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没有另一个你过着你想要的生活励志日记
1、世界上有没有另一个你过着你想要的生活励志日记
在这个世界上,总能找到跟你很像的人,不是长相和名字相似,而是性格和爱好相似。Ta仿佛是另一个你,吸引着你靠近,就像你的双生灵魂。你一旦遇见Ta,如果恰好Ta是一个散发着光芒的优秀的人,你会渴望成为Ta那样的人。Ta带给你的榜样力量会帮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对我来说,叶萱就是世界上的另一个我。
我和叶萱因文字结缘。那是2001年某个阳光明媚的春日下午,我在学校图书馆翻阅一本叫作《年轻人》的杂志,叶萱的文字就这样不经意地跃入我的眼中,我也因此记住了她的名字。后来发现《青年文摘》等杂志上也刊有她的作品,几乎每篇文章都能打动我。忽然有个念头闪进脑海:如果能认识她,该有多好!
于是,我辗转在网上找到她的电子邮箱,发去邮件,告诉她,我喜欢她笔下温情动人的故事,希望有机会认识她。
大约一周后,我收到她的回复,她给我留下她的地址,说她上网较少,我们可以书信往来。于是,我们开始鸿雁传书,从此她成了我的笔友。
她写的字很好看,清秀隽永,文笔又好,阅读她的来信是一种享受。
渐渐地,我知道她是山东艺术学院的学生,包揽了入校以来的全部一等奖学金,担任系学生会的学习部长。她在省广播电台做兼职DJ,她是省大学生辩论赛的优秀辩手,也是系里大大小小各类晚会的主持人。
她仅仅比我大一岁,却生活得如此丰富多彩,头顶无数光环,那时,她在我眼中就是女神一般的存在。
我原本以为写作的人就应该孤单,就应该带点淡淡的忧伤,就应该与这个世界保持一定的距离。但是叶萱写作的同时,还能参与那么多社交,非但没影响她文字的魅力,反倒为她的文字增添了生活的底蕴。
我把对她的崇拜写在信中,结果她写信告诉我:不要羡慕我,我也曾经自卑过。
她说起自己的高中时代,成绩不够好,长得也不够美丽,喜欢写文章,但并不确定写作这件事能把自己带进大学。如果不是阴差阳错获得报考艺术学院的机会,她并不知道这世界上会有属于自己的舞台。大学里她也不完美,她英语四级考了好多次,在电台兼职做主持也曾紧张到满身冷汗——这世界这么大,她说自己不会、不懂的事情还太多,只有再努力一点地学习、阅读,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生活中提升自己。
通过这封信,我能感受到她的坦诚直率,也很欣赏她谦虚好学的.态度。
她已经如此优秀了,却还这么努力,我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有一次我们在信中谈及梦想,我说渴望未来能从事文字相关的工作,做一名编辑或是作家。她说:我想做一名大学老师。我略感惊讶,可仔细一想,觉得也没什么不对,作家张曼娟就是在大学里执教。而且大学老师还有寒暑假,有足够的时间写作、旅行。
她这样描述她的梦想:我很喜欢大学老师这个职业,我可以站在讲台上告诉我的学生什么是艺术,可以有时间写我喜欢的小说,甚至有可能会去做一名兼职DJ。我希望有一天,我有一群在毕业后仍留恋我的课的学生,有一群喜欢艺术的听众,然后,有那么一群读者,他们在某本杂志上看到我的文章,会感到快乐。
彼时,我们刚二十出头,正值青春。我们通过书信交换彼此的梦想,这件事至今回想起来都备觉美好。
文字让我们相识,性格相投却让我们的心灵贴得更近。
2004年8月,因为一次笔会的缘故,我和叶萱相聚北京。那天的叶萱穿一身白色职业套装,干练知性,笑容亲和——那是我们第一次见面,但却好像是多年未见的同窗好友,骤然相逢,真心欢喜。
也是在那次笔会上,我惊讶地见到了叶萱的另一面——会上,叶萱被会议主办方临时选中作为作者代表来发言。事先她毫不知情,也没做任何准备,但她一点都没有紧张,而是镇定地拿出纸笔列了简单的提纲。几分钟后,她从容地上台侃侃而谈,说到了未来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提及新媒体对作者而言的机遇与挑战。到她说完那声“谢谢”,台下瞬间掌声雷动!散会时,一群媒体记者和出版社编辑围绕着她,纷纷向她要联系方式。记者要做她的专访,出版社编辑则有给她出书的意向。叶萱微笑着回复那些记者、编辑,然后给他们递上精致的名片,举止得体,落落大方。
我站在人群外看着众星捧月般的叶萱,由衷地为我拥有这么优秀的朋友感到自豪。
因了这次发言,叶萱获得了出版自己两本短篇小说集的机会,从此走进出版圈。于是我知道了: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就像叶萱读大学期间参加辩论赛、做主持人练就了好口才,而好口才引起了出版社编辑的关注,于是本来内容就比较过硬的作品才有了展示在专业编辑面前的契机。
叶萱顺利出书后还把我引荐给编辑,这算是有福同享吧。
为了能当一名大学老师,叶萱读完本科,考入母校继续读研。
她读研究生的时候,我已经大学毕业来北京工作了。我真的从事了文字相关的工作,从营销企划做起,渐渐成了一名图书编辑。
叶萱是个从来都不会让自己闲着的人,她一边读研,一边给杂志写专栏,一边给几家出版社写稿,还一边给本科生做班主任。她的研究生生活就和本科生活一样,忙碌而充实。但她不是一个工作狂,她热爱生活,也善待自己——研二那年,她竟然去相亲,在那里遇见了她后来称之为“呆哥”的先生,竟然没毕业就义无反顾地结婚了!
我目瞪口呆。而她刚好到北京看画展,约我一起吃饭。席间,她讲起自己的相亲故事,讲起他们住着的“团结户”——他们不富有,和另一户人家一起在有老鼠出没的顶楼两居室里“同居”,可她从没觉得委屈或不甘。谈笑间,她讲起的都是生活中的趣事。简朴的生活本身就成为一段段生动的故事,不再饱含风霜,反倒因为简单而越发美好。
那大约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乐观”的力量,我甚至想,这样乐观而积极的人,一定会有更好的未来吧?
果然,几年后,那些或苦或甜的生活被她记录下来,成就了一本小说,叫《纸婚》。而我,就是这本小说的策划人——从头到尾,在一片不看好的声音里,她坚持写,我坚持编,我们都相信文字就是我们对这世界最大的诚意,哪怕此时畅销书市场正在流行“玄幻”“穿越”,但离开想象的环境,我们终要归于现实生活。
那并不是一段一帆风顺的写作路——写这本书的时候,她刚考到省直机关做公务员,还在试用期,工作很繁忙。但她下班后就争分夺秒地写,竟然步步推进,从不拖稿!作为图书编辑,我简直太爱她这种按时交稿的作者了!而且,因为她是研究出版产业的艺术学研究生,她对出版行业比较了解。有时候我工作繁忙,连选题策划表都是她帮我写的,市场卖点、内容简介她都写得有模有样。总之,当时我觉得给她这样的作者做书太省心了!好沟通,写得好,错别字少,还有独到的市场眼光,这些都不需要我操心。我要做的就是给她提点合理的写作建议,把她写的书包装得漂亮雅致,让更多读者知道并喜欢这本书。
果然,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那年《纸婚》出版,甫上架三个月就售空10万册。这本饱含诚意的小说,用幽默生动的语言推心置腹地讲述婚恋相处之道,一点点地把温暖和煦的爱浸润到读者心上。因为太真实、太接地气,太多读者都愿意相信,那个幽默、活泼、聪慧、大度、独立的女主人公顾小影就是叶萱自己,而那些看似粗砺却充满烟火气的生活,就是我们身边最真实的周遭。
几个月后,《纸婚》成为那年“当当网十大网友最爱读的书”,并售出影视版权。叶萱还赶在生宝宝之前出版了《纸婚2:求子记》,而这本书同样登上年度畅销榜。( 书讯励志 www.029sxly.com )
一直坚持、一直没有放弃的叶萱到这时终于成功了——她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畅销书作家,她渐渐找到自己的写作方向,她关注社会、关注现实问题,她和我都开始坚信,只要是真正扎根于生活的文字,一定有它长久的生命力!
也是到这时,我们终于可以笑谈当初的坎坷——是的,当初出版圈少有人看好这本书,但越是我看好而别人不看好的书,我越是有种“我一定要把它做好”的决心。《纸婚》这本书我下的功夫很大,仅封面就做了九个版本,营销方面我也让朋友提前在论坛上推广,还亲自指导营销部的姑娘如何跟平面媒体联络,如何找新闻点。也是这个时候,我才发现,我以前从事的市场营销工作没有白做,我比一般的编辑懂营销,我知道如何把一本好书推向市场。
所以,这不是一个奇迹,这是我们彼此的“日积月累”。
有的作家在出版畅销书后会自我膨胀,但是叶萱却一直保持着平和的心态,依旧谦虚好学。她从不会把视线盯在版税上,而是把精力放在如何打磨好的作品上。
每次我问她,首印版税方面你大概需要什么条件,她就会说:“你看着办,我无所谓!我更在乎的是如何把作品写好。何况,加印的版税你都会结算给我,首印签多少都可以。”
我也知道不少出版商曾向她抛出橄榄枝,我也知道其他家可能给她比较优厚的首印条件,因此,我更加感动于叶萱对我的这份信任。为了她的这份信任,我也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她的书做到最好。
如今,叶萱在做了八年公务员之后,回到高校,成了一名大学老师。
命运多么神奇,十年前她和我交谈梦想时,说她想当一名大学老师,如今她绕了一个圈,又回到了原点。
正如她自己所说,她只觉得人生很像环形地铁,曾经简单的梦想在不断行驶中变得更加丰沛。
而且,正因为她在基层做过两年民警,在省委大院工作过六年,体验了象牙塔以外的生活,才能够让她在不断的思考中拓宽自己的视野,也让她的文字变得更加客观平实。
有一次,飘阿兮说我和叶萱的写作风格很像,都属于温暖且有力量的。后来,我想,或许是我们性格、爱好相似,又相处足够久,一起成长的缘故吧。
十四年漫长时光里,我们不仅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我们更感动于低谷时彼此的陪伴。每当我们困惑时,我们都是彼此第一个能想到的倾诉对象。
我们都对写作有一种执着的热情,我们介绍彼此的朋友给对方认识,我们互相交流育儿经,我们不吝推荐好书、好东西给对方。
我说,从过去到现在,她一直是我的偶像。她说,我也是她的偶像,她教学生的一门课程就有关出版,而我在出版方面又做得风生水起。
我们互相学习,共同成长。我们是世界上另一个自己,我们了解对方和了解自己一样多。
在这个世界上,总能找到跟你很像的人,不是长相和名字相似,而是性格和爱好相似。Ta仿佛是另一个你,吸引着你靠近,就像你的双生灵魂。你一旦遇见Ta,如果恰好Ta是一个散发着光芒的优秀的人,你会渴望成为Ta那样的人。Ta带给你的榜样力量会帮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而叶萱就是另一个我,感谢生活让我遇见另一个我,感谢她让我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2、想给你一个拥抱让全世界都知道心情日记
很久不写关于爱情的文字,不是我心中无情,而是爱已落脚,情已沉淀,一切皆然静好。写与不写,都在心中围绕。时间久了,习惯已成自然,便是心如止水般的相对。
只有行在途中的人,才会为沿途乱花渐欲迷人眼的风景而频频感叹,只觉花儿也艳,草儿更青,就连流水潺潺,都是靡靡之音,患得患失,跌宕起伏。
而那些已然抵达终点的人,一路风雨兼程的赶来,就算春花缱绻,流水情深,亦是惊不起内心丝毫波澜。因为彼岸已然,又何须心猿意马,为过眼烟云而乱了阵脚。
何其有幸,在人生最美的年华,能与你倾心相遇。人生苍茫几十载,需经山水几千重。而我,却能够在花开的年纪,得你倾慕眷顾,让我早早的越过了红尘的藩篱,携你的手,安暖于岁月,静好于时光。
繁华世相,你给得起我宁静安逸;红尘锦绣,你给得起我始终如一;岁月山河,你给得起我细水长流;沧海桑田,你给得起我不离不弃。
生命本平淡,平淡是为真。
深情的岁月,柴米油盐都是爱的味道;悲欢喜乐都是情的乐曲。吵吵闹闹,皆是心语相交;眼泪欢笑,亦是情真意切。爱若沉淀,看似无情,也深情;情若飘摇,再作深情,也无情。
茫茫人海,凭你的名字导航,如果幸福是一种方向,那么尽头,一定有你;凄凄寒夜,拥你的名字取暖,如果三千红尘,繁华似锦,那么唯你,是我最美的缘;漫漫人生,携你的双手同游,如果执手是一场生死相依,你定是我此生的不变不移。
真正的相爱,不一定甜言蜜语,但一定知心知意;不非得形影不离,但一定心心相惜。
一个人,倘若真的爱你,他爱的,不仅仅是你的胭脂粉黛,还爱你素面朝天的朴实无华;一个人,倘若真的`爱你,他爱的,不只是你的千依百顺,更爱你偶尔的任性,时有的脾气;一个人倘若真的爱你,无需你百般小心,千般讨好,为了得到那份可怜的温存而演绎成另外一个人。他若爱你,就爱得起你的优点,也受得起你的缺点。你的真实,坦诚,就是他最大的欢喜。
一直,都是一个特别倔强的人,我行我素,只为做自己。这么多年来,我于时光中缄默前行,也于冷暖中默然相伴。我深知,人生,相识可以遍天下,相知,却终是无几。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蓦然回首,在这茫茫世海中,能够值得自己倾尽一世芳华的,也唯有你一人。
行走于文字的水岸,坐拥别人的悲欢喜乐,看得久了,也就明白了。尘世多少人日夜感叹着情路艰辛,遇人不真。其实,说白了,还是情深缘浅,执念成殇。
爱是这世间最为温和柔软的美丽,只要你爱对了人,阴雨连绵皆是诗情,大雪纷飞亦是画意。粗茶淡饭那是养生,高山流水更是情音。说到底,爱是一种感觉,一种心情,那是一种无言也默契的心灵相通,分别也相念的植入心底。
或许,爱情似樽酒,越是年久,越是醇香。好的爱情是这样,好的爱人更是如此。
这一生,感谢有你。伴我走过春花秋月,陪我历经人生悲喜。在我人生最美的年华,给我一纸承诺,予我此生安暖。
相伴走过每一个季节的交替变化,不变的,是你我的初心。岁月变迁,逝去的是云烟过往,留下的,确是情事依然。记忆徜徉,我只想用文字来铺垫一条岁月的长河,潺潺流过的,是你我的情深俱增;浸润无声的,是你爱我的那份恩宠。
至此,我想给你一个拥抱,让全世界都知道。此生你我,不光情深,缘,更深。但愿生生世世,不负韶华不负君,不悔缘结不悔情。心若在,天涯亦咫尺;人若在,无言也心安。
3、孩子必然不会长成我们想要的样子励志日记
年前,朋友推荐我看看网络上一篇颇受好评的教育贴《儿子,爸爸不是郑渊洁》,并且追问我——咱们这些普普通通为人父母的小老百姓,在教育孩子的大问题上,到底是应该吸收郑渊洁、李开复、洛克·菲勒、甚至比尔·盖茨他老爹的高端经验?还是老老实实学习哈佛女孩刘奕婷的父母望女成龙的平凡追求?
我的意见?都很好啊!
当然,这些书,也着实都可以不看。反正我们永远也不可能把孩子教育成我们一开始想要教育的样子。
因为孩子们是人。
所有关于人的大小事情,都一定不会像计算机程序这边输出、那边输入般确定。
老祖宗曾经教导我们,“圣人走后,剩下的只是书中的垃圾。”怕得就是,我们之中的太多数,都很容易被语言本身所戏弄,上了文字的贼船。所有我们能够看到、听到、接触到的所谓经验之谈,都一定丢失了总结者想要表达的`大多数信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本来就是一个误会接着另一个误会的美丽碰撞,更何况还是间接进行的。
有谁敢说,生活的郑渊洁,仅仅靠他在公开场合所表达的那些教育理念,就造就了今天的郑亚旗?还有多少人不知道,比尔·盖茨之所以能够在中学时代拿下IBM的 订单,是因为他有一个在IBM做高管的老妈——别误会,我在这里拿世界首富开刀,不是想说他因此就具备一般民众难以企及的裙带关系,而是想提醒大家,很有可能我们的电脑神童,不到三岁就坐在一堆晶体管元件上,拿着鼠标玩叠叠高。
简而言之,没有一个孩子从小到大所接受的教育方式,可以被另一个家长原封不动地照搬到自己孩子身上。因为我们自己,不可能克隆成为另外一个遥远而模糊的人。就算勉强可以,我们也无法复制孩子们成长的生活环境和时代背景。
如果非要我对“什么是成功的教育”表个态,我只能说,成功的教育,大概就是可以让我们的孩子在有朝一日离开我们之后,也可以把自己的日子,过得就像以前在我们身边一样好,甚至更精彩、更好。或者说,父母的爱,就是为了离开。父母需要帮助孩子适应它所在的现实环境,这一点毋庸置疑。在孩子与外面的大千世界之间,家,是一个缓冲地带,父母,就像一对领路人,在陪伴孩子一路走来的十多年(或者二十几年)里,我们抱着、领着、影响着、干扰着,直到有一天,目送着他们走向未来。
我很难找得到合适的文字,告诉热切的父母们到底“应该怎样做”。最多不过,是想稍微提醒大家,在寻找教育方法的过程中,也许偶然停下来、怀疑一下也不错。问问自己:真的是这样吗?这样做,是不是在悄悄满足自己的心愿?据我所知,很多极力推崇“快乐至上”的爸妈,绝大多数都没逃开一个很不快乐的童年;同样,还有很多想方设法要把孩子培养成伟大精英的父母,其实不过是对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改变生活彻底失去了信心。
我的意思是说,有时候怀疑比坚信更宝贵。不仅是教育,执着于教条的生活,本身就说明一个人缺乏生命的灵动。曾经接触过一位绝望的母亲,十多年来,一直在严苛地抨击中国当代教育的种种弊端。当然,如果她的职业身份是一位社会评论家,这一切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抱着这样一个态度去作一名母亲,整天都在儿子面前指责学校里的老师如何、如何不懂教书育人,结果只能让这个孩子失去在校园里找到快乐和希望的最基本的能力。
不客气地说,在这位母亲眼中,没有儿子,只有她对于当今教育界种种失望、不满的忠实听众。我们之中的大多数,应该都不会把父母做得如此失败,却同样有可能在很多生活的细节中,看不到孩子是一个鲜活的生命,而仅仅把他们当作自己的“教育工作成果”,以示天下大众。有时候,我们寄希望于找到一个完美的、百分百正确的教育方法,私底下的心愿却是一旦将来孩子没有如愿成才、光宗耀祖,那就可以肯定是这个孩子不听话、不争气、不上进、天生不是可以发光的那块材料—— 而不是我们的教育不当。问题是,就算我们教育不当有怎样呢?我们从来不会渴求自己是完美的员工、完美的人,又何必苦苦要求自己做一个完美的教育者呢?
再或者,也许我们这篇讨论一开始的立意就弄错了,自己把自己给绕到死胡同里了。谁说追求成功就不能把日子过得快乐?成绩好的学生就一定压力重重吗?掌握知识的过程就一定艰苦卓绝吗?学校、考试、竞争,本来就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没有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能够避开这些重大主题。如何面对并完成这些挑战、如何承担行为的结果、如何调试在现实环境中的自身状态……以上种种问题,都没有必然的标准答案,需要父母和孩子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共同做出选择。
说不定,与其我们这帮家长聚在一起争论不休,还不如回家放下身段、好好听听孩子的声音。很有可能,他们所经历的每一天,和我们头脑中想象的完全不同。
4、你说怎样让生活变得有意思点呢励志日记
怎样让生活变得有意思点呢?我相信是很多人的在问自己的问题。也许有的人在忙于繁重的工作,疲倦渐渐取代成就感,也许有的人正无所事事找不到人生的方向和生活的重心,也许有的人用电脑游戏、夜夜聚会泡吧,却开始觉得空虚、无趣。又或者正处于某个过渡期,外界阻力,内心敏感,五味杂陈。活得有意思点。多么简单的需求,但现实中却不那么的容易实现。
我们的生命历程,离不开工作、家庭、个人成长。
工作
在工作上,张朝阳先生在《杨澜访谈》里说了,“工作,对于生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非常快乐的一部分。”罗素的《幸福之路》里也说,富人也需要工作。而具有一定的能力要求,而非重复性劳动的工作,才能给我们带来幸福感。
叔本华有个观点,我总结自己表述下是,人,向内能最大化的发掘自己的潜力,向外能最大化的发挥自己的能力,是非常幸福快乐的。那么,大部分人,工作日每天的24小时,8个小时在工作,8个小时睡眠,另外8个小时被支离破碎。这重要的8小时,我们的工作,能否给我们的带来愉悦,我们能够在工作中不断的成长,决定了我们会不会觉得过得有意思!
从事自己喜欢并擅长的工作无疑是幸运的。基于很多人,没那么的幸运,我的阅读结论是,从事你所擅长的,培养你能擅长的工作,成就感会逐渐的转换成喜欢。
其实,工作带来的愉悦,并非工作给人的,而是人的向内的寻求。
叔本华的观点:人只能从自身寻找幸福。
一个幸福者的体质应该是:健康的体魄、愉悦的性情、良好的智力、高贵的品格。
这部分无疑有很大的比例是天生的,但并不意味着不可以后天有意识的培养。
我羡慕那些体质健康的人,羡慕他们不会轻易疲倦和生病。
我羡慕那些天性乐观的人,总能看见事物美好的一面。
我羡慕那些智商高的人,可以少走一些弯路。
我羡慕那些品格高贵的人,做事可以问心无愧。
其实工作中,就是在不断的锻炼自己的内在品质的`过程,以及把自己优秀才能发挥出来的过程。
家庭
人类的情感十分的动人。一个优秀的伴侣能让人觉得“心有所依”。能帮助彼此对抗生活的折磨。一个优秀的伴侣,也是一个无条件在你身边的朋友。
罗素说,美好的人生来自对知识和爱的寻求。
希望你身边能有一个有意思的人陪你每夜睡前聊天,也希望你自己能成为别人那个有意思的人。
个人
罗素认为,闲情逸致最使人放松。
叔本华说,生命中有精神活动的闲暇最为珍贵!
培养自己的一个兴趣爱好对生活的“有意思”非常重要。
我本人从小到大经历的都是应试教育,家长老师对于所谓“爱好”都等同于耽误学习!非常的误人一生啊!
幸好我叛逆期的时候,养成了在课堂上躲在下面看小说的兴趣爱好。至今也是以读书为乐趣。只是不用偷偷摸摸了,稍减趣味。
我和我家老公隔一阵子就要买200块钱的书。前两周我看完了7本中国文学短经典。幸福感极高。
很久以前,我觉得我要学弹钢琴,因为那是多么的有气质的一件事情啊!
后来我觉得我不用学弹钢琴了,那是多么的只是虚荣追求的一件事情啊!
现在我觉得我一定要创作机会学习弹钢琴,因为我听了很多,想到如果那音乐是能从我手指下流出来的,是多么愉悦的一件事情啊!
终上所述:有意思来之不易,且努力,且珍惜!
5、成为我想要的那种人励志日记
我们处在一个遍布“奇观”的时代,“标签奇观”也同样随处可见。
标签的好处是能够帮你找到同类。刚上微博的时候,我不太会玩,随便填了个标签,结果发现它们竟然在自己的首页上公布了出来,诸如“话剧爱好者”、“咖啡控”、“八卦”等等,有可能借着这些简单的描述,我们会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找到同类。
这显然是一个标签的时代。打开电脑,QQ提示你收到一条好友印象“宅女一枚”;登录豆瓣,你的好友分别加入了“笑点很奇怪”、“环保主义皆祸害”和“谁叠被子谁是猪”小组。你淡淡一笑,打开“女巫闹闹”的主页,突然心情很好——这周天秤座带了小红花。
聚会的时候,当你听到有人说他也是天秤座的,你会迅速和他攀谈起来,你们共同认定天秤座优雅、灵感、有才华。最后,你们互换电话,你觉得自己的朋友圈又多了一员。这跟认老乡并没有太多差别——只不过地域认同变成了心理认同。就像干露露和邓建国要走到一起,两人大概也是觉得彼此的标签那么相似,属于同类。
标签是用于寻找同类的,它源自于人们对孤独的恐惧感,很少有人给自己贴一个没有同类的标签——即使你想给自己加上“独一无二”的标签,你也会在谷歌发现数百万个结果。无论多么小众,标签都能给你带来同样的一群人供你抱团取暖。即使是韩寒和王珞丹喊“我和别人不一样”,后边也会接上一句“我和你一样”.
然后,这种认同感会给你带来一种积极的暗示。鉴于不会有人在内心给自己贴上“我要成为全世界最坏的人”的标签,那么标签总给人一种积极,至少是中性的心理引导。《超级大坏蛋》里的经典台词虽然立下这样的志向,但并没能如愿——他最后成为了一个英雄。连宅女、极客这些相对中性的词语,也会给你施加积极的影响,让你自信地接受这种生活方式,而不是淹没在“大众”的.洪流之中。
但标签的效应并不是所有时候都一致。同样一个“90后”的标签,当别人贴给你的时候,他可能不怀好意认为你“如此简单,有时幼稚”,但如果你自己贴上,则可能是李宁的广告语“沿着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心理学家克劳特在1973年做过一个实验。他要求人们为慈善事业捐献,然后根据他们是否有捐献,标上“慈善”或“非慈善”.后来再次要求他们做捐献时,对,你猜对了。那些被标签为“慈善”的人,比那些“非慈善”人捐得要更多。
其实这也是在提醒我们,多使用正向的标签。如果你小时候,恰好有一个朋友叫“别人家的孩子”,她从来不玩游戏,不聊QQ,不喜欢逛街,天天就知道学习,长得好看,又听话又温柔,次次年级第一。而你却“笨蛋”、“没主见”,你会更加明白这种心理现象。正向的标签会使你的养成计划更加顺利,也更加自信。
因此,给自己加上一个标签吧,然后如《模拟人生》一样,把自己培养成“我想要”的那种人。
6、是谁给你的自信励志日记
是谁给你的自信?即使并不美丽的容颜也能挺起高傲的胸膛,即使并不光鲜的衣着也能穿出异样的风采,即使并不完美的生活也能活出别样的精彩,即使灾难困苦也能微笑面对所有的一切。
是谁给你的自信?是爱。爱会让一个人温暖,爱会让一个人幸福,温暖的生命和沐春风,幸福的生活绚丽多彩。爱一个人,会想这人的好,这人的坏,这人的点点滴滴都是你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爱一个人,会不去计较,不计得失,连辛苦的劳作都是甘心情愿的付出,连揪心的牵挂都是乐此不疲的甜蜜。在爱的感觉里,会自信满满,会踌躇满志,用美丽的眼睛会看到美丽的世界,用愉悦的心情会收获希望的人生。
是谁给你的自信?是责任。责任是做人的担当,责任是力量的源泉。人的生命属于自己,但又不仅仅属于自己,属于家庭,属于亲人,属于爱你关心你的人。你的安危牵动一家人的神经,你的喜乐带动周围人的欢喜,所以,为了家人,你不得不自信,自信迎接挑战,自信挑战未来,用辛勤为家人撑起一片湛蓝的天空,用汗水为亲人打造舒适宜人的环境;所以,为了爱你的人,你不得不自信,自信地打理自己的身体,自信地保护自己的生命,你是家庭的至关重要,你是父母妻儿的顶梁支柱,殷殷嘱托是关爱,切切话语是心疼,在嘱托里你自信昂扬,在话语里你意气风发。努力与辛劳是责任赋予你的使命,汗水与困苦是责任赠予你的自信,自信的过好每一天,自信的度过每一年!
是谁给你的自信?是心态。心态是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心态是对生命的态度。好是过一天,坏是过一天,为何不“好”着过一天?喜是过一天,悲是过一天,为何不“喜”着过一天?面对苦难,怨天尤人只会徒添愤懑,自怨自艾只会更加悲伤。路有崎岖不平,生活也会有低谷坑洼。越过这道坎儿,前面就是平坦地,跨过这道沟,前面就是平整路,咬咬牙,鼓鼓劲,明天的太阳依然新鲜,明天的境况也许截然不同。自信的熬过,就是洞然一新的明朗,自信的挑战,就是别开生面的瑰丽。生活赋予我们的不仅仅是甜,也有苦辣,也有酸咸,品尝生活不同滋味,感知生活不同意义,不啻是生命的真谛,丰富的精彩!
是谁给你的自信?是自己。只要心中充满爱,我们就是美的,只要心中有担当,我们就是强的,只要天天好心情,我们就是最棒的!所以,我们要勇敢自豪地大声喊:我自信!
7、你怕不怕碰见熟人励志日记
我经常遇到一个困扰,就是在一个近的已经不可能看不见的距离内,一些“熟人”却硬挺着装没看见你,昂着头,或低着头过去。你知道他(她)绝对已经看见你了,你已做好了打招呼的准备,他(她)却拒绝接招。这让我觉得,相当多的中国人都怕见熟人。
也许,和熟人打个招呼对很多人而言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这“熟人”指的不是很熟的、关系相当好的人,而是介于半熟不熟之间,打招呼实际上等同于应酬。我希望的.状态是,说过一句两句话的人算是认识了,以后见面时点个头,笑一下,或者不笑,眼睛对视一下就行。但是很多情况是当你去看他(她)的眼睛时,他(她)却一下子把脸扭开了,或者似乎看着你,眼神却散漫不聚焦,并且游移不定,让你无法确认他(她)是否看见了你,疑兵之计让你不知所措。
外国人认为人家看见你,你却把眼睛移开,不和人家交流是极不礼貌的行为,对人家来说简直是一种侮辱。中国人难道不是这样认为吗?如果有人给你这待遇,你肯定极不舒服。区别在于,外国人无论如何也不能无礼,中国人则认为这种无礼是可被双方接受的,“都是中国人嘛,讲究什么啊”。
我其实亲身体会过外国的陌生人之间也会微笑。好几年前,在镇江市拥挤的火车站,对面来了一对白人男女,我侧身给他们让了一下道,擦肩而过时外国女孩对我报以甜甜的一笑。这么多年以来,我也给中国人让过道,但从来没有获得过一个感谢的表示,似乎我是挡道的障碍,不赶紧让开踩死勿论。
当然,我也从来没给让道的别人微笑过!
不愿意和熟人打招呼,我想,故意无礼的人几乎没有,大多数是实在承受不了那一笑的心理负担。中国人已经受够不想笑时强作欢颜的苦,中国人也已痛苦地付出了太多的谄笑媚笑,对这笑实在有点害怕了。还有就是内心焦虑,不愿见人,以被人发现为苦。
人人都说中国的单元房是老死不相往来,隔壁住着都不打招呼。看似是人情冷漠、社会倒退,其实却是自我保护,求得一片清静的强烈动机使然,也是一种领地意识的萌芽。过去的大杂院、筒子楼似乎比现在亲热,但两家邻居为一个煤球大打出手也是常事。这些鸡毛蒜皮,司法几乎又指望不上,个体的人对于外界的侵害几乎无能为力。因此单元房出现后,绝大多数人选择了与邻居划清界限,自我保护是第一位的。
中国人的怕熟人,其实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行为,这时,就应该提出一个问题,究竟是什么让中国人披着这厚重的壳,甘愿活得这么累呢?
我身边那些可怕的路人甲 写给怕走弯路的你 李月亮:只要时间够,好男人不怕矮矬穷
8、世界上有没有另一个你过着你想要的生活励志日记
在这个世界上,总能找到跟你很像的人,不是长相和名字相似,而是性格和爱好相似。Ta仿佛是另一个你,吸引着你靠近,就像你的双生灵魂。你一旦遇见Ta,如果恰好Ta是一个散发着光芒的优秀的人,你会渴望成为Ta那样的人。Ta带给你的榜样力量会帮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对我来说,叶萱就是世界上的另一个我。
我和叶萱因文字结缘。那是2001年某个阳光明媚的春日下午,我在学校图书馆翻阅一本叫作《年轻人》的杂志,叶萱的文字就这样不经意地跃入我的眼中,我也因此记住了她的名字。后来发现《青年文摘》等杂志上也刊有她的作品,几乎每篇文章都能打动我。忽然有个念头闪进脑海:如果能认识她,该有多好!
于是,我辗转在网上找到她的电子邮箱,发去邮件,告诉她,我喜欢她笔下温情动人的故事,希望有机会认识她。
大约一周后,我收到她的回复,她给我留下她的地址,说她上网较少,我们可以书信往来。于是,我们开始鸿雁传书,从此她成了我的笔友。
她写的字很好看,清秀隽永,文笔又好,阅读她的来信是一种享受。
渐渐地,我知道她是山东艺术学院的学生,包揽了入校以来的全部一等奖学金,担任系学生会的学习部长。她在省广播电台做兼职DJ,她是省大学生辩论赛的优秀辩手,也是系里大大小小各类晚会的主持人。
她仅仅比我大一岁,却生活得如此丰富多彩,头顶无数光环,那时,她在我眼中就是女神一般的存在。
我原本以为写作的人就应该孤单,就应该带点淡淡的忧伤,就应该与这个世界保持一定的距离。但是叶萱写作的同时,还能参与那么多社交,非但没影响她文字的魅力,反倒为她的文字增添了生活的底蕴。
我把对她的崇拜写在信中,结果她写信告诉我:不要羡慕我,我也曾经自卑过。
她说起自己的高中时代,成绩不够好,长得也不够美丽,喜欢写文章,但并不确定写作这件事能把自己带进大学。如果不是阴差阳错获得报考艺术学院的机会,她并不知道这世界上会有属于自己的舞台。大学里她也不完美,她英语四级考了好多次,在电台兼职做主持也曾紧张到满身冷汗——这世界这么大,她说自己不会、不懂的事情还太多,只有再努力一点地学习、阅读,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生活中提升自己。
通过这封信,我能感受到她的坦诚直率,也很欣赏她谦虚好学的.态度。
她已经如此优秀了,却还这么努力,我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有一次我们在信中谈及梦想,我说渴望未来能从事文字相关的工作,做一名编辑或是作家。她说:我想做一名大学老师。我略感惊讶,可仔细一想,觉得也没什么不对,作家张曼娟就是在大学里执教。而且大学老师还有寒暑假,有足够的时间写作、旅行。
她这样描述她的梦想:我很喜欢大学老师这个职业,我可以站在讲台上告诉我的学生什么是艺术,可以有时间写我喜欢的小说,甚至有可能会去做一名兼职DJ。我希望有一天,我有一群在毕业后仍留恋我的课的学生,有一群喜欢艺术的听众,然后,有那么一群读者,他们在某本杂志上看到我的文章,会感到快乐。
彼时,我们刚二十出头,正值青春。我们通过书信交换彼此的梦想,这件事至今回想起来都备觉美好。
文字让我们相识,性格相投却让我们的心灵贴得更近。
2004年8月,因为一次笔会的缘故,我和叶萱相聚北京。那天的叶萱穿一身白色职业套装,干练知性,笑容亲和——那是我们第一次见面,但却好像是多年未见的同窗好友,骤然相逢,真心欢喜。
也是在那次笔会上,我惊讶地见到了叶萱的另一面——会上,叶萱被会议主办方临时选中作为作者代表来发言。事先她毫不知情,也没做任何准备,但她一点都没有紧张,而是镇定地拿出纸笔列了简单的提纲。几分钟后,她从容地上台侃侃而谈,说到了未来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提及新媒体对作者而言的机遇与挑战。到她说完那声“谢谢”,台下瞬间掌声雷动!散会时,一群媒体记者和出版社编辑围绕着她,纷纷向她要联系方式。记者要做她的专访,出版社编辑则有给她出书的意向。叶萱微笑着回复那些记者、编辑,然后给他们递上精致的名片,举止得体,落落大方。
我站在人群外看着众星捧月般的叶萱,由衷地为我拥有这么优秀的朋友感到自豪。
因了这次发言,叶萱获得了出版自己两本短篇小说集的机会,从此走进出版圈。于是我知道了: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就像叶萱读大学期间参加辩论赛、做主持人练就了好口才,而好口才引起了出版社编辑的关注,于是本来内容就比较过硬的作品才有了展示在专业编辑面前的契机。
叶萱顺利出书后还把我引荐给编辑,这算是有福同享吧。
为了能当一名大学老师,叶萱读完本科,考入母校继续读研。
她读研究生的时候,我已经大学毕业来北京工作了。我真的从事了文字相关的工作,从营销企划做起,渐渐成了一名图书编辑。
叶萱是个从来都不会让自己闲着的人,她一边读研,一边给杂志写专栏,一边给几家出版社写稿,还一边给本科生做班主任。她的研究生生活就和本科生活一样,忙碌而充实。但她不是一个工作狂,她热爱生活,也善待自己——研二那年,她竟然去相亲,在那里遇见了她后来称之为“呆哥”的先生,竟然没毕业就义无反顾地结婚了!
我目瞪口呆。而她刚好到北京看画展,约我一起吃饭。席间,她讲起自己的相亲故事,讲起他们住着的“团结户”——他们不富有,和另一户人家一起在有老鼠出没的顶楼两居室里“同居”,可她从没觉得委屈或不甘。谈笑间,她讲起的都是生活中的趣事。简朴的生活本身就成为一段段生动的故事,不再饱含风霜,反倒因为简单而越发美好。
那大约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乐观”的力量,我甚至想,这样乐观而积极的人,一定会有更好的未来吧?
果然,几年后,那些或苦或甜的生活被她记录下来,成就了一本小说,叫《纸婚》。而我,就是这本小说的策划人——从头到尾,在一片不看好的声音里,她坚持写,我坚持编,我们都相信文字就是我们对这世界最大的诚意,哪怕此时畅销书市场正在流行“玄幻”“穿越”,但离开想象的环境,我们终要归于现实生活。
那并不是一段一帆风顺的写作路——写这本书的时候,她刚考到省直机关做公务员,还在试用期,工作很繁忙。但她下班后就争分夺秒地写,竟然步步推进,从不拖稿!作为图书编辑,我简直太爱她这种按时交稿的作者了!而且,因为她是研究出版产业的艺术学研究生,她对出版行业比较了解。有时候我工作繁忙,连选题策划表都是她帮我写的,市场卖点、内容简介她都写得有模有样。总之,当时我觉得给她这样的作者做书太省心了!好沟通,写得好,错别字少,还有独到的市场眼光,这些都不需要我操心。我要做的就是给她提点合理的写作建议,把她写的书包装得漂亮雅致,让更多读者知道并喜欢这本书。
果然,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那年《纸婚》出版,甫上架三个月就售空10万册。这本饱含诚意的小说,用幽默生动的语言推心置腹地讲述婚恋相处之道,一点点地把温暖和煦的爱浸润到读者心上。因为太真实、太接地气,太多读者都愿意相信,那个幽默、活泼、聪慧、大度、独立的女主人公顾小影就是叶萱自己,而那些看似粗砺却充满烟火气的生活,就是我们身边最真实的周遭。
几个月后,《纸婚》成为那年“当当网十大网友最爱读的书”,并售出影视版权。叶萱还赶在生宝宝之前出版了《纸婚2:求子记》,而这本书同样登上年度畅销榜。( 书讯励志 www.029sxly.com )
一直坚持、一直没有放弃的叶萱到这时终于成功了——她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畅销书作家,她渐渐找到自己的写作方向,她关注社会、关注现实问题,她和我都开始坚信,只要是真正扎根于生活的文字,一定有它长久的生命力!
也是到这时,我们终于可以笑谈当初的坎坷——是的,当初出版圈少有人看好这本书,但越是我看好而别人不看好的书,我越是有种“我一定要把它做好”的决心。《纸婚》这本书我下的功夫很大,仅封面就做了九个版本,营销方面我也让朋友提前在论坛上推广,还亲自指导营销部的姑娘如何跟平面媒体联络,如何找新闻点。也是这个时候,我才发现,我以前从事的市场营销工作没有白做,我比一般的编辑懂营销,我知道如何把一本好书推向市场。
所以,这不是一个奇迹,这是我们彼此的“日积月累”。
有的作家在出版畅销书后会自我膨胀,但是叶萱却一直保持着平和的心态,依旧谦虚好学。她从不会把视线盯在版税上,而是把精力放在如何打磨好的作品上。
每次我问她,首印版税方面你大概需要什么条件,她就会说:“你看着办,我无所谓!我更在乎的是如何把作品写好。何况,加印的版税你都会结算给我,首印签多少都可以。”
我也知道不少出版商曾向她抛出橄榄枝,我也知道其他家可能给她比较优厚的首印条件,因此,我更加感动于叶萱对我的这份信任。为了她的这份信任,我也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她的书做到最好。
如今,叶萱在做了八年公务员之后,回到高校,成了一名大学老师。
命运多么神奇,十年前她和我交谈梦想时,说她想当一名大学老师,如今她绕了一个圈,又回到了原点。
正如她自己所说,她只觉得人生很像环形地铁,曾经简单的梦想在不断行驶中变得更加丰沛。
而且,正因为她在基层做过两年民警,在省委大院工作过六年,体验了象牙塔以外的生活,才能够让她在不断的思考中拓宽自己的视野,也让她的文字变得更加客观平实。
有一次,飘阿兮说我和叶萱的写作风格很像,都属于温暖且有力量的。后来,我想,或许是我们性格、爱好相似,又相处足够久,一起成长的缘故吧。
十四年漫长时光里,我们不仅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我们更感动于低谷时彼此的陪伴。每当我们困惑时,我们都是彼此第一个能想到的倾诉对象。
我们都对写作有一种执着的热情,我们介绍彼此的朋友给对方认识,我们互相交流育儿经,我们不吝推荐好书、好东西给对方。
我说,从过去到现在,她一直是我的偶像。她说,我也是她的偶像,她教学生的一门课程就有关出版,而我在出版方面又做得风生水起。
我们互相学习,共同成长。我们是世界上另一个自己,我们了解对方和了解自己一样多。
在这个世界上,总能找到跟你很像的人,不是长相和名字相似,而是性格和爱好相似。Ta仿佛是另一个你,吸引着你靠近,就像你的双生灵魂。你一旦遇见Ta,如果恰好Ta是一个散发着光芒的优秀的人,你会渴望成为Ta那样的人。Ta带给你的榜样力量会帮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而叶萱就是另一个我,感谢生活让我遇见另一个我,感谢她让我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9、你找到撬动地球的支点了吗励志日记
你十年寒窗,又做企业N年了,你不喜空谈,你崇尚实干,你想要去全球市场上并购整合。除了对你表示敬仰,我要问:你找到撬动企业的支点了吗?你找到撬动你所处行业的支点了吗?你找到撬动这个地球的支点了吗?如果你感到我这个问题唐突,感觉到一时无处着手,那么你就别去想它,就闭上眼睛,沉静一会儿。
我们设想,把我的问题提给斯蒂夫·乔布斯,他又会怎么回答呢?乔布斯的不同凡响,你一定与我一样心仪:把一个消费类电子公司做成全球市值最高;一个人颠覆了通讯业、音乐业、影视业、个人电脑业、物流业、软件业等等所有他曾经涉足的行业。并且,还不只如此。他走了,却能够唤醒美国人、中国人、欧洲人、非洲人、阿拉伯人等的生命感和价值感,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
中电电气集团的董事长陆廷秀,眼中含着泪水,一字一句地说:“如果我能像乔布斯一样,不松口,保持对产品极致的追求,那么我的公司将不是今天130亿元,而至少是500亿元了!”陆廷秀感叹,他对极致的追求放松1分,他的团队就可能放松2分、3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细节的极致呀决定成败!
如果我把问题直接提给乔布斯:“你撬动地球的支点是什么?”乔布斯的回答也会让你诧异。他的妹妹描写,乔布斯临死时,眼睛先看向她,再看向他的儿子,再看向夫人,最后眼光看向右前方,一抹神采飘过,充满了向往,最后闭上了眼睛。乔布斯听到我的问题后,或许会眼睛看向右前方,一抹神采呈现,一副向往的样子。他会说及少年往事。
他17岁皈依佛门,18岁上学,19岁辍学。在那个躁动的年龄,他开始感觉到了深切的厌倦。他厌倦了美国社会极端物质化的追求,厌倦了成功学的熏陶:你必须在一个早上致富,你必须在一个早上成功,否则你只能耻辱地活着,你就是有罪的。他厌倦了这些。他要去印度寻访神性的大师,他要去追求神性的永恒。
在印度呆了半年,他开始跟掉进冰窟里一样,彻骨寒。他看到众多的印度神性大师,在那里享受着民众的'供养,却对民众的福祉没有丝毫在意。从古至今,这样的大师多了去了。显然,乔布斯不想复制他们的人生。还在17岁时,乔布斯就在思考“如果今天是我活着的最后一天,我该做什么?”
一天,他在印度乡村百无聊赖地坐着。突然,电灯强烈地吸引了他。一如牛顿坐在树下看到了跌落的苹果,电灯让乔布斯有了顿悟:爱迪生没有说他有多少神性、主义、大爱,可是电灯这个奇妙的发明,却把他的主义、大爱和哲学,整体呈现出来。生命的价值仅仅在于“创造伟大的发明,而不是赚钱”!像爱迪生一样去创造“妙有”!
“妙有”,极致的“妙有”,一下让乔布斯兴奋起来。他苦苦寻觅的东西,终于在他落寞的时候呈现出来!这是乔布斯的初心。这也是他的哲学支点,生命的支点。凭借这个支点,他撬动了地球。
10、你想看更好的世界要先让世界看到更好的你心情日记
我认识阿和,是因为一次讲座。
公司请了一个所在行业很权威的人物,在预定好酒店的会客厅里,举行了一场讲座。
那天的讲座规定最晚入场的时间是上午9点钟,阿和是在九点半左右闯进来的,会客厅有两个门,本来他悄悄从后门进来也是没关系的,并不影响其他人,可是他并没有,他选择了从正门光明正大的进来,一边对正前方讲PPT的教授打了个不好意思的手势,一边却不慌不忙的来找座位。
只有我们左手边的座位还空着,我让同事坐到那个空位上,我也跟着移动了下,好方便他坐在外边的位置上,尽量把动静降到最低。
他道了声谢谢,然后挠挠头,似乎自言自语又像在和我们解释一样的说:今天起床起晚了。
我冲他微笑,示意他开始听教授的讲座。
讲座结束之后我们结伴而出,我才知道他是分公司的同事,原谅我平时记人不清,以致于名字和脸庞总是对不上号。
我之所以对阿和印象深刻,是因为他太爱“说”,他告诉我们,他之所以来参加总部的培训和讲座,是想来看一看大城市的生活。他希望有领导赏识到他的优秀,从而有机会调入公司总部。
分公司所在的城市,属于三线。
阿和所住的房间与讲座的会客厅是同一家酒店,一个十五层,一个在三层。
我问他:就住在楼上为什么你还会迟到呢?
他说,他习惯了自然醒,没有定闹铃。
我很奇怪,自然醒的话,平日上班怎么办?生物钟再准,也有可能会遇到疲惫睡过然后迟到的时候吧。
阿和告诉我,分公司的员工比较少,指纹打卡机就成了摆设,他们从来不会按照朝九晚六的点去公司报到,经理也不介意,总体来说就是去不去公司全凭心情。
讲座之后是员工聚餐,阿和大概是与我们聊的熟悉了,便一直同我们坐在一起。整个吃饭期间,我和另外一个同事,一直在听阿和的辉煌史。
其实也无非就是他能力充裕,为公司拿下了几个大单子,结识了几个比较重量级的客户,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人脉在手,业绩无忧,其他都是浮云。
但是阿和有他的忧虑,与他一同来公司的人,有好几个已经调到了公司总部来,还有的跳槽到了更好的单位,只有他,在这里空有一身抱负无法施展,他想要有一个更加美好的前途,来兑现他的踌躇满志和怀才不遇。
我想了想,问他,你平时不怎么去公司,都干嘛呢?
阿和说,就是打牌啊,玩游戏啊,还有与朋友喝酒啊。
我不知道该怎么回复他,如果此时是微信聊天的对话框,我一定会回复一句:我竟无言以对。
其实我很想告诉阿和,虽然销售是靠业绩说话的,但并不是说业绩就是全部,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和优渥的条件,是要你拿很多东西去做等价交换的,综合实力里,包括业绩,包括人品,包括素质,包括涵养,你的一举一动无一不是你的名片,我偶然认识你,就看到你的不遵守时间和全然不顾影响别人的感受,那么你其他时候又是怎么样的呢?
这个世界上并没有那么多的怀才不遇,一定是你某些方面不够好,更好的世界才没看到你。
有一阵,网上很流行一个女教师的辞职报告,上面只有十个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其实在这句话还没流行之前,我就听D提起过,他说他的努力,就是为了有一天有能力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外面肯定有不一样的人生。
D是一个业内的前辈,从月薪三千,到月薪三万,用了两年的时间,然后到今年,开了自己的营销公司。
前辈是对他的尊称,实际上他还不到三十岁,我认识他比较早,在我与他打交道的那些时间里,见过他工资不高的时候,下了班还会去夜市摆摊,卖一些女生喜欢的小饰品来挣点额外的收入。
与D合作过的甲方,无一不称赞他办事周到细致,D有个很好的习惯,无论与谁有约,从不迟到,不管是身价千万的老总,还是自己公司的员工,哪怕是他要帮人家的忙,他也从不会晚到,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有任性的资本,却从不随便用。
D月薪三千的时候,租的是十几平米的房子,卫生间公用,洗澡要去大众浴池,他当时所在的公司与阿和的分公司一样,人很少,也不按照上下班时间按指纹打卡,久而久之,大家都待的很懒散,D说有些坏习惯,是不能放之任之的,所以,他成了公司里的例外。
他还是按照公司规定的时间上下班,开发新客户,维系老客户,实在没有别的事情做,他就看新闻,研究挣钱的门道和新事物。
很久之后,他有些小积蓄了,也去过很多地方旅游,有一天他跟我说他想去苏黎世逛逛奥古斯丁巷。
我说你现在有钱有时间了,完全可以随时提上行程。
D说,不,还需要一两年的时间。
他后来说的一段话,我至今都记得,他说:我喜欢量力而为的旅行,不要所谓的穷游,我必须在我的经济能力与我要去的旅行地消费情况所匹配的情况下,才能去。当我去一个地方的时候,我要看它的文化、饮食、特色,我要住它代表性的酒店,我要吃它特色的菜,我要看到它更好更美的一面,而不是什么都舍不得买,更不是紧衣缩食,我必须是更好的我,才配遇到更好的它。
住大通铺的青年旅社和三十九层的五星级酒店,看到的风景是不一样的.,遇见的人和人的素质也是不一样的。
我有个姐妹搬了新家,她说,终于不必挤在与人合租的房子里,也终于不用面对斑驳的墙壁和脏乱的楼梯了,她的孩子将来可以入驻附近的重点小学,可以与同龄的孩子在小区里无忧无虑的玩耍,可以随时出入小区附近的大型商场,而不必和她一样,住在租来的房子,与厨房里随时可能出现的蟑螂为伍。
她的新房子环境很好,小区里有宽阔的路和地下停车场,绿植随处可见,干净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拿来当照片背景。房间视野开阔,从阳台望去,可以看见不远处的海平面,就像当年我们所期待的那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她说这些话的时候,没心没肺的样子,只有我知道,她为了更好的生活付出了多少的努力。
她那会儿为了拿下一个客户通宵做两版不同风格的方案,困的顶不住了就喝咖啡,最后喝到对咖啡免疫了,她就站起来去办公室外边漆黑的楼道里走两圈,夜深人静只有一个人的楼道里让人害怕,很快就醒盹儿了。
他老公也很拼,出差成了家常便饭,但有一点,我是很佩服他们的,那就是不论这条奋斗的路多难走,他们依然没有忘记初心,忙起来很忘我,不忙的时候就好好经营他们的爱情和小家,她会化精致的淡妆,会用团购的票与爱人看一场爱情电影,还养了几只金鱼和一些花,他老公的厨艺很好,我们去蹭饭夸他厨艺的时候,他会憨厚的说:媳妇儿太忙,导致胃口不好,我就琢磨着让她吃点有营养的菜。
现在,他们的生活条件好了很多,节奏也规律了很多,我想,这拼搏之后的所有的好都是他们应该得到的。
不抱怨只埋头勇往直前,是一个传说中的词语,不是人人都能做到,但也不是谁都做不到,你要一个更好的房子,要一个更高的平台,要看不一样的世界,你不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你想要的永远不会有人给你。
生活赋予了我们追求更好生活的权利,也需要我们去尽这得到之前的义务。你只有成为更好的自己,才能遇见这个更好的世界。
这个世界有很多面,你所在的位置,看到的只是很小很小的一个点,沧海一粟,你想要看到更精彩的世界,先要成为更好的自己,你才有能力站在更高的位置,才有资本对更美好的世界说:Hi,I m co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