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
1、北京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
24时计时法是在学生认识“时、分、秒”和“年、月、日”的基础上学习的由于学生平时很少使用24时计时法,因此在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时,往往不太习惯。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过分的注重讲解两种计时法的换算,没有重视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发现两种计时法的关系发现规律,直接告诉了学生什么是24时计时法出现的必要性。因此,在本节课上,我力图通过创设一些情境,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时间。通过为学生创设自主建构知识的活动和思考空间,直观演示、观察操作等方法,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理解24时计时法。最后利用学生喜欢游戏的特点,将知识寓于游戏中,同时强化了“0时”,突出重难点,使学生进一步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成功之处:
1、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课堂上,我从与学生的亲切谈话开始走进新课,在与学生的共同探讨、平等交流中进行新课,在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结束新课。亲切自然的教态、充满***的语言使学生受到感染,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师生关系融洽、感情互通,课堂上知情交融,师生身心愉悦,这是一节好课最重要的前提和保证,也是我教学中努力最求的目标。
2、密切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教学时,我从生活现象的变化,引导学生感受一日有24小时,从电视报、火车票等实物中认识和学习24时计时法,感受它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用学到的24时计时法记录自己或家人的作息时间等等,数学源于生活,有用于生活的思想和理念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不足之处:
我们小学数学教学,应该不仅关注还应该引导学生去探究,应该带领学生经历从现象到本质的探究过程,促使学生养成研究问题的意识。
2、三年级数学上册《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
24时计时法的认识是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难点,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会用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发现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转换规律,并能正确的转换。在此之前学生接触的都是普通计时法,之前学习的关于时间的知识也都是普通计时法的内容。如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产生混淆、并且学的轻松,需要我好好思考的一个地方。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导入生活化,唤起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在教学一开始,我通过导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导入新课,让学生观察播放的时刻是几时,从而由普通计时法引出24时计时法,自然的进入学习状态。再利用学生已知知识和生活经验,提出问题,你什么时候睡觉?你还能用不同的计时方法来表示这个时刻吗?让学生初步感知24时计时法,为后面学习作铺垫。
二、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机会,在探索中求知。
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是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的,不然很难凭空想出来。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我充分利用电脑钟面模型这一动态演示,让学生回顾一天,通过几个学生熟悉的时间段,引导学生自然的用两种不同计时方法表示同一时刻,教师在适时总结一下。再提出问题,说说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区别,学生自主探索观察,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得出结论,这样可以更好的记住本节课的知识点。
当然,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在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转换的过程中,我没有说清楚普通计时法的表示要写清楚是上午还是下午,以至于有些学生在有24时计时法转换成普通计时法的时候,没有在普通计时法的前面标清楚是一天中的什么时刻,这点我在下次上课之前要好好的强调一下。
3、三年级数学上册《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
24时计时法的认识是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难点,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会用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发现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转换规律,并能正确的转换。在此之前学生接触的都是普通计时法,之前学习的关于时间的知识也都是普通计时法的内容。如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产生混淆、并且学的轻松,需要我好好思考的一个地方。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导入打开学生思维,情景生活化。
在教学一开始,我通过含有12格的直直的纸条导入新课,让学生联想关于12的物品,打开学生想象思维。通过钟面的9时,昨天你在做什么引发学生思考,复习普通计时法。回想普通计时法表示的4个时间你在做什么,对普通计时法加以巩固。通过有无时间词从而由普通计时法引出24时计时法,自然的进入学习状态。再利用学生已知知识和生活经验,提出问题,为什么是24时?一起观看地球自转视频。让学生初步感知一天=24时,为后面学习作铺垫。
二、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机会,在探索中求知。
学生探究24时怎样在一个钟面上表示,在探索后与课前导入呼应把圆圆的钟面两圈数字剪开拉直变成两条分别含有12格的时间尺,再通过在时间尺上找到24时计时法表示的8个时间,然后说说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区别,学生自主探索观察,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得出结论,这样可以更好的记住本节课的难点。
三、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1、在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转换的过程中,我把几时说成几点,过于口语化。
2、时间尺的进率时60分钟,与平时学生印象中的直尺进率是10不一样,需要给学生说明。这点我在下次上课之前要好好的强调一下。
3、在钟面上标注24小时,不能直接布置为小组合作,可以改进为设疑—猜想—验证—归纳。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感触极深,我想,作为孩子的领航人,应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正确引导下,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使自己逐渐成长起来。
4、三年级数学上册《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
24时计时法是在学生认识了钟表,知道时、分、秒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之前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时间知识,我认为我能在一节课就让学生很容易掌握这部分知识,结果并不尽人意,不仅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相互转化,学生在理解、表述的过程中产生混淆,还在简单的时间计算上出错很多。究其原因,我觉得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1、24时计时法在日常生活中很少用上,再加上平常中的普通计时法的影响,所以造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2、我把信息窗1的两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放在一节课中进行教学,教学时把时间的计算当成了教学的难点,结果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但没有掌握时间的计算方法,而且连两种计时法的转化方法也没掌握。
3、没有跟学生讲明两种计时法的意义,也没有对两种计时法进行对比,所以造成学生两种计时法的混淆。
4、课堂中教师讲得较多,学生进行操作的时间过于仓促,也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交流。
5、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是没有使学生掌握实际的计算技能,特别是时间单位的换算,也就是时与分的借位和进位问题。虽然学生把1时=60分记得很熟,但在具体计算时,时与分之间的借位和进位是借一当60,够60进一。换算技能没有给同学们讲明白,写清楚。
5、数学三年级上册《24时计时法》的个人教学反思
24时计时法是在学生认识“时、分、秒”和“年、月、日”的基础上学习的由于学生平时很少使用24时计时法,因此在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时,往往不太习惯。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过分的注重讲解两种计时法的换算,没有重视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发现两种计时法的关系发现规律,直接告诉了学生什么是24时计时法出现的必要性。因此,在本节课上,我力图通过创设一些情境,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时间。通过为学生创设自主建构知识的活动和思考空间,直观演示、观察操作等方法,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理解24时计时法。最后利用学生喜欢游戏的特点,将知识寓于游戏中,同时强化了“0时”,突出重难点,使学生进一步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成功之处:
1、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课堂上,我从与学生的亲切谈话开始走进新课,在与学生的共同探讨、平等交流中进行新课,在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结束新课。亲切自然的教态、充满激情的语言使学生受到感染,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师生关系融洽、感情互通,课堂上知情交融,师生身心愉悦,这是一节好课最重要的前提和保证,也是我教学中努力最求的目标。
2、密切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教学时,我从生活现象的变化,引导学生感受一日有24小时,从电视报、火车票等实物中认识和学习24时计时法,感受它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用学到的24时计时法记录自己或家人的作息时间等等,数学源于生活,有用于生活的思想和理念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3、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进行教学。
关于时间的知识,学生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基础。在设计和教学时,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并且巧妙地利用这些基础,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更加真实有效。
4、多种方式并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引导学生学习24时计时法的过程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主尝试探究,同伴相互交流,师生相互考查等等,实现了多种教与学方式的并用。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和能力,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理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
这些问题也引发了我很多思考,它使我深深地感受到:我们小学数学教学,应该不仅关注“是什么”和“怎么做”,还应该引导学生去探究“为什么”和“为什么这样做”,应该带领学生经历从现象到本质的探究过程,促使学生养成研究问题的意识,要把精力放在培养学生“会听、勤思、感说、善问”的习惯上,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6、北京版数学三年级《24时计时法》课堂教学反思
在24时计时法的教学中,常常遇到同学们普遍存在着认识上模糊、应用上糊涂,以至在时间的计算问题上无从下手,不知所措。于是我反复认真地分析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的教学目标与学习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成功之处:
一、在上课前,自制24时钟表,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学具演示,学生很清楚地看出时针转动完一圈后,接着转第二圈的情形,自然地明白了24时的成因。
二、在上课开始,通过自学指导,提示学生要自学的内容,因为平时尝试教学的应用,学生能抓住重点,认真自学,为后面的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
三、学生自学后,对学生进行检测,找两名学生到黑板上做,利用当堂生成的错误资源,让学生探究出错的原因,改错。结合24时计时法的钟表教具,让学生对24时计法有了充分地认识和深刻的理解。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老师适时地提示学生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在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同时也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
四、当堂练习设计具有层次性和阶梯性,练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互补优势与合作能力,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不同的发展。特别是数学游戏的设计,不仅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最后,让学生说出24时计时法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不足之处:
一、24时计时法的教具出示的较晚一些,以至于部分学生不清楚第一圈的时刻和第二圈的时刻的区别,没能发挥到最大应用价值。应及早出示,让学生读一下表盘,如从午夜1时一直读到中午的12时后,下面的1时就直接读作13时,2时读作14时,以此类推。读到午夜12时就读作24时,这就是24时计时法。
二、自学指导中的内容没有设计到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区分,自学完成后,有一部分学生对两种计时方法存在模糊认识。如果在自学指导中出一些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时刻,让学生来区分,就可以让学生理解二者的区别,为下面的学习互相转化打下基础。
三、检测题的出示没有写出明确的要求,让学生在检测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浪费了时间,相对的练习时间就少了些。
四、时间限制词学生模糊,导致24时计时法转化成普通计时法时,用词不够恰当。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认识。总之,本节课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郊果,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要继续研究教材,活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使用教材。多与有经验的老师进行沟通与交流,注意以上出现的问题。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找到合适的,就是最好的。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要继续探究,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7、数学三年级上册《24时计时法》个人的教学反思
24时计时法是在学生认识时、分、秒和年、月、日的基础上学习的由于学生平时很少使用24时计时法,因此在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时,往往不太习惯。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过分的注重讲解两种计时法的换算,没有重视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发现两种计时法的关系发现规律,直接告诉了学生什么是24时计时法出现的必要性。因此,在本节课上,我力图通过创设一些情境,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时间。通过为学生创设自主建构知识的活动和思考空间,直观演示、观察操作等方法,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理解24时计时法。最后利用学生喜欢游戏的特点,将知识寓于游戏中,同时强化了0时,突出重难点,使学生进一步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成功之处:
1、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课堂上,我从与学生的亲切谈话开始走进新课,在与学生的共同探讨、平等交流中进行新课,在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结束新课。亲切自然的教态、充满激情的语言使学生受到感染,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师生关系融洽、感情互通,课堂上知情交融,师生身心愉悦,这是一节好课最重要的前提和保证,也是我教学中努力最求的.目标。
2、密切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教学时,我从生活现象的变化,引导学生感受一日有24小时,从电视报、火车票等实物中认识和学习24时计时法,感受它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用学到的24时计时法记录自己或家人的作息时间等等,数学源于生活,有用于生活的思想和理念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3、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进行教学。
关于时间的知识,学生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基础。在设计和教学时,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并且巧妙地利用这些基础,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更加真实有效。
4、多种方式并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引导学生学习24时计时法的过程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主尝试探究,同伴相互交流,师生相互考查等等,实现了多种教与学方式的并用。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和能力,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理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
这些问题也引发了我很多思考,它使我深深地感受到:我们小学数学教学,应该不仅关注是什么和怎么做,还应该引导学生去探究为什么和为什么这样做,应该带领学生经历从现象到本质的探究过程,促使学生养成研究问题的意识,要把精力放在培养学生会听、勤思、感说、善问的习惯上,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8、北京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
24时计时法是在学生认识“时、分、秒”和“年、月、日”的基础上学习的由于学生平时很少使用24时计时法,因此在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时,往往不太习惯。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过分的注重讲解两种计时法的换算,没有重视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发现两种计时法的关系发现规律,直接告诉了学生什么是24时计时法出现的必要性。因此,在本节课上,我力图通过创设一些情境,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时间。通过为学生创设自主建构知识的活动和思考空间,直观演示、观察操作等方法,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理解24时计时法。最后利用学生喜欢游戏的特点,将知识寓于游戏中,同时强化了“0时”,突出重难点,使学生进一步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成功之处:
1、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课堂上,我从与学生的亲切谈话开始走进新课,在与学生的共同探讨、平等交流中进行新课,在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结束新课。亲切自然的教态、充满***的语言使学生受到感染,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师生关系融洽、感情互通,课堂上知情交融,师生身心愉悦,这是一节好课最重要的前提和保证,也是我教学中努力最求的目标。
2、密切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教学时,我从生活现象的变化,引导学生感受一日有24小时,从电视报、火车票等实物中认识和学习24时计时法,感受它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用学到的24时计时法记录自己或家人的作息时间等等,数学源于生活,有用于生活的思想和理念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不足之处:
我们小学数学教学,应该不仅关注还应该引导学生去探究,应该带领学生经历从现象到本质的探究过程,促使学生养成研究问题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