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1、《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篇一: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小数乘整数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乘法、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数乘法的起始课。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和积的变化规律等知识,这些都是学生理解很探究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的知识基础。作为起始课,必须沟通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的联系,在掌握计算方法的同时更要理解算理。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是重点;算理的理解是难点;而关键是充分运用转化思想,引导学生根据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转化。本课分层次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依托具体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自主计算,包括估算、笔算等多种方法,在解决问题 同时,着重让学生理解以元作单位的小数乘法可一转化成以角作单位的整数进行计算,最后再将得数转化成以元做单位的数。运用现实经验进行小数与整数的转化,初步理解算理,感悟小数乘整数的笔算方法。例2脱离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应用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自主探索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二、学情分析
作为起始课,必须沟通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的联系,在掌握计算方法的同时更要理解算理。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是重点;算理的理解是难点;而关键是充分运用转化思想,引导学生根据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转化。本课分层次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依托具体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自主计算,包括估算、笔算等多种方法,在解决问题 同时,着重让学生理解以元作单位的小数乘法可一转化成以角作单位的整数进行计算,最后再将得数转化成以元做单位的数。运用现实经验进行小数与整数的转化,初步理解算理,感悟小数乘整数的笔算方法。例2脱离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应用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自主探索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三、教学目标
1、依托现实情境,引导学生运用转化思想,沟通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理解小数乘正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2.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中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让学生能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整数,提高计算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
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渗透转化思想,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因数扩大一定倍数,积也会扩大相同倍数,为了使积不变2,就要将积缩小相同倍数。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0.09米=()厘米3.5元=()角
150千克=()吨 42米 =()千米
2、0.45扩大10倍是( )75缩小它的1/10是 ( )
扩大100倍是( ) 缩小到它的1/100倍是()
扩大1000倍是() 缩小它的1/1000倍是( )
3、0.725去掉小数点,比原来()倍
4、13×12=156
13×120= ( )
13×1200=( )你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小数与整数的互相转化是学习本课的主要思维方法,而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则是转化的主要依据。通过口答练习,为学生探究新知作好知识和思维上的准备)
(二)、自主探索
(1)依托现实情境,初步感悟
1、出示例1情景图,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选择买3个3.5元的风筝要多少钱进行讨论
(估算大约要多少钱)
2、独立思考,汇报交流
可能会有下列方法:
方法1:连加 。
方法2:化成元角分计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后相加。
方法3:竖式笔算35角×3=105角。
方法4:竖式笔算3.5元×3=10.5元 。
着重请方法4的同学说说是怎么想的。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之一
4、小结并揭题:刚才我们在解决买风筝一共用多少钱时,想到了不同的方法。我们发现以元作单位的小数乘整数,可以化[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 FFKJ.Net]成以角或分做单位的整数乘法来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依托现实情境,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用不同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然后通过对方法4的着重讨论,在培养学生估算、计算能力的同时,感悟小数成整数还可以先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初步感悟算理和计算方法)
(2)自主探究,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1、出示0.72×5
现在0.72不再表示钱数,没有了具体的单位,你还能计算出它的得数吗?
2、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小组交流 3、汇报演示。
板演计算过程,呈现思考过程
交流时:
①估算,得数是否可能正确
②重点引导学生说清是怎样把乘数转化成整数的',乘积又是如何处理的,为什么可以这样转化?将思考过程板演化。(通过交流和板演,在引导学生描述转化过程的同时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③指出积末尾的0一般的处理方法。
4、反馈练习。
竖式计算14.5×8 3.06×5(注意末尾0的处理)
5、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让学生自主探索, 获取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提高计算能力。)
(三)、巩固联系
1、对比练习:做一做1(比较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沟通两者联系,理解算理,提高计算能力)
2、明辩是非:(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计算习惯,正确处理积的小数点)
2. 41.3 50.2 5
× 6× 3× 8
1 2 .4 4 0 .52 0 0
3、笔算。7.08×69.35×8
4、实际问题解决。奉化到宁波40.6千米,来回一趟多少千米?
(四)、课堂总结
(五)、趣味练习
根据45×19=855,直接说出下列算式得
45×190 =45×1.9=
4.5 ×19 =4.5×1.9=
0.45×19 = ( )×( )=0.855
(根据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前2-4题是对本课的巩固,后两题是拓展提升,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感受整数乘法与小数乘整数和小数乘小数是一脉相承的。)
板书设计
小数乘整数
3.5×3=10.5 0.72×5
3.5 -- -3 50.72 扩大到它的100倍7 2
×3 ×3 × 5 × 5 10.5元----105角 3.60缩小到它的1/100 360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小数乘整数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的能力。为了能让学生轻松的掌握新知,我努力的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复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及整数乘法中由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为学生学习“小数乘整数”做好了铺垫,尤其是掌握了积的变化规律,为学习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有很大的帮助。
二、创设了一个“购买风筝”的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自然的引出了小数乘整数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探索新知。
三、在学习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如解决实际问题时,我让学生小组合作思考交流解决的方法,在师生的交流学习中,让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计算方法,从而得到许多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然后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方法。
总之,这节课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思考交流的学习中,给不同的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篇二: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小数乘整数》。
【教学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再来进行学习的,它将为后面继续学习小数乘法的应用及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在本课中,学生要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情境引入,充分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的新课程理念。接着让学生体验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理解小数的意义,通过单位转化来初步感知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在第2页,教材让学生通过观察、推理、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来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知识为铺垫,也有了较好的数感,这对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正迁移的作用。学生的思维是以直观的形象思维为主,正在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学生要抽象的用两次转化的思想来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他们的概括、归纳能力还处于薄弱阶段,所以不要求他们准确的用数学语言描述出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小数乘整数的 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学会简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获得运用已学的知识解 决新计算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具准备】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生活情境,提出问题(预计1-2分钟)
1.课件呈现,寻找信息
设问:从图中你能看出哪些数学信息呢? 2.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说一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决“买3个3.5元的风筝多少元钱” 的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追问: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呢? 引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数乘整数(板书)
二、尝试练习,探究算理(预计23-25分钟)
(一)探究算理 1.估算范围
(1)估一估:3.5×3大约是多少?
(2)算一算:学生估算,可能出现以下几种结果: 估算1:
3.5×3≈3×3=9 比9多
估算2: 3.5×3≈4×3=12 比12少
估得3.5×3的积的范围大致在9和12之间
2.感知算理
(1)算一算:要想知道3.5×3精确值是多少,可以怎样计算? 学生在草稿本上尝试计算,教师巡视 巡视期间,师抽生板演 板演展评
(2)说一说:抽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3个3.5就表示3个3.5的和,这就是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也就是求几个相同小数的和的运算。
把小数拆分成整数 把3.5变成3元5角,先3元乘3,再5角乘3,最后把它加起来 。
利用竖式的计算方法,把元转化成角来计算,即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来做。
引导:第三种方法中把小数转化成整数,那你是怎么想的呢?
小结:3.5转化成35,也就是小数点向又移动了一位,即扩大到原来的10倍,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中,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积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要使积不变,就要缩小到原来的1/10,所以结果就是10.5
3.明确算理
(1)想一想:现在老师手上只有一根4.6米长的线,老师放风筝需要5段这样长的线,你知道老师需要线的长度是多少米吗?先自己独立思考,如果无从下手的同学,可以向老师要准备题,,如果还是有困难,可以自学课本,也可以向同学老师请教。
(2)算一算:学生在草稿本上尝试计算,教师巡视 巡视期间,师抽生板演 板演展评
引导:你是怎么想的呢?
(3)说一说:抽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预设:
4.6 扩大到原来的10倍 X5X5缩小到原来的1/10 2 3 0 引导:横式上的积为什么是23呢?
小结:根据小数的性质,积的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二)概括算法
(1)观察:观察上面竖式,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之间有什么联系? (2)想一想:小数乘整数应怎么计算?
(3)说一说:请同桌互相说说你的发现和计算方法。
小结: 1.看:把小数乘整数看做整数乘整数,按整数乘法算出积
2.数:数因数有几位小数
3.点: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积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要把“0”去掉
三、拓展应用,巩固新知(预计13-15分钟)
(一)基本技能练习
1.计算
想一想: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2.用竖式计算
12.4×7 12.04×5 12.25×8 10.25×8 3.森林医生
1.7处方 1.6 处方 × 5 × 5 8.5 8.0 (二)计算方法应用
(1)下图是一块长方形菜地。如果宽扩大到原来的1.6倍,则菜地的面积会增加多少平方米? 12米
(2)要下雨了,小丽看见远处的闪电,4秒后听到了雷声,闪电的地方离小丽有多远?(雷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0.34千米/秒 )。
(三)思维发展练习
四、课堂总结,深化新知(预计3-4分钟)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你认为还有什么地方要用到转化的思想 五、当堂检测,知识落实1.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
2.计算下面各题
2 .60.4 70.9 5 10.4
X 5X 1 5X4 X 9
2、《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教材安排了复习积变化的规律。通过例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练习巩固。所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安排
1.突出积变化的规律
在教材中积变化的规律是复习,在教学中却将它当新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验发现的乐趣。充分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以(除以)多少,积就会乘以(除以)相同的数这样一个变化规律,引导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规律计算出1.5×5,同时运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进行验证,感受规律的正确性。
2.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
有了前面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0.72×5时,学生不会感到困难,但要他们说出为什么,一些孩子还是不能理解,所以抓住小数点为什么不对齐来引导学生思考,推导出应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最后还有将积缩小相应的倍数。
3.突出小数位数变化
小数位数的变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此安排了两个练习,一个是推算小数的位数,另一个是判断小数的位数,通过用两道练习来让学生认识到并不是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是一样的。
在课的结尾还安排了头脑风暴,填写()×()=3.6,让学生体会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扩散学生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主动思考,激励探究。
4.突出口算
教材中并没有安排小数乘整数的口算,而在实际学习中,口算由于数目比较小,计算结果可以比较快速地反馈,易于检验学生计算的正确与否,同时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计算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思路,所以在计算中增加了口算练习,让学生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检验方法的正确性。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还有一些做得不足的地方
学生开始对学习充满兴趣,积极地思考,运用发现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而让我困惑的是,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都很流畅,顺利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扩展,学生掌握情况也良好,但并没有化的去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并没有意识去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没有让学生在质疑,讨论,交流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再去解决问题,真正去经历探究的过程,所以到后面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略显疲态,所以这节课让我意识到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是学生学,师生合作探究,发现的过程。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再质疑的过程,才能真正实现高效的课堂。
3、《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由于计算教学往往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离,所以学生对计算内容的学习缺乏热情和兴趣,对计算的练习备感枯燥。因此,提高学生对计算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更显重要。在教学时,我就利用课本上的主题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帮助图中的小朋友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这样,学生在探究用新的方法解决自己的问题,理解与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如何使数学课堂教学科学化,使其既能达到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教学要求,又让学生产生一种强大的内趋力去主动探索数学的奥秘。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营造民主、快乐的氛围,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参与数学、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再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因此,我在例题教学时采放手让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主题图的问题,重点说明将元转化为角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维的习惯,慢慢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学生的课堂表现基本做到了自主解决问题。
三、巩固方法,体验成功
在完成例1的情况下,让学生脱离具体量,直接引出小数乘整数。出示例2,用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说明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法的理由。根据计算结果,说明如果积的小数末尾有0,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用最简方式写出积,积中小数末尾的“0”可去掉。最后进行专项练习,巩固新知。
整一节课能让学生解释自己的思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对思维过程的表述能力的培养。但是,存在着一些问题:
(2)算理用的时间太多,导致练习太少。在以后的教学中将在这些方面多加注意及做出相应的调整。
4、《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教材安排了例1,并且通过例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练习巩固。而在实际的学情中,有大部分学生都会算小数乘法,知道当成整数计算,然后点上小数点,但对于为什么要这么算还很模糊这一现象,我想如果按照教材的编排进行,这样的问题没有挑战性,学生不会感兴趣,于是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安排
尊重学生已有知识,让学生根据经验计算小数乘整数,并且想办法验证自己的计算是正确的来理解算理。通过课前了解学生,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已会计算,因此,在教学例1时,我并不是直接引用教科书上的例题,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择用数学周记的展现,也就是使用的是情景教学策略,给学生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并且通
过这个情景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积淀。让学生自主的去搜集看到的小数的信息,吸引学生积极探索并理解计算方法。
然后让学生用已经学过的方法,计算出答案,学生非常活跃,并且用了不同的方法来说明自己的计算是有道理的,有的同学说:0.8元×3就是8角×3,8角×3=24角,就是2.4元;也有同学说:0.8是8个0.1,8个0.1×3=24个0.1,24个0.1就是2.4,所以0.8×3=2.4;还有同学根据意义用加法来说明。通过学生自己寻找理由说明计算的正确性,从课前的无意识的计算到现在的理解清楚了为什么要这样计算,从感性的认识上升到了理性的高度。接着让学生把已经掌握的知识迁移到2.35×3,学生通过独立的计算和讨论,对小数乘整数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此环节的教学中我使用了合作学习的策略。
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积极的思考,运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并且学生是真正课堂的主人。学生理解了计算课不是一味的算,而是需要“悟”。我在注重计算方法的掌握,计算技能的提高的同时,更强调对算理的理解和感悟。摒弃“形式化”说理,让学生经历独立尝试、思维交流、反思评价、再次体验的过程,层层深入,理解感悟算理。这样才会使计算课生动有趣。
5、《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它是在整数乘法的意义和法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了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利用知识的迁移,我精心做了设计,先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利用情景图,直接出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本人觉得在计算教学课上就应省略过多的修饰,让学生在一开始就清楚自己的学习任务。“小数乘整数的方法”这个问题是我在最后时刻想出来教学过程,因为我一直都在想后面的计算方法怎样出示会显得自然流畅,那么可以在课前就打好一个伏笔,让学生提出本节课想学到的知识,教学就以他们想学到的知识展开探索并小结,这样比教师自己出示计算方法,更能体现课堂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方法。
教师直接将答案板书出来。
课前我调查过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能够将这道题解答正确,教师可以很放心让学生自己去解决,但应给以归纳小结。
2.35是几位小数?2.35的积是几位小数?
这部分在处理时,我力求承接上面的教学内容,力求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通过猜想——验证——归纳这一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生积极性,解决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效果很好。
然后把例题改为买书,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了学习兴趣。通过带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大胆让学生尝试、讲解和讨论,把学生引导到计算算理的探究过程之中,找到计算的方法:因为根据148×23=3404,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14.8×23=
148×2.3=
148×0.23=
1.48×23=
计算课,最关键的在于课后练习的设计,要做到层次性,新颖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因为如果光是枯燥的练习计算,学生很快就会疲劳。所以我采取了以上的练习设计,内容各不相同,难度逐渐加深。
有一个环节我感觉不是很理想,就是让学生观察比较总结出计算方法:小数乘整数,先按整数乘法算,然后看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在班里只有几个学生回答出了,最后还是我给归纳的,很糟糕。现在想想,这个问题好象没有必要让学生去归纳,因为教材是在小数乘小数后才出现。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提前渗透,但看来还是早了。另外,练习中忽视了诸如0.234×120这样的习题的练习,最后导致作业本上很多同学0.5×150=7.5,看来以后备课一定要仔细全面。
6、《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上了《小数乘整数》这节课,感觉有亮点也有明显的不足,亮点是在探究积的小数点与乘数的小数点关系时的教学片段:
【片段回顾】
例题教学过后,
师:刚才大家在讨论小数乘法的算理时有这样一个感觉,小数乘法的一个关键是小数点的确定,那请大家观察这两个乘法算式,猜想一下积的小数点可能与什么有关。
学:乘数里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师板书:乘数里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师:这只是一种猜想,所以我们暂时只能打上问号,那如何来证明发现的规律是否正确呢?
生:要举例来证明。
师:该如何举例呢?谁先来试一下。
生:老师,我举一个例子就能证明这个规律是错误的。
师:请你说一说。
生:1.25=6,小数位数是一位,乘积是整数,所以我认为刚才的猜想是错误的。
师:是真的吗?(故作惊讶,环视教室)
稍停片刻,听到教室里响起了两种不同的声音:是的!不是!
师:老师听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说是的`的同学一定和这位同学想的一样,说不是的同学一定有自己不同的想法,谁愿意来说一说。
生:我觉得1.25=6,这里的积本来应该是6.0。
师:为什么这样说呢?
生:1.2是12个0.1,12个0.1乘5就是60个0.1,60个0.1是6.0。
师:说到这里似乎明白了一些了,老师把这个过程写下来。这样的话乘积6.0还是几位小数?
生:一位小数。
师:那又为何说等于6呢?
生:因为小数末尾的0去掉后小数大小不变,所以将6.0写成6了。
师:对,按照小数的性质,我们可以将6.0写成6,但是我们在探究这个规律的时候,我们还是需要将这个0保留下来,这样才便于我们探究新知。大家明白了吗?
生:明白。
师:那请大家每人举一个例子来验证一下,刚才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教学反思】
本环节的设计是在意料之中,所以当学生出现质疑之时,能有效进行点拨引导,使之能顺理成章地完成探究之路,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同时又由于过分关注探究这一环节的设计,而将不少课堂时间用在这块上,致使对于小数乘法的书写格式,却有些疏忽了,导致作业反馈中出现有部分学生还是用数位对齐的方法来写两个乘数。这也是对自己课堂教学计划执行能力的一次质疑。
问题产生的原因剖析:
1、 课前准备不够充分,没有从学生认知心理的角度出发,从备课中就充分重视原有知识技能对学生学习新知识可能产生的干扰,即负迁移的作用。本课的负迁移影响来自于小数加减法的书写规则(数位对齐)。凭当时(课堂上)学生的板书和巡视(不够全的情况下)过程中没有发现这一问题,就忽略了问题的存在。就没有把这个问题作为重点来抓。致使问题没有暴露,而使问题遗留到课后。
2、忽视了对部分后进生学习状态的密切关注,不可否认,比较喜欢和优等生的对话,因为精彩总是出自于他们,奇思异想也往往出自于他们的智慧,与他们的对话更能激发一种课堂教学的热情。而面对后进生,虽然有百般的耐心,虽然总是尽量把更多的目光集中到他们身上,将更多回答问题的机会留给他们,脚步更多地在他们身边停留。但总是有疏忽,这也是老师最感难以掌控的地方。总是希望时间能充足一些再充足一些。总是希望有几张嘴可以同时和不同的学生对话。但是希望总是希望,遗憾总是伴随着。
7、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篇一: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小数乘整数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乘法、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数乘法的起始课。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和积的变化规律等知识,这些都是学生理解很探究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的知识基础。作为起始课,必须沟通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的联系,在掌握计算方法的同时更要理解算理。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是重点;算理的理解是难点;而关键是充分运用转化思想,引导学生根据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转化。本课分层次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依托具体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自主计算,包括估算、笔算等多种方法,在解决问题 同时,着重让学生理解以元作单位的小数乘法可一转化成以角作单位的整数进行计算,最后再将得数转化成以元做单位的数。运用现实经验进行小数与整数的转化,初步理解算理,感悟小数乘整数的笔算方法。例2脱离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应用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自主探索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二、学情分析
作为起始课,必须沟通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的联系,在掌握计算方法的同时更要理解算理。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是重点;算理的理解是难点;而关键是充分运用转化思想,引导学生根据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转化。本课分层次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依托具体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自主计算,包括估算、笔算等多种方法,在解决问题 同时,着重让学生理解以元作单位的小数乘法可一转化成以角作单位的整数进行计算,最后再将得数转化成以元做单位的数。运用现实经验进行小数与整数的转化,初步理解算理,感悟小数乘整数的笔算方法。例2脱离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应用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自主探索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三、教学目标
1、依托现实情境,引导学生运用转化思想,沟通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理解小数乘正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2.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中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让学生能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整数,提高计算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
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渗透转化思想,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因数扩大一定倍数,积也会扩大相同倍数,为了使积不变2,就要将积缩小相同倍数。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0.09米=()厘米3.5元=()角
150千克=()吨 42米 =()千米
2、0.45扩大10倍是( )75缩小它的1/10是 ( )
扩大100倍是( ) 缩小到它的1/100倍是()
扩大1000倍是() 缩小它的1/1000倍是( )
3、0.725去掉小数点,比原来()倍
4、13×12=156
13×120= ( )
13×1200=( )你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小数与整数的互相转化是学习本课的主要思维方法,而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则是转化的主要依据。通过口答练习,为学生探究新知作好知识和思维上的准备)
(二)、自主探索
(1)依托现实情境,初步感悟
1、出示例1情景图,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选择买3个3.5元的风筝要多少钱进行讨论
(估算大约要多少钱)
2、独立思考,汇报交流
可能会有下列方法:
方法1:连加 。
方法2:化成元角分计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后相加。
方法3:竖式笔算35角×3=105角。
方法4:竖式笔算3.5元×3=10.5元 。
着重请方法4的同学说说是怎么想的。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之一
4、小结并揭题:刚才我们在解决买风筝一共用多少钱时,想到了不同的方法。我们发现以元作单位的小数乘整数,可以化[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 FFKJ.Net]成以角或分做单位的整数乘法来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依托现实情境,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用不同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然后通过对方法4的着重讨论,在培养学生估算、计算能力的同时,感悟小数成整数还可以先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初步感悟算理和计算方法)
(2)自主探究,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1、出示0.72×5
现在0.72不再表示钱数,没有了具体的单位,你还能计算出它的得数吗?
2、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小组交流 3、汇报演示。
板演计算过程,呈现思考过程
交流时:
①估算,得数是否可能正确
②重点引导学生说清是怎样把乘数转化成整数的',乘积又是如何处理的,为什么可以这样转化?将思考过程板演化。(通过交流和板演,在引导学生描述转化过程的同时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③指出积末尾的0一般的处理方法。
4、反馈练习。
竖式计算14.5×8 3.06×5(注意末尾0的处理)
5、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让学生自主探索, 获取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提高计算能力。)
(三)、巩固联系
1、对比练习:做一做1(比较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沟通两者联系,理解算理,提高计算能力)
2、明辩是非:(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计算习惯,正确处理积的小数点)
2. 41.3 50.2 5
× 6× 3× 8
1 2 .4 4 0 .52 0 0
3、笔算。7.08×69.35×8
4、实际问题解决。奉化到宁波40.6千米,来回一趟多少千米?
(四)、课堂总结
(五)、趣味练习
根据45×19=855,直接说出下列算式得
45×190 =45×1.9=
4.5 ×19 =4.5×1.9=
0.45×19 = ( )×( )=0.855
(根据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前2-4题是对本课的巩固,后两题是拓展提升,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感受整数乘法与小数乘整数和小数乘小数是一脉相承的。)
板书设计
小数乘整数
3.5×3=10.5 0.72×5
3.5 -- -3 50.72 扩大到它的100倍7 2
×3 ×3 × 5 × 5 10.5元----105角 3.60缩小到它的1/100 360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小数乘整数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的能力。为了能让学生轻松的掌握新知,我努力的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复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及整数乘法中由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为学生学习“小数乘整数”做好了铺垫,尤其是掌握了积的变化规律,为学习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有很大的帮助。
二、创设了一个“购买风筝”的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自然的引出了小数乘整数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探索新知。
三、在学习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如解决实际问题时,我让学生小组合作思考交流解决的方法,在师生的交流学习中,让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计算方法,从而得到许多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然后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方法。
总之,这节课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思考交流的学习中,给不同的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篇二: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小数乘整数》。
【教学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再来进行学习的,它将为后面继续学习小数乘法的应用及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在本课中,学生要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情境引入,充分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的新课程理念。接着让学生体验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理解小数的意义,通过单位转化来初步感知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在第2页,教材让学生通过观察、推理、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来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知识为铺垫,也有了较好的数感,这对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正迁移的作用。学生的思维是以直观的形象思维为主,正在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学生要抽象的用两次转化的思想来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他们的概括、归纳能力还处于薄弱阶段,所以不要求他们准确的用数学语言描述出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小数乘整数的 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学会简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获得运用已学的知识解 决新计算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具准备】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生活情境,提出问题(预计1-2分钟)
1.课件呈现,寻找信息
设问:从图中你能看出哪些数学信息呢? 2.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说一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决“买3个3.5元的风筝多少元钱” 的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追问: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呢? 引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数乘整数(板书)
二、尝试练习,探究算理(预计23-25分钟)
(一)探究算理 1.估算范围
(1)估一估:3.5×3大约是多少?
(2)算一算:学生估算,可能出现以下几种结果: 估算1:
3.5×3≈3×3=9 比9多
估算2: 3.5×3≈4×3=12 比12少
估得3.5×3的积的范围大致在9和12之间
2.感知算理
(1)算一算:要想知道3.5×3精确值是多少,可以怎样计算? 学生在草稿本上尝试计算,教师巡视 巡视期间,师抽生板演 板演展评
(2)说一说:抽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3个3.5就表示3个3.5的和,这就是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也就是求几个相同小数的和的运算。
把小数拆分成整数 把3.5变成3元5角,先3元乘3,再5角乘3,最后把它加起来 。
利用竖式的计算方法,把元转化成角来计算,即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来做。
引导:第三种方法中把小数转化成整数,那你是怎么想的呢?
小结:3.5转化成35,也就是小数点向又移动了一位,即扩大到原来的10倍,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中,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积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要使积不变,就要缩小到原来的1/10,所以结果就是10.5
3.明确算理
(1)想一想:现在老师手上只有一根4.6米长的线,老师放风筝需要5段这样长的线,你知道老师需要线的长度是多少米吗?先自己独立思考,如果无从下手的同学,可以向老师要准备题,,如果还是有困难,可以自学课本,也可以向同学老师请教。
(2)算一算:学生在草稿本上尝试计算,教师巡视 巡视期间,师抽生板演 板演展评
引导:你是怎么想的呢?
(3)说一说:抽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预设:
4.6 扩大到原来的10倍 X5X5缩小到原来的1/10 2 3 0 引导:横式上的积为什么是23呢?
小结:根据小数的性质,积的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二)概括算法
(1)观察:观察上面竖式,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之间有什么联系? (2)想一想:小数乘整数应怎么计算?
(3)说一说:请同桌互相说说你的发现和计算方法。
小结: 1.看:把小数乘整数看做整数乘整数,按整数乘法算出积
2.数:数因数有几位小数
3.点: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积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要把“0”去掉
三、拓展应用,巩固新知(预计13-15分钟)
(一)基本技能练习
1.计算
想一想: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2.用竖式计算
12.4×7 12.04×5 12.25×8 10.25×8 3.森林医生
1.7处方 1.6 处方 × 5 × 5 8.5 8.0 (二)计算方法应用
(1)下图是一块长方形菜地。如果宽扩大到原来的1.6倍,则菜地的面积会增加多少平方米? 12米
(2)要下雨了,小丽看见远处的闪电,4秒后听到了雷声,闪电的地方离小丽有多远?(雷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0.34千米/秒 )。
(三)思维发展练习
四、课堂总结,深化新知(预计3-4分钟)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你认为还有什么地方要用到转化的思想 五、当堂检测,知识落实1.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
2.计算下面各题
2 .60.4 70.9 5 10.4
X 5X 1 5X4 X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