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一对好朋友》音乐教学反思

2023-07-02 18:12:14

  《一对好朋友》音乐教学反思

《一对好朋友》音乐教学反思

1、《一对好朋友》音乐教学反思

  一节课下来,学生学会了演唱歌曲,也基本掌握了歌曲中的难点,教师也比以往上相似的基础乐理我系们从简单的游戏入手,并将游戏与音乐进行巧妙的沟通,在游戏中渗透基础知识的学习,这节课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将某一特定的节奏或旋律融到他们所熟悉的某一特定的动作组合之中,孩子就特别容易接受和掌握。而且真正是不知不觉、自然而然掌握的,但这对我们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对生活、对学生、对音乐学习规律的深刻洞察力,深刻的文化素养以及较高的教育教学技巧。

  1、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情境是音乐课中“情感渗透”的`前提和基础。教师依据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征,精心创设一个音乐审美情境,使师生在特定的音乐审美情境中触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完成情感渗透,从而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陶冶情操。本课设计中,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环境的变化和春天美丽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情感。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强烈的兴趣,自发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用心去感受和体验音乐。

  2、以听觉为主线,反复聆听

  音乐的审美感知是通过听觉进行的,因此,“听”应作为学生音乐教育的一条主线。正如课标中指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在本课学唱新歌环节中,教师精心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导入——初听——音乐记忆——学唱歌词——歌曲处理。归纳起来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用音响导入法,初听歌曲《一对好朋友》旋律,感受体验歌曲情绪;第二层,学生对歌曲旋律多次聆听、哼唱,在审美体验中记忆音乐,为后面的学唱歌词作铺垫;第三层,用多种形式学唱歌词,听唱结合,巩固记忆;第四层,感受音乐意境和歌词的意境,加深对音乐的审美体验,让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声音表现自己对歌曲的理解。通过这四个层次,努力体现了以审美为核心,在审美体验中走进音乐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听音乐、感知音乐的过程中学习音乐,把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

  3、设计音乐活动,积极参与

  音乐新课标指出,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参与音乐活动放在重要位置。只有当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体,自己主动地去探寻、领悟时,才能使他们全身心地进入音乐,从而获得音乐审美体验。为此,课堂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音乐活动,如歌表演、打击乐器伴奏、音乐游戏等,让学生通过音乐实践体会音乐学习的乐趣。本课中,教师启发学生创编歌表演、用打击乐器伴奏,学生立刻活跃起来,他们分组合作设计了动作;选择了串铃、三角铁、沙球等乐器为歌曲伴奏。在此后的合作表演中,学生有的唱,有的跳,有的伴奏,每个人都能以自己的方式走进音乐,并通过参与真正地聆听音乐、领悟音乐、享受音乐,合作能力、创造力和音乐表现力也得到了提高。

  4、师生互动,共同体验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教师与学生之间教与学的积极定势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新课程提出通过师生互动改变传统的“要我学”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从而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创设充满音乐美感,利于学习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地进入角色,投入到学习音乐的情境中。本课教学中,教师时而与学生翩翩起舞,时而为学生出谋划策。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不断给予鼓励和帮助;当学生取得成功时,教师也为之兴奋不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以一个参与者、指导者的身份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这堂课也有很多不好的地方,比如,在用自己的“乐器”为歌曲伴奏时,一年级的孩子更多的是专注于手上的动作,而忽略耳边的音乐,这样容易造成节奏乱的局面,课堂的纪律也很难把握,以后要引导学生多关注音乐。

2、中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好朋友行个礼》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好朋友行个礼》,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活动目标】

  1、知道音阶的高低变化并能学唱。

  2、学唱歌曲,能够按照歌曲节奏变化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

  1、音乐《好朋友,行个礼》

  2、火车头饰2~3个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教师与幼儿一起玩身体弹琴的游戏。老师做弹琴状,请幼儿将自己的身体当琴键,带领幼儿边唱边以双手轻拍与音符对应的身体部位。

  So Fa Mi Re Do Si Do 头 脸 肩 腰 膝 盖 脚 膝盖

  二、学习歌曲

  1、师:如果你遇见了好朋友,你会怎么做?

  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可让幼儿边说边做动作。

  2、师:让我们来听听歌曲里的好朋友是怎么做的?(播放歌曲《好朋友,行个礼》)

  3、请幼儿说说歌曲的好朋友是怎么做的?可以让幼儿边说边做动作。(视幼儿回答情况,可以再欣赏一边歌曲。)

  4、教师帮助幼儿整理歌词并规范歌曲动作:

  好朋友我们行个礼:两人互相行个礼握握手呀来猜拳:两人握手石头布呀看谁赢:两人先握拳准备猜拳,再互相猜拳输了就要跟我走:猜拳赢了的人就在身上"弹音阶";平局就抱在一起,小脸对小脸左贴一下、右贴一下并回到位置

  5、幼儿尝试跟着录音演唱歌曲并做动作,演唱后教师点评,提醒幼儿不足的地方。

  6、幼儿以各种形式练习歌曲:小组唱、男女生分唱等。

  三、游戏:

  好朋友火车老师拿出火车头头饰,向幼儿介绍

  游戏规则:请2~3名幼儿做火车头,戴上头饰,去邀请朋友做游戏,随着歌曲进行。谁赢谁可以戴上头饰做火车头。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3、中班音乐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好朋友》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音乐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好朋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活动目标:

  1、教幼儿认识歌曲的间奏,学习领唱与齐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2、引导幼儿创编新的歌词,在歌曲间奏处能跟据歌词内容按节奏做相应的动作。

  3、培养幼儿与同伴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情感及合作进行歌表演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在日常生活中,幼儿有经常互相帮助做好事的经验,并会用语言表达事情的经过。

  2、图片:好朋友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复习歌曲《找朋友》

  要求:声音自然,发音清晰

  2、节奏练习

  出示节奏图谱,引导幼儿练习并初步感知间奏

  教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打节奏的游戏,画小嘴巴的'地方我们以用嘴来打节奏,画小手的地方用手来打节奏。

  二、基本部分

  1、理解掌握歌词

  提问:刚才你们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了么?那请你讲一讲谁是你的好朋友?为什么你们是好朋友?

  重点引导幼儿讲为什么是好朋友,好朋友间要互相帮助。

  3、结合图片“好朋友”学习歌词

  师:今天我们班也来了一对好朋友,我们来看看她们为什么是好朋友。

  (1)幼儿通过观察图片学习掌握歌词

  (2)结合节奏图谱来念歌词,感知歌曲间奏

  要求:画小嘴巴的地方念歌词,画小手的地方拍手。

  小结:教师及时的鼓励幼儿,对掌握快的幼儿提出表扬与肯定。

  4、引导幼儿感知歌曲旋律并学唱歌曲

  (1)感知歌曲旋律

  教师弹奏歌曲旋律,要求幼儿倾听并跟着旋律说歌词

  (2)学唱歌曲

  A、教师范唱歌曲,幼儿倾听。(第二便时幼儿可跟唱)

  B、集体合唱,提醒幼儿注意歌曲的间奏。

  5、尝试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

  (1)出示演唱提示卡:

  教师讲解:画一个娃娃头是一名小朋友唱歌,那画许多娃娃头是——(许多小朋友唱)是全班一起唱。我们来试试。

  请幼儿试唱几次并讲解领唱与合唱。

  (2)创编新歌词演唱

  教师提示:好朋友之间除了可以帮忙梳梳头,扣纽扣,还可以干什么呀?我们把它也加到歌曲里演唱。

  A、幼儿创编歌词。对于幼儿的创编及时给予肯定

  B、根据创编的歌词演唱歌曲。

  提醒幼儿可以在间奏时做一些动作。

  三、结束部分

  请幼儿讲讲有谁帮助过自己,那自己以后能帮助同伴做什么?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同伴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活动反思:

  这不仅仅是一次音乐活动,通过孩子对歌词的深入理解,让孩子意识到:和朋友在一起游玩的快乐。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社会性教育素材,让孩子在唱一唱、跳一跳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萌发和同伴积极交往的良好社会性。在教学时还可以配上一定的肢体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如还是没有掌握,那么在平时的安静时间,老师带着多唱几遍。或者在平时吃饭、游戏时打开录音,让幼儿多听听。

4、《音乐是好朋友》教学反思

  《音乐是好朋友》是一首欢快活泼、略带抒情性的儿童歌曲。歌曲为一段体,由三个乐句组成。这三个乐句又分别由四个乐汇;两个乐节构成。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扩展,采用相同节奏的下行二度模进XXXX。XX连接第三乐句形成连续下行模进,紧凑而流畅。第三乐句完全重复第一乐句,前后呼应,形成完满终止。歌曲结合紧密,旋律平稳流畅,感人而又非常简练,表现了队音乐的喜爱之情。歌曲中附点音符的运用,使全曲显得更加生动活泼。

  学唱时教师注重提醒学生注意了三拍子的韵律感和咬字吐字的清晰。从感受音乐的旋律开始,首先感受听辩出歌曲是三拍子的,找出强弱弱的规律,这样再熟悉旋律的基础上视唱曲谱,再在视唱的基础上点出课题。

  在教唱时我首先播放歌曲《音乐是好朋友》的录音,用圆舞曲舞步感受三拍子的韵律。再用歌曲伴奏作为背景音乐,采用多种方式朗读歌词,让学生在听觉记忆的基础上,尝试配唱歌词,学会演唱这首歌。在节奏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按节奏读歌词,在附点四分音符出现的地方拍一下手;注意第一乐句七度音程的把握。

  歌曲演唱时教师结合画旋律线的方法,通过视觉的`联想,解决了七度大跳音程的音准问题。

  音乐教学以审美为核心的理念是我们教学的指导思想,音乐教学最终的表现就是让学生通过聆听演唱和活动,体验感受和表现音乐中蕴含的美,并通过他们的歌声、表情、眼神或其它更加夸张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把音乐中蕴含的情感淋漓尽致的宣泄出,从而达到对音乐美的那种发自内心和肺腑的表达。

5、《一对好朋友》教学反思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 课前我把《一对好朋友》歌词编成一个 小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初步让学生了解了歌曲内容,紧接着提出关于歌曲内容的问题,学生能够准确的回答,对歌曲又进一步理解,很自然的导入了新课。

  在学习歌词环节中,教师有节奏的领读歌词,并进行歌词接龙游戏,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

  本课教学出现了的.音乐理论知识。我采用了引导法提示法教学。教师请学生看歌词,听老师读了两遍反复记号中的歌词,置疑原因,学生思考,答疑。最后总结:当看到 时,就要把这一句歌词唱两遍,那这个音乐记号就叫做“反复记号”。

  注:( 在课上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表现好的学生一定要及时表扬。对课上表现不好的学生,可以请他们起立进行音乐活动表演,最后让全班同学对他们的表演给予评价,并找出优缺点,总结原因,无形中引导这些同学参与到了音乐活动当中,教师给与鼓励,渐渐的会培养起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

6、《一对好朋友》音乐教学反思

  一节课下来,学生学会了演唱歌曲,也基本掌握了歌曲中的难点,教师也比以往上相似的基础乐理我系们从简单的游戏入手,并将游戏与音乐进行巧妙的沟通,在游戏中渗透基础知识的学习,这节课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将某一特定的节奏或旋律融到他们所熟悉的某一特定的动作组合之中,孩子就特别容易接受和掌握。而且真正是不知不觉、自然而然掌握的,但这对我们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对生活、对学生、对音乐学习规律的深刻洞察力,深刻的文化素养以及较高的教育教学技巧。

  1、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情境是音乐课中“情感渗透”的`前提和基础。教师依据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征,精心创设一个音乐审美情境,使师生在特定的音乐审美情境中触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完成情感渗透,从而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陶冶情操。本课设计中,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环境的变化和春天美丽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情感。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强烈的兴趣,自发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用心去感受和体验音乐。

  2、以听觉为主线,反复聆听

  音乐的审美感知是通过听觉进行的,因此,“听”应作为学生音乐教育的一条主线。正如课标中指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在本课学唱新歌环节中,教师精心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导入——初听——音乐记忆——学唱歌词——歌曲处理。归纳起来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用音响导入法,初听歌曲《一对好朋友》旋律,感受体验歌曲情绪;第二层,学生对歌曲旋律多次聆听、哼唱,在审美体验中记忆音乐,为后面的学唱歌词作铺垫;第三层,用多种形式学唱歌词,听唱结合,巩固记忆;第四层,感受音乐意境和歌词的意境,加深对音乐的审美体验,让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声音表现自己对歌曲的理解。通过这四个层次,努力体现了以审美为核心,在审美体验中走进音乐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听音乐、感知音乐的过程中学习音乐,把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

  3、设计音乐活动,积极参与

  音乐新课标指出,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参与音乐活动放在重要位置。只有当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体,自己主动地去探寻、领悟时,才能使他们全身心地进入音乐,从而获得音乐审美体验。为此,课堂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音乐活动,如歌表演、打击乐器伴奏、音乐游戏等,让学生通过音乐实践体会音乐学习的乐趣。本课中,教师启发学生创编歌表演、用打击乐器伴奏,学生立刻活跃起来,他们分组合作设计了动作;选择了串铃、三角铁、沙球等乐器为歌曲伴奏。在此后的合作表演中,学生有的唱,有的跳,有的伴奏,每个人都能以自己的方式走进音乐,并通过参与真正地聆听音乐、领悟音乐、享受音乐,合作能力、创造力和音乐表现力也得到了提高。

  4、师生互动,共同体验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教师与学生之间教与学的积极定势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新课程提出通过师生互动改变传统的“要我学”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从而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创设充满音乐美感,利于学习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地进入角色,投入到学习音乐的情境中。本课教学中,教师时而与学生翩翩起舞,时而为学生出谋划策。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不断给予鼓励和帮助;当学生取得成功时,教师也为之兴奋不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以一个参与者、指导者的身份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这堂课也有很多不好的地方,比如,在用自己的“乐器”为歌曲伴奏时,一年级的孩子更多的是专注于手上的动作,而忽略耳边的音乐,这样容易造成节奏乱的局面,课堂的纪律也很难把握,以后要引导学生多关注音乐。

7、《音乐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教授新课程已经一个学期了,给了我很深的感受。在了解了新教材的内涵和思路的同时,我也体会到,对于新课程的教师来说,更重要的就是怎样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新课程的思路和内涵,从而使教学效果更好。

  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注重的是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中学习、歌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量减少对他们的限制,多给他们表现自己,展现自己的机会,这样学生才会更有兴趣,有了兴趣,才能迸发出超乎想象的东西来。所以在课堂中我从不去限制孩子们的想象或者一些行为。记得在欣赏《快乐的小熊猫》一课时,我先用故事导入: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只可爱的小熊猫,他爱学习、爱劳动。还经常帮妈妈做家务。有一天,他又帮妈妈去河里打水,可是一不小心把水桶掉到河里了,这下可急坏了小熊猫,因为他不会游泳。我们帮助小熊猫想想办法好吗?其实,我只是想用这个故事导入一下,想办法的环节只是一带而过。可没想到,却激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他们七嘴八舌的地说开了,那场面十分的热闹。有的说:“用一根树枝伸到河里把水桶够回来”;有的学生马上反驳到:“如果树枝不够长怎么办呀?”另一个学生说:“可以用竹子做一个小船,然后划过去不就够到了嘛!”我赶紧表扬他,夸他的想法真妙。我的'一句表扬更加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议论也更加热烈了。我知道如果这样下去,可能会打乱我最初的课堂设计和构想。但是看着孩子们兴奋的劲头,我没有去阻止,因为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更要给他们空间和时间,让他们自由、快乐的去想象,去议论。这时,一个学生突然举起手来说:“老师,我有个办法,不仅能让小熊猫够到水桶,还能让它不用走这么远就能有用!”我马上用惊奇的目光盯着他:“那你快说说吧!”他自得的说:“可以顺着小河挖一条水沟,让水流到小熊猫家的门前不就行了嘛!”说实话,当时我真没想到他会有这个想法,因为,毕竟才一年级。我用十分赞赏的语气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并且对全班的孩子说:“某某某多有想象力啊,我们奖励他一个‘创造奖好不好 ?孩子们都为他鼓,这样也激发了其他孩子积极想象和创造的兴趣。

  其次,是要还学生一个平等的地位,不能总以“权威”自居,不能总是居高临下。俗话说“动人心者,莫先乎情”。课堂教学中,师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心灵的接触。如果师生关系良好,心理相容,学生能够就会把老师的关心迁移到课程上来,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效应。所以,在课堂中,我会经常注意主动走进学生,以此来拉近我与孩子们的距离。例如:坐到他们之中和他们一起欣赏新月,观看学生表演。有时我刚走近他们,有的孩子就会热情主动地邀请我挨着他做。而且在课堂中我会自然和真诚地使用“谢谢”“对不起”“你太让我感动了”“我好喜欢你们啊”等等的语言,使学生感到老师和自己是好朋友。在学习歌曲《拉勾勾》时,我和孩子们一起演唱歌曲,一起表演。学会歌曲后,我安排了这样一项内容,就是每个同学一边唱着歌曲,一边去和自己的好朋友拉勾勾。孩子们可高兴了,都去找朋友。这时,我也走入他们之中,和每个孩子都勾一勾指头。这下孩子们更高兴了,都纷纷来到我的面前抢着和我勾指头。使我感到特别亲切,我想孩子们也一定和我有同样的感受。最后,我总结到:我们勾了手指头就是好朋友了。一个孩子突然大声说:“是永远的好朋友!”听到这句话,我很激动,马上说道:“对,老师要和你们做永远的好朋友!”我想如果不是我主动走进他们,主动和他们去勾手指头,怎么会有这样的一句话,又怎么会让这样普通的一节课充满了温馨和感动呢!

  最后,我体现到的一点就是教学的安排和设计。音乐课不同于其他学科,可以不必一定按着教材中的内容安排去进行。为了教学效果更好,每节课的内容可以互相调换。在学习《开火车》一课时,教材的安排是,学会歌曲后,带着学生做开火车的游戏。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我先带领学生到操场去做开火车的游戏,让他们先在做游戏中感到愉快感到有意思。在学生愉悦的心理氛围下学唱歌曲,学生学的既快又有兴趣。学会后再做一次游戏,这样教学的效果更好。

  经过这一个学期的实践,使我感到新教材给教师的空间更大了。我们可以有更宽阔的空间去发挥、实践。

8、音乐《一对好朋友》教学反思

  一节课下来,学生学会了演唱歌曲,也基本掌握了歌曲中的难点,教师也比以往上相似的基础乐理我系们崴桑惭У每模翁没购芑钤尽N揖醯米钪匾氖钦饨诳胃菅肀叩幕疃铀亲钍煜?/font>简单的游戏入手,并将游戏与音乐进行巧妙的沟通,在游戏中渗透基础知识的学习,这节课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将某一特定的节奏或旋律融到他们所熟悉的某一特定的动作组合之中,孩子就特别容

  易接受和掌握。而且真正是不知不觉、自然而然掌握的,但这对我们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对生活、对学生、对音乐学习规律的深刻洞察力,深刻的文化素养以及较高的教育教学技巧。

  1、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情境是音乐课中“情感渗透”的前提和基础。教师依据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征,精心创设一个音乐审美情境,使师生在特定的音乐审美情境中触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完成情感渗透,从而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陶冶情操。本课设计中,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环境的变化和春天美丽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情感。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强烈的兴趣,自发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用心去感受和体验音乐。

  2、以听觉为主线,反复聆听

  音乐的审美感知是通过听觉进行的,因此,“听”应作为学生音乐教育的一条主线。正如课标中指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在本课学唱新歌环节中,教师精心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导入——初听——音乐记忆——学唱歌词——歌曲处理。归纳起来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用音响导入法,初听歌曲《一对好朋友》旋律,感受体验歌曲情绪;第二层,学生对歌曲旋律多次聆听、哼唱,在审美体验中记忆音乐,为后面的学唱歌词作铺垫;第三层,用多种形式学唱歌词,听唱结合,巩固记忆;第四层,感受音乐意境和歌词的意境,加深对音乐的审美体验,让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声音表现自己对歌曲的理解。通过这四个层次,努力体现了以审美为核心,在审美体验中走进音乐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听音乐、感知音乐的过程中学习音乐,把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

  3、设计音乐活动,积极参与

  音乐新课标指出,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参与音乐活动放在重要位置。只有当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体,自己主动地去探寻、领悟时,才能使他们全身心地进入音乐,从而获得音乐审美体验。为此,课堂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音乐活动,如歌表演、打击乐器伴奏、音乐游戏等,让学生通过音乐实践体会音乐学习的乐趣。本课中,教师启发学生创编歌表演、用打击乐器伴奏,学生立刻活跃起来,他们分组合作设计了动作;选择了串铃、三角铁、沙球等乐器为歌曲伴奏。在此后的合作表演中,学生有的唱,有的跳,有的`伴奏,每个人都能以自己的方式走进音乐,并通过参与真正地聆听音乐、领悟音乐、享受音乐,合作能力、创造力和音乐表现力也得到了提高。

  4、师生互动,共同体验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教师与学生之间教与学的积极定势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新课程提出通过师生互动改变传统的“要我学”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从而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创设充满音乐美感,利于学习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地进入角色,投入到学习音乐的情境中。本课教学中,教师时而与学生翩翩起舞,时而为学生出谋划策。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不断给予鼓励和帮助;当学生取得成功时,教师也为之兴奋不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以一个参与者、指导者的身份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这堂课也有很多不好的地方,比如,在用自己的“乐器”为歌曲伴奏时,一年级的孩子更多的是专注于手上的动作,而忽略耳边的音乐,这样容易造成节奏乱的局面,课堂的纪律也很难把握,以后要引导学生多关注音乐。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