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的优秀教案一等奖

2023-07-30 10:22:11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的优秀教案一等奖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的优秀教案一等奖

1、《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的优秀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情感,体会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领会战士们对彭德怀的爱戴之情。

  4、学会抓关键词句体会彭德怀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难点:抓关键词句体会彭德怀的高尚品质。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

  1、 同学们,前不久我看到了一篇令我心灵震颤的文章,今天我把它的片段带来和大家一同分享。(课件出示张爱萍写的《一个真正的人____________深切怀念彭德怀同志》文章片段)

  这篇文章是张爱萍在彭德怀逝世多年后写下来的,相信它一定能让我们有所触动。谁能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来说说你读后的感受?

  2、为什么张爱萍在彭德怀逝世多年后仍然这样怀念他?为什么我们读了文章后会有这样的触动呢?今天,就让我们借红军长征时的一个故事,一起走近彭德怀。(板书课题)

  3、学贵有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此设计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以亢奋的心情进入新知的探究。]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放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

  2、说说课文围绕彭德怀和大黑骡子主要讲了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通过自由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

  三、巧妙点拨,自读感悟

  1、彭德怀和大黑骡子朝夕相处,征战沙场,深埋在他心底的是对大黑骡子的关心和疼爱。这份爱渗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请你认真读课文,画出体现彭德怀爱大黑骡子的句子,边读边在旁边简单的写上自己的体会。

  2、抓关键语句,品读彭德怀的“爱骡之情”。

  (1)有人说:“读书给人智慧,给人灵气。”你们从哪些语句看出他爱大黑骡子?谁来读读你勾画的语句,并谈谈你自己的感受?

  (以下按学情展开)

  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出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

  你体会到了彭德怀和大黑骡子之间朋友似的友情,从哪几个词语特别能感受这份爱?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表达这份真挚而含蓄的爱吗?

  彭德怀背过脸去。你从“背”字读懂了什么?对,就这短短的七个字,却是那么意味深长,动人心弦。一个简单的动作,正是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爱的体现!

  枪声响了。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读了这个句子,你认为,在彭德怀的眼中,大黑骡子是什么?谁能把这种爱与不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发火道:“我吃不下,端开!”

  你从他的发火体会到了什么?对,他发的火越大,越能看出他对大黑骡子的不舍,让我们再次通过朗读,体会这份爱!

  通过同学们踊跃的发言和各自深切的感受,让我们在这些句子中体会到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爱,这是多么深沉的爱啊!现在,带着你们各自的体会再读一读这几个句子,体会这份爱骡之情。

  (2)抓关键语句,品读彭德怀的“爱兵之情”。

  学到这里,老师心中有一个疑问,你知道是什么吗?对,既然彭德怀那么喜爱大黑骡子,为什么还要杀了它呢?快速浏览课文1-3自然段,用一句话说明原因。

  (课件出示)

  彭德怀深情地望着栓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平静地对警卫员们说:“部队现在连野菜也吃不上了,只有杀牲口解决吃的,或许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

  自读此句。

  要杀大黑骡子了,此时他的心情真的平静吗?能谈谈你的体会吗?

  是呀,此时,复杂的情感交织于彭德怀的内心,爱兵如子的他,眼见战士们没有牺牲在战场上,而是每天近百人活活饿死在草地上,这怎能不让他心痛呢?所以,他深情地说____________(师生引读此句)

  然而,杀了大黑骡子,他忍心吗?在多年的征战中,他早已把大黑骡子看做出生入死,任劳任怨的战友,此刻,却要在他的命令之下,永远地离开他。他多么不舍啊,但是,只要有食物吃,就能多一颗革命的火种,多一份希望,让革命走向胜利。所以,为了革命的胜利,他深情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师生引读此句)

  一边是心爱的大黑骡子,一边是同生共死的战友,舍去哪一边都是如同割去自己的心头肉,彭德怀内心复杂的情感撕扯着他的心,但是,看着战士们一个个倒下,他怎么忍心呢?所以,他他深情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师生引读此句)

  从他看似平静的外表下,我们可以看出,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们。

  (3)抓关键语句,品读彭德怀与战士的“互爱之情”。

  在多年的征战中,大黑骡子只赢得了彭德怀对它的爱吗?战士们对它的爱,你们体会到了吗?(学生联系自己找到的语句谈体会)

  战士们多么不忍心杀掉大黑骡子啊,让我们再次听一听哪发自内心的'无声请求。

  (课件出示)

  枪声没有响,谁也不愿意开枪。

  10分钟过去了,没有谁下得了那个狠心。6匹牲口都好像预感到了什么,集体嘶叫了几声,又都默默地低下了头。

  20分钟过去了,仍然没有听到枪声。

  这分分秒秒里凝聚着战士们对大黑骡子的爱,更凝聚着战士们对谁的爱?战士们爱大黑骡子爱得那样不舍,对彭德怀爱得那样真诚,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再读此部分。

  (4)走进人物内心,品出彭德怀的“痛苦之情”。

  在生活中,20分钟瞬间即逝,然而此情此景却是那样漫长。彭德怀理解战士们的爱,但多耽搁一分钟,就又会有许多战士悄然逝去。所以,他再也压抑不住内心的情感,双手叉在腰间吼道_______________

  (出示课件句子):

  “副官长,快开枪!你不向它们开枪我就要向你开枪!” 彭德怀双手叉在腰间怒吼道。

  学生齐读,你能体会彭德怀此时心情怎么样?

  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此句。

  枪声终于响了,让我们一起走入长征,感受这令人揪心的一幕。

  (课件播放影片中彭德怀枪杀大黑骡子的镜头)

  影片后出示句子:

  枪声响了。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

  同学们,一个驰骋沙场,横刀立马的大将军,竟对这头骡子致以最高的礼遇,让我们看到他对大黑骡子哪难以割舍的爱,也感受到他的侠骨柔情。这么一段打动我们内心的文字,怎能让六个小圆点戛然而止?你认为可能省去了哪些内容?此时此刻,他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学生进行说话练习)

  千言万语都凝聚在这个动作中。(再读此句)

  (5)观看课件,品读彭德怀与战士的“同甘共苦之情”。

  同学们,在这篇文章里,我们感受到彭德怀爱大黑骡子爱得那样深情,爱战士们爱得那样坚定;战士们爱大黑骡子爱得那样不舍,爱彭德怀爱得那样真诚。我们在这份爱中感动,在将军与士兵的这种互爱中,我们体会到彭德怀和战士们之间有一种什么精神?(同甘共苦的精神)

  (课件播放红军艰难行走在草地上的镜头,教师动情讲述:)

  正因为有着爱兵如子、和战士们生死与共的将军,才让士兵们有了钢铁般的意志;正因为有着这样一支将军爱士兵,士兵爱将军,官兵团结,同甘共苦的队伍,才能翻过飞鸟无迹的雪山,才能走过被称为“死亡沼泽”的草地,才能像钢铁一样坚不可摧,势不可当,才能有了战无不胜的力量,才能取得一个个胜利!所以,我们要骄傲地宣布:(课件出示句子)

  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

  还会属于谁呢?

  全班齐读句子。

  让我们用自豪的声音向全世界呐喊──(再次朗读此句)

  的确,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采用“以读为本,感悟真情”的方法,让孩子们边读边圈画,抓住一字一词一标点来多元感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交流内心感受,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不知不觉中走进彭德怀复杂的内心,只有沉浸在文本中的阅读才能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

  四、颂扬完美人格

  同学们,此时此刻,这位爱兵如子,与战士们同生共死的彭德怀就站在你面前,你最想对他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阅读是文本与读者之间互相理解、互相建构、互相拥有的过程,需要学生敞开心扉、倾注热情,与文本进行灵魂的拥抱、心灵的对话和情感的碰撞。唯此,方能让学生真正享受到语文带给他们的快意。使课堂洋溢着生命的激情。]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今天,我们了解到了一位爱兵如子,与战士们同生共死的彭德怀,此时此刻,你明白张爱萍为什么在彭德怀逝世多年后,仍然这样深切怀念他了吧?的确,正如张爱萍所说:彭德怀是一个真正的人,是一个大写的人字的人!我们有这样一位元帅,是国家之幸,民族之幸!他的伟大风范将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彭德怀同志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2、《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的优秀教案一等奖

  教学要求: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艰苦”、“燃眉之急”造句。

  3、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4、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等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3、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等句子的含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同学们,通过课前搜集资料,你了解哪些红军长征的故事?(指名说)

  2、师针对学生回答,简介一些红军长征的故事。

  过渡: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个故事就发生在长征最为艰苦的一段历程。

  出示课题:14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让学生齐读)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师简介彭德怀生平。

  过渡: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

  1、快速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指名回答)(课文记叙了红三军团长征过草地时,因为断粮,彭德怀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他牲口全部枪杀充饥的事。)

  2、指名分段读课文,教师随机纠正读音。

  3、再读课文,本文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4、小组讨论课文可以分几段?每段写了什么?

  讨论交流:

  第一段:(1节)讲红军过草地时饥寒交迫,后继部队连野菜都挖不到。

  第二段:(2~20节)讲彭德怀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他牲口全部枪杀充饥的事

  第三段:(21节)讲大黑骡子的身影融进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5的竹板声里。

  5、指名按分好的段落朗读课文并评议。

  (三)指导写生字

  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辅导。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14课(学生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

  板书:彭德怀爱大黑骡子

  2、这是一头怎样的骡子呢?(学生找句,读句)

  二、学生品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

  (一)理解句子,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喜爱。

  1、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彭德怀非常喜欢他的大黑骡子?

  2、学生一边读,一边找出描写彭德怀喜爱大黑骡子的语句:

  理解句子,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喜爱。

  句(1).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一直看着它吃完。(理解“悄悄地”一词的涵义:)你能读出感情来吗?

  句(2).彭德怀深情地望着拴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平静地对警卫员说……

  句(3).彭德怀背过脸去。

  句(4).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了军帽……

  对于句中的省略号,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补充一些令人感动的细节(场面)。

  句(5).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我吃不下,端开。

  3、学生读找出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1)相机指导学生理解第一句中“悄悄地”一词的涵义。

  (2)对于第四句中的省略号,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补充一些令人感动的细节(场面)。

  师:彭德怀这位铁骨铮铮的军人,对待大黑骡子却是如此得深情,下面请同学们把这些话连起来读一读,再来体会体会。

  4、学生自由练读这几句话。

  (二)感悟彭德怀虽深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士们的情怀。

  1、彭德怀既然那么喜爱他的大黑骡子,为什么还要把它杀掉?

  2、读读课文,对于这个问题,其实课文有一节已经告诉我们了,找找看?

  3、齐读第三节。理解“燃眉之急”什么意思?近义词(迫在眉睫)。请用“燃眉之急”造句。

  4、“燃眉之急”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读第一节)

  5、是啊,草地上断粮了,战士们的情况已迫在眉睫了,怎么办?

  6、所以,彭德怀决定杀坐骑来解决燃眉之急。你从彭德怀杀骡子看出了什么?

  板书:更爱战士们

  7、战士们同意彭德怀杀骡子吗?战士们在这个问题上是怎样的态度?

  师引读课文3——11节

  8、请大家找出11——20节描写彭德怀在杀大黑骡子问题上有什么感情变化?找词语。

  9、你能读懂彭德怀“不耐烦”的背后的原因吗?指导朗读。谁来读出“怒吼”背后的感情?

  引读13——19节

  10、“枪声响了。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这时的彭德怀又在想些什么?

  三、小结。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彭德怀爱他的大黑骡子,但是更爱他的战士。这种深沉的爱,多么感人啊!同学们,你们能读出这种感受吗?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然后再进行分角色朗读。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段。

  五、引读课文最后一节,为什么说:“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

  (这句话看来是写大黑骡子,实际暗含着彭德怀要和战士们一起徒步走出草地,后面路途将更加艰难。后面两个“融进了”告诉我们大黑骡子为革命立了大功,更是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鼓舞了战士们奋勇前进。)

  六、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3、《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的优秀教案一等奖

  一、第一段教学(略)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出示自学要求;为了解决饥饿的问题,彭德怀竟然杀了跟随自己多年的大黑骡子,你认为他对大黑骡子的感情究竟怎样呢?(要求:读读、划划、想想、议议。)

  2、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3、组织交流、汇报

  以下语句中我们要读出彭德怀很爱自己的大黑骡子:

  A“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出来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

  B“大黑骡子呀,大黑骡子!委屈你了,你为革命立大功吧!”彭德怀背过脸去。

  C枪声响了,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了军帽……

  4、小结;从这些语句中我们已经充分感受到了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深情厚谊,你能通过你的朗读,将这份爱意传达出来吗?

  5、讨论;既然彭德怀那么的爱他的大黑骡子,那么他为什么还要杀他的大黑骡子呢?找出相关语句来回答。

  从下面的语句中我们读懂了彭德怀更爱的是他的战士们,万般无奈,只能杀了大黑骡子。

  A“部队现在连野菜也吃不上了,只有杀牲口解决吃的,或许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

  B“你们能走,我也能走。……”

  6、指导朗读,要求读出对战士们的爱。

  错案诊断

  初看这个.教案,似乎给人留下一气呵成的印象,设计的问题环环相扣,教者能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教材,感受彭德怀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士们的情感,然而仔细推敲,这一片断设计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未能很好地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1、教师精心设计的一个个环节已经深深束缚住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上都未得到很好的体现。教师设计的两个大问题“为了解决饥饿的问题,彭德怀杀了大黑骡子,你认为他对大黑骡子的感情怎样呢?”、“既然彭德怀那么的爱他的大黑骡子,那么他为什么还要杀大黑骡子呢?”贯穿整节课。其实新课标中已经明确指出:“课堂教学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应着力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我想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每一点微小的发现都是可贵的,星星之火却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激发学生的进取欲望。也许正是有了今天课堂上的这些小发现,才会有以后生活中的大发明。

  2、朗读指导未能尊重学生让他们进行个性化的阅读。例如教师指导朗读时,先后提出“要读出对大黑骡子的爱。”教师已经用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应该由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自主对课文感情的体悟过程,使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培养受到束缚。我觉得课堂上应启迪学生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感悟到应该怎样读,应该读出什么样的感情。

  3、课堂上教师也试图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但流于形式。教者未能很好的进行指导,学生最后的汇报仍然是自己的理解,不能代表小组的意见。这样既浪费了时间,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成功设计

  一、第一段教学(略)

  一、学习第二段

  1、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第二段主要是讲彭德怀忍痛命令杀掉大黑骡子的经过。现在请大家认真阅读这一段,通过读,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进行学习讨论?估计老师会向同学们提出什么问题?

  2、学生自由阅读,发现并提出问题。(学生通过阅读可能会发现、提出“彭德怀为什么要杀掉大黑骡子?”、“他为什么不忍心杀掉大黑骡子?”、“杀大黑骡子的经过是怎样的?”、“读这段你知道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彭德怀最后命令杀掉大黑骡子表现了什么感情?”等问题)

  3、根据学生提问,梳理、生成出两个合作探究的重点议题(其他问题引导学生及时解决):(1)从彭德怀忍痛杀掉大黑骡子的经过你发现、体会到了什么?(彭德怀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士们)你从哪些地方发现、体会到的?画出有关句子。

  (2)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使别人体会到你和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4、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落实以上两个重点要求。

  5、汇报交流、感情朗读

  (1)每组推荐一人汇报,其他同学补充,教师引导,师生共同评价。

  1交流第一思考题的探究情况和结果。交流后就合作学习的情况和结果评价。

  2凭借第一思考题,引导学生感悟通过人物语言、神态、动作展现人物思想感情的特点,并抓住情感线索,点拨学生,理清层次思路。

  (2)凭借第二思考题,运用自主朗读、指名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方式有机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深入体会第二段,深化理解,升华感情。

  6、质疑、延伸:通过这段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没有问题要提出的?

  名师点评

  比较前后两篇教学设计,我感觉新课程标准的思想已经在年轻教师的课堂上有所体现。该教师能及时发现错案中存在的与新课程理念相悖的诸如“你认为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感情究竟怎样?”、“既然彭德怀那么的爱他的大黑骡子,那么他为什么还要杀他的大黑骡子呢?”及“要求读出对战士们的爱”等束缚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指令性、诱供性、结论性的问题和方法,经修改后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思想,教者能找准自己的角色位置,引导学生改变传统的“接受性”学习,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整个设计中,既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视对合作探究过程的反馈引导;既重视文章内容思路的把握,更重视语言文字和思想感情的深入体会;既重视问题的讨论交流,更重视引导学生通过感情朗读深化理解,强化吸收,发展、升华阅读成果。教学过程清晰,结构精当,应该说是一份成功的设计。

4、《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的优秀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以彭德怀的三次命令为切口,继续学习第二次和第三次命令,通过“抓细节描写”这个途径引导学生感受彭德怀爱骡子更爱战士的情感,体会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2、指导能有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

  3、挖掘课文空白点,联系课文展开想象,练习描写彭德怀或大黑骡子的心理活动。

  教学重难点:抓细节描写感受彭德怀虽深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士们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聚焦“三次命令”。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齐读课题。

  这个题目告诉了我们课文是发生在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之间的事,你能把这个“和”字换一个字来概括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感情吗?你能把这个“和”字换一个字使文章的意思表达得更清楚吗?是啊,彭德怀爱他的大黑骡子却下了三次下令杀掉自己心爱的大黑骡子。出示:彭德怀的三次命令

  追问“一次命令”,感受“割爱”之迫 (此环节第一课时已完成,此处通过导语复习一遍)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茫茫草地,一望无垠,红军战士,饥寒交迫,死亡的人数越来越多,后边的人根本无需向导,循着络绎不绝的尸体,就能准确找到行军路线。彭德怀为了解决燃眉之急,决定杀掉全部牲口,包括自己心爱的大黑骡子。因此他发出了第一次命令。读

  【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并复习第一次命令,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杀牲口”实属迫不得已。】

  B、 透视“再次命令”,感悟“大爱”之诚

  1、出示第二道命令,(1)那么谁现在来发出第二次命令?老师上节课教过你们抓提示语中的关键词就能读好人物的语言。怎样才能发布好这道命令?谁来试试?评价,他注意到了哪两个词?

  (2)彭德怀为什么 “不耐烦”对警卫员那么大声说话呢?请大家默读6~11自然段,找到彭德怀不耐烦的原因,并选择你喜欢的角色练读他的话语,注意抓住提示语中的关键词来品味。

  彭德怀为什么不耐烦?预设:因为大家的劝阻。哪些人劝了?大家都来劝劝。谁来?

  生找到老饲养员和警卫员的话。a、老饲养员着急了。b、警卫员也急了。c、“老饲养员流着眼泪对彭德怀说”。都流泪了。从“流着眼泪”你体会到:老饲养员内心非常难过。(生读)老饲养员为什么难过?仅仅因为大黑骡子为革命立过功才舍不得吗?还有别的原因吗?是呀,从表面上看他是舍不得大黑骡子,实际上他更是为彭德怀担心哪。带着你的理解,一定能读好这句话。(生读)

  现在,让我们分角色朗读,请几个同学来扮演老饲养员和警卫员,来劝说劝说彭德怀。也请一个同学读彭德怀的话。旁白请大家来读。下面开始。

  【 设计意图:初探彭德怀“不耐烦”的'原因是因为老饲养员和警卫员的劝阻。方法是在运用中掌握的,能力是在历练中形成的,由独立品味提示语练读,到撇开提示语分角色读,循序渐进,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一步步深入,阅读能力也逐步提高。】

  2.由彭德怀“不耐烦”的深层原因,辐射2~4自然段

  (1)面对老饲养员等人的再三请求,彭德怀“不耐烦”了。从“不耐烦”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彭德怀内心非常难过)。

  (2)为什么难过?彭德怀要杀的是怎样的一头大黑骡子??让学生默读第2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生交流。屏幕出示:这匹从江西出发时……像小山似的。

  (“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一直看着它吃完。”)并说出自己的理解。 读着读着哪些词语映入了你的眼帘,在你的心头荡起了涟漪?生:……又……又……,堆得像小山似的。师:你从这句话感受到这是一头怎样的大黑骡子?生:感受到它的辛苦,任劳任怨,忠心耿耿。把你的感觉放到句子中读出来。师评价:从你的朗读中我仿佛看到了大黑骡子驮着小山似的粮食和器材一步步艰难行走的身影。

  (3)彭德怀对大黑骡子怎么样呢?(师出示这段话)你从文中找到这个句子了吗?有时彭德怀抚摸着……一直看着它吃完。你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什么?生:彭德怀心疼大黑骡子。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彭德怀爱他的大黑骡子?生:从“抚摸”、“念叨”(“抚摸”现红课件出示)师:抬起你的头,读好“抚摸”这个词,谁再来读?老师就这样亲切地抚摸着你,你有什么感受?还有谁这样抚摸过你?抚摸你的人都是爱你的人啊,大家再来读读这个词。彭德怀对他的大黑骡子有着多深的情啊,他一边抚摸还一边念叨着,看,他又念叨了,读—(请一生读)他念叨着我们体会到的是什么?预设:彭德怀非常心疼他的大黑骡子。我们分明看到了彭德怀一边抚摸一边念叨着,全班读。你还找到了哪个词?“塞”。师:彭德怀是在什么情况下塞?生:粮食不多。师:在彭德怀眼里他还仅仅只是一头骡子吗?预设:亲人;亲友;战友;战士。

  师:把这份爱用你们的读表达出来。同学们,通过这些细微的动作、简短的话语,甚至是一个稍纵即逝的表情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份深沉而含蓄的爱,真是“字词有深意,言行总关情”啊!这些言行就是细节,我们要学会品味细节。这些细节还隐藏在文章的什么地方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7-16小节,按顺序把它们找出来,读一读,体会体会。

  【 设计意图:探究彭德怀“不耐烦”的深层原因。 此处教给学生“抓细节”是品味人物的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从这个途径深入彭德怀的内心世界,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爱就是从这些细节当中流淌出来,学生自读自悟,以读见悟。】

  出示:彭德怀深情地望着栓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平静地对警卫员说:“部队现在连野菜也吃不上了,只有杀牲口解决吃的,或许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

  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这份舍不得你是从哪个字眼中体会到的?“深情”。如果你是此时的彭德怀,请你平静地来说这句话。生读。师:你的心里真的平静吗?你有什么感受?生:不忍心。可是此时时间就是生命,他要让更多的战士们走出草地,他下的是一个迫不得已的决定啊,虽然迫不得已,但是又是那么坚定!你又体会到了什么?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彭德怀更爱战士。(板书:更)并进一步揭示“衬托”这种写作方法。(板书:衬托)

  再看看这句话,彭德怀拍着老饲养员的肩膀说:“你们能走,我也能走。雪山不是已经走过来了吗?草地又算得了什么!大黑骡子是为革命立了功,这次就让它立最后一次大功吧!”

  同学们,如果大黑骡子杀掉了,就意味着彭德怀没有了?他将要和所有幸存的战士们一样?(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草地)你从这里感受到了什么?彭德怀与将士们同甘共苦!

  他和将士们同甘共苦的决心是那样坚定,让我们读出这种坚定!生读。

  一边是与他朝夕相处的大黑骡子,一边是为革命出生入死的红军战士,让他在这二者之间作出选择,是多么无奈、多么痛苦啊,可是大家还在请求,难怪彭德怀不耐烦了,他大声对身边的警卫员说:“出示:第二次命令。生1读,生2读。

  过渡:深情的眼神写满的是不舍,平静的外表隐藏的是痛苦,他爱大黑骡子啊!你还找到了哪些细节?

  第十三自然段。出示:彭德怀背过脸去。是啊,他怎么忍心看着他那亲如手足的大黑骡子就这样死去,就这样离开他呢?

  【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需要抓住重点,重锤敲打关键词句。这一环节,我从“不耐烦”切入,分两个层次透视、辐射2~18自然段中表示细节的重点词语,通过品读感悟,让学生一步步走进人物的内心深处,并适时渗透表达方法的指导。】

  C、 渲染“末次命令”,深悟“爱”之悲壮

  1、过渡:彭德怀背过脸去,在等待那一声刺耳的枪声。但是,

  (师引读)枪声没有响——(生接读)

  (师引读)十分钟过去了——(生接读)

  (师引读)二十分钟过去了——(生接读)

  2.多么漫长的二十分钟啊,方副官长舍不得杀大黑骡子,彭德怀又何尝忍心杀他的大黑骡子呢?这可是他亲如兄弟的大黑骡子啊,一幕幕往事涌上心头,他想到了什么呢?

  多么漫长的二十分钟啊,一幕幕往事用上了心头:他想到了曾经和大黑骡子____________,他想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是残酷的现实摆在眼前,他看到了红军战士__________________,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悄然离去,看到了多少英勇的战士就这样挣扎在死亡边缘,他实在迫不得已啊!

  他深知哪怕是一点点食物,对于红军战士们来说那都是生的希望啊,想到这些,他还能再等得下去吗?生读第三次命令。这可是在怒吼啊!再读(生答,反复读第3次命令)

  【 设计意图:直接引读课文,使学生很自然地体会到这二十分钟的“漫长”、“痛苦”和“饱受煎熬”,愤怒地发出第三次命令水到渠成。省去琐碎的分析,也避免教法雷同。】

  3.这可是一道死命令呀!副官长不得不开枪了。于是,在茫茫草地上出现了这样悲壮的一幕:音乐声起《过雪山草地》“砰”一声枪响,大黑骡子缓缓地、缓缓地倒下去,老饲养员猛地挣脱拉着他的人,扑上前去抱着大黑骡子的脖子深深痛哭起来,狂风呜咽,野草叹息,在场的战士们个个泪流满面,彭得怀向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了他的军帽。

  屏幕出示:此时此刻,他有多少知心的话要对大黑骡子倾诉啊!远远地,我们仿佛听到彭德怀在心里对大黑骡子说……我们仿佛听到大黑骡子对彭德怀说…… 请选择其中一题写一写(生写,然后指名深情地诉说)

  4.这千言万语,这万般的敬意与歉疚,都凝成了这样一个动作。(指名再读19自然段)

  这天夜里,草地篝火旁多了些生机。彭德怀却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发火了,为什么发火?生1:不忍心吃大黑骡子的肉。生2:他想让更多的人吃上这肉汤。

  发火这个简单的动作里包含了多少感情呀,想想怎样读好这句话?这是一个怎样的军团长?情深意重、爱兵如子啊!

  【设计意图:深情的话语并辅之以悲壮、沉重的乐曲渲染,将学生积淀的情感推向了极致,一句“他会对大黑骡子说……;大黑骡子会对彭德怀说……”为学生提供抒写心声的机会,使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统一。】

  三、铸造长征丰碑,彻悟“大爱”之神圣

  1、师引读:漫漫征途,再也见不到大黑骡子的身影了,但它虽死犹生,它融进了?生读

  2、出示:(齐读)漫漫征途,再也见不到大黑骡子的身影了。它融进了北上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身无御寒衣,肚内饥。晕倒了爬起来,跟上去,走到宿营地。”

  在这段话中,你有不理解的地方吗?滚滚铁流在这儿指的是?为什么称铁流?(具有钢铁般坚强的意志)

  长征途中战士们历尽艰难险阻,彭德怀这种无私博大的爱和同甘共苦的精神让战士们有了更加坚定的革命信念,所以战士们虽然“身无御寒衣,肚内饥。晕倒了爬起来,跟上去,走到宿营地。”

  也正是因为有了许许多多像彭德怀这样的首长时刻激励、鼓舞着战士们,英勇的红军战士才用顽强的毅力书写了长征这部英雄的史诗,用不屈的精神铸造了长征这座永久的丰碑!同学们,让我们挺起脊梁,那催人奋进的声音永远记在我们心中:生读,身无御寒衣。。。。。。

  四、课外拓展。

  阅读链接:在长征路上,还有着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课后同学们可以多读读与长征有关的故事,如《丰碑》《金色的鱼钩》《倔强的小红军》、《草地夜行》,还有《领袖将帅和他们的战马》一书,记录了许多这些不会说话的战友的感人故事,相信你读了以后,对长征会更多一些了解,也会受到更多的感动。

  【设计意图:作业部分设计让学生课后阅读《丰碑》、《金色的鱼钩》、《倔强的小红军》等,是对课文学习的补充和延伸,语文课堂就该让学生带着阅读的期待走出课堂。】

5、《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的优秀教案一等奖

  【设计依据】

  阅读教学要确立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直面文本,紧扣细节,与文本、教师展开平等对话,深入人物内心,感受人物情怀,在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实践中,培养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提高语言素养。

  【前端分析】

  (一)背景分析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是篇记叙文,课文记叙了红三军团长征过草地时,因为断粮,彭德怀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他牲口全部枪杀充饥的事,全文情节丰富,细节动人,表现了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感情,赞扬了他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红军长征的年代离我们日渐遥远,可红军的精神却像丰碑一样永远伫立在我们心中。让现在的孩子去深刻体会老一辈的那份执著,那份如磬石般坚定的意志,真情的引导、情境的创设、细节的品味可以让学生迅速进入人物内心,与彭老总,与战士们同呼吸、共命运。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语言材料,特别是描写彭德怀神情、动作、语言的句子,引导学生感受彭德怀爱骡子更爱战士的情感,体会其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3、挖掘课文空白点,联系课文展开想象,练习描写彭德怀的心理活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凭借课文语言材料,特别是描写彭德怀神情、动作、语言的句子,引导学生感受彭德怀爱骡子更爱战士的情感,体会其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2、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既怀有深厚感情又不得不忍痛割爱的矛盾复杂的心情。

  【课前预备】

  1、搜集相关长征的图片和诗句 多媒体教学课件

  2、课前活动:欣赏长征图片,说说你的感受,可以是自己的语言,也可以是一个词或是一句诗。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揭示命令,引发矛盾冲突。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1、《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读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彭德怀非常爱他的大黑骡子,与它亲如手足,(板书:爱)然而,他却一次又一次地下令杀它,这是怎样曲折的过程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彭德怀下令杀骡子的句子。

  交流:三个命令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曾将一篇文章生动地比喻为一个环拱着圆心的圆球。那么这篇课文的“圆心”是什么呢?我想就是彭德怀爱骡子更爱战士的情感,誓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所以我把着力点放到彭德怀的身上,以彭德怀的三次命令为抓手,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描写彭德怀深情、动作、语言等细节的句子,感受彭德怀爱骡子更爱战士的情感,体会其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二、直面命令,品味细节,走进人物内心。

  这三道命令中,到底饱含着彭德怀怎样复杂的情感呢?出示要求:自由读课文3-20自然段,思考:三次命令分别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下达的?圈划彭德怀当时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的描写,结合下令的背景,用心体会人物的内心。

  (一)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学生默读课文,圈画)

  (二)交流感悟:

  交流第一次命令,感受情况之迫

  1、出示命令:第一次命令是在什么情况下下达的呢?

  (1)草地断粮,情况紧迫。

  抓住“燃眉之急”理解当时环境的恶劣,情况的紧迫。

  2、过渡:每走不远,就是一个战士的尸体啊!播放红军过草地视频。看着这样的画面,作为三军团长的彭德怀心情如何呢?

  3、对啊,他必须让自己的战士活着走出草地,这是他的责任和义务啊!谁能读好这第一次命令?指名读,齐读。

  小结:彭德怀的话一出口就是命令,从这道“命令”中我们感受到了彭德怀的果断和坚决。

  设计意图:在教学第一次命令时,红军过草地的这段经历离学生生活遥远,所以我利用了电视剧《长征》中红军过草地的音像资料帮助学生体验那种艰辛、困苦,更真切地感知情况的紧迫,战士们的生命危在旦夕,感受到作为三军团长的彭德怀担负的责任和义务。

  交流第二次命令,感受决心之坚

  1、第二次命令又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下达的呢?(学生交流因为战士的一再请求)战士们是如何请求的呢?谁来读读他们的请求?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战士们也舍不得杀这立过功的骡子,所以着急流泪。更因为对彭德怀的爱,而不愿杀他的坐骑。

  2、小结过渡:是啊,彭德怀是三军的团长啊,他肩负的担子非常沉重,这匹坐骑对他而言是多么重要啊!面对这这样一群宁可自己昏倒,也不愿杀他坐骑的战士,彭德怀是如何表现的呢?

  A 、交流出示句子:“彭德怀深情地望着拴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平静地对警卫员们说……”

  过渡: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句话,你从中体会到彭德怀怎样的内心了呢?

  (1)抓住“深情地望着”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深深的眷爱和不忍和痛心。(你读懂了彭德怀的眼神,大黑骡子和他亲如兄弟,杀它,不就像是要切断自己的手足吗?你能把这种情感读出来吗?)

  (2)质疑:既然充满深情,既然满怀不舍,那他为什么还下令杀它,而且话说得如此平静呢?

  抓住 “只有”体会这是唯一的办法,为了战士他必须这么做,这是理智的选择。

  抓住“多一些人”体会在大黑骡子和战士之间,他毅然选择了后者,战士的生命比什么都重要。

  抓住“或许”体会只要有一线希望,他都会毫不犹豫地做出这样的选择。

  (3)小结引读:同学们,在他平静的外表下,隐藏的是痛苦和不舍,流露出的是对战士的爱啊,所以他深情地望着,却平静地说……

  B、还有描写彭德怀表现的句子吗?

  出示句子:彭德怀拍着老饲养员的肩膀说:“你们能走,我也能走。雪山不是已经走过来了吗?草地又算得了什么!大黑骡子是为革命立了功,这次就让它立最后一次大功吧!”

  (1)你从彭德怀的话语中读懂了什么?相机指读句子。

  抓住“能……也能……”体会彭德怀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决心!

  抓住“雪山不是已经走过来了吗?草地又算得了什么?”体会彭德怀面对困难毫不畏惧的英雄气概。

  彭德怀仅仅是在表白自己内心的无畏吗?联系“拍”体会对战士的鼓舞。

  抓住“最后一次大功”体会彭德怀豪迈悲壮。

  (2)同学们,彭德怀的那种誓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决心和那无所畏惧的气概已经完全饱含在了他那坚定有力的话语中,体现在他对老饲养员肩头的一拍中。让我们把这样的体会融入我们深情的朗读中吧!

  3、在战士的再三请求中,彭德怀“不耐烦了”,出示第二次命令,齐读句子。

  你从不耐烦中又感受到了什么?

  (1)对,他做事向来雷厉风行,这是彭德怀鲜明个性的真实写照。

  (2)他也不忍心杀这匹心爱的骡子。

  (3)真切地反映了忍痛割爱背后的坚定决心,源于对战士的爱。

  这不耐烦中饱含着这样复杂的情感,但更多的,是对战士的爱啊!齐读命令。

  设计意图:在教学第二次命令时,我引导学生抓住展示和彭德怀的对话,用心品读,在与文章人物、与文本用心对话的基础上,展开师生交流,说中悟,悟中读。从一个词、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动作中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爱,对战士的无私大爱,感受彭德怀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人格魅力。

  交流第三次命令,感受割爱之痛。

  1、杀一头骡子只需一枪一弹,然而,要杀这匹大黑骡子怎么那么难啊!这第三次命令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下达的呢?

  (在方副官长迟迟不肯开枪的时候。)

  这一迟就是多长时间啊!

  2、出示句子:二十分钟过去了……

  (1)在这二十分钟里,出现了哪些感人的画面与场景呢?

  重点交流:彭德怀背过脸去。

  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彭德怀这个“背”过去的脸,用心体会,你看到了什么呢?

  (2)对彭德怀来说,这是怎样的二十分钟啊?(漫长、痛苦、难熬、令人窒息……)

  3、师:在这死寂般的二十分钟过后,爆出了他的第三道命令,齐读。

  这时,他双手叉腰,显然真的动怒了,你从这这“怒吼”声中又体会到什么了呢?(痛苦,想赶快结束,很急,再不开枪,战士们将倒下得更多。)这怒吼中饱含的又是对战士的爱啊,再读命令。

  4、彭德怀已经下达了死命令,方副官长怎么还能拖延呢?(教师配乐深情朗读) “砰”一声枪响,大黑骡子缓缓地、缓缓地斜倒下去,老饲养员猛地挣脱拉着他的人,扑上前去,抱住大黑骡子的脖子深深痛哭起来,狂风呜咽,野草叹息,在场地战士个个泪流满面,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此时此刻,他有多少知心的话想对它倾诉呀。

  彭德怀要对大黑骡子说些什么呢?请联系课文内容,走进人物内心,以“大黑骡子啊……”开头,为彭德怀写一段真情告白。

  教师小结:纵有千言万语,但却一句话也没说,这才是彭德怀,一个有情有义,却刚毅果敢的将领,他把对大黑骡子的情感都饱含在了这摘下军帽的动作中。

  在彭德怀的心里,在三军将士的心里,此时的大黑骡子成了什么?

  是啊,只有英雄才要致以如此崇高的军礼啊,齐读句子。

  5、引读体会“发火”中饱含的情感。

  设计意图:在教学第三次命令时,就抓住一个“背”字,充分想象,这背过去的脸上的神情,感受到彭德怀的割爱之痛,这样的设计,其实为的是更好地衬托彭总忍痛背后折射出的对战士的爱。此外,在教学枪杀骡子的这一感人片段时,我挖掘了“彭德怀向着写到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摘下军帽……”中“……”这一空白点,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展开想象,写出彭德怀的心里话。此时学生能在已有体验的基础上根据课文展开想象,于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在他们眼前,他们的思绪跟随文中人物融进了一个个难以忘怀的场景,真切地感悟到了课文的意境。

  (三)回归命令,彰显人物形象。

  在这三次命令中,彭德怀的情绪从不耐烦到怒吼,甚至是发火,但我们关注细节,联系下令的情况,深入到彭德怀的内心,收获到的却是一份深沉的爱,为了战士、为了革命愿意献出一切的无私大爱。

  设计意图:此时,学生自然地经历了一个“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过程,那“悠然心会,处处难与君说”的感受虽然无法完全用语言表达的,但通过老师及时的总结回顾,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已完全为他们所心领意会,人物形象也完全在学生的眼前高大丰满起来了。

  三、总结课文,升华情感,凸显文章中心。

  1、引读“漫漫长征路…….”

  虽然身无……却能……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对,这样的队伍就是铁流。

  是什么融进了这支红军队伍?让他们能这样的英勇无畏?

  2、这真是,“风雨苍苍,一路泥潭一路霜。征途茫茫,一把草根一把糠。绝处危情,战士生死谁牵挂?痛杀爱骑,一腔热血洒碧疆!”配乐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3、是啊,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出示资料:

  设计意图:根据这篇文章提炼出小诗“风雨苍苍,一路泥潭一路霜。征途茫茫,一把草根一把糠。绝处危情,战士生死谁牵挂?痛杀爱骑,一腔热血洒碧疆!”学生学到此,配上悲壮的背景音乐渲染,更好地让学生领会到战士们能“晕倒了爬起来,跟上去”的精神动力的来源,升华主题,加深学生情感体验。

  四、课后作业:

  长征途中还有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如《倔强的小红军》《丰碑》《金色的鱼钩》等,尝试着抓住细节,好好品读。

  五、板书设计:

  21、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深情平静

  不耐烦

  怒 吼 爱兵如子

  发 火

6、《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反思

  今天,我在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中,我想到了这样一种方法。《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经过我的默读,我知道了它的大致意思在万里长征中过草地时,前面的部队饿了还可以挖一些野菜吃,而后面的部队却什么也吃不着了,彭德怀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忍痛割爱,把陪伴自己多年的大黑骡子连同其它牲口全部杀掉,解决当前困难,可自己说什么也吃不下这么一件事。

  在这篇文章里基本都是人与人,人与物之间发生的内外言行,其中: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和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发火道:“我吃不下,端开!”两句更能体现出彭德怀是多么爱大黑骡子,又是多么舍不得大黑骡子呀!

  接着,我又放声有感情地朗读了一下这篇课文。读了之后我发现,老警卫员像是一种“反派”人物,他极力劝说彭德怀不要杀黑骡子,因为它为革命立过功。我在课上曾经说过“欲扬先抑”是一种能更进一步体现文章中心思想的好方法。而彭德怀却执意要杀大黑骡子。

  最后我用诵读法又回顾一下这篇课文,不仅让我对它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还让我都差不多能背这篇课文呢!

  不仅是《彭德怀与他的大黑骡子》,这种联想三读法已让我受益无穷!

7、《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反思

  “同学们,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红军开始了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今天我们学的这个故事就是——”正当我伴着深沉的音乐边向学生娓娓动听地讲述故事,边板书课题:彭德怀和大黑骡子,一位学生突然站起来说:“崔老师,您把课题写错了。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而您把‘他的 两字漏掉了!”教室一阵哗然,许多学生也都“是呀”、“对呀”地附和着。

  我仔细一看,真的!由于我一时疏忽,竟犯了一个教师不该犯的错误。面对评判他人的意识不断增强的五年级学生,我是不露声色地迅速添上漏掉的两个字,还是维护师道尊严,自我辩白呢?我略一思索,突然灵机一动,真诚地对那位学生说:“我真佩服你的细心和勇气!谢谢你给我指出错误,更要感谢你打开了我的思路。我的脑中突然冒出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咱们不妨来讨论一下:你们觉得添上这两个字后,与先前的课题有什么不同呢?”说着,我便用红笔在“大黑骡子”前,郑重其事地添上两个大大的字——“他的”。

  短暂的沉默后,学生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加上这两个字后,我觉得这头大黑骡子不是别人的,而是彭德怀同志的。”

  “第一个题目讲的是彭德怀与普通动物之间发生的事。而我从‘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这个题目中体会到彭德怀与大黑骡子之间的关系肯定非同一般,大黑骡子一定是他的心爱之物。”一学生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惊喜地说道。

  “发生在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之间的故事一定非常感人,我想马上阅读这篇文章!”

  “你们的审题能力真强!那好,现在就请你们带着两个问题去读课文: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你们从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出大黑骡子是彭德怀的心爱之物呢?”我顺势把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提前了。学生立即专注地阅读起文本来……

  经过认真地阅读、思考,我从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中体会到他们已被彭德怀与他的大黑骡子之间的真挚情感深深地打动了。我又问道:“读到这儿,你有问题要提吗?”

  “既然彭德怀这么爱大黑骡子,为什么还要把它杀掉呢?”

  又是一番深入地阅读……从学生发自肺腑的表达中,我感觉彭总的精神已融进了他们的血脉之中!

  “学到这儿,你觉得这篇文章还可以定什么题呢?”

  “《痛苦的抉择》。”

  “《爱兵如子的彭德怀》。”

  “《大黑骡子,委屈你了!》。”

  “《别样的爱》。”

  一个个绝妙的题目,从学生头脑中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了!

  真没想到,一次小小的疏忽,竟促使我从生命的高度重新审视我的课堂教学,审视我的学生,使新课堂呈现出了生机勃勃、精彩纷呈的.喜人场面。真的,这次疏忽完全是我课前没有预设到的,但由它生成出的许多新问题却与我的预设不谋而合。我不禁想到一位特级教师曾说过的一句话:“好的课堂应是预设与生成相融的对话场。”在这里,师生平等对话,生本自由“交谈”,预设和生成并存。这堂课中,我充分利用这次小小的疏忽,引导学生一遍又一遍地阅读文本,使他们在与同学、老师、文本的多次对话中,不断迸发思维的火花,不断生成许多有价值的新信息、新问题,从而走进作者的心里,走进彭总的心灵世界。此时,阅读已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从课堂反馈来看,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全方位的满足和发展,而我也与学生一样,时常感到智慧的闪现,生命活力的涌动。

  我真的要好好感谢这次美丽的“疏忽”,感谢学生带给我灵动的智慧,带给我在师生交往过程中的成功体验!

8、《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反思

  今天,教研室安科长来我校视导,听了我讲的一节《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虽然我经过了精心的准备,但是我还是觉得有很多的缺憾。

  本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引领学生走进彭德怀的内心世界,体会彭德怀为了战士们,不得已枪杀了他的坐骑大黑骡子,但是他的内心是痛苦的,矛盾的,不舍的,然后进一步体会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们,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

  怀着这样一个美好的目的,我首先让学生回顾: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彭德怀率领的红三军团在长征途中过草地的时候,由于断粮,而枪杀他的坐骑大黑骡子的事)。然后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彭德怀几次下令枪杀他的大黑骡子?战士们的表现如何?请同学们划出有关的语句,然后读一读,想一想,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给学生一定的读和想的时间,我接着和同学们一起交流彭德怀三次发火的情景,欲想揭开彭德怀发怒的面纱。

  在交流第一次下令枪杀大黑骡子时,我紧紧抓住“全部”、“命令”,让学生体会彭德怀的果断和能与战士们同甘共苦。在交流第二次下令枪杀大黑骡子时,我紧紧抓住“不耐烦”,欲让学生走进彭德怀的心里,理解他的痛苦、矛盾、和不舍,在交流第三次下令枪杀大黑骡子时,我紧紧抓住“怒吼”,

  欲进一步理解他的痛苦和矛盾。十几分钟的指导朗读,学生能模仿读出彭德怀的语气,但是学生还是不能走进彭德怀的内心,有几个学生竞说:彭德怀怒吼是因为他烦了。

  当讲到战士们身无御寒衣,肚内饥。晕倒了爬起来,跟上去,走到宿营地的时候,我问:同学们,力量来自哪里?问了几个学生,都说来自于吃了大黑骡子的肉。几乎没有学生说出来自于彭德怀军团长对战士的关爱,战士为有了这样的好首长而激动,浑身充满了力量。

  课讲到这儿,我的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从始至终,我都充满了***,并且尽力用语言的描述来感染学生,可学生表现出来的还是木然和不理解。我实在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去年我也讲过这一课,当时我感觉效果还是比较好。同样的课,不同的学生,出现两种不同的课堂教学效果。问题出在哪儿呢?

  到了第三节评课的时间,安科长一语道破其中的玄机,让我茅塞顿开:点抓得太多,就会出现处处兼顾,处处难顾的局面。仔细想想,确实是这样,我应该着重抓住一点,然后想办法引领学生从彭德怀的动作、神态、心理方面去体会,从而走进彭德怀的心里去,我想那样效果会好得多。

  语文课确实也够复杂,但能把语文课上得简单也确实不易。这须要我们静下心来,既要吃透教材,还得了解学生。

  教师要想“吃透”教材,就必须多读教材,甚至做到背诵教材。在熟读的基础上,教师还要从整体入手,加强前后知识点之间的沟通,用联系、发展的观点来分析教材。内容为什么这样设计?教材为什么这样编排?结论为什么这样导出?还要想一想: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知识基础是什么?它对后续学习起到什么作用等等。

  新课标中也强调:教学应以学生为本,让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在设计课堂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状况。如果教师无论针对什么基础的学生,都使用相同的教案来上课,肯定是不行的。一个优秀的教师还能预设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然后针对出现的问题,运用教学技巧,迅速把学生拉上正规。

  语文教学,想说爱你不容易!今后还须多学习,多思考!

9、《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反思

  今天,我在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中,我想到了这样一种方法。《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经过我的默读,我知道了它的大致意思在万里长征中过草地时,前面的部队饿了还可以挖一些野菜吃,而后面的部队却什么也吃不着了,彭德怀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忍痛割爱,把陪伴自己多年的大黑骡子连同其它牲口全部杀掉,解决当前困难,可自己说什么也吃不下这么一件事。

  在这篇文章里基本都是人与人,人与物之间发生的内外言行,其中: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和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发火道:“我吃不下,端开!”两句更能体现出彭德怀是多么爱大黑骡子,又是多么舍不得大黑骡子呀!

  接着,我又放声有感情地朗读了一下这篇课文。读了之后我发现,老警卫员像是一种“反派”人物,他极力劝说彭德怀不要杀黑骡子,因为它为革命立过功。我在课上曾经说过“欲扬先抑”是一种能更进一步体现文章中心思想的好方法。而彭德怀却执意要杀大黑骡子。

  最后我用诵读法又回顾一下这篇课文,不仅让我对它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还让我都差不多能背这篇课文呢!

  不仅是《彭德怀与他的大黑骡子》,这种联想三读法已让我受益无穷!

10、《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语文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语文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同学们,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红军开始了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今天我们学的这个故事就是——”正当我伴着深沉的音乐边向学生娓娓动听地讲述故事,边板书课题:彭德怀和大黑骡子,一位学生突然站起来说:“崔老师,您把课题写错了。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而您把‘他的 两字漏掉了!”教室一阵哗然,许多学生也都“是呀”、“对呀”地附和着。

  我仔细一看,真的!由于我一时疏忽,竟犯了一个教师不该犯的错误。面对评判他人的意识不断增强的五年级学生,我是不露声色地迅速添上漏掉的两个字,还是维护师道尊严,自我辩白呢?我略一思索,突然灵机一动,真诚地对那位学生说:“我真佩服你的细心和勇气!谢谢你给我指出错误,更要感谢你打开了我的思路。我的脑中突然冒出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咱们不妨来讨论一下:你们觉得添上这两个字后,与先前的课题有什么不同呢?”说着,我便用红笔在“大黑骡子”前,郑重其事地添上两个大大的字——“他的”。

  短暂的沉默后,学生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加上这两个字后,我觉得这头大黑骡子不是别人的,而是彭德怀同志的。”

  “第一个题目讲的是彭德怀与普通动物之间发生的事。而我从‘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这个题目中体会到彭德怀与大黑骡子之间的关系肯定非同一般,大黑骡子一定是他的心爱之物。”一学生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惊喜地说道。

  “发生在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之间的故事一定非常感人,我想马上阅读这篇文章!”

  “你们的审题能力真强!那好,现在就请你们带着两个问题去读课文: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你们从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出大黑骡子是彭德怀的心爱之物呢?”我顺势把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提前了。学生立即专注地阅读起文本来……

  经过认真地阅读、思考,我从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中体会到他们已被彭德怀与他的大黑骡子之间的真挚情感深深地打动了。我又问道:“读到这儿,你有问题要提吗?”

  “既然彭德怀这么爱大黑骡子,为什么还要把它杀掉呢?”

  又是一番深入地阅读……从学生发自肺腑的表达中,我感觉彭总的精神已融进了他们的血脉之中!

  “学到这儿,你觉得这篇文章还可以定什么题呢?”

  “《痛苦的抉择》。”

  “《爱兵如子的彭德怀》。”

  “《大黑骡子,委屈你了!》。”

  “《别样的爱》。”

  一个个绝妙的题目,从学生头脑中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了!

  真没想到,一次小小的疏忽,竟促使我从生命的高度重新审视我的课堂教学,审视我的`学生,使新课堂呈现出了生机勃勃、精彩纷呈的喜人场面。真的,这次疏忽完全是我课前没有预设到的,但由它生成出的许多新问题却与我的预设不谋而合。我不禁想到一位特级教师曾说过的一句话:“好的课堂应是预设与生成相融的对话场。”在这里,师生平等对话,生本自由“交谈”,预设和生成并存。这堂课中,我充分利用这次小小的疏忽,引导学生一遍又一遍地阅读文本,使他们在与同学、老师、文本的多次对话中,不断迸发思维的火花,不断生成许多有价值的新信息、新问题,从而走进作者的心里,走进彭总的心灵世界。此时,阅读已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从课堂反馈来看,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全方位的满足和发展,而我也与学生一样,时常感到智慧的闪现,生命活力的涌动。

  我真的要好好感谢这次美丽的“疏忽”,感谢学生带给我灵动的智慧,带给我在师生交往过程中的成功体验!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