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语文》的读后感
1、《诗意语文》的读后感
寒假我看的第二本书就是王崧舟的《诗意语文》。拿到书后,我一下子就被里面的文字所吸引。捧着《诗意语文》,好像王老师与我谈古论今、谈天说地,那信手拈来的名诗名句,对文学著作的别致见解,无不让我为他的学识所折服,精彩纷呈的教学实例、文本细读的独到解读,更是让我“膜拜”于他“登峰造极”的教学魅力。
《诗意语文》是一本以演讲方式呈现给大家的。王松舟老师认为诗意语文是对语文教育理想境界的`一种追求,也是对语文教育本色和本真的一种深刻自觉和回归。诗意语文,是实现自我的语文。诗意语文,就是要努力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高峰体验,在当下实现自我。从目的上看,诗意语文并不局限于语文知识的掌握、语文能力的发展、语文习惯的养成。更为关注的是在引领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养成习惯的过程中,启迪智慧、陶冶其性情、温暖其心灵,充盈其精神,达成生命的自我实现。诗意,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诗意的语文教师自身应具备较深的文化底蕴,有较为渊博的知识和对生活的欣赏,有意识地加重语文课堂的文化含量和思想内蕴,这样语文教师才能够以自己的儒雅、自己的博学和自己对生活的深切而独到的感悟深刻地影响学生,感染学生,用自己的诗意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在这样的课堂里浸泡的学生,语文的素养能不得到全面提高吗?
书中讲了文本细读也让我感触深刻,王松舟老师说文本细读就是一种方法,一种技术。就是要有一种从容的心态,不急不躁,不温不火,慢慢读,慢慢嚼,慢慢赏,才能读出味道来,更重要的他认为文本细读就是想王老先生所说的那样,“在文本中出生入死,你的精神,你的生命,你的灵魂就会脱胎换骨,等你从文本中出来时,你已经成为另外一个你了!王松舟老师说文本细读的终极意义就是细读自己。正所谓:“千江有水千江月,佛不度人人自度!”
语文是诗意的语文,语文教师也应该是诗意的语文教师。争取做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语文路漫漫,吾将努力而求索。
2、《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读后感
前几年也读过肖川博士的一本书,说实话,没有多少深刻的印象,书名也忘记了。今年的这本《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光看目录便加分不少,“诗意地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六个讲一点”、“生命的境界”……几章内容在年味浓浓的兔年新春里,一口气阅读了。这本书里展现的肖博士是一个有血有肉、真实质朴的人,而非高高在上、思想深邃的专家。所以,阅读起来十分容易,吸收内化得也十分不经意,犹如你吃了一份美好而新鲜的蔬菜色拉。
“生命的境界”
读到“生命的境界”,肖老师说:“生命的最高境界就是生活在自己的情怀里,为有价值的目标不懈的努力。人的生命的价值就在于:在多大的范围内、多大的程度上给人以积极的影响。”这让我想到了一位师傅的话,今年新春,一位师傅发给我的新春问候语:“乐观一点,就会快乐一年;机智一点,就会好运一年;勤劳一点就会收获一年;朋友惦记一点,就会感动一年。”也许你觉得境界是一个高深的词汇,读了肖老师的文章,读着赠言,我的感悟是生命的境界与价值在于欣赏,欣赏自己、欣赏学生、欣赏同事、欣赏亲友,你会变得很乐观与快乐。欣赏工作、欣赏学校,欣赏环境,你会更勤劳,更适应地工作。欣赏生活、欣赏社会,你会更感恩、更大方地生活。
我欣赏我们的同事,我的同事对待自己的工作充满无限向往与真诚,他们又是那么得值得信赖。我们也欣赏我们的学生,他们是那么的热情与可爱,会时常惦记着你。节日里送上贺卡与短信,简短的问候让我们的心理注入暖流。会在毕业后的某个不经意的午后,三五成群地回母校探望,谈谈学习与成长,聊聊生活与感情。这个时候,觉得做老师的,真的很幸福,很诗意。
“诗意地生活”
“诗意地生活”,对于教师这个古老而知识分子群体,是再适合不过的。我是教师,我很欣赏诗意地生活,但真正做到诗意地生活,在工作上、生活上、实实在在的诗意,不是矫情地评价,尤其是现在的这个状态,就肖川博士自己的观点,也是有些难度。不过,我非常同意他的观点,越是忙碌、越是复杂、越要把诗意的生活作为内心精神追求的目标。
当然咯,诗意也应该是教师内在修养、素质、气场的一种自然流露。而不是造作、苛求。是教师在自己的工作中,把工作当成是一种爱好、事业来追求,并在枯燥、痛苦的追求过程中一种自得其乐地生活方式。当我们欣赏着自己的学生,就如一位陶艺大师打磨设计了一件陶瓷一样的喜悦。我们平日里枯燥的批改,反复地引导与陶瓷工艺师整日与泥土为伴一般,而当我们的内心想象着这平凡的陶土在你的手间蜕变成一件无价艺术品的时候,那脸上也定是满心喜悦与无限神往的陶醉。
这个层面来说,教师,就是一位陶艺师,满山满坡的陶土在他的眼里是一件件珍品的缔造者,看在眼里,便无法割舍,那土质的个性、特征,该做什么样的陶品,早已心中有数;拿在手中,那设计、修改、打磨……几年如一日亲密接触,;最后施釉、烧治,那个漫长的过程,那过程中不可理解的孤独与世隔绝,都能享受着而过。对于陶艺师来说从窰里出来的那一刹那便是陶艺师的全部,这般陶醉,这般享受,这般便是肖川老师所说的“诗意地生活”吧!
3、《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读后感
读完肖川先生所著的《教师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发现此书其实就是写给处于特殊时期的像“我”这样的老师看的。
首先,书中探讨了教师生活的幸福指数。我想,不同行业的人从事着不同种类的工作,作为一名老师,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个行业,就一定能从这个行业中找到专属于这个行业的幸福感。
在工作中,我始终告诫自己,我要为广大学生和家长服务到底,我要保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但是,在从事教师行业的漫漫长路上,我们经历着挫折,经历着烦恼,经历着无奈,因此,我犹豫过,畏惧过,退缩过。我曾经对教师这个职业的选择产生了怀疑的态度,甚至有段时间对自己的工作情绪低落。在那个时期,我无法感受到教师这个职业的幸福感,而被一些负面心情牵绊着,纠结着,这样的心情不断地反复。直到看到这本书,肖川先生指导我们:生命的最高境界就是生活在自己的情怀里,为有价值的目标不懈努力;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存在下去……我想,教师这个职业确实跟别的职业不同,我们经历的过程比别的职业丰富得多,因为我们接触的是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对象在变,经历在变,感受也在变。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我们要为自己寻找一份真正的职业幸福感,让自己能幸福地工作。然而,只有工作幸福了,生活也才会幸福,因为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就是在工作。
所以,我开始了自己的寻找幸福、创造幸福的教学生涯。我对自己说,幸福来源于一个教师的方方面面,我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充实自己的幸福之路。
首先,只有素质高的老师才可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享受教学给自己带来的幸福感。所以,我们必须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让自己有足够的实力来迎接每一天的挑战。但是,即使哪天做得不够好,我们也要对自己抱一颗宽容的心。其实,对一个完美主义者来说,对自己宽容是一件最不容易的事。所以,我要学会在对自己严格要求的同时,对自己多一份宽容。
其次,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学生,他们是有思想的,所以,学会跟学生友好地相处,营造一种和谐的师生氛围也是我们老师必须要学会的一件事。所以,我们要学会与学生沟通,让学生走进我们的心里,让我们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
再者,对幸福的界定要明确。一个人生活得是否幸福,不是由别人决定的,而是由自己决定的。我们是这个世界上的普通人,我们不能要求得太多,我们要为自己创造力所能及的幸福。有些人以金钱作为自己的幸福标准,有些人以生活安逸作为自己的幸福标准,而也有些人,把一家人开开心心过日子作为自己的幸福标准。
我想,我很简单,只要我能按时处理完当天的工作,对学生永远用一颗赤诚的心、仁慈的心去对待,加上一家人平平安安,快快乐乐,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4、《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读后感
拿到《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这本书的时候,以为是理论类书籍,随手翻看,才知道是教育随笔,这样的文章读起来有共鸣。若不是要写读后感的话,读起来应该更加轻松,当然也许并不会去读。无论是作为工作要求,还是案头随手翻阅的文字,反正读了。
第一辑是诗意地生活,第二辑是教师的解放,第一辑给我的最多感受就是要善待自己,第二辑就是要提升自我。下面就诗意地生活谈谈善待自己。
并没有细读,只是觉得第一辑的文字更道出了目前一线教师的心声,没有高高在上的道德说教,让教师这个职业和其他岗位一样被平等看待,甚至替一线教师叫屈。在阅读《生命的境界》一文时,善待自己这个词蓦然从脑海中跳出来。一直以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样的诗句从道德上绑架了教师,要求教师无私奉献。不能想象一个连自己都不好好对待的人怎么有力量去善待孩子?文中提到生命的境界大概可以分为三类:为生计而奔波忙碌的人;摆脱了生存危机为欲望的满足而苦心钻营的人;为追求自我实现、追求永恒而不懈努力的人。对于第二类人由于道不同而不置可否,对于第三类人则是发自内心的用崇拜的眼神仰望。由于生活的原因,曾经有一个阶段自己属于第一类人,书中说到要一个尚在温饱线上挣扎的人去追求崇高的生命境界不仅是强人所难,也是残酷的,不人道的。
如果由于意外的原因,教师必须为了生计而忙碌,此时更需善待自己,别让所谓的崇高压倒了自己。
善待自己,管理好自己的身体,你才能在这个岗位上继续发挥光和热。对于学校,若你的身体不好了,你的岗位可以让另一个有教师资格证书的教师取代;对于学生,会有另一个他们喜欢或者不喜欢的老师去教他们。唯有教师自己是品尝没有善待自己的苦果的人。善待自己才能有能量去善待他人。
善待自己,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上周人民医院的医生给我们做的讲座中多次强调一个人的心理对自己的身体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调整好心态,自己并不是救世主。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这句话本身就有问题,不必太当一回事。管理好情绪才能客观冷静地面对孩子们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不至于怒发冲冠。
善待自己,要学会给自己减压。
因为压力过大而自杀身亡的新闻了。把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好,若在教育教学中尽力而为,则已经对得起所谓的良心饭。社会道德绑架的压力余威仍在,教育部门为了政绩而向下施加的压力,无时无刻不在学生家长举报投诉的压力,加上部分不和谐的家庭压力,若没有学会自我减压,那对自己的身心都是弊大于利,何来笑着面对每个孩子?
特别欣赏肖川说的这句话:善待自我,是善待他人的前提和条件,一个不会享受生活的人,往往对别人也会比较苛刻。
5、《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读后感
“我国中小学教师缺乏的主要是文化精神、文化眼光,一种自觉的价值追求,一种坚定的对于社会、人生和教育的理想和信念,一言蔽之,缺乏思想。究其原因是文化底蕴不够丰富,学识积累过于单薄,缺乏对人类历史文化和人性的深度的理解,特别缺乏对中国历史的洞察和对西方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度理解。其后果是,中小学教师付出的大量劳动停留在低层次的“教书育人”上,缺乏对学生精神上的引领,缺乏对于自身工作的高远立意,缺乏对于“课本知识”所承载的价值观和心理结构的深刻洞察。说极端一点,把“教育”浅化为、庸俗化为没有灵魂的认知结果的堆积。”
以上是《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中的一段话,读到时令我心痛和深思了良久。或许其言辞的尖锐也刺痛了你的心,觉得所指太失偏颇。但痛定思痛,平心静气地想想,身处如今这样一个浮躁功利的时代,现实其实真的在把我们的`文化和思想一点点击垮,不是缺乏,而是丢失,不是没有,而是忘了。该如何去改变?我想,作为每一个有良知的教师,其实我们也都在努力地追寻了,懂得好好去珍惜了,力所能及地在自己的岗位上让“‘教育 少一些浅化、庸俗化的没有灵魂的认知结果的堆积”,让我们自身拥有“一种自觉的价值追求,一种坚定的对于社会、人生和教育的理想和信念”。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谈谈我在近年教学中所作的一点探索和实践。
人美版第五册有一节课叫《怪兽》,当它成为一节美术课的课题时,该如何去诠释和演绎呢?
怪兽,是一个现代孩子既熟悉又陌生的事物。
熟悉,是因为现在太多有关国外的怪兽文化,尤其是影视作品,已充斥和冲击着孩子们的生活,甚至有些怪兽还成为了孩子们膜拜的对象。陌生,只是因为远离得太久。孩子们不知道,在我国古代悠久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怪兽早已是老百姓耳熟能详的祈福事物,它远比外国文化中的怪兽出现得早,更比那些凶猛、恐怖的外国怪兽亲切可爱得多,其内涵更丰富、更具价值。
通过对教材、课标的深入研读,我得出了这样一个思路:本课的教学设计从教学目标出发,并着重以下两点思想的融入:
1、拓展审美。让学生学会对表面看似凶猛、丑陋的事物探究其本质,看到它独特的美。在生活中学会不以貌取人,多看到别人的长处。
2、拓展视野。现代儿童,是动画片、游戏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受快餐文化、外来文化影响很深。通过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摒弃外来文化的糟粕,学会沉淀,潜移默化中把人类优秀的传统文化代代相传,把美好祝福送给每一个人。
诚然,这些美好的想法的实现是需要过程的,但我就是这么去做的。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首先设计了“画动物比赛”和“变魔术”环节,教师通过把学生画的动物进行错位组合,在黑板上快速“变”出了一个奇怪有趣的形象,一下子就牢牢地吸引了孩子们的视线,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而这一新颖的教学形式其实是对本课学习难点的巧妙突破,学生在一个直观生动的过程中初步了解了怪兽创作的基本方法:把不同特征的动物进行巧妙组合。“猜猜它是什么?”我的话音刚落,“怪兽”,孩子们的反应也快极了。带着对“怪兽”更大的好奇和充满探究的心情,孩子们满怀兴趣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接着,通过“认识中外怪兽”、“寻找怪兽特征”等环节使孩子饶有兴趣地了解了“镇墓兽”等等怪兽文化,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分析那些或头顶尖角、耳朵大大或身形奇异、背长双翼的怪兽。尤其了解到中华民族的象征——“龙”其实也是怪兽之一后,他们不仅耳熟能详地纷纷介绍龙的特征,并且对怪兽产生了美好而深厚的感情,课堂气氛也达到了高潮。此时,我不失时机进入了“赏析怪兽作品”环节,与孩子更加深入地探究怪兽的表现方式、变化规律,启发儿童抓住动物形象特征进行组合创造怪兽。随之进行的“谁的年兽最特别”环节,一幅幅想像独特的年兽作品纷纷诞生。因为此时的孩子,心中已经装满了自己的“年兽”,他们迫不及待地希望向大家展示自己或可爱或威猛的丰富多彩的“年兽”,他们都在把自己美好的新年祝福带给大家,他们也已经从学习过程中最初热情的好奇者成为了积极主动的创造者,从盲目的。“奥特曼迷”变成了有思想、有正义感的“龙的传人”。
整课教学,通过运用新颖感人的教学设计,营造了愉悦宽松的教学气氛,形成了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深化了主题,而且使孩子的学习兴趣不断高涨,纷纷大胆想像,主动创造得以不断引发。与此同时,我和孩子们也在这一次小小的“文化传承之旅”中进行了最快乐和美好的精神洗礼……
6、王崧舟《诗意语文》读后感
花了周末一天的时间,把王崧舟的《诗意语文》读完,本书是作者用十年的课堂实录写成的合集,也是作者不断提出并实践“诗意语文”理念的过程记录。对于任何一个语文教师来说,看这些课堂实录无疑是最快、最直观、最有效地学习语文教学的方式、策略、理念,也是观察“诗意语文”的提法是否合理、理念是否虚无的最佳途径。
但是,我更感兴趣的是作者在书本前写的一篇前言,我以为这篇前言应该是“诗意语文”的理论依据、教本要义或思想旗帜,基本把该门派的主张和宗旨开张名义地表达了出来。且不说作者的提法有无商榷的地方,单就语文的几个维度的思考就值得任何一个语文人好好的考量与反思。
首先,作者回顾了“诗意语文”提出的三个阶段:“朦胧的激情”“去激情化”“激情的协奏”,作者紧紧地扣住一个“情”字来建构“诗意语文”的核心与灵魂。接着作者解释说,“此情非彼情,它有着审美的品格、语文的特质、理性的积淀、生命的关切。此情亦彼情,它一定在情境中被激发,一定关乎个体的内在体验,一定是整体的生命律动,一定折射出相应的态度和价值皈依。”如果说这一段话显得高深、玄妙的话,接下来作者的解释会清晰一些,针对这一“情”字内涵,作者从语文课程的价值层面进行了分解。
即,从语文课程本体价值层面上讲,“诗意语文”倾向于母语的诗性品质,更接近人的瞬间体验而非理性思维,所以以“情”为灵魂的语文就能更好地实现语文教育的民族化。也就是说,作者深深地抓住了“诗言志”“诗缘情”的文学传统,从“母语的诗性品质”上找到了语文的依靠和归属。从此种意义上说,在文学教育上这一块,作者的用力是有历史依据和理论高度的.。
从语文课程的内容价值层面上讲,“诗意语文”倾向于对文本的审美解读。联系本体价值层面的分析不难理解,审美的解读也是从文学教育这一角度发展而来的,审美的解读不同于科学的解读、理性的解读、功利的解读,而是以观照和体认文本的情感境界为旨趣,最终走向自我的理解。在关注“情”,体验“情”,发展“情”的过程中,作者提出“审美解读,不仅关注文本的审美内容,同样也关注它的审美形式”。其实,陆机《文赋》里所的“诗缘情而绮靡”,既指诗歌因情感激动而作,又指强调诗歌整体上的美好,这正是作者的“珠玉在前”。
从语文课程的过程价值层面上讲,“诗意语文”倾向于教学的陶冶功效。不难想象,对于“情”的教学,其过程的把握与体认,只能是梁启超在《小说与群治的关系》里所提出的“熏,浸,刺,透”式的陶冶,这样才能达到作者所说的“理解言语生命、回归言语生活、融入言语情感、激活言语体验、丰富言语想象、培植言语人格”的理想境界。这还是从语文的文学教育角度得出来的过程评价,虽然牵涉到生命、生活、言语、想象、体验与人格,不过整体上还是以“情”作为语文课程过程的核心与对象。
从语文课程的主体价值层面上讲,“诗意语文”倾向于学生的游戏天性。作者提出这样观点,是基于儿童的天性——“自由状态”“忘我状态”“想象状态”“解脱状态”,并认为这些“状态”,即所说的“诗意的状态”。
四个层面,扣住一个“情”本体,从一而终,体现了“诗意语文”的理论主张与理论建构。不管对作者把语文课程归结为文学课程是否有争议,仅这一理论勇气与理论能力的展示,也就值得鼓掌,或许这就是黑格尔所说的“片面的真理”吧,如果全面了,估计意义也不大了。
其次,作者在实践策略层面提出“诗意语文”的教学方式。提出从“文本细读”“整合”“陌生化”“诗性言说”“举象”“造境”“入情”“会意”“因声求气”“寻根”等十个策略技巧进行归纳枚举。这一部分的内容,从理论上意义不大,都是从文学理论里借鉴来的术语,而且还有不少是西方文论里的术语。不难看出,其实,作者在这一节内容上也并没有完全扣住前面作者一而再再而三地所紧握的“情”字,来提出设计的策略与方法,这不能不说是作者的理论遗憾与不足。
最后,作者从“诗意语文”与“诗意人生”高度来展示出语文的某种彼岸意义。“止于至善”“自由对话”“精神相契”“体验幸福”“成就自我”等高度词汇最终把语文走向了“人生”意义,这好像是各派语文理论最后的“宿命”,都不得不走向的“唯一目的”。然后就是一翻美好的展望与幻想,所以作者在这篇文章的结尾处提出了“我有一个梦——让语文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这一带有呐喊与呓语特点的理论抒情。我不知道这样的提法是否“诗意”,但觉着离一门学科的表述还有一段距离。
诗意,对语文来说,是需要的,但觉着还不够。
7、王崧舟《诗意语文》读后感
什么是底蕴?王菘舟老师说:“打个比方,有点像水库蓄水。千岛湖,是杭州一个著名的风景点,蓄水180亿立方米,比西湖大3000多倍,够可以了;三峡呢,那就更不得了,390亿立方米的蓄水量,比两个千岛湖还要大。这就是底蕴,蓄水量越大,底蕴越深、越厚。”
在他看来,人的底蕴就是人的精神能量、文化能量、高级的生命能量。没有底蕴,或者底蕴不厚实,哪怕你学会了全套的降龙十八掌,那也是花拳绣腿,中看不中用,没有杀伤力和战斗力。他说:“有些人课可以上得很漂亮,一片锦绣,万般风情,现场能把你唬得晕头转向、不思不想。但是,过一阵子你再这么一回味,一咀嚼,你会发现,这种课经不起推敲,花样繁多,漏洞百出,真正留下来的东西像孔乙己的茴香豆,多乎哉,不多也!他的问题不出在技巧本身,他的技巧可以玩得非常娴熟;他问题也不是出在设计和架构上,他的设计和架构可以说是别出心裁,很有创意。那么问题出在哪儿呢?依我看,还是底蕴不够,能量太小。语文课,在很大程度上教的不是知识,不是技能甚至不是课程,而是底蕴。”
我非常赞同王菘舟老师的观点。语文是最具教学个性的学科,面对古今中外思想璀璨、性情灵动、文采斐然的经典之作,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迥然不同,这源于教师的个性特征及语文功底。每学期的学校公开课上我们也总能看到令人赞叹的精彩的课堂,咀嚼反思,感到语文教学的艺术设计固然重要,但它毕竟是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教学之本还是教师的知识底蕴。一位举手投足浸透着文化芳香的语文教师总是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魅力,在这样的老师课堂上,你会如沐春风。中国文化灿烂古老,博大精深,语文教师作为传承祖国文化的使者,根本责任是要把学生培养成有文化素养和有文化气质的人。同时,新课程中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每一篇课文不仅涉及到学科基础知识,而且关联着人情世故、人生哲理、历史变迁、山川风貌、科技发展,大到天宇苍穹,小到微土尘埃。因此,我们语文老师要完成“传承文化”这神圣而艰巨的使命,重中之重就是加强文化素养,积淀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那么,这底蕴从哪儿来呢?王菘舟老师说:“底蕴是书堆起来的”!他的藏书有六千多册!随时随地都在读书。这让我想起了窦桂梅老师,自1995年到2000年,她的阅读量达到数百万字,记下了2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50多万的文摘卡片。难怪他们能够游刃有余地把握教材和课堂,成为令人敬仰的名师!原因在于他们充满感情和兴趣地投入了阅读的海洋,积淀了宽厚和坚实的文化底蕴。
读了文章,反观自己,“名师”我自然无法企及,但“阅读”咱也可以!阅读精美的文字,享受温暖的阳光从文字中散发出来!读书永远不晚!从现在起我也要用读书这剂心灵鸡汤来滋养正在“气虚”的自己。“以内养外”“补血养颜”——腹有诗书气自华!底气足了,课堂上才会时时处处闪现亮点。
当然,文化底蕴不是一天两天,读一本书两本书的事,也不是一个“作秀”的过程,它是对传统文化的汲取,对人文精神的提炼,对现实生活的体验,需要不断地自我锻炼和自我培养,需要长时间的积淀。它需要我们用一辈子的时间去追求。如果我们把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当成自身的一种生理所需,理所当然地去读书,去感受生活。那么你的谈吐、人格,还有你的课堂所展现的魅力慢慢地也会像名师的课堂一样是“光芒万丈”的,而绝非是“一米阳光。"
8、《诗意语文》读后感
一、感悟生命提升境界
在王崧舟老师的成长过程中,有过初出茅庐的春风得意,也有过参加省赛教课一败涂地后长达五年的孤独沉寂;有过不被人理解而陷入迷惘,潮起潮落,不变的是他对语文教育的志趣。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
他对教育事业的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向往;志存高远,则能忘却缤繁世界的种种诱惑、迷茫和阻碍。没有这种志趣,就不会有他每年两百节课的听课记录;没有人逼他,纯粹是他自己的喜欢。研究导入,研究点拨,研究表达,研究训练,研究结课,所有这些研究结果就是今日的王崧舟,语文就是他,他就是语文。他自己也说:“语文于我不只是一种喜爱,而是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命形态。”
回顾自己所走过的成长历程,对于这份的职业,我更多的是从“尽责”这个方面认识教师这份职业的。我从没有从生命的角度去认识语文教师这份崇高的职业,神圣的职业,从来没有从生命的角度去思考我所做的一切,去分析我们将要努力做的一切。对照王崧舟老师,我当努力学习,反省,改进,提升对职业的认识。
二、多多读书增加营养
一个语文老师,是靠书来“养活”的。因为有了跟书的亲密接触,语文老师的知识才不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有了不断厚重的人文积淀,我们的语文课才会显得大气,充满灵气。
孩童如花,作为教学工作者,如果把自己从事的事业当作“倾听花开的声音”这样一件充满诗意的事情来做,那他的人生必定充满快乐和收获。诗意的语文需要教师平和的心态和神圣的使命感。不为短期的效应,不为眼前的功利,为了花草树木整个的一生长远考虑,像春雨润物细无声,奠定扎实的根基,让小苗健康快乐地成长,
这段时间静下心来读“王崧舟”,才突然发现自己已处于一种非常危险的境地:日复一日单调而又繁忙的劳作加之读书又少,可能会使我们失去对语文的热爱,从而走向乏味,走向迷茫!这正如我们专家所说的:忙碌——瞎忙——迷茫。
三、自我修炼提升能力
一个人能成为名师的因素很多,我认为,王崧舟老师能成为名师,最为重要的则是他不断自我修炼,自我提升,自我发展,而且修炼得法,有效。在书中,他详细介绍了自我修炼的“绝招”,如实录还原法,情境填空法,微格解剖法,课感积淀法,案例鉴赏法,前提诘问法,主题研究法,文本细读法等等。
我深切体会到王老师所付出的艰辛的努力,仅一招的修炼,就需要多少的恒心和毅力,需要花费多少的时间和心血呀!我们之所以成不了名师,不是缺少修炼的方法,主要缺的是毅力和耐心!
虽然我知道自己营造不了他那厚积薄发的诗意课堂,但惟有不断加强自身修炼,刻苦钻研业务,无限热爱学生,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自然会生发出来。我想,只有不断学习,努力去汲取他形成诗意课堂的某个因素,以此来促进自己语文教学的成长。
9、《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读后感
肖川在《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一书以“着力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为开篇。我想,是有着他的深意的。对于教师是否具有职业幸福感,如何获得职业幸福感,是什么原因抑制了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攀升等等,是我们现在大部分老师所面临的问题。
他所例举的影响我们教师生活的幸福指数的17个因素,从学校一头,到个人专业素养,心里成长,面面俱到。
我个人认为,不管是什么幸福,是否幸福?完全取决于自己内心的想法与感受。曾经听过这样一则饶有趣味的小故事。在你的面前放着半杯水,积极向上,乐观幸福的人会感叹:“哇,多好,我还有半杯水!”但同样的半杯水,有的人却望之摇头哀叹:“为什么我只有半杯水?”前后两者面对完全相同的多的水,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感受与态度,那是一种心态,一种看待周遭事物的心态。显然,我们教师要在自己的职业生活中感受幸福,那也得有一种健康快乐、积极进去、感恩的心态去面对我们的职业。只有具有了这样的心态,才能在众多繁杂的工作中寻找到乐趣,享受到幸福。
当摆正了自身的心态后,工作就会多些色彩。因为,只有内心真正地投入了,工作的过程中才会不时灵光闪现,才会在希冀与幸福中不断品尝到自身投入所带来的收获,即使收获在他人眼里微不足道,那也将是一种从心底油然而生的快乐。我想,这是对自身存在价值的一种肯定。这种内心的对自我的肯定于每个人来说都应该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只有肯定了自身,才有可能得到他人的肯定与赞赏,才能真正体现自身的价值所在。
当然有了这样一个良好的心态再去适当地调整自己工作的方式方法,我们的职业幸福感将成倍地上升。比如说,工作中要学会变通,在明确目标的同时,懂得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法处理各类事情,不能让自己在烦乱琐碎中丢失幸福感;不单打独斗,学会与同伴协作互助,给予与接受同样能享受幸福感。其次,应该多方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让教育教学变得轻松而富有智慧。因为井然有序,得心应手的教学生活中更易于寻找到自己的职业幸福感。
10、《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读后感
今天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交流我的读书心得。本学期我读了湖南教育学家肖川教授的《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一书,读后觉得,这的确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其中《生命的境界》、《诗意的生活》、《六个“讲一点”》等文章,我都反复进行了阅读。作者在散淡的言谈中,让我们不知不觉进入了一个广阔而深邃、诗意而温暖的精神世界。看了以后受益匪浅,感到这是一本非常适合我们教师阅读难得的好书。作者那质朴的语言,深邃的思维,深刻的道理,解惑了教师生涯富有诗意的人生哲理,无不让我为之钦佩!书中理解、赞美教师的同时也给我鞭策与鼓励,使我能够深深地思考教师的职业,重新塑造自我。
当我仔细读完这本书后,我发现,我的思想在慢慢地改变,冷静地思考,在苦、累、烦的背后,教师职业的那份神圣,社会给予的那份尊重,学生眼中饱含的那种渴望和纯真,不也感到欣慰、甜蜜吗?肖川教授认为:“生命的最高境界就是生活在自己的情怀里,为有价值的目标不懈的努力”。作为教师,我们生命的价值就是用我们的爱心、用我们的知识、用我们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也给学生做好榜样,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理想而奋斗不息,这是教师的人生境界。还有肖川教授的这句话令我难忘:“教师脸上的微笑有多少,学生心中的阳光就有多少。”
是的,教育的过程是教师施之以爱的过程,爱生,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只有当我们心中有爱,我们才能让人感受到爱的升华。“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把平凡的工作做好,你就不平凡;把简单的工作做好,你就不简单”!做为教师的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好老师,我为此努力着。在这努力的过程中,充满着爱,也影响着自己周围的人,我们的生活也因此充满诗意。
幸福无处不在。如此看来,幸福并不遥远,追寻幸福的路并不艰难。要像肖川老师提出的“享受生活”。不管压力轻重,在学校的小小净土中,“每天给自己一小段闲暇”,不要让幸福远离自己要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更要去自己追求幸福。肖教授告诉我们:只要我们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我们的生活就能达到100%的圆满。肖川教授的积极心态16字引发了我的思考——“接受现实,悦纳自己,心存感激,追求卓越”。
一位哲人所言“你改变不了环境,那就改变自己”,因此,我们要好好调整自己,学会接纳现实;工作中虽说没有大的成就,但出色完成本职工作,这说明自己能行,这就是“悦纳自己”;在成长的道路上,纵使自己勤奋、付出努力,但没有领导的关注、同事的帮助、家长的配合、家人朋友一如既往的支持,我们也难成为今天的自己,故应真诚的对众多给予我们关爱、帮助的人说一声感谢,心中存有感激;为着这份感激,我们应该不断地给自己加油,努力追求更加卓越的自己!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我们不妨在每天的工作、学习、生活中体验幸福。教师在享受生活的基础之上,不跟时代落伍,要成为现代的人,学会敬畏,学会表达自己,学会评价自己,学会宽容别人,学会欣赏遗憾。在学校的工作中,把困难当作机会,跟同事团结互助
,捧着良心教书,不扮演圣人和神仙,与学生共同学习,让自己的生命因为学生、因为教师这份事业更加美丽而精彩!我们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用积极、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工作,就会在工作中找到乐趣,从而找到幸福。
11、《写给语文老师的书如何教出精彩的语文》读后感
最近这几日断断续续地在读台北大学教授廖玉蕙女士的《写给语文老师的书》,她那感性的而又不失哲理的语言真是让人爱不释手。其中《承认人有未尽之处》一文中讲到了这样的一则小故事:我在发试卷时,本来打算让最高分的三位同学将试卷转给大家传阅、观摩,当询问同学时,同学们恶作剧地将班上只得45分的同学推荐给了我,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害得那位低分的同学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出丑。之后,我深深自责,一整天都心事重重,为自己的粗疏地暴露了学生的低分而惶惑不安。次日清晨,凑巧又碰到了那男生,我鼓起勇气呼唤学生为前一天的失当举措致歉,我的真诚,获得了男孩阳光般的微笑,并笑着回应我一定要努力学习,下学期一定会考好。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几年前教过的翼,翼原是单亲家庭的孩子,跟着父亲,父亲再娶后一直跟爷爷奶奶住。翼的文笔不错,很细腻、很婉约,我很欣赏她,常将她的日记在课堂里高声朗读出来。这让翼非常感动,她觉得我是她的知音。因此,只要写人的文章,她必定写我,表达对我的感激、喜爱之情。正因为如此,有一次,我竞有点得意忘形,在无意中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伤害了她:那天课上,我正与同学们在交流复习期间如何合理按排好在家的时间,当几个同学发言后,翼也举起了手,站起来交流:“我们还要在家少看电视,多挤时间看书、作业。”说到电视,我突然想起,前天翼的爷爷特地给我电话:翼在家每天都看近两个小时的电视,怎么劝也劝不好,要我管管翼。想到这,凭着自己对她的'熟悉与了解,嘴巴竞不由自主地冒出这样一句话:少来了啊,据我所知你可是天天在家看两个小时的电视哦?话音刚落,全班同学马上哄堂大笑,翼更是难堪,脸一阵红,一阵白的,人坐也不是,站也不是。看到这种情形,我突然感到我不该在这种场说这样的话,然而后悔归后悔,迫于一个年轻教师的威严,我什么都没说,只是轻轻地让那个尴尬的孩子坐下。
后来,正是由于我当时的所谓教师威严,导致这个孩子在我面前不再像以前那么活泼,也不再总缠着我说个没完没了,平时的微笑也只是限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礼貌。
廖教授说:伟大的先哲孔子被后人尊称为圣人,然而孔子做错了事,总会主动向别人认错,更何况我们这样的普通人,人难免有未尽人之处,错了就要主动的道谦.很多时候因了谦意,便得到了宽容和理解。
现在读来,真是极为受益!
最近这几日断断续续地在读台北大学教授廖玉蕙女士的《写给语文老师的书》,她那感性的而又不失哲理的语言真是让人爱不释手。其中《承认人有未尽之处》一文中讲到了这样的一则小故事:我在发试卷时,本来打算让最高分的三位同学将试卷转给大家传阅、观摩,当询问同学时,同学们恶作剧地将班上只得45分的同学推荐给了我,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害得那位低分的同学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出丑。之后,我深深自责,一整天都心事重重,为自己的粗疏地暴露了学生的低分而惶惑不安。次日清晨,凑巧又碰到了那男生,我鼓起勇气呼唤学生为前一天的失当举措致歉,我的真诚,获得了男孩阳光般的微笑,并笑着回应我一定要努力学习,下学期一定会考好。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几年前教过的翼,翼原是单亲家庭的孩子,跟着父亲,父亲再娶后一直跟爷爷奶奶住。翼的文笔不错,很细腻、很婉约,我很欣赏她,常将她的日记在课堂里高声朗读出来。这让翼非常感动,她觉得我是她的知音。因此,只要写人的文章,她必定写我,表达对我的感激、喜爱之情。正因为如此,有一次,我竞有点得意忘形,在无意中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伤害了她:那天课上,我正与同学们在交流复习期间如何合理按排好在家的时间,当几个同学发言后,翼也举起了手,站起来交流:“我们还要在家少看电视,多挤时间看书、作业。”说到电视,我突然想起,前天翼的爷爷特地给我电话:翼在家每天都看近两个小时的电视,怎么劝也劝不好,要我管管翼。想到这,凭着自己对她的熟悉与了解,嘴巴竞不由自主地冒出这样一句话:少来了啊,据我所知你可是天天在家看两个小时的电视哦?话音刚落,全班同学马上哄堂大笑,翼更是难堪,脸一阵红,一阵白的,人坐也不是,站也不是。看到这种情形,我突然感到我不该在这种场说这样的话,然而后悔归后悔,迫于一个年轻教师的威严,我什么都没说,只是轻轻地让那个尴尬的孩子坐下。
后来,正是由于我当时的所谓教师威严,导致这个孩子在我面前不再像以前那么活泼,也不再总缠着我说个没完没了,平时的微笑也只是限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礼貌。
廖教授说:伟大的先哲孔子被后人尊称为圣人,然而孔子做错了事,总会主动向别人认错,更何况我们这样的普通人,人难免有未尽人之处,错了就要主动的道谦.很多时候因了谦意,便得到了宽容和理解。
现在读来,真是极为受益!
12、《诗意语文》的读后感
寒假我看的第二本书就是王崧舟的《诗意语文》。拿到书后,我一下子就被里面的文字所吸引。捧着《诗意语文》,好像王老师与我谈古论今、谈天说地,那信手拈来的名诗名句,对文学著作的别致见解,无不让我为他的学识所折服,精彩纷呈的教学实例、文本细读的独到解读,更是让我“膜拜”于他“登峰造极”的教学魅力。
《诗意语文》是一本以演讲方式呈现给大家的。王松舟老师认为诗意语文是对语文教育理想境界的`一种追求,也是对语文教育本色和本真的一种深刻自觉和回归。诗意语文,是实现自我的语文。诗意语文,就是要努力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高峰体验,在当下实现自我。从目的上看,诗意语文并不局限于语文知识的掌握、语文能力的发展、语文习惯的养成。更为关注的是在引领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养成习惯的过程中,启迪智慧、陶冶其性情、温暖其心灵,充盈其精神,达成生命的自我实现。诗意,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诗意的语文教师自身应具备较深的文化底蕴,有较为渊博的知识和对生活的欣赏,有意识地加重语文课堂的文化含量和思想内蕴,这样语文教师才能够以自己的儒雅、自己的博学和自己对生活的深切而独到的感悟深刻地影响学生,感染学生,用自己的诗意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在这样的课堂里浸泡的学生,语文的素养能不得到全面提高吗?
书中讲了文本细读也让我感触深刻,王松舟老师说文本细读就是一种方法,一种技术。就是要有一种从容的心态,不急不躁,不温不火,慢慢读,慢慢嚼,慢慢赏,才能读出味道来,更重要的他认为文本细读就是想王老先生所说的那样,“在文本中出生入死,你的精神,你的生命,你的灵魂就会脱胎换骨,等你从文本中出来时,你已经成为另外一个你了!王松舟老师说文本细读的终极意义就是细读自己。正所谓:“千江有水千江月,佛不度人人自度!”
语文是诗意的语文,语文教师也应该是诗意的语文教师。争取做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语文路漫漫,吾将努力而求索。
13、《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读后感
《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读后感幸福,是每一个人梦寐以求的,《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读后感。那幸福是什么?可能很多人都很难给她下定义,因为不同的人、不同的时候,感受不同。这学期开始,学校送给每一位教师一本肖川教授撰写的《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书中,肖川教授从关注教师和学生校园生活的质量方面出发,立足于教师真实的生活情境和生活体验,并借助教师的生活背景,选择真实的生活素材,从方方面面着眼,切实诠释了教师职业的真谛所在。这本书不是滔滔不绝地论述大道理,也不是凌驾于教育理论的高空上,只是“随风潜入夜”式地滋润我们普通教师的心田。我静心地阅读着,潜心地思考着,用心地记录着,然后小心地表达一些自己的感受。这些想法可能还是特别幼稚,但是我不跟他人比较,只是自己体会,还需要自己内化以后,付诸行动中,在我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提升认识。让自己成为一个比较称职的教师,成为一个真实、焕发着生命力的教师,积极地成为一个新时代的新型教师。于是我们才能体会到一个教师的幸福。我在想,我们该怎样做一个幸福的老师呢?做一个幸福的老师,首先要自己认为幸福。幸福是母亲的关怀、丰收的喜悦、平静的温馨、安详、不经意间的感动、重温听潮的时刻、开满鲜花的、一生的`信仰、更多的时间、美妙的梦、丰富的想象、寄托在纸上的希望、自己的感觉、勇于攀登、独立的梦想、下一步的欲望、朋友的关怀……幸福其实就是一种心态,是自己对生活的态度,。
幸福无处不在。如此看来,幸福并不遥远,追寻幸福的路并不艰难。要像肖川老师提出的“享受生活”。不管压力轻重,在学校的小小净土中,“每天给自己一小段闲暇”,不要让幸福远离自己要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更要去自己追求幸福。肖教授告诉我们:只要我们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我们的生活就能达到100%的圆满。肖川教授的积极心态16字引发了我的思考——“接受现实,悦纳自己,心存感激,追求卓越”。一位哲人所言“你改变不了环境,那就改变自己”,因此,我们要好好调整自己,学会接纳现实;工作中虽说没有大的成就,但出色完成本职工作,这说明自己能行,这就是“悦纳自己”;在成长的道路上,纵使自己勤奋、付出努力,但没有领导的关注、同事的帮助、家长的配合、家人朋友一如既往的支持,我们也难成为今天的自己,故应真诚的对众多给予我们关爱、帮助的人说一声感谢,心中存有感激;为着这份感激,我们应该不断地给自己加油,努力追求更加卓越的自己!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我们不妨在每天的工作、学习、生活中体验幸福。教师在享受生活的基础之上,不跟时代落伍,要成为现代的人,学会敬畏,学会表达自己,学会评价自己,学会宽容别人,学会欣赏遗憾。在学校的工作中,把困难当作机会,跟同事团结互助,捧着良心教书,不扮演圣人和神仙,与学生共同学习,让自己的生命因为学生、因为教师这份事业更加美丽而精彩!我们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用积极、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工作,就会在工作中找到乐趣,从而找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