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1、6~10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这节课我在教学新课前,根据教材上的主题图,营造出一个教室里师生劳动的场景,这是孩子们随处可见的场面,由于它就来自于学生周围,因此学生热情高涨,感到十分亲切、熟悉,情不自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随后,我引导学生说图,数人,数物,不仅渗透了讲卫生、爱劳动的思想品德教育,而且让学生利用生活中已有的数数经验,初步建立了6、7的概念,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预习这一教学环节中我设计了让孩子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探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观察到的内容,说一说,和同桌交流交流,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运用学具摆一摆,比一比,通过学生实践操作,使学生明确6、7的基数意义,体现出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在认识6与7的大小关系时,我采取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操作学具,从感性明确6与7的大小关系。在指导书写6、7这一环节中,我通过指导学生观察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6、7的笔顺,帮助学生掌握6、7的写法;启发学生想像6、7像生活中的什么,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新能力。
不足之处:
1、高估了孩子的自学能力,在设计自学提示时,我没有把问题提得很细,只是让孩子看图说出数学信息,孩子语言组织能力不行,语言表达不出来,说不出重点。
2、这节课我设计的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很多,学生的积极性倒是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但是我有点收不住,有部分学生没能把学具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
3、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处处体现了学生动手,自主学习,但是我还是讲的有点多,没能体现出精讲多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不断地去摸索,去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更好的服务于教学。
2、《6~10的认识》教学反思
6-10的数学的组成是学生在学生了2-5的数的组成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学会通过操作学习数的分解和组成,而且绝大多数的学生在幼儿园中已经知道了2-10的组成。怎样教学这部分的内容才能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原来的基础的有所提高,同时让学生的迁移类推和归纳分析能力得到培养。
首先,加强操作,把操作与思考结合起来。操作是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基本方式,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学生对实物、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拼摆,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建立起6~10的数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知识表象。如教学8、9的组成,我让学生把8个圆片分成两部分,学生马上按摆也了一种分解。这时我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把所有的分分法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出来。学生们经过思考、讨论、交流,联系前面学习的经验,按照一部分依次加1,另一部分依次减1的规律摆出8的组成。因为学生对摆学具找数的组成这样的操作活动已经不太感兴趣,所以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活动动机,让他们操作的愿望。同时在交流讨论中,全体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到活动中,并在自己所参与的观察和操作活动过程发现问题、探索规律。
其次,多种游戏形式记忆数的组成。数的组成是学习加减法的基础,学生能够熟练地记忆数的组成,就能够摆脱数手指、数着算等速度慢、正确率低的计算方法。在教学中,我通过问答、填空、对口令、拍手、猜拳等多种游戏帮助学生记忆数的组成。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满了新鲜感,学习就不感到枯燥乏味,并且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6~10的认识》教学反思
《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因此,教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思维的过程中探索、创新。另外,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选择儿童身边最熟悉的事或感兴趣的事,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便于理解和接受。
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并不是很难,但是知识点多,容量大,面对厌静好动的低龄儿童,我力求为学生营造一个怡人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获取新知。因此本节课的设计我用儿童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去组织学习。反思本节课我体会比较深的是:
一、创设孩子们喜欢的情境,引入新知。
上课伊始,我让孩子聆听了《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把孩子带入主题图,引出新课学习,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
进入新授部分后,我先请学生在情景图中找6——10,并体会6——10的基数意义;再用小棒摆6——10,边摆边说5根添上一根是6根,6根添上1根是……,体会相邻数相差1;然后学写数字朋友6——10,学生观看写法,书空,再跟教师写,循序渐进学会规范的书写6——10;最后让孩子自己动手把10根小棒分成两堆,体会10的分成与组成,学会有序的分和记忆。在每个教学环节我都精心设计了相应的练习,边学边练,内化了新知。例如出示尺子图,通过填尺子图上的空缺的数考查学生对6——10的掌握情况,并与1——5连起来,让学生掌握1——10各数。
三、联系学生生活、游戏感知。
在学生初步掌握10的分成与组成后,我和孩子做了一个岀数游戏,我们所出的数合起来是10,学生兴趣很高,下课还接着做,很享受学习的快乐。还有就是把10分成两堆的活动,学生也很喜欢,下课后争着到黑板上演示,这样会加深他们的理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不足之处:
1、对“6——10的认识”这一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的教学编排不够理想。虽然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并不是很难,但是知识点多,容量大,我没有充分认识到厌静好动的低龄儿童的特点,因此对课堂的把握不够理。
2、6——10的写流于形式,没落到实处,教师书写不够规范。
3、10的分成与组成在黑板上的展示没按预期设想的做,效果不好。
4、组织教学需要加强。
5、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不够丰富多彩。
6、教师个人数学素养还需加强,让教学更适合一年级儿童的身心特点。
4、《6~10的认识》教学反思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始,我通过愉快的情景启发学生初步认识6-10各数。在导入部分,选用了小朋友喜欢的数字人物,并用课件一一的出现,有前面认识过的0—5,还有今天认识的6—10。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悟到数的顺序。
然后,出示主题图:在数数的时候,指导学生有序的数:可以按上下数;也可以按左右数;还可以以数的大小顺序来数。同时,再结合教室的实物来数,比如:数桌子、数椅子、数同学、数铅笔等内容都是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教学效果很好。在认识了这些数后,为使学生获得感性的认识,并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让学生选用6-10中的任意一个自己喜欢的数说一句话或做一个动作,也很好地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
最后,用自己的小计数器拨数,先拨上6个,然后逐一的添加一个小珠子,在体会后继数的同时也感受到数和数之间是有联系的。并在此引发学生进行了深度的思考:6个添上一个是7个,还可以怎么得到7呢?让学生自己试着拨拨,在拨的同时孩子们会想到:5个添上2个是7个;4个添上3个是7个……同时,也为组成做了铺垫。
整节课,孩子们的情趣很高涨。总之,本节课,我尽量使课堂做到生活化、活动化和趣味化,尽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并且结合孩子好玩、好动的生理天性,让他们在观察、比较、操作的学习过程中体验与数学的距离,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的发展,个性得到的张扬,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玩数学”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5、《6~10的认识》教学反思
本节主要由6、7的认识、8、9的认识、10的认识等构成,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是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最直接的基础。
成功之处:
1、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教材中的主题图为数数、抽象数的概念以及数的组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每一幅图观察得非常清楚,描述得很到位,尤其在教学10的组成时,把图的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在观察主题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同时还运用主题图的画面对学生进行爱劳动、讲卫生的教育,使学生在认数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
2、重视观察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观察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数学学习必备的素养之一。在教学中,我对学生的观察要求是:做到有条理,最好能多角度。表达要求是:用数学语言说完整的话。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大部分学生达到了会观察、能表达。
3、在这一内容中,学生开始接触条件(目前还没提到这一用语),学会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我觉得这一知识点在本单元是学得最扎实的,大部分学生会根据图意完整的叙述题意,并根据问号所在的位置提问题,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
不足之处:
1、一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太慢,这对今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
2、做题时,很多学生不看题,凭感觉做,不知道何为检查。
3、还有一些学生分不清左和右。
4、关于序数和基数还没有区分,如不知道从左数第6个与左边的6个到底有什么区别。
6、《6~10的认识》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这节课我在教学新课前,根据教材上的主题图,营造出一个教室里师生劳动的场景,这是孩子们随处可见的场面,由于它就来自于学生周围,因此学生热情高涨,感到十分亲切、熟悉,情不自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随后,我引导学生说图,数人,数物,不仅渗透了讲卫生、爱劳动的思想品德教育,而且让学生利用生活中已有的数数经验,初步建立了6、7的概念,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预习这一教学环节中我设计了让孩子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探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观察到的内容,说一说,和同桌交流交流,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运用学具摆一摆,比一比,通过学生实践操作,使学生明确6、7的基数意义,体现出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在认识6与7的大小关系时,我采取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操作学具,从感性明确6与7的大小关系。在指导书写6、7这一环节中,我通过指导学生观察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6、7的笔顺,帮助学生掌握6、7的写法;启发学生想像6、7像生活中的什么,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新能力。
不足之处:
1、高估了孩子的自学能力,在设计自学提示时,我没有把问题提得很细,只是让孩子看图说出数学信息,孩子语言组织能力不行,语言表达不出来,说不出重点。
2、这节课我设计的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很多,学生的积极性倒是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但是我有点收不住,有部分学生没能把学具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
3、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处处体现了学生动手,自主学习,但是我还是讲的有点多,没能体现出精讲多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不断地去摸索,去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更好的服务于教学。
7、《6~10的认识》教学反思
本单元主要由“6、7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合”等构成,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是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本单元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认为如下几个方面做得较好;
一、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
教材中的主题图为数数、抽象数的概念以及数的组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每一幅图观察得非常清楚,描述得很到位,尤其在教学10的组成时,把图的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在观察主题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同时还运用主题图的画面对学生进行爱劳动、讲卫生的教育,使学生在认数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
二、重视观察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观察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数学学习必备的素养之一。在教学中,我对学生的观察要求是:做到有条理,最好能多角度。表达要求是:用数学语言说完整的话。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大部分学生达到了会观察、能表达。
三、“用数学”教学扎实有效。
本单元开始出现“用数学”的内容,这是学生今后学习“解决问题”做铺垫,在这一内容中,学生开始接触条件(目前还没提到这一用语),学会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我觉得这一知识点在本单元是学得最扎实的,大部分学生会根据图意完整的叙述题意,并根据问号所在的位置提问题,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
存在的问题是:
1、一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太慢,这对今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
2、做题时,很多学生不看题,凭感觉做,不知道何为检查。
3、还有一些学生分不清左和右。
4、关于序数和基数还没有区分,如不知道“从左数第6个”与“左边的6个”到底有什么区别。
本次单元测验,100分5人,90到99分33人,80到89分28人,80分以下10人,从试卷上看,大部分学生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较好。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做题速度太慢,在规定的时间里没完成,另外,少数学生看图列式没掌握好。
8、小一数上《6~10的认识》教学反思
本节主要由6、7的认识、8、9的认识、10的认识等构成,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是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最直接的基础。
成功之处:
1、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教材中的主题图为数数、抽象数的概念以及数的组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每一幅图观察得非常清楚,描述得很到位,尤其在教学10的组成时,把图的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在观察主题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同时还运用主题图的画面对学生进行爱劳动、讲卫生的教育,使学生在认数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
2、重视观察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观察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数学学习必备的素养之一。在教学中,我对学生的观察要求是:做到有条理,最好能多角度。表达要求是:用数学语言说完整的话。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大部分学生达到了会观察、能表达。
3、在这一内容中,学生开始接触条件(目前还没提到这一用语),学会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我觉得这一知识点在本单元是学得最扎实的,大部分学生会根据图意完整的叙述题意,并根据问号所在的位置提问题,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
不足之处:
1、一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太慢,这对今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
2、做题时,很多学生不看题,凭感觉做,不知道何为检查。
3、还有一些学生分不清左和右。
4、关于序数和基数还没有区分,如不知道从左数第6个与左边的6个到底有什么区别。
9、6~10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这节课我在教学新课前,根据教材上的主题图,营造出一个教室里师生劳动的场景,这是孩子们随处可见的场面,由于它就来自于学生周围,因此学生热情高涨,感到十分亲切、熟悉,情不自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随后,我引导学生说图,数人,数物,不仅渗透了讲卫生、爱劳动的思想品德教育,而且让学生利用生活中已有的数数经验,初步建立了6、7的概念,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预习这一教学环节中我设计了让孩子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探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观察到的内容,说一说,和同桌交流交流,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运用学具摆一摆,比一比,通过学生实践操作,使学生明确6、7的基数意义,体现出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在认识6与7的大小关系时,我采取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操作学具,从感性明确6与7的大小关系。在指导书写6、7这一环节中,我通过指导学生观察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6、7的笔顺,帮助学生掌握6、7的写法;启发学生想像6、7像生活中的什么,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新能力。
不足之处:
1、高估了孩子的自学能力,在设计自学提示时,我没有把问题提得很细,只是让孩子看图说出数学信息,孩子语言组织能力不行,语言表达不出来,说不出重点。
2、这节课我设计的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很多,学生的积极性倒是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但是我有点收不住,有部分学生没能把学具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
3、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处处体现了学生动手,自主学习,但是我还是讲的有点多,没能体现出精讲多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不断地去摸索,去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更好的服务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