地方冷有的地方热的缘故)
空气为什么会有的冷,有的热?
(有些地区吸收太阳的热量多空气就热,有些地区吸收太阳热量少,空气就冷)
为什么空气有冷有热就会流动呢?学生回答不上来,教师补充: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受热膨胀变轻就会上升、移动,随着冷空气就会补充,这就形成了流动,也就是形成了风。
9.读第7、8自然段。简要地说说太阳光有杀菌能力,可以利用它防病、治病的实例(师生共同举例)。
提问:第8自然段共写了三句话,哪一句是全文的总结?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第一句话)
再谈谈“第一句话”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用什么词语可以替换它?
(总之、总而言之、总括起来说)
10.回忆一下第4自然段的学习,再看看这一小段前两句的意思和说法上有什么特点?
(意思相同,说法不同:第一句是从正面说的,第二句是从反面说的,是假设的,也用了“如果”。)
这一小段中的“自然”是什么意思?是自然界的意思吗?用什么词可以替换它?
(当然、理所当然)
(三)通读课文,结合板书总结:
《太阳》这篇说明文,通过阅读、分析,我们获得了有关太阳的特征的知识,明确了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课文两大段在内容上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正因为太阳很大,很热,距离我们又很远,才能给我们送来光明和温暖,也才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通过课文学习,我们初步了解“数字”和“比较”的说明事例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说明问题,给人以具体、鲜明的印象。
(四)课后作业:
1.朗读课文,会背最后自然段。
2.做模句练习如下。
仿照第1、2句,做第3~5句的模句练习:
5、语文课文《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优秀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读准“欺侮、一撮儿毛”等难读的词和多音字在课文中的读音;通过各种方法理解并积累“颤颤巍巍、如泣如诉、警戒”等词语。
2、能够通过预习找到表达作者对母鸡态度前后变化的相关语句,把握文章结构。
3、联系上下文了解作者对母鸡前后不同的看法以及形成的原因,理解“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的含义。
4、通过阅读,发挥想像,明白母鸡叫声所表达的含义,体味母鸡对小雏鸡那份无私的母爱。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上下文了解作者对母鸡前后不同的看法以及形成的原因,理解“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名言:“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读读名言,说说这是谁写的。
2、老舍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大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母鸡》,感受这位语言大师的魅力吧。
3、出示课题:24、母鸡,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快速浏览课文。
要求: 用“ ”划出老舍直接写对母鸡情感变化的句子。
2、交流并出示句子:我一向讨厌母鸡。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
理解“一向、不敢”,体会情感。
3、老舍真不愧是语言大师,看似平淡的词,却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对母鸡的恨之切与爱之深的强烈情感。让我们带着情感再来朗读一下句子。
三、品评叫声,体会喜恶。
(一)研读1——3小节,深入了解作者讨厌母鸡的原因
1、让我们根据老舍对母鸡的情感变化,给课文分成两段。
2、老舍一向讨厌母鸡,是因为(女生读1-3节)思考:老舍讨厌母鸡的什么?
3、交流:叫声 行为
4、最最让老舍讨厌的是母鸡什么呢?那么就让我们细细品味老舍笔下的母鸡的叫声。
(1)自由轻声读读1、3小节,要求:a.圈出形容母鸡叫声的词。
b.感情朗读使你顿生厌恶之感的句子。
(2)师生串读第1、3节。
(3)读句品词,随机板书:无病呻吟、拼命炫耀
5、母鸡的叫声的确让人讨厌,加上它还有的坏毛病。(男生读第2小节)
读准“欺侮、一撮毛”
谁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这只母鸡(欺软怕硬)
(二)研读5——8节,深入了解作者不敢再讨厌母鸡的原因
1、过渡:这样的母鸡不要说老舍讨厌,就连我们看了也觉得讨厌。但当他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的表现,再次聆听母鸡的声音时,他的情感徒然发生了变化。
2、指名读5-8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母鸡究竟在什么情况下会发出叫声?
圈出形容母鸡叫声的词。
3、交流:异常情况、找到食物、大鸡抢食、黄鼠狼来袭
咕咕地警告、咕咕地紧叫、放声啼叫、尖锐、凄惨
4、品读语言,发挥想像,体会母鸡的叫声所表达的意思。
分小组:联系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词,展开想像,体会体会母鸡每次咕咕地叫,仿佛在说什么。
出示:当( )的.时候,母鸡( ),好像在说:“( )”。
第五节:
(1)指导读好母鸡警戒的句子
(2)总结:事关孩子的安危,鸡妈妈始终保持警惕,真是一位负责的妈妈呀。
第六节1:
(1)理解“紧叫” 、“教”
(2)总结:为了自己的孩子,母鸡可以不辞辛劳,可以忍饥挨饿,我们体会到鸡妈妈真是——慈爱、辛苦。
第六节2:
(1)引读:第2节最后一句
(2)总结:读到这里,你想说鸡妈妈真是——勇敢呀!
第八节:
(1)出示:顶尖锐、顶凄惨(读好)
(2)总结:你们看,即便在晚上,鸡妈妈也始终保持警惕,连睡觉也不踏实,多么——辛苦,多么——负责。
第七节
母鸡一直用叫声传递着它对小鸡雏的爱,但它也有一声不哼的时候。
(1)齐读第7小节
(2)我们猜一下,母鸡教儿本领时它会如何叫?(耐心地“咯咯”叫)你从哪里体会到的?(多少多少次)这时它会说些什么?
5、小结:我们一起联系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词,展开合理想像,读懂了母鸡叫声的含义,原来,母鸡总是由前院咕咕到后院,再由后院咕咕到前院,这咕咕的叫声并不是没有理由的。难怪作者后来会说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四、升华主题,感悟“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个英雄。”
1、出示: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2、齐读句子。
理解英雄:为了孩子,母亲可以挺身而出;可以 ;可以 ;可以 。(忍饥挨饿、任劳任怨、奋不顾身)所以说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3、感情朗读
4、难怪老舍最后写道: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从不敢这个词中,你还体会到老舍对母鸡的什么情感?(敬重、佩服、赞美)
5、齐读句子。
6、语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优秀教学反思
一堂阅读课,一堂好的阅读课,应该做到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情意浓浓。我觉得一堂成功的阅读课应该让语文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应该从情感深处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生命激情。让课堂短短的四十分钟成为师生共度的一段生命时光,让短短的一节课留给学生无尽的回味带给学生深远的影响。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有关环保话题的.课文。在重点段落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的是指导学生阅读这种方法,我觉得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文字。比如课文在描写地球遭受破坏的文段,我觉得这部分内容对小学生来说过于理性了,于是我就精心地组织了一段教师旁白叙述,加上震撼的音乐。这些地球遭受破坏的镜头,我希望这些触目惊心的画面,还有这些极具震憾的音乐能带给学生心灵的一些冲击,我希望能够借助形象来激发情感,在情感的陶冶中使学生产生联想。
此时此刻,在学生的心目中,地球已经不再是地球,而是一位可爱、可亲、无私、慷慨的人类的母亲。随着对话的深入,沟通的拓展,后悔的心情产生了,心痛的感觉找到了,幡然醒悟的滋味尝到了。
这节课,我遵循《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诱导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主体内化,主体自悟,激发了孩子的情思。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地球母亲的怀抱时,他们的自由天性舒展了,他们尽情地诉说着自己对地球母亲的心声。一声声、一句句饱含真挚感情的话语,多么令人心酸,扣人心弦。那不是仅仅用语言在说,而是用心在说,用情在说,用自己对地球母亲全部的爱在说。
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是一个重大的转变,教师从讲坛走下来如何面对学生是一个很迫切的问题。我们深知,作为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既要有深厚的修养和学识,还要具备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不是机械控制,不是越俎代庖,重在激励,妙在点拨,贵在引导,使整个教学过程收放自如,快慢有度,动静有节。可是在现阶段,如何控制学生小组讨论的节奏,如何因势利导激发学生更广阔的思维,如何对学生的活动收放有度,如何对学生的思考评价到位,以及如何协调资源的大量、多样化掩盖分析思考过程的矛盾等这都是我所疑惑的问题。
7、语文A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聪明的阿凡提》教学反思
《聪明的阿凡提》是主题“中国娃”的一节语言活动。根据主题而设计了活动目标:理解故事内容,知道阿凡提是一个机智勇敢的新疆维吾尔族人;了解少数民族的聪明才智。增进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根据活动的目标我首先在活动的导入部分是先跟孩子介绍了阿凡提这个人,介绍的时候重点是要突出阿凡提是我国新疆维吾尔族人,然后是幼儿学说新疆维吾尔族。但是开头介绍的时候漏了这个句介绍。所以在介绍完后我问幼儿阿凡提是哪里人时,他们都回答不上来。这时候我就跟他们强调了下阿凡提是新疆维吾尔族人,在故事的结尾部分,我又问了他们阿凡提是什么地方的人时,他们都能回答上来了。这时候我就及时的表扬了一下他们。在活动的第二环节是幼儿欣赏故事并理解故事内容。首先我让幼儿倾听了一遍故事。听完故事我就提问了,故事的题目是什么?有一个幼儿很聪明,很好的回答了我的问题,并表扬了他,还让别的幼儿一起学说了题目《聪明的阿凡提》。在第二个环节我利用四张图片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在故事里大官和阿凡提的对话时,我又用生动的语言让幼儿学习他们的对话,在这个时候幼儿的兴趣很浓厚,他们的学的很认真。幼儿正是通过表演这种感性的学习方式,运用了 “气势汹汹”和“目瞪口呆”这两个词语的形象、情味和意蕴,也正是通过这样的感性方式,“气势汹汹”和“目瞪口呆”这两个词,让他们对故事的理解更加透彻。
在活动的'第三环节个环节是让幼儿完整讲述故事一遍的,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我就省略了这一环节。
就本次活动而言,这是一节比较有趣的语言活动,语言生动形象,幼儿的兴趣也比较浓厚。在这个活动中幼儿都是很感兴趣的,但是也有几个调皮的幼儿总是爱抢嘴,做小动作。在本次活动中,有几个小朋友总是能很好的回答我的问题,所以在活动中对于幼儿的关注度还需要增加。在对于幼儿课堂纪律方面还要加强,有几个幼儿会了,不等于全部的幼儿都会,所以关注的对象还要更全面。
8、语文A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我是国宝》的教学反思
一、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务实
首先,在课堂上用书上的规范语言规范学生不规范的口头语言。初次上课,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先出示熊猫的图片,直接过渡:文中是怎么描写大熊猫的呢?接着指名读课文。这样学习,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学习兴趣不浓,欠缺对学生语言的逻辑性、规范化的训练。在刘君老师的建议下,我有了新的设计,出示熊猫的图片后,紧接着提问: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大熊猫可爱的样子?找同学汇报。然后再来看文中对大熊猫样子的描写。这个环节的设计,力求在引导学生在口语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述的比较中,规范了自己不规范的语言,同时也培养孩子观察能力。
其次,在课堂上以课文为蓝本引导学生运用语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一年级没有作文,但学生说话能力就是作文训练的基础。在首次上课讲第二段时,没有将这个重点段讲出彩儿来,孩子们没有将基本知识掌握牢固。在副主任顾小华的指导下,我做了如下的设计:由于本课课文的结构特点,第二自然段用“AA的”形式的词语勾勒了大熊猫可爱的样子,在多种形式的朗读后孩子们已经记住了“AA的”形式的词语。我是国宝教学反思3篇。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拓展,孩子们反馈了很多诸类的词语。在多层次的朗读后,引导孩子们背诵第二段,积累语言。第二自然段的结构、词语富有特点,是仿写小动物最好的样本,所以在练习巩固的第三个环节我设计了“描写小白兔样子”的小练笔,孩子们不仅积累了“AA的”形式的词语,同时会用这种总分的结构来写小短文,做到了对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实现了知识迁移。
二、朗读指导到位
朗读必须以理解为基础,在语文课的教学实践中,不能对文中的每个词、句都细细欣赏、品味,要捉住课文的重点词句,准确地理解并把握内涵,在朗读中充分再现文章的真情实感。初次上课学习第一自然段时,我出示了中国地图,将四川、甘肃、陕西、西藏这四个地区变红,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大熊猫数量少。顺势指导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作为中国的小朋友要读出骄傲和自豪的语气。上完课后,刘君老师给出了建议,孩子们并没有理解“珍稀”一词,很难读出骄傲和自豪的语气。再上此节课时,我做了如下设计:通过观看地图让孩子们感受大熊猫数量少,把这种感受通过朗读体现出来。(读句子:只有……才……)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朗读关键词句,孩子们真正体会到熊猫少,进而理解“珍稀”一词。孩子们了解了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后,他们作为中国小朋友就容易读出骄傲和自豪的语气。
《我是国宝》这篇课文学生十分感兴趣,层次清楚,我在教这篇课文时是这样设计的;
1、让学生首先认识大熊猫,通过观察说出大熊猫的样子。
2、让学生在课外画大熊猫。
3、让学生自己制作生字卡片,在上课时拿出自己制作的卡片进行认读生字,这样学生认字迅速,效果好。
4、在朗读课文时,重点让学生边看图边理解,重点放在第二自然段,要求学生人人都能背下来,朗读形式多种多样,带读、指读、默读等形式。学生兴趣高,课文内容背记得好。
但这是对部分较好的学生来较容易,但还有部分后进生没有掌握,不能背下来。
学生的勇于表达的能力也要训练。学生面对听课的教师,自然是有些紧张,这也是人的正常反映,不过原来一些很优秀的同学也不敢站起来回答问题了,这就是一个问题了,说明了我在平时的训练还是太少了,这也是我有所忽视的内容啊,今后就得注意了!我想今后在上课之前的几分钟拿出来让学生来谈感想,讲故事,荐精文都是可以训练他们的能力的,相信学生,他们一定是最棒的!
深感教无止境啊!自己除了要多反思外,也要向各位同行们认真学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