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画风》公开教学反思

2023-06-22 13:55:12

  《画风》公开教学反思

《画风》公开教学反思

1、《画风》公开教学反思

  教材选编这篇课文,本身就体现了其思维的创新。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教学过程本身也有一定的创新性。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每当学生觉得所学教材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有密切联系的时候,他们就会觉得所学内容倍感亲切,则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规律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尽其所能地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启发、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积累,创设某种情境引导学生去体验。

  对二年级孩子来说,“有些客观事物看不见摸不着,但确实存在着”——这样一种抽象概念,还不大能明确地理解和接受,所以教师使用了猜谜语的方式,让学生去体验、感受风的存在和特点:

  师:听说咱们班同学最爱猜谜语了,我这有个谜语你们猜猜看,它是什么?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

  师:对!这就是我们一年级学过的谜语。(板书:风)你知道风什么样吗?什么颜色?什么形状?有多大?有多高?你见过吗?这样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能画吗?可这三个小朋友就画出来了。

  通过揭开谜底,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了兴趣。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入新课的学习,学生对课文中的几位小朋友能设法在画面上表现出风的存在,是会感到佩服的。这既具有启发性,又从某种程度上落实了有关情感态度方面的教学目标。

  二、自主学习,以读代讲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注重质疑问难、切磋学习、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由于低年级孩子自己学习的能力和习惯都还没有很好地形成,怎样在小学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孩子进行自主的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本课教师在这方面也做了一定的尝试性探索,比如自己读通课文,小伙伴互相检查互相帮助,教师巡回督促、鼓励、指导。又如,在练习朗读时,教师引导孩子自己探究怎样读能表现出课文中孩子的“聪明劲儿”,在引导孩子在学习小组里互相揣摩,进行合作学习的培养。

  教材是新知识的载体,老师摒弃课文“逐段讲解”的传统做法,截取课文中最能展现三个小伙伴“画风”的思维过程的三个自然段,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读,感悟三个小伙伴画出“风”后的不同心态,体验成功的乐趣。然后,教师不失时机进行板画,并创设探究点“为什么说三个小伙伴画出了风?”

  宋涛的画

  1、师:宋涛怎样画风的?指名读句子(手势)

  2、师:你看到风了吗?风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看见白云在飘就知道是风来了。(你看宋涛观察得多仔细呀!只画了朵白云,就让我们感受到风了。)再读读。

  陈丹的画

  1、陈丹怎样画的风?你从陈丹的画上感受到风了吗?

  2、自己再读读,闭上眼睛想象。

  3、师:风来了——“嫩绿的柳枝被风吹得弯弯的,就像在翩翩起舞。”

  生:睁开眼睛,再读读!指名读。

  赵小艺的画

  1、你们看!这就是她的`画。出示赵小艺的画

  2、师:这怎么能看出风呀?生:木船在大海上航行,白帆鼓鼓的。(“鼓鼓的”再读读)

  3、师:赵小艺也画出风了,她心里特别——?(自豪)那你们能读读吗?指名读。

  4、生:当别人都画出风时,赵小艺一声不吭,他没有模仿别人,而是动脑筋想的和别人不一样。

  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课文内容,以读代讲。通过读加深体验,感受白云在飘、柳枝翩翩起舞和鼓鼓的白帆,都是风吹的,向学生渗透做事要善于动脑筋。

  三、抓住契机,说话练习

  新大纲特别强调指出:小学阶段应“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依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在阅读教学中,经常有计划、有选择地启发学生从教材内容出发,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地展开自由联想,并模仿课文的方式,来表达自己要说的内容,扎扎实实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及时抓住学生刚刚学完课文,急着说出自己想法的时机,设计了一个简短的口语交际训练:

  师:如果让你也来画风,你会怎样画?

  (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师:我想在你的脑子里也画出风了,现在就快把你画的风讲给小组里的同学们听吧!

  生:小组讨论后汇报。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法精彩纷呈。通过讨论培养了学生认真思考,勤动脑筋的好习惯,并鼓励学生把自己与众不同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在教学活动结束时,请同学们再把自己脑子里的这幅画面画在纸上满足他们的愿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引导者、组织者。分析课文时,以读代讲,指导学生通过自主读书、自主发现,逐渐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发展了他们的思维、想象等方面的能力,使之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2、《画风》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此课时,采用下列办法取得较好效果:

  一、猜谜语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二、动手画风

  在这一个环节里我把绘画引入语文教学之中,以此激情、领悟、延伸、拓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对直观事物感兴趣,喜欢艳丽的色彩,喜欢每天拿着笔描描画画。因此,我让学生找到生活中的风后再动手画风。也许,孩子们的笔法不那么高明,色彩也不一定很和谐,但在这愉悦的气氛中,他们求新求异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三、总结延伸,拓展认识。

  拓展延伸中,我补充诗句“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引导学生想办法画出声音、气味,对学生的思维将是更好的训练。

  通过这次教学实践,我觉得自己还要多学习一些教学理论,并在自己的教学中去实践、体验,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机智,让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及时的抓住课堂生成的精彩的教学瞬间,增强驾驭课堂的能力,来更好的胜任语文教学工作。

3、《画风》教学反思

  开课真的是一件苦差事,从定下课题,到备课,到多次的试教,我曾多次怀疑过自己适不适合做老师,感觉自己好像越来越不会教书了。一篇课文拿在手里,想挑精华展示,却反而面面俱到,以致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不能落到实处,往往蜻蜓点水。经过同事们的指点,教案改了再改,课试教了再教,教到这个星期,感觉自己对这篇课文有点反胃了,上课的激情一减再减。今天总算熬到开课这一刻,完成任务的心情着实让人觉得轻松的。现在再坐下来仔细想,其实磨课的.过程虽辛苦,但收获也是不小的。

  我今天上的这篇课文《画风》是一篇非常浅显易懂、富有童趣的文章。“画风”这个题目引起了课本中的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于是,我将这堂课设计成两个版块。首先是解决“谁画风”,同时识记课文里的生字,因为大部分生字都藏在人物的姓名当中。其次就是解决“怎么画,画什么”的问题了。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了三个小朋友一起画画,积极开动脑筋,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课文学到这儿,可能有些学生也有了自己的办法画风了,于是最后,我就请学生来讲讲,你有什么好办法画风。

  以上是我设计这堂课的粗略思路,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足,其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是朗读的指导。本堂课上,我采用指名读、分组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懂得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但是,忽视了学生个性化的朗读。如:学生都通过重读“弯弯的”等词语来表现风。现在想来,只要把表现风的那些重点词“斜斜的、弯弯的、呼呼地转”等再进一步挖掘下去,让学生进一步深入地理解,这样学生就会有不同的感悟,那么朗读时就会有不同的味道了。

  这节课让我明白了课上得有多深,关键在于教材研究得是否透彻。今后我会努力提高自己钻研教材的能力,使自己更上一个台阶。

4、二年级语文公开课说课《画风》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语文公开课说课《画风》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十五课。课文主要讲三个小学生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画纸上的故事。本文贴近儿童生活,语言简单朴实。在教学实践中,我遵循以下理念。

  一、加强读书实践“以读为本”,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教学。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阅读,在读中理解、体验,感悟、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美。例如:在教学4—8自然段时,设计问题“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呢?”学生带着问题多样式的'读,争当文中小朋友。接着我通过飘动的旗子、弯弯的小树、斜斜的雨丝。利用学生的肢体语言去感悟风的存在,找到风的影子。随后相机指导朗读,带着兴奋的心情,自信的口气读。在多次阅读中。让学生理解宋涛、陈丹、赵小艺动脑筋学画风的过程。认识到风与其它事物之间的联系,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学会合作、勇于创新。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空间。

  二、学科整合、读写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在拓展延伸、启发联想环节,我把绘画引入语文教学之中,以此激情、领悟、延伸、拓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想风、说风、画风、写风,通过句式张洁问:“你想怎样画风?”我说:“……”把文章的理解想象与写作融为一体,培养了学生对事物的独立见解,从而达到学用结合、课内课外结合。同时在愉快的气氛中,他们求新求异的思维得以发展。

  当然,课堂教学是遗憾的艺术,这节课也不例外。首先教学内容局限知识面窄。如在作业布置中鼓励他们把“声音、气味”用自己的奇思异想用画笔画出来。再者,学生的活动面不够广。个别学生发言次数过多。

5、《画风》教学反思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几乎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能表现出良好的创新性。教师应该要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各种手段挖掘隐藏在学生中的创新潜力,学生的这种潜力在教师的引发和培养下是完全可以挖掘并得以很好发展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平等地给每个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尤其要给后进生更多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把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展现出来,获得创新性发展。

  当然,孩子们的作品存在差异,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观点。特别是给后进生以创新的机会,激励后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创新,保护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比什么都重要。如,我教第四册《画风》这篇课文时,合理地利用课文中三位小朋友通过动脑筋画出风的故事,提出“你会画风吗?你想怎样画风?”的问题,鼓励孩子们积极开动脑筋,把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风中的景物说一说,画一画,孩子们画出了弯了腰的小草,飘在空中的气球,被风吹起的花裙,烟囱上歪了的烟等等,每个同学都能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不同的内容。尤其优先让后进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图画,既满足了学生口头表达的欲望,同时使每个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很好的训练和发展。

6、《画风》公开教学反思

  教材选编这篇课文,本身就体现了其思维的创新。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教学过程本身也有一定的创新性。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每当学生觉得所学教材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有密切联系的时候,他们就会觉得所学内容倍感亲切,则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规律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尽其所能地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启发、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积累,创设某种情境引导学生去体验。

  对二年级孩子来说,“有些客观事物看不见摸不着,但确实存在着”——这样一种抽象概念,还不大能明确地理解和接受,所以教师使用了猜谜语的方式,让学生去体验、感受风的存在和特点:

  师:听说咱们班同学最爱猜谜语了,我这有个谜语你们猜猜看,它是什么?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

  师:对!这就是我们一年级学过的谜语。(板书:风)你知道风什么样吗?什么颜色?什么形状?有多大?有多高?你见过吗?这样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能画吗?可这三个小朋友就画出来了。

  通过揭开谜底,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了兴趣。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入新课的学习,学生对课文中的几位小朋友能设法在画面上表现出风的存在,是会感到佩服的。这既具有启发性,又从某种程度上落实了有关情感态度方面的教学目标。

  二、自主学习,以读代讲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注重质疑问难、切磋学习、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由于低年级孩子自己学习的能力和习惯都还没有很好地形成,怎样在小学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孩子进行自主的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本课教师在这方面也做了一定的尝试性探索,比如自己读通课文,小伙伴互相检查互相帮助,教师巡回督促、鼓励、指导。又如,在练习朗读时,教师引导孩子自己探究怎样读能表现出课文中孩子的“聪明劲儿”,在引导孩子在学习小组里互相揣摩,进行合作学习的培养。

  教材是新知识的载体,老师摒弃课文“逐段讲解”的传统做法,截取课文中最能展现三个小伙伴“画风”的思维过程的三个自然段,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读,感悟三个小伙伴画出“风”后的不同心态,体验成功的乐趣。然后,教师不失时机进行板画,并创设探究点“为什么说三个小伙伴画出了风?”

  宋涛的画

  1、师:宋涛怎样画风的?指名读句子(手势)

  2、师:你看到风了吗?风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看见白云在飘就知道是风来了。(你看宋涛观察得多仔细呀!只画了朵白云,就让我们感受到风了。)再读读。

  陈丹的画

  1、陈丹怎样画的风?你从陈丹的画上感受到风了吗?

  2、自己再读读,闭上眼睛想象。

  3、师:风来了——“嫩绿的柳枝被风吹得弯弯的,就像在翩翩起舞。”

  生:睁开眼睛,再读读!指名读。

  赵小艺的画

  1、你们看!这就是她的`画。出示赵小艺的画

  2、师:这怎么能看出风呀?生:木船在大海上航行,白帆鼓鼓的。(“鼓鼓的”再读读)

  3、师:赵小艺也画出风了,她心里特别——?(自豪)那你们能读读吗?指名读。

  4、生:当别人都画出风时,赵小艺一声不吭,他没有模仿别人,而是动脑筋想的和别人不一样。

  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课文内容,以读代讲。通过读加深体验,感受白云在飘、柳枝翩翩起舞和鼓鼓的白帆,都是风吹的,向学生渗透做事要善于动脑筋。

  三、抓住契机,说话练习

  新大纲特别强调指出:小学阶段应“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依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在阅读教学中,经常有计划、有选择地启发学生从教材内容出发,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地展开自由联想,并模仿课文的方式,来表达自己要说的内容,扎扎实实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及时抓住学生刚刚学完课文,急着说出自己想法的时机,设计了一个简短的口语交际训练:

  师:如果让你也来画风,你会怎样画?

  (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师:我想在你的脑子里也画出风了,现在就快把你画的风讲给小组里的同学们听吧!

  生:小组讨论后汇报。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法精彩纷呈。通过讨论培养了学生认真思考,勤动脑筋的好习惯,并鼓励学生把自己与众不同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在教学活动结束时,请同学们再把自己脑子里的这幅画面画在纸上满足他们的愿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引导者、组织者。分析课文时,以读代讲,指导学生通过自主读书、自主发现,逐渐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发展了他们的思维、想象等方面的能力,使之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7、《画风》公开课教学反思

  教材选编这篇课文,本身就体现了其思维的创新。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教学过程本身也有一定的创新性。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每当学生觉得所学教材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有密切联系的时候,他们就会觉得所学内容倍感亲切,则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规律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尽其所能地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启发、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积累,创设某种情境引导学生去体验。

  对二年级孩子来说,“有些客观事物看不见摸不着,但确实存在着”——这样一种抽象概念,还不大能明确地理解和接受,所以教师使用了猜谜语的方式,让学生去体验、感受风的存在和特点:

  师:听说咱们班同学最爱猜谜语了,我这有个谜语你们猜猜看,它是什么?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

  师:对!这就是我们一年级学过的谜语。(板书:风)你知道风什么样吗?什么颜色?什么形状?有多大?有多高?你见过吗?这样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能画吗?可这三个小朋友就画出来了。

  通过揭开谜底,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了兴趣。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入新课的学习,学生对课文中的几位小朋友能设法在画面上表现出风的存在,是会感到佩服的。这既具有启发性,又从某种程度上落实了有关情感态度方面的教学目标。

  二、自主学习,以读代讲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注重质疑问难、切磋学习、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由于低年级孩子自己学习的能力和习惯都还没有很好地形成,怎样在小学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孩子进行自主的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本课教师在这方面也做了一定的尝试性探索,比如自己读通课文,小伙伴互相检查互相帮助,教师巡回督促、鼓励、指导。又如,在练习朗读时,教师引导孩子自己探究怎样读能表现出课文中孩子的“聪明劲儿”,在引导孩子在学习小组里互相揣摩,进行合作学习的培养。

  教材是新知识的载体,老师摒弃课文“逐段讲解”的传统做法,截取课文中最能展现三个小伙伴“画风”的思维过程的三个自然段,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读,感悟三个小伙伴画出“风”后的不同心态,体验成功的乐趣。然后,教师不失时机进行板画,并创设探究点“为什么说三个小伙伴画出了风?”

  ◇宋涛的画

  1、师:宋涛怎样画风的?指名读句子(手势)

  2、师:你看到风了吗?风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看见白云在飘就知道是风来了。(你看宋涛观察得多仔细呀!只画了朵白云,就让我们感受到风了。)再读读。

  ◇陈丹的画

  1、陈丹怎样画的风?你从陈丹的画上感受到风了吗?

  2、自己再读读,闭上眼睛想象。

  3、师:风来了——“嫩绿的柳枝被风吹得弯弯的,就像在翩翩起舞。”

  生:睁开眼睛,再读读!指名读。

  ◇赵小艺的画

  1、你们看!这就是她的`画。出示赵小艺的画

  2、师:这怎么能看出风呀?生:木船在大海上航行,白帆鼓鼓的。(“鼓鼓的”再读读)

  3、师:赵小艺也画出风了,她心里特别——?(自豪)那你们能读读吗?指名读。

  4、生:当别人都画出风时,赵小艺一声不吭,他没有模仿别人,而是动脑筋想的和别人不一样。

  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课文内容,以读代讲。通过读加深体验,感受白云在飘、柳枝翩翩起舞和鼓鼓的白帆,都是风吹的,向学生渗透做事要善于动脑筋。

  三、抓住契机,说话练习

  新大纲特别强调指出:小学阶段应“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依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在阅读教学中,经常有计划、有选择地启发学生从教材内容出发,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地展开自由联想,并模仿课文的方式,来表达自己要说的内容,扎扎实实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及时抓住学生刚刚学完课文,急着说出自己想法的时机,设计了一个简短的口语交际训练:

  师:如果让你也来画风,你会怎样画?

  (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师:我想在你的脑子里也画出风了,现在就快把你画的风讲给小组里的同学们听吧!

  生:小组讨论后汇报。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法精彩纷呈。通过讨论培养了学生认真思考,勤动脑筋的好习惯,并鼓励学生把自己与众不同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在教学活动结束时,请同学们再把自己脑子里的这幅画面画在纸上满足他们的愿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引导者、组织者。分析课文时,以读代讲,指导学生通过自主读书、自主发现,逐渐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发展了他们的思维、想象等方面的能力,使之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