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三年级《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2023-10-31 13:11:34

  三年级《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三年级《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1、三年级《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课文描写了俄罗斯乡下的一对兄弟在一大片开满蒲公英的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快乐成长的情景,表现了“我们”对这片草地朴实的爱,以及这片草地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快乐,体现了人与大自然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朴实的乐趣。

  在教学的.时候,我非常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珍视学生在阅读实践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与文本对话,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读自己的书。力求使阅读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让学生在对话中、合作中、交流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

  在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学习中,我要求学生精读深思、切己体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人物,分角色读、演描写哥哥(弟弟)往对方脸上吹蒲公英的语句,边读边想象情景,边读边体会句子中那些有趣的“骗”过哥哥(弟弟)的词语。接着,在学生充分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一本正经、使劲、假装、打哈欠”等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将生动有趣的玩耍情景再现于头脑中,并通过不同的表情、语气、动作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将自己独特的体验表达出来。

  对于第三自然段的教学,则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通过学生默读思考,合作交流,全班对话,师生合作,自己解决“草地为什么会变色”这一问题,并在合作探究中读懂课文,感受草地的有趣。

  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我着力让学生潜心品评,在多元解读中引导学生创造性地与文本对话。“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在读中体会“我”把蒲公英当作人,当作自己的朋友、草地朴实、真挚如同朋友般的爱,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美好的关系。

  非常可惜的是,我在这一课时的实际教学中,还是出现了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概括地说,主要还是没有跳出文本的框框,只停留在对文本表面的感受和理解上。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只是让学生在读、演中体会文中兄弟俩对这片草地的爱,没能及时让文本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沟通,“要是我们在这片草地上会怎么玩?这片草地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整堂课,还只是停留在文中的兄弟俩对这片草地的爱和草地给“我们”带来的快乐,而没有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片草地的感受。

2、三年级课文《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今天与孩子们一起学习了第2课《金色的草地》。课虽说是上完了,但这心里却怎么也放不下。

  一首小诗开场,不知道会给孩子们留下点什么。学习这一课之前,我利用早读时间,把一首《蒲公英》诗歌抄在黑板上。这时也有不少孩子把这首诗抄在了自己的手抄诗集上。课前,领着孩子们读了几遍,可惜没有时间与他们一起品味这首诗。这首诗能给孩子们留下什么,此时,我这心里,却是没有一点底。新经典诵读培训后,让我一直放不下的就是那一首首文字优美的诗歌,是呀,如果把那些诗歌加入我们学习的课文,是不是更有意思呢?这节课,也算是个尝试吧。

  雨潇的问题,带走了聪明的小猴子。看看课文学习得差不多了,我问孩子们,在学习课文后,是不是解决了预习时没有读懂的问题?如果有还没有解决的问题,现在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因为,这篇课文不是很难理解,所以,此时几乎没有孩子再举手提问。正在进行下一个环节时,雨潇却举起了手。叫起雨潇:“课文中写‘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可我们都起床了,为什么蒲公英还在睡觉呢?”

  这个问题,还真值得研究研究呢。早上,蒲公英的花可是合着的,我们可不可以理解它还在睡觉呢?到了中午花才张开,噢,到了中午蒲公英才开花呢,那个时候的我们早就起床半天了。单从文字上解释,一时还真说不清楚。我该从什么角度上与孩子们一起理解这个问题呢?先让我想一想再说吧。不过,在思考的过程中,把聪明的小猴子交到了雨潇的手里。是呀,聪明的小猴子应该属于他这们关于质疑的人。

  没有“一本正经”地备课,栽在了“一本正经”之上。在检查孩子们认读生词读到“一本正经”的时候,突然想到要让孩子们用这个词说一句话。说来惭愧,一直都理解这个词多多少少带有贬义。“瞧他,一本正经的样子。”“哼,一本正经的,好像真的一样。”平时,我总喜欢这样说。这回坏了,因为我这样的印象,所以在孩子们说“我一本正经地写作业。”时,我提出反对意见。

  放学了,锦雨打来了电话,电话里,锦雨告诉我,因对“一本正经”的`理解不一样,他跟妈妈争执起来。这小子总是这样认真,不把问题捣腾明白,他是不会罢手的。好,我就喜欢这样的认真劲儿,有问题,就得弄个明白才对。不过,因还有事儿,只能告诉他明天咱再解决这个问题。

  晚上,我打开电脑后的第一件事儿就是查查一本正经的意思。

  一本正经:原指一部合乎道德规范的经典。后用以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有时含讽刺意味。

  看了这解释,哎呀呀,我的理解真是偏颇了。现在看来,学生们的“我一本正经地写作业。”“我一本正经地读书。”应该都是对的。

  明天课上的第一件事儿,我就是要“一本正经”地告诉孩子们,明天他们用一本正经造的句子都是对的。

  最重要的是,我会一本正经地把聪明的小猴子递到锦雨的手里,聪明的小猴子,不跟这样爱学习的人交朋友,又跟谁交朋友呢?

  这一节课,不光是孩子们有收获,我也收获多多呢。当然,同时也提醒我,以后的备课,要细致再细致,不放过任何一个“地雷”。呵呵!这地雷,可是能炸人的。

3、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金色的草地》是苏联作家描写的一个有趣故事。通过我和弟弟对蒲公英早晚变化地观察,认识到草地、植物都是有生命的。文章抒发了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

  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理念出发,加强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这一维度,教学中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

  一、揭题

  良好的教学氛围,饱满的学习热情是学习成功的中国。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和生活经验,对蒲公英有一定了解,因此这一步主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谈自己对蒲公英的了解,以便更好的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

  三年级学生经过了两年多的语文学习,已经掌握了常用的识字方法,已具备借助字典认读生字的能力。在这一步教学中,主要使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在识记的基础上读通课文。教师通过在语言环境中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识记。

  三、细读文

  1、学习1、2自然段:

  这两个自然段的学习,我采用比较学习的方法。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描写了我家窗前的草地上有许多蒲公英,每当它开放时变成金黄色,大家都夸金色的草地太美了。第二自然段写了我和弟弟为了寻开心揪掉这些蒲公英。通过美读第一自然段,使学生了解蒲公英很美,读第二自然段抓住句子“就这样,我们总是为了寻开心,揪掉这些不引人注目的小花。”和换词练习“引人注目”,了解这么美的蒲公英不被我和弟弟注意,我们不喜欢蒲公英,只是用它来寻开心,为后文我和弟弟对蒲公英态度的变化(喜欢蒲公英)做铺垫。

  2、学习3、4、5自然段:

  鼓励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这一环节的学习,“在小组中说说‘我 有什么新发现?有了新发现后,‘我们 有什么变化?”将集体学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利用复述和小练习的形式使学生了解蒲公英在不同时间它的花瓣形状、颜色都有所不同,渗透自然知识。通过读第四、第五自然段,画出印象深刻的词句这一教学方法,向学生渗透阅读学习方法,从而体会蒲公英的可爱。课文学到这里,学生很自然地就会想到小作者对蒲公英的态度上的变化为什么这么大?因此可以再把课文第二段和第四第五段比较读读,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由于我和弟弟仔细观察,发现了蒲公英的可爱之处

4、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生活在俄罗斯乡下两个小朋友(兄弟俩)的故事。课文先讲兄弟两个在住处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他们所做的游戏就是趁对方不备,将蒲公英的绒毛吹到对方的脸上。这种带有调皮和玩笑性质的游戏虽然简单,却充满了童真童趣,使兄弟两个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快乐。接着写了“我”(哥哥)无意中发现了草地的颜色早晨是绿色的,中午是金色的,傍晚又变成了绿色的;再仔细观察,又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最后作者总结全文:可爱的草地和有趣的蒲公英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还给他们带来了探索发现的喜悦。

  课文描写“我”和弟弟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情节真实生动,读着课文描写孩子的天真和调皮的语句,使人会不自主地产生会心的微笑;课文结尾以孩子的眼光和心理,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讲了蒲公英颜色昼夜发生的变化及进一步抒发了自己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课文在第三自然段以吐泡泡的形式,对阅读作了提示,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草地会变颜色的原因。

  课文语言平实,内容也比较简单。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因此,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不能仅停留在“草地玩耍游戏”和“蒲公英的变色”上。要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这也是学习本篇课文的难点所在。

  教学前,让学生查找有关蒲公英的资料,并且预习了本课的生字。这篇课文文字和内容都比较浅显,学生通过自读,大体上能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中,我用下面的问题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一是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二是“我”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及其变色的原因。第一件事指导学生进行表演。演之前,要把课文读熟,然后让学生揣摩兄弟两人的心理、神态,并据此设计相关的动作,还可以加进有关的对话。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要不脱离课文的原意,表演可以不拘一格,可以多样化。学生兴趣浓厚。表演得很好。学生对“草地为什么会变色?”很快就能找到答案。但蒲公英到底是什么样的?同学们不是很清楚。曹宇同学提了个问题很好,他问:“我知道蒲公英是白色的,这里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怎么成了金色的了?”接下来,我们通过同学们拿出查找的资料了解到蒲公英花的样子,明白了草地为什么成金色的原因。同学们的印象就更深刻了。

5、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生活在俄罗斯乡下两个小朋友(兄弟俩)的故事。课文先讲兄弟两个在住处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他们所做的游戏就是趁对方不备,将蒲公英的绒毛吹到对方的脸上。这种带有调皮和玩笑性质的游戏虽然简单,却充满了童真童趣,使兄弟两个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快乐。接着写了“我”(哥哥)无意中发现了草地的颜色早晨是绿色的,中午是金色的,傍晚又变成了绿色的`;再仔细观察,又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最后作者总结全文:可爱的草地和有趣的蒲公英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还给他们带来了探索发现的喜悦。

  课文描写“我”和弟弟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情节真实生动,读着课文描写孩子的天真和调皮的语句,使人会不自主地产生会心的微笑;课文结尾以孩子的眼光和心理,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讲了蒲公英颜色昼夜发生的变化及进一步抒发了自己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课文在第三自然段以吐泡泡的形式,对阅读作了提示,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草地会变颜色的原因。

  课文语言平实,内容也比较简单。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因此,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不能仅停留在“草地玩耍游戏”和“蒲公英的变色”上。要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这也是学习本篇课文的难点所在。

  教学前,让学生查找有关蒲公英的资料,并且预习了本课的生字。这篇课文文字和内容都比较浅显,学生通过自读,大体上能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中,我用下面的问题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一是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二是“我”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及其变色的原因。第一件事指导学生进行表演。演之前,要把课文读熟,然后让学生揣摩兄弟两人的心理、神态,并据此设计相关的动作,还可以加进有关的对话。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要不脱离课文的原意,表演可以不拘一格,可以多样化。学生兴趣浓厚。表演得很好。学生对“草地为什么会变色?”很快就能找到答案。但蒲公英到底是什么样的?同学们不是很清楚。曹宇同学提了个问题很好,他问:“我知道蒲公英是白色的,这里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怎么成了金色的了?”接下来,我们通过同学们拿出查找的资料了解到蒲公英花的样子,明白了草地为什么成金色的原因。同学们的印象就更深刻了。

6、三年级《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反思

  《金色的草地》是人教版本新教材第一组课文中的第二篇课文,这篇课文充满了童真童趣,特别是课文中描写我和弟弟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情节真实生动,读着课文描写孩子的天真和调皮的'语句,使人会不自主地产生会心的微笑;课文结尾又以孩子的眼光和心理,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讲了蒲公英颜色昼夜发生的变化及进一步抒发了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教学前,我准备有关蒲公英的挂图或照片。还让学生查找有关蒲公英的资料,这篇课文文字和内容都比较浅显,学生通过自读,大体上能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中,我用下面的问题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一是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二是我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及其变色的原因。第一件事指导学生进行表演。演之前,要把课文读熟,然后让学生揣摩兄弟两人的心理、神态,并据此设计相关的动作,还可以加进有关的对话。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要不脱离课文的原意,表演可以不拘一格,可以多样化。学生兴趣浓厚。表演得很好。学生对草地为什么会变色?很快就能找到答案。但蒲公英到底是什么样的?同学们不是很清楚。陈蕴涛同学提了个问题很好,他问:我知道蒲公英是白色的,这里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怎么成了金色的了?接下来,我们通过同学们拿出查找的资料了解到蒲公英花的样子,明白了草地为什么成金色的原因。同学们的印象就更深刻了。

7、三年级《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课文描写了俄罗斯乡下的一对兄弟在一大片开满蒲公英的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快乐成长的情景,表现了“我们”对这片草地朴实的爱,以及这片草地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快乐,体现了人与大自然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朴实的乐趣。

  在教学的.时候,我非常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珍视学生在阅读实践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与文本对话,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读自己的书。力求使阅读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让学生在对话中、合作中、交流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

  在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学习中,我要求学生精读深思、切己体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人物,分角色读、演描写哥哥(弟弟)往对方脸上吹蒲公英的语句,边读边想象情景,边读边体会句子中那些有趣的“骗”过哥哥(弟弟)的词语。接着,在学生充分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一本正经、使劲、假装、打哈欠”等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将生动有趣的玩耍情景再现于头脑中,并通过不同的表情、语气、动作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将自己独特的体验表达出来。

  对于第三自然段的教学,则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通过学生默读思考,合作交流,全班对话,师生合作,自己解决“草地为什么会变色”这一问题,并在合作探究中读懂课文,感受草地的有趣。

  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我着力让学生潜心品评,在多元解读中引导学生创造性地与文本对话。“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在读中体会“我”把蒲公英当作人,当作自己的朋友、草地朴实、真挚如同朋友般的爱,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美好的关系。

  非常可惜的是,我在这一课时的实际教学中,还是出现了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概括地说,主要还是没有跳出文本的框框,只停留在对文本表面的感受和理解上。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只是让学生在读、演中体会文中兄弟俩对这片草地的爱,没能及时让文本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沟通,“要是我们在这片草地上会怎么玩?这片草地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整堂课,还只是停留在文中的兄弟俩对这片草地的爱和草地给“我们”带来的快乐,而没有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片草地的感受。

8、小学三年级《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我一直认为,学生的感悟不仅可以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他们的火花,而且可以让孩子挥洒想象和才情,从而体验会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因此在教《金色的草地》时,我就把如何让孩子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这一小课题带入了课堂?

  首先,我通过课件演示金色的草地、张开的蒲公英、毛茸茸的种子虽然当时学生只是挤在讲台前观看我小小的电脑屏幕,但学生还是完全感受到了草地的美,从他们的'眼神中,我甚至感受到了孩子们产生了想在草地上玩耍的冲动,与此同时,我便让学生读读演演文中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领悟草地给兄弟俩带来的快乐。随之我又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说说此时此刻草地的上空是怎样一种情景?

  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有的说:草地的上空飘满了绒毛,随风舞动,像是跟我们捉迷藏呢!有的说:绒毛像小雪花在草地的上空跳舞!有的说:绒毛像个调皮的孩子,东跑跑西跑跑,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如果是你,在这片草地上还会玩什么游戏呢?孩子们个个神采飞扬,高高举起了手老师,我!我!唯恐我不让他回答。

  为了让每个孩子能得到情感的宣泄,于是我让孩子们画一画此时的草地和最想对草地说的贴心话。孩子们拿着笔挥洒着他们的想象、激情、才华我的心情灿烂无比,原来孩子们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啊!

9、三年级语文《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所执教的《金色的草地》一课是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第一单元的第二课。

  《金色的草地》是苏联作家描写的一个有趣故事。通过我和弟弟对蒲公英早晚变化地观察,认识到草地、植物都是有生命的。文章抒发了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

  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理念出发,加强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这一维度,教学中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

  一、揭题

  良好的教学氛围,饱满的学习热情是学习成功的中国。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和生活经验,对蒲公英有一定了解,因此这一步主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谈自己对蒲公英的了解,以便更好的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

  三年级学生经过了两年多的语文学习,已经掌握了常用的识字方法,已具备借助字典认读生字的能力。在这一步教学中,主要使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在识记的基础上读通课文。教师通过在语言环境中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识记。

  三、细读文

  1、学习1、2自然段:

  这两个自然段的学习,我采用比较学习的方法。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描写了我家窗前的草地上有许多蒲公英,每当它开放时变成金黄色,大家都夸金色的草地太美了。第二自然段写了我和弟弟为了寻开心揪掉这些蒲公英。通过美读第一自然段,使学生了解蒲公英很美,读第二自然段抓住句子就这样,我们总是为了寻开心,揪掉这些不引人注目的小花。和换词练习引人注目,了解这么美的蒲公英不被我和弟弟注意,我们不喜欢蒲公英,只是用它来寻开心,为后文我和弟弟对蒲公英态度的变化(喜欢蒲公英)做铺垫。

  2、学习3、4、5自然段:

  鼓励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这一环节的学习,在小组中说说我有什么新发现?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什么变化?将集体学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利用复述和小练习的形式使学生了解蒲公英在不同时间它的花瓣形状、颜色都有所不同,渗透自然知识。通过读第四、第五自然段,画出印象深刻的词句这一教学方法,向学生渗透阅读学习方法,从而体会蒲公英的'可爱。课文学到这里,学生很自然地就会想到小作者对蒲公英的态度上的变化为什么这么大?因此可以再把课文第二段和第四第五段比较读读,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由于我和弟弟仔细观察,发现了蒲公英的可爱之处,便不再随意揪它,把蒲公英当成和他们一样的小孩子。借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渗透教育: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四、总结全文

  这一步的教学给了学生一个充足的空间,通过全文朗读谈谈自己学完课文的感受,学生既可以谈学前、学后对蒲公英的认识,也可以谈自己喜爱的花草,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善于观察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他可以使自己有更多新的认识、新的想法、新的收获、新的提高。然后请学生课后仔细观察自己喜爱的事物,写一写自己的新发现。这样,把语文的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而感悟学习语文是有趣的。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