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

每逢佳节倍思亲日记

2023-08-14 11:22:23

  每逢佳节倍思亲日记

每逢佳节倍思亲日记

1、每逢佳节倍思亲日记

  一年一度的春节在人们欢欣绽放的笑靥里,在人们匆匆准备行装里,在街道旁张灯结彩的布置里,正迈着轻盈的步伐悄悄地一步步走来。

  每到佳节回家团聚,是中华民族首选的习俗。

  我们小区有一对中年夫妻,安徽六安人。男的姓王,敦厚粗壮,皮肤黝黑,每天收购废旧品;女的慈眉善目,面色白晢,卫生环保工作。他们一家租住在小区原来物管员居住的房子里。天没大亮夫妇就起身,女的拿着卫生工具,急匆匆地出了门。男的晚上要到七、八点钟才踩着装得满满的三轮货车姗姗回来。这几天男的没有外出收购,却天天看见他从外面大包小包的拎回一些货物。我笑着问他:“怎么,老王准备年货了?”他笑容满面地告诉我:“这是给我小孙子买的。”他指了指手中的包,“一年没见着,不知道这些衣服是否合身。”“哦?你怎么不买些吃的和玩的?”“早买好了,一大堆呢!”他抑制不住的喜悦从每一个毛孔中向外洋溢着。“今年早点回去,这小东西早就盼我了。哈哈!”他裂开的大嘴似乎一直沿到耳根。

  前几天我在超市买东西,在收银台交钱时,排在我前面的一个提着大包的小年轻,交款时少一元钱,拿出大票子来,收银员又没有零钱找,我便拿出一元钱给这小伙子垫上了。这小年轻连声道谢。他一回头,我才看出来原来是租住在我们小区旁边的送牛奶工小李。小李是安徽铜陵人,一口地道的铜陵土话。他个子不高,瘦瘦精精的。夏天赤膊,你能看见他胳膊上的肌肉像鹅蛋凸显出来,浑身的肉疙瘩,一块一块地似乎要从皮肤中爆裂开来。小伙子干事勤奋踏实,为人和蔼可亲,可是一着急说话容易结巴。我问他:“你买的什么东西这么一大包?”他腼腆地笑笑,“这不快过年了嘛,给我老父母带些回去。”我打开包一看,原来是二瓶酒和一件鹿茸袄。我笑着说:“你看来还是一个孝子嘛!”他尴尬地结巴起来:“还…还…孝子呢?一年…一年到头,不…不在家。”我略带玩笑地学他结巴地说:“你…你…不也是为了赚钱,赚钱…娶媳妇嘛?!”他的脸立即涨的通红了,说不出话来。

  我们小区的巷子口,有一家小吃店,是一位三十多岁年轻人开办的。这老板也是安徽安庆人,雇了二个小伙计。他家卖的混沌很有特色。混沌的佐料有鸡精,虾米,黑木耳,再在上面撒上一些葱花,浇上他们家特制的辣油,真是喷香扑鼻,叫人垂涎欲滴。我经常在这儿吃早点。前二天他家就贴出了告示:小店从本月十九号开始关门打烊。我吃早点时与老板开玩笑:“怎么,老板归心似箭了?”老板是个随和机趣,毫无拘束的人。他悄悄地走到我边上,嘴巴贴着我的耳朵,压低嗓音,似有似无地说上一句:“想老婆啦!”我不由得“扑哧”一声,把刚吃的混沌吐了出来。他立即又一脸正经,似乎莫名惊诧,而又一肚委屈地问:“说错啦?”我急忙笑着说:“没错。没错。爱妻之心,人皆有之。”他随即又一脸的俏皮:“我说的嘛,一年到头忙得什么都不敢想。过年了,难道还不能想想?!”

  我们小区附近有一家菜场,菜场外面一条小巷便自然成了集贸市场。除了一些摆地摊的.小商贩,还经常有一位拉着二胡乞讨的老人,据说是安徽天长人。老人满头白发,胡须花白,皱纹如一条条沟渠,横七竖八地爬满脸盘。常年穿一件黑大褂,一条污迹斑斑的灰色长裤可能从未洗刷过。老人眼神不太好,经常半眯着眼,坐在一张四方凳上。但是他的二胡却拉得出神入化,我经常路过,便不由自主地驻足聆听。有时胡声宛转悠扬,如草绿花红;有时胡声激昂亢奋,如高山瀑布;有时胡声又如泣如诉,

  似缠绵不休;有时又欢快奔放,如骏马长嘶。每路过时,我总要在他脚前的铁罐子里放上几块零钱。这几天老人不见了踪影。我向一旁的小商贩打听,他们告诉我,老人回家过年去了,家里还有老伴和小孙子。

  ……

  我对安徽人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结,也许正因为我母亲是安徽人吧。

  我只是在母亲去世的前一年,带母亲去过已离开故土七十年的安徽。但是那次母亲的故乡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面目全非,只有故土的乡音和家乡菜,才能激起母亲的浓浓故土乡情。

  每到佳节母亲的身影总是在我身边隐现。

  我记得每到过年前几天,母亲总是要我拿着一些糯米到“冲糯米”的人家把糯米“冲”成糯米粉,回家后母亲再精心细作地把糯米包成汤圆。汤圆的馅有多种多样,有肉馅的,有红豆馅的,有蔬菜馅,还有白糖馅的。母亲说这叫“五彩缤纷”,图个来年吉利。三十晚上母亲要把汤圆全部包好才睡。初一一大早母亲就起来为我们下好汤圆。母亲说:“大年初一吃汤圆,就图个一年到头团团圆圆。”有一年母亲下好汤圆,揭开锅盖一看,汤圆全部是橘红色。母亲起先吓一跳,不敢要我们去吃。外祖母却说,这是大吉大利,红红火火。结果我们胆战心惊地把汤圆吃下去,既没有发生什么事,那一年也没有什么大吉大利的事。我至今也不明白。

  我记得大年初一,母亲不准我们动扫帚,即使有客人到来,或是我们吃的瓜子壳和花生壳撒了一地,母亲也不准我们扫地。母亲说,扫帚辛苦了一年,也应该让它休息休息。外祖母说,初一动扫帚,容易带来晦气。于是我们家至今有个习惯,初一从不打扫卫生。

  我还记得有一年过年期间,学校里进行乒乓球比赛。我是班上的乒乓球队员。可是没有一件像样的新衣裳,母亲便连夜把父亲以前的一条裤子给我改装,我睡到半夜还听见母亲脚踏缝纫机的“哒哒”声……

  母亲过世已经三年多了,每当忆起母亲,台湾诗人余光的著名诗句总是不由自主地在我耳边响起“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是的,回家与亲人团聚。这是每个中国人的习俗,也是每个人心灵的归属。亲人可能不富有,但那里有温馨;故乡可能不繁华,但那里有家园;亲人可能不浪漫,但那里有真诚;故乡可能不深沉,但那里有源头。回家吧,回去就是给亲人最好的礼物!

2、元宵佳节日记

  时光飞转,正月十五又在元宵的香甜中匆忙地来赶赴这团圆的盛会。在科技发达的二十一世纪,这个历久弥香的传统佳节不但没有褪色,而且愈发的蓬荜生辉。

  元宵之夜,千家万户都被团圆的喜悦所包围着。我们一家人围坐在桌子边上,碗里漂浮着白白嫩嫩的元宵,腾腾热气暖着每个人的心。爸爸指着它们说:“吃元宵的学问也有不少,-四喜临门,八个代表八面玲珑,十个代表十全十美……它们可是寄托着人们无数的心愿呢!”带着这些美好的祝福,品着嘴里入口即化的甜蜜,我们家的猜灯谜比赛也拉开了帷幕。

  妈妈不紧不慢地读出了谜面:“天女散花,打一新词。”我脑筋一转,竟与爸爸同时报出了正确答案:“高消费!”妈妈赞许地点点头:“不错嘛,脑袋很灵活,每人奖一个元宵!”我暗自得意:这个我在网上看过,现学现用。接下来,我也尝试了一回考官的滋味:“无可奈何花落去,打一常用词。”这下可把爸爸妈妈给难倒了,我摇头晃脑地公布了谜底:“哈哈,不知道了吧!是‘感谢 。”听了这个答案,他们面面相觑了一会儿,随即,银铃般的笑声便久久萦绕在我家上空。这时,绚烂的烟花绽开了笑靥,映得人间溢彩流光。好像在点缀元宵佳节,又好像是在庆贺虎虎生威的崭新的一年……

  元宵节历史悠久,早在20xx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是我国非常有名的传统节日。它的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扩展的。起初只是白昼为市,夜间燃灯,到了清代才增加了舞龙、舞狮、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流传至今。这个传统节日是人们情感的一种载体。它让平时不能经常见面的亲朋好友们能有一个机会聚在一起,共享天伦。传统食物元宵那圆圆胖胖的形象就是寓意着一家人能幸福美满,那馅儿也让人甜到了心里,不由地对未来一年充满了希望与信心。

  元宵,你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你让无数外国友人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古色古香;元宵,你是联结人们情感的一座桥梁,你让常年出家在外的人感受到了亲情与友情的温馨;元宵,你是闪耀在雄鸡心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你让炎黄子孙为古老而富有魅力的祖国感到骄傲与自豪!啊,我爱我们的节日——元宵!

3、元宵佳节日记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我的耳边不断响着“噼里啪啦”的爆竹声。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表情,两眼笑得都快眯成一道细缝儿。

  晚上,我和姐姐买了许多烟花,一起来闹元宵。我们先点燃“手持瀑布”,我小心翼翼地拿着,因为我从来没有放过“手持瀑布”这种烟花,尽管姐姐一直劝我别怕,但我的心一直怦怦地跳个不停。“手持烟花”开始出花了!朵朵烟花就像天上飘着数不清的片片雪花,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又好像天上一闪一闪的小星星,还像淅淅沥沥地毛毛细雨,“手持瀑布”放出的烟花是那样的多,那样的长,那样的美,难怪商家取名叫“手持瀑布”呢!可是“手持瀑布”很快就用完了。我们又开始玩“地妞炮”,姐姐点燃后,“地牛炮”飞快地转起来,飞出来的烟花又圆又小,我想:“圆”和“小”合起来叫,不正是“元宵”两字的谐音吗?不知道是不是设计者专门这样做得,还是碰巧?

  我们放完了自己买得烟花,觉得还不够过瘾,于是,我们直奔姑奶家看放烟花。到了姑奶家,她家已经摆好烟花,正等着我们呢。开始放烟花了,只见先是冒着小火星,马上,变成了白色菊花的样子,中间还不停的闪动着绿色的小点,然后,越来越高,越来越高,忽然,全体腾空而起,速变成了一片璀璨的降落伞,时不时冒出许多星星点点,有黄的、蓝的、绿的……五颜六色,从天而降,真是壮观极了,漂亮极了!随后,我们几个小孩又玩起了“七彩电火花”,一点燃,“七彩电火花”就发出了“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形状像飞溅起来的小水滴,四处乱飞。我一手拿着一个,高兴的跳起舞来,还不停地在空中写着“元宵节快乐”这几个字,沉醉在一片美好之中。好像连院里的几只小狗也被这美丽的场面所吸引,再也不像平常那样汪汪直叫,而是一直盯着美丽的烟花。

  这个元宵节我们可是闹得够开心的,这一天,我可真高兴啊!

4、元宵佳节日记

  人家都说“正月十五闹元宵,团团圆圆吃汤圆。”我们这个元宵佳节过得真有意思!元宵佳节的风俗是晚上全家人围在桌旁吃元宵,因为元宵表示团团圆圆,吃完元宵大家就应该“闹元宵”。吃过晚饭,我们就去看舞龙、焰火了。哇,人可真多啊,山路都变成了人行道,来来往往的人川流不息。虽然有些寒冷,但还是挡不住人们观灯的热情。两旁火树银花,璀璨夺目,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们前来观赏;有的坐车从几十里路的农村赶来,还有的小孩骑在他爸爸脖子上,手拿着糖葫芦边吃边看。到处一片沸腾。

  哇!好漂亮啊!这条龙全长约200米,一个龙头就有一个小孩那么重,可想而之,举龙头的人是多么的辛苦!哇塞!龙头还会“喷火”呢!开始舞龙了,师傅们还在凳子上舞龙的,厉害吧!这龙的身子舞起来一圈一圈的,哇,真好看。我们还看到了最精彩的盘龙,舞了将近一个小时的龙,才放烟花。

  开始放烟花。我和小庄哥哥也拿出所有的烟花,我兴致勃勃地点燃一个烟花的引线,顿时,五颜六色的火花迸出来,像一个翩翩起舞的金孔雀!五彩缤纷,漂亮极了。“别得意,看我的‘金凤凰 !”哥哥说完,立刻点燃了引线。“啾——”随着一声刺耳的响声,一只只金黄的东西飞快地冲上了天,“嘣”的一声爆炸了。接着,许多小金点撒满了天空,发出“嘣嘣”的爆炸声,突然,这些到处乱飞的小东西聚集在了一起,像一只金凤凰。

  元宵佳节可少不了观花灯。这里的花灯可真多啊!有“奔跑”的老虎。“吃草”的兔子。还有在“游动”的鱼儿。真是五花八门!都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爸爸给我买了一个兔子花灯。只要一按按纽。兔儿便会唱起欢乐的歌。我连忙拿起我的兔子灯加入闹花灯的行列。

  过元宵佳节当然少不了吃元宵。元宵又叫汤圆,它的名子还有个故事呢!很久以前人们把汤圆叫元宵。袁世凯知道了觉得很不吉利。“元宵”不就是“袁消”吗?于是他下令把元宵改做汤圆。从此元宵又名汤圆。元宵的馅有很多。有红豆的。芝麻的。还有绿豆的……

  汤圆煮好了,我迫不及待的夹起一个放在嘴里,妈妈大叫:“小心点,别烫着。”咬上一口馅慢慢地流了出来,粘粘的。甜甜的味道好极了!

  元宵佳节真有趣!节目丰富多彩。

5、七夕佳节的日记范文

  七月,暑假开始了!酷热的阳光照着我们,照进心田,让心也温暖起来。这酷热的阳光引来了牛郎织女,七夕节就要来到了!

  七夕节,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一年只能相会一次,也只有一个七夕节。在七夕节的夜晚,许多人们在织衣服,来庆祝这美好的七夕节。农村的人们也攀上高梯,许下自己的愿望。一切都很美好。就在这时,我仿佛看到了一只只小鸟排成一队,组成了一座桥:鹊桥。我又看见了牛郎和织女在鹊桥的两岸。他们的眼神充满幸福,他们的脸,充满渴望,期盼。渐渐地,两人走上鹊桥,在桥的.中央相会。鸟儿叽叽的叫着,好像在祝福牛郎织女,树上的知了不停地叫,好像想推迟黎明的到来。牛郎织女仿佛插上了翅膀,在天空中相爱,让人陶醉,让人沉浸在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家园里。

  可惜,谁都阻挡不住清晨的到来。在离开的那一刻,牛郎紧紧地拉住织女的手,想留住这美好的一切,可这是没有办法的。感人的一刻就要到来了,鸟儿仿佛很珍惜这一切,知了仿佛在哭,连老天爷也流下了感动,大家多想挽回这一切啊!最让人激动的是,牛郎织女都不肯放手,宁愿牵手一起消失。

  我也从这美好的梦中醒来,只望见繁星在空中闪烁。我心中也在祝福牛郎织女,期盼七夕节再一次到来,下次,我一定要在梦中留住牛郎和织女,让他们永不分开,幸福的过着生活,我更希望他们能下凡,与我一同生活。虽然这一切是不可能的可我依然有着这样的梦想。

6、七夕佳节的日记范文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织女和人间那个牛郎结婚了,不久就有了两个孩子,可是王母知道了这件事,就把织女捉了回来,于是牛郎用筐挑着孩子到天上找织女,却被银河挡住了去路。牛郎要舀干银河水和织女团聚,王母没办法,只好每年农历7月初7这天晚上,叫喜鹊在银河上搭起桥让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见……

  这天是中国的情人节,这一天男士应该送玫瑰花女士。我正和爸爸从理发店里出来,街上我看到了许许多多的人手里捧着好几束鲜花,在街上呼呼往家赶,看来是急着把花送到他心上人的手里。

  这时我突然问:“老爸,你怎么不送妈妈玫瑰花呀?”老爸不耐烦的说:“都这么大了,还送什么花呀!”听老爸这么一说,我忽然对爸爸大为失望,爸爸怎么能这样就算是七十岁的老人在这一天也会送礼物给老婆的。可不管我怎么说老爸就是不买,除非免费发!

  这天晚上天阴沉沉的,不多时就下起雨来。传说是牛郎和织女相会时因为彼此都非常想念所以流泪,而这泪就是今晚的雨。在这一天喜鹊的毛会掉,是因为牛郎和织女踩在它们的身上把一部分毛踩掉了,所以会掉毛。

  窗户是开着的,可以看到外面的天空,黑压压的一片乌云伴着淅沥沥的雨声。我不明白,牛郎和织女好不容易才相会因该高兴才对呀,为何要痛哭流涕呢?

7、喜迎中秋佳节日记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马上就要过中秋节了,各个超市里都人山人海的,很多人都在买月饼,有:“苏式月饼,低糖香芋口味的,哈密瓜口味的,豆沙口味的,五仁口味的,黑芝麻口味的,南瓜味的……”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我们家买了楼外楼的莲蓉月饼、蛋黄月饼、等,月饼还有许多许多种类。月饼里也有很多糖,所以我建议大家最好还是少吃为宜,可以适当的吃一点,月饼吃多了还会有高血糖,高血脂的现象。

  中秋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那就是“团圆”,过中秋节风吹雨打也得回家和家人坐在一起和和睦睦的聊天,品尝月饼,一起度过中秋节。

  俗话说:“八月十五的月亮圆又圆”。八月十五当天晚上的月亮一定是又大又圆,而平常的月亮都是像“c”一样的形状。

  我希望我们家的这个中秋过得圆圆满满,快快乐乐!

8、夜思亲的心情日记

  夜深沉 难入眠 思绪万千

  又想起 老父亲 泪湿孤枕

  阴阳隔 难谋面 整整七年

  往时事 又恍若 就在眼前

  你儿女 共六个 待我最亲

  记忆中 背着我 教书育人

  到周末 你儿我 骑在你肩

  路崎岖 道不平 走得很稳

  到家里 放下我 砍柴劈薪

  扫庭院 做菜饭 面面具全

  星期天 挖菜地 舍不得闲

  到下午 背着我 又返校门

  我七岁 上了学 你该松点

  可是我 不好学 淘气烦人

  害得你 同事前 羞于见人

  儿无知 你无奈 愁容满面

  到如今 空后悔 一事无成

  儿不才 让父亲 遗憾终身

  回想起 该书时 肠都悔青

  若制成 后悔药 我愿预订

  退休后 你更苦 想起伤心

  煮菜饭 放牛羊 一天不闲

  修祖坟 建家园 出力花钱

  养育恩 你儿我 铭刻在心

  儿想你 父亲你 可有感应

  如果你 有感应 梦中相见

  夜思亲 好心疼 悲泪淋淋

  盼来生 你再做 我的父亲

9、元宵佳节日记

  篇一:元宵佳节日记

  我盼望已久的元宵节终于来了,我非常高兴。

  晚上,我和家人一起吃团圆饭。这时,我的好友梦丽找我去看人家放烟花。我们俩来到大街上,仰望夜空,看到那朦胧的月亮多像一个害羞的姑娘那么美。满天的烟花有红的、蓝的、绿的、紫的,五彩缤纷,颜色各异,这些“花儿”千姿百态:有的像今晚的月亮一样圆;有的像火箭直冲云宵;有的像驼螺一样飞快旋转;有的像孔雀开屏;有的像仙女散花;还有的像脚印一样在天空留下足迹……看着看着,仿佛来到了一个神秘而喧闹的世界,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

  我想:烟花的生命如此短暂,一瞬间就会消失,但她奉献给人们的却是许多美好的回忆,人们回报她的是开心的笑容。再看许愿灯一盏盏的升起,随风飘舞,她们像精灵,像星星,又像一位位穿着红色衣服的舞者,翩翩起舞,可爱极了。忽明忽暗的许愿灯在不停地眨着眼睛,好像在告诉孩子们:“小朋友,你们的愿望一定会实现的。”我和梦丽一人也放一个许愿灯,许下我们的愿望,看着远去的许愿灯,我们恋恋不舍地回家了。

  我期盼着下一个元宵节早点到来!

  篇二:元宵佳节日记

  元宵节第一件事就是吃元宵,元宵是糯米皮、八宝馅,皮是白白的软软的似棉花糖,咬上一小口,由芝麻、花生和成的馅从皮里自然而然地流出的,那馅是甜甜的,有花生、芝麻的香味,吃一个,还想吃下一个,我一连吃了七八个,也不解馋。这时广播里传出动听的歌声:“卖汤圆,卖汤圆……”。哦,原来元宵节是甜甜的。

  此时,街上响起了锣鼓,那声音惊天动地,舞狮开场了。我钻进拥挤的人群,只见场子中央的狮子摇头摆尾,翻腾跳跃,舞狮人一会儿手持铁枪、一会儿手持钢刀、一会儿又拿出方天画戟,来逗狮子。狮子一会儿退,一会儿又向前跳跃,一会儿翻跟头,不停地与武器较量。人们不满足一只狮子表演,不停地呼唤“再来一只”,在人们的呼喊声中,很快又出来了两只狮子。舞狮人跃上了搭好的铁架,向下面的狮子摇晃着彩球引逗狮子上架。瞧,那只绿狮子,前腿扒在铁架上,后腿猛然蹬地,出国身子一拧,后腿便搭到了上面,紧接着又是一个翻身,狮头朝上正好顶住彩球,舞狮人一个大力甩球将球抛到地上,只见那狮子腾空一跃,猛扎下去,一下就逮住了彩球,人群一片欢呼。街道上的人群随着舞狮的惊险动作大呼小叫,而在鸿祥大卖场门口也是人头攒动,原来是在猜灯谜。小学生们搬来了成语词典,大人们唠叨着谜面。“给一个提示呗!”不知是谁喊了一声。接着人们便七嘴八舌地嚷了起来。猜中的人兴高采烈,没猜中的人依然乐此不疲继续猜着,人们脸上都洋溢着喜悦。哦,原来元宵节是快乐的。

  夜幕降临了,人们纷纷走出家门聚集到焰花燃放点的附近,只见一颗颗飞弹划过夜空,绽放开来。焰火有的如天女散花、有的如火树银花、有的如满天繁星,颜色由蓝变红,由紫变青、变绿,又突然变青白色。我最喜欢的'是红色的一帘幽梦,似瀑布倾斜而下,又像垂柳迎风飘摆。焰火把夜空装扮的美丽而绚烂。哦,原来元宵节是美丽的。元宵节是甜甜的、是快乐的、是美丽的。我爱元宵节!

  篇三:元宵佳节日记

  正月十五,我国最热闹的节日——元宵节,那一天我们一家过得其乐融融。

  元宵节的习俗是吃汤圆,让每家团团圆圆,今晚妈妈“权力下放”,把煮汤圆的重要任务交给我来执行。我把它看成一件十分重大的任务,生怕煮破了,因此心里好像揣着一只小兔子“怦怦”直跳。我利用以前妈妈教我煮汤圆的经验:先将糯米粉用开水调和成皮,注意水不可以太多,多了会过稀;也不能过少,少了没粘性。然后取一块皮在手掌中搓成圆形,再用手指在上面按一个窝,把芝麻捣碎做馅,放在里面“包”好。放馅时一定不可以太贪心,否则会把皮的“肚子”给撑破的。包好后,终于可以下锅了。我按照妈妈说的煮汤圆的四个诀窍:“开水下锅,慢水煮,点冷水,勤换水”将自己辛辛苦苦做好的元宵放进水里。没多久,可以起锅了,掀开盖子,只见一个个雪白的汤圆漂浮在水中,彼此紧贴着,好像一粒粒大珍珠,看得我直流口水,将它们舀到碗里,闻着那香喷喷的味道,忍不住咬了一口,真好吃啊,又香又糯。我刚把汤圆端上桌,大家就狼吞虎咽的吃开了。大家高兴地吃完了我煮的汤圆,“美食家”妈妈给我打了一个九十三分,夸我长大了,懂事了。我兴奋不已,第一次煮汤圆就得到这么高的评价,我心里美滋滋的。

  品尝着自己亲手做的元宵汤圆,觉得特别好吃,心里特别开心。盼望着明年元宵节时再做汤圆给大家品尝。

10、每逢佳节倍思亲日记

  一年一度的春节在人们欢欣绽放的笑靥里,在人们匆匆准备行装里,在街道旁张灯结彩的布置里,正迈着轻盈的步伐悄悄地一步步走来。

  每到佳节回家团聚,是中华民族首选的习俗。

  我们小区有一对中年夫妻,安徽六安人。男的姓王,敦厚粗壮,皮肤黝黑,每天收购废旧品;女的慈眉善目,面色白晢,卫生环保工作。他们一家租住在小区原来物管员居住的房子里。天没大亮夫妇就起身,女的拿着卫生工具,急匆匆地出了门。男的晚上要到七、八点钟才踩着装得满满的三轮货车姗姗回来。这几天男的没有外出收购,却天天看见他从外面大包小包的拎回一些货物。我笑着问他:“怎么,老王准备年货了?”他笑容满面地告诉我:“这是给我小孙子买的。”他指了指手中的包,“一年没见着,不知道这些衣服是否合身。”“哦?你怎么不买些吃的和玩的?”“早买好了,一大堆呢!”他抑制不住的喜悦从每一个毛孔中向外洋溢着。“今年早点回去,这小东西早就盼我了。哈哈!”他裂开的大嘴似乎一直沿到耳根。

  前几天我在超市买东西,在收银台交钱时,排在我前面的一个提着大包的小年轻,交款时少一元钱,拿出大票子来,收银员又没有零钱找,我便拿出一元钱给这小伙子垫上了。这小年轻连声道谢。他一回头,我才看出来原来是租住在我们小区旁边的送牛奶工小李。小李是安徽铜陵人,一口地道的铜陵土话。他个子不高,瘦瘦精精的。夏天赤膊,你能看见他胳膊上的肌肉像鹅蛋凸显出来,浑身的肉疙瘩,一块一块地似乎要从皮肤中爆裂开来。小伙子干事勤奋踏实,为人和蔼可亲,可是一着急说话容易结巴。我问他:“你买的什么东西这么一大包?”他腼腆地笑笑,“这不快过年了嘛,给我老父母带些回去。”我打开包一看,原来是二瓶酒和一件鹿茸袄。我笑着说:“你看来还是一个孝子嘛!”他尴尬地结巴起来:“还…还…孝子呢?一年…一年到头,不…不在家。”我略带玩笑地学他结巴地说:“你…你…不也是为了赚钱,赚钱…娶媳妇嘛?!”他的脸立即涨的通红了,说不出话来。

  我们小区的巷子口,有一家小吃店,是一位三十多岁年轻人开办的。这老板也是安徽安庆人,雇了二个小伙计。他家卖的混沌很有特色。混沌的佐料有鸡精,虾米,黑木耳,再在上面撒上一些葱花,浇上他们家特制的辣油,真是喷香扑鼻,叫人垂涎欲滴。我经常在这儿吃早点。前二天他家就贴出了告示:小店从本月十九号开始关门打烊。我吃早点时与老板开玩笑:“怎么,老板归心似箭了?”老板是个随和机趣,毫无拘束的人。他悄悄地走到我边上,嘴巴贴着我的耳朵,压低嗓音,似有似无地说上一句:“想老婆啦!”我不由得“扑哧”一声,把刚吃的混沌吐了出来。他立即又一脸正经,似乎莫名惊诧,而又一肚委屈地问:“说错啦?”我急忙笑着说:“没错。没错。爱妻之心,人皆有之。”他随即又一脸的俏皮:“我说的嘛,一年到头忙得什么都不敢想。过年了,难道还不能想想?!”

  我们小区附近有一家菜场,菜场外面一条小巷便自然成了集贸市场。除了一些摆地摊的.小商贩,还经常有一位拉着二胡乞讨的老人,据说是安徽天长人。老人满头白发,胡须花白,皱纹如一条条沟渠,横七竖八地爬满脸盘。常年穿一件黑大褂,一条污迹斑斑的灰色长裤可能从未洗刷过。老人眼神不太好,经常半眯着眼,坐在一张四方凳上。但是他的二胡却拉得出神入化,我经常路过,便不由自主地驻足聆听。有时胡声宛转悠扬,如草绿花红;有时胡声激昂亢奋,如高山瀑布;有时胡声又如泣如诉,

  似缠绵不休;有时又欢快奔放,如骏马长嘶。每路过时,我总要在他脚前的铁罐子里放上几块零钱。这几天老人不见了踪影。我向一旁的小商贩打听,他们告诉我,老人回家过年去了,家里还有老伴和小孙子。

  ……

  我对安徽人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结,也许正因为我母亲是安徽人吧。

  我只是在母亲去世的前一年,带母亲去过已离开故土七十年的安徽。但是那次母亲的故乡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面目全非,只有故土的乡音和家乡菜,才能激起母亲的浓浓故土乡情。

  每到佳节母亲的身影总是在我身边隐现。

  我记得每到过年前几天,母亲总是要我拿着一些糯米到“冲糯米”的人家把糯米“冲”成糯米粉,回家后母亲再精心细作地把糯米包成汤圆。汤圆的馅有多种多样,有肉馅的,有红豆馅的,有蔬菜馅,还有白糖馅的。母亲说这叫“五彩缤纷”,图个来年吉利。三十晚上母亲要把汤圆全部包好才睡。初一一大早母亲就起来为我们下好汤圆。母亲说:“大年初一吃汤圆,就图个一年到头团团圆圆。”有一年母亲下好汤圆,揭开锅盖一看,汤圆全部是橘红色。母亲起先吓一跳,不敢要我们去吃。外祖母却说,这是大吉大利,红红火火。结果我们胆战心惊地把汤圆吃下去,既没有发生什么事,那一年也没有什么大吉大利的事。我至今也不明白。

  我记得大年初一,母亲不准我们动扫帚,即使有客人到来,或是我们吃的瓜子壳和花生壳撒了一地,母亲也不准我们扫地。母亲说,扫帚辛苦了一年,也应该让它休息休息。外祖母说,初一动扫帚,容易带来晦气。于是我们家至今有个习惯,初一从不打扫卫生。

  我还记得有一年过年期间,学校里进行乒乓球比赛。我是班上的乒乓球队员。可是没有一件像样的新衣裳,母亲便连夜把父亲以前的一条裤子给我改装,我睡到半夜还听见母亲脚踏缝纫机的“哒哒”声……

  母亲过世已经三年多了,每当忆起母亲,台湾诗人余光的著名诗句总是不由自主地在我耳边响起“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是的,回家与亲人团聚。这是每个中国人的习俗,也是每个人心灵的归属。亲人可能不富有,但那里有温馨;故乡可能不繁华,但那里有家园;亲人可能不浪漫,但那里有真诚;故乡可能不深沉,但那里有源头。回家吧,回去就是给亲人最好的礼物!

11、佳节思家心情日记

  月复圆,人安在?一连三载皆如此,今日犹悲伤。吟一首“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却不知,“故乡”在何方。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锁在无尽的回忆里,不见家的朱红的瓦色已退,屋角杂草蔓延。

  我想家,但又不愿回家,失去了温馨,家已不成“家”,而我又不该抱怨,因为一切皆由我而起。

  我想爸爸,想妈妈,而她们为了我在外奔波,远离了家乡的温馨,去了喧哗的陌生路口,远离了心爱的女儿,背负着相思之情,同学说:“有家人来看望的是最幸福的”。我承认当一个个父母探望子女时,我真的好羡慕;我承认当开家长会时,我真的'好失落;我承认上课时,会不时将“目光”透过窗户望着来来往往的家长发呆。下课时,明知不可能在人群中寻找到熟悉的身影,但还是要寻寻觅觅。但我绝对不承认我是不幸福的,在小小的信封中,我发现爸爸妈妈就在身边,不断的给我爱的力量;在梦里,我可以零距离的接触他们,共渡幸福时光。

  爸爸、妈妈,月亮又圆了,您们看到了吗?皎洁的月光盛载着我深深的祝福,你们听到了吗?在同一轮月光下,我祈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2、每逢佳节倍思亲开心日记

  一年一度的春节在人们欢欣绽放的笑靥里,在人们匆匆准备行装里,在街道旁张灯结彩的布置里,正迈着轻盈的步伐悄悄地一步步走来。

  每到佳节回家团聚,是中华民族首选的习俗。

  我们小区有一对中年夫妻,安徽六安人。男的姓王,敦厚粗壮,皮肤黝黑,每天收购废旧品;女的慈眉善目,面色白晢,卫生环保工作。他们一家租住在小区原来物管员居住的房子里。天没大亮夫妇就起身,女的拿着卫生工具,急匆匆地出了门。男的晚上要到七、八点钟才踩着装得满满的三轮货车姗姗回来。这几天男的没有外出收购,却天天看见他从外面大包小包的拎回一些货物。我笑着问他:“怎么,老王准备年货了?”他笑容满面地告诉我:“这是给我小孙子买的。”他指了指手中的包,“一年没见着,不知道这些衣服是否合身。”“哦?你怎么不买些吃的和玩的?”“早买好了,一大堆呢!”他抑制不住的喜悦从每一个毛孔中向外洋溢着。“今年早点回去,这小东西早就盼我了。哈哈!”他裂开的大嘴似乎一直沿到耳根。

  前几天我在超市买东西,在收银台交钱时,排在我前面的一个提着大包的小年轻,交款时少一元钱,拿出大票子来,收银员又没有零钱找,我便拿出一元钱给这小伙子垫上了。这小年轻连声道谢。他一回头,我才看出来原来是租住在我们小区旁边的送牛奶工小李。小李是安徽铜陵人,一口地道的铜陵土话。他个子不高,瘦瘦精精的。夏天赤膊,你能看见他胳膊上的肌肉像鹅蛋凸显出来,浑身的肉疙瘩,一块一块地似乎要从皮肤中爆裂开来。小伙子干事勤奋踏实,为人和蔼可亲,可是一着急说话容易结巴。我问他:“你买的什么东西这么一大包?”他腼腆地笑笑,“这不快过年了嘛,给我老父母带些回去。”我打开包一看,原来是二瓶酒和一件鹿茸袄。我笑着说:“你看来还是一个孝子嘛!”他尴尬地结巴起来:“还…还…孝子呢?一年…一年到头,不…不在家。”我略带玩笑地学他结巴地说:“你…你…不也是为了赚钱,赚钱…娶媳妇嘛?!”他的脸立即涨的通红了,说不出话来。

  我们小区的巷子口,有一家小吃店,是一位三十多岁年轻人开办的。这老板也是安徽安庆人,雇了二个小伙计。他家卖的混沌很有特色。混沌的佐料有鸡精,虾米,黑木耳,再在上面撒上一些葱花,浇上他们家特制的辣油,真是喷香扑鼻,叫人垂涎欲滴。我经常在这儿吃早点。前二天他家就贴出了告示:小店从本月十九号开始关门打烊。我吃早点时与老板开玩笑:“怎么,老板归心似箭了?”老板是个随和机趣,毫无拘束的人。他悄悄地走到我边上,嘴巴贴着我的耳朵,压低嗓音,似有似无地说上一句:“想老婆啦!”我不由得“扑哧”一声,把刚吃的混沌吐了出来。他立即又一脸正经,似乎莫名惊诧,而又一肚委屈地问:“说错啦?”我急忙笑着说:“没错。没错。爱妻之心,人皆有之。”他随即又一脸的俏皮:“我说的嘛,一年到头忙得什么都不敢想。过年了,难道还不能想想?!”

  我们小区附近有一家菜场,菜场外面一条小巷便自然成了集贸市场。除了一些摆地摊的小商贩,还经常有一位拉着二胡乞讨的老人,据说是安徽天长人。老人满头白发,胡须花白,皱纹如一条条沟渠,横七竖八地爬满脸盘。常年穿一件黑大褂,一条污迹斑斑的灰色长裤可能从未洗刷过。老人眼神不太好,经常半眯着眼,坐在一张四方凳上。但是他的二胡却拉得出神入化,我经常路过,便不由自主地驻足聆听。有时胡声宛转悠扬,如草绿花红;有时胡声激昂亢奋,如高山瀑布;有时胡声又如泣如诉,

  似缠绵不休;有时又欢快奔放,如骏马长嘶。每路过时,我总要在他脚前的铁罐子里放上几块零钱。这几天老人不见了踪影。我向一旁的小商贩打听,他们告诉我,老人回家过年去了,家里还有老伴和小孙子。

  ……

  我对安徽人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结,也许正因为我母亲是安徽人吧。

  我只是在母亲去世的前一年,带母亲去过已离开故土七十年的安徽。但是那次母亲的故乡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面目全非,只有故土的乡音和家乡菜,才能激起母亲的浓浓故土乡情。

  每到佳节母亲的身影总是在我身边隐现。

  我记得每到过年前几天,母亲总是要我拿着一些糯米到“冲糯米”的人家把糯米“冲”成糯米粉,回家后母亲再精心细作地把糯米包成汤圆。汤圆的`馅有多种多样,有肉馅的,有红豆馅的,有蔬菜馅,还有白糖馅的。母亲说这叫“五彩缤纷”,图个来年吉利。三十晚上母亲要把汤圆全部包好才睡。初一一大早母亲就起来为我们下好汤圆。母亲说:“大年初一吃汤圆,就图个一年到头团团圆圆。”有一年母亲下好汤圆,揭开锅盖一看,汤圆全部是橘红色。母亲起先吓一跳,不敢要我们去吃。外祖母却说,这是大吉大利,红红火火。结果我们胆战心惊地把汤圆吃下去,既没有发生什么事,那一年也没有什么大吉大利的事。我至今也不明白。

  我记得大年初一,母亲不准我们动扫帚,即使有客人到来,或是我们吃的瓜子壳和花生壳撒了一地,母亲也不准我们扫地。母亲说,扫帚辛苦了一年,也应该让它休息休息。外祖母说,初一动扫帚,容易带来晦气。于是我们家至今有个习惯,初一从不打扫卫生。

  我还记得有一年过年期间,学校里进行乒乓球比赛。我是班上的乒乓球队员。可是没有一件像样的新衣裳,母亲便连夜把父亲以前的一条裤子给我改装,我睡到半夜还听见母亲脚踏缝纫机的“哒哒”声……

  母亲过世已经三年多了,每当忆起母亲,台湾诗人余光的著名诗句总是不由自主地在我耳边响起“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是的,回家与亲人团聚。这是每个中国人的习俗,也是每个人心灵的归属。亲人可能不富有,但那里有温馨;故乡可能不繁华,但那里有家园;亲人可能不浪漫,但那里有真诚;故乡可能不深沉,但那里有源头。回家吧,回去就是给亲人最好的礼物!

13、小学生中秋节日记中秋佳节倍思亲

  晚上,抬头观月,哇,月亮好圆哪!今天是什么节日?中秋节,我怎么忘了呢?我刚准备去告诉爷爷,他已经笑盈盈地说:“今天是中秋节啊!”爷爷和奶奶一起把桌子抬到院子里,在上面放上两盆美味的水果、两杯水、一盘月饼、一盆菱角和一段藕。

  我拿来竹椅,躺在院子里看月亮,看着看着,使我想起了我在无锡酒店工作的表姐,我八九岁时,表姐在上初中,由于家离学校远,便暂时住在我家。每天,我都和表姐打闹玩耍,表姐每月换一个钱包,她不要的钱包便归我所有了,一年下来,我的抽屉里有了表姐的很多钱包,有小猪的,有小熊维尼的,有小白兔的,有米老鼠的.,简直数不胜数。表姐很爱玩,每天她都给我惊喜,给我新玩意儿,例如hello kitty猫的挂钩,封面上有灰姑娘的图画本,一捏就放音乐的骨头玩具,我都很喜欢,打那时起,我就很喜欢表姐。而现在呢,表姐可能在收拾残羹剩饭,也可能在为正在饭店吃饭的人工作,也可能在细心地洗碗筷。

  表姐,希望你快点回来,我很想你的哦!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