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一节特殊的课》教学反思

2023-06-20 13:55:11

  《一节特殊的课》教学反思

《一节特殊的课》教学反思

1、《一节特殊的课》教学反思

  《一节特殊的课》一课课文讲述了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通过一节“特殊”的课,认识到自己得到了父母浓浓的爱,却忽略了对他们的回报,于歉疚、懊悔中接受了一次感恩教育,并马上付诸行动,向父母表达爱意的故事。

  我认为,这节课的特殊之处在于:他不仅是文中的孩子上了一节有别于其他课文内容的感恩教育课,同时也是学习课文的孩子在心灵深处感受到我们该怎样向父母回报一份爱心。由此我想,从来没有一所特别的学校开设感恩课,可是作为自然的人和社会的人,我们受到的恩惠实在是太多了。父母给我们以生命,历尽艰辛养育我们,给我们以呵护与温暖,使我们健康成长。国家“两免一补”政策的顺利实施,又有多少志士仁人付出了物力财力,才得以使面临失学危机的贫困家庭的孩子能继续学业……然而我们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舒适日子,偶尔帮父母洗个碗还得向父母索要辛苦费。好象父母给予孩子的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虽说父母对孩子施恩不图报,但是受赐者却不该忘记。施恩者之所以不图报,在于他们自认为只是履行应尽的义务,应做的贡献。不是放债,投桃并不要报李。受到恩惠的.人所以要感恩,是为了要懂得亲人、社会为他们做了多少。而我们的孩子连父母之恩都不知道感激,何来回报社会之说。看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渗透的这种感恩教育何等重要。因此,我在教学中创设情景,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课堂情景演示实际上经过了闹——静——闹的过程,结合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孩子们从细微处说说,可以给爸爸妈妈的一个吻,一句温馨的话语等,走进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明理、知行。

  我们从父母师长那里学会感恩,我们还要教给孩子学会感恩。在感恩的心情中,才能成为更健康、更完整、更完美的人。

2、中班社会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快乐植树节》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社会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快乐植树节》,欢迎大家分享。

  活动目标:

  1、了解绿树植树对环境和生活的作用。

  2、知道3月12是植树节,并在老师的帮助下种植花草。

  活动重点:

  知道3月12是植树节,并在老师的帮助下种植花草。

  活动难点:

  了解绿树植树对环境和生活的作用。

  活动准备:

  请幼儿收集有关树的资料或图片。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1、老师:我们呼吸的是什么呀,对是空气,你们知道空气是从那里来的吗?对是从大树上散发出来的,所以大树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树木,春天的时候也要植树。有一个专门植树的日子,你们知道是那天吗?

  老师小结:因为现在是春天,春天适合植树,所以大家把3月12日,指定为植树节。

  2、欣赏儿歌《留住小鸟》。

  大树不但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还是小动物的好朋友,用什么方法才能留住小动物呢?小猫和小狗用什么方法想留住小鸟?为什么没有留住小鸟?小兔子用什么样的方法留住了小鸟?为什么留住了小鸟呢?小鸟为什么喜欢树呢?

  二、老师分享和谈论有关植树节的资料。

  1、老师给幼儿介绍有关植树节的来历、日期,并请幼儿讨论一同说一说有关树的作用。(丰富幼儿的知识,了解植树节的.来历以及意义。)

  2、老师带领幼儿一起讨论有关于保护树木的方法。

  三、老师让幼儿以植树为主题,分组绘画。

  1、老师请一组幼儿讨论的保护树木的方法,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老师请另一组的幼儿进行设计有关植树节,植树造林的宣传画。

  四、幼儿在老师的帮助下,了解种植花草的步骤。

  1、老师:小朋友,你们知道种花的正确步骤是什么吗?

  2、老师请幼儿思考后回答。

  3、老师小结:我们种花的时候,我们要先把土放进花盘里,挖一个洞,然后再把种子撒下去,再用土盖起来,最后给种子浇点水就可以啦。然后每天都要给种子浇水,吸收阳光和水分,这样就可以促进种子的生长,让它可以更快的发芽等。

  4、幼儿在老师的帮助下种植花草。也要养成爱护花草树木。

  活动反思

  在植树节到来之际,我园各班组开展了植树节—“种植绿色,放飞梦想”的活动。旨在使孩子们能够积极与环境“对话”,主动参与植树节的相关活动,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感受美化环境的意义,增强孩子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在班级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认认真真的将种植园地中的杂草一一拔除,并亲手播种一些在春季容易生长的瓜果蔬菜花草树木的种子或枝丫。在活动中,孩子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播种时,促进了孩子们对瓜果蔬菜生长的了解,逐步形成绿化的概念,增强了孩子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

3、大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话说端午节》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话说端午节》,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在节日中的习俗。

  2、培养幼儿的言语表达力。

  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粽子、艾草、蒜头、鸭蛋网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提问:你们吃过粽子吗?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鲜肉粽子、咸肉粽子、红枣粽子、赤豆粽子、花生粽子……你喜欢吃哪种粽子?

  2、为什么在这段时间里人们都要包粽子、吃粽子?(幼儿讨论后,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端午节的传说)

  说说端午节的古老故事。

  3、提问:你们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门前挂艾草和蒜头、赛龙船、胸前挂鸭蛋网)。

  教师出示艾草、蒜头,了解它们的特征,讨论它们可能有的用途。

  4、拓展谈话范围:为什么在端午节时家家户户门前挂艾草和蒜头?(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从端午节开始天气会越来越热,蚊子、虫子也越来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时还没有发明灭蚊剂,但古代中国人非常聪明,爱动脑筋,利用艾草、蒜头的特殊气味将它们挂在门框上,用以驱除蚊虫。出示鸭蛋网,讨论鸭蛋网的用处及来历,并欣赏鸭蛋网的造型、结构美。

  5、活动延伸:请幼儿将自己的鸭蛋网带到园,分组谈论自己的鸭蛋网的'形状、来源,欣赏其结构美。

  活动反思: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活动,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中国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大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本活动开始部分我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出示了粽子、龙舟、香袋等,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

4、《如何上好一节课》物理教学反思

  怎样才可以上出好课?这恐怕是所有教师们为之不懈奋斗的毕生追求,但是要想上好一节课,还必须要明确地知道教师应该在哪些方面去努力。根据现在教学改革的形势,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研究探索。

  看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

  我们知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对教学目标是三维的立体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项相互关联的内容。因此,衡量一节课是否实现了目标,也要从这三个角度去分析评价。

  首先我们来看知识目标:

  在一般人眼中,所谓知识,也就是课本上的现成知识。其实不然,新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知识,应该还包括教师本人的知识储备和师生互动后产生的新知识,只有把书本知识、教师知识、创新知识融合在一起后,才可以说完成了知识目标。在书本知识中又可以分为“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重点、难点”两个方面。而教师的知识储备对于是否能够把所教的知识给以适当扩展和加深,对于是否能够把课程上得活与有趣味性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

  书本知识、教师的知识储备在课堂教学中一般的老师还是比较注意的,可是在师生互动中产生新知识,鼓励学生发表新的见解,使原有知识更完善或者创造出新知识,很多老师就力所不能及了。这样的老师无疑只有做一辈子的教书匠而不能成为教育家了。

  然后我们再来看能力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我们做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我们应该注意培养学生们哪些能力呢?

  ①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学生学好各学科知识的基础,也是学生能力的最基本要求,我们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时候,我们教师应该努力从思维的优秀品质培养入手,努力使学生的思维具有深刻性、批判性,让学生敢于和善于进行独立思考,在独立思考中逐渐地学会自我反思,从而为学好各科课程奠定基础。

  ②审美能力

  教学,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到知识,还要使他们获得审美的愉悦,不断地提升他们理解美与追求美的层次,这就需要我们在完成教学活动时中充分利用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欣赏、感受美,对美好的事物发表自己独特的感受,从而达到陶冶性情、培养情趣的目的。

  ③想像能力

  不管哪一个学科,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这不仅会有效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而且还会进一步提高学习热情,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在培养想象能力的时候我们要注意的是重点培养学生的通过具体的影像,进行理性的想象,不仅要在头脑中再现语言所描述的画面,更为重要的是要学会进行再创造,使想象的内容更为具体和生动形象,从而形成更高层次上的学习能力。

  ④联想能力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联想,也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能力,要使学生形成这种能力,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时刻注意把握有利时机,经常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坚持不懈地进行下去,就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⑤观察能力

  学生要学好各门课程,具有良好的观察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不仅要学会如何观察景物、观察各种实验操作过程,而且还要学会如何观察人,学会观察世间纷繁的'事,并且要学会在观察的同时进行理性的思考,对一些事物有自己的观点,在对社会和生活的不断观察、不断思考中提高自己的认识事物的能力和思想水平。

  ⑥记忆能力

  各学科知识浩如烟海,一个人在一生中不可能都完全记住,但是有了良好的记忆能力,对于将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记忆可以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和永久性记忆,这就需要我们做教师的一定要重视记忆品质的培养,努力使学生做到不仅记忆准确,而且还要应用灵活,在学习的实践和训练中,提高自己的记忆能力。

  ⑦创新能力

  一个人如果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但只是因循守旧,不敢去开拓创新,那么只不过是书橱而已。在未来社会的严酷竞争中,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使我们的学生具有创新能力是有着重要意义的。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需要我们做教师的在日常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敢于怀疑的精神,要不唯书、不唯上、不迷信权威,时刻充满着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具有坚定不移的探索精神,同时更要具有为真理而献身的精神。这样,对于我们的教育事业来说,对于培养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来说,都将是极其重要的。

5、《一节特殊的课》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抓住了文中的重点词体会人物的内心变化

  前两个问题提出后,让学生重点抓住“齐刷刷”“闪烁着兴奋地光芒”“依然”“默默地”等词语,让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的意思,从而指导朗读。

  2、抓住了拓展语言的训练点

  “同学们沉默着,有的低下了头,有的望向窗外”此时他们会想些什么?这一思考打开同学们的思维,使刚才趁机的课堂又动起来,同学们的'回答也都是结合自己所想,加上刚才老师引导铺垫,使学生在此时真正意识到忽略了父母的关爱,从而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突破了难点。

  3、层层铺垫,达到升华

  经过学生由兴奋到沉默再到兴奋,学生的内心不断的变化,然而最后的兴奋时在意识到自己应感恩父母后的真心刚性,所以在课堂最后部分设计让学生写出自己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学生发自内心的话语感动了在场所有人,有一位学生还因此落了泪,我想这一幕也是达到了本课的目标。

  不足之处:

  1、有时在处理课堂事件时,不够机智,反应比较慢。如:我让学生说一说“你都了解课文的哪些内容?”学生把这篇课文叙述了一遍,这时我应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你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叙述了课文内容真好,谁能更简练的概括一下这篇课文呢?”这样引导学生,下一个就不会出现同样的错误了。

  2、在课堂教学中要精练自己的语言,在设计教学中要注意问题的整合。

6、《有趣的弯管》这节课的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我觉得自己讲的比较多,孩子自主操作的时间比较少,每次孩子操作前老师总是将很多,怕他们不会,往往造成活动比较沉闷,没有突出孩子的自主地位和自我探索发现的机会。在引出环节还是比较直白快速的,运动2根管子的'对比,引出主题。在第一次是试教时我在环节二也就是介绍材料猜测:哪些东西可以通过,哪些东西通不过,所花的时间太多,因此在汇报时我缩短了这一环节的时间,只是简单的介绍下材料,并进行猜测,对有争议的东西进行了提问,说说你的看法,并对孩子们的猜测进行表格归类,然后让孩子们对这些材料进行弯管测试,最后对刚刚的猜测进行总结得出结论,进行小结。用各种方法帮助那些不能通过弯管的东西通过弯管是活动的难点。在这一难点突破上我根据上一环节小结的内容,提醒孩子越是小的东西能滚动的东西能穿过弯管,让孩子想想怎么把东西变小,进行简单的发言后,我再给孩子给出一个提示:你可以用刚才那些通过弯管的东西帮助那些没有通过弯管的东西,让孩子带着疑问尝试的心理再次操作,解决问题。等孩子操作完成后,让孩子对自己的操作和结果进行简单的交流和展示。

7、小学二年级的语文上册《黄山奇石》第二节课教学反思

  《黄山奇石》是一篇写景的课文,主要写了黄山奇石的奇妙。课文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并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全文都是围绕黄山山石的“奇”来展开的。对于写景的文章,学生难以体会到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所以,光通过观察图画,朗读课文的效果不是很大。所以,从课后的再次回顾中,自己发现了很多问题值得深思。

  一、学生个体的朗读效果的不到保证

  语文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最美。让学生在与文本一次次的`朗读中不断加深体会,只有多读才能使静止的文字表现他的情感,让文字成为一幅幅鲜活的图画。所以,教师在课堂中的示范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学生之前未接触此类文章,和以前所形成的朗读的陋习。所以,造成了班级中学生朗读水平下降。

  二、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味

  相当多的学生能读通顺,但读不出感情,只一味的让学生一遍一遍按自己的意思去读,不考虑,学生是否能理解感悟,不做具体的引导,点拨,也是徒劳。这里就要求教师掌握丰富有趣的教学手段,如:让学生们自己表演一下,文中出现的景观。使文中的客观文字,变的丰富真实,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必要的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让学生对“景”了然于心。否则,很难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三、对识字教学的时间不够

  由于本课出现的“我会认”的生字较多。对学生的掌握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所花的时间也相应的加长。当把这些我会认的字记熟后,在带入课文中就好学多了,而对于要求“我会写”的生字,还是用来示范写。请同学演板,共同观察,纠错而获得正确规范的字体方式为主。写字教学中,突出相同结构的字的这个重点。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当然,世上本无完好无缺的课,比如,学生对黄山山石“奇”理解还不够透彻。对打比方的句式也不够了解,时间关系,课后的生字学习批改指导未完成,但只要每堂课学生都有收获,那就是一堂成功的课。

8、这节课我花得值《少年闰土》教学片断及反思

  语文课堂不仅是一个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融合的平台,更重要的是能通过这个平台让学生去“经历”更多更为丰富的人生阅历。

  短短的课堂是不能把“阅读”这一语文课的“命脉”全面灌输的,关键在于让学生由课堂引发开去,让他们带着对知识的渴求去想象、去阅读更多的文章。从而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并学会阅读。

  这个片断教学的精彩之处在于充分地“利用”文本与“挖掘”文本。充分并恰当地利用文本资源,钻研并挖掘文本空白,这对理解与研究语文教材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都是很好的手段与方法。这一段既不是课文的重点,也不是教学的重点,但上了两节课后,刚好剩下结尾这一段没学完。于是我想到让学生根据课文插图展开想象来演一演闰土与“我”分别的情景。并让学生想象30年后见面的场景。想通过这种情境的教学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和课后去读鲁迅名篇《故乡》的兴致。

  第二天还没上早会课,就有学生来向我“炫耀”他们的“战果”。

  生1(神气十足地跑到办公室向我“炫耀”。就是当编剧的'那位):杨老师,我昨天晚上读了两遍《故乡》,现在终于知道了30年后鲁迅与闰土见面时的情景了。

  师:你真不错,能把那么长的课文读两遍!那你说说他们见面时是怎样的?

  生1:闰土一见到鲁迅就叫了声“少爷”。而鲁迅在见闰土之前,很激动,也想了很多,但一见面,看到闰土的样子时,却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杨老师,闰土为什么还叫鲁迅为“少爷”呀,他不是大名人了吗?

  师:问得好哇!你有没有想过闰土的处境和思想观念是怎样的?

  ……

  后来我干脆就在早会课上“考验”了全班学生,并问了30年后闰土的外貌以及鲁迅的感想等,举手想发言的学生远远超过了平时的课堂,他们准确的回答完全出乎我的预料。这样的场面是我始料未及的。我也暗自高兴。

  我想,如果没有那节课的“表演”与“设悬”,老师没有帮学生借书让学生去阅读(乡村学生找资料是非常困难并很不主动的),而只是教师口头上要求学生课后去读鲁迅的小说《故乡》,效果肯定没这么好。我很赞同特级教师窦桂梅对阅读的主张。她认为“阅读和阅读教学是不同的,阅读教学应该为学生真正去阅读而服务。教师不能把阅读教学的目标简单理解为让学生读懂课文,而应该是让学生学会读书,喜欢读书。在教学中,教师不能用支离破碎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和阅读体验。……阅读课应该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地方,成为学生讲故事的地方,成为学生观点碰撞的地方,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地方!”说得实在、多精辟啊!所以我认为这节课花得值!我的教育与教学的目的都达到了。

9、《一节特殊的课》的教学反思

  《一节特殊的课》一课课文讲述了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通过一节“特殊”的课,认识到自己得到了父母浓浓的爱,却忽略了对他们的回报,于歉疚、懊悔中接受了一次感恩教育,并马上付诸行动,向父母表达爱意的故事。

  我认为,这节课的特殊之处在于:他不仅是文中的孩子上了一节有别于其他课文内容的感恩教育课,同时也是学习课文的孩子在心灵深处感受到我们该怎样向父母回报一份爱心。由此我想,从来没有一所特别的学校开设感恩课,可是作为自然的人和社会的人,我们受到的恩惠实在是太多了。父母给我们以生命,历尽艰辛养育我们,给我们以呵护与温暖,使我们健康成长。国家“两免一补”政策的顺利实施,又有多少志士仁人付出了物力财力,才得以使面临失学危机的贫困家庭的孩子能继续学业……然而我们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舒适日子,偶尔帮父母洗个碗还得向父母索要辛苦费。好象父母给予孩子的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虽说父母对孩子施恩不图报,但是受赐者却不该忘记。施恩者之所以不图报,在于他们自认为只是履行应尽的义务,应做的贡献。不是放债,投桃并不要报李。受到恩惠的.人所以要感恩,是为了要懂得亲人、社会为他们做了多少。而我们的孩子连父母之恩都不知道感激,何来回报社会之说。看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渗透的这种感恩教育何等重要。因此,我在教学中创设情景,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课堂情景演示实际上经过了闹——静——闹的过程,结合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孩子们从细微处说说,可以给爸爸妈妈的一个吻,一句温馨的话语等,走进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明理、知行。

  我们从父母师长那里学会感恩,我们还要教给孩子学会感恩。在感恩的心情中,才能成为更健康、更完整、更完美的人。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