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量守恒定律教学反思
1、动量守恒定律教学反思
一直觉得习题课很难上,虽然精心选择习题,但看学生上课的反应,设计的题目并没有给他们设置多大的难度,真的是题目的难度不够吗?什么才叫做难题呢?其实很多同学简单的题目也不会做啊,我是很纠结啊!杨双老师专门听了我的一节《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的习题课,这回在杨老师的指导下,明白了不少。
一、设问深度不够,不能引发思考
我在课上选了这样一道例题
例1:两辆质量相同的平板小车a、b成一直线排列,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原来静止在a车上的一个小孩跳到b,接着又立即从b跳回a车,他跳回a车并相对a车保持静止,此后。(填选项前的字母)
A.a、b两车的速率相等 B.a车的速率大于b车的速率
C.a车的速率小于b车的速率 D.a、b两车均静止
这本是一道多对象、多过程的使用动量守恒定律的典型例题,但学生不经任何详细分析就可以获得全过程的动量守恒方程,从而得到结果。这不是我想要的,但我没能很好的将学生带入分析。杨双老师建议:设问之一:每辆车的动量是如何变化的?这个问题明确的将学生带入过程分析,并能很好的体现内力是如何改变系统内各个物体的动量,做好这件事,对以后新问题的解答提供了思路上的示范(其实,课后还真有同学问我当人再次落到a车上,小车不会静止吗?)。同时我也体会到这个设问对下一个例题的处理明确了思考方向
例2:在质量为M的`小车中挂有一单摆,摆球的质量为m0,小车(和单摆)以恒定的速度v沿光滑水平地面运动,与位于正对面的质量为m的静止木块发生碰撞,碰撞的时间极短.在此碰撞过程中,下列哪个或哪些说法是可能发生的 ( )
A.小车、木块、摆球的速度都发生变化,分别变为v1、v2、v3满足(M+m0)v=Mv1+mv2+m0v3
B.摆球的速度不变,小车和木块的速度变为v1和v2,满足Mv=Mv1+mv2
C.摆球的速度不变,小车和木块的速度都变为v′,满足Mv=(M+m)v′
D.小车和摆球的速度都变为v1,木块的速度变为v2,满足(M+m0)v=(M+m0)v1+mv2
这道题是个瞬间问题,强调了碰撞瞬间摆球动量不受影响,可解释方法要用到力对运动状态改变的作用,如果例1的设问解释清楚,学生想到这一层也就顺理成章了。
对于例1,还可以设问:若人是斜向上方跳离小车,还会是这种结果吗?这样也将学生带入动量守恒使用条件的思考上,增加了思考的难度和广度。
二、题型设计单一,无法激发高水平学生的思考积极性
本节课的题目设计均在水平面上的状态变化,想法较为单一,如若再加上下面这到例题,从思维的深度上就明显提高了
例3:如图所示,将质量为M1,半径为R且内壁光滑的半圆槽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左侧靠墙角,右侧靠一质量为M2的物块.今让一质量为m的小球自左侧槽口A的正上方h高处从静止开始落下,与圆弧槽相切自A点进入槽内,则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
A.小球在槽内运动的全过程中,小球与半圆槽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B.小球在槽内运动的全过程中,小球、半圆槽和物块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C.小球离开C点以后,将做竖直上抛运动
D.槽将与墙不会再次接触
这样的例题要求学生必须从三个方面做出考虑:①、动量守恒定律的使用条件;②、内力决定的动量变化过程;③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这样的题目不仅将先前例题所涉及到的方法加以强化,而且拓展了学生的思路,从而也引导学生得到一些简单的结论:初态中动量大的物体决定系统最后的动量状态。
三、对学生估计不足,使课堂留有遗憾;学生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处理不够透彻,为以后留下隐患
对于学生处理例1题目的快速,预想不足,没能达到对多过程问题的整体处理的强化认识;对于巩固练习中出现的研究对象的选择问题,没有对整体处理和部分物体作为研究对象处理两种方法的明确对比,这应该对以后的问题处理留有隐患。
其实,本人在设计习题课时,主导思想还是想帮助学生建立模式化的解题思路,但在具体操作中,也不时和学生犯同样的错误:先算后想,以对代会的错误,这应该还是对题目的理解不够透彻,讲解抓不住要点所致吧。
2、质量守恒定律教学反思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一条重要规律。本节的知识将贯穿学生学习化学的始终。因此它的学习与教学显得犹为重要。
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制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这节课我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原因,能应用它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验事实。”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应用实验的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化学教学中要向学生逐步传输的一种重要思想。
本节课的学习我将探究学习的方式引入课堂,让学生在与新知识的学习有关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做出假设、制定方案、实施方案并记录、得出结论、交流分享,突出了探究学习的过程体验和探究学习方法的运用;课堂学习中我自己认为教师的角色转换比较到位,教师充当了一名组织、引导者、交流的伙伴,使课堂学习在一种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进行,做到了师生、生生互动,达到了一种师生情感交融、言语共鸣、思维共振的境界。
本节内容是一节承上启下的章节,位置很重要,所以在这一节学习以前,我以前面所学的文字表达式为基础,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来。首先我提出问题:“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是怎么样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吗?”学生们不约而同的回答到:“文字表达式。”我心理暗喜,一个好的开头,于是继续说到:“那么你们还记得我们所讲过的文字表达式吗?”这次回答没有上次整齐:“记得!”
“好,那么接下来我想请两位同学来听写听写我们的文字表达式,有没有哪一位同学愿意上来写一下啊?”
我问完了之后,学生们好多都立即低下了头,因为他们可能没有记住,但是我没有气馁,给一位有上来一试的学生一个眼神的鼓励,但是因为可能是胆量很小,所以最后她还是没有站起来,最后为了给它一次机会,我点了她起来。最后写的虽然不是很如意,就是有一个反应的生成物的名称写错了。
接下来我继续引导他们,从这个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我们能从中间获得什么信息呢,学生说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及反应的条件,我及时鼓励:“对!大家说的很对,这个反应式告诉了我们一个化学反应以及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
“能!”学生回答的很积极。于是我给他们5分钟让他们设计自己的实验。
学生汇报自己的设计,这时我就补充他们做的不足的地方。“下面我们就按照你们自己设计的实验分组做实验,没有设计出来的同学一组,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组实验,你们来和老师一起做一下,看老师设计的实验能证明什么观点。做完之后,每一组推选一个人出来汇报自己的实验结果。”
学生动手做实验,老师从旁指导,补充他们做的不好的地方。做完之后,学生自己汇报自己的实验结果。老师再从他们没有想到的地方进行补充。
最后总结:“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分析的都很透彻,特别是第二组的同学做的最好,他们分析了天平前后不平衡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产生了气体的缘故。其实,我们可以从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上看,化学反应就是原子的重新再组合,整个过程中原子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我们也可以确定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是不变的。当然其它组做的也很好,他们直接证明了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的质量和生成物的质量是相等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重要内容——质量守恒定律。”
板书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
“通过今天的学习,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学习中相信大家会做的更好。”
现在回想起这节课,我觉得自己说的并不多,我把许多时间留给了学生,学生发挥的余地较广,从理解的程度上看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不错。于是我在思考一个问题:是不是可以把这节课的形式推广应用到其它章。
3、质量守恒定律教学反思
在质量守恒定律发现过程中,我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科学探究实验的一般程序即“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求证——得出结论”来引导学生,学生经历初次探究的挫折后,分析原因,优化设计,再次探究,最终发现质量守恒定律;为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我用挂图说明水通电的微观过程,让学生领悟到质量守恒定律的精髓,在于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三不变”。
学生经过几个单元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水平,对实验问题充满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采用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形成初步科学探究意识。
4、质量守恒定律教学反思
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学生将从质变到量变、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来学习化学。初步熟悉化学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提出假设→设计
本课时围绕三维目标展开,旨在更好地落实三维目标,特别是“过程与方法”目标。
本课时的
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对后面所学习的化学方程式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一个重要的基础。
5、质量守恒定律教学反思
质量守恒定律是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学习的唯一一条定律,《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不仅要从宏观和微观上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还要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判断、分析问题、进行初步的计算,同时质量守恒定律是书写化学语言,化学方程式所必需遵守的原则之一,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把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由于我对初中化学教学工作经验不足,同时尚无机会听有工作经验的'老师上过此课,因此我只能通过阅读课程标准、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以及利用网络来充实我的教学设计。我在查询资料的时候发现,很多老师在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时候,大多是按教材的顺序,按部就班的进行,因此我就在想,能不能走一条不一样的路?即先理论再实践最后理论的顺序来讲解质量守恒定律一课。于是我就按照上述顺序开始进行教学设计,并付诸于实践。
公开课后,我进行了认真的教学总结和反思,认为自己在公开课中的表现有闪光点,也有不足。
一是好的方面表现在一是能大胆创新;
二是从复习化学反应的实质出发,通过学生用生活中熟悉的萝卜和欢团来代替我们用肉眼看不见的氧原子和氢原子,把电解水过程中水分子到氢分子和氧分子的过程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三是课堂气氛比较好,这源于我和学生平时的关系比较融洽;
四是演示实验示范性比较好,能够一边实验一边提醒学生接下来需要怎么做。
不足之处在于:
一是有新课程的理念但是还很稚嫩,需要进一步的强化;
二是不能放手让学生去讨论,总是在少部分成绩较好学生有一点明白是就急于自己宣布正确答案;
三是在学生读出的天平读数有问题时没有立即纠正;
四是语言表达不够准确,例如不能说有的化学反应不遵守或者违反质量守恒定律,这样容易给学生错误的暗示;
五是出现了学生的答案其实是可行的却被我否定的情况,虽说否定的的目的是为了把学生引导到自己的预设上来,但是打击了学生的创造力。认识到这个问题后,在下午的课上随即做了纠正,不能给学生错误的导向;
六是在评价学生方面还有欠缺,我只知道用简单的诸如你很棒、回答的不错等话语,没有艺术性,起不到既要让学生有满足又要让学生不满足的作用;
七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进行课堂小结,也没有把它巧妙的以学生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说明在课堂节奏的掌握上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八是字写的较差,使得精心设计的板书减色不少。
我认为这节公开课虽然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是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经常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争取做的更好。
6、质量守恒定律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上,我将实验探究作为教学目标的突破口,整个过程突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融为一体的化学教学价值观。特别是教师的有效启发引导和学生实验探究活动,不但使学生能够较为深刻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和内涵,也使培养学生
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创新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等活动落到了实处。还让学生体会和享受学习之快乐。
本节课教学特色有以下几点:
1、注重启发学生参与:在教学中学生参与活动程度的关键,取决于教师的启发引导是否到位,此课中教师充分利用了启发式教学优势,使教师的主导和学生主体有机结合,让学生自觉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恰到好处地落实学习情感、实践探究和各方面能力参培养。
2、强化实施探究过程:在本课的三个探究过程设计中,从(1)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动手实验探究、汇总学生成果,到得出质量守恒定律;(2)应用媒体动画、模型模拟,分析磷燃烧的化学变化,总结得出“守恒”的原因;到(3)利用蜡烛燃烧、镁条燃烧前后质量总和变化分析,巩固定律,引导探究改进实验装置。
3、注重诱导强化方法:在其教学的各个环节均采用和谐诱导,启发思考的方式,集培养学习方法、激发兴趣和培养创新能力为一体。如实验探究方面,先是猜想、启发引导,再组织实验探究,直至学生能够自主设计和实施探究;再由分组实验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到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模拟分析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最终使学生在坚信“定律”的前提下,能够应用“定律”解决所发现的疑难问题和设计改进实验的装置。是层层深入和关注学生实际感知的。
4、突出学习兴趣培养:在课的引入阶段,恰当地应用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质量守恒的猜想,引发兴趣,使学生产生良好学习动机,从而顺畅地进入实验探究程序,并通过总结学生所得实验结果得出质量守恒定律。在此基础上,教师还特意鼓励学生设计改进实验装置,将课堂向培养创新能力的高度自然延伸,很好地落实了教学目标安排。特别是师生间的和谐交流,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新知的欲望此起彼伏,达到了“我要学、我想学”的境界。
5、关注学生的认知思维:课堂上通过学生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天平上,使学生会自觉和不自觉地发现指针向砝码一端偏移,从而很自然的迸发出寻求原因的欲望和动力。当多数同学认为,“生成二氧化碳与水的质量总和等于消耗蜡烛质量”而同意“反应前后质量相等”的结论时;教材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与内涵,将学生的认知水平自然而然地推倒了更高的层面上。再通过镁条燃烧的实验,让学生很快找到天平倾斜的原因,并及时地提出创新改进实验装置的要求,把培养能力的教学推到更高的层面上。真正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本节课的困惑与反思:
困惑一: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每一个实验都要使用到天平称量,托盘天平的操作不怎么复杂但学生用起来却很慢,占时间较长,影响定律原因的内涵挖掘、影响知识巩固应用的深入。但在反复实验中锻炼了学生的操作技能,熟练了托盘天平的使用。若使用电子天平,节省宝贵的时间,很快能得出定律,进而分析原因和安排巩固练习,还能进行改进实验装置等创新能力培养。可实施课堂教学时我只能选择托盘天平,而别的选择很难实现。
困惑二: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设计有白磷燃烧、铁与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蜡烛燃烧、碳酸钠与稀盐酸、镁条燃烧六个实验。只有蜡烛燃烧最熟悉,其他实验第一次操作,也只能知道它是化学反应,对现象,反应本质不熟悉,会影响知识的形成。再有实验的数量多,占用时间长,影响知识能力培养的进一步挖掘。课堂教学时我只选择了白磷燃烧、铁与硫酸铜溶液、蜡烛燃烧、镁条燃烧四个实验,不知是否恰当。
反思一:探究式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的指导作用。本节课设计实验有白磷燃烧、铁与硫酸铜溶液、蜡烛燃烧、镁条燃烧。探究活动多,学生参与多,活动形式开放。在组织这么多活动的同时,要组织学生总结出守恒定律,要分析原因,要巩固应用守恒定律,还要组织进行装置的创新改进。教师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而更重要的是引导者。教师给学生的不应是平坦的道路,而应是正在修建的桥桩或是杠杆的支点,让学生自己搭建桥梁,操起杠杆实现应有跨越。
7、质量守恒定律教学反思
在本课题之前,学生已经知道了物质经过化学反应可以生成新的物质,但是并没有涉及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之间的问题。本课题主要通过实验来探讨公演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之间的关系,开始了从生成何各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方面的过渡,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公演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公演方程式写和计算的教学做好理论准备。学生在实验探究基础上归纳出质量守恒定律,这是本课题的重点,运用化学反应的实质解释和分析质量守恒定律,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各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从而实现本课题难点的突破。本课题对初中化学乃至今后的高中化学学习都题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本课基本上能按照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实施,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1)体现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2)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与同伴、与教师的交流中获取对化学的最深感受,体验到成功之乐,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不少化学问题是从实际中得来的,知道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咱课堂体验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
8、动量守恒定律教学反思
一直觉得习题课很难上,虽然精心选择习题,但看学生上课的反应,设计的题目并没有给他们设置多大的难度,真的是题目的难度不够吗?什么才叫做难题呢?其实很多同学简单的题目也不会做啊,我是很纠结啊!杨双老师专门听了我的一节《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的习题课,这回在杨老师的指导下,明白了不少。
一、设问深度不够,不能引发思考
我在课上选了这样一道例题
例1:两辆质量相同的平板小车a、b成一直线排列,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原来静止在a车上的一个小孩跳到b,接着又立即从b跳回a车,他跳回a车并相对a车保持静止,此后。(填选项前的字母)
A.a、b两车的速率相等 B.a车的速率大于b车的速率
C.a车的速率小于b车的速率 D.a、b两车均静止
这本是一道多对象、多过程的使用动量守恒定律的典型例题,但学生不经任何详细分析就可以获得全过程的动量守恒方程,从而得到结果。这不是我想要的,但我没能很好的将学生带入分析。杨双老师建议:设问之一:每辆车的动量是如何变化的?这个问题明确的将学生带入过程分析,并能很好的体现内力是如何改变系统内各个物体的动量,做好这件事,对以后新问题的解答提供了思路上的示范(其实,课后还真有同学问我当人再次落到a车上,小车不会静止吗?)。同时我也体会到这个设问对下一个例题的处理明确了思考方向
例2:在质量为M的`小车中挂有一单摆,摆球的质量为m0,小车(和单摆)以恒定的速度v沿光滑水平地面运动,与位于正对面的质量为m的静止木块发生碰撞,碰撞的时间极短.在此碰撞过程中,下列哪个或哪些说法是可能发生的 ( )
A.小车、木块、摆球的速度都发生变化,分别变为v1、v2、v3满足(M+m0)v=Mv1+mv2+m0v3
B.摆球的速度不变,小车和木块的速度变为v1和v2,满足Mv=Mv1+mv2
C.摆球的速度不变,小车和木块的速度都变为v′,满足Mv=(M+m)v′
D.小车和摆球的速度都变为v1,木块的速度变为v2,满足(M+m0)v=(M+m0)v1+mv2
这道题是个瞬间问题,强调了碰撞瞬间摆球动量不受影响,可解释方法要用到力对运动状态改变的作用,如果例1的设问解释清楚,学生想到这一层也就顺理成章了。
对于例1,还可以设问:若人是斜向上方跳离小车,还会是这种结果吗?这样也将学生带入动量守恒使用条件的思考上,增加了思考的难度和广度。
二、题型设计单一,无法激发高水平学生的思考积极性
本节课的题目设计均在水平面上的状态变化,想法较为单一,如若再加上下面这到例题,从思维的深度上就明显提高了
例3:如图所示,将质量为M1,半径为R且内壁光滑的半圆槽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左侧靠墙角,右侧靠一质量为M2的物块.今让一质量为m的小球自左侧槽口A的正上方h高处从静止开始落下,与圆弧槽相切自A点进入槽内,则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
A.小球在槽内运动的全过程中,小球与半圆槽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B.小球在槽内运动的全过程中,小球、半圆槽和物块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C.小球离开C点以后,将做竖直上抛运动
D.槽将与墙不会再次接触
这样的例题要求学生必须从三个方面做出考虑:①、动量守恒定律的使用条件;②、内力决定的动量变化过程;③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这样的题目不仅将先前例题所涉及到的方法加以强化,而且拓展了学生的思路,从而也引导学生得到一些简单的结论:初态中动量大的物体决定系统最后的动量状态。
三、对学生估计不足,使课堂留有遗憾;学生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处理不够透彻,为以后留下隐患
对于学生处理例1题目的快速,预想不足,没能达到对多过程问题的整体处理的强化认识;对于巩固练习中出现的研究对象的选择问题,没有对整体处理和部分物体作为研究对象处理两种方法的明确对比,这应该对以后的问题处理留有隐患。
其实,本人在设计习题课时,主导思想还是想帮助学生建立模式化的解题思路,但在具体操作中,也不时和学生犯同样的错误:先算后想,以对代会的错误,这应该还是对题目的理解不够透彻,讲解抓不住要点所致吧。
9、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学反思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是高中物理新课标选修3-1(人教版)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主要学习电荷的基本概念及电荷守恒定律。同学们在初中阶段就接触了本节知识(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电荷间的性质、电荷守恒定律等),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该在这个基础上加深、提高。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电量的概念;知道摩擦起电,知道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知道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知道电荷守恒定律;知道什么是元电荷。
这章节内容看起来似乎十分简单,这些内容有的大部分知识点是初中已经讲过的,有的是为后面的知识学习作准备或导入用的,经过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我们并不是简单地重复初中所展示过的实验,而是采用探究性思维展开本节教学内容。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通过对原子核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我把这节课的重点定位在通过比较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三种带电方式,找出它们的本质特征,抽象概括出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学难点感应起电这部分内容,要做好演示实验,使学生清楚地知道什么是静电感应现象,在此基础上,使学生知道,感应起电也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使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这次教学过程中我用到多种教学资源,包括丝绸,玻璃棒,毛皮,硬橡胶棒,表面包铝箔的轻质小球,感应器电机,金属导体,主要是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教育教学的工具。这些资源的利用对学生掌握新知识起到预期的良好效果。
整节课的流程非常顺利,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达成了教学目标,经过后期的习题练习可以使学生更深刻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但在教学过程中还有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由于教学资源的限制,以及个人临场发挥的原因,使得感应起电实验的演示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学生对感应起电的微观过程掌握不足以致不能灵活运用于习题之中。
2.教学语言不够精炼,在重难点教学中还不能一针见血。我会在以后的备课以及教学过程中不断磨练自己,最终到达这一目标。
3.对于学生回答问题后的评价过于单一,不能达到鼓励学生学习,给学生以包容之感,好的评价还能使课堂的学习气氛得到升级。
4.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备课不足,导致课堂教学过程不够顺利,对本节课的预设不足。应该针对教学班级的理解程度,和当堂课的教学进度制作多套习题方案,以使学生更深刻理解本节课的抽象微观内容。
5.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运用不够熟练,使得它教学过程中起的作用不够好,如果加上现场拖拽用三种带电方式比较图表得出抽象的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就更好了。这样的方法同样可以在总结的时候让学生回忆并加深本节课的全部内容。
6.教学过程应饱满而且要动静结合,使得学生在重难点问题的攻克变得更容易。
10、质量守恒定律教学反思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反思
在十一月八号这天,师大的老师来到我们实习中学看望我们并且听了我们讲的课,王老师听得我的质量守恒定律这节课,在课后我的指导老师和王老师都给与我许多建议和指导。让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就这节课的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上,我将实验探究作为教学目标的突破口,整个过程突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唯独目标融为一体的化学教学价值观。特别是教师的有效启发引导和学生实验探究活动,不但是学生能够较为深刻的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和内涵,也使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创新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等活动落到了实处。还让学生体会和享受了学习的快乐。
本节课教学特色有以下几点:
1. 注重启发学生参与
在教学中学生参与活动程度的关键,取决于教师的启发引导是否到位,此刻中我充分是教师的主导和学生主体有机结合,让学生自觉参与到学习情感,实践探究和各方面能力培养。
2. 强化实施探究过程
在本课的两个探究过程设计中,从(1)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动手实验探究,汇总学生成果,得出质量守恒定律;(2)通过习题练习强化巩固所学知识点。
3. 在课的引入阶段,恰当地应用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质量守恒的猜想,引发兴趣,使学
生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从而顺畅地进入实验探究程序,并通过总结学生所得实验结果得出质量守恒定律。
本节课的困惑: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每一个实验都要使用托盘天平称量,托盘天平的操作不怎么复杂但学生用起来却很慢,占时间较长,影响定律原因的内涵挖掘,影响知识巩固应用的深入,但在反复的实验中锻炼了学生的操作技能,熟练了托盘天平的使用.
本节课的反思:
1. 通过这节课的讲解我感到教学设计要强化,追求预设和达成的统一。在成功的氢氧
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试验中,学生体验深刻。在顺利得到质量守恒定律的同时,未能展示学生的许多设想和猜测,会失去许多探究机会。所以以后备课时要考虑到学生怎么想,多做出些针对学生认知思维方式预想,上课时要随时抓住和利用学生提出的问题,从学生的问题出发组织教学,将学习的第一机会和权力交给学生课堂的教学才有生机。
2. 这节课我只是利用了演示实验,并没有运用多媒体教学,这样坐在后面的同学可
能看不清实验过程,以后我应该多用辅助教学工具,给学生充分的视觉感受,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 我的板书不是太好,设计的也多,以后我应在这方面多多加强练习。
4. 我在整节课的感觉是前松后紧,所以以后在时间掌握方面还有待提高。
5. 在处理习题的时候我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太短,以后也应改进。
总之通过这次老师来听我的课,给了我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这些不仅仅对我的实习生活大有帮助,而且对我在毕业之后的工作中也应是使我受益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