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力学复习课的教学反思

2023-07-31 19:22:18

  力学复习课的教学反思

力学复习课的教学反思

1、力学复习课的教学反思

  复习课有时候却得不到应有的收效?原因在哪里?经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我觉得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在涉及“基本知识”的复习课中,往往都是通过归纳,概括的手段来罗列知识,梳理知识方法,这种做法,往往表现为老师津津乐道,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漫不又经心,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但一当老师提出一些创设性的问题时,学生则精神振奋,精力集中地思考问题,这就是明显反映了学生需要通过问题来复习“基础知识”的迫切要求。问题是科学的心脏,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道理就在这里,因而也就理所应当地顺应学生的心理需要发挥主导作用。

  2、在涉及“科学技能、科学思想方法”的复习课中,以往教学往往是阐述一种“方法”后,立即出示一个或几个相应的例题或练习,学生只管按老师传授的“方法”套用即可,这样,学生就省略了“方法”的思考和被揭示的过程,即选择判断的过程,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长此以住,也就形成了“学生上课听得懂,课后或考试不会思考、不会做题”的现象。在解答问题上,学生就会束手无策,无从下手,这就是当前科学复习课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科学复习课的质量,使师生的辛勤劳作,换得丰富的硕果。我认为,要想让学生听懂学会,就必须为学生创造和安排练习的机会。 例如在复习力学时,可以根据解答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种类,力的相互性等知识点,设计一组可将有关“方法”溶于其中的小题目,让学生去做,这样就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应用自己的知识和思维方法掌握科学、运用科学的知识,解决科学问题,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回顾所学的“方法”并作出相应的选择判断,从而轻松愉快地实现知识复习与能力提高,最后老师可以再进行归纳解答相关几种解法。

  为此,我认为用这种方法进行科学复习教学,是解决当前科学复习教学效率低,质量不高的有效方法。

  那么应该如何设计呢?

  课前针对复习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出几组题目,将有关科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与科学思想溶于其中,换言之,即以题目为骨架编拟课时教案,在具体教学中,以题目开路(先出现题目,再出现其它),然后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讨论、研究和解教师借题发挥,画龙点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中,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并使学生智力与能力得到训练与提高,变“讲练讲”为“练讲练”,变“一法一题”为“见题想法”。

  如何实施呢?

  1、选题时,各题组要紧紧围绕课时复习目标,使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想、解题规律,重复出现,螺旋式递进,这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助于学生掌握问题的来龙去脉,加速从模仿到灵活运用的过程,能深深印入到学生的脑海中。

  2、题目的选编以考纲为纲,以教本为本,应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能起到示范作用。

  3、一组题目解完后,带领学生回过来反思,本题复习了哪里基础知识?利用了哪些基本技能和重演了哪些科学方法?体现了哪些基本技能,重温了哪些科学方法?体现了哪些科学思想?哪道题可以推广,引申变式?哪些题还有哪些解法(一题多解)?把后两个疑问交给学生,使他们不断地反思,在反思中巩固、深化、提高,使他们的知识由点到面,由面到体,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4、题目要能及时反馈教学信息,随时调节教学。因为能让学生当场了解解题过程,知道正误,及时反馈,教师由此也能立即获得学生方面的信息。纠正或强化,随时解决,不烧“夹生饭”,这样教与学的针对性都强,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了什么?还未掌握什么?哪些学生掌握了?哪些学生还未掌握?

2、古诗复习课的教学反思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遗产中的明珠,它音韵优美,形象生动,意境清新,含义深长。因此,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安排了古诗词的学习。同时,教学大纲又规定了小学生必须熟练背诵70首古诗。学好这些诗词,可以使孩子们增进知识,发展语言,发展思维,陶冶道德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同时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六年级起始,我系统地安排了这70首古诗的默写。所以设计这节复习课,我的`初衷是对上一阶段的这一内容进行巩固提高。并在此基础上,对70首古诗词再作归类梳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对古诗的认识。因此在复习的第一阶段,我让学生小组交流自我整理的默写情况,并借助小组的力量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再次巩固。然后总结出要避免写错字,必须先理解诗意,同时注意区别形近字和通假字。从教学反馈看,效果还是可以的。第二步,我引导学生对70首古诗进行大致分类,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比较联系中形成知识链,起到温故知新的目的。鉴于古诗的形象性特点以及特有的意境展现 ,同时为激发学生的习古诗兴趣,我先用文字创设了四种情景,让学生一起吟咏关于清明、中秋、重阳、春节的诗句。然后以“春景”为线索,让学生合作表演吟诵写春的诗篇,也为下一步古诗分类引路。由于所需时间多,这一环节完成得较为仓促。其实可以课前先让学生作准备,在课中选定其中几个版块复习。再以竞赛的形式背诵名句,默写名句,效果会更好。第三环节我以练习的形式出现,兼顾了考试中的一些题型。由于时间不够,安排在课余进行了。

3、复习课的教学反思

  中心校来听课,我犯难了,没教过二年级,新课没把握,于是就想到讲一节复习课吧。正好第一单元四篇识字刚讲完,索性就来个复习吧。

  本来我就想只复习生字,因为一二年级重点毕竟是识字写字,再加上识字课的课文内容也不多。可是思来想去不合适,于是就设为第一环节简略回顾一下课文内容。

  和田老师讨论之后,我觉得根据课标要求,低年级的识字要有趣味性。于是就设计了一个“小红帽送点心”的故事情境。果然,这个故事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他们积极的参与了进来。我将个各环节融入到故事中,将环节设为“大灰狼”的陷井,发动孩子们帮助小红帽冲关,孩子们积极发言,完全进入了角色。从这一点上来说,我挺满意的。

  在内容设定上,我分为了六个环节,1。童话导入;2。复习二类生字;3。复习新偏旁;4。复习一类生字;5。重点生字;6。学生练习。这六个环节,形成递进关第,从略到详,从轻到重。我重点复习了偏旁和一类生字,最后详讲了容易写错的四个生字,留了10分钟让孩子练写。

  这节课出了几个问题,1。第一环节的几个问题应该一一出示,而且问题不够名确,导致孩子们回答偏差。2。偏旁复习时,应将几个偏旁分类,本身是汉字的偏旁和本身就是偏旁的`分开,原来是汉字的偏旁要有变化,本身就是偏旁的要变窄。3。朗读要优美,要有韵味,低年级要以写和读为主。4。基本功不扎实,板书要规范。5。检验读,全面参与。生字复习不能只是读,还要检验孩子是否真的掌握了。

  通过这一节复习课,让我想到低年级的复习课或许可以这样上,就用这个模式,用故事将知识连起来,把知识点放进故事中,让孩子来主动学。故事教学也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充满童话色彩的课堂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孩子们主动参与,培养他们主动识字、学习的愿望。

4、教学初中数学复习课的教学反思

  1、复习要注重针对性。无论复习时间长短、内容多少,在复习时要抓住重点突出难点,要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进行查缺补漏。

  在复习之前要先仔细分析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学情分析,了解哪些知识掌握得较好,哪些知识还存在问题,哪些知识有可能遗忘。然后再有针对性的组织复习,使学生都有收获,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功感,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通过复习,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基本要求。

  2、注重学生的参与性,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时间。

  用提问的方式引出要学习的问题。先让学生主动去参与学习,在遇上学生有疑惑或理解有难度的问题时,让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穿插其中。学生学习的热情在交流讨论中被激发起来,人人参与到解决问题的队伍中,在交流讨论的同时提高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进一步巩固了相关知识点,这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及多角度、多方向的思考问题都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在这个大环境下,谁都不想落后,学习效果会比较理想。往往到复习的最后关头,我总感觉时间紧任务重,讲课时,不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其实后来知道上好一节复习课的关键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类型的题,而是学生真正理解掌握了多少知识。知识的消化需要时间,所以,在课上给学生留思考时间的同时,学生也必然争分夺秒地收获了知识。

  3、教师个人要树立创新观念。

  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练习题的复习要运用一题多拓,培养思维和深刻性,防止就知识复习知识,就题论题,满足于会解层面上。引导学生一题多变,深化思维的灵活性,防止简单机械和单调的重复劳动,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倡一题多解,提高思维的独创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运用逆向思维去探索问题的结论,达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此外,还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思维创新等良好的思维品质。复习课的任务很艰巨,我会先试着做到这三点,相信在过程中还有更多更好的方法有待于在我今后的复习课中探索和总结,积累经验,快速成长。

5、力学复习课的教学反思

  复习课有时候却得不到应有的收效?原因在哪里?经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我觉得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在涉及“基本知识”的复习课中,往往都是通过归纳,概括的手段来罗列知识,梳理知识方法,这种做法,往往表现为老师津津乐道,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漫不又经心,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但一当老师提出一些创设性的问题时,学生则精神振奋,精力集中地思考问题,这就是明显反映了学生需要通过问题来复习“基础知识”的迫切要求。问题是科学的心脏,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道理就在这里,因而也就理所应当地顺应学生的心理需要发挥主导作用。

  2、在涉及“科学技能、科学思想方法”的复习课中,以往教学往往是阐述一种“方法”后,立即出示一个或几个相应的例题或练习,学生只管按老师传授的“方法”套用即可,这样,学生就省略了“方法”的思考和被揭示的过程,即选择判断的过程,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长此以住,也就形成了“学生上课听得懂,课后或考试不会思考、不会做题”的现象。在解答问题上,学生就会束手无策,无从下手,这就是当前科学复习课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科学复习课的质量,使师生的辛勤劳作,换得丰富的硕果。我认为,要想让学生听懂学会,就必须为学生创造和安排练习的机会。 例如在复习力学时,可以根据解答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种类,力的相互性等知识点,设计一组可将有关“方法”溶于其中的小题目,让学生去做,这样就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应用自己的知识和思维方法掌握科学、运用科学的知识,解决科学问题,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回顾所学的“方法”并作出相应的选择判断,从而轻松愉快地实现知识复习与能力提高,最后老师可以再进行归纳解答相关几种解法。

  为此,我认为用这种方法进行科学复习教学,是解决当前科学复习教学效率低,质量不高的有效方法。

  那么应该如何设计呢?

  课前针对复习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出几组题目,将有关科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与科学思想溶于其中,换言之,即以题目为骨架编拟课时教案,在具体教学中,以题目开路(先出现题目,再出现其它),然后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讨论、研究和解教师借题发挥,画龙点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中,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并使学生智力与能力得到训练与提高,变“讲练讲”为“练讲练”,变“一法一题”为“见题想法”。

  如何实施呢?

  1、选题时,各题组要紧紧围绕课时复习目标,使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想、解题规律,重复出现,螺旋式递进,这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助于学生掌握问题的来龙去脉,加速从模仿到灵活运用的过程,能深深印入到学生的脑海中。

  2、题目的选编以考纲为纲,以教本为本,应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能起到示范作用。

  3、一组题目解完后,带领学生回过来反思,本题复习了哪里基础知识?利用了哪些基本技能和重演了哪些科学方法?体现了哪些基本技能,重温了哪些科学方法?体现了哪些科学思想?哪道题可以推广,引申变式?哪些题还有哪些解法(一题多解)?把后两个疑问交给学生,使他们不断地反思,在反思中巩固、深化、提高,使他们的知识由点到面,由面到体,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4、题目要能及时反馈教学信息,随时调节教学。因为能让学生当场了解解题过程,知道正误,及时反馈,教师由此也能立即获得学生方面的信息。纠正或强化,随时解决,不烧“夹生饭”,这样教与学的针对性都强,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了什么?还未掌握什么?哪些学生掌握了?哪些学生还未掌握?

6、《生物课复习的反思》教学反思

  复习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习的方法和技巧。我们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针对复习中出现的几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归纳为以下;

  忌“重放轻抓”

  “自由式”复习法又叫“放羊式”复习法。这种复习方法,忽视了教师的指导。如果教师放松了“抓”,过度强调学生的自由复习,往往会使学生把握不住重点,甚至走向复习的误区,进而导致复习效果不佳。正确的复习方法,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计划、有顺序的'复习,适当的时候,给学生留一定的时间自由支配。

  忌“重练轻讲”

  总复习的目的和任务,在于帮助学生对中学阶段所学的知识加以整理和总结,进而巩固和提高。因此,复习中最重要的环节就在于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一个个知识点,并逐步形成知识的网络和系统,只有把这一基础打牢固,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而仅仅*做题是难以达到上述目的的。在复习中,有的教师把讲练结合、精讲精练片面地理解为以练为主、以练代讲,从而忽视了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本身的理解和钻研,把复习课当成了练习课。这样复习的结果必然会使一部分学生一旦遇到较为陌生的题目便束手无策。因此,在总复习时,一定要把复习课本知识与恰当的练习结合起来,把引导学生理解好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放在第一位,而不能以练代讲、以练代学。

  忌“重文轻图”

  在现行的生物课本中,有大量的插图。这些图像概括性强、生动直观,是对课本内容的高度浓缩,在复习过程,通过对图的识别,分析,实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7、力学复习教学反思

  本节是第六章的总结性的内容,也是介绍性质的内容,以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为核心,向宇宙学发展历史的两头延伸。经典力学的基础是牛顿运动定律,而万有引力定律更是建立在牛顿物理学的基础上。教学过程中应先向学生介绍什么是经典力学,就以前的学习内容,包括整个高中阶段所学习的范围都属于经典力学:宏观,低速,弱引力。考试要考的也就是这句话,学生掌握就可以了,但作为扩展知识面的课还得细说。

  从低速到高速,我们的世界就是低速世界即速度远小于光速世界,同时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体系中还有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知识即接近光速甚至大于光速的世界,以故事趣味性让学生了解三大效应:质量增大,长度收缩,时间延缓。

  从宏观到微观,让学生了解还有量子力学的知识。经典力学是从日常生活中的机械运动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因此所观察到的物体都是宏观的。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人们相继发现了电子、质子、中子等微观粒子,超出宏观的日常生活经验的领域,发现它们不仅具有粒子性,而且具有波动性,它们的运动规律不能用经典力学描述。20世纪20年代,建立了量子力学,它能够正确地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的规律性,并在现代科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出现,使人们认识到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只适用于低速运动,不适用于高速运动;只适用于宏观世界,不适用于微观世界。

  从弱引力到强引力的内容中,引导学生了解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这是一种新的时空观与引力理论,这是对牛顿万有引力的修正,从而体会任何一个知识都是在修修补补中逐渐完善的。

  课堂中需改进的:1。鼓励学生学生对照“科学漫步”的内容查找课外读物扩展视野

  2。对于寻找的资料学生上课分享,以学生主讲

  3。多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内容,生动形象

8、力学复习教学反思

  一、问题背景:每一年高三第一轮力学复习中,学生在利用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定律解题时经常出现很多问题,特别是利用它们解决“摩擦生热”问题时经常混淆。学生容易犯错的根本原因就是对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定律理解不到位而导致的。下面本人结合课堂教学针对此问题作为一个案例进行阐述。

  先看例题:如图所示,质量 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现有质量 可视为质点的物块,以水平向右的速度 从左端滑上小车,最后刚好滑到小车的最右端与小车保持相对静止,以共同的速度  一起向右匀速运动。物块与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m =0。4,取 ,求:

  (1)小车的长度L是多少?

  学生各样各式的解答如下:

  1、对m: —fL=1/2mv2—1/2mv02

  2、对系统:fL=1/2mv2—1/2mv02

  3、对系统:fL=1/2(m+M)v2—1/2mv02

  4、对系统:—fL=1/2(m+M)v2—1/2mv02

  5、对系统:fL—1/2mv02—1/2(m+M)v2

  6、对m:—fs1=1/2mv2—1/2mv02

  对M:fs=1/2Mv2

  二、问题分析

  (1)对于第一个学生的解法,很明显,这个学生是想对m列动能定理的,但这个学生存在的问题是,动能定理中外力做功W=FS公式中的'S是对地位移,很显然,这个学生求出的L并不是m相对M运动的路程(即小车的长度)而是m的对地位移。

  (2)第二个学生,从所列的方程可以看出,这个学生是想利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题,认为产生的热能等于减少的动能。很明显,此学生对能量守恒定律研究的对象没有弄清楚,从而导致错误。

  (3)第三个学生,思路非常清晰,对系统列能量守恒定律求解,但存在的问题是:初末状态系统动能的大小比较没有弄清楚,又或者没有理解动能的减少量应为正值,又或者受动能定理内容的影响,把系统动能的减少量直接认为就是系统的动能变化量,从而导致方程错误。

  (4)第四个学生的解法:对系统列动能定理,尽管结果是正确的,但高中阶段,对系统列动能定理还是较为少见的,而且对于物理基础一般的学生来说,建议不要采用此方法求解

  。教师在教学过程也最好不要传授此方法。 此方程表面看起来不像动能定理方程(因为动能定理的研究对象是单物),另外一方面此方程也不像能量守恒方程。因此应引导学生不要对系统列动能定理方程,否则很容易犯错。

  (5)第五、六个学生的解法是正确的,其中第五个学生是利用能量守恒定律求解,第六个学生是利用动能定理求解,很显然,第五个学生的解法更加简单。所以求某一物体的对地位移优先考虑动能定理,求相对路程则优先考虑能量守恒定律。

  三、教学反思

  针对以上学生出现的错误,我个人认为,在复习过程中,对于力学几大解题规律如: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教师在复习的过程中应作为一个总结专题进行复习,让学生弄清楚每个规律研究对象是什么,是否有条件限制,数学表达形式是怎么样的,此外还要通过例题寻找学生容易犯错的地方,如:

  ①对于题目中涉及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物体,列动能定理或者能量守恒定律时一定要明确研究对象,其中动能定理务必做到          对应同一个物体。能量守恒定律必须要考弄清楚整个系统各种能量的增加与减少。

  ②动能定理中的位移和速度必须是以地面为参考系的

  ③两个物体由于存在相对滑动,摩擦力做功产生的热能 ,故利用能量守恒求摩擦产生的热量必须要让学生理解公式中的 为相对路程,而且还要让学生懂得区分动能定理恒力做功 公式中 为对地位移。

  通过以上这个教学案例的分析,本人认为教师要上好一节高三的物理复习课真的不容易,上好一节课不在于教师一节课能讲多少知识点,不在于教师表演得有多精彩,而在于学生真正领会了多少,学生存在的关键问题,教师有没有引导学生解决了,这才是高三物理课堂教学需要做的事情。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