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老师在这里优秀读后感
1、好老师在这里优秀读后感
“好方法才有好成果——莫言学生笨,只是教法未到家”,教育改革也许是全球教育者都要面临的问题,教育改革到底应该改什么,怎么改?作者在思索,书中也没有给出既定的答案,每一位老师讲述的经历都不是最终的答案,但本书的观点始终吸引着我——“快乐而有效的学习!”在作者的调查中,台湾经过“十年教改”,一些中小学教育,特别是一些学生数很少,资源也相对匮乏的小学,为了奋力求生,发展出了一些很中看、很炫丽的学校特色。
例如:结合社区茶园和茶文化的“茶”学校,以及“蝴蝶”学校、“紫斑蝶”学校、“青蛙”学校、“部落”学校、“童玩”学校,各式各样的.学校经营百花齐放。但是,几年下来,通过快乐学习,几乎人人都能学得一手好手艺的学生终究还是要走回残酷的升学与生存竞争的老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只能产生“快乐学习,安乐死!”。如何不让偏重快乐体验的学习荒废了孩子的“听、说、读、写、算与逻辑思考”等基本能力?如何不在强调快乐的同时,降低学生的学习竞争力?这是作者长途跋涉的动力,也是我教学中的困惑。
本书中提供的正是这些优秀老师的教学历程,老师们各有妙招,但共同点是“教学卓越”,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快乐无比,不但快乐而且学得更好,例如,五年级的学生在暑假写出一本一本“万言书”,甚至是“数万言书”;整班程度几乎都欠佳的孩子“玩”数学,三年后,过半的孩子在最重要的升学考试中都考了满分。最难能可贵的是“全班”的学生都获得好成果,而不只是精英孩子,孩子们不是被迫去学,这样的快乐成长经验不仅给孩子带来了好成绩,更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2、《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
参加工作10多年啦,一直记得自己第一次站在讲台上的美好希望——成为一名备受学生喜爱的好老师。虽然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收获了不少学生的爱,但总是感觉离自己所希望的还相差好远好远。差在了哪里呢?读过这本《好老师在这里》之后,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其实这本书中记录的都是一些平凡、普通的教师们的故事。可在看似平凡的背后,他们在做着不平凡的事儿,因为他们让孩子真正找到了自己的春天!这些教师和我们一样都过着起早贪晚、忙忙碌碌的生活,但他们却从不觉得累、不觉得烦,更不会厌倦,这是为什么呢?是什么让他们在忙碌中收获了快乐与幸福?又是什么让他们拥有了无限的力量?我想这与他们爱学生、懂学生、尊重学生是分不开的!
美惠老师年轻热情,她喜欢用真实面目和孩子们做朋友,在学生面前能哭能笑,也能疯狂。她能为了一个后进生站在雨中哭泣,她也能为了一道讲不明白的题跟学生道歉,她还能不顾倾盆大雨、山石崩落,开车到深坑街为阿诚买生日蛋糕……在美惠老师心中,孩子们的每一张笑脸,就是对老师最好的鼓励。
杜守正老师最触动我的就是他能全然不动声色地接下学生的一张空白作业,能听懂学生看似“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不做作业的理由,真是难事!在杜老师看来,教学中某些很有感觉的东西不知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就会出现,而教师就要有足够等待的耐心。读到这里时,我不禁回想起自己的教育现状:我喜欢统一规定、统一要求,我的审美眼光就认为统一的姿势、统一的格式、统一的字迹是美的,我的教学就是为了保证统一,根本见不得一个“特殊”的存在。这就注定了我对于这些特殊的孩子,根本不曾给他们留有翻身的机会。假如我们再用传统的、固有的、僵化的标准去束缚不同个性的学生,那么我们的教育注定是个悲剧。我想作为教师的我们,心中不仅要有分数,更重要的是要有人,一个个有独立人格和尊严的人。
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一个个新鲜又真实的教育故事,也从这本书中,我又找到一些可以参考教育的方法。记得书里陈元利校长有这样一句话——“教育之道无它,爱与榜样而已。”此时我更是认为“教育之道无它,尊重与适合而已。”
3、《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
我是一名老师,一名想当好老师,却苦于还没有找到好方法的老师;同时,我也是一名家长,一名想选好老师,却不清楚什么才是好老师的家长。肩负着这两个重要角色的我,暑假里有幸拜读了林文虎老师著作的《好老师在这里》一书。
通常而言,教育书籍常常让人感到枯燥乏味。然而本书中那一个个看似平常却发人深省的“真实又有营养”的故事;那一两句简洁而犀利的点评无不闪现着作者独特的批判和精辟的见解;那到处闪烁的真知灼见,都让我越来越有兴趣去深入地了解一下这些还没有落入俗套的“好老师”。
一、敏锐发觉孩子情绪,贴心呵护每一个孩子
书中有这样一则关于美惠老师的故事:一个叫阿诚的孩子,因为妈妈无法如约为其过生日而产生不快以及怨恨的心理时,美惠老师竟然冒着大雨,顶着随时有山石崩落的危险买来生日蛋糕,和同学们一起为阿诚庆生。在这个故事中,正是因为美惠老师用心捕捉到了阿诚的不同的表情,并进行细心观察与分析,最终使事情有了个最完美的结局。当然,即使老师不这样做,阿诚过不了几天可能也会恢复情绪,但是这种感动肯定是会让孩子们一辈子铭记于心的。
是啊,一个班二三十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完整的生命,绝对不是简单的二十分之一,三十分之一。每个孩子都有完整的喜怒哀乐,都需要老师细心贴近。但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真的懂得照顾所有孩子的情绪吗?举个我们最常见的例子:一个平时成绩不甚理想的学生,高举着一张考了高分的英语试卷给你看时,你会怎么表扬他?一般我们都会说:“瞧,你肯定是通过了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看来只要我们肯用功,没什么能难倒我们的是不是?”乍一听好像也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也确实是我们惯用的说辞,但我们千万别忘了,学生中的确有那么几个,尽管很勤奋很用功,成绩还是上不去。如果他们听见了老师上面的这一番话,心里难免觉得自己又笨又没出息,努力了还得不到好成绩,从而产生更加自卑的情绪。看来,简简单单的赞扬,也是深谙大学问呢。那么让我们来听听徐银素老师是怎样来表扬学生的:“哦,恭喜你哦!你瞧,你连这么难的英语都学得这么好,还会怕学不好语文和数学吗?”她告诉我,相对来说,孩子们的英语成绩都普遍较高,这样说的话,即使其他孩子听到,都没关系。她说这个叫“以优带全”,用英语成绩带动其他学科的全面提升。这就是一位优秀教师的专业素养,能把每个细节落到实处,能照顾到每个孩子的情绪。从此,我也改变了。家长会的时候我再也不会说英语是如何的简单好学,而是把它描绘得比登天还难。我的英语教得好,那是我这个老师水平高,家长肯定开心;你家孩子学得好,那是你家孩子本事大,家长自然更开心。这种两全其美的事,以前怎么就一直参不透呢?
二、静心“烧制”孩子成型,耐心等待每一个孩子
婉雯老师这几年烧制了不少陶艺作品,每每看到满教室的作品,就巴不得一天就把它们全部烧好,想马上看看这些陶艺制品完成的样子。但偏偏“烧窑”是个急不得的工作,温度得一度一度慢慢地上升。时间花得越多,温度烧得越高,成功率就高;烧得急,常常就是满窑的失败品。
静心烧制陶艺品跟教育也有相通的地方。我们知道,教育是一门需要时间的艺术,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需要时间慢慢雕塑,需要时间慢慢阴干,需要时间慢慢地烧,才能成型。而等待是我们很重要的教育手段。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学习节奏。有的孩子快些,“快”未必全然是好,不是常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吗?有的孩子慢些,“慢”未必一定不好,齐白石、吴承恩、姜子牙不都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人物吗?孩子的教育,还是顺着他们的“学习节奏”最好了,“硬塞”只会“拔苗助长”。
一个又一个的事迹读下来,心中不禁豁然:好老师们是如此善于挖掘孩子的成就感,就像勘探甘美的泉水,细心观察、认真挖掘、耐心等待,总会有涌泉的机会。从今以后我也要学习这些“好老师”,弯下身子,和孩子一起笑、一起哭,和孩子用同样的情感感受问题,面对世界,并赢得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
4、《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
做个“三心”好老师
初次拿到《好老师在这里》这套书时,印入眼帘的封面色彩清新淡雅,插图简单又不失内涵。然而这第一好印象却没能吸引我足够的眼球去翻阅它。总觉得简单的外在下必定藏着不简单的内容。说不简单,无非是指一些条条框框的理论,枯燥又不具操作性。可这样的书也并非一无是处,毕竟,有了理论的指导,实践才不会偏离航向。于是,图书馆成了我最好的去处——安静且清凉,总不知为读不懂而烦躁了。
找个好位置,气定神闲地开始阅读。这一读,便把我带入书中而“无法自拔”。它真是、细腻、深度,鲜活的例子层出不穷,每一个例子都配有作者自己独特的见解,每一个见解都不相同,却又感觉都是好老师应该具备的特质。每读一篇,我的思潮总忍不住起伏:我和学生之间有过这样的互动吗?这位老师的做法我可以借鉴吗?我在教育创新上做过努力吗?
也许,好书就是这样,初读时是琐碎的,而再读时在脑海中留下便会是更多的精华。一遍下来,发现书中有很多关于做好老师的建议和方法,在感觉自己受益匪浅的同时,也令我满腹困惑:难道做个好老师真有这么难吗?也许确实琐碎,也许会有更加简洁却也是更有深度的方法。于是,第二次阅读便扬帆起航。这一次为我带来的是全新的感受,思路更为开阔,渐渐地,也整理出了一些头绪。以下便是我对这套书的整体收获。
一、好老师要有一颗关爱的心
记得启蒙老师是位慈祥的老妇人,有着很长的教龄,甚至我的父亲也曾是他的学生。但凡她教过的学生,没有一个不啧啧称赞的,为她的好态度,也为她的好脾气。就像《好老师在这里》中所介绍到的所有老师一样,不但关心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上也无微不至。每当双休日,总有三五个学生被邀请至她家中,品尝她亲手做的菜肴和点心。当她和学生促膝谈心,跟学生打成一片的画面被印进脑海的时候,想当一名小学教师的愿望也被深深地埋进了我的心田,期待发芽长叶的那一天。虽然,和学生谈心、跟学生打成一片并不是当好老师的全部,但却是不可或缺的。因为这些都是深入了解学生的最佳途径要知道,当个好老师,首先得了解自己的学生,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对于老师老说都是宝贵的资源。唯有打开彼此的心门,沟通才会更加畅通无阻。在教学中,我始终以启蒙老师为榜样,真诚关爱每一个学生,积极发现学生的优点,让他们快乐成长。虽然我和她的师生关系只维持了两年,但她的言谈举止却影响了我一生。我也想和我的启蒙老师一样,把正面的、积极的、向上的态度传递给我的学生,为他们的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好老师要有一颗专业的心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始终都认为教育中是“爱大过天”,只要老师付出一片真心,而学生也能感受到的话,教育便会水到渠成。可让我困惑的是,虽然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对待学生是真心诚意,可学习成绩并不如自己想象的那么优异。知道看到美伶老师也曾有过这样的困惑,并在教改的浪潮中反思觉醒,我也彻底明白:学生因为喜欢那个老师而喜欢他所教的那一门学科,也许并不是真正的喜欢,也不会学的扎实。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现代社会的教师,不但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教学手段的新颖独特也必不可少。这就要求教师用专业的眼光来处理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根据教学目标的设定,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以期让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教学的本身也许是枯燥的,但形式却可以多种多样,循序渐进的引导;生活化的场景;简单又富有情趣化的课件……诸如此类颇有用心的教学设计,学生对学习真正的喜爱也许就此开始了。
三、好老师要有一颗发展的心
这套书给我留下的另一个深刻的观点是:交给学生游泳的知识。因为有些知识,即使不教,孩子们在实际的生活中也能习得。而有些知识,老师拼命教,学生拼命学,一旦踏入社会便毫无用处。所以,一个好老师除了要会教教材之外,还要会寻找教材以外的资源。杜守正老师主持举办的演唱会让学生学会了感动;过年时写春联让学生学会了传承;“走唱”则让学生收获了成长的快乐。而根据当地特有的地理环境而发明的“树木家族学习法”让学生轻而易举地记住了四百来种树木的名称及特征。这种创新的学习方法又何尝不适用于其他科目的学习,甚至是生活中的种种技能的习得呢?
确实,“身教”让孩子学会人情世故,“境教”让孩子爱上自己所学,而哪里都可以成为孩子们的教教室。梦在哪里,心就在哪里,努力就会跟到哪里。只要我们忧心,相信会离“好老师”也来越近。
5、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
暑假期间,在学校组织的读一本好书活动中,我选中了《好老师在这里》这本书。越读我便越觉得这是一本好书。
书中的人物和所有人一样过着平常得不得了的日子,但是有许多的孩子在这些平凡的身影下找到了春天。他们也过着马不停蹄的生活步调,但他们却“不会累”、“不觉得累”,成功的秘笈在哪里?他们懂得尊重孩子。
同样身在竞争、变的.时代,常态编班的环境下,年轻热情的美惠老师选择采用“师徒制合作学习”来经营国中孩子的学习,而且创造出让人难以相信的学习效能和佳绩。,她喜欢放任自己用真实面目和孩子们做朋友,在学生面前能哭能笑,也能疯狂。在月考的最后一天,天上下着倾盆大雨,美惠老师毅然决定开车到深坑街为阿诚买生日蛋糕。半个多小时的山路,几乎每隔一段就有大小不等的山石崩落,这样的天气和路况,让美惠老师毕生难忘。蛋糕买回来了,在全班生日快乐的歌声中,阿诚一脸灿烂。美惠老师认为,孩子们的每一张笑脸,都是对老师最好的鼓励。
书中再次验证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个坚如磐石的道理。爱心是一个好老师得基本条件。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这种爱是无私的。师爱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就像书中说的“用真心换真情”得要一个人一个人地换才会有效,“批发”、“包裹”都换不来的。“爱其实很容易点燃,只要用心找到火苗”。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是啊,教师就应该以学生为主,用宽大的心胸去帮助关爱每一个学生。记得在一次音乐课中,小朋友们正随着优美的旋律边做动作边轻声地唱着歌曲,一切是那么的美妙!可是,不知是谁在这时发出了一声刺耳的喊声,打破了这种美妙的感觉。我不动声色,继续动情的弹着琴,小朋友们也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继续和我一起愉快地演唱……唱完之后,我马上表扬了他们:“你们的歌声可真优美,老师真后悔刚才没有把你们的歌声录下来。”这时,班里的小朋友开始七嘴巴舌地告诉我“老师,刚才XX发出怪声了。”
“老师,他一点也不认真。”“老师……”我拍拍手示意他们安静下来,说到:“关于这件事,我相信他不是故意的,他也不会再犯了,是吗?”他难为情地点了点头,然后羞愧地低下了头。“小朋友们,让我们再来把歌曲唱一唱,这回老师要把你们那优美动听的声音录下来了,你们得表现得更好一点。准备好了,注意姿势和声音。”教室里又响起了优美动听的歌声……对学生的宽容也是一种爱。退一步想想已为人师的我们也会犯一些错误,又何况是这些蒙昧无知的小孩呢?
就像书中说的有时候“退”比“进”更有效果。“只要大人要能弯下腰来,和孩子们用同一个鼻孔呼吸,同一颗心感动,就能和孩子‘同一国 地办教育或教学。”记得有句名言叫“蹲下来看孩子”,只有当老师能够“蹲下来看孩子”时,才能读懂每个孩子的脸庞,走进孩子的心灵,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感、所虑,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也只有这样你才会惊奇地发现对学生的不满、怨气渐渐消失了,幸福从此熙熙攘攘。
最喜欢书中杜守正老师说的一段话,值得让我深思的一段话“教育不是你想带给孩子什么,而是你想带给自己什么。不要用冠冕堂皇的句子说,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我想,还是先想想自己,回到自己。你,要过什么日子,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然后就真的去做,很认真地做,很笃定地去做,很温和的。”这将成为我今后工作的座右铭。书读明白了,道理也懂了,但实际操作起来有点难,为什么?从书中回神过来,惊觉原来我离好老师的距离还很遥远,但我一直会在往“好老师”这个方向前进的!
6、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
寒假每天在陪女儿看书之余,我总会拿起《好老师在这里》这本书来翻看几页,书中的每位老师平凡而又质朴,但是他们智慧而又朴实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却让人折服。
印象最深的是文中介绍到的美惠老师,她在教一位初一女生“一元二次方程式”这个知识点时,在反复讲解并练习检测后,学生仍然似懂非懂,她把原因归结为是自己没有找到好方法,更难能可贵的是,课后,她拼命查找学过的“教学教材教法”,请教每一位能请教的数学教授,她发现,相对初中孩子的脑力发展而言,“一元二次方程式”确实太抽象了,如果老师不能将方程式和生活经验想结合,只顾按部就班地教完课本上的内容,学生通常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美惠老师能看到学生的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并找到真正有效的教学方法,这一点非常不容易。
反思自己,在没有教学过数学的情况下,接受一年级包班的任务,由于刚上完六年级,学生年龄跨度大,我没有真正做到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所以在集体教学后,个别学生难以理解某个数学知识点时,我就会很困惑:这么简单的问题讲这么多遍为何还是不懂呢?是不是在听的`时候心不在焉?反而很少去反思自己,很少去查找自己的问题,久而久之,问题就会越来越多。
正如书中说的:“看到问题,看到自己的问题”是教学功力成长的关键起点。当一个老师准备好了,优秀的学生自然会出现。我们要在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中寻找教学的能量和技巧,将所学到的教学理论在教学过程中找机会验证,让教学理论和教学过程相辅相成。因为很多时候,我们总是要求孩子与别人看齐,要求所有的孩子依循多数孩子的学习方式和进度,而忽视了很重要的一点:每一个孩子都是特殊的个体,他们不应该在同样的标准下被要求。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可能该思考的更多,如何看到问题,看到自己身上的问题,并学会不露痕迹地处理,是我要努力学习提升的地方。
7、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
我是一名老师,一名想当好老师,却苦于还没有找到好方法的老师;同时,我也是一名家长,一名想选好老师,却不清楚什么才是好老师的家长。肩负着这两个重要角色的我,暑假里有幸拜读了林文虎老师著作的《好老师在这里》一书。
通常而言,教育书籍常常让人感到枯燥乏味。然而本书中那一个个看似平常却发人深省的“真实又有营养”的故事;那一两句简洁而犀利的点评无不闪现着作者独特的批判和精辟的见解;那到处闪烁的真知灼见,都让我越来越有兴趣去深入地了解一下这些还没有落入俗套的“好老师”。
一、敏锐发觉孩子情绪,贴心呵护每一个孩子。
书中有这样一则关于美惠老师的故事:一个叫阿诚的孩子,因为妈妈无法如约为其过生日而产生不快以及怨恨的心理时,美惠老师竟然冒着大雨,顶着随时有山石崩落的危险买来生日蛋糕,和同学们一起为阿诚庆生。在这个故事中,正是因为美惠老师用心捕捉到了阿诚的不同的表情,并进行细心观察与分析,最终使事情有了个最完美的结局。当然,即使老师不这样做,阿诚过不了几天可能也会恢复情绪,但是这种感动肯定是会让孩子们一辈子铭记于心的。
是啊,一个班二三十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完整的生命,绝对不是简单的二十分之一,三十分之一。每个孩子都有完整的喜怒哀乐,都需要老师细心贴近。但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真的懂得照顾所有孩子的情绪吗?举个我们最常见的例子:一个平时成绩不甚理想的学生,高举着一张考了高分的英语试卷给你看时,你会怎么表扬他?一般我们都会说:“瞧,你肯定是通过了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看来只要我们肯用功,没什么能难倒我们的是不是?”乍一听好像也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也确实是我们惯用的说辞,但我们千万别忘了,学生中的确有那么几个,尽管很勤奋很用功,成绩还是上不去。如果他们听见了老师上面的这一番话,心里难免觉得自己又笨又没出息,努力了还得不到好成绩,从而产生更加自卑的情绪。看来,简简单单的赞扬,也是深谙大学问呢。那么让我们来听听徐银素老师是怎样来表扬学生的:“哦,恭喜你哦!你瞧,你连这么难的英语都学得这么好,还会怕学不好语文和数学吗?”她告诉我,相对来说,孩子们的英语成绩都普遍较高,这样说的话,即使其他孩子听到,都没关系。她说这个叫“以优带全”,用英语成绩带动其他学科的全面提升。这就是一位优秀教师的专业素养,能把每个细节落到实处,能照顾到每个孩子的情绪。从此,我也改变了。家长会的'时候我再也不会说英语是如何的简单好学,而是把它描绘得比登天还难。我的英语教得好,那是我这个老师水平高,家长肯定开心;你家孩子学得好,那是你家孩子本事大,家长自然更开心。这种两全其美的事,以前怎么就一直参不透呢?
二、静心“烧制”孩子成型,耐心等待每一个孩子。
婉雯老师这几年烧制了不少陶艺作品,每每看到满教室的作品,就巴不得一天就把它们全部烧好,想马上看看这些陶艺制品完成的样子。但偏偏“烧窑”是个急不得的工作,温度得一度一度慢慢地上升。时间花得越多,温度烧得越高,成功率就高;烧得急,常常就是满窑的失败品。
静心烧制陶艺品跟教育也有相通的地方。我们知道,教育是一门需要时间的艺术,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需要时间慢慢雕塑,需要时间慢慢阴干,需要时间慢慢地烧,才能成型。而等待是我们很重要的教育手段。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学习节奏。有的孩子快些,“快”未必全然是好,不是常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吗?有的孩子慢些,“慢”未必一定不好,齐白石、吴承恩、姜子牙不都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人物吗?孩子的教育,还是顺着他们的“学习节奏”最好了,“硬塞”只会“拔苗助长”。
一个又一个的事迹读下来,心中不禁豁然:好老师们是如此善于挖掘孩子的成就感,就像勘探甘美的泉水,细心观察、认真挖掘、耐心等待,总会有涌泉的机会。从今以后我也要学习这些“好老师”,弯下身子,和孩子一起笑、一起哭,和孩子用同样的情感感受问题,面对世界,并赢得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
8、需要是位好老师优秀读后感
前些天,我读了《“需要”是位好老师》这个故事。故事中主要讲述了从前,有一个樵夫,年老了,让两个儿子自己去森林里砍柴。出发时,小儿子问道:“爸爸,去森林的路挺远的,要是我们的车半道坏了怎么办,谁来给我们修呢?”樵夫拍着两个儿子的肩膀说:“孩子,如果车突然坏了,或者发生了什么别的事,你们千万别着急,也不必害怕,‘需要 会来教给你们应该怎么办!”到了森林里,不一会儿,兄弟俩就砍了下来好多木头,赶着车回家了。说来真巧,刚走到半路,大车真的坏了。两个人的嗓子都喊哑了,可是还不见“需要”来帮他们的忙。实在没有办法,哥俩商量了一阵儿,决定自己来修车。没用多长时间,竟把大车修好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的道路上,不要一心依赖别人的.帮助,一切困难都要想办法来克服,所以说,‘ 需要 是一个最好的老师。“
读完这个故事,让我深受启发。以前,在家里,我事事依赖父母,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其实我也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就是闲麻烦,不愿动手做,洗碗闲脏,扫地闲累,洗衣服闲费劲。自己的房间从来不打扫,书包从来不整理,甚至有时侯洗脸也要爸妈帮忙。 ”天天“衣来身手 、饭来张口 ”的神仙般的生活,简直就是“小皇帝 ”。如果再这样下去,自己就成了一个废人,什么事都不会做,现在依赖父母,将来依赖谁呢?自己没有生活本领,就像鸟儿没有了翅膀一样,将来怎么能独立到广阔的天空去飞翔呢?想到这些,真实让我感到惭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敢于克服困难,不依赖别人的帮助。可是我们有很多小学生在学习上依赖别人,自己不思考,不善与钻研,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了。有的时候,做数学题时,遇到难一点的问题,就放到一边,不假思索,就等老师讲。有的时候,写作文没有思路,没有内容可写时,就愁眉苦脸地坐在一旁,等父母来帮忙。有的时候,做手工碰到麻烦,就去央求父母帮助,自己没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如果这样,我们就不会掌握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本领。怎么会成为共产主义接班人?所以,我们要不怕困难,,遇到困难一定要想办法解决。成为有知识 、有能力的新一代,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富强。
9、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优秀读后感
侄女来我家和我推荐了一本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说尹建莉写的很好,很实用。但我没在意。直到暑假侄女往郑州走时的头一天,这本书才有幸走进我家一睹为快。读后觉得还不过瘾,索性就又让侄女婿从网上购买了五本,赠与了几个好友。一页一页深读一个月并摘录了很厚的笔记,但还觉得没有读够,它像好妈妈词典手边书。读过此书有以下感受:
一、它像清泉滋润着心田,让你感到患得患失;它像照妖镜折射出自身的不足;它像黑夜里的.明灯高高挂起,给你方向;它像种子给家的土壤洒下希望;它像利剑剖析身上的赘瘤;它像山峰留给社会和教育界永无止境的攀登路线。
二、社会和教育界从在的不足,家庭父母育儿的素质落差太大只会养不会育。就此从在的一系列问题给以解答,并给予良方在现实生活中使用。育儿小窍门。
三、育儿是一件大事,关系着我们的明天,关系着祖国的未来,父母以身作则,做出榜样,让爱、宽容、自由的花朵在身边开放,舒张胫骨,。
一至六年级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初中注重培养学习方法;高中培养勤奋。这一系列都要从身边的细节做起,像构建金字塔一样从基础做起。点点滴滴不忽略每件小事,为明天加油喝彩。四、亲爱的死党们如有育儿兴趣,尽快拜读此书,我有一种感觉这本书早一十六年问世,我少走很多弯路,也不至于在教育孩子身上无所适从。此书对照自生经历无比的愧感,像一根一根的钢针刺在心口,恨相见晚矣。望亲爱的朋友们别错失良机,早读早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