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10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1、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10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10是一个特殊的数,既是计数的结果,又是计数单位,在计算中以10来进位和退位,所以是小朋友认数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本节课知识点多,容量大,面对厌静好动的低龄儿童,我力求为学生营造一个怡人、精美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获取新知。于是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应用了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熟悉活动。
在一开始,利用故事引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既复习了9以内数字的大小,又引起了新的数学思考:用什么办法不让9这么骄傲,帮一帮伤心的0,很自然的引出了今天要学习数“10”。同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悟到了两个数字可以组合成一个新的数,数与数之间是有联系的,是可以组合的。
在数数的时候,创设大量的情境:数人物,数鸽子,数珠子,数刻度等内容都是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教学效果好。在教学10的组成时,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实际操作等方法进行教学。因为学生在学习2--9的认识时,已经对数的分解有一定的方法了,所以,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和学习,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同时这也是对初入学的小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一次培养。在回报完答案之后,又让学生说说看到什么,就能想到什么,找出各个分解式之间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虽然我打破了传统陈旧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同桌合作交流讨论及评价等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时,做得还不够,收放得不够自如,似乎有点担心一年级小朋友没有完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能很好地完成某些教学环节,上完这节课后,我觉得很多的担心是不必要的,一个成功的好老师就是要在教学上敢于突破和创新,我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去探索,今后我也会努力地朝这个方向去做。
2、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0的认识》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我通过创设童话情景、生活情景、游戏情景三方面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数学学习不再是单调的数字、运算,而在童话世界、游戏和生活中,也可学到许多数学知识。
一、创设童话情景,给数学插上五彩的双翼
孩童时代是最富有想象力的时代,在童话中,学生能找到现实中没有的东西,神秘、有趣都吸引着孩子的好奇心,在这里,孩子们的`眼里平凡的现象往往会变得非同寻常。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小兔采蘑菇”、“四弟采萝卜”的故事,学生们激情投入。
1.从“小兔采蘑菇”的故事中,他们初步感知到0的存在,他们也明白到:如果像四弟那样做事三心两意就“一无所有”了,有的学生还联系到学习上,如果学习不专心也会什么知识也学不到了。
2.故事情景的创设应该贯穿在探究的过程之中,所以在探究有关0的计算时设计了“四弟采萝卜”的故事,学生在情景中深入探究,并通过对具体事例的研究发现数学的内涵。在此,教师进一步渗透思想教育:要有四弟那份知错能改的心。
这样,运用现代代技术手段,把学生一个学期所学的知识内容,整合到一个连贯的、生动的故事情节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播放出来,学生边看边思考,边捕捉故事中的数学信息,将知识的逻辑发展顺序与故事的发展顺序紧密联系起来,并且在故事中引申出做人的道理,对学生的启发多么大呀。
二、创设生活情景,让数学走进现实的生活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除了学生平常无意识的观察、感受以外,有意的生活体验的积累也很必要。在课中可以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感受生活的机会。
因此,在课中我先让学生自己尝试找生活中的0,然后老师利用课件显示生活片断,和大家一起寻找0的足迹。有的找到电话、遥控、住房号码、计算机……,还有同学想到100元、50元、10元上也有0。学生越找越多,像开了锅似的,不愿意停下来。
学生身临现实情景,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就会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在课堂上,学生就会兴趣盎然,毫无倦意。
三、创设游戏情景,让数学成为快乐的驿站
一年级孩子刚入学,对学习目的尚未树立明确的认识,全凭好奇心和新鲜感,他们的欲望往往是从兴趣中产生的,因此创设游戏情景,重在激趣。因此我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创设游戏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在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设计游戏的练习“小猫钓鱼”。老师把得数是0.5.4的小背篓贴在黑板上,把写着算式的小鱼送给上课认真的同学,请他们把小鱼贴在对应得数的小背篓下面。既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又把学习的气氛推向高潮。
爱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为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把数学知识“蕴藏”在生活常见的游戏中,无疑是让学生乐学、爱学的最佳途径。
实际上,创设情景的途径是各种各样的。还有角色扮演情景、电脑模拟情景、图画再现情景等等,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情景创设就在我们的身边。
3、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教学反思
《认识时钟》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认识钟面以及认识整时。也是为之后“时”、“分”、“秒”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地学习数学。采用情境教学将说钟面,学整时,说整时,拨整时,画整时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为学生
针对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是第一次接触时钟的内容,虽然已经有一定的生活基础,但是他们认知杂乱无序、缺乏条理,尚未建立起较为规范化、系统化的知识。因此对于这部分的知识,想让学生接受还是存在一定困难的。
整个这节课的教学是一个愉快的过程,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得饶有兴趣,学得积极主动。教学过程中,通过猜谜的方式引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课堂铺垫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在后续教学中,教学内容由浅入深,整节课堂分为3大板块:认识钟表、认识整时、整时的两种书写方式,其中认识整时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分配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说一说、记一记,使学生在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整时的概念。
整时的认识这一环节的教学任务是要让部分会说的学生带动大部分不会说的学生,这的确比较困难,且反复的说也使得这一环节有些单调。但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始终兴趣盎然,积极发言,和教师预设的教学保持着一致的步调。“付出总有回报”,有了前面三个时间的反复陈述,孩子们不仅能很快地找出整时时钟面的规律,而且在“老师拨时间,学生说几时”这一环节中表现出色。
整堂课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兴趣浓郁的学习氛围,学生始终保持着一股新鲜好奇的学习乐趣,自主探索的学习劲头。在多媒体教学中,“认识钟表”这堂课选择的教师还是比较多的,相比较而言,本堂课虽然在情景上有了一些突破和创新,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针对分针和时针的认识,只停留在分针和时针的外观上面:粗粗短短、细细长长。针对它们本质的区别,转圈的快慢程度没有点到,正因为时针转得慢,分针转得快,才是它们更加本质的区别。
对于时钟的教学,要突出最关键的部分:分针指向谁,时针指向谁,这句话要让学生反复不断地练习。对于电子计时的方法,虽然学生能够书写电子计时的格式,但是对于其中的理解还是有所欠缺,比如冒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的是整时,冒号后面的数字表示的是分钟,这一点未清晰明了地表达给学生,使学生对于整时的书写仍停留在最表面的仿写阶段,对于后续的学习也会造成一定的障碍。
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教学反思
《认识钟表》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这个内容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教材以孩子一天的生活场景作为学习线索,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水平,让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知“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实际教学,感触颇深,反思如下:
时间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他们的生活、学习离不开时间,陌生是他们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这就需要在教师引导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认钟表的方法。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时遵循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原则,引导他们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大胆表达,在主体探究中学会认识钟表的方法,从中进行教学
《认识钟表》这一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时间的知识,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大格,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半时。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想这个教学目标已达到了。为了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在课的一开始利用一曲猜谜的歌谣轻松活泼地引入新课。
接着分三步来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第一步通过看钟面模型,来认识时针、分针,达到初步认识钟面的目的;第二步通过拨熟悉的时间,让学生发现整时的时候,分针时针所指数字的规律;第三步学习两种计时方法。为了巩固新知,学习中安排动手操作环节,通过师生互动,尤其是学生动口动手说时刻拨指针,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人翁地位。
感觉效果较好的地方有:整节课设计了去钟表王国旅行的情境,比较有趣味性。体现了数学学习与生活密不可分。利用儿歌记忆所学知识很好,两种计时方法落实到位,习题的设计体现了从易到难。
比较遗憾的是在教学组织时,忽略了对学生自我
5、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教学反思
《认识钟表》一课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教材以一个孩子一天的生活场景作为学习线索,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水平,让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知“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我把这课作为家长开放日的公开课。但是由于准备的不是很充分,对
一、情景引入。
我以帮助懒羊羊按时起床,送它一个小闹钟引入,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钟。这一部分完成的还可以。
二、认识钟表。
(一)认识钟面:让学生充分观察钟面,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如果多媒体课件能够按照学生发言的顺序依次呈现,效果会更好。在认识分针和时针时,可以适当板书,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认识整时:给学生三个钟面,找一找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让学生发现当分针指向12的时候就是整时,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请小朋友同桌合作,一个小朋友拨钟,一个小朋友读出时间,加深对整时的印象。这一部分,我认为自己对整时的概念还不够强调。在拨钟之前,可以自己先示范拨钟,再让学生拨一拨,而我却采用了十分简单的多媒体方式。
(三)整时的写法:介绍2种整时的写法。虽然写法简单,但从学生课后的作业完成情况来看,他们掌握的不是很好,这与我上课时没有强调有很大的关系。比如电子表示法,那两点如何写好,如果我稍微强调下,学生可能写得更美观些。
三、综合应用。
1、小明的一天;
2、两个特殊的时间:12时和6时;
3、大约8时;
4、钟表的演变。这一部分,我讲的还是太快了,基本上每题只是点到,没有深入。可能导致学生对钟表的认识和印象不够深刻。
总之,我认为这节课有太多的地方需要改进。
6、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10的认识和组成》教学反思
这节课不足之处及以待改进的地方有很多: 1.数学培养学生的是一种思维,一种能力,而不是简单的模仿,记忆,浮于表面的东西。在教学由形抽象到点的过程中,我纯粹的让学生看着10只鸽子,10个人画出相对应的圆...
这节课不足之处及以待改进的地方有很多:
1.数学培养学生的是一种思维,一种能力,而不是简单的模仿,记忆,浮于表面的东西。在教学由形抽象到点的过程中,我纯粹的让学生看着10只鸽子,10个人画出相对应的圆点,而没有深层次的去培养学生的一种数感。我应该再增加一个估点子数的环节,让学生估这是不是10个圆点。先画个两个圆点,让学生感知,这比10个圆点少了很多,画20个圆点,让学生感知这比10个圆点多了很多,从这样的一个比较中,让学生更好的领悟到10个圆点。
2.对“ 10” 的基数和序数的教学编排不够理想。这里的着眼点是让学生明白第10只有一个,10表示10个。我在出题的时候应该给出的数量不一,随时变化,让学生灵活运用,而不是机械的出示两道类似的`珠子图和鸽子图。
3.在10的组成教学时,我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把白纸上的10根小棒按一定的规律分成两堆(画一画)。我的想法是,一年级的孩子比较好动,如果拿实物小棒去分会出现部分孩子玩小棒,而且分完一种之后,不能把分法保存下来,到最后到底分了几种方法可能学生并不清楚,通过画可以把每一种分法都很好的记录下来。但问题也随之出来了,通过画小棒,学生体会不到总数不变,也不能很好的体会到10可以分成1和9,9和1是同一种分法,只是交换了小棒的位置。所以这部分的处理,应该在细致点。
7、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0的认识》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我通过创设童话情景、生活情景、游戏情景三方面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数学学习不再是单调的数字、运算,而在童话世界、游戏和生活中,也可学到许多数学知识。
一、创设童话情景,给数学插上五彩的双翼
孩童时代是最富有想象力的时代,在童话中,学生能找到现实中没有的东西,神秘、有趣都吸引着孩子的好奇心,在这里,孩子们的眼里平凡的现象往往会变得非同寻常。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小兔采蘑菇”、“四弟采萝卜”的故事,学生们激情投入。
1.从“小兔采蘑菇”的故事中,他们初步感知到0的存在,他们也明白到:如果像四弟那样做事三心两意就“一无所有”了,有的'学生还联系到学习上,如果学习不专心也会什么知识也学不到了。
2.故事情景的创设应该贯穿在探究的过程之中,所以在探究有关0的计算时设计了“四弟采萝卜”的故事,学生在情景中深入探究,并通过对具体事例的研究发现数学的内涵。在此,教师进一步渗透思想教育:要有四弟那份知错能改的心。
这样,运用现代代技术手段,把学生一个学期所学的知识内容,整合到一个连贯的、生动的故事情节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播放出来,学生边看边思考,边捕捉故事中的数学信息,将知识的逻辑发展顺序与故事的发展顺序紧密联系起来,并且在故事中引申出做人的道理,对学生的启发多么大呀。
二、创设生活情景,让数学走进现实的生活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除了学生平常无意识的观察、感受以外,有意的生活体验的积累也很必要。在课中可以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感受生活的机会。
因此,在课中我先让学生自己尝试找生活中的0,然后老师利用课件显示生活片断,和大家一起寻找0的足迹。有的找到电话、遥控、住房号码、计算机……,还有同学想到100元、50元、10元上也有0。学生越找越多,像开了锅似的,不愿意停下来。
学生身临现实情景,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就会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在课堂上,学生就会兴趣盎然,毫无倦意。
三、创设游戏情景,让数学成为快乐的驿站
一年级孩子刚入学,对学习目的尚未树立明确的认识,全凭好奇心和新鲜感,他们的欲望往往是从兴趣中产生的,因此创设游戏情景,重在激趣。因此我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创设游戏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在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设计游戏的练习“小猫钓鱼”。老师把得数是0.5.4的小背篓贴在黑板上,把写着算式的小鱼送给上课认真的同学,请他们把小鱼贴在对应得数的小背篓下面。既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又把学习的气氛推向高潮。
爱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为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把数学知识“蕴藏”在生活常见的游戏中,无疑是让学生乐学、爱学的最佳途径。
实际上,创设情景的途径是各种各样的。还有角色扮演情景、电脑模拟情景、图画再现情景等等,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情景创设就在我们的身边。
8、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10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10是一个特殊的数,既是计数的结果,又是计数单位,在计算中以10来进位和退位,所以是小朋友认数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本节课知识点多,容量大,面对厌静好动的低龄儿童,我力求为学生营造一个怡人、精美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获取新知。于是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应用了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熟悉活动。
在一开始,利用故事引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既复习了9以内数字的大小,又引起了新的数学思考:用什么办法不让9这么骄傲,帮一帮伤心的0,很自然的引出了今天要学习数“10”。同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悟到了两个数字可以组合成一个新的数,数与数之间是有联系的,是可以组合的。
在数数的时候,创设大量的情境:数人物,数鸽子,数珠子,数刻度等内容都是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教学效果好。在教学10的组成时,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实际操作等方法进行教学。因为学生在学习2--9的认识时,已经对数的分解有一定的方法了,所以,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和学习,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同时这也是对初入学的小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一次培养。在回报完答案之后,又让学生说说看到什么,就能想到什么,找出各个分解式之间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虽然我打破了传统陈旧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同桌合作交流讨论及评价等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时,做得还不够,收放得不够自如,似乎有点担心一年级小朋友没有完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能很好地完成某些教学环节,上完这节课后,我觉得很多的担心是不必要的,一个成功的好老师就是要在教学上敢于突破和创新,我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去探索,今后我也会努力地朝这个方向去做。
9、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8和9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8和9的认识》包括两个内容,一是认识8和9;二是学会书写8和9。虽然在设计环节比较细,但也显示出教学步子比较小,内容上没有体现出一定的深度。这可能和当时构思这节课的时间比较早有关系,根据当时的学生在课堂上回答能力、动手操作等方方面面的'实际水平,我觉得在40分钟内是难以完成教学任务的。因此想法就是把这一内容上实、上细,免得因为内容太多而走过场。不过因为自己的惰性,也没有及时去了解学生现在的实际水平,就只是在小范围作了调整。所以到那天上午上出来的课,自己也感觉内容有点单薄,因为学生各方面的知识及能力是天天变化的,我应该及时作出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