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遥远的歌溪》读后感

2023-08-12 11:22:20

  《遥远的歌溪》读后感

《遥远的歌溪》读后感

1、《遥远的歌溪》读后感

  散文,不似童话般烂漫可爱;散文,不似诗歌般自由开放;散文,不似小说般漫长有趣。那么,散文到底是什么呢?寥寥几笔,尽述心事的散文,是精悍。洋洋洒洒,阐述心情的散文,是凝铸。而我最喜欢的散文,是用优美的文字,记述一件平凡朴实的事情——《只不过是一刹那》。

  一件事一直令我迷茫:成功到底是什么?是财富?是权力?是外表?每个人的成功都有所不同。如果你的梦想是拥有一大笔财富,那么,你心中的成功,就是财富;如果你的梦想是掌握万人之上的`权力,那么,你心中的成功,就是权力;如果你的梦想是有一张华美的外表,那么,你心中的成功,就是外表。而在陈祖芳老师笔下的余月红心里,观众热力的掌声,就是成功!

  余月红八岁时就被杂技团的阿姨选中。因为杂技,她失去了和伙伴在小溪里嬉戏的欢乐;因为杂技,她失去了和伙伴爬树掏鸟窝的开心;因为杂技,她失去了和伙伴在草垛上睡大觉的幸福;因为杂技,她失去了糖果般美好的童年。试问,你愿意用手当脚吗?不愿意吧!而余月红要表演的节目就是“跳板蹬人”。一个极其危险的杂技,弄不好就“半身不遂”。可想而知,练习这个节目是多么艰难。余月红必须天天练习这个节目。不管是大雪纷飞的冬天,还是烈日当头的夏天,余月红必须6点起床练习。如果你是学生,不妨问问自己:曾经是否有一个“恶魔”念头,希望老师生病了,或是外出了,让别的老师代课,这样,就不用受老师“约束”了?肯定有吧!不过是不愿意说出来而已。

  余月红也有这个“恶魔”念头,而且还是天天呢!外头刮风下雨,余月红的脸上却绽放了笑脸,潘老师一定不会来了;外头冰天雪地,余月红却像吃了蜜般,潘老师一定不会来了。可是啊,潘老师还是来了。是啊,大冬天的,是不希望在暖烘烘的被窝里多呆会儿啊!老天爷偏偏不遂余月红的愿,让她一大早就起来。余月红盼啊盼啊,终于,潘老师有事,要先出去。余月红开心极了,她没有练习,而是在玩耍。结果,第三天,她与潘老师练习是,被发现了!那劈头盖脸的斥责,让余月红难堪极了,怨恨的种子,就在那一刻,在她的心中发芽。

  余月红开始反抗。她不再听潘老师的话。潘老师无奈,只好惩罚。望着落泪的余月红,潘老师的心都碎了,她也不想这样做。但是,身为一名演员,只有先苦后甜。可是,谁知道潘老师对余月红那深深的爱呢?做衣服,先想到的是余月红,时髦的泡泡袖,精美的绣花,无不让她的女儿羡慕。“跳板蹬人”不简单,比蹬伞、蹬缸难多了。潘老师要蹬的人上百斤,更何况人是有思想的呀!若你今天蹬不好,明天一样蹬不好。而潘老师天天都陪余月红练习,一上午,双脚得蹬上几百次。她一定要把余月红蹬上去,蹬上杂技界的群星中去。就这样,余月红在潘老师的脚掌上长大了。

  当余月红迎来观众热烈的掌声时,她笑了,她终于成功了。潘老师也笑了,她的学生,终于成功了。一刹那,余月红明白了。明白了,潘老师背后的爱;明白了,潘老师的严厉;明白了,潘老师的用心良苦。日日夜夜的“耕耘”,终于在今天,“结果”了。为了这成功的一刹那,余月红和潘老师度过了多少个艰辛的岁月,经历了多少次痛苦的磨难!余月红成功的一刹那,是潘老师用心血凝铸而成的。只不过是一刹那……

2、《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为什么穷?穷就穷在幼稚的思维,穷在期望救主、期望救恩的文化上,这是一个渗透到民族骨子里的价值判断体系,太可怕了。

  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这并不是因为他想孤独,而是因为在他周围找不到他的同类。

  生存法则很简单,就是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忍是一条线,能是一条线,两者的间距就是生存机会。

  如果咱们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咱们就比别人多了一些生存机会。市场的生存竞争非常残酷,胜负往往就在毫厘之间,两败俱伤你比他多一口气,你就是赢家。

  干成点事就记住两句话,别把别人不当人了,别把自己太当人了。就这点规律而言,天下乌鸦一般黑。

  所以,你的生存状态不是病态,用佛教的话说是自性无所挂碍,是自在。自在是什么?就是解脱。参来参去,我不如你。

  随缘惜缘不攀缘。

  一是大方,别跟没见过世面似的;二是热情,但也别过分了,别让人觉得咱非要巴结谁;三是脑子多根弦,不该问的别问,不该多嘴的别多嘴。

  每个周末我去柏林看你,这样我每过一天就离周末近了一点,每天都生活在希望里。

  马太效应:你有,给你更多;你没有,把你原来的都拿走。

  当人一旦从危险里跳出来,他就不再去关注这个事物的危险了,他的目光就会全部落在这个事物的利益上,这就是人。

  花费了14天读完这本书,大框架是讲述宗教、信仰和文化,以丁元英这个经济学硕士身份,在贫困村设局扶贫,在音响界鼎鼎有名的乐圣公司的狼嘴里夹肉,“劫富济贫”来使贫困村有出路可走。

  说到扶贫,真就是说想扶就能扶起来的吗?村子里穷,有的人连一年4块钱的水费都交不起,却是有个教堂,有不少信主的人,他们相信有救世主,他们认为信主就能被解救,永远靠的是别人,却不自己出去找一条生路。

  丁元英批判中国文化时说:“传统观念的死结就在一个‘靠 字上,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萨、靠皇恩……总之靠什么都行,就是别靠自己。”对这个“靠”字的批判,从另一个角度上说,就是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一个认识不到自己的责任、不能履行自己责任的人,当然更谈不上认识到自己的独立价值、独立人格所在,也就只能期盼“天上掉馅饼”的神话,只能把聪明才智用在种种“破格获取”的方式上。信主真的`有用吗?主能保证他们不挨饿吗?天上真的有馅饼吗?还是只会落到你的头上?

  丁元英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给他们一个思路,以他们自身的技术,来讨一口饭吃。丁元英知道,即便是直接给予的蛋糕,以弱势文化来推进,也不会有好的结果,所以一开始就没给贫困户太大的希望,让他们自己体会,想要吃饭就得承受风险,做和不做在于他们自己。贫困户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想要吃饱就得付出,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坚持住了的就能成事,当然代价也是有的,比如损害人体健康的工业污染,有毒气体、童工、没有任何人身保险。

  3个小股东入股

  冯世杰的村落贫困,所以看到丁元英这个高知分子且有钱就心动了,想着求高人指个明路,丁元英应邀帮助了他,他最后还是不信任人家,同着叶晓明和刘冰在公司面临考验的时候退股了,小人物没经历过风风雨雨,畏首畏尾,是很正常的,正所谓井底之蛙爬到了井顶,看了一眼美丽的风景,又掉下去了,只剩下绝望。欧阳雪却相信丁元英,她毕竟是饭店股东和经理,也见过些世面,经得起大起大落这种考验,所以成功是否是眷顾那些坚持不懈,经得起考验的人?正所谓富贵险中求,过于害怕风险的人,注定分不到这块儿蛋糕。

  芮小丹自杀

  芮小丹这个人物比较随性,敢爱敢恨、敢作敢为,被称作“天国的女儿”,意思是,是女人都有贪、嗔、痴,没有贪、嗔、痴是天国的女儿,她为什么自杀,按照丁元英的说法,她是警察,做一天警察就有牺牲的危险,而丁元英尊重她的选择,他们彼此自由,彼此尊重,所以芮小丹自杀前,只想到了丁元英,她的父母不懂她,只有丁元英懂她,她的出现是上天给丁元英的一个礼物,她认为自己残疾了毁容了只会拖累别人,而她只想把最美好的自己留在丁元英的记忆里,这才成了永恒。她“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来去自如”这样的生死观,让人敬佩不已。

  林雨峰自杀

  乐圣音响公司的文化是:只有矛,没有盾,永远都是进攻进攻。面对输,林雨峰没有准备,面对记者说大话“如果公理都不在了,我就从这儿跳下去。”他就没有给自己留过后路,尊严、面子在他那太重要了,这是害死他的根本,轻敌是其一,再就是没有居安思危这个顾虑,注定了他会在这方面栽跟头。

  刘冰自杀

  刘冰退股后,面对着公司的欣欣向荣很是懊悔,可惜没有如果,他本就是贪心的人,在公司成立之时享受着上层人物的威风,开着宝马车,穿着西服打领带,喝着秘书倒得咖啡,抽着上等烟,吃着山珍海味,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退股后还抱有这样不切实际的幻想,还留在公司打工,给自己找了后路,以为自己毕竟是元老,公司发展好能分一杯羹,不好也没什么损失,正因为贪心,才输给了丁元英的考验,他毕竟是属于底层阶级,拥有的只是底层思想,不按规律办事,想走捷径,因此,无视道德规范,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丁元英的判断是对的,刘冰按照自己的轨道来走,不知感恩,印证了农夫与蛇,他跳楼的时候还没有醒悟,只是觉得丁元英骗了他。

  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经。在红尘中修行的人,才是高人。

3、《遥远的风铃》读后感

  今天我终于读完了黄培佳阿姨的《遥远的风铃》了!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合上书页,我的眼前总是浮现出那个善良、聪明、美丽、能干的小芽来!

  《遥远的风铃》写的是离我很远的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南方小镇上,命运的机缘让一批省级教师、电影导演以及教学骨干做了江心洲中学的各科老师,十四岁的初中生小芽的命运也在这一年改变了:在黄老师的鼓励下,默默无闻、学习成绩不好不差的小芽短时间钻进尖子生的行列;在优秀导演叶飘零的关怀下,她刻苦练习表演,成为文艺团的骨干;一次偶然的机会,她遇见下放知青贺天宇,从此,她明白了什么是爱……

  虽然这本书上很多地方,我看得很是不是太懂;虽然小芽的世界离我已经很远很远了,但是,小芽的世界,却是那么的吸引我,走进她的世界,我仿佛走进了一个童话世界,我陪着小芽一起,无拘无束的在田埂上奔跑、兴奋地参加文艺宣传队、激动地进城、赶集一样的赶考、探险一样地触摸成人的神秘世界。

  这个暑假,因为有小芽的陪伴,我过的异常的开心!和小芽比起来,我真的很幸福!在她们那个我不了解的年代,小芽除了学习外,还有那么多其他的事情要做:帮爸爸打扫农场、帮妈妈下田做农活、帮农场排演节目。但是,对于自己学习上的事,她一样没落下,她利用睡觉的时间,刻苦的学习,同样取得了回报!

  我喜欢小芽,我更喜欢黄培佳阿姨!是她创作出这样的好作品,才让我有机会认识小芽,希望有一天我能认识更多黄培佳阿姨笔下的人物,等我长大了,我也要做像黄培佳阿姨一样的人,为小朋友带来更多陪伴他们长大的朋友!

4、《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去年在对认知的学习中,让我开始痴迷追求先知先觉的智慧。比如身边有些沉得住气、慢的下来的品牌,他们这么多年之所以能熬过来,这两年大放异彩,不是因为比别人有毅力,而是因为他们想得清楚,看得更远。所以经常寻找着一种智识和能力,去观察、反思自己被局限的生活,去发现和实践更多成长和成才之路。年底,好友陈武给我推荐了一本《遥远的救世主》,通过小说的形式,完美的故事编排,精彩的情节设计,将“认知”诠释的淋漓尽致。自然而然,对这本书更是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一口气看完后,可谓酣畅淋漓,年后又仔细回味了一番,非常有深度、有智慧的一部小说。

  在此,我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小说情节纲要。一位年轻美貌的女警察芮小丹受好友肖亚文之托,为其上家老板丁元英在古城租一套临时住房。这个丁元英是个非同凡响的人物,他利用德国金融公司的股份资金和自己的头脑运作私募基金公司,在中国股市掠夺式的经营。仅11个月,就挣得了近乎一倍的利润。相当于他掌握了取款密码,把中国股市当做他的提款机。在这个疯狂挣钱的过程中,他那颗爱国心和金钱欲望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最后以冻结513.6万马克(全部收入)三年的代价中止了这次合作,决定远离喧闹的都市,到京城附近的古城隐居一段时间。

  在丁元英隐居期间,芮小丹对他的.态度从客气、遗忘、好奇到吸引,几次接触后,特别是无意中听了丁元英的那套高档音响后,被一首《天国的女儿》那纯美的音乐打动,感受到心灵的震撼。于是开着警车遍寻古城所有音响店,想买一套同样的音响,同时也认识了一批玩音响的发烧友,但也因此影响工作而受到停职反省、扣发工资的处理。在这个短暂的接触中,她看到丁元英的文化、气度、思想深度都超凡脱俗,也顾不上好友肖亚文当初的提醒,不顾一切地地爱上了他。

  也许是为了明白丁元英所论述的文化属性,更为了能和他相处得更长久一些,芮小丹决定向丁元英要一件特殊的礼物:让丁元英在王庙村这个贫困县里的贫困村写一个脱贫致富的“神话”。为了揭示文化属性,也为了一份爱,丁元英精心设计了“北京格律诗音响有限公司”和“王庙村音箱生产基地”这两个法律上相互独立的实体,对中国名牌乐圣音响公司采取一种“杀富济贫”的方式来完成这个“神话”。在这个过程中,将要发生的诉讼官司以及胜诉的必然、格律诗公司几位原始股东的淘汰出局、与乐圣公司的最终合作等等都在丁元英的预料之中。面对丁元英合理合法的运作方式,面对丁元英简单简洁的处理过程,芮小丹开始深入思考文化属性和救世主的问题了。就在礼物即将完成时,芮小丹在一次与通缉犯的偶遇中被炸残毁容。为了爱的永恒,芮小丹开枪自杀。而丁元英则伤心吐血,最终也离开了古城。

  故事的结局是格律诗音响有限公司强行进入市场,一鸣惊人成为品牌。在与格律诗公司官司中,乐圣公司败诉,董事长林雨峰驾车自杀。格律诗公司由肖亚文任董事长兼总经理。为了利益,乐圣公司最终与格律诗公司和王庙村合作。最后让我们读者围绕得救之道,对文化属性、传统观念的认知进行了深度反思。

  通读整部小说,我直言不讳,自己的焦点并不在几近完美的芮小丹身上。虽然她性格上独立自尊,工作上出色尽职,生活上潇洒从容,真诚善良,敢爱敢付出,其所作所为,可谓自性自在,坦然面对生活的一切安排,堪称“天国的女儿”!但自己还处在追求改变自己,实现梦想的阶段,兴趣点自然在对事物发展有严谨思维和准确判断的丁元英身上。他见解独特、运筹帷幄,才华横溢,连五台山主持大师都这般评价他的品性:“身上三气居中,三分静气,三分贵气,三分杀气,还有一气住于身中,游离心外—一分痞气”。在此我想从四个方面分享自己对认知、对丁元英的推崇,以及对小说的整体评论。

  一、我不会去忌讳任何神话

  这句话还是自己在一次阅读中偶遇的,曾经只因为听起来非常有个性,梦想着自己就是下一个传奇,所以把这句“我不会去忌讳任何神话”作为各种平台主页上的个性签名。而今,我觉得这句话最适合丁元英了,尤其是他对神话的定义:这世上原本就没什么神话,所谓的神话不过是常人的思维所不易理解的平常事。之后在送给芮小丹礼物(为王庙村写一个脱贫致富的神话)的时候,就是这样践行的。实现整个“神话”的过程中,丁元英并没有任何能让人感到神的招式,更没有什么神奇的魔术,每一件具体的事都是普通人能够做到的平常事”。丁元英过人的认知能力就在于,他全部在公平公开的条件下,合理合法的操作,一切都非常普通,一切都是顺应自然规律的,没有任何秘密可言,更不存在违法之处。所谓的神话,竟然只是这么简单平淡。虽然这种“劫富济贫”的得救之道不具有推广性,但他让市场规律打开农民的眼界,让王庙村脱贫致富的事实,还是很有说服力的,至少说服了我。

  其次就是帮助好友韩楚风上位的谋划,那段对文化属性的分析可谓入木三分。将《矛盾论》应用到职场,以退为进,避开成为主要矛盾,让时间积累威望,然后再顺理成章上位。第二个地方应用《矛盾论》就是提前将公司和农户两个独立开来,只有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关系,而并非雇佣关系。避免让生产环境、劳动法保障成为农户和公司之间的主要矛盾,这就是理论指导实践,他对人的社会文化属性问题的见解是如此地独到而精辟。一切在后人看来的“神话”,其实都是认清自然规律,实事求是,简单平淡的事情。

  二、腹有诗书气自华

  早期这句话并不是自己心中的主流思想,受农村“读书无用论”的侵蚀,一直觉得“百无一用是书生”。如赵括纸上谈兵,马谡失街亭,孔乙己的迂腐,到改革开放后的“初中肄业当老板,大学毕业来打工”等宣传。直到后来到了大学,才慢慢改变这种偏见。而《遥远的救世主》中丁元英的一言一行都在证明着这句“腹有诗书气自华”。其中让我反复吟读的莫过于饭桌上那段《自嘲》:

  本是后山人,

  偶作前堂客,

  醉舞经阁半卷书,

  坐井说天阔。

  大志戏功名,

  海斗量福祸,

  论到囊中羞涩时,

  怒指乾坤错。

  一首《卜算子》词,意境非常之高,力压全场而并无半点张扬之气。本是不得已而解对方发难,却俘获美人心。又比如对《流浪者之歌》的评说,可谓有理有力有深度。仅过一招,就被暗敬为高人,让人想方设法能攀上关系,以便日后可以打交道。

  其次,让我打心底佩服的是丁元英为音响公司起的这个名字—格律诗音响。可能有些人觉得没什么,但我曾经帮亲戚朋友的小孩起过名字,知道其中之难。名字最初的本意是什么?便于别人记住。一个好的名字犹如画龙点睛,能够囊括很多寄托在上面,更让人朗朗上口,一目而不能忘。而你再回头审阅这个名字“格律诗音响”,是否妙不可言。没有海量的知识输入,绝不可能有此挥洒自如的精彩。

5、《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一场由“极品混混”送给“天国的女儿”的神话,一个虽然文学性上还欠了一些火候但深度与道行却着实让人感到惊叹的长篇故事。豆豆其人,神秘而不为人所知,但《遥远的救世主》这样的作品,足以做到让人铭记。这部作品对文化属性、强势文化、救主文化、传统文化和神、主、道的思考与探讨不得不让人从一个更深层次的角度出发去回味这些年所接受的教育,也让人不由自主地结合自身的阅历与感受去反思自己身上或自己身边所发生的由文化属性所决定的命运。

  丁元英,一个神秘的中年男人,德国柏林大学毕业,先后就职于柏林的国际金融投资公司、北京的证券公司并担任过柏林《世界经济周刊》的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员,其创办的个人私募基金在中国股市卷走了2亿之多,但却因为“心里不是滋味”而选择中道退出,于是资金被冻结,公司倒闭,自己单枪匹马来到了古城这个繁华落尽、风云退去的小地方过起了类似隐居的生活。不在乎住房的舒适,不在乎饭菜的可口,不寻求别人的帮助,也不在乎别人的看法,每日与一壶清茶、一盒555烟为伴,唯一与“高大上”接轨的,只有那两台IBM笔记本和一套价值40多万的音箱,以及他挚爱并珍藏的上千套原装进口CD。

  芮小丹,一个普通的女刑警,每天忙碌于捉贼缉凶、保国卫民的枪火战线,看似普通,却拥有着傲人的家世背景和据作者所说美的不可方物的女性的身体(虽然本书立意深远,但作者在人物的描写刻画与故事的叙述上的确还是有较大的局限性,所以不只是此处,还有多处本应通过文字让读者感受到的东西终究只能是“据作者所说”而非让读者真切感受到,因此在此小小的吐槽一下)。当然,她这样的人,是被普罗大众觉得“很不正常”、甚至于“病态”的人,用现代的话来说,属于明明可以靠颜值或家庭背景吃饭但却选择靠自己的奋斗吃饭的人。

  这两个本来没有任何交集、甚至远隔了十万八千里的人,因为女主角的好友肖亚文有意为之,让他们产生了擦出火花的可能,虽然肖亚文早早的“警告”过自己的好友不能走火入魔,否则会“下地狱”,但女主还是没有控制住自己的“爱”(虽然这爱来得有点儿莫名其妙),由刚开始对这个一身酒气的男人的一脸鄙视到后面出于礼貌的关照,再到油然而生的爱恋、主动投怀送抱的献身,直到经历过生死险境之后的一通哭诉电话,终于让这个无欲无求的佛系男人承认了自己的“红颜知己”地位,于是一场看似平平淡淡却注定要轰轰烈烈的“天国之恋”就这样拉开帷幕。作为爱的礼物,芮小丹想让丁元英给自己创造一个神话,通透如丁元英,却告诉小丹“这世上原本就没什么神话,所谓的神话不过是常人的思维所不易理解的平常事”,而“神话的实质就是强力作用的杀富济贫”。就这样,贫困县的贫困村王庙村迎来了发家致富的新希望,异军突起的格律诗在中国音响界掀起了一番轩然大波,直到一纸诉讼让三个扒到井沿看了一眼又掉进井里的“原始股东”(事实证明不过三个“烂泥扶不上墙”的Loser)退股,让经受过丁元英文化熏陶的肖亚文接过格律诗的指挥棒有了施展自己能力的机会并打赢官司迎来新的际遇,一切都在朝着丁元英“预谋”的方向发展,而芮小丹在执行任务时的意外自杀、乐圣掌门人林雨峰在“完败”后的坠崖自杀与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刘冰跳楼自杀无疑让这场神话蒙上了一种悲情的色彩。这场“神话”以这样的方式收场,虽然结局让人唏嘘,但作者的本意无非是想借这个故事来引发读者的思索,传递一种信息,让人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教科书或师长从未告诉过我们的理念与思想。通过芮小丹与王阳明的对话,通过丁元英与智玄大师的对话,通过芮丁二人的讨论与思辨,让我们对文化、佛教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等那些“文化属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基督道德理想的最高价值是进窄门”,“‘窄门 是不因上天堂与下地狱的因果关系而具有的极高人生境界”,“进了窄门,神立刻就会告诉你:我是不存在的,神就是你自己”,而“神是什么?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对于佛教、佛法而言,“佛乃觉性,非人”,“悟道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不昧因果者无住而住,无欲无不欲,无戒无不戒,如是涅槃”;再到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皇恩浩大”的文化,是“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萨、靠皇恩,总之靠什么都行,就是别靠自己”的文化,是“期望救主、期望救恩”的文化。对于宗教而言,真正的得道实为“自悟”、“自觉”,而非生搬硬套教义教理,或寄希望于上帝恩典与佛光普照而成为得道之人;对于人民来说,真正的救世主只有自己,而神,就是那个能够自救的人,再无其他。这就是强势文化的体现,自己造血而非等待输血,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实事求是而非寄希望于不切实际的恩典与幻梦,强势文化造就强者,遥远的救世主并不遥远就在眼前。用《国际歌》的话来说,“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回过头来再看这部小说,用书中的话来讲,算是做到了让读者“觉悟天道,是名开天眼”吧!抛开作者写作上的瑕疵不说,本书深刻、睿智的思想确实值得我们反复揣摩!

6、《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读完了《遥远的救世主》,原本热切渴望寻找的心却象泼了一盆凉水,蓦然冰凉了。这个世界真的是没有救世主,前段大量对于道的描写,在小丹的去世后轰然崩塌。用什么去解释她的死亡,使命感也许是最自然的,可是她确实自杀了。丁元英没有去阻拦,他认为他理解她,因为她不能无用的活着,但是作为彼此相爱的人,爱就是锦上添花吗?不是责任不是义务不是生死相依?所谓的道或者自然就可以任意放逐生命?自杀有着千万种理由,但是不管哪种自杀都是自私的,是一种逃避。现实社会的海子自杀,留给他老母亲多大的创伤,这是谁可以弥补的?小说中小丹的自杀,让她的父母又怎么释怀。

  我们暂且不评价丁元英对()小丹是两个孤独人的惺惺相惜还是小丹那种女性对超乎自己的男性的崇拜,但是丁元英知道了结果却不说一句话,是一种自私的表现,或许他认为自己是神了,但是没有人的烘托,神的存在没有任何意义。

7、《遥远的岛》读后感

  《遥远的岛》这本书给我们讲了两个孩子的故事。从前有两个孩子,他们一心向往着海上那个神秘而异彩纷呈的小岛。可是当终于有一天,他们真的踏上这个小岛之后,才发现,这只不过是一片不成样子的荒野。他们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就是他们曾日夜向往的小岛吗?他们回家之后一直很难过,也从此不再看这个小岛了。

  看了这本书后,我感触很深。从对梦的痴心幻想到逐渐认识冰冷的现实,也是成长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每个人的童年时代,都是梦的季节。小时候,我们阅读的,是美妙的童话;画的,是无拘无束的想象画;听的,是欢快的儿歌;做的,是无奇不有的美梦。小时候,在我们的眼里,周围每个人都是笑的,每个故事都有圆满的结局。天空是蓝的,狮子是不会吃人的。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时间的飞逝。我们长高了,长大了,看到的东西多了,也懂得的多了。我们逐渐发现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是想象当中的那么美好。我们也慢慢发现,不是每个人都是笑着的,不是每个故事都有圆满的结局,狮子还是会吃人的。

  的确,我们还是有很多事情不懂,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始终还是会懂的。我们也会发现,我们的梦,也可能像《遥远的岛》里的那个小岛一样,只是一片荒野。“成长的感觉,外人看来,是芝麻节节高的喜悦;自己的体会,则是蛹虫化蝶的痛苦和新鸟破壳的挣扎。”是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有的事情我们不得不去认识,去面对。

  童年的梦、热烈的梦想遇到冰冷的现实,可能会一个一个破碎,而我们,正是踩着这些美丽的七彩梦气泡,一天天成长的。

8、《遥远的歌溪》读后感1100字

  散文,不似童话般烂漫可爱;散文,不似诗歌般自由开放;散文,不似小说般漫长有趣。那么,散文到底是什么呢?寥寥几笔,尽述心事的散文,是精悍。洋洋洒洒,阐述心情的散文,是凝铸。而我最喜欢的散文,是用优美的文字,记述一件平凡朴实的事情——《只不过是一刹那》。

  一件事一直令我迷茫:成功到底是什么?是财富?是权力?是外表?每个人的成功都有所不同。如果你的梦想是拥有一大笔财富,那么,你心中的成功,就是财富;如果你的梦想是掌握万人之上的权力,那么,你心中的成功,就是权力;如果你的梦想是有一张华美的外表,那么,你心中的成功,就是外表。而在陈祖芳老师笔下的余月红心里,观众热力的掌声,就是成功!

  余月红八岁时就被杂技团的阿姨选中。因为杂技,她失去了和伙伴在小溪里嬉戏的欢乐;因为杂技,她失去了和伙伴爬树掏鸟窝的开心;因为杂技,她失去了和伙伴在草垛上睡大觉的幸福;因为杂技,她失去了糖果般美好的童年。试问,你愿意用手当脚吗?不愿意吧!而余月红要表演的节目就是“跳板蹬人”。一个极其危险的杂技,弄不好就“半身不遂”。可想而知,练习这个节目是多么艰难。余月红必须天天练习这个节目。不管是大雪纷飞的冬天,还是烈日当头的夏天,余月红必须6点起床练习。如果你是学生,不妨问问自己:曾经是否有一个“恶魔”念头,希望老师生病了,或是外出了,让别的老师代课,这样,就不用受老师“约束”了?肯定有吧!不过是不愿意说出来而已。

  余月红也有这个“恶魔”念头,而且还是天天呢!外头刮风下雨,余月红的脸上却绽放了笑脸,潘老师一定不会来了;外头冰天雪地,余月红却像吃了蜜般,潘老师一定不会来了。可是啊,潘老师还是来了。是啊,大冬天的,是不希望在暖烘烘的被窝里多呆会儿啊!老天爷偏偏不遂余月红的愿,让她一大早就起来。余月红盼啊盼啊,终于,潘老师有事,要先出去。余月红开心极了,她没有练习,而是在玩耍。结果,第三天,她与潘老师练习是,被发现了!那劈头盖脸的斥责,让余月红难堪极了,怨恨的'种子,就在那一刻,在她的心中发芽。

  余月红开始反抗。她不再听潘老师的话。潘老师无奈,只好惩罚。望着落泪的余月红,潘老师的心都碎了,她也不想这样做。但是,身为一名演员,只有先苦后甜。可是,谁知道潘老师对余月红那深深的爱呢?做衣服,先想到的是余月红,时髦的泡泡袖,精美的绣花,无不让她的女儿羡慕。“跳板蹬人”不简单,比蹬伞、蹬缸难多了。潘老师要蹬的人上百斤,更何况人是有思想的呀!若你今天蹬不好,明天一样蹬不好。而潘老师天天都陪余月红练习,一上午,双脚得蹬上几百次。她一定要把余月红蹬上去,蹬上杂技界的群星中去。就这样,余月红在潘老师的脚掌上长大了。

  当余月红迎来观众热烈的掌声时,她笑了,她终于成功了。潘老师也笑了,她的学生,终于成功了。一刹那,余月红明白了。明白了,潘老师背后的爱;明白了,潘老师的严厉;明白了,潘老师的用心良苦。日日夜夜的“耕耘”,终于在今天,“结果”了。为了这成功的一刹那,余月红和潘老师度过了多少个艰辛的岁月,经历了多少次痛苦的磨难!余月红成功的一刹那,是潘老师用心血凝铸而成的。只不过是一刹那……

9、《遥远的声音》读后感

  面对这个《遥远的声音》,很多人都感觉,正彦妈妈错了,可现实中,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做的呢?

  同事接到朋友的电话,她正在为选择哪个中学而发愁,请同事给点建议,同事综合考虑后推荐了一所学校,这位敏锐的朋友脱口而出:那个学校的操场太小了。同事一阵苦笑:我们小学的草场基本都是闲置的.,你还指望孩子在中学的草场玩个痛快吗?这是事实,现在的孩子可以自由玩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一个学期下来,有多少孩子除了体育课以外可以有时间到我们可爱的草坪上跑上几圈呢?其实,一条西瓜虫、一块烂泥巴,抑或什么都没有,就这么在草场上追逐嬉闹,孩子也能玩得很快乐,可他们有这个机会,有这个时间吗?双休日、中午、课间基本上都被我们这些可怜的敬业的老师,被我们这些可怜的高瞻远瞩的父母牢牢的控制着,孩子没有时间玩呀!孩子在为老师和家长的无知承受巨大的压力,匆匆间,孩子最美好的童年没有了,这对于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来说,难道不是一种最悲哀的缺失吗?

  可似乎我们都没有在意,我们含辛茹苦希望我们的孩子成为最优秀的人才,我们希望竭尽所能给孩子的是最好,最优秀的教育。我们的家长是这么认为的,我们也是这么认为的。一年级的孩子能读厚厚的书了,我们的老师很满足,四年级的孩子能弹一手优美的乐曲了,我们的家长感到非常自豪,谁也没有想到孩子付出了多少玩的时间,谁也没有听到孩子心底那《遥远的声音》。

  曾经看到孩子们为作业痛苦不堪,忍不住一声令下:别做了,玩去,到草场上玩去、跑去。

  孩子少做一次作业对孩子并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孩子绝对不可以少一个童年。

  我也做妈妈了,我希望我的孩子长大以后是一个优秀的人,但并不一定要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如果他的志愿是当好一个小木匠,我也会很欣赏地看着他,鼓励他把每件家具都打得漂漂亮亮,也许这样他会有更多的快乐!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