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认识分数》教学反思

2023-06-28 10:22:12

  《认识分数》教学反思

《认识分数》教学反思

1、《认识分数》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境

  吴老师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中单刀直入开始了知识的学习。“有4个桃子,平均分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啪——啪”学生用两下整齐的掌声回答了问题。“有2个桃子,平均分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啪”吴老师不仅不慢地说:“只有一个桃子,平均分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突然有几个同学用右手尖点了一下右手心,“半个”,还有的同学两手心相对并不合上,表示“半个”。熟悉的生活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有的同学不由自主地说:“半个”。吴老师继续说:“对,半个。半个该怎么写呢?小朋友们,能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表示一个桃子的一半吗?”教室里立刻热闹起来,有的同学接过老师手中的粉笔,跑到黑板前画图、写汉字。吴老师认真地看着同学们的板书,孩子们用不同的方式表示着自己心中的“一半”。

  接着,吴老师请这些同学一一介绍自己的表示方法,解释每种表示方法的含义。只见吴老师停在了2/1、1/2前,疑惑的问这两位同学:“这是什么意思?”两位同学分别说出:“这是二分之一,表示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相等的。”“你们在哪里见过二分之一?”写1/2的同学想了想回答说:“我在一本数学书上见过。”写2/1的同学则很自豪的说:“我没有见过,是我自己想的。”吴老师笑着说:“挺好嘛,自己创造的。”伴着老师的声声赞许,同学们感受到了创造的快乐。

  吴老师示意大家坐下,不紧不慢地说:“小朋友们,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桃子的一半,说明你们很有办法。不过,我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科学、更简便的表示方法。当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两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时,可以像这位同学一样用这个数1/2来表示。”她边说边走到黑板前,用红粉笔框住了1/2。“你们知道这个数叫什么名字吗?”同学们不敢肯定地回答:分数。吴老师边出课题边肯定大家的答案:“对啦,叫做分数。”接着,吴老师又一次回到1/2前,给同学们引荐这位数的大家族中的新朋友---“分数”。孩子们在吴老师的带领下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新知识的学习。

  (二)指导探索

  新课的学习开始了,吴老师举起一块大月饼,请一个同学从中间切开,然后问:“这个同学是怎么分的月饼?”待同学们明确了“平均分”后,吴老师带领同学们边比划边说:“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小伙伴之间互相讲述着自己对1/2的理解。这时,吴老师神秘地问:“哎,你还能在这块月饼中找到另外一个二分之一吗?”一个同学很快地跑到前面,在月饼的另一半写上了1/2。在老师的示范下,同学们又很快掌握了1/2的读法、写法并知道了这个分数表示的含义。

  这时,吴老师看着一开始到黑板上表示“一半”的.同学们,用商量的口吻说“我想和你们商量一下,刚才你们画的图、线段和文字都表示把这个物体平均分成两份,表示这样的一份。如果你认为1/2这个分数能表示你的意思,就可以擦掉你写的;如果你认为你的表现方法更好,也可以保留意见。”很多同学纷纷跑上去擦掉自己画的图、文字、线段。只有一位同学坚持认为自己画的图更好执意不擦,吴老师尊重了他的意见,并把这幅桃子图框起来保留在黑板上。

  大屏幕上出现了各种彩色图形,同学们兴奋地议论着,丰富了对1/2的认识。

  接下来,老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折出自己喜欢的图形的二分之一,同时与小伙伴交流。

  孩子们的指尖上跳动着智慧,他们用不同的折法表现着1/2。

  不知谁喊了一声:“我折出了圆的四分之一!”同学们把惊奇的目光投了过去,此时的吴老师显得有些激动,“什么,你折出了圆的四分之一,能把你的折法介绍给小朋友吗?”这位同学高高举起手中的圆形纸片,说:“我把它对折,再对折就得到了四分之一。”吴老师满腔热情地鼓励了他:“很有创造!同学们折出圆形的二分之一,你却大胆地折出了它的四分之一。你能说说四分之一是什么意思吗?”这位同学兴致勃勃地讲出了四分之一表示的意思。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吴老师趁机给了一句:“你们还有别的折法吗?试试看!”教室里热闹起来,同学们认真地折着,说着,每张小脸上都洋溢着参与的快乐,创造的愉悦。

  不大工夫,学生折出了三分之一、六分之一、十二分之一、十六分之一……吴老师真诚地欣赏着孩子们,热情地请孩子们把折成的不同图形的纸片贴在黑板上展示。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着各自得到的新分数的含义,不断的加深着对分数的理解。探索的成功,给同学们带来了美好的感受,同学们爱学的兴趣在升华,会学的技能在提高。

  接着,吴老师走到这副图形跟前,抛出了一个问题:“看到这副图,你都想到了什么?”片刻的议论之后,又是一次有趣的发散:

  “我想到其中的一部分可以用1/3来表示。”

  “我还可以在这个圆中找到另外两个1/3。”

  “一个1/3是1/3,两个1/3是几?”

  “3个1/3是不是就是那整个圆?”

  “从2个1/3中去掉1个1/3,是不是还剩1个1/3?……”

  听了同学们的回答,吴老师脸上露出惊喜的神情,真诚地赞叹道“同学们了不起,你们的联想真丰富呀!”

  下面的活动更精彩了。银幕上出现了一个智慧人,眨着双眼向小朋友们提出一个问题,请大家判断。“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份一定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对吗?”话音刚落,全班同学已经分成两个阵营,有举“”的,有举“×”的。面对学生的不同答案,吴老师没有裁决,而让持不同意见的双方各推荐两名代表与同学商量后再发表意见。双方代表各手持一个圆形纸片讨论着,都下定决心要把对方说服。经过讨论准备,小小辩论会开始了。

  正方代表把手中的圆平均分成两份,问道:“我是不是把这个圆分成了两份?”

  反方代表点头应答:“是,是。”

  正方举起其中的半个圆,问:“这份是不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

  反方:“是,是啊。”

  正方当然不让:“既然是二分之一,为什么不同意这种说法?”

  此时,反方同学虽然口称“是,是”心理却很不服气,该是他们反驳的时候了。只见,反方一个代表顺手从圆形纸片上撕下一块纸片,高举着分得的两部分大声问:“这是分成两份吗?”

  正方连忙回答:“是。”

  反方接着把小小的一份举在面前,用挑战的口吻问到:“这是圆的二分之一吗?”

  正方的底气已经不那么足了,小声说了声:“不是。”

  反方咄咄逼人:“既然不是二分之一,为什么你要同意这种说法呢?”

  正方服气地点了点头,不好意思地站到了反方的队伍中。

  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会到此告一段落,吴老师紧紧握着反方同学的手,:“祝贺你们,是你们精彩的发言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时吴老师并没有忘记身边的正方同学,仍然深情地握了他们的手:“谢谢你们,正是因为你们问题的出现,才给咱们全班带来一次有意义的讨论!”老师彬彬有礼地向他们深深鞠了一躬“谢谢!”孩子们笑了。别小看了这一次握手、一声感谢,它使成功者体会到快乐,使暂时失败者找回了面子,这无不表现着吴老师对孩子们的热爱与尊重,体现着吴老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小小辩论会结束了,折绳比赛又开始了。同学们边动手边讨论如何准确快捷地折出它的八分之一。同学们跃跃欲试,不由自主地站起来,举着他们的“研究成果”给大家看。

  “小朋友们请看,像1/2、1/3、1/4、1/5、1/8这样的数都叫做分数。你还能举出几个分数来吗?”吴老师的话音刚落,同学们积极的举起手来,一个接一个的说着:1/7、2/2、1/10……吴老师轻声问大家:“我们这样说下去,能把分数说完吗?”一个小伙子迫不及待地说:“我知道了,分数有无数个”。“对,分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接下来,是分数各部分名称的介绍。吴老师先请同学们命名。孩子们把分数线命名为“平均分线”突出了分数线的本质含义,大概是受了“分母”的影响,孩子们把“分子”起名为“分父”“分公”,体现了分母与分子的密切关系。在笑声中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窍门记住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三)反馈练习

  巩固练习开始了,同学们兴奋地用分数表示着下列各图的阴影部分。

  接着判断练习开始了,大屏幕上出现了下面各图形,请同学们判断

  各图中的涂色部分能否用下面的分数表示。

  当同学们判断到最后一副图形时,意见发生了分歧,他们用自己的理解表述着、争论着,进一步加深了对分数含义的理解。

  在愉悦气氛中同学们完成了读分数、写分数的练习。

  (四)总结提高

  吴老师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用分数说一句话。学生甲:“我家有3口人,我占全家人口的1/3。”学生乙:“我们组有7个人,我们组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7/50。”……当一个学生说到“我爸爸买了100个鸡蛋,打碎了一个,打碎了的正好占这些鸡蛋的1/100”时,吴老师顺手将1/100写到了黑板上。并特意把开始上课时坚持用画图方法表示分数的那位同学请上来,“1/100该怎样用你喜欢的画图方法表示呢?请你试试看!”只见这位同学认真地画着,画着画着停住了,他扬起小脸“老师,这种方法太麻烦了,还是分数表示好。”边说边使劲把开始画在黑板上的桃子图擦掉,这位个性极强的孩子此时,心服口服地接纳了分数这个新朋友。

  最后一个练习——猜一猜。

  银幕上出现了两条被遮挡起来的线段,只露出其中相等的一部分,请同学们猜猜哪条线段比较长。如图:

  第一条:第二条:

  同学们互相猜测和议论着,各自申诉着自己的理由。这个谜底就要揭开了,同学们屏住了呼吸,教室里安静极了。吴老师煞有介事地说:“谁对谁错呢?请——看——这——里!”故意把话一字一字地断开,引起孩子们高度的注意。突然,吴老师轻轻按动鼠标,遮盖在线段图上的蓝色纸片不翼而飞,两条线段赤裸裸地展现在孩子们面前:

  第一条:第二条:

  “ye!——”孩子们欢呼起来,猜对了的同学高高举起小拳头,猛劲地向空中挥动。“ye!——”“ye!——”教室里沸腾了!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就在同学们高昂的情绪中结束了。

2、《认识分数》教学反思

  今天早上到上溪小学上了上个星期备课以来的分数认识这堂课。结合上课的动态,同学的情况和后来的辩课发生了一些想法。

  一关于情景的考虑。

  从整堂课过程来看,首先是教学情景的素材,我是采用的4个桃子、2个苹果、1个大饼,在辩课的时候陈老师提到可以就用桃子一种素材,出示4个苹果,让同学看看把这四个苹果分给二人,没人分得多少?2个!淘气又把他自身的2个平果分给爸爸和妈妈,每人分得多少?1个!妈妈也没有舍得吃,她的1个苹果平均分给爷爷和奶奶2人,每人分的多少?从而引出分数?后面陈老师又提到在这完了之后,可以继续使用大饼这个情景来继续感知二分之一!这里我就在考虑,是否还需要这样,情景的目的是在于引出分数!在使用大饼的目的是什么?不再是情景,而是体会二分之一。

  二关于先有二分之一表示再体会二分之一的含义;还是先体会二分之一含义在表示二分之一。

  前面的两天试教我都是先体会二分之一的含义,再来认识分数。今天上课却改了,先认识分数再来体会二分之一的含义。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就是需要把二分之一先写出来。今天尝试让同学写,同学好像基本上都已经接触过了,所以看到的基本上都是,只有个别是用图形表示的,所以就只是展示了一下,就马上出现。依照今天的辩课的结果,就可以先到这里为止了。接着就体会的含义,完了之后再来认识分数与以前学习的数有什么不同?来学习分数的各局部的名称。并可以让同学说几个分数,对应的`认识一下刚才说的分数的分数的分母是什么?分子是什么?这样下来可能会更顺。

  三二分之一的解读。

  昨天在冥思苦想中想到了“半个”就是“2份当中的1份”这样一句话。觉得利用这一句话就可以很好的理解二分之一。今天贾老师的一句话让我考虑了更多。贾老师在读二分之一的时候采用了这样一种读法:“二分”、“之一”。这样就把分数的含义在读的过程中加以体会。

  四分数的意义与分子分母分别表示什么这样的含义,是否需要强调。

  记得三年前自身在上溪小学进行新教是会教的时候,就是上的浙教版五年级的分数的意义,那里也有分数的意义,而且同学说的不是特别的流畅。前面的两次试教中同学也没有着重的要求同学说一说,今天在辩课的时候有老师提到这句话需要说一说!那么在那说呢?我自身感觉可以放在第一次分完大饼的时候就让同学说一说:把一个大饼平均分成了2分,每一份是它的。这样一来,估计同学在后面的教学反馈中就会比较自然,能够较好的说一说这句话。至于后面提到分数的分母和分子说表示的含义,就可以出示了较多的分数之后,认识分数的各个局部的名称之后,在进行反馈的时候。陆续的提到、……考虑分数的分母表示什么?结合前面接触到的几个分数进行再一次的体会是否正确?引而考虑分数的分子呢?

  五练习的设计

  刚开始的练习下面的图形时候可以用表示,从而体会分的时候要求平均分。这个练习是否与后面的练习有所重复。从同学的心理认知上来看,同学在第一次接触到分数也就是的时候,就让同学进行体会要求平均分。而后续的练习是为了更好的体会其他分数来进一步的体会的。还有一个就是昨天晚上才加上去的练习,虽然同学的精彩很多,但是题目的要求上需要进行修改,改成下面哪些图形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可以的把分数表示出来?

  六练习的整体反馈

  以前听课的时候常听到整体练习和整体反馈,今天听了贾老师的一言整体反馈,让我对于练习的整体反馈又有了新的认识。

3、《认识分数》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认识分数》,并对这个单元进行了检测。通过检测,发现学生基本掌握了这个单元的内容,而且可能是因为试卷比较容易的原因,考试的分数都很高。但是,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对这个单元的教学进行一个小结,反思教学中的得与失。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分数意义的认识,分数大小的比较以及分数的加减法。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初步认识分数,而在五年级的学习中将系统地认识分数。因此,我觉得在这个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1、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和理解分数。

  分数概念是学生初次接触的重要基础知识,学生建立这个概念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教师要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激法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实物操作、直观图形等手段,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素材。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学生观察、猜测、实验、操作、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过程。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素材,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在自主的数学活动中理解数学、体验数学。

  3、把学习分数加减运算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分数加减计算,有助于学生理解分数加减的实际意义,体会学习它的必要性。在探索分数加减算法时,老师要借助图形直观,算理和算法就不难被学生理解和掌握了。

4、《认识分数》教学反思

  在教学《认识分数》这一课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分一分”的生活情境,通过学生对4个苹果、2瓶矿泉水的分法,引出平均分,而后出示一个蛋糕让学生思考,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多少,在学生理解一半的基础上引出如何用数来表示,从而揭示课题。而后认识1/2,表述它的由来,接下来让学生折出一张长方形纸的1/2并表示出来,展示多种方法,之后判断1/2。让学生说出自己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根据学生的回答,生成1/4、1/8、1/6……引导学生分别用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折出自己最想认识的一个分数,接着让学生充分交流后引导学生观察得出不同的图形可以表示出相同的分数,相同的图形可以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同时生成1/2和1/4的大小比较,之后教学书写分数的方法以及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进行一组练习后就开展眼力大比拼的游戏,书上的一道把1平均分成2、3、6份等等的练习,最后一组生活中的应用,设计了3组题目。第一组:法国国旗,五角星和八快巧克力组成的整体,让学生说说想到了几分之一,最后一题的思路比较开阔。而后是一段多美滋的广告,学生的思维在此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总之,在整个课中力求把课堂变为活动的课堂,把各知识点教学用:分一分、说一说、折一折、涂一涂、议一议等一系列的活动串连起来,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实际参与动手操作、合作实践、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认识分数,充分体验几分之一的意义,同时还使他们深切的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我们身边就有分数。整堂课教学比较流畅,学生操作活跃,表达积极,应该说达到了预期的结果。但欣喜之余又使我陷入了困境,这节课从表面看起来是顺利的完成了任务,但其然需改进的地方还很多。

  一、关注学生的认知起点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分数是在“平均分”的前提下产生的,它与整数中的“平均分”的意义是相同的。因此,我们的教学要以此为出发点,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理解反思的学习平台,并通过富有启发性的、互动式的对话,让他们体会到新、旧知间的联系。有了这样的认知准备,教学分数中的“平均分”就不难了。可是我在教学时这一点,学生并没有很好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更没有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

  二、提供充足时间,注重动手操作

  一位哲人说过:“你听到的,你忘记了;你看到了,你记住了;你做到的,你懂得了。”在本课教学中,我虽多次的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搭设了动手操作的舞台。如几次的“做一做”认识几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以及小组内“折一折”折出更多的份数,然后“比一比”探讨发现了什么等。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的操作没能提供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只是在让学生动手之后就草草收场,其创造性思维也难以体现。例如:分母为奇数的分数折法,对于学生来说有难度,在课堂中,我怕影响教学进度,只是把班上学习好、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的折法进行展示,没能照顾到大多数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致使在课后还有一些学生不会此类分数的折法。我想,这也是在以后更需注意的一个问题,关注每个学生的课堂状况,让每个孩子在课堂上都能够“一同前行”。

  通过这节课也反映出我在教学设计上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整堂教学课我安排的内容很多,这就显得有点杂,我上课也有点赶时间,没有更好的突破难点,这样使得学生对分数各部分名称所表示的意义印象并不深刻。教学语言要自然、简练、精练。,同时,在平时还要加强基本功的练习,尤其是书写方面的练习。要把粉笔字写得漂亮、工整、美观。

  总之,本节课后自己有很多的收获,也清楚了自己需要加强学习的地方。因此,自己还要更加的努力学习、工作。另外,希望老师们能够多多指导,给我指出我的不足,让我在今后的道路上能够有所进步。

5、《认识分数》教学反思

  教学“假分数的认识”一课前,我认真研读了相关的教学设计。假分数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真分数的含义及特征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除了使学生知道真分数与假分数可以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外,还必须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同时可以表示“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因此,假分数的意义学习非常重要。从本课开始,逐渐渗透单位“1”的相关知识,为将来学习分数应用题打好基础。

  我在设计教学时,关注了学情的分析,水到渠成地引入了新课。引导学生利用图形涂色时,先涂出喜欢的真分数,然后继续涂,知道出现等于1的假分数。使学生初步理解等于1的分数就是假分数,而且假分数比真分数相对要大。然后继续引导学生发现,假分数有的时候还可以比1大,这样的设计,既分散了教学难点,又可以使模糊的概念在学生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学生较好地理解了假分数概念和特征,在接下来的练习环节里,学生反应非常积极,课堂参与度和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率很高。尤其是学困生也能踊跃举手发言,因为他们也能够感觉到今天知识理解起来很容易,既能保护孩子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也较好激发了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

6、《认识分数》教学反思

  真分数的认识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不是很大。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涉及到的都是真分数的.相关知识。因此,教学本课时,应该找准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有效地引导学生真正理解真分数的内在含义和真分数为什么小于1,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课堂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汇报并在练习本写出了自己喜欢的分数,同时以这个分数为例,复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分数的组成”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为新知学习提供了较好的铺垫。引入新课后,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纸,折叠后,涂出了自己熟悉的分数,并初步感知这些分数如果没有将所有的份数都涂满,这些分数就小于这个整体“1”,也就是小于1。通过直观操作和演示,学生才能较好地理解“真分数小于1”这个教学难点。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够知其然,还能够知其所以然,就算是实现了我们制定的三维目标。每一堂课都应该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学到相关的知识和经验,获得宝贵的学习经验,体会到知识的形成。

7、《分数初步认识的教学》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境

  吴老师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中单刀直入开始了知识的学习。“有4个桃子,平均分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啪——啪”学生用两下整齐的掌声回答了问题。“有2个桃子,平均分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啪”吴老师不仅不慢地说:“只有一个桃子,平均分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突然有几个同学用右手尖点了一下右手心,“半个”,还有的同学两手心相对并不合上,表示“半个”。熟悉的生活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有的同学不由自主地说:“半个”。吴老师继续说:“对,半个。半个该怎么写呢?小朋友们,能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表示一个桃子的一半吗?”教室里立刻热闹起来,有的同学接过老师手中的粉笔,跑到黑板前画图、写汉字。吴老师认真地看着同学们的板书,孩子们用不同的方式表示着自己心中的“一半”。

  接着,吴老师请这些同学一一介绍自己的表示方法,解释每种表示方法的含义。只见吴老师停在了2/1、1/2前,疑惑的问这两位同学:“这是什么意思?”两位同学分别说出:“这是二分之一,表示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相等的。”“你们在哪里见过二分之一?”写1/2的同学想了想回答说:“我在一本数学书上见过。”写2/1的同学则很自豪的说:“我没有见过,是我自己想的。”吴老师笑着说:“挺好嘛,自己创造的。”伴着老师的声声赞许,同学们感受到了创造的快乐。

  吴老师示意大家坐下,不紧不慢地说:“小朋友们,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桃子的一半,说明你们很有办法。不过,我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科学、更简便的表示方法。当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两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时,可以像这位同学一样用这个数1/2来表示。”她边说边走到黑板前,用红粉笔框住了1/2。“你们知道这个数叫什么名字吗?”同学们不敢肯定地回答:分数。吴老师边出课题边肯定大家的答案:“对啦,叫做分数。”接着,吴老师又一次回到1/2前,给同学们引荐这位数的大家族中的新朋友---“分数”。孩子们在吴老师的带领下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新知识的学习。

  (二)指导探索

  新课的学习开始了,吴老师举起一块大月饼,请一个同学从中间切开,然后问:“这个同学是怎么分的月饼?”待同学们明确了“平均分”后,吴老师带领同学们边比划边说:“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小伙伴之间互相讲述着自己对1/2的理解。这时,吴老师神秘地问:“哎,你还能在这块月饼中找到另外一个二分之一吗?”一个同学很快地跑到前面,在月饼的另一半写上了1/2。在老师的示范下,同学们又很快掌握了1/2的读法、写法并知道了这个分数表示的含义。

  这时,吴老师看着一开始到黑板上表示“一半”的.同学们,用商量的口吻说“我想和你们商量一下,刚才你们画的图、线段和文字都表示把这个物体平均分成两份,表示这样的一份。如果你认为1/2这个分数能表示你的意思,就可以擦掉你写的;如果你认为你的表现方法更好,也可以保留意见。”很多同学纷纷跑上去擦掉自己画的图、文字、线段。只有一位同学坚持认为自己画的图更好执意不擦,吴老师尊重了他的意见,并把这幅桃子图框起来保留在黑板上。

  大屏幕上出现了各种彩色图形,同学们兴奋地议论着,丰富了对1/2的认识。

  接下来,老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折出自己喜欢的图形的二分之一,同时与小伙伴交流。

  孩子们的指尖上跳动着智慧,他们用不同的折法表现着1/2。

  不知谁喊了一声:“我折出了圆的四分之一!”同学们把惊奇的目光投了过去,此时的吴老师显得有些激动,“什么,你折出了圆的四分之一,能把你的折法介绍给小朋友吗?”这位同学高高举起手中的圆形纸片,说:“我把它对折,再对折就得到了四分之一。”吴老师满腔热情地鼓励了他:“很有创造!同学们折出圆形的二分之一,你却大胆地折出了它的四分之一。你能说说四分之一是什么意思吗?”这位同学兴致勃勃地讲出了四分之一表示的意思。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吴老师趁机给了一句:“你们还有别的折法吗?试试看!”教室里热闹起来,同学们认真地折着,说着,每张小脸上都洋溢着参与的快乐,创造的愉悦。

  不大工夫,学生折出了三分之一、六分之一、十二分之一、十六分之一……吴老师真诚地欣赏着孩子们,热情地请孩子们把折成的不同图形的纸片贴在黑板上展示。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着各自得到的新分数的含义,不断的加深着对分数的理解。探索的成功,给同学们带来了美好的感受,同学们爱学的兴趣在升华,会学的技能在提高。

  接着,吴老师走到这副图形跟前,抛出了一个问题:“看到这副图,你都想到了什么?”片刻的议论之后,又是一次有趣的发散:

  “我想到其中的一部分可以用1/3来表示。”

  “我还可以在这个圆中找到另外两个1/3。”

  “一个1/3是1/3,两个1/3是几?”

  “3个1/3是不是就是那整个圆?”

  “从2个1/3中去掉1个1/3,是不是还剩1个1/3?……”

  听了同学们的回答,吴老师脸上露出惊喜的神情,真诚地赞叹道“同学们了不起,你们的联想真丰富呀!”

  下面的活动更精彩了。银幕上出现了一个智慧人,眨着双眼向小朋友们提出一个问题,请大家判断。“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份一定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对吗?”话音刚落,全班同学已经分成两个阵营,有举“”的,有举“×”的。面对学生的不同答案,吴老师没有裁决,而让持不同意见的双方各推荐两名代表与同学商量后再发表意见。双方代表各手持一个圆形纸片讨论着,都下定决心要把对方说服。经过讨论准备,小小辩论会开始了。

  正方代表把手中的圆平均分成两份,问道:“我是不是把这个圆分成了两份?”

  反方代表点头应答:“是,是。”

  正方举起其中的半个圆,问:“这份是不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

  反方:“是,是啊。”

  正方当然不让:“既然是二分之一,为什么不同意这种说法?”

  此时,反方同学虽然口称“是,是”心理却很不服气,该是他们反驳的时候了。只见,反方一个代表顺手从圆形纸片上撕下一块纸片,高举着分得的两部分大声问:“这是分成两份吗?”

  正方连忙回答:“是。”

  反方接着把小小的一份举在面前,用挑战的口吻问到:“这是圆的二分之一吗?”

  正方的底气已经不那么足了,小声说了声:“不是。”

  反方咄咄逼人:“既然不是二分之一,为什么你要同意这种说法呢?”

  正方服气地点了点头,不好意思地站到了反方的队伍中。

  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会到此告一段落,吴老师紧紧握着反方同学的手,:“祝贺你们,是你们精彩的发言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时吴老师并没有忘记身边的正方同学,仍然深情地握了他们的手:“谢谢你们,正是因为你们问题的出现,才给咱们全班带来一次有意义的讨论!”老师彬彬有礼地向他们深深鞠了一躬“谢谢!”孩子们笑了。别小看了这一次握手、一声感谢,它使成功者体会到快乐,使暂时失败者找回了面子,这无不表现着吴老师对孩子们的热爱与尊重,体现着吴老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小小辩论会结束了,折绳比赛又开始了。同学们边动手边讨论如何准确快捷地折出它的八分之一。同学们跃跃欲试,不由自主地站起来,举着他们的“研究成果”给大家看。

  “小朋友们请看,像1/2、1/3、1/4、1/5、1/8这样的数都叫做分数。你还能举出几个分数来吗?”吴老师的话音刚落,同学们积极的举起手来,一个接一个的说着:1/7、2/2、1/10……吴老师轻声问大家:“我们这样说下去,能把分数说完吗?”一个小伙子迫不及待地说:“我知道了,分数有无数个”。“对,分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接下来,是分数各部分名称的介绍。吴老师先请同学们命名。孩子们把分数线命名为“平均分线”突出了分数线的本质含义,大概是受了“分母”的影响,孩子们把“分子”起名为“分父”“分公”,体现了分母与分子的密切关系。在笑声中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窍门记住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三)反馈练习

  巩固练习开始了,同学们兴奋地用分数表示着下列各图的阴影部分。

  接着判断练习开始了,大屏幕上出现了下面各图形,请同学们判断

  各图中的涂色部分能否用下面的分数表示。

  当同学们判断到最后一副图形时,意见发生了分歧,他们用自己的理解表述着、争论着,进一步加深了对分数含义的理解。

  在愉悦气氛中同学们完成了读分数、写分数的练习。

  (四)总结提高

  吴老师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用分数说一句话。学生甲:“我家有3口人,我占全家人口的1/3。”学生乙:“我们组有7个人,我们组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7/50。”……当一个学生说到“我爸爸买了100个鸡蛋,打碎了一个,打碎了的正好占这些鸡蛋的1/100”时,吴老师顺手将1/100写到了黑板上。并特意把开始上课时坚持用画图方法表示分数的那位同学请上来,“1/100该怎样用你喜欢的画图方法表示呢?请你试试看!”只见这位同学认真地画着,画着画着停住了,他扬起小脸“老师,这种方法太麻烦了,还是分数表示好。”边说边使劲把开始画在黑板上的桃子图擦掉,这位个性极强的孩子此时,心服口服地接纳了分数这个新朋友。

  最后一个练习——猜一猜。

  银幕上出现了两条被遮挡起来的线段,只露出其中相等的一部分,请同学们猜猜哪条线段比较长。如图:

  第一条:第二条:

  同学们互相猜测和议论着,各自申诉着自己的理由。这个谜底就要揭开了,同学们屏住了呼吸,教室里安静极了。吴老师煞有介事地说:“谁对谁错呢?请——看——这——里!”故意把话一字一字地断开,引起孩子们高度的注意。突然,吴老师轻轻按动鼠标,遮盖在线段图上的蓝色纸片不翼而飞,两条线段赤裸裸地展现在孩子们面前:

  第一条:第二条:

  “ye!——”孩子们欢呼起来,猜对了的同学高高举起小拳头,猛劲地向空中挥动。“ye!——”“ye!——”教室里沸腾了!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就在同学们高昂的情绪中结束了。

8、《认识分数》教学反思

  在教学《认识分数》这一课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分一分”的生活情境,通过学生对4个苹果、2瓶矿泉水的分法,引出平均分,而后出示一个蛋糕让学生思考,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多少,在学生理解一半的基础上引出如何用数来表示,从而揭示课题。而后认识1/2,表述它的由来。

  接下来让学生折出一张长方形纸的1/2并表示出来,展示多种方法,之后判断1/2。让学生说出自己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根据学生的回答,生成1/4、1/8、1/6……引导学生分别用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折出自己最想认识的一个分数,接着让学生充分交流后引导学生观察得出不同的图形可以表示出相同的分数,相同的图形可以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同时生成1/2和1/4的大小比较。

  之后教学书写分数的方法以及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进行一组练习后就开展眼力大比拼的游戏,书上的一道把1平均分成2、3、6份等等的练习。

  最后一组生活中的应用,设计了3组题目。第一组:法国国旗,五角星和八快巧克力组成的整体,让学生说说想到了几分之一,最后一题的思路比较开阔。而后是一段多美滋的广告,学生的思维在此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总之,在整个课中力求把课堂变为活动的课堂,把各知识点教学用:分一分、说一说、折一折、涂一涂、议一议等一系列的活动串连起来,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实际参与动手操作、合作实践、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认识分数,充分体验几分之一的意义 ,同时还使他们深切的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我们身边就有分数。整堂课教学比较流畅,学生操作活跃,表达积极,应该说达到了预期的结果。但欣喜之余又使我陷入了困境,这节课从表面看起来是顺利的完成了任务,但其然需改进的地方还很多。

  一、关注学生的认知起点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分数是在“平均分”的前提下产生的,它与整数中的“平均分”的意义是相同的。因此,我们的教学要以此为出发点,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理解反思的学习平台,并通过富有启发性的、互动式的对话,让他们体会到新、旧知间的联系。有了这样的认知准备,教学分数中的“平均分”就不难了。可是我在教学时这一点,学生并没有很好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更没有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

  二、提供充足时间,注重动手操作

  一位哲人说过:“你听到的,你忘记了;你看到了,你记住了;你做到的,你懂得了。”在本课教学中,我虽多次的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搭设了动手操作的舞台。如几次的“做一做”认识几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以及小组内“折一折”折出更多的份数,然后“比一比”探讨发现了什么等。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的操作没能提供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只是在让学生动手之后就草草收场,其创造性思维也难以体现。例如:分母为奇数的分数折法,对于学生来说有难度,在课堂中,我怕影响教学进度,只是把班上学习好、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的折法进行展示,没能照顾到大多数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致使在课后还有一些学生不会此类分数的折法。我想,这也是在以后更需注意的一个问题,关注每个学生的课堂状况,让每个孩子在课堂上都能够“一同前行”。

  通过这节课也反映出我在教学设计上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整堂教学课我安排的内容很多,这就显得有点杂,我上课也有点赶时间,没有更好的突破难点,这样使得学生对分数各部分名称所表示的意义印象并不深刻。教学语言要自然、简练、精练。,同时,在平时还要加强基本功的练习,尤其是书写方面的练习。要把粉笔字写得漂亮、工整、美观。

  总之,本节课后自己有很多的收获,也清楚了自己需要加强学习的地方。因此,自己还要更加的努力学习、工作。另外,希望老师们能够多多指导,给我指出我的不足,让我在今后的道路上能够有所进步。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