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新形象》初中的政治教案一等奖
1、《自我新形象》初中的政治教案一等奖
一、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用发展的全面的观点认识自己。
教学难点:正确的认识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关系。
二、学生分析
随着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学生对自我的关注极为迫切,对认识自我极为赶兴趣,但如何正确的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从而发展自己又显得无能为力,往往受到同龄人的影响而产生错误的看法,以至于不能很好的处理和把握好真正的自我。所以教师需要恰当的引导,使他们逐步学会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认识自我。
三、综合设计思路:
引导学生认识到人总是不断发展的,懂得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然后引导学生学会从内在与外在、优点与缺点两个角度全面认识自己,为下面根据自身实际确立努力目标奠定基础。
认识自我把握自我
一、教师从成语导出问题:
以小组为单位,数一数以“自”字开头的中国成语有哪一些?可以分为哪两类?(如可以分为‘消极性 的,如自暴自弃、自欺欺人等,约占3/4;‘积极的 ,如自强不息、自力更生等,约占1/4)。成语实际上是人类生活经验积累的反映。由上可见,人类似乎无所不知,但却少自知;人类自我作践,自寻烦恼。
教师导语:?请全体学生朗诵苏轼《题西林壁》;
我们常说"旁观着清,当局着迷",要认识自己是不容易的。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探索自我的庐山真面目,认识一下现实的自我。
二、自画像:
1。每个同学在白纸上画一幅自画像,表现自己的形象,可以很具体,也可以很抽象。然后,在纸上书面回答:"我是谁?"。要求写下10个"我是……"的句子。
(说明:1。不要作太多的思考,想到什么就写下来。
2。内容可以很具体,如我是一个男孩,我是一个爱笑的女孩;也可以较抽象,如我是一片云,我是一棵小草等。)
2。每个同学在组内谈一谈自己为什么这么画,这么写。
3。选代表全班交流,展示自己的自画像,并说明为什么要这么画,这么写。
教师总结:
刚才同学们已经对自我作了初步的认识,要想全面地看清自己,就必须参考他人的意见,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从来不照镜子,他有如何看清自己,知道自己是怎样的形象呢?现在我们通过他画像对自我作进一步的认识。
四、他画像:
1。同桌两人既做照镜人,又做镜子。每人在纸上写上同桌的优点及缺点。(说明:尽可能写的详细,但要注意用词)
2。同座位的两人互相交流、比较,我自己眼中的"我"和别人眼中的"我"是否一样,然后想一想,"我"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教师导语: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感受:我的优点别人看不见;而我的缺点我自己看不见。但有时候明明觉得还做得不错的方面却被别人误解,这其中的委屈那真叫苦不堪言。
因此,即便是镜子也有平镜和哈哈镜之分。他人的意见不可不听,但是要照单全收恐怕也非上策。
五、讨论:但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六、结束
跟自己比,找出进步;跟别人比,找出差距。我由衷地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够努力正确的认识自我、把握自我,用自己的双手去设计自我、超越自我,塑造出一个崭新的自我!
四、教学中存在的疑问: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那么美的标准是什么?面对现实中的现代学生老师是很难引导的,所以教师要处理好引导的方式方法,避免说教。真正解除学生心中的困惑。
2、《自我新形象》初中的政治教案一等奖
一、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用发展的全面的观点认识自己。
教学难点:正确的认识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关系。
二、学生分析
随着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学生对自我的关注极为迫切,对认识自我极为赶兴趣,但如何正确的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从而发展自己又显得无能为力,往往受到同龄人的影响而产生错误的看法,以至于不能很好的处理和把握好真正的自我。所以教师需要恰当的引导,使他们逐步学会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认识自我。
三、综合设计思路:
引导学生认识到人总是不断发展的,懂得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然后引导学生学会从内在与外在、优点与缺点两个角度全面认识自己,为下面根据自身实际确立努力目标奠定基础。
认识自我 把握自我
1、教师从成语导出问题:
以小组为单位,数一数以“自”字开头的中国成语有哪一些?可以分为哪两类?(如可以分为‘消极性 的,如自暴自弃、自欺欺人等,约占3/4;‘积极的 ,如自强不息、自力更生等,约占1/4) 。成语实际上是人类生活经验积累的反映。由上可见,人类似乎无所不知,但却少自知;人类自我作践,自寻烦恼。
教师导语:? 请全体学生朗诵苏轼《题西林壁》;
我们常说"旁观着清,当局着迷",要认识自己是不容易的.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探索自我的庐山真面目,认识一下现实的自我.
2、自画像:
1.每个同学在白纸上画一幅自画像,表现自己的形象,可以很具体,也可以很抽象.然后,在纸上书面回答:"我是谁?".要求写下10个"我是……"的句子.
(说明:1.不要作太多的思考,想到什么就写下来.
2.内容可以很具体,如我是一个男孩,我是一个爱笑的女孩;也可以较抽象,如我是一片云,我是一棵小草等.)
2.每个同学在组内谈一谈自己为什么这么画,这么写.
3.选代表全班交流,展示自己的自画像,并说明为什么要这么画,这么写.
教师总结:
刚才同学们已经对自我作了初步的认识,要想全面地看清自己,就必须参考他人的意见,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从来不照镜子,他有如何看清自己,知道自己是怎样的形象呢?现在我们通过他画像对自我作进一步的认识.
3、他画像:
1.同桌两人既做照镜人,又做镜子.每人在纸上写上同桌的优点及缺点.(说明:尽可能写的详细,但要注意用词)
2. 同座位的两人互相交流、比较,我自己眼中的"我"和别人眼中的"我"是否一样,然后想一想,"我"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教师导语: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感受:我的优点别人看不见;而我的缺点我自己看不见.但有时候明明觉得还做得不错的方面却被别人误解,这其中的`委屈那真叫苦不堪言.
因此,即便是镜子也有平镜和哈哈镜之分.他人的意见不可不听,但是要照单全收恐怕也非上策.
4、讨论:但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5、结束
跟自己比,找出进步;跟别人比,找出差距。我由衷地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够努力正确的认识自我、把握自我,用自己的双手去设计自我、超越自我,塑造出一个崭新的自我!
四、教学中存在的疑问: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那么美的标准是什么?面对现实中的现代学生老师是很难引导的,所以教师要处理好引导的方式方法,避免说教。真正解除学生心中的困惑。
3、《自我新形象》初中的政治教案一等奖
一、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用发展的全面的观点认识自己。
教学难点:正确的认识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关系。
二、学生分析
随着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学生对自我的关注极为迫切,对认识自我极为赶兴趣,但如何正确的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从而发展自己又显得无能为力,往往受到同龄人的影响而产生错误的看法,以至于不能很好的处理和把握好真正的自我。所以教师需要恰当的引导,使他们逐步学会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认识自我。
三、综合设计思路:
引导学生认识到人总是不断发展的,懂得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然后引导学生学会从内在与外在、优点与缺点两个角度全面认识自己,为下面根据自身实际确立努力目标奠定基础。
认识自我 把握自我
1、教师从成语导出问题:
以小组为单位,数一数以“自”字开头的中国成语有哪一些?可以分为哪两类?(如可以分为‘消极性 的,如自暴自弃、自欺欺人等,约占3/4;‘积极的 ,如自强不息、自力更生等,约占1/4) 。成语实际上是人类生活经验积累的反映。由上可见,人类似乎无所不知,但却少自知;人类自我作践,自寻烦恼。
教师导语:? 请全体学生朗诵苏轼《题西林壁》;
我们常说"旁观着清,当局着迷",要认识自己是不容易的.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探索自我的庐山真面目,认识一下现实的自我.
2、自画像:
1.每个同学在白纸上画一幅自画像,表现自己的形象,可以很具体,也可以很抽象.然后,在纸上书面回答:"我是谁?".要求写下10个"我是……"的句子.
(说明:1.不要作太多的思考,想到什么就写下来.
2.内容可以很具体,如我是一个男孩,我是一个爱笑的女孩;也可以较抽象,如我是一片云,我是一棵小草等.)
2.每个同学在组内谈一谈自己为什么这么画,这么写.
3.选代表全班交流,展示自己的自画像,并说明为什么要这么画,这么写.
教师总结:
刚才同学们已经对自我作了初步的认识,要想全面地看清自己,就必须参考他人的意见,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从来不照镜子,他有如何看清自己,知道自己是怎样的形象呢?现在我们通过他画像对自我作进一步的认识.
3、他画像:
1.同桌两人既做照镜人,又做镜子.每人在纸上写上同桌的优点及缺点.(说明:尽可能写的详细,但要注意用词)
2. 同座位的两人互相交流、比较,我自己眼中的"我"和别人眼中的"我"是否一样,然后想一想,"我"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教师导语: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感受:我的优点别人看不见;而我的缺点我自己看不见.但有时候明明觉得还做得不错的方面却被别人误解,这其中的`委屈那真叫苦不堪言.
因此,即便是镜子也有平镜和哈哈镜之分.他人的意见不可不听,但是要照单全收恐怕也非上策.
4、讨论:但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5、结束
跟自己比,找出进步;跟别人比,找出差距。我由衷地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够努力正确的认识自我、把握自我,用自己的双手去设计自我、超越自我,塑造出一个崭新的自我!
四、教学中存在的疑问: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那么美的标准是什么?面对现实中的现代学生老师是很难引导的,所以教师要处理好引导的方式方法,避免说教。真正解除学生心中的困惑。
4、《自我新形象》初中的政治教案一等奖
【课标内容】
立足学生实际,构建理想自我,对七年级学生提出恰当的新期待,使之不断完善自我。
【教学目标】
在客观认识自己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走进名人、明星的生活,使他们在探究与体验中感悟“追星”之利弊,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定位出理想自我;创设互动平台,使学生明白社会、集体、他人对自身的不同要求,引领学生立足现实,作出恰当的人生规划,从而使学生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畅想青春,树立自我新形象。
【教学重点】
未来新规划。
【教学难点】
我心中的理想形象。
【教学方法】
以分组讨论为主,辅之以多种互动形式,诸如:才艺比拼、个人访谈、民意测评、沟通无限、静思畅想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智慧球、投球箱、幸运卡片等。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青春有梦所以飞翔,世界有你所以闪亮!朋友们,欢迎走进今日话题——自我新形象。看到话题,明白主题,我们的主题口号是——(学生齐声)青春激扬、欢乐课堂、携手畅游、知识海洋!那么,今天的畅游会给大家带来哪些成功和欢乐呢?请看小品:
多媒体展示小品《卖拐》片断。
问题设置——畅说“星”像,引导学生畅谈自己心中的名人或明星偶像。
设计理念
通过平等对话,将学生引入课堂,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交流情景,使他们在宽松愉悦的场景中谈身边事,讲心里话,敞开心扉,袒露自己心中的秘密。这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人文关爱与师生平等,让学生谈得放心,说得开心。
二、话题一:我心中的理想形象
本话题共设置三个活动板块。
活动一:才艺大比拼
不难看出,同学们心中的偶像多种多样,但不外乎这样三种类型:一类是比较搞笑的小品演员;一类是娱乐界比较活跃的明星大腕;再一类就是古今中外的伟人、名人。现在,请大家迅速组成三个方阵,每队推选1~2名你们认为最具实力的代表,现场展示你所崇拜的偶像的代表作。
(学生热烈讨论、推选代表、鼓掌加油。)
活动二:我来对你说
大屏幕展示《小方的烦恼》,故事说的是小方因对红歌星周杰伦过度迷恋,导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为此,小方陷入了深深的苦闷中。假如你是小方的知心朋友,你能为他做些什么?
(学生在静思中策划着自己的金点子,随后踊跃发言。)
活动三:设计你自己
因为年轻,我们才会放飞青春的梦想;因为年轻,我们更应该懂得“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道理。明星偶像身上有很多的闪光点,我们应该学习;明星偶像身上同样也有缺点和不足,我们应该抛弃。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此时此刻,一个大大的问号闪现在同学们的脑海,这就是:你心中理想的自己是什么样的呢?
(同学们再一次陷入沉思,有的开始动笔把“理想自我”用文字描述出来。)
设计理念
走进中学,七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迅猛发展,“成人感”不断增强,希望得到社会和他人的认可,渴望在一定的场合展示自己。才艺比拼,为他们提供一个表现自我的平台,这种平等、开放、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使他们在真实的情感体验中,自然而然地提高了自我选择的能力。之后,利用《小方的烦恼》这个故事引导学生进行形象设计,小方的困惑,不但深深震撼了学生的心灵,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关爱他人的责任感。在帮助小方的过程中,促使学生自觉地认识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和他人,进而形成自己的思想观点和行动指南。这就为他们确立自己的理想形象提供了空间和平台,从而避免了教师的空洞说教,使师生在互动的氛围中国共产党同成长进步。
三、话题二:面对新期待
本话题共设置三个活动板块。
活动一:你说我说大家说
走进中学,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人生的又一起跑线。伴随着“我长大了”的心声,父母、老师、同学对我们又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此,课前我们已布置了采访任务,下面请同学代表向大家汇报采访结果。
(学生争先恐后,畅谈自己的采访心得。)
活动二:瞭望窗口
请设想,假如你们长大后,都成了影视明星和名人伟人,世界将会怎样?
(学生以四人为小组,讨论、争议、表态,教师点拨。)
活动三:谁是“今日幸运星”
生活在变化,社会在发展,国家对人才的要求更是与时俱进,具体表现为全方位、多层面的发展态势。社会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择业的'类型有三种,分别是:兴趣型、特长型、祖国需要型。请亮出你的选择。
(三位学生手捧投球箱,在教室内收集写有择业类型的智慧球,同学们手拿小球,思考、犹豫、投球。待收集完毕,音乐停止。)
设计理念
中学生正值“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人生满怀希望,壮志凌云。但他们毕竟还处在成长中的花季,在其成长的关键时段,尤其需要社会给予方向性的指导。把学生的采访对象范围确定为父母、老师和同学,可以促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了解社会对自己的不同期待。瞭望窗口和智慧投球活动则在另一个层面上张扬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帮助他们理清择业方向。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做出了明智的投注,他们的思维也因此变得开阔而多元。
四、话题三:未来新规划
本话题共设置三个活动板块。
活动一:畅想园中畅想未来
以“为了明天更美好”为主题,谈一下你长大后要为国家做什么?
(播放音乐,创设意境,学生闭目畅想。)
活动二:榜样台
多媒体展示《铁杵磨针》的故事场景。
问题设置:这则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学生沉思,讨论,畅谈感受。)
活动三:智慧推荐
展示“智慧小博士”推荐的成功者的四大习惯,引导学生针对自身情况,剖析自己,提出新要求。
(学生认真比照,发现自己的不足,表达自己的决心。)
设计理念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由此可见,崇高的理想是中学生走向成功的指路明灯。闭目畅想,让学生的心灵暂时停泊在静谧的港湾,促使他们在静思中整合思绪,规划未来,确立自己的人生座标。有人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学生的个性差异同样十分鲜明,因此,理想的确立也应因人而异。静思畅想,为每一个学生留下无限的思考空间,有利于学生构建最适合自己的理想蓝图。立足于七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他们人生的关键时期,不失时机地进行榜样示范和针对性引导,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制定适合自己特点的成长计划,并把这些逐渐内化为一种思想意识和意志品质,能帮助他们不断完善自己,做负责任的公民,追求有意义的人生!
五、结语设计
同学们,关于“自我新形象”的话题暂时聊到这儿。面对活泼可爱的你们,面对欣欣向荣的改革大潮,我们拥有了一个共同的声音:因为有家,你们会成长;因为有梦,你们会飞翔;因为有你,祖国更兴旺!让我们在歌声中一起祝福祖国,祝福我们的未来——明天会更好!
(播放音乐《明天会更好》,师生齐声歌唱。)
设计理念
充分利用歌曲的优美意境,升华学生的情感,师生共同放声歌唱,淡化了学生心中“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使他们真切感受到自己始终是课堂的主角、学习的真正主人,让学生在博爱与向上的氛围中歌唱青春,歌唱祖国美好的未来。这一环节,看似是本节课的结束,实则是学生践行的开始,从而使他们真正将理想的明灯在心中点燃,将自身的感悟与体验内化为自我新形象,在日常生活的实践中延伸。
5、《自我新形象》初中的政治教案一等奖
课 名
《我理想中的我》
课标内容
本框内容没有具体课标点对应,但却是《自我新期待》整课内容的核心和最终落脚点。因为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发展地认识自己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根据自身及社会实际需要,对自己产生新期待、确立新目标,并为这个目标进行不懈的努力。
教学理念
本课内容指向学生自身,属于对自我的探索与澄清,这是青少年成长中最紧要的主题。这样的主题教师没有理由不放下架子,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思品课堂成为吐露学生心声、满足学生成长需要、澄清学生中存在的偏差继而踏上阳光大道的多功能福地。本课内容是尝试思品课走“活动——感悟——内化”模式的极佳题材。
教学目标
●通过确认每个生命的独特性、全面认识偶像,帮助学生走出偶像崇拜的误区,为正确认识自己扫除障碍。
●通过“他们是谁”这个环节,让学生感受生命因精彩而美丽,唤起学生对自身美好理想的追求。
●通过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及他人对自己的期待,作出客观的自我期待,并为这份期待努力。
●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真诚交流,使存在于生命中的事物变得平常化,为“内化”成为学生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提供媒介。
教学重点
面对新期待:“我是谁”
教学难点
我心中的理想形象:“我心中的偶像”
教学方法
活动、讨论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准备
用于游戏“寻找我们的同伴”的六个面具;学生所用材料,人手一份。
教学过程()(见右表)
课外拓展:
材料1、新闻报道:《南京打工仔葛勇摘取首届全国古琴大赛高奖》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热身站
游戏:找找我们的同伴
通过游戏,让同学体会每个生命的独特性。坚信“我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
组织游戏,
学生自愿参加,按游戏规则完成游戏活动,发表自己最真实的`感受。
我心中的偶像
活动:说偶像
全面认识我心中的偶像,最后对偶像得出客观评价。点出偶像多少承载着自己的梦想,但在这个过程中不要迷失自己。
指导学生填写相应内容,了解学生中的偶像。
学生真实写下自己对偶像的认识,在交流中,感受各自的偶像。
“他们是谁?
“她是谁?”
活动:辨认“他们是谁?”
“她是谁?”
这块内容是“我心中的偶像”与“我是谁”之间的衔接。从中让学生感受生命因精彩而美丽,对过于注重外表的学生提出忠告,并对所有学生寄予希望:你可以做得更好。
帮助学生确认他们是谁,并唤起学生进行思考。
在确认的过程中进行感悟、交流。
自我新期待
活动:
“我是谁?”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利用“生命树”,完成相应的任务,帮助学生能直面自己,通过“同伴期待的我”、“教师期待的我”和“家长期待的我”,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存在还应考虑他人的需要,认识到基于多方考虑的自我期待才是真正需要的自我新形象。
指导学生先如实填写,然后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大胆地表达自己。
“生命树”让学生直面自己,“同伴期待的我”、“教师期待的我”和“家长期待的我”,让学生感受社会眼中的自己,从而作出新的自我形象设计:“我想成为的我”。
总结:
成长分享
教师的心里话
教师通过与学生分享自身的成长轨迹,让学生感受成长要付出努力。学生完成的内容有一份留给教师,以示对自己作出的设计必须郑重对待。
叙述两个生活片段,送出一首自己创作的小诗
倾听、感悟。交留给老师的纸条。
6、《物质分类》的初中化学教学反思
如有位老师在“物质分类”的教学中。
事先,布置学生搜集生活中的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上课时由学生介绍自己搜集到的.物质并按其组成进行分类。学生对“保险丝到底是不是金属单质?”、“洗衣粉到底是不是碱?”等发生了争论,课堂气氛顿时沸腾,学生情绪高涨,愉快而迅速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化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一项充满活力与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学生从中体验到了化学的内在价值,真切地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7、初中物理《做功的快慢》教学反思
5月16日上午,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课题研究示范课展示,课题是《做功的快慢》,并聆听了郭道胜老师做得精彩演讲,从郭老师的点评中我有很多的感触,总结为以下几点:
首先,我谈下我的教学设计:
1、引入时,我认为学生程度比较好,简单的复习旧知。
2、本节课是个概念课,功率定义的建立是重点内容,我的设计是: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做功的快慢,随后提出如何比较做功的快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通过展示课本图片以及ppt图片和类比速度的方法突破重点知识。(这种方法我认为能行,但是在实施的时候没有处理好细节)
3、本节的难点是功率单位的理解,1W究竟是什么意思?我当时的设计是:通过对书本上提供的图片为基础,建立感性的认识,然后在通过说明宝马车的功率加强认识,以突破难点。(这个方法的效果实践证明不是很好,学生并没有建立理性的`认识)
4、对于功率的变形公式我当时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感受几个比较难的题目,然后提出怎样做?激发学生思考。最后提供相关资料!让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其次我谈谈我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1、引入和定义建立的时间太少,细节处理毛糙。程度不是很好的学生甚至没有反应过来。
2、学生预习时间太长,引入正题时间过于冗长,引入课题阶段过于拖沓。
3、总结比值定义法是个很好的提升认识的方法,只是介绍时候过于简单缺少一定的铺垫和技巧。
4、学生开始时候很有激情,随着课堂知识的深入,学生参与度不高,激情没有升华,整个课堂渐趋平淡,有虎头蛇尾之感。
5、课堂完全在设计的程式中进行,没有创作,没有新的生成。
结合郭老师和各位老师的建议我做了如下的调整:
1、情绪上应该排除紧张感,全身心的投入,并提高课堂的操控能力。(这点应该事先能预见)
2、课本的9—25和9—26图很好的利用起来,形成认知冲突,并激发学生参与讨论,以加深对概念形成过程的认识。
3、瓦特介绍时应该配用视频片段,图像与声音的结合会产生很好的效果。这个单位的物理意义是个难点,突破方式应该借助生活中的电器的铭牌,多点感性认识,同时为电功率打基础。
4、应该进一步挖掘学生的生活体验,因为现在学生对车辆的认识是很深刻的。在得出公式后辅之以练习。
5、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是每一步都丝丝紧扣,层层深入,引人入胜。
总之,这次公开课让我深刻体会到在老师们的帮助下我很快的找到不足之处,同时更大程度上促进了我的进步。
8、初中语文《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
篇一
在“三八妇女节”之际,我们学习了《母亲的恩情》这篇课文。在上这课之前,我让同学们观察母亲一天中做了那些事。哪些是为你做的。
在教学时,我决定抓住“恩情”入手。恩情,字典上的解释是深厚的情义。这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太深奥了,不能理解,还得放到具体的情境中去。母亲的恩情,体现在哪儿?体现在母亲的行动中、母亲的心理活动中,母亲的语言上。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观察图画,然后读课文,感悟母亲的恩情。“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的缝着。她想,孩子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接着我请学生说说可以从哪些词句中具体感受到母亲对儿子的爱呢?学生通过读课文,有了自己的理解,找到了“夜深了”“一针针一线线”这些关键的词语。然后让学生说说这些词句说明了什么?通过逐步引导,学生终于领悟到这就是母亲的恩情,母亲的恩情就体现在深夜为儿缝衣这一行动中,体现在对儿子的深深担忧中,这就叫恩情。这时再出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学生便很容易感悟到古诗中母亲对儿子的恩情了。
在学生感悟文章情感的基础上我重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感悟深深的母爱。首先我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妈妈是个什么样的人。大家发言热烈,看来他们对自己妈妈的了解还是很深的;其次,我让学生说说你观察了一天妈妈后有哪些发现呢?“早上洗衣、做饭、送我上学,然后上班。下班回家,辅导我作业、煮晚饭、洗碗筷。晚上织毛衣……”我引导学生说说妈妈的一天过得怎样?大家不约而同地说“辛苦!”
然后,我乘机问:“妈妈那么辛苦,可你为妈妈做了什么呢?”好多学生都沉默不语。看来好多学生心里产生了惭愧。接着我再问,“你知道妈妈平时最喜欢什么?”。“你的妈妈知道你平时最喜欢什么吗?”通过回答,同学们明白了自己平时对妈妈的关心较少。纷纷表明自己今后要多关心妈妈,让妈妈少操心。那怎么关心呢?我让同学们谈了一些具体做法:妈妈下班回家,给她递上一杯茶,作业自己独立完成,给妈妈做小帮手,帮妈妈捶捶背。吃饭时,给妈妈夹菜。平时认真学习,让妈妈少操心……
通过学习本文,同学们明白自己的成长离不开母亲的培育,作为子女对待长辈应该尊敬、孝顺。而且体现在每天每时每刻。
篇二
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最大的成功之处是让学生通过读古诗,再深情的朗读古诗中去体会课文要告诉我们的`故事。我让学生好好想想在平时的生活中,你是怎样感受到母亲的爱,你能举一些小事例来说一说吗?通过我这么一问,课堂一下子就变得活跃,更让人想继续讲下去。学生通过这一环节学生都能深深的感受到母亲的爱是伟大的。
《母亲的恩情》这篇课文的亮点是这首古诗。在教学时,我不断的贯穿古诗的内容,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易懂。我利用古诗作为突破口,让学生产生急于想知道作者创作此诗的原因,为下面学文做好情感的铺垫。
课堂不仅仅是预设的,而且还是生成的。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创造性因素,在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时时留心,敏锐地捕捉住生成的契机,挖掘教育因素,及时引燃,巧为点拨,让教材“增值”。
在课堂上,我让学生来思考“眼泪”之中,也就是“省略号”中蕴含着什么,引导学生用“心”去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有效地解决了问题,学生能联系课文情境体味、联系生活经历体验,感受到慈母的满腔关爱。
篇三
《母亲的恩情》是一首文包诗的课文。文包诗这种课文类型是苏教版的特色,也是古诗教学的新课型。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巧妙的把一首诗包含在一篇简短的文章里,生动地介绍了与古诗相关的背景知识及创作本诗的具体情境。可以说:“诗”是“文”的中心与升华。在教学时,我主要围绕“文与诗”的联系来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深入文本故事,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激发情感、想象,从而体会母爱子、子念母的一片真情。在细节上,我是这样处理的:
第一自然段主要抓“夜深了……一针针。。她想……”这句话,通过看课文插图,理解“一针针”“一线线”的意思,引导学生品味:从母亲在灯下一针针一线线的缝补衣服,你知道了什么?再联系上句中“忙着”一词,体会出母亲为儿日夜操劳的辛苦,然后通过想象:母亲会在心里想什么?进一步感受母亲对儿子的牵挂疼爱,最后通过朗读表现母亲把对儿子的爱缝进了衣服里的无私关爱之情。
第二自然段围绕想象孟郊和母亲分别时的情景,说一说母亲怎样叮嘱儿子,儿子心里怎样想的,体会母子间的深情,为下面解决难点铺路。
第三自然段处理好比喻句:母亲就像太阳,母爱就像春天里的光辉。我这样引导:回想平时妈妈照顾你的事情,从而体母爱就像阳光,无处不在,细致入微地温暖着小草。并抓住“抚摸”一句,让学生模仿做一做动作,激发学生的情感,体会母爱无法回报,从而懂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意思。
最后一段,我设问:虽然母亲的恩情,我们无以回报,但是我们要报答吗?你怎么报答?学生们说了很多:给父母端茶送水递拖鞋,陪父母聊天,给父母表演节目,帮父母做小家务之类的小事,教师的适时引导,帮学生把道德认识与具体的道德生活联系起来,指明了学生道德活动目标。
课后,我让学生给母亲做一件事,把想对妈妈说的心里话写下来。
9、《组成物质的元素》初中化学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也是回顾教学—分析成败—查找原因—寻求对策以利后行的过程。小编希望这篇人教版初中化学教学反思之《组成物质的元素》可以对您有所帮助!
在前几节的.学习中,学生一步步地补引入了微观世界,已经初步建立起对具体粒子的认识,但在同位素的学习中,出现了和元素概念的混淆。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在本节内容中还要进一步加深理解,我想,如果从分析具体的物质组成出发,使学生知道不同物质里可以含有相同种类的原子,然后再指出这些原子之所以相同,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然后再结合同位素的意义去理解相同种类的原子属同种元素,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应该会更顺理成章些。
以上就是关于人教版初中化学教学反思之《组成物质的元素》的全部内容,希望大家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