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读后感五十字
1、《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读后感五十字
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一老一少两个人同时在沙漠里种胡杨树,年轻人待树苗成活以后,每隔三天就要给它浇水,每隔半个月就要给它施肥。而老人呢?每当年轻人提醒他要给胡杨树浇水时,他总是一拍脑袋:“啊,我忘记了。”自从树苗成活以后,他就来的很少,即使来了,也只是把被风刮倒的树苗扶一扶,不浇一点水。转眼几年过去了,胡杨树都长得粗了,高了。忽然有一天刮起沙尘暴。第二天,风停了以后,年轻人惊讶地发现:自己种的胡杨树几乎全被风吹倒了;而老人种的树,只是被风吹掉了一些树叶,吹折了一些树枝。年轻人很诧异,问起原因。老人道:“你经常给树浇水施肥,它的根就不往泥土深处扎。我把树栽活后就不去理睬它,逼得它们不得不把自己的根一直扎到地底下的水源中去。有这么深的根,这些树怎么能轻易被风刮倒呢?”原来,“忘记”给胡杨树浇水,其实是逼胡杨树把根扎向深处寻找水源!
看完这个故事,我想了很多…由于做班主任没有太多经验,所以总以为勤勤恳恳地付出自己的一腔热血教育学生,引领学生的成长,但经过阅读梅洪建老师的书,让我明白了教育不能一味地低头拉车,有时还应该抬头看天,不然,在错误的道路上,你越勤奋就越愚蠢。
梅老师的这本书给我启发很多:第一,我们在学生成长的路上,并不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一个人性格形成、习惯、品行和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在3岁左右,所以我们不能规范孩子的`成长,不能给孩子方向,因为我们给的方向不一定是科学的,应该给孩子的是土壤,然后给与孩子动力,一种流淌在孩子身上的精神力。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生,才是我们教育的目标。这应该从两点出发,一是积极的心态;积极的心态包括向上、平和。二是优秀的思维品质,即遇到问题,懂得思考、会思考。一个积极向上的孩子,能够用淡定、包容的心态对待他人,一个具有高水平思维能力,加上具有积极心态的人,这个孩子的成长一定充满动力,一定可以创造出美好的未来。用教育的现在,指向孩子成长的未来,教育或许本该如此。
梅老师的书让我感触深的第二个方面就是学会用别人的水浇自己的田,也就是学会借力。毕竟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能够让他人发挥作用,以帮助自己达成目标,才是卓越的执行者。一个懂得借力的人,远比只知道死干的人轻松得多,所以有人说:智慧的人是用三流的本事做一流的事。比如说,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可以利用家长来做我们坚强的后盾,可以借助家长的力量艺术地处理班级事务;可以团结自己的科任老师,辅佐自己共同管理好自己的班级。可以借助学校领导的特殊身份,参加班内活动并鼓励学生、振奋班风,为我所用。借助外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大有可为的班主任,何乐而不为呢!
梅老师的书让我感触深的第三个方面,就是用小本做沟通的大事。这里的小本应该就是我们一直坚持再做的“每周一次的谈心本。”谈心本的作用不可小觑,有五大作用:
一可以发现教育的真谛,
二可以解开孩子的心结,
三可以持续孩子的正能量,
四可以使两颗心贴的更近,
五可以帮助集中解决班级事务。
有时候,偶尔一次循循善诱的谈话,根本打不开学生的心门,让学生打开心门最好的途径就是书面交流;再加上现在大班额制的教学,根本没有时间找每个学生进行谈话,所以谈心本就成为了我们和学生之间交流的最好平台,尤其是当学生认真专注陶醉于观看我们对他们的交流的金玉良言时,此时作为班主任的我们真的很幸福。因为的确有一次刚把谈心本发下去,一个女生看完我给她的批语时,又继续往前翻开我以前的批语,看他看的如此专注、那么投入,尤其是嘴边呈现出一丝丝的笑容时,我感觉我的付出总算没有白费。
通过阅读梅老师的这本书,我学到了很多很多,也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又一个“苏霍姆林斯基”的诞生。
2、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读后感千字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读后感1000字,欢迎大家分享。
本书说的是一个班主任是如何逆袭,把一个学校公认的差班变成一个高考最好的班级的。下面就是我对班主任处理事件的想法:
一、班主任有两大职业化的特征。一是要懂自己,在我的理解中就是要懂自己要做什么事情,要知道一些事情该怎么去做,明白且有条理。二是教育的落脚点,在我的理解中就是作为一个老师,你最终希望教育成什么样子,班主任最终希望学生成为什么样子,才是教育的落脚点。
二、改变一个孩子没有那么容易。改变是需要良好习惯的引导,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在故事中,老师都举了比较刺激的方式来教育学生的,但在我看来教育的方式都是两面性的。如何使用就是要看老师如何把握事情发展的动态,要看学生理不理解老师的处理方式。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说的话就很有道理的,他说:“比起正确的做事,做正确的事更重要,在教育中,我该做什么事,比我能做什么事重要得多”,找到我该做的事,是避免瞎忙的关键。
三、为孩子的成长搭建“动”起来的平台。面对班级层出不穷,变化多端的事故,处理起来还是得有一套方略的。为了不让班级多生一些事端,就需要引导孩子动起来,要正确的动起来,时时刻刻的动起来,快快乐乐的动起来,如果班主任不加以引导,那么他们就会疯狂的、肆无忌惮动起来,反而造成更多没必要的事故,起到相反的.效果。
四、为孩子的成长接取多方资源。就是说老师需要借力打力,接力用力,要学会用别人的水浇自己的田,要事半功倍的做事。老师的事情有很多,班主任的事情会更多,所以班主任的借力是必然的,其中以家长、同学、其他任课老师的力最多也最好借。还有榜样的力量、信仰的力量、模范的力量等都可以被借鉴的。
五、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不竭动力。而不竭动力就不能有无效的教育。而需要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要有优秀的思维品质。像这样的教育就需要科学的班会来呈现,像系列化、持续性、励志性、多样性等更加全面的为孩子提供不竭动力。
六、一个“小本”做沟通的大事。就是一个小本子记录学生之间的事情,这样很好的避免老师想要“偷看”学生的日记本了,让学生光明正大的的写出来,再光明正大的去看,去回答。一开始可能很难,因为要人学生主动去写很难,这就要使用一些的方式方法,一是引导,二是包容,三是同等对待,四是有写必回。
七、现在的长辈总以一句:“我怎么做都是为你好的?”但结果总是有些差强人意。因为你以为的对你好,并不是我以为的对我好,这样就出现相反的效果,以至于结果不是令人满意的。所以教育是需要方式方法,需要策略,而不是一句都是为你好。
3、《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读后感
班主任工作的本位在哪里?作为班主任,该以一种什么样的视角和姿态关注班中的人和事?以实现班级的理想运营与踏实践行的有效对接?这些曾一度让我迷茫的问题,随着梅老师的“培育——发展”理念的深入解读,渐渐在我头脑中清晰、明了。做班主任工作的这几年,我何尝真正的反思过自己。读梅老师的书,我开始“留一只眼睛给自己”,边读边思考梅老师所说:“一个职业化的教师,是一个站在讲台上认真做教育的教师,是一个明白自我道德价值和人身价值的人”的真正内涵;知道了:“一个职业化的班主任是明白自己价值微小和学生自身成长重要的班主任,是一个可以退而为俗人体验丰富生活进而更好地服务学生成长,是一个放低自己而不去盲目引领的班主任”。
书中很多话,我至今记忆深刻。
“培育”,就是为孩子的发展搭建尽可能广阔的、动起来的、可持续发展的平台;而“发展”,则是指孩子在班主任搭建的平台上充分地舒展灵魂、习得知识和发展能力,使得每个孩子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班级是一个大平台,班主任可以做并且只能做的就是搭建、运营这个平台。这是学生成长发展的舞台,舞台越宽广,学生的发展就越有多种可能”。
“教师没有资格以一棵树的形象告诉孩子该如何生长,或者说为人师表的我们还没有资格。”
“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存在,自然每个人都会有自身的缺陷,一个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如果不能正视自己的缺陷,却要用自己的形象或者自己理想的想象来塑造学生的话,您塑造的学生,或许不是教育所追求的相对完美,您的不足是会投射到您尽心培养的学生身上”。
“人放开了自我的思维,就会给自己一片广阔的天空;守着自我既束缚了自己,也束缚了教育本身”。
“很多老师想用关爱换来学生的感激。教师一厢情愿的认为,学生一感激,就会改正缺点,可是现在孩子由于家庭的溺爱,感恩心态已经越来也淡薄。你想,你关爱再多,能超过家长吗?家长关爱了那么长时间,那么大的力度,都没能使孩子听话,您的爱怎么就那么灵呢?“千万不要以为爱能包治百病,而且我再说一句得罪人的话:爱不属于专业能力,虽然它对教师来说是必须的,非常重要的。他缺少的不是爱,而是理智、是智慧,是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如果学生是种子,班主任不应该是大树,而应该是土地虽然我不知道长成怎样好,但我知道向上长没有错”。
“教师改变一个学生没有那么容易,进入基础教育之后孩子的内在心理结构基本稳定,教师的每一次教育活动通常仅仅是对孩子内在心理结构稳定性的一次表层调节而已”。
“很多时候的教育成果其实只是瞬间的触动,时间会消解这种教育成果。因为孩子内在心理结构的稳定性具有较强的反调节能力,而一次教育的效果,哪怕孩子当时痛哭流涕,那也很可能只是一次表层的调节而己。正如我们拉橡皮筋,它有弹性度,每一次拉它都是一次表层的改变,一旦松手,又会回归到它原始的情况。孩子的这个心理事实就决定了要改变一个人是很难的。所以,我们不能夸大教师的教育能力,尢其是不能夸大一次教育的效果”。
“当对生命的敬畏让位于自以为是甚至是盲目的师道尊严时,教育只能是一地鸡毛,苍凉满地”。
“在孩子漫长的人生道路中,我们只不过跟他们偶然相逢了几年,真的不必把自己看得太重要”。
梅老师书中的这些话语,无不触动我深深的思考:回望自己曾经的班主任工作,面对班级中的突发事件、问题学生思维的旁逸斜出、南辕北辙、甚至是背道而驰,我感到迷茫:作为班主任,我究竟该怎样做才能实现真正的走进孩子们的心?为什么觉得有时也放低了自己,认真倾听学生生命成长的诉求,可好像并不能真正的走进学生。
读梅老师书的过程我渐渐悟出:作为班主任,我们只有顺应学生成长的价值取向,去有效地激发学生成长的内在动力,虽然这样有时会冲击我们班主任自己内在的价值取向,但如果我们牵着孩子们走,无疑会置学生的成长于不顾,扼杀他们创造的积极性。
这本书让我明白,班主任只有“放低自己,顺应学生成长的需要,给学生搭建动起来的平台”,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昂扬孩子们的生命,使班级进入良性运作,从而实现班级发展的美好愿景。
4、《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读后感
每当班级里有学生调皮捣蛋,惹是生非的时候我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可能就是“没事儿不能干点儿正事啊?”或者“没事儿就知道给我惹事!”其实,这样的话语里就含着最朴素的真理——孩子们有事儿做的时候才不会给你惹事儿。所以,应该让学生有事可做,才能保证班级活动安全有序的开展。作为一名班主任,特别是一年级初始班的班主任,对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一年级小朋友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小学里所有的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鲜新的、好奇的。最主要的是不用一天到晚在老师的眼皮子底下生活了。所以对一年级老师来说班级常规是个重点,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安全的过好每一天,是我们最大的愿望。但不可避免的,每个班级里总有那几个调皮的熊孩子,像我班的李赛小朋友,跟同龄人相比,长得人高马大的,可一点也不把他这个长处用在学习上,特别会惹事。几乎每个课间都会有小朋友来报告:“老师,李赛刚才上厕所时用水洒我。”“老师,我们在玩,李赛过来推我.”“老师,李赛去采树叶。”······这样的结果是我只能每个课间都去教室坐镇。但时间一长,孩子们看见我就烦,因为有我在,他们就不能那么愉快的玩耍了;我也觉得很累,而且上面说到的那些小事还是会时不时的发生。
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安全的度过课余时间呢?一次偶然,我发现今天教室地上的纸屑怎么特别多呢,忙问怎么回事?这回李赛把手举得高高的“老师,是***们在折纸,还乱扔。”“你也折了。”“但是我没有把纸扔地上。”他满脸的理直气壮,还一脸的期待,估计在想我今天很乖,这下吴老师肯定会批评那几个折纸乱扔的小朋友了。我首先肯定了李赛今天的表现,并走到纸屑最多的地方捡起纸来,孩子们看我弯腰捡纸,马上都动起手来,一会儿教室就干净了。然后我让大家讨论了以后再折纸的时候应该怎样做,通过刚才我的动作,孩子们都明白了,我还请李赛来当“小小卫生监督员”,孩子们都有点诧异,今天吴老师居然没有发火。是的,我发现有时候一味的说教比不上你一个实际的动作来的有效。同时我还停下了本来想上的课,想来听听孩子们的意见,他们在课余时间到底喜欢玩些什么。结果孩子们说了很多:下飞行棋、画画、折纸、看书、打卡、跳皮筋······像飞行棋,卡片等我本来是不允许他们带来学校的;折纸也不允许玩,怕他们乱撕本子,乱丢纸屑。
结果我发现越是禁止,他们越是要偷偷摸摸的玩,而且是不分时间的上课也玩。看来重点是要给孩子们定好规则,让他们想玩的都好好的玩,这样才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宣布以后飞行棋、折纸这些都可以玩,但要遵守一些老师定的规则,并又选了几名调皮鬼来当课间“卫生安全监督员”,接受任命的那几个孩子本来接受最多的是老师的批评,现在突然被老师“重用”了,非常开心,都表示会好好干好工作的。有时候,在恰当的时候给孩子们一些不一样的安排,说不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接下来的课余时间里,因为孩子们都有了喜欢的事情可以做,乱七八糟的小事情变少了,我也不用一天到晚去盯着了。达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中永远成功的方法就是给每个学生一些事情去做,而不是给他们一些东西去学。我们常说“无事生非”,就是说一个人没有事情做的时候,他总会给你惹出乱子。因此,避免“乱子”出现的最好途径就是让孩子们有事可做,而且是他们乐意做的事情。
梅洪建老师的《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这本书写的比较实在,虽然它其中的一些案例针对的都是高中学生、高中生活,但教育本来就是相通的,细细品味,还是有许多方面可以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最后跟大家分享一段本书中让我印象深刻的话:当您用魔鬼的眼光去看待天使的时候,天使也是魔鬼;当您用天使的眼光看待魔鬼的时候,魔鬼也是天使。其实在我们的教育生活中面对的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只是有时候因为我们不同的行为、不同的眼光、甚至不同的立场而使得天使的内涵变得多种多样了。多换一种眼光去看待孩子们吧,或许您会发现一个别样的孩子,而这个别样或许就是您教育的新起点。
5、《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读后感
由于做班主任没有太多经验,所以总以为勤勤恳恳地付出自己的一腔热血教育学生,引领学生的成长,但经过阅读梅洪建老师的书,让我明白了教育不能一味地低头拉车,还应该抬头看天,不然,在错误的道路上,你越勤奋就越失败。
梅老师的《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这本书给我启发很多:
第一,我们在学生成长的路上,并不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一个人性格形成、习惯、品行和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在3岁左右,所以我们不能规范孩子的成长,不能给孩子方向,因为我们给的方向不一定是科学的,应该给孩子的是土壤,然后给与孩子动力,一种流淌在孩子身上的精神力。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生,才是我们教育的目标。这应该从两点出发,一是积极的心态;积极的心态包括向上、平和。二是优秀的思维品质,即遇到问题,懂得思考、会思考。一个积极向上的孩子,能够用淡定、包容的心态对待他人,一个具有高水平思维能力,加上具有积极心态的人,这个孩子的成长一定充满动力,一定可以创造出美好的未来。用教育的现在,指向孩子成长的未来,教育或许本该如此。
第二,是学会用别人的水浇自己的田,也就是学会借力。毕竟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能够让他人发挥作用,以帮助自己达成目标,才是卓越的执行者。一个懂得借力的人,远比只知道死干的人轻松得多,所以有人说:智慧的人是用三流的本事做一流的事。比如说,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可以利用家长来做我们坚强的后盾,可以借助家长的力量艺术地处理班级事务;可以团结自己的科任老师,辅佐自己共同管理好自己的班级。可以借助学校领导的特殊身份,参加班内活动并鼓励学生、振奋班风,为我所用。借助外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大有可为的班主任,何乐而不为呢!
第三,就是用小本做沟通的大事。这里的小本应该就是我们一直坚持再做的“每周一次的谈心本。”谈心本的作用不可小觑,有五大作用:一可以发现教育的真谛,二可以解开孩子的心结,三可以持续孩子的正能量,四可以使两颗心贴的更近,五可以帮助集中解决班级事务。有时候,偶尔一次循循善诱的谈话,根本打不开学生的心门,让学生打开心门最好的途径就是书面交流;再加上现在大班额制的教学,根本没有时间找每个学生进行谈话,所以谈心本就成为了我们和学生之间交流的最好平台,尤其是当学生认真专注陶醉于观看我们对他们的交流的金玉良言时,此时作为班主任的我们真的很幸福。因为的确有一次刚把谈心本发下去,一个女生看完我给她的批语时,又继续往前翻开我以前的批语,看他看的如此专注、那么投入,尤其是嘴边呈现出一丝丝的笑容时,我感觉我的付出总算没有白费。
第四,就是梅老师为了让班级形成一种良性竞争,又能减轻班主任的负担,他果断地选择了放手,把很多任务放手给学生,让孩子们创造无限的精彩,那就是制作班级名片。为了制作班级名片,梅老师举行了一个“让卫生成为第一张名片”的班会。他就是希望通过这次班会,让学生讨论出一个班级在短期内迅速拿第一的名片。其结果可想而知,除了学习成绩,学生感觉哪一项都可以拿第一。梅老师又说,这么多项都拿第一,是不可能的,到底那一项可以确保拿到第一名,从明天起就可以拿第一。在学生的讨论声中,最终讨论无果。此时班主任提出来卫生拿第一,接下来的问题是哪个委员会有信心为班级争得第一份荣誉,当然,很多委员会都举起了手,怎么办?继续讨论,最后还是有老师决定由荣誉委员会来做这件事,其他几个委员会都不服气,这时老师说:请大家睁开眼睛,拭目以待:如果他们明天能拿第一名,就表扬,继续干,如果没有拿第一,对不起,请下台。让更有实力的委员会上。其实无论第二天结果如何,班级卫生一定会有长足的进步。
结果第二天他班取得了第二的好成绩。尽管很好,但班级荣誉委员会的孩子们还是被赶下了台,接下来的委员会上台自然就取得了第一的好成绩。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能拿第一继续干,不能拿第一就换人,这样一来,班级的常规工作也就慢慢都有了起色。因为班级的评价是针对集体而不是针对个人,所以即使被赶下台的孩子们也不会也挫败感,相反会将不良的情绪消逝在集体中,因为针对个体的评价往往会有很多负面的影响,例如表扬一个人有时会打击很多人,批评一个人有时会形成挫败感。班级名片,其实我们都有,比如我们每个班级富有班级张力的个性名称,比如我们的班级十佳,我们的孝星,我们的领航之星,这些都是我们共有的班级名片。
所以在接下来的日常班级管理中,我会尝试着在制作班级名片,让班级名片带动班级正能量,就像詹老师每天读班级的表扬信,其实都是一种班级正能量引领。
6、《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读后感
睡梦中醒来,拿起身边的书,接着认真地看,仿佛成为了梅老师的一名学生,感受着跟随他成长的自由与快乐,偶尔,也成为了一个教育旁观人,冷眼看着他的一个个教育事故变成了令人心生崇敬的教育故事。就这样,几回梦里辗转,几回幡然觉悟,几回心生澎湃……在感慨与啧叹中,在留连与反思中,梅洪建老师写的《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一书与我亲密接触了两天。
我看书向来都是慢性子,这样的速度对我来说,还真是少见的。随着书的走向,你的思维也跟着前行。然合上书后,许多思维的触动点,竟一时不知从何处拾起。但就像雨后被冲洗的的世界一般,欣欣然的感觉便是一种给予。
欣赏梅洪建老师有三处:
欣赏梅老师的质疑。其一,我们其实做不了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二,班主任的作用没那么大。前一句话早有专家论述过,但没有梅老师说的理性与现实。或许,给教师如此高的称号,不过是一种寄托。但这种寄托也让许多人对教师给予了过高的要求,而教师不堪重负,那我们何必带着光环,流着眼泪?后一句话,实是给班主任敲了个警钟,希望班主任正视自己的作用。梅老师用一系列科学的数据分析,告诉我们,班主任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的作用至多只占了2.5%的作用。这样的阐述,并不是否定班主任的作用。我们看一个人的文字,一个人的推理,总是要最终明白些什么。梅老师想让我们知道,我们的真实作用,我们不是救世主,我们只不过是孩子成长过程的一个过客,而我们能起到的作用就是培育与发展。
如果过于看重自己的作用,往往会自以为是地,主观地去判断,去决定,而结果是,我们滞后了孩子的成长,甚至伤害了孩子。梅老师说,学生的成长是教育的落脚点。一切为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服务,但教师非职业化的行为,却是往往造成教育的悲剧的原因。所以,一名优秀的教师,既要有宗教般的教育情怀,又要有科学的教育精神。如果仅仅拥有对学生的关爱,那是远远不够的。你的专业知识,你的教育智慧,你对不同年段学生心理成长特点的了解,你对教育本质的认知,都决定了你能否胜任这一工作。这也是为什么教师必须终身学习的原因,时代在变,孩子在变。如果我们依然用旧的认识面对新的发展,结果只有一个,未成人师,却已误人子弟。
欣赏梅老师班级理念的四个支点。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定有他育人的理念支撑,更有他理念背后的行动锦囊。本书的主体就是梅老师向我们介绍他的班级理念下的四个支点。即:班级委员会制度;多方借力;科学地给学生力量;小本子。我试图用简炼的话语来概括这几个方面。
班级委员会就是根据学生的特点与喜好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成立了一种适合学生最优化发展的新式平台。而这个平台,就是能让孩子们动起来的平台,让他们有事做,让他们在各具特色的活动中锻炼自己,发展自己,认识自己。而这种动,正是可以让孩子取得进步,获得赞许,赢得尊严,从而激活了灵魂的动。小小班委会,却是学生大舞台。班委会有一系列的运行策略,通过梅老师的介绍,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班级内几个班委会蓬勃发展而促进整个班级共同前行的势态。
多方借力,则是班主任老师向家长,向科任教师,向领导,多方借力。当班主任清晰自己的本位,就会懂得,借力才可能实现教育的全方位与最优化。这也是当班主任,当前的学校发展最需要借鉴的一面。一个孩子的教育不能光靠学校,如何让家庭参与到学校教育中,如何让我们的家长关注孩子的成长,这应该是我们学校与每位班主任研究的课题。你看,梅老师与家长成为了朋友,什么原因,我认为,梅老师放低了姿态,加强了与家长的沟通,带着对孩子的关注与爱,任何一个家长不可能不喜欢这样的老师朋友。梅老师借力于家长,让家长参与到班级的中,参与到孩子们的各种实践活动中;梅老师借力于科任教师,用“五人”策略团结了全体科任教师;梅老师通过班报给班级打开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借力平台,这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班级励志教程》和班会课,无疑是梅老师向孩子传递能量和动力的主渠道。梅老师和我们分享的几篇文章和班会课的案例,让我看的是热血沸腾。梅老师哪里找来这么多好的东西。真是令我佩服。梅老师认为,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思维品质是一个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我认为,值得做班主任的,做德育的老师思考。
此外,还有小本子,是梅老师与孩子们沟通最美妙的方式。拉近了心的距离,锻炼了学生的文笔,解压了孩子们不被理解的心灵。实际,小本子,我也曾与我的学生开展过,的确感受其间的不少谈话教育所解决不了的问题。而小本子之效益的发挥,也源于班主任在教育中的站位,还有文字功夫,还有何种心态,还有是否坚持……
欣赏梅老师实事求是的精神。梅老师的确取得了成功,创造了一个奇迹。以一个差班却百分之百考入本科,而好班都未做到的这样的'事实,证明了他“培育-发展”理念指导下所采用的一系列教育措施的正确与高效。
但在后记中,却以一篇学生的来信,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当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在考上一所好大学后,却道出这并不是他们所想要的一切的时候,作为一名教育者的确应该再度思考:怎样才能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怎样才能让每个学生真正平等,怎样才能让每个学生的特长得以发挥……
这是梅老师教育深度思考的延续,也是给我们的启迪。
在看梅老师的这本书时,我发现,梅老师先后引用了老子的若干句话,读至结尾,果然,《道德经》是梅老师的最爱。梅老师推荐班主任都应该读读,我也喜欢这本书,但远不如梅老师读得透彻,领悟的深刻。看来搞好教育,读好书,也是因人而异的!但正如梅老师所说:“错了,停下来就是进步”。而我们,慢了,发现了就是进步!
7、《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读后感
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一老一少两个人同时在沙漠里种胡杨树,年轻人待树苗成活以后,每隔三天就要给它浇水,每隔半个月就要给它施肥。而老人呢?每当年轻人提醒他要给胡杨树浇水时,他总是一拍脑袋:“啊,我忘记了。”自从树苗成活以后,他就来的很少,即使来了,也只是把被风刮倒的树苗扶一扶,不浇一点水。转眼几年过去了,胡杨树都长得粗了,高了。忽然有一天刮起沙尘暴。第二天,风停了以后,年轻人惊讶地发现:自己种的胡杨树几乎全被风吹倒了;而老人种的树,只是被风吹掉了一些树叶,吹折了一些树枝。年轻人很诧异,问起原因。老人道:“你经常给树浇水施肥,它的根就不往泥土深处扎。我把树栽活后就不去理睬它,逼得它们不得不把自己的根一直扎到地底下的水源中去。有这么深的根,这些树怎么能轻易被风刮倒呢?”原来,“忘记”给胡杨树浇水,其实是逼胡杨树把根扎向深处寻找水源!
看完这个故事,我想了很多…由于做班主任没有太多经验,所以总以为勤勤恳恳地付出自己的一腔热血教育学生,引领学生的成长,但经过阅读梅洪建老师的书,让我明白了教育不能一味地低头拉车,有时还应该抬头看天,不然,在错误的道路上,你越勤奋就越愚蠢。
梅老师的这本书给我启发很多:第一,我们在学生成长的路上,并不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一个人性格形成、习惯、品行和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在3岁左右,所以我们不能规范孩子的成长,不能给孩子方向,因为我们给的方向不一定是科学的,应该给孩子的是土壤,然后给与孩子动力,一种流淌在孩子身上的精神力。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生,才是我们教育的目标。这应该从两点出发,一是积极的心态;积极的心态包括向上、平和。二是优秀的思维品质,即遇到问题,懂得思考、会思考。一个积极向上的孩子,能够用淡定、包容的心态对待他人,一个具有高水平思维能力,加上具有积极心态的人,这个孩子的成长一定充满动力,一定可以创造出美好的未来。用教育的现在,指向孩子成长的未来,教育或许本该如此。
梅老师的书让我感触深的第二个方面就是学会用别人的水浇自己的田,也就是学会借力。毕竟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能够让他人发挥作用,以帮助自己达成目标,才是卓越的执行者。一个懂得借力的人,远比只知道死干的人轻松得多,所以有人说:智慧的人是用三流的本事做一流的事。比如说,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可以利用家长来做我们坚强的后盾,可以借助家长的力量艺术地处理班级事务;可以团结自己的科任老师,辅佐自己共同管理好自己的班级。可以借助学校领导的特殊身份,参加班内活动并鼓励学生、振奋班风,为我所用。借助外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大有可为的班主任,何乐而不为呢!
梅老师的书让我感触深的第三个方面,就是用小本做沟通的大事。这里的小本应该就是我们一直坚持再做的“每周一次的谈心本。”
谈心本的作用不可小觑,有五大作用:
一可以发现教育的真谛,
二可以解开孩子的心结,
三可以持续孩子的正能量,
四可以使两颗心贴的更近,
五可以帮助集中解决班级事务。
有时候,偶尔一次循循善诱的谈话,根本打不开学生的心门,让学生打开心门最好的途径就是书面交流;再加上现在大班额制的教学,根本没有时间找每个学生进行谈话,所以谈心本就成为了我们和学生之间交流的最好平台,尤其是当学生认真专注陶醉于观看我们对他们的交流的金玉良言时,此时作为班主任的我们真的很幸福。因为的确有一次刚把谈心本发下去,一个女生看完我给她的批语时,又继续往前翻开我以前的批语,看他看的如此专注、那么投入,尤其是嘴边呈现出一丝丝的笑容时,我感觉我的付出总算没有白费。
通过阅读梅老师的这本书,我学到了很多很多,也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又一个“苏霍姆林斯基”的诞生。
8、《如何做一个不累的班主任》读后感450字
最近读了万纬的《如何做一个不累的班主任》,深有感触。我虽然不是班主任,但也担任了副班主任,几乎所有的班级管理都要协助班主任。亲身经历,亲眼所见,班主任的工作确实烦琐,让人“身累”“心累”。文中提到了一些让班主任不累的方法,我觉得说得特别有道理。如“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有班主任上任之初就花大力气狠抓自习课的纪律。他成功了——一个月之后,他变得很轻松。别的班级学生上自修课,教师要坐在教室里看着,离开一会儿班级立刻很吵闹,他的班级一整节课都没有教师监管,却鸦雀无声。”还有“班干部的培养也是刻不容缓的。一位年轻的小学四年级的班主任外出进修半个月,期间学校并没有安排代理班主任,其班级管理却井然有序。原来,在日常管理中,这位班主任就已经尝试让学生干部走上前台,他自己则退居幕后,遥控管理。在进修期间,班长每天都打电话向他汇报一天的情况,如果没有大事只发一两个短消息报平安。他对学生干部的培养让一些中学的班主任都感叹不已。”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不仅能解放班主任,使其能有更多的精力去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还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做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发展的人,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其实,不仅做班主任“累”,做一般的任课教师,也有很多教师觉得累。学生不听话,上课习惯差,做作业习惯差,不爱动脑筋,成绩差……除了心态原因和某些客观原因外,更重要的还是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没有改变的问题。因为我们老师讲得没有价值的东西太多了,没有价值的练习布置得太多了,不符合教育规律的现象太多了。老师教的苦口婆心,学生学的效率极低,把本来有意义的教学变成了乏味的劳作。
所以,要想做一名不累的教师不难,把本应该属于学生的时间还给学生。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教师不仅不会觉得累,还经常会有意外的发现。
9、《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读后感九百字
这本书是我在王老师的办公桌上发现的,其实是“偷懒”二字吸引我打开这本书并让我痴迷的,书中处处洋溢着郑老师的智慧,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如何做一个像郑老师那样会“偷懒”的班主任。
一、学会放手
班主任工作累,往往是因为我们把所有的事情都包揽在自己身上,事事担心,处处小心,总不放心学生怕学生做不好,于是变成了真正的班爸班妈。不但自己累,学生也没一点自理能力,不是有句话叫‘懒娘生个勤孩子吗? 所以放开你的手,充分地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给他们动脑动手的空间,并加以合理的引导,他们会创造出你想象不到的结果。
二、学会改变
我们做老师的往往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的职业病发挥的淋漓尽致,例如:命令、唠叨、严肃。总觉得放松了自己,学生就不好管了。其实,我们不妨学会改变,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内心,触摸学生心底的渴望和学生真正的交朋友,遇事多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那么我想即使你整天满面笑容学生也会尊你、敬你、亲你、爱你,换言之,你的工作也将会轻松自在,你自己也会为拥有他们而感到幸福。
三、学会鼓动
所谓的鼓动其实就是赵本山惯用的.忽悠,郑老师说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就要学会忽悠。这一点都没错,特别是小学的孩子自制能力差,你隔三差五地针对班里的典型事例鼓动一下,孩子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当然相同的方法不能连续使用,也可以给孩子讲自己的事例,李镇西老师不就是这样的吗?也可以讲其他相关的故事,趁热打铁即兴发表演讲等等。总之你把孩子们忽悠好了,你就轻松了。
四、学会运用制度
每个单位都会有一套制度,班级也不例外,读了郑老师的这本书后,我才知道原来制度也可以让孩子们来定,利用他们自己定的制度来管理他们比你要求他们不要这样不要那样有效的多,换句话说,我喜欢对学生说‘说到做到 ,更喜欢对学生说‘我更喜欢能说到做到的孩子 。这样孩子们一听老师喜欢的明确目标谁还不争相恐后的做到,让老师来表扬呢?
五、学会尊重学生向学生示弱
人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会出现“踢猫”现象,做为一名教师尤其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像学生尊重我们那样去尊重学生,孩子们天性就顽皮,有时可能做出你想象不到的事,那么这时候你就不能咄咄逼人,学会向学生示弱加以老师深厚的忽悠功底,哪还有解决不了的事情,哪还有学生不老实交代的问题呢?
六、学会利用班干部
班干部可以说是学生的左膀右臂,运用好了,班主任就可以轻松很多。但也不能一味的依靠班干部,老师做个甩手掌柜。利用好班干部就要定期对干部进行培训指导,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创造力更是惊人的。当你把方法交给他们之后,他们可以让方法生出方法,大家集思广益,总比你一个人要好的多。因此,利用好班干部,你就可以去“偷懒”做他们的遥控器。何乐而不为呢?
10、《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450字
读完《做最好的班主任》,最大的感受就是,作为一名班主任对学生要有无私的爱,这种爱,不但是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原动力,而且也是教师教育智慧赖以生长的土壤,在我的书房里珍藏着一串串展翅欲飞的千纸鹤,这是毕业班的孩子们亲手折的,五彩缤纷,孩子们要用这千纸鹤寄托一份份感激之情,一片片深情祝福,凝望着毕业合影,我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每当想起诗人巴尔蒙特的诗句: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世上。我的心中总会涌动起无数感动,那是积极向上的生命姿态,更是乐观豁达的生命气度。我常常用阳光的心情工作,孩子是阳光的`,生活是诗意的。我多么希望我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明媚的阳光中获取真知、享受成功,他们从学校带走的不仅是真才实学,更多的是陪伴他们一生的人性的美德:自尊、自立、自信、自强。我祈望通过我的努力把班级建设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自己的精神家园,师生结伴一同追求真知,感受欢乐和成功,让每一片绿叶受到阳光普照,让每一位学生幸福成长,或许这才是对师爱的真正诠释吧!
宋代哲学家张载云:志大,则才大,事业大;志久,则气久,德性久。只有“立大志,立长志”才能拥有浩然正气,才能拥有完善的道德人格,才能在“立身于斯,成长于斯”的教育事业中享受教育的幸福,创造教育的新天地。
11、《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九百字
李镇西老师是学生信赖、家长信任、教师信服的班主任。20多年前创建“未来班”,今天身为校长兼班主任,李镇西以他的爱心、民主和尊重,让他的所有学生都感觉到度过了最幸福的一段学习时光,他与他的学生那些感人肺腑的故事,以及他的班级管理模式,演绎着教师的理想主义、浪漫主义情怀,令人向往,撼人心魄,发人深省。全方位阐释了李镇西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家长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的理念和实践。李镇西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素质教育,他的出神入化的班级管理艺术,真诚智慧的学生青春期心理辅导,对学生进行富有个性的引导,和谐的师生关系、家校关系,处处体现出一个特级教师、著名教育家的人文情怀和对教育的虔敬之心。
作为一名班主任,深知老师特别是班主任之辛苦,之肩负的责任重大,而这本书也确实让我找到了教育孩子的窍门,好让我的学生更优秀,我的教育工作更顺利。李老师的文字中没有娇柔做作,摆弄华丽的词句,用朴素的语言把自己的'教女实际、教学实践作了详实的叙述,没有高深的理论包装,有的只是娓娓道来,我的感觉不是在读教育专著,而是读的是一个个真实的小故事,生活的实际,仿佛他所做的一切也是我所经历的一样,一个个真实的生活画面,一个个生动的校园场景,一堂堂朴实的课堂实录,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跃然纸上,活在我的眼前,他所讲的教育理论是我所知道的,也是这些年来我作为教师反复学习的,但是李老师做的确实朴实而真诚。我想:朴实与真诚应该是打开学生心门的钥匙吧。
从李老师朴实的叙述中有两件事最让我感动,第一,他发自肺腑的对学生的爱,他十几年战斗在教育第一线,全身心地对学生倾注他的爱心,他的热情,始终如一的保持着他的童心,并用这种童心感染着教育着他的学生,让他的理想主义教育保持着完美。这种爱心与童心正是当下许许多多的教育者的缺失,许许多多的教育者在日复一日的琐碎的重复的工作中丢掉了爱心与童心,灵魂变得麻木,工作方式变得简单而粗暴。而李老师呢,他把工作看成了生活,把学生当作了自己的孩子,把教育现象当作自己的生命,不断的反思,不断的实践,用快乐的心态面对枯燥乏味的日常琐事,于是他就享受到了教育的快乐与幸福,只要我们也抱着这种心态,我想:我们也能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
在枯燥、繁复的教育工作中注入我们的热血,我想我们的工作就会充满无限的激情与乐趣。这真是李老师说体现的,也应该我们说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