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白鹅》的教学反思
1、四年级语文《白鹅》的教学反思
【情景说明】
《白鹅》这篇课文,作者重点表现的是白鹅高傲的特点。文章从刚把这只鹅抱回家时的姿态描写中,留下了最初的“高傲”的印象。继而以“鹅的高傲”为线索,从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细致地刻画了鹅高傲的特点。作者丰子恺先生以他娴熟、风趣的笔调,采用了多种恰当的写法,将白鹅的形象描绘得十分具体、传神。课文是文质俱佳的范本。
【教学片段一】
师:同学们,你们在阅读这篇课文前,你们熟悉白鹅吗?
生:我知道白鹅会捉虫,我很喜欢它。
生:白鹅一身洁白的羽毛,摸起来很光滑,再加上大红顶子,也很好看,我很喜欢它。
生:我喜欢白鹅唱歌,鹅也喜欢引颈高歌,我更喜欢它“鹅,鹅,
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
【教学片段二】
师: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白鹅的高傲呢?
生:我从白鹅的叫声中体会到它的高傲。见到生客进来,它必然厉声叫嚣,仿佛大声训斥别人似的,表现它的威严。远处有人走动,也没惹着它,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吠,好象责备别人打扰了它的安宁。
师:体会得不错。如果鹅也会说汉语的话,你们猜猜,它会说什么?
生:见到生客,它会大声训斥说:“你是谁?为什么不通报一声就进来?没礼貌的家伙!”
师:够傲的。
生:当篱笆外有人走路时,它引吭大叫,一定说:“外面谁在走动?最好离这儿远点!”
生:我认为它可能这样说:“喂,是狗吗?你这个讨厌的东西,还没到吃饭的时候,你又在外面干什么?”
师:你为什么认为它会这样说?
生:因为每当吃饭时,狗都来偷食,白鹅一定恨透了狗,稍有动静,它就会认为是狗。
生:我认为它在喊:“主人,外面有人走动,快出来赶走他!”
师:从你们丰富的现象中,我不仅感受到了鹅的高傲,也看到了它的尽职,难怪主人喜欢它呢。谁来读读第3自然段,让我们从它的叫声中进一步感受鹅的高傲和尽职。
【教学片段三】
师:有的同学说课文写的很有趣,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
生:我喜欢课文第4自然段,作者写鹅的步态,跟鸭子对比写,写鸭“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我一下子就想到了平时看到的鸭子走路的样子,屁股一扭一扭的,走得很快,真像作者写的一样!而写鹅,却说它“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真是走有走相,站有站相!这样一对比,显得很有趣。
师:你注意到了作者对比的写法,的确,鸭的局促不安,更显出了鹅的高贵和傲气十足,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
师:知道他为什么把“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读得这么慢吗?
生:因为“从容”就是不慌不忙的意思。
生:因为这句话中说“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净角就是京剧里的大花脸,大花脸半天才走一步,走得很慢。
师:体会得好!大家都试着演一演,表现出白鹅从容的步调。
(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真是各有各的特色。)
生:我特别爱读这几句:“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吃一口泥和草”。读后就感到鹅吃东西也是慢悠悠的,不怕耽误时间,并且很会摆架子。正像文中写的“三眼一板,一丝不苟”,让人觉得很可笑,好象是故意那样做似的。
生:我很爱读第6自然段,尤其喜欢“鹅老爷”这个词。这个词太形象了,白鹅的确像个“老爷”,吃饭必须有人侍候,摆老爷架子,因为它自己总是踏着方步去喝水、吃泥、吃草,狗来偷吃,饭被狗吃净了,它昂首大叫,耍老爷脾气。
师:说得多好!鹅本身有特点,加上作者语言的诙谐幽默,我们更感觉到这只鹅的与众不同。请把你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背诵下来,还可以加上动作,进一步感受作者语言的魅力。
师:通过刚才我们读的这些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这些句子表面上是说不喜欢这只鹅,在说它的缺点,而实际上更能感觉到作者特别喜欢这只白鹅。
师:看来你已经体会到了这种写法的作用,所以鹅的“缺点”也就成了作者所要赞美的优点。那么,文中除了用这样写法来表达对鹅的喜爱之情外,还用了什么方法呢?我们快速浏览课文,再说说自己的发现。
生:我发现作者一直把鹅当作人来写。
师:那你觉得这只白鹅像一个怎样的人呢?
生:它叫的时候像一个严厉的警察,走起路来像一个京剧里出场的净角,吃饭的时候相一个要专人侍候的大老爷。总之,像一个很高傲的人。
师:是啊,作者用这种方法写,既突出了鹅的特点,又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情。同学们都很善于发现。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有许多好的方法,大可不必口口声声地说我喜欢它。
【教学反思】
一、强调个性阅读,强化文本意义
每个文本都有其内在的文本意义,即内在的价值取向,读者无论融入多少个人经验,只要从特殊的言语形式入手,通过文本意象及文象之间的联系去把握理解文本意义的'。在新课标的修改稿中,加入“必须引导学生钻研文本”是大有深意的,体现了个性化阅读要以文本为本,以文本的言语形式为本。
片断一中第一个学生从鹅的作用来谈的,他喜欢鹅只基于“告诉”获得的知识。第二个学生只从鹅的外形来谈的,他喜欢鹅是通过感知来获得的经验。第三个学生是从“我”与“鹅”的共同兴趣爱好上谈的,他喜欢鹅是一种情感的自我体验。
语文教学就是要倡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去获得独特的感受、独特的体验和独特的理解。不管是什么方式的个性化阅读,都必须从文本出发,从文本的言语形式入手,既求同,又存异。求同,就是求得和文本意义最为接近的理解。求异,就是要鼓励学生基于不同心理特点阅读感悟,鼓励学生结合不同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的阅读感悟。
二、强调整体情感,重视文本的品味
对于“品味”,众多老师在理解上存在偏颇的认识,以为“品味”就是对课文内容和思想情感的感受与领悟,其实不然。在小学阶段有着不少情感丰富的文章,许多教师一接触这类课文,就产生教学比重失调,于是在课堂上不惜挥耗大量时间,引导学生多读多谈,来体会作者的情感,忽略了对课文中语言文字的阐析,对立了文本与情感,而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在片断二中我围绕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来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朗读进行体会,充分挖掘文本中所蕴含的人文内涵,着力于语言文字的训练,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品味、感悟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确立重点字、词、句在剖析与理解课文的重要性,使文本更有效地为体会情感服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把语言文字的品味放到文本背景中去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课文是思想内容与语言形式的统一体,两者是“血之于肉,分别不开的”。我们不可摒弃语言文字来体会思想内容,或隔开思想内容来感悟语言文字,两者是有机的统一体。如上述案例中,我抓住“厉声叫嚣、引吭大叫”等几个词语的分析,让学生体会白鹅的高傲以及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这时,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就跃然纸上,而不必花较多的时间去反复朗读,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率。
三、强调课堂气氛,强化文本的感悟
活跃的课堂气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基于这一认识,许多教师为了激起课堂上的热闹气氛,进行了课本剧之类的活动表演,学生虽喜闻乐见、跃跃欲试,但细而观之,其所演内容却弱化了文本,甚至变相了文本,脱离了教学要求。
在片断三中,适当安排了一些表演活动,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这表演活动,应在学生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与人物品质的基础上进行,而不能盲目地追求浮华的活动表演,弱化或变相了文本。对此我有以下两点体会:
1、立足人物性格,做好活动铺垫:
语文教育中,要使丰富的人文内容让学生吸收并内化为自己的人文素养,就要引导学生自己去读书,去体验,去揣摩,尤其是教学一些情节性较强的课文,应引导学生充分感知、理解作者描写白鹅的特点,甚至是依据自身的生活经验,来想像出小动物的言行。但这方面的摄取,都必须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即原有的文本信息,在这基础上进行想像和创造,才不致于表演活动与文本信息的脱离,才能使活动立足于人物的性格特点,真正做好活动前的铺垫。
2、重视文本内容,杜绝随心所欲:
对文本内容的研读与感悟,是表演活动的前提,只有围绕文本才能体现学生的活动是为深入理解与感悟课文服务的,那种脱离文本、随心所欲的变相活动表演,并非是一种创新,而是一种形式。在教学中,我们应着重从重点词句的理解加以引申,注意保留好文本的“原味”,把学生随心所欲的思维引至依据文本的创造,让表演活动更好地为学习服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把握好文章的本质内容,不能让文本游离于一种表面化的形式,正确而充分地挖掘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使语文教学更扎实、更深刻。
【专家点评】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课堂教学要由教师构建转变为学生自主构建,教师参与指导的过程。教师要放下权威,平等对待学生,以相信和尊重学生为前提。学生是具有生命的个体,他们有认知、思考、构建的能力的,教师有应该把主动权和选择权交给学生呢?虽然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刻,但毕竟是他们自我感知的,自我提出的。自己提问题还要靠自己解决,这才回归了教学的主体。所谓“文本”,就是指作者已经写成,未经读者阅读理解的文稿,是作者按照自己的价值取向所创作的语言文字。它作为一种静态而带有“生命”的个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开展。
在当今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文本作为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被赋予了十分丰富而精彩的内容。然而,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或听课中,有时我们为了追求某一环节的完美而丢失了文本,忽视了文本的价值取向,致使教学产生“高耗低效”或扭曲教学规律,可谓“得不偿失”。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以文本为中心展开教学,不能游离于课本之外。
2、四年级语文《白鹅》教学反思
一、强调个性阅读,强化文本意义
每个文本都有其内在的文本意义,即内在的价值取向,读者无论融入多少个人经验,只要从特殊的言语形式入手,通过文本意象及文象之间的联系去把握理解文本意义的。在新课标的修改稿中,加入“必须引导学生钻研文本”是大有深意的,体现了个性化阅读要以文本为本,以文本的言语形式为本。
片断一中第一个学生从鹅的作用来谈的,他喜欢鹅只基于“告诉”获得的知识。第二个学生只从鹅的外形来谈的,他喜欢鹅是通过感知来获得的经验。第三个学生是从“我”与“鹅”的共同兴趣爱好上谈的,他喜欢鹅是一种情感的自我体验。
语文教学就是要倡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去获得独特的感受、独特的体验和独特的理解。不管是什么方式的个性化阅读,都必须从文本出发,从文本的言语形式入手,既求同,又存异。求同,就是求得和文本意义最为接近的理解。求异,就是要鼓励学生基于不同心理特点阅读感悟,鼓励学生结合不同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的阅读感悟。
二、强调整体情感,重视文本的品味
对于“品味”,众多老师在理解上存在偏颇的认识,以为“品味”就是对课文内容和思想情感的感受与领悟,其实不然。在小学阶段有着不少情感丰富的文章,许多教师一接触这类课文,就产生教学比重失调,于是在课堂上不惜挥耗大量时间,引导学生多读多谈,来体会作者的情感,忽略了对课文中语言文字的阐析,对立了文本与情感,而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在片断二中我围绕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来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朗读进行体会,充分挖掘文本中所蕴含的人文内涵,着力于语言文字的训练,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品味、感悟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确立重点字、词、句在剖析与理解课文的重要性,使文本更有效地为体会情感服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把语言文字的品味放到文本背景中去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课文是思想内容与语言形式的统一体,两者是“血之于肉,分别不开的”。我们不可摒弃语言文字来体会思想内容,或隔开思想内容来感悟语言文字,两者是有机的统一体。如上述案例中,我抓住“厉声叫嚣、引吭大叫”等几个词语的分析,让学生体会白鹅的高傲以及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这时,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就跃然纸上,而不必花较多的时间去反复朗读,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率。
三、强调课堂气氛,强化文本的感悟
活跃的课堂气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基于这一认识,许多教师为了激起课堂上的热闹气氛,进行了课本剧之类的活动表演,学生虽喜闻乐见、跃跃欲试,但细而观之,其所演内容却弱化了文本,甚至变相了文本,脱离了教学要求。
在片断三中,适当安排了一些表演活动,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这表演活动,应在学生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与人物品质的基础上进行,而不能盲目地追求浮华的活动表演,弱化或变相了文本。对此我有以下两点体会:
1、立足人物性格,做好活动铺垫:
语文教育中,要使丰富的人文内容让学生吸收并内化为自己的人文素养,就要引导学生自己去读书,去体验,去揣摩,尤其是教学一些情节性较强的课文,应引导学生充分感知、理解作者描写白鹅的特点,甚至是依据自身的生活经验,来想像出小动物的言行。但这方面的摄取,都必须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即原有的文本信息,在这基础上进行想像和创造,才不致于表演活动与文本信息的脱离,才能使活动立足于人物的性格特点,真正做好活动前的铺垫。
2、重视文本内容,杜绝随心所欲:
对文本内容的研读与感悟,是表演活动的前提,只有围绕文本才能体现学生的活动是为深入理解与感悟课文服务的,那种脱离文本、随心所欲的变相活动表演,并非是一种创新,而是一种形式。在教学中,我们应着重从重点词句的理解加以引申,注意保留好文本的“原味”,把学生随心所欲的思维引至依据文本的创造,让表演活动更好地为学习服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把握好文章的本质内容,不能让文本游离于一种表面化的形式,正确而充分地挖掘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使语文教学更扎实、更深刻。
3、四年级语文《白鹅》教学反思
品味语言,能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学生要有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现就应该有丰厚的语言积累,所以我把“感受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抄写、背诵部分描写生动的句子。”作为本课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目标。
在学习“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时让学生抓住“大模大样”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鹅走路“高傲”后,引导学生读出鹅走路“大模大样、从容不迫”的特点并引导学生背诵这个句子,做到积累语言。在学习第六自然段的“鹅狗争食记”时让学生选择自己觉得最有趣的一句练习读,抓住关键词读出画面感并背下来。课堂中也安排了把句子补充完整,找一个写得生动有趣的句子抄下来的练习。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得主动、扎实。课堂上能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有很多精彩的课堂生成,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大多数学生能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语言文字的魅力,在品味语言、积累语言方面有一定的收获。
4、四年级语文《白鹅》教学反思
丰子恺先生的《白鹅》作品我很熟悉,今天带着我的学生继续学习了一篇他笔下的文学作品《白鹅》。他笔下鹅的形象活灵活现,意蕴更是深刻。文中,作者重点表现的是白鹅性格的特点──高傲。大量运用了对比等手段从叫声、步态、吃相中表现鹅的高傲。本节课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设计了《白鹅》的第二课时的教学。
语文教学应着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这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具有奠基作用。正是基于这一点的考虑,我在设计时着重考虑了语言文字的训练,想象能力的培养以及语文素质的内化等几个方面。
一、品读课文,感受“高傲”
复习环节,我便用“这只白鹅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将学生带入文本。在对文本有所感悟的基础上,我开始组织学生围绕“白鹅的高傲还体现在哪”进行阅读感受交流。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了解白鹅叫声、步态和吃相的特点。然后,我重点引导学生学习了步态和吃相两部分内容。通过让学生将鸭与鹅的步态进行对比读,播放净角出场的画面,给学生直接的感官刺激,并让学生自己走一走,感受鹅步态的大模大样。经过读文──看画面──演一演──再读文的过程,学生充分感受到鹅步态的高傲。在体会鹅吃相的高傲时,我引导学生感受鹅吃饭时的“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以及鹅吃饭时非要有一个人侍侯不可的“老爷”派头,体会鹅吃饭时的架子十足。在整个感悟文本的过程中,我还将词语积累贯穿其中,达到积累词语的教学目标。
二、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提升。
“想象”是学生学好语文的翅膀。我多次设计学生发散思维,积极想象的环节。以老爷的身份想象一下,鹅看到饭被偷吃,甚至吃光,会“厉声叫骂…‘昂首大叫”出些什么话来?我顺势引导学生想象说说白鹅此时会怎样想?有的说:“小偷,你不想活了,敢吃我的饭!”有的说:“鹅,你大胆了,不想活了!”“快滚出去,谁让你进来了?我的主人不在,不许你靠近一步……”还绘声绘色地表演了起来。是呀,就是因为这样,鹅的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果真没错。实践证明,学生对想象的环节是喜闻乐见的,这从他们乐此不疲的表情中就能看出。
三、充分利用肢体语言辅助教学
我引导学生边学文表加自己的动作表演体会作者笔下的白鹅。例如:在理解“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与鹅“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时,我让一位同学扮演鸭,另一位同学扮演鹅,其他学生朗读这段文字,两个同时上台表演,模仿得很不错。看的学生也能在笑声中很好地把握鹅步态的突出特点,“鹅老爷”的形象出现在大家面前。,变静止的学习为动态的表演学习,改变了学习方式,同学们都很感兴趣,学生能在理解语句的同时,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这能很好地利用学生好动的性格特点,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思维的火花一旦点燃,将碰撞出智慧与耀眼的光芒。所以说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拨动学生的心弦,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运用教材之外的教学资源,进行再开发再创造、再利用,会取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整体回归,体验情感
学完课文以后,让学生整体回顾课文,学生对文本有了感受,读得就有效果。在回顾课文后,学生对鹅的形象有更深刻的印象,体会到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最后,总结写作方法,进行课堂小练笔,这一环节的设计,以利用学习作文水平的提高,将阅读写作文紧密结合起来。课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两项异步作业,一是感兴趣的话写一篇鹅狗争食童话。二是观察自己喜爱的动物,为口语交际和习作活动做准备。并设置悬念,让学生搜集丰子恺的文章看。作业设计达到积累语言和课外延伸的教学目标。轻松有趣的作业供学生选择,学生兴趣深厚,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理念。
从整节课来看,教学思路清晰,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学得轻松,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虽然做了很多设计和准备,但在实际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复习环节用时控制问题,过多会影响耽误后面的教学,因此可删去一些。朗读指导还不够到位,以后应加强指导。
5、四年级语文《白鹅》教学反思
《白鹅》是小学语文第七册课本中第四单元的一课,是著名的漫画大师文学作家丰子凯先生描写动物的一篇佳作。为了向读者展示了一个高傲的白鹅形象。作者除了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鹅的特点,还善于运用反语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用“我们的鹅老爷”“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似乎含有贬义的词语表现鹅的个性,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王老师的课堂上呈现了好多亮点: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上课一开始,就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了课文中的白鹅图,让小朋友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白鹅,并让学生仿照丰子恺爷爷的画来画一画。由于教师创设了情境,学生对这可爱的小动物非常的感兴趣,画得也特别认真。画完后,通过比较,学生们都发现丰子恺爷爷把鹅画得栩栩如生,而自己的画不像。经过交流,他们才发现只有仔细观察,才能抓住鹅的主要特点。“那丰子恺爷爷笔下的白鹅有什么特点呢?”王老师创设的这个问题,再一次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的兴趣。
二、形式多样地、扎实地进行词语教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三、四年级的学生应具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因此学生在自读课文时,王老师要求学生借助拼音等方法随文识字,遇到难读的字词、句子多读几遍。然后在交流认读生字词时,让小老师提示大家易出错的地方,并领读生字。在随文识字的同时,落实了书写指导“脾”、“蹲”“餐”。王老师还注重引导学生运用低年段所习得的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加强学习的迁移。比如,讲到白鹅吃饭“三眼一板”时,王老师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三眼一板”是什么意思,你能结合这段文字,找出有关的句子说说吗?”学生读了这段文字,运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知道了课文里是指白鹅吃饭的时间固定、吃的食物固定(饭、水、泥和草)、吃饭的顺序是固定的(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那就是“三眼一板”。
三、重视朗读,启发学生的内心感悟
阅读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综合性的语文素养。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让学生首先具备良好的语感在课堂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去读,并进行适当的点评、指导,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比如学生在读描写鹅的叫声的句子时,抓住“厉声叫骂、昂首大叫”展开教学。如想象白鹅“昂首大叫”时会叫出些什么话来,学生有的说:“主人,你怎么没有看住我的饭?”有的说:“谁这么大胆偷走了我的饭?”……实践证明,学生对想象的环节是喜闻乐见的,这还从他们乐此不疲的表情中也能看出。由此指导朗读,学生读得津津有味,加深了对课文“高傲”的理解。整堂课,王老师都以“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为主线,贯穿始终。每次学习后,她就要带着学生各种形式的朗读,同时课件反复出示这句话,使学生感受到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6、四年级语文《白鹅》教学反思
《白鹅》一文是四年级上册第四组课文“可爱的动物”的第一篇课文。在内容上,课文主要从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三个方面进行描写体现鹅的高傲,每写一个方面都用了很多四字词语。在形式上,本文有很多值得挖掘的地方,首先课文采用总分的结构来写:先总写白鹅高傲,再具体从三个方面分别来写。其次,本文有两个十分明显的写作手法,一是对比,二是反语。第三,文中第六自然段写狗偷鹅饭的情景时采用了“你来我往”的内容组织形式。在众多教学内容面前,我进行了分析,制定了以下几点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词语的意思,并积累好词。
2、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章大意。
3、抓关键词体会鹅叫声、步态和吃相的高傲。
4、引导学生认识反语的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5、认识对比的写法,体会运用对比写法的好处,并学习用“你来我往”内容组织形式写一个片段。我将以上目标分散在两课时进行完成,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解决字词及课文大意。再学习课文一至四段,引导学生通过抓重点词体会鹅叫声和步态的高傲,引导学生初次认识反语的手法和对比的写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第二课时,我把重点落在让学生用抓关键词的、方法体会鹅吃相的高傲,继续体会对比写法的好处,并学习用“你来我往”的内容组织形式写一段话。
第一课时的字词教学及主要内容完成十分顺利。但在讲解文章运用反语的写作手法时,学生第一次接触,比较陌生,学生没有找出文章中有关的语句,当老师指出“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我们的鹅老爷”“真是架子十足”等语句让学生体会时,学生慢慢能体会作者表面看是讨厌鹅,实际表达了对鹅的喜爱之情。对于反语的理解和运用,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继续讲解,让学生慢慢体会理解运用。
第二课时讲解时,我主要让学生找文中的词语来概括鹅吃相的高傲,因为有第一课时的学习做铺垫,所以,学生完成起来很轻松。再是体会第六自然段作者用对比的写法,写出狗的小偷形象和鹅的老爷形象,因为有第一课时的学习,教学也很顺利。紧接着引导学生认识“你来我往”模式的内容组织形式以及好处,并出示相关片段进行深化,学生能较好地认识、体会,但用这种模式来迁移写话却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我做了三次调整,第一次是出示猫抓老鼠的图片,发现学生可能因为没有看见过这种现象,而光凭想象很难写出猫和老鼠的较量。于是第二次选择了贴近学生生活的赛跑话题,但学生仍不能将两位同学赛跑时的动作写具体,往往各自写一句话就完了。最后,我用了一段孙悟空大战二郎神的视频,让学生先观察再写,这一次,有了直观的感受,再来写,学生终于能较好地运用了。
通过这次教学活动,我体会到,教学的过程不是教师备好教案,然后按图索骥的过程,而应是教者、学者和文本间的开放多元、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要把学生的学情作为自己教学新的生成点,尊重学生的个体感受,并根据课堂生成,因学定教,灵活驾驭。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7、四年级语文《白鹅》教学反思
《白鹅》一文是四年级上册第四组课文“可爱的动物”的第一篇课文。在内容上,课文主要从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三个方面进行描写体现鹅的高傲,每写一个方面都用了很多四字词语。在形式上,本文有很多值得挖掘的地方,首先课文采用总分的结构来写:先总写白鹅高傲,再具体从三个方面分别来写。其次,本文有两个十分明显的写作手法,一是对比,二是反语。第三,文中第六自然段写狗偷鹅饭的情景时采用了“你来我往”的内容组织形式。在众多教学内容面前,我进行了分析,制定了以下几点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词语的意思,并积累好词。2.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章大意。3.抓关键词体会鹅叫声、步态和吃相的高傲。4.引导学生认识反语的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5.认识对比的写法,体会运用对比写法的好处,并学习用“你来我往”内容组织形式写一个片段。我将以上目标分散在两课时进行完成,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解决字词及课文大意。再学习课文一至四段,引导学生通过抓重点词体会鹅叫声和步态的高傲,引导学生初次认识反语的手法和对比的写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第二课时,我把重点落在让学生用抓关键词的方法体会鹅吃相的高傲,继续体会对比写法的好处,并学习用“你来我往”的内容组织形式写一段话。
第一课时的字词教学及主要内容完成十分顺利。但在讲解文章运用反语的写作手法时,学生第一次接触,比较陌生,学生没有找出文章中有关的语句,当老师指出“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我们的鹅老爷”“真是架子十足”等语句让学生体会时,学生慢慢能体会作者表面看是讨厌鹅,实际表达了对鹅的喜爱之情。对于反语的理解和运用,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继续讲解,让学生慢慢体会理解运用。
第二课时讲解时,我主要让学生找文中的词语来概括鹅吃相的高傲,因为有第一课时的学习做铺垫,所以,学生完成起来很轻松。再是体会第六自然段作者用对比的写法,写出狗的小偷形象和鹅的老爷形象,因为有第一课时的学习,教学也很顺利。紧接着引导学生认识“你来我往”模式的`内容组织形式以及好处,并出示相关片段进行深化,学生能较好地认识、体会,但用这种模式来迁移写话却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我做了三次调整,第一次是出示猫抓老鼠的图片,发现学生可能因为没有看见过这种现象,而光凭想象很难写出猫和老鼠的较量。于是第二次选择了贴近学生生活的赛跑话题,但学生仍不能将两位同学赛跑时的动作写具体,往往各自写一句话就完了。最后,我用了一段孙悟空大战二郎神的视频,让学生先观察再写,这一次,有了直观的感受,再来写,学生终于能较好地运用了。
通过这次教学活动,我体会到,教学的过程不是教师备好教案,然后按图索骥的过程,而应是教者、学者和文本间的开放多元、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要把学生的学情作为自己教学新的生成点,尊重学生的个体感受,并根据课堂生成,因学定教,灵活驾驭。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8、四年级语文《白鹅》的教学反思
【情景说明】
《白鹅》这篇课文,作者重点表现的是白鹅高傲的特点。文章从刚把这只鹅抱回家时的姿态描写中,留下了最初的“高傲”的印象。继而以“鹅的高傲”为线索,从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细致地刻画了鹅高傲的特点。作者丰子恺先生以他娴熟、风趣的笔调,采用了多种恰当的写法,将白鹅的形象描绘得十分具体、传神。课文是文质俱佳的范本。
【教学片段一】
师:同学们,你们在阅读这篇课文前,你们熟悉白鹅吗?
生:我知道白鹅会捉虫,我很喜欢它。
生:白鹅一身洁白的羽毛,摸起来很光滑,再加上大红顶子,也很好看,我很喜欢它。
生:我喜欢白鹅唱歌,鹅也喜欢引颈高歌,我更喜欢它“鹅,鹅,
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
【教学片段二】
师: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白鹅的高傲呢?
生:我从白鹅的叫声中体会到它的高傲。见到生客进来,它必然厉声叫嚣,仿佛大声训斥别人似的,表现它的威严。远处有人走动,也没惹着它,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吠,好象责备别人打扰了它的安宁。
师:体会得不错。如果鹅也会说汉语的话,你们猜猜,它会说什么?
生:见到生客,它会大声训斥说:“你是谁?为什么不通报一声就进来?没礼貌的家伙!”
师:够傲的。
生:当篱笆外有人走路时,它引吭大叫,一定说:“外面谁在走动?最好离这儿远点!”
生:我认为它可能这样说:“喂,是狗吗?你这个讨厌的东西,还没到吃饭的时候,你又在外面干什么?”
师:你为什么认为它会这样说?
生:因为每当吃饭时,狗都来偷食,白鹅一定恨透了狗,稍有动静,它就会认为是狗。
生:我认为它在喊:“主人,外面有人走动,快出来赶走他!”
师:从你们丰富的现象中,我不仅感受到了鹅的高傲,也看到了它的尽职,难怪主人喜欢它呢。谁来读读第3自然段,让我们从它的叫声中进一步感受鹅的高傲和尽职。
【教学片段三】
师:有的同学说课文写的很有趣,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
生:我喜欢课文第4自然段,作者写鹅的步态,跟鸭子对比写,写鸭“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我一下子就想到了平时看到的鸭子走路的样子,屁股一扭一扭的,走得很快,真像作者写的一样!而写鹅,却说它“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真是走有走相,站有站相!这样一对比,显得很有趣。
师:你注意到了作者对比的写法,的确,鸭的局促不安,更显出了鹅的高贵和傲气十足,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
师:知道他为什么把“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读得这么慢吗?
生:因为“从容”就是不慌不忙的意思。
生:因为这句话中说“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净角就是京剧里的大花脸,大花脸半天才走一步,走得很慢。
师:体会得好!大家都试着演一演,表现出白鹅从容的步调。
(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真是各有各的特色。)
生:我特别爱读这几句:“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吃一口泥和草”。读后就感到鹅吃东西也是慢悠悠的,不怕耽误时间,并且很会摆架子。正像文中写的“三眼一板,一丝不苟”,让人觉得很可笑,好象是故意那样做似的。
生:我很爱读第6自然段,尤其喜欢“鹅老爷”这个词。这个词太形象了,白鹅的确像个“老爷”,吃饭必须有人侍候,摆老爷架子,因为它自己总是踏着方步去喝水、吃泥、吃草,狗来偷吃,饭被狗吃净了,它昂首大叫,耍老爷脾气。
师:说得多好!鹅本身有特点,加上作者语言的诙谐幽默,我们更感觉到这只鹅的与众不同。请把你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背诵下来,还可以加上动作,进一步感受作者语言的魅力。
师:通过刚才我们读的这些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这些句子表面上是说不喜欢这只鹅,在说它的缺点,而实际上更能感觉到作者特别喜欢这只白鹅。
师:看来你已经体会到了这种写法的作用,所以鹅的“缺点”也就成了作者所要赞美的优点。那么,文中除了用这样写法来表达对鹅的喜爱之情外,还用了什么方法呢?我们快速浏览课文,再说说自己的发现。
生:我发现作者一直把鹅当作人来写。
师:那你觉得这只白鹅像一个怎样的人呢?
生:它叫的时候像一个严厉的警察,走起路来像一个京剧里出场的净角,吃饭的时候相一个要专人侍候的大老爷。总之,像一个很高傲的人。
师:是啊,作者用这种方法写,既突出了鹅的特点,又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情。同学们都很善于发现。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有许多好的方法,大可不必口口声声地说我喜欢它。
【教学反思】
一、强调个性阅读,强化文本意义
每个文本都有其内在的文本意义,即内在的价值取向,读者无论融入多少个人经验,只要从特殊的言语形式入手,通过文本意象及文象之间的联系去把握理解文本意义的'。在新课标的修改稿中,加入“必须引导学生钻研文本”是大有深意的,体现了个性化阅读要以文本为本,以文本的言语形式为本。
片断一中第一个学生从鹅的作用来谈的,他喜欢鹅只基于“告诉”获得的知识。第二个学生只从鹅的外形来谈的,他喜欢鹅是通过感知来获得的经验。第三个学生是从“我”与“鹅”的共同兴趣爱好上谈的,他喜欢鹅是一种情感的自我体验。
语文教学就是要倡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去获得独特的感受、独特的体验和独特的理解。不管是什么方式的个性化阅读,都必须从文本出发,从文本的言语形式入手,既求同,又存异。求同,就是求得和文本意义最为接近的理解。求异,就是要鼓励学生基于不同心理特点阅读感悟,鼓励学生结合不同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的阅读感悟。
二、强调整体情感,重视文本的品味
对于“品味”,众多老师在理解上存在偏颇的认识,以为“品味”就是对课文内容和思想情感的感受与领悟,其实不然。在小学阶段有着不少情感丰富的文章,许多教师一接触这类课文,就产生教学比重失调,于是在课堂上不惜挥耗大量时间,引导学生多读多谈,来体会作者的情感,忽略了对课文中语言文字的阐析,对立了文本与情感,而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在片断二中我围绕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来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朗读进行体会,充分挖掘文本中所蕴含的人文内涵,着力于语言文字的训练,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品味、感悟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确立重点字、词、句在剖析与理解课文的重要性,使文本更有效地为体会情感服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把语言文字的品味放到文本背景中去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课文是思想内容与语言形式的统一体,两者是“血之于肉,分别不开的”。我们不可摒弃语言文字来体会思想内容,或隔开思想内容来感悟语言文字,两者是有机的统一体。如上述案例中,我抓住“厉声叫嚣、引吭大叫”等几个词语的分析,让学生体会白鹅的高傲以及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这时,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就跃然纸上,而不必花较多的时间去反复朗读,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率。
三、强调课堂气氛,强化文本的感悟
活跃的课堂气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基于这一认识,许多教师为了激起课堂上的热闹气氛,进行了课本剧之类的活动表演,学生虽喜闻乐见、跃跃欲试,但细而观之,其所演内容却弱化了文本,甚至变相了文本,脱离了教学要求。
在片断三中,适当安排了一些表演活动,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这表演活动,应在学生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与人物品质的基础上进行,而不能盲目地追求浮华的活动表演,弱化或变相了文本。对此我有以下两点体会:
1、立足人物性格,做好活动铺垫:
语文教育中,要使丰富的人文内容让学生吸收并内化为自己的人文素养,就要引导学生自己去读书,去体验,去揣摩,尤其是教学一些情节性较强的课文,应引导学生充分感知、理解作者描写白鹅的特点,甚至是依据自身的生活经验,来想像出小动物的言行。但这方面的摄取,都必须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即原有的文本信息,在这基础上进行想像和创造,才不致于表演活动与文本信息的脱离,才能使活动立足于人物的性格特点,真正做好活动前的铺垫。
2、重视文本内容,杜绝随心所欲:
对文本内容的研读与感悟,是表演活动的前提,只有围绕文本才能体现学生的活动是为深入理解与感悟课文服务的,那种脱离文本、随心所欲的变相活动表演,并非是一种创新,而是一种形式。在教学中,我们应着重从重点词句的理解加以引申,注意保留好文本的“原味”,把学生随心所欲的思维引至依据文本的创造,让表演活动更好地为学习服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把握好文章的本质内容,不能让文本游离于一种表面化的形式,正确而充分地挖掘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使语文教学更扎实、更深刻。
【专家点评】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课堂教学要由教师构建转变为学生自主构建,教师参与指导的过程。教师要放下权威,平等对待学生,以相信和尊重学生为前提。学生是具有生命的个体,他们有认知、思考、构建的能力的,教师有应该把主动权和选择权交给学生呢?虽然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刻,但毕竟是他们自我感知的,自我提出的。自己提问题还要靠自己解决,这才回归了教学的主体。所谓“文本”,就是指作者已经写成,未经读者阅读理解的文稿,是作者按照自己的价值取向所创作的语言文字。它作为一种静态而带有“生命”的个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开展。
在当今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文本作为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被赋予了十分丰富而精彩的内容。然而,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或听课中,有时我们为了追求某一环节的完美而丢失了文本,忽视了文本的价值取向,致使教学产生“高耗低效”或扭曲教学规律,可谓“得不偿失”。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以文本为中心展开教学,不能游离于课本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