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学反思

2023-08-26 18:44:20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学反思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学反思

1、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学反思

  开展本课的教学活动,关键是要有一定数量的昆虫标本,而且种类要多,蜻蜓、苍蝇、蜜蜂、蚂蚁、蝴蝶、蝗虫等,而我在教学中遇大的最大障碍就是这个标本材料的缺乏,只能通过ppt图片和已有的知识展开。

  介绍“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的资料,目的是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性,希望学生能够仿照这些观察记录,在课外对某一昆虫的身体特征、生活习性进行一段时间的细致观察,并完成一份观察报告。

  我除了介绍教材中的资料外,还可以结合多媒体资料,通过播放某些昆虫的生活录像片断(这方面的资料还是蛮多,挺好搜集的),使学生对这个内容有更感性的认识。然后在此基础上,布置学生在课外完成对一种昆虫生活习性的观察报告。这是一种开放性的活动,对观察结果没有的规定。我想只要学生积极参与了这个活动,经历了这个活动的过程,活动中认真地观察、记录和总结,就达到了教学的要求。

  总体感觉,因为标本材料因素,在教学时有些束手束脚。作为科学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提前全方位多角度地考虑各种教学因素,努力排除各种不利因素的干扰,从而实现有效的教学效果。

2、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一、善用教材,凸现课堂的实效性。

  分析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认为他们对暑假的饮食健康、家居安全、户外安全最有必要了解并掌握,形成良好的习惯。在教材的基础上认真解读,课文包含着深刻的健康安全教育的丰富内容,所以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相关的信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如吃水果要先洗洗,在这幅图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在关注饮食方面的卫生问题。所以我善用教材关注学生切实存在的健康安全隐患,凸现教学课堂的实效性。

  二、 走进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教学内涵。

  健康安全的教育就是让学生形成持久的习惯。从学生生活中最简单的吃雪糕入手,教师的说教抵不过雪糕的诱惑,于是我开发资源,用医院里的小病人展现生病的痛苦,引入生活情景,再让学生自我剖析,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善用课堂生成资源,马上进入分析,那你以后还吃这么多吗?让其他学生在身边事例的感染下受到启发,自觉形成不乱吃,不多吃的良好习惯,在课堂中明白并知道以后付诸行动。每一个活动环节,落到实处。在认真的倾听,真诚的交流中把健康安全的知识变成学生自觉去做的习惯。品德教育在润物无声中得到深化,有效的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三、 以“招数”为话题,用活动引导学生健康安全地生活。

  活动性是品德课程的基本特征。本课中,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关注教学深度,设计了“学三招”的活动。

  在“饮食健康”中,通过图片引入生活情景,用简单的“对”“错”的手势,引发学生的思考,全员参与,学生说,教师导,在分析中,引导学生怎样去作,养成今后在生活中自然而然这样做的习惯。

  在“家居安全”中,以“我是小小啄木鸟”吸引一年级小朋友的兴趣,让学生找出“家居”存在的安全隐患,这样让学生自主探究,在探究中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是我们品德教学追求的境界。

  在“户外安全”中,用“采摘智慧星”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全面思考问题,在合作交流中透视生活的事件,提升生活的经验。

  四、 用课件辅助教学。

  用真实的照片让学生体会不注意健康安全带来的可怕后果;又用动画、卡通图片让学生在充满童趣的情景中学到知识,养成习惯。

  板书设计巧妙,寓意深刻。用铺路石,让学生体会到只有牢记健康和安全才能铺出一条通向快乐暑假的道路。

  每一节课都是有遗憾的,这节课中,我发现个别学生还是有不敢正视自己的错误的勇气,比如购买零食,喜欢的东西吃很多等现象是学生普遍存在的,但在课堂上有些学生不敢承认。教师在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生活态度方面还要多做引导。

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求索

  教材呈现形式与训练重点和识字3相同。分别按图表的形式展示了“日、目”“冫、氵”的演变过程。根据字形的结构规律和每组词语之间的相互关系,将12个词语分为四组。与识字3略有不同的是情境图生活气息较浓,有充分的想象空间,为识字、诵读、练习说话提供了凭借。既然与识字3有相同之外,在教学识字3时就要有意渗透学法,到本课的学习时使学生的自主行为得到有效的发挥。

  教学片断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识字3,你的收获是什么?

  生:我知道了木字旁和禾字旁的来历?

  生:我知道了和树木有关的字都是木字旁;和庄稼有关的大多数都有禾字旁。

  生:我们还知道两组词串放在一起学习,是让我们区别木字旁和禾字旁。

  生:……

  师:我们是怎么学习识字3的?

  生:(学生相互补充完成)先自己读词串,每个字音读准确,把词语读流利。再结合插图读每组词串,找一找词语之间的联系,然后两组词串进行比较,了解偏旁的来历。

  师:现在我们来学习识字4,请你用学习识字3的方法学习好吗?

  生:自读词串。

  师:变换形式检查。

  师:同学们读书很认真,能把每组词串读得正确、流利。现在,你们再读词串,用一两句话说说词串的内容,要用上词串中的词语。

  生:太阳高高地挂在天上,晴空万里,小艳在这温暖的日子里,洗了一盆衣服,洗好后,挂在衣架上晾晒。

  生:小刚去郊外游玩,站在山顶上向远方眺望,有一位解放军叔叔看到了,以为有情况,架起机枪眯着眼睛在瞄准。(呵呵,有些勉强)

  师:大家仔细看看,这两幅图画的是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事情吗?

  生:不是的,解放军叔叔不能用枪瞄准小朋友。

  生:……

  生:老师,我发现第一组词串里的词语都与太阳有关。

  生:老师让我们用上词语说图意,还没有让我们说词语与什么有关系。

  师:那好,你们既然发现了规律,就找一找吧!

  生:与太阳有关的字用的是日字旁,与眼睛有关的字用的是目字旁。两个偏旁不能用错。

  生:……

  ……

  师:本课就3个生字,你们用什么办法记住它?

  生:晒,太阳从西边升起。

  生:不对,应该说太阳从西边落下。

  生:瞄:眼睛盯着禾苗。还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读住它。目字旁加上一个苗字就是瞄准的“瞄”字。

  思考:二年级的识字教学要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并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以适应三年级识字教学“扶”渐减,“放”渐增这一发展趋势。识字3和识字4既有相同的规律,又有不同的特点。本课的教学充分利用识字3的学习方法,调动了学生主动识字的积极性,减少了教师指导的行为。同时力求体现识用结合,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识字能力。

4、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排列与组合不仅是组合数学的最初步知识和学习概率统计的基础,而且也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在二年级上册教材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学生通过观察、猜测以及实验的方法可以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本册教材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为落实新课程的理念,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我组织许多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的活动,运用小组共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沟通,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为此,将采取以下教学策略: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2、动手实践体验,探究解决问题。3、关注合作交流,引发数学思考

  排列与组合这一数学思想将一直影响到学生的后继学习,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学生将全面学习相关知识,组合知识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很广泛,由于其思维方法的新颖性与独特性,学习时要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它又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不可多得的好素材。出于这样的考虑本课教学中我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方面做了些尝试,同时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排列组合》时,我没有按知识结构为主线,而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情感与体验来组织教学。创设“游数学广角”的故事情境,穿衣服——吃早点——游数字乐园(数字搭配)——游活动乐园(线路选择)——游游戏乐园(跑道问题,词语搭配)一系列的情境。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学生乐意学,主动学,不仅获得了知识,更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2、动手实践体验,探究解决问题。

  问题空间有多大,探究的空间就有多大。在本节课一开始,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去探究衣服的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通过“猜想——讨论——实践——汇报——比较——归纳”等环节,充分展开探究过程。

  3、关注合作交流,引发数学思考

  本节课我运用了分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沟通。比如9、3、7这三个数字可以组合成多少个三位数,这个问题不是学生一眼就能看出的,一下子就能想明白的,它需要认真观察、思考。因此安排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小组合作交流选择最佳方案再汇报。目的是通过给学生一个比较宽泛的问题,给学生自己动脑思考的空间,再通过小组交流,让所有的学生获得表现自我的机会,也可以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

  同时我也思考:在这节课中,很多同学表现非常出色,对这部分同学该怎么处理?在孩子起点高时是否可以让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进行整合分类?即是否能够让学生初步感知排列数与组合数的区别呢?

5、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动物的卵》的教学反思

  本课是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新的生命”单元的第七课。《动物的卵》一课是“新的生命”单元的最后一个研究课题。学生在此之前学习、研究了植物的繁殖的一些知识,由植物的繁衍联系到动物的繁殖,由植物的种子联系到动物的卵,在探究植物新生命孕育的同时,探究动物新生命的孕育便开始了。

  在本课的教学中采用了“自主观察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形式,这样有利于教师深入学生之中,与学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教师与学生共同“亲历科学”。由于这部分知识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用鸡蛋作为研究对象有助于调动孩子的以往经验。所以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重点让学生利用他们最熟悉的鸡蛋来进行实物观察,充分展示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

  让学生能够真正的亲历一次“观察——探究——分析——讨论——总结”的科学探究过程。同时,能够让学生通过学习知识,养成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使学生知道即使是他们最熟悉的事物也有不为他们所知的秘密,养成主动观察、善于发现问题并且愿意解决问题的习惯。尤其,要培养学生能运用多种感官来观察研究,掌握一定的科学技能方法和爱护大自然小动物的健康心理。 本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一次对动物的卵进行观察和探究的过程。在观察的基础上能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推测,并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和查阅资料寻找证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探究动植物繁殖的奥秘。

  科学概念:认识动物的一些繁殖活动及产卵动物卵的特点,感受自然界生命的生生不息,动植物的多样性及动、植物在繁殖上的相似性。

6、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教学反思

  今天的教学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新颖的,学生第一次比较亲密地去接触显微镜,并且用显微镜看到了我们用肉眼永远也无法观察到的微小世界。本节课的重点虽然不在于显微镜的使用,而在于观察的过程。但是显微镜的使用确实是存在的一个重大的问题,有的同学不会使用显微镜,不会对光、调焦,那他就观察不到我们所要观察的一切,整节课也显得豪无意义,而在我的课堂上就出现了这种情况。

  第一个环节制作洋葱表皮的玻片标本,这个环节对学生来说是不成问题的,除了个别小组他们不会撕洋葱的内表皮,或者是找不到内表皮(已丢失)等等,别的`小组都顺利地完成了任务。而接下来的进行观察这一环节,所花的时间比较多,而收到的实际效果却并不好,据我统计全班大约有四分之一的学生他们根本没看到洋葱表皮的细胞,原因种种,有的可能是显微镜的问题,学生所使用的显微镜是简易的放大倍数比较小的显微镜,若质量有问题,可能调焦就不会那么准确。也有的小组,对光没对好,或者是所在的位置太暗,光线不好,种种原因导致他们没看到。看到的同学不但速度快,连图也画得好。没看到的同学,那就什么也没了。由于课堂时间紧张,没看到的同学也只能部分到讲堂上来看,或者同学那里看,课堂效果就不是很好了。

7、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教学反思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在上册的学习中,学生对常见动物的基本构造以及一些生命特征进行了观察,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这节课我主要从学科特点出发,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有效运用科学课件,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引导学生亲历了一次“观察——发现——提问——推测——研究”的科学自主探究过程,达到了提高三年级孩子科学素养的目的。上课时,我的教学流程设计如下:

  一、启发性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在导入环节中,先让学生回顾蜗牛和蝴蝶的生长过程,进而通过有趣的语音了解它们的寿命,同时也隐约地揭示了动物的'生命周期有长有短,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在学习本单元的知识埋下了伏笔。

  二、本课的教学思路清晰

  (一)观察蚕卵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先让学生通过肉眼观察蚕卵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点,再分小组让学生使用放大镜进行细致的观察。从学生的汇报看,他们的观察很到位。例如:他们能用借助直尺测量蚕卵的大小,用放大镜观察到蚕卵中心处向下微凹,蚕卵有的是黄色,大多是灰紫色……这些说明学生已经能借助有效的工具进行细致的观察了,抓住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强烈的参与欲望,我感到十分高兴。

  (二)从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我通过一段视频--“蚕的孵化”的播出,将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探究的新世界,两分钟的真实录像,让孩子们领略了蚕的生命:刚孵出的蚕宝宝,长得黑黑的像小蚂蚁,在显微镜下,身上的细毛都隐约可见,幼小的蚁蚕艰难的坚持不懈的伸缩着身子从卵壳里往外蠕动,很久,很久……孩子们静静地观看,而实际观察在深入,思考在深入,蚕宝宝如此费力,孩子们的心也随之为他担心牵挂……

  (三)怎样饲养

  在本环节中,我通过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问题(1)蚕要从卵里钻出来了,我们怎样迎接小蚕的诞生?给了同学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小组进行讨论,(要为小蚕建立一个“家”,并在盒盖上钻些小孔、为它准备食物等。)这里我引导同学考虑:为什么要在盒盖上钻孔?从而让同学认识到蚕的孵化需要空气。再通过讲解,让同学明白蚕卵的孵化还需要适宜的温度与湿度。

  问题(2)蚁蚕诞生了,怎样才能做一个称职的蚕爸爸蚕妈妈?

  这里让同学根据书上的养蚕窍门来交流,同时教师给予正确的指导,同学明确了蚕的健康生长还需要考虑光照、食物、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

  (四)学习观察记录的要点和方法

  提出两个问题:(1)你认为哪些是需要我们记录的?(2)你有什么好方法可以把蚕的各个时期记录下来?从而引导同学科学、细致地观察和记录。

  一节课下来,我发现大部分孩子能够认真试验,并对养蚕产生了很浓的兴趣,课后有好多小朋友拿着自己养的蚕来向我请教。看到孩子们充满好奇与爱心的面容,我的心里感触良多!

8、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茎越长越高》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有两项活动:

  (1)整理有关茎的观察记录,按时间顺序将不同生长阶段的凤仙花茎的颜色、硬度、高度等写在表中。

  (2)植物茎的作用。引领学生重点关注风仙花植物茎的生长变化和植物茎的作用,引领学生通过设计实验的方法验正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让学生了解植物的茎不仅仅具有传输水分的作用,还有运输养料的作用。

  本课教学中我遵循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大胆猜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猜想能力。首先引导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根和叶的作用,以及对风仙花茎的生长变化的观察,思考有关茎作用的问题。要求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茎能将水由下往上运输:将一段新鲜的芹菜放入装有红色颜料水的'杯子中,观察它的变化,再将芹菜拿出来横切开放入杯子中,再观察它的横切面,会发现芹菜变成红色的了,通过这个小实验让学生知道养料是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学生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进行实验验证的主要目的不是帮助学生构建对于茎的作用的完整认识,而是以茎具有运输水分作用的研究为载体,引领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茎有什么作用);对问题的可能答案做出假设(运输水分和养料);设计实验(运输水分的实验);通过实验收集信息;得出结论。小组实验讨论和探讨给了学生极大的发散性思维空间,学生在活动中真实地感受到科学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无穷乐趣。

  在教学中我还力图渗透德育教育:亲近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鼓励学生在科学课的学习中要以事实说话,培养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在科学活动中要有耐心毅力,乐于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意见,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培养团体合作精神。

  这节课还有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例如在学生讨论时,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加强引导。

9、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学反思

  开展本课的教学活动,关键是要有一定数量的昆虫标本,而且种类要多,蜻蜓、苍蝇、蜜蜂、蚂蚁、蝴蝶、蝗虫等,而我在教学中遇大的最大障碍就是这个标本材料的缺乏,只能通过ppt图片和已有的知识展开。

  介绍“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的资料,目的是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性,希望学生能够仿照这些观察记录,在课外对某一昆虫的身体特征、生活习性进行一段时间的细致观察,并完成一份观察报告。

  我除了介绍教材中的资料外,还可以结合多媒体资料,通过播放某些昆虫的生活录像片断(这方面的资料还是蛮多,挺好搜集的),使学生对这个内容有更感性的认识。然后在此基础上,布置学生在课外完成对一种昆虫生活习性的观察报告。这是一种开放性的活动,对观察结果没有的规定。我想只要学生积极参与了这个活动,经历了这个活动的过程,活动中认真地观察、记录和总结,就达到了教学的要求。

  总体感觉,因为标本材料因素,在教学时有些束手束脚。作为科学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提前全方位多角度地考虑各种教学因素,努力排除各种不利因素的干扰,从而实现有效的教学效果。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