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小学美术:《命题画 草丛中》教案一等奖

2023-08-19 19:41:13

  小学美术:《命题画 草丛中》教案一等奖

小学美术:《命题画 草丛中》教案一等奖

1、小学美术:《命题画 草丛中》教案一等奖

  1.学习各种草的表现方法和画面的前后处理命题画 草丛中;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生活、细致地观察生活,命题画 草丛中敢于描绘命题画 草丛中生活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画面的前后处理。

  三、教学难点 : 各种草的表现方法命题画 草丛中。

  四、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草丛中”的类似照片或图片;

  2.制作绘画步骤幻灯片三张;

  3.布置学生课外细致观察草丛,注意各种草的不同之处,并试着画画速写。

  五、教学程序

  (一)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命题画 草丛中

  1.教师先告诉学生:老师这里画了一幅画,大家看看这是画的什么地方?接着教师把课前画好的“草丛中”的幻灯片打出来。命题画 草丛中

  学生回答后再板书课题。

  2.“草丛中”发生了一个故事。是一个什么故事呢?大家想想看。教师用语言激发大家思考。

  3.学生回答各自的想象:在草丛中读书、在草丛中捉迷藏、在草丛中埋“地雷”……这样就丰富了学生描绘的素材。

  4.教师肯定学生丰富的想象,并设问:怎样把刚才的想象描画出来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堂课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引起学生注意)

  (二)讲授描绘的方法。

  1.先画近处的草(画近景)。(板书)

  选择几种不同的草细致地描绘下来。先用幻灯打出步骤图①,再在黑板上示范画出来。

  告诉学生要根据自己的观察、记忆、想象去画,线条要流畅,各种草的生长方式要有所变化,比如:高矮、粗细、疏密等等。

  2.在空隙处画人物或其它物体(画中景)。(板书)

  教师用幻灯打出步骤图②,再示范中景人或物的.处理方法,被遮挡的地方就不要画出来。

  3.在远处添画更多的草(画远景)。(板书)

  教师用幻灯打出步骤图③,再一边板画一边提醒学生注意远处的草要画得小而密,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出画面的空间感。

  (三)指导学生练习。

  1.打开教材第28页,学生默看步骤和方法,进一步加深印象。

  2.欣赏教师课前搜集的有关“草丛中”的美术作品或图,开阔学生眼界。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四)总结全课,展示优秀作业。

  1.在教室内提出作业要求:(1)仔细观察,选择自己喜欢的形态的草进行写生,描画细致。(2)在想象、添加时注意前后遮挡、穿插关系,画面画得饱满。

  2.学生到室外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练习完毕,组织学生回教室进行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用线描的方法创作了一幅很美的作品,只要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注意观察,勤动脑筋,就一定能找到很多的有趣的创作途径和方法,画出生动漂亮的画面来。

2、小学美术:《命题画 草丛中》教案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各种草的表现方法和画面的前后处理命题画 草丛中;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生活、细致地观察生活,敢于描绘命题画 草丛中生活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画面的前后处理。

  三、教学难点 : 各种草的表现方法。

  四、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草丛中”的类似照片或图片;

  2.制作绘画步骤幻灯片三张;

  3.布置学生课外细致观察草丛,注意各种草的不同之处,并试着画画速写。

  五、教学程序

  (一)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1.教师先告诉学生:老师这里画了一幅画,大家看看这是画的什么地方?接着教师把课前画好的“草丛中”的幻灯片打出来。学生回答后再板书课题。

  2.“草丛中”发生了一个故事。是一个什么故事呢?大家想想看。教师用语言激发大家思考。

  3.学生回答各自的'想象:在草丛中读书、在草丛中捉迷藏、在草丛中埋“地雷”……这样就丰富了学生描绘的素材。

  4.教师肯定学生丰富的想象,并设问:怎样把刚才的想象描画出来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堂课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引起学生注意)

  (二)讲授描绘的方法。

  1.先画近处的草(画近景)。(板书)

  选择几种不同的草细致地描绘下来。先用幻灯打出步骤图①,再在黑板上示范画出来。

  告诉学生要根据自己的观察、记忆、想象去画,线条要流畅,各种草的生长方式要有所变化,比如:高矮、粗细、疏密等等。

  2.在空隙处画人物或其它物体(画中景)。(板书)

  教师用幻灯打出步骤图②,再示范中景人或物的处理方法,被遮挡的地方就不要画出来。

  3.在远处添画更多的草(画远景)。(板书)

  教师用幻灯打出步骤图③,再一边板画一边提醒学生注意远处的草要画得小而密,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出画面的空间感。

  (三)指导学生练习。

  1.打开教材第28页,学生默看步骤和方法,进一步加深印象。

  2.欣赏教师课前搜集的有关“草丛中”的美术作品或图,开阔学生眼界。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四)总结全课,展示优秀作业。

  1.在教室内提出作业要求:(1)仔细观察,选择自己喜欢的形态的草进行写生,描画细致。(2)在想象、添加时注意前后遮挡、穿插关系,画面画得饱满。

  2.学生到室外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练习完毕,组织学生回教室进行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用线描的方法创作了一幅很美的作品,只要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注意观察,勤动脑筋,就一定能找到很多的有趣的创作途径和方法,画出生动漂亮的画面来。

3、小学美术:《命题画 草丛中》教案一等奖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所见》《小池》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两首古诗。袁枚的《所见》写的是“意欲捕鸣蝉”的情趣。

  杨万里的《小池》写的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情景。这两首古诗贴近学生的生活,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夏天的情趣。学习古诗,重在吟诵,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可以定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培养朗读古诗的兴趣。

  2.认识“所、枚”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3.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反复朗读,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教学方法:

  教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诵读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录音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多媒体课件:

  (大意是:在茂密的树林中,一个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唱着嘹亮的歌儿,歌声穿过树林飘向远方。树上的蝉“知了、知了”地叫个不停。忽然牧童停止歌唱,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

  2.教师引导学生猜想:

  牧童停止歌唱,他想干什么?

  二、初读感知,正确流利

  小朋友们,有一个诗人叫袁枚,他看到这样的画面,觉得很有趣,就写了一首小诗《所见》。

  (板书课题)

  相机学习“所、枚”。

  1.教师范读,感受节奏。

  小朋友们,你们听一听,老师哪儿停顿长一些或者声音延长一些。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学生自读,读准字音。

  3.小组合作,试读诗歌,注意诗的节奏与音准。

  4.指名试读,认读生字。

  课件出示生字:捕、蝉、闭、立、童、林、黄(1)带拼音读。

  (提醒学生读好翘舌音“蝉”,后鼻音“童、黄”,前鼻音“林”。)

  (2)去拼音读。

  谁愿意当小老师?带领大家把自己读得准的字读一读。(及时表扬激励。)

  (3)游戏:我指你说。

  一个小朋友随即指大屏幕上的生字、其他小朋友齐读,要求迅速而准确。

  三、再读感悟,了解大意

  1.自由读,结合图画理解诗意。

  小朋友们,读读诗,看看图,你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吗?如果有不理解的字词就把它圈画出来。

  2.小组读,合作学习,说说诗意。把不理解的词讨论讨论;把诗的大意轮流说一说。

  3.欣赏读,结合图画,想像意境。

  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观察图画,体会诗的意境。

  四、想像画面,熟读成诵

  1.闭目想像。

  小朋友们,请把眼睛闭起来,想像画现,一个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唱着嘹亮的歌儿,歌声穿过树林飘向远方,树上的知了不停地叫着,忽然牧童停止了唱歌,注视着树上鸣叫的知了。这种情趣,你有过吗?

  2.带着这种情趣,有感情地朗读。

  3.练习有感情的背诵。

  五、识记字形,练习写字

  1.教师再次出示会拼音的生字。

  瞧,你们的好朋友又来了,还认识吗?指名读。

  2.通过形旁理解字意来帮助识字。

  (如提手旁跟手的动作有关:捕;木字旁跟树木有关:林;虫字旁跟昆虫有关:蝉)。

  3.通过猜谜引导学生识字。

  如:一户一斤米

  (所);骑牛写文章

  (牧);人才进了门

  (闭)

  4.读词语,造句子识字。

  如:认读:所有所以;放牧、牧草;关闭、闭路电视机等童———牧童———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唱歌。

  5、教师示范,指导书写。

  重点对学生进行指导:“林”字左边“木”字的捺变成点;“童”“黄”的中间一横要写长,其他的横要写短;“立”字下横要写长。“黄、童”笔画较多,指导学生书写时可以通过分解笔画,化难为易。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背诵《所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袁枚的《所见》,你们会背诵吗?

  (齐背)

  你还会背诵哪些古诗呢?

  (指名背)

  2.教师及时热情表扬,导入新课。

  哇,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会背这么多的古诗。今天老师跟大家再来学习一首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小池》,你们愿意吗?

  (出示古诗)

  二、初读古诗,正确流利

  1.教师范读,感受节奏。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学生自读,读准字音。

  3.小组合作,试读诗歌。

  四人一小组,请小组长安排好读的顺序,其他组员听一听,评一评节奏与音准。

  4.指明试读,认读生字。

  课件出示:池、惜、阴、晴、柔、露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些字吗?

  (1)带拼音读

  读准翘舌音“池”,前鼻音“阴”,后鼻音“晴”,边音“露”。

  (2)去拼音读

  谁能像老师一样带领大家准确地读一读这些生字。

  (3)游戏:找朋友

  老师把写有生字的卡片发给小朋友。如:师:“阴”字在哪里?快来和我做朋友。

  生:“阴”字在这里,我来和你做朋友。

  三、再读感悟,了解大意

  1.自由读,结合图画理解诗意。

  (1)播放多媒体课件:

  泉水悄然从泉眼里流出,浓密的树阴倒映在清清的池水里,嫩绿的小荷叶露出尖尖的.小角,一群群蜻蜓飞来立在它的上头。

  (2)小朋友们,读读诗,想想画面。

  你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吗?用笔圈出不理解的字词。

  2.小组读,合作学习说说诗意。

  四人一小组,把不理解的词讨论讨论,把诗的大意轮流说一说。

  3.欣赏读,结合图画,想像意境。

  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观察图画,体会诗的意境。

  四、想像画面,熟读成诵

  1.教师语言描述,激发学生想像。

  初夏的早晨,阳光灿烂,我们来到一个幽静的小池边,只见水池中已经长出了一些嫩绿的荷叶,有的荷叶还没有完全展开,只是露出一个尖尖的小角;池里的泉眼正在悄悄地流动,池水非常清澈,倒映着浓密的树阴。这时候,飞来几只蜻蜓,有一只飞累了,落在尖尖的荷叶上休息。如果你就是那只蜻蜓,面对这样的景象,你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2.带着这种感情朗读。

  3.练习有感情地背诵。

  五、识记字形,练习写字

  1.教师再次出示去拼音的生字,指名读。

  2.联系前面的课文,熟字带生字,如:蜻———晴(同声旁);怪———惜(同偏旁);阳———阴(反义字)

  3.创造性识字,如:柔

  (把矛放在树上。)

  4.读词语,造句子识字。

  如认读:可惜、爱惜;晴空、晴天;柔和、柔软

  池———池塘 池塘里开满了荷花。

  露———露珠 露珠在荷叶上跳舞。

  六、总结全文

  小朋友们,这两天我们学习了两首古诗

  (揭题:古诗两首)

4、小学美术:《命题画 草丛中》教案一等奖

  教学预设目标:

  1、有朗读古诗的兴趣,能从诗中感受到夏天的情趣,小学语文一年级下:《所见》《小池》教学设计。

  2、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能初步感悟诗歌的韵味和夏天美好的意境。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背诵一首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课件、音乐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预设

  第一课时

  学习古诗《所见》。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感受诗中牧童的机灵活泼,天真可爱。

  一、激趣导入。

  1、沈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很多同学学过很多的古诗,也会背很多的古诗,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背给大家听?(指名背诵)

  --展示学生平时的古诗积累

  2、揭题,释题。

  齐读课题。"所见"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指名说说)

  小结:所见--所看见的事物(东西)

  3、出示课文插图投影:

  《所见》这首诗,写的就是诗人所看到的图上的景物。让我们也来看看图,你能用几句话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吗?

  二、初读课文。

  1、出示小黑板:预习"三读"法:

  一读:读准读通课文。(大声朗读)

  二读:划出生字,记住字形(不出声音默读)

  三读:读懂句子,学会提问。(轻声读)

  2、请同学们用我们学古诗的"预习三读法"来预习一下课文。

  把不懂的字、词、句子用横线加上"?"划下来。如:?

  3、学习生字。

  (1)、预习好了,你能把古诗中的生字读出来吗?(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自己练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老师相信你们不用看拼音也能读出来。(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

  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

  (3)同桌对读,检查。

  三、精读课文。

  1、你能把这首诗流利地读出来吗?指名读(两名)

  2、播放音乐,教师范读。

  学生闭上眼睛听,初次感悟、体会诗句的意思。

  3、学生练读全诗,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所见》《小池》教学设计》。(4人组内合作朗读)指名1号做朗读汇报。

  4、在4人组内交流:古诗写了画中的哪些景物?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5、全班交流。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教师相机解决问题)

  预设问题:什么叫"振林樾"?(传遍了树林)

  "意欲"是什么意思?(想要做什么事情)

  6、理解诗意。

  (1)出示课文插图。

  A师指"牛与牧童"图问:这是怎样的一个情景?(牧童骑黄牛)

  B放录音(牧童歌唱的声音)听!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出示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C齐读诗句。

  (2)、演示"牧童捕蝉"的动作及"蝉叫声"。说说第二句话的意思。

  心想捕捉鸣叫的知了,马上站在树下一声不响。出示诗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齐读诗句。

  (3)、你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小组合作完成)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心想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马上站在树下一声不响。

  (4)挑一句自己最喜欢的读一读。(指名读)

  (5)多美的一首诗啊!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配上音乐)

  齐读--指名读--男女生读

  四、读诗想画面。

  1、教师配乐朗诵,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画面背诵。(引背同桌对背齐背)

  3、从"林樾"、"蝉鸣"可以看出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

  五、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用自己的方法记住字形。(指名说说)

  2、说说你认为最好记的字是什么?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呢?

  3、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林:左边的木的捺改成点。

  黄、童:中间一横要写长,其他的横要写短。

  范写"黄"、"童"

  六、编故事

  学完了这首诗,你觉得牧童捕到蝉了吗?小小组里讨论一下,试着编一个故事。

  七、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把你最喜欢的句子用自己的话写下来,或者画下来。

  第二课时

  学习古诗《小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想象出初夏荷塘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

  一、看图揭题,导入。

  1、出示课件(课文插图)问:这是什么?

  2、小池美吗?美在哪里?(指导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同桌合作,试读课文。检查字音,纠正读错了字音。

  3、指名两人组朗读汇报。

  三、图文对照,理解感悟。

  1、看课文插图,说说你觉得池塘怎样?诗中是怎么写的?

  引出诗句: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2.交流自学。课堂讨论疑难词句,通过投影重点讲解"泉眼、晴柔"的意思。

  (泉眼:泉水涌出的那个口子;晴:晴天;柔:柔和)

  3、仔细观察图画,你看到了上面有什么?诗中是怎么写的?

  引出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学生提问自学不能解决的字词,教师作简要解答。

  4、简单讲述诗意。

  5、全班齐读全诗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

  1. 教师范读。

  2. 学生练读。(4人组内,一人朗读古诗,其余3人想象看到的画面。组内交流)

  3. 教师语言描述,激发学生想象。

  初夏的早晨,阳光灿烂。我们来到一个幽静的小池边,只见水池中已经长出了一些嫩绿的荷叶,有的荷叶还没有完全展开,只是露出一个尖尖的小角;池里的泉眼正在悄悄地流动,池水非常清澈,倒映着浓密的树阴。这时候,飞来几只蜻蜓,有一只飞累了,落在尖尖的荷叶上休息。这样的景象,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呢?

  4. 引导学生带着这种感觉朗读。

  5. 朗读反馈。

  6 .练习背诵。

  五、学习生字。巩固词语。

  1. 出示带音节生字认读。

  2. 去掉音节认读。

  3. 小组合作,创造性认记字

5、小学美术:《命题画 草丛中》教案一等奖

  (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纵横交错、适宜造句。

  4、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会用纵横交错、适宜造句。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三课时

  主要板书计划:

  7、沙漠中的绿洲

  恶劣良好

  咸而板结绿树成阴

  不毛之地鲜花遍地

  像爱孩子一样

  花代价培植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提示课题

  1、你见过沙漠吗?了解沙漠吗?

  谁能说说沙漠有哪些特点?(板书:沙漠)

  2、提示课题(完成板书:沙漠中的绿洲)

  3、质疑:看了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圈出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2)注意读顺长句子,难读的地方做上标记。

  (3)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想想意思。

  2、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掌握情况,注意下列生字的读音

  霎()罗马()劣()适()侍()良()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说说下列词语意思

  恶劣侍弄适宜培植纵横交错觉不毛之地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说说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4、重点指导下列句子

  (1)在这白茫茫的沙漠中,有着星罗棋布的绿洲那是城市。

  (2)地上没有一片落叶,更不见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

  (3)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

  2、按每一自然段的意思怎样分段。

  五、指导写字

  1、描红

  2、抄写生字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霎()时恶劣()

  侍()弄适()宜良()好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读后头脑中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

  (2)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重点抓住不是而是到处白茫茫)

  [4]

  (3)你还读懂了什么?从哪里可看出来?(抓住白与绿的对比,体会。结合理解:星罗棋布并指导说话)

  (4)指导朗读(重点词语要重读)

  2、读第二自然段

  (1)激疑:沙漠中的绿洲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沙漠中的绿洲又是怎么来的呢?

  (2)出示图片让学生欣赏,想想你看到了什么?能介绍一下吗?

  (3)学生交流

  (4)自由读二自然段,看看书上是怎样介绍的,边读边找出描写迪拜美的句子。

  (5)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用赞美、佩服的语气)

  3、细读第3自然段

  (1)质疑:学了第三自然段后,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吗?

  (2)生带着问题自由读第一流自然段,边读边做上记号。

  用画出描写环境恶劣的句子,用~~~~~~画出写阿联酋人民不怕困难建设绿洲的句子。

  (3)分四人小组自学讨论

  (4)学生交流

  (5)师引读:同学们,你们知道植物生长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

  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淡水,而那里原先是(生齐读)

  (6)出示沙漠图

  瞧!这样的环境书上用了一个词语不毛之地(结合理解)

  师:但是,这样恶劣的环境,阿联酋人民退缩了吗?

  生:没有,师:他们从___________

  (7)结合理解:纵横交错

  (8)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

  4、细读第46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说说读后你们感觉到了什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

  (2)生交流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5、细读第7自然段

  (1)齐读,想从这一段里你知道了些什么?

  (2)阿联酋人民为什么要精心侍弄花草树木?

  (3)生交流

  (4)师小结。

  三、作业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从哪里可看出阿联酋人民侍弄花草树木非常精心?

  他们为什么那样爱护花草树木?

  二、指导造句

  1、理解纵横交错、适宜的意思

  2、找出课文中带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读读

  3、补充句子

  4、指名学生说说

  三、布置作业

  课后当小导游互相说说。

  (二)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纵横交错、适宜造句。

  4.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沙漠的图片。

  哪些同学了解沙漠?谁能说说沙漠的特点?

  2.板书课题:7、沙漠中的绿洲

  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既然沙漠是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为什么会有绿洲呢?)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

  教师范读课文。读后讨论:听读课文后,你了解了什么?

  2.自读课文。

  (1)幻灯出示自读要求。

  ①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注意读准每个生字的字音。

  ②自由练读从课文中画出的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

  [4]

  ③注意读顺长句子,难读的地方可标上着重号。

  ④标出各自然段的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2)学生按照要求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①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指读小黑板上的生字。

  提醒注意下列生字的读音:

  霎(sh??)罗(lu??)劣(li??)适(sh??)侍(sh??)良(li??ng)

  ②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抽读词语卡片。

  指名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恶劣侍弄适宜培植纵横交错不毛之地

  ③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要求不错字、不加字、不减字、不破词破句。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下列句子重点指导:

  在这白茫茫的沙漠中,有着星罗棋布的绿洲那是城市。

  地上没有片落叶,更不见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

  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

  ④检查自然段段意,了解情况。

  指名说说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三、指导写字

  夸、劣、宜是上下结构的字,不要写得太长。

  价、漂、侍是左右结构的字,不要写得太宽。

  良要居中写。

  四、作业

  1.描红。在习字册中描红、仿影。

  2.抄写词语。(文后练习3)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给带愕淖盅≡裾?返亩烈簟?br>霎(s??sh??)时恶劣(l??li??)良(li??ngni??ng)好侍(sh??s??)弄适(s??sh??)宜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l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理解内容。

  指名说说读了这一段后,自己头脑中会出现什么样的景象。

  (抓住到处、白茫茫想象沙漠的广阔无垠和荒凉,抓住星罗棋布想象大沙漠中绿洲遍布的情景)

  (3)练习说话。

  引导用星罗棋步说一句话。

  (4)指导朗读。

  (到处、白茫茫、星罗棋布、绿洲、城市等词要重读)

  指名试读,全班齐读。

  2.细读第2~6自然段。

  (1)细读第2自然段。

  过渡:在这茫茫无边的沙漠中,布满厂象征生命的绿洲。这些绿洲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跟随作者到其中的一个绿洲去看看。

  ①指名读第2自然段。

  ②理解课文内容。

  这一段有几句话?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绿树成阴,鲜花遍地的情景吗?从哪儿看出人们很爱惜花草树木?

  ③指导朗读。(第二句要读出赞美的语气,第三句要读出佩服的语气)

  (2)细读第3自然段。

  过渡:通过第2自然段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出这一片片绿洲是那么美丽,那么迷人。而这迷人的绿洲却是在荒无人烟的沙漠中,这是多么神奇的事啊!同学们不禁要问,这沙漠中的绿洲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下文。

  ①自由读课文。

  边读边做记号,用画出写环境恶劣的句子,用~~~~画出写阿联酋人民不怕困难建设绿洲的句子。

  ②理解同句。

  a、指名说说当地的环境怎样恶劣。(相机理解:不毛之地)

  b、指名说说阿联酋人民是怎样建设绿洲的。(相机板:朽买来、挖去、填土、埋下等词,同时理解恶劣、适宜、纵横交错等词语)

  [4]

  c、指名说说阿联酋人民为什么这样做。(板书:有了才)引导用有了才练习说话。

  ③指导朗读。

  (3)细读第46自然段。

  ①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后说说自己感觉到了什么。

  ②默读课文。在能表现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的词句下画上圆圈。

  ③练习感情朗读。(边读边感悟:通过雨雾洒下来、淋得干干净净、树叶更绿、小草更翠、鲜花更艳等词语的朗读,体会阿联酋人民爱护花草树木的情感)

  3.细读第7自然段。

  齐读课文,说说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渎课文。

  2.比一比,再组词。

  浇()漂()侍()宜()

  烧()飘()待()宣()

  3.照样子,写词语。

  白茫茫()()()

  千干净净()()()

  4.写出近义词。

  培植()适宜()美丽()侍弄()

6、《草丛中》美术教学反思

  《草丛中》是湘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5课的内容,本课属于“造型 表现”学习领域,以线绘画的形式进行造型活动,观察、描绘集中野生草类植物,适当想象、添画。

  本课兼备了观察性绘画和想象性绘画的特点。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讲,本课的写生是有一定难度的,特别是植物的遮挡、穿插关系,形与形的疏密关系等。所以在导入环节,教师设计了一个游戏环节,请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擦掉多余的线条,以使小草呈现出前后遮挡的关系。通过学生之间相互观察,对比,学生发现了前后遮挡关系中的线条处理方法。用一片草丛遮挡住另一片草丛可以表现出画面的真实感和空间感。线条的处理也是很多同学容易忽略的地方,通过引导学生欣赏画家的作品,请学生看一看,比一比,草丛的外轮廓线条是怎样的呢?线条是粗还是细呢?从而请学生理解什么地方用粗线条,什么地方适合用细线条?在绘制草丛线条时,要注意线条的流畅性,不要断断续续的绘制。通过几个重点难点的教学处理,学生们能基本克服作业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涌现出一些优秀的学生作品。教师将这些优秀的学生作品进行展示,鼓励同学们相互学习,吸取别人的优点和好的构图方式,线条表现。

  课下,请学生借阅绘本《格列夫游记》,欣赏画家的作品,享受艺术带来的无限想象力。

7、《草丛中》美术教学反思

  《草丛中》是湘版美术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课在美术中涉及到造型表现领域,以线描的手法进行造型活动,通过观察描绘小草的形态,并适当想象添画。我一方面引导学生观察写生,让学生了解植物因种类、生长速度的不同而产生的高矮、强弱、粗细、大小、翻转等形态变化。在一片草丛中,植物的排列有前有后、遮挡穿插关系。教学由欣赏美——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四个环节组成,引导学生对单棵草、多棵草、和草丛特征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观察、记忆、想象的形式表现不同草的特点,用前后遮挡的方法画出茂密的草。在课堂中,通过大量的图片欣赏,引导学生体会画家是如何用绘画语言表达对草的主次关系、疏密关系,以及近大远小的关系的处理。

  另一方面,为了培养同学们的团结协作能力,我把全班分成了四组,每一组有自己的一块领地,在本组的领地内“种植”一块草,同学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作业效果也特别好。

  不过,教学中也留下不少遗憾,例如教学中引导学生注意线的疏密组织;用线处处都密,必然主次不分;用线处处都稀松,画面必然空洞;用线有疏有密,画面才有节奏感

8、《草丛中》美术教学反思

  这一堂课在四年二班上的时候采用了观察写生的方法解决教学重点与难点,但发现这方法并不能完全让学生掌握草的各种形状及穿插的关系,难度太大,问题得不到解决,只是停留于形式,学生画完后还是有很多困惑,但学生对作业形式非常感兴趣。在本课中我采用了长卷的作业形式,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法来共同完成作业。但课堂气氛没有我预期的效果好,学生显得有些呆板。

  课后我经过反复思考和酝酿,在其他几个班上时对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我把观察草叶的形状放在课前让学生自己观察,课堂中进行交流,这样既能很好地解决草的形状问题,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能更广的知道草的形状。还设置了“百草园”这样一个情境,贯穿课堂始终。在解决草的转折问题上,我采用了观察实物的方法,在师生的共同探讨下,了解草叶的转折的画法。然后利用图片引导学生去发现草的各种姿态。接着进行了改画练习,通过帮助老师解决难题来学习遮挡关系,设置这样的情境,让学生感觉到遮挡和层次问题是一个非常容易的,而消除学生的畏惧的心理。草丛是非常神秘而又充满乐趣的地方,通过欣赏大师的作品,让学生身临其境,自主的`寻找草丛中的乐趣。

9、小学美术《科幻画》教学反思范文

  六年级美术的第三课是《科幻画》,在教学过程中,我体会到了无比的快乐,我与孩子们都获得了成长。

  未来世界,五彩缤纷,包罗万象。然而随着现代生活日新月异地发展,地球资源日渐匮乏,因此人类正在探索地球以外的宇宙空间,通过科学方法拯救我们生存的恶劣环境。《科幻画》这一课程让孩子们结合现实生活的背景,发挥想象,并通过绘画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体验创作的快乐。

  六年级的学生,已对科技知识、生存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喜欢幻想和设计。为了让学生的科幻画内容更加充实,我提前一周布置了任务,让学生搜集有关环保、科技产品、自然环境等方面的知识和图片,做到“有备而画”。

  一堂丰富多彩的科幻画教学,是非常有意思的。只有教师的`语言和思想丰富,孩子们的思想才会丰富,课堂效果才更好。为此,我查阅了不少关于科技创意的网页,美术组老师还为我提供了以前科技节比赛中,学生们的获奖作品,作为课堂展示。学生积极踊跃参与课堂的画面仿佛就浮现眼前,我心里禁不住地高兴。

  一上课,我将获奖作品挂在黑板上,看着一幅幅五彩缤纷的画面,学生们雀跃起来,纷纷讨论想法。看着孩子们天真活泼的样子,我没有打断他们。待班上安静下来,我开始提问:你们觉得这些是什么画,有什么特点,哪儿打动你,你最喜欢哪幅作品,说说原因。通过学生们的回答,我引导孩子们学习了科幻画概念、构图和色彩的特点,以及区别于其他画种的方面。

  接着,我让学生们想一想:古今中外哪些是古人们梦寐以求或没有想到的科技产品,现在正存在于我们生活中,取代了简陋落后的生活方式,让生活品质越来越高?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言,有的说到电灯,有的说到宇宙空间站。

  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环境逐渐恶化,发生了泥石流、土地沙漠化等因为人为破坏而带来的环境灾害。我引出了一幅图片:一只北极熊站在一个冰块上,周围都是海洋,学生一看就明白了,气温变暖,大量冰块融化,北极熊的生存环境遭到影响。孩子们举手踊跃,根据自己平日里学到的看到的,说出了自己了解的状况,有的学生还提出自己的建议。

  然后,我讲了一段笑话,关于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孩子们目不转睛地听着,时而发出笑声,故事中出现的事物,如U盘、QQ、MP3、MP4、PSP,都是他们非常熟悉事物,自然引起了强烈的兴致。他们从中也悟出了道理:科技发明让我们在生活中,办事情变得如此简单快捷。科技发明实在太重要了!

  看着课堂气氛这么热烈,教学内容有条不紊地进行,我心里充满高兴。我开始将收集的科技设想列举出来:低空飞行的汽车、可以折叠的房子、程序控制下的树木长出各种汉堡包火腿,学生连连点头,也不断举手想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提出问题:这些设想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那么在你们的生活中,困扰你的是哪些事情,你想怎样解决呢?同学们举手同样热烈踊跃。然而,出乎我的意料,孩子们说的都无外乎我提到过的设想,要么到海底生活,去月球生活,或者坐飞行器上学,很难看到创新。

  原本我想通过引出各种设想,让学生开阔思维,将自己的思考落于笔头。但最后这个环节,学生的回答让我为难了:如果我就这样让孩子们画,就无法达到预想的效果。

  课后我进行了深深的反思,我在教学中没能把学生真正地放在教学的中心位置上,我的引导局限了他们的想象,没能充分调动他们想象的积极性。

  第二次上课,我将教学内容的顺序进行调整。在感知和学习科幻画作品、探讨现代科技、环境问题之后,我让孩子们进行四人小组讨论,关于自己生活里的困扰和解决设想。在这一次的汇报中,我发现孩子们的思维很宽泛,设想各不相同,也更加贴近自己的现实生活。

  有一名女生说到,想发明一种机器,让自己能和小宠物对话,了解它们的思想,更快乐地相处。看到好多同学点头赞同,我让全班为发言的女生鼓掌,气氛热烈开心,就这样,孩子的思维拓展开来,对未来展开了无限遐想。

  之后,我再对学生的讨论进行了补充,并对他们谈到的内容进行梳理,如,有的学生想发明长出钱币的树,我告诉孩子们科幻画要依照现实的状况,不能违背基本原则。

  从这次的教学调整我看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也要与时俱进,教师需要多角度、多方位,充分调动起学生想象的积极性。科幻画创作是超越语言的心智,它为儿童的创新思维和想象插上翅膀。

10、小学美术《科幻画》教学反思范文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些科技知识,也关注周围的环境,愿意并善于幻想。针对这一心理基础画科幻画能有效进行。课前,学生收集掌握相关的宇航、环保信息,使学生能画之有物异想天开。于是我设计了一些谈话内容与学生交流。如:忧患意识使得我们的种种遐想:到月球居住;控制沙尘暴的机器:设计飞行器……

  反思一:学生的回答精彩而丰富,教师能不能多一些点睛之笔呢?仔细品评,我们不难发现,这一问题的提出,旨在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的回答呈现了不同层次、角度的思维层次,为美术活动的进一步开展起了推动的作用,但是教师往往缺乏有针对性的语言表达对学生的思维进行点拨,缺乏点睛之笔,给人的感觉如蜻蜓点水,抓不住挖掘和进一步引导的切入点。

  反思二:学生想象力稍加激发,美术表现活动立即开展合适吗?这种提问虽然激发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从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但是实际上并没有成为深入挖掘的绝佳途径,下一环节的教学并没有紧跟而上,往往思维引导至此嘎然而止,教师急切地让学生进行美术表现活动,完成学生从语言到美术作品的转化,教学环节之间缺乏自然和合理的衔接过渡。

  启示:教师应当对学生回答的内容进行恰当的处理,并抓住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深入激发,使学生的形象能力既具有发散性又能体现出完整性和集中性,从而形成更为鲜明的思维图像,促进学生的美术表现欲望达到一定的高度,从而有力地避免学生“奇思妙想一箩筐,动起手来却摸不着头脑”的局面,同时,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应有机的结合,节奏有快有慢、有收有放,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在美术活动中释放自己的情感,避免不必要的教学资源的浪费。

  通过美学教育体验,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的重要性,让环境、资源、生态的概念深深扎根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目中,从小形成环境保护意识。主要研究如何利用现有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通过多元评价,将科学与美术学科的本体功能完美的结合起来。

  在教学中作了以下尝试:

  1.选材、立意上力求多元化

  引导孩子们从关注身边的事物开始着手,打开学生的创想思维,那样可以表现的空间将会变得及其广阔。课前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去寻找关于科技探索方面的信息。以这些信息为基础,孩子们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小脑瓜里蹦出奇思妙想将不再是件难事了。

  2.在设计上力求可行性和人性化

  向孩子们解释设计的可行性及人性化,最好的方法我想就是用直观的方式:讲述我们身边存在的一些小玩意的发明产生过程,通过一些国外的设计公司成功的设计案例,让孩子们认识到科学在美术的设计领域中的重要性。

11、小学一年级美术《画太阳》教学反思

  在美术课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创作带来的乐趣,同时丰富他们的艺术经验,加深他们对艺术的喜好和热爱。在本课中我利用课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上课前我查了很多资料,设计了多种教学环节。“新课程倡导主动学习,重视激发学习、创造的兴趣,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才能得到发展。”针对这一新课程理念,我设计了“激趣、探索、想象、创作”这几个教学环节。

  片断一:激趣导入

  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学生在一进教室时就收到了老师送给他们的小礼物——太阳,激发了学生对太阳的喜爱之情,向他们提供丰富的创作源泉,从而激起了学习兴趣。

  片段二:探索太阳

  “探索”为学生提供更多地参与、活动和主动探究的机会。具体分两个环节:首先让学生收集有关太阳的天文资料,这一环节让学生在收集、准备的过程中,初步感知,享受学习的快乐,增加学生对太阳的了解。

  然后用提出问题考考大家的方法,课件展示既激发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视觉,又增加了学生间交流的广度和深度。针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设计出具有思考价值的、有意义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尝试解决问题,这个环节带动着同学们不断探索交流有关太阳的知识

  片段三:想象太阳

  请学生欣赏老师心目中的太阳是怎样的?以此引入制作方法的学习。接着我们从四方面入手,自由地想象属于自己的太阳:一、太阳的光芒。太阳的光芒可以是多种多样的,直线式、火焰式等等。二、太阳的眼睛。三、太阳的鼻子。四、太阳的嘴巴。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它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儿童是富于幻想的,但成人往往对此嗤之以鼻,说他们瞎想,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我鼓励孩子大胆地想象自己心目中的太阳,自由地想象太阳的外形、太阳的光芒、太阳的颜色,我耐心地倾听,充分地肯定。

  片断四:创作太阳

  这一环节的作业要求是:“自由地想象并用泥塑的方法创作一个属于自己的太阳”。

  这种教育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中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辅助者,以学习者的平等的心态参与到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中去,协同合作,师生互动,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新课程强调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强调学会学习。自主探究学习不失为新时期先进的学习方式。兴趣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动力,是建立在学生具有学习的潜力,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和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全面发展的理念上的。本课教学通过让学生凭借自身的感受、观察、体验、思考、判断、发现、讨论、搜集、尝试等活动完成学习目标。课堂上我充分发挥了美术学科特有的魅力,以种种途径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使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年龄特征的情意和认知相适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把学生带入了美妙的学习乐园。

  一节课下来,有收获也有困惑,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不断探索、探究,让学生充分体会美术课的无穷乐趣。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