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

童年那场雪心情日记

2023-10-11 13:11:39

  童年那场雪心情日记

童年那场雪心情日记

1、童年那场雪心情日记

  十二月二十二晚,身在武汉的一位同学在电话中说:“下雪了,满天的雪在飘啊飘,美极了!”仿佛记得有一首歌叫做《雪落的声音》,于是我很认真地听,希望可以听到电话那头雪落的声音,可是,除了同学感叹之后的沉默和电话里的电流声,我什么也没有听到。倒是记忆中唯一经历的那场雪又从童年中跳出来,淹没了我的思绪。

  大概是十三四年前的事了吧!那时,我住在韶关一个叫龙归的小镇上,在一所绿树成荫、有溪有桥、凉亭假山相映其间的小学里读着一年级。每天,我要花差不多半小时的时间穿过一条两旁尽是小商小店的街道,忍着花花绿绿的糖果和各种有趣玩具的诱惑,一路走到学校去。偶尔会遇上起床迟了或吃早餐慢了的情况,为了不迟到,我只好拼了命似的跑着穿过小巷,把那些还在打瞌睡的母鸡花狗们从梦中惊醒,让它们“咕咕”、“汪汪”的叫声为我奔跑的脚步伴奏。

  我想如果没有那场雪,我小学残剩的记忆也许就这些了。但冬姑娘似乎觉得南方的冬天和南方的孩子在冬天太寂寞了,于是那年便好心地叫雪精灵到韶关来过冬。

  我记得下雪的前一天,天灰蒙蒙的。从早上起床便看见细细的雨一直在风中飞成一条条的'斜线,天气很冷。到了下午四点钟,放学的铃声刚响起,我便和同学们一起涌向校门,然后急急地各走各的路回家,因为贪玩的心也受不了冷。冬天的雨打在古旧发黑的街巷路面上,有一种夹杂着淡淡的历史苍凉的味道。母鸡带着小鸡缩在不知谁家的窗下,花狗们则都乖乖地趴在自家的门槛内,用一双懒懒的眼睛打量着撑伞路过的大人或小孩。

  回到家,三岁的妹妹在被窝里睡得香甜,五岁的弟弟坐在织毛衣的妈妈身边咬着花生。“啪”,壳开了,花生仁也碎了,他把咬碎的壳和仁放在一只手掌上,用另一只手把花生米细细地拣出来放进嘴里。妈妈抬头看了我一下,问:“回来了?”便又低头织毛衣。我放下书包,有点无聊地向电视机走去,殊不料,正在吃花生的弟弟突然说了一句:“《圣斗士星矢》还没有开始。”我楞了一下,放弃了想开电视的想法。我走到门口,百无聊赖地伸出双手,手掌向上,接着从瓦上落下的雨,冰凉冰凉的,把我的手冻得微微发红。接着接着,我发现手里的雨水有点怪:里面居然有很小很小,颗粒状的冰珠。

  “妈!妈!”我很惊奇地叫着,妈妈把目光从织针上转到我的脸上,还没有等她开口,我又急急地接着说:“妈,雨里面夹着小冰珠!”妈还没有反应过来,胖胖的弟弟便傻呼呼地跑了过来,扒着我的手让我给他看,我手心的那些珠子化了,弟弟没有看见,一个劲地问我:“姐姐姐姐,在哪里?”我叫他自己去接,他把手伸出去,却把手指叉得很开,手心成了一个盛不住一点水的“平地”。妈妈说怕是要下雪了,已经很多年没有下过雪了。妈妈说这话时像想起了什么开心的事一样无声地笑了。

  我和弟弟一直接着雨水等着看下雪,但除了看见雨里面的小珠子外,一切与往常无异。一直等到《圣斗士星矢》播放,雪也不见影子。我和弟弟嘀咕着妈妈骗人,一边转移阵地兴致勃勃地看动画片去了。

  第二天早上,妈妈照例七点钟叫我起床,但她似乎带着不是平常那样平淡的语气,我从她的语气中听出了“欢喜”的味道。像有一次,父亲回家乡茂名办事,去了整整一个星期,那几天我特别想念父亲,天天问妈妈父亲什么时候回来。一天早上,妈妈摇着睡梦中的我,说:“妮子,你爸回来了,带回好多你喜欢吃的杨桃干!”我一听,立刻从床上跳了起来,把同在一张床上睡的妹妹给吓哭了……

  我起来坐在床上揉着眼睛,有点奇怪地想今天谁来了,外婆、舅舅亦或是伯父?妈妈用有点冰凉的手拍拍我的脸:“傻妮子,真的下雪了。”“真的?”我兴奋得连袜子也没有穿就跑了出去,真的啊,下雪了。对面张叔叔家乌黑的屋顶都变成白的了,长长的街巷路面也是白白的一层,像是街尾那家弹棉花的小店一样。我惊喜地看着这些仿佛来自另外一个世界的漫天飞舞的精灵,觉得自己好像一夜醒来便到了一个书本里的童话世界。

  看了一会,我便又跑进屋里,把弟妹也摇醒,对他们说“下雪了”。弟弟睡得正香甜,翻了个身,又进入了梦乡。倒是妹妹,睁着黑葡萄般的眼睛奶声奶气问了句:“真的?”我盯着她红红的脸,重重地点了点头说:“真的!”确信无疑之后,三岁的妹妹骨碌一下坐了起来,拿起床头的套头毛衣叫我帮她穿上。

  妈在厨房里准备着早餐。我和妹妹穿好鞋袜,就跑到门外,在小巷里踏着白雪一路走着。妹妹高兴得咯咯地笑,一不小心摔倒了也不哭,反而用手扒着雪玩儿。我看着那些雪,突然就有了一个很好笑的想法:用罐子把雪装起来,一直一直保存下去。也许我太高兴了,居然忘记了课文里学过的“春天来了,雪融化了”的句子。妹妹没有学过“雪融化了”,便也很天真地同意了我的建议,还主动提出要把她吃空的麦乳精罐贡献出来。正当我和妹妹讨论得正欢的时候,妈喊我吃早餐了,该上学去了。我才想起还没有洗脸刷牙,赶紧拉着妹妹往回跑,谁知妹妹还没有玩够,不肯回,我只好大声喊:“妈,妹不肯回!”妈闻声不一会就跑到了我们面前,奇怪地问:“小妹怎么也起床了?谁帮你穿好了衣服?”妹妹仰着红脸蛋,扬着红红的手指指着我说:“姐姐”。妈妈又爱又气地看了我一眼:“快去吃早餐,要不就迟到了。”然后抱起妹妹说:“小妹那么早起床,弄不好会感冒啊!”

  吃完早餐,我一路踏雪匆匆跑去学校,但还是迟到了。严厉的班主任正在讲台上,一句“为什么迟到”如风般扑面而来,我想都没有想,答非所问的说:“老师,下雪了!”全班哄堂大笑,老师的脸上也有着忍不住的笑容渐渐由嘴角荡漾开去……

  哦,童年的那场雪!

2、野趣童年心情日记

  有人说童年充满了纯真,也有人说童年溢满了朴实,说起我的童年来,脑海里却浮现这样的字眼——野趣。回想起曾经在小河边“网”鱼、野地里捉蚂蚱、树林里捕蝉……一幕幕,就好像幻灯片似的在我眼前放映着,一股久违的暖暖情愫悄然爬上心头。

  记忆中,家乡的小河弯弯曲曲,清澈见底,布满了官厅水库上游的沟沟汊汊。每天下午放学回家,那时候的作业很少,用不了多会儿就能做完。不像现在的孩子,总有写不完的作业。夏日时光,天黑得晚。眼看时间还早得很,就悄悄约上三五个小伙伴儿,趁着父母没从田地里收工回家,有的拿个蛇皮袋子,有的还拿个废旧竹篓,还有的拿了捞饭的笊篱,叮叮当当地直奔村边不远的小河沟,开始了快乐的“网”鱼活动。拿现在的话来说,也算是课外实践。

  我们找好了一个不深不浅的小河汊,里面小鱼还真不少。我们激动得挽起袖子和裤腿,脱掉鞋子,有的找来石块,在水浅处拦起一道“水墙”来;有的用枯树枝挖一些土,双手捧着盖住石块,不一会儿就垒起来一个小“水坝”。然后,有的小伙伴儿张开蛇皮袋子或竹篓拦在坝口,有的小伙伴儿从“坝口”的上游用小木棍敲打着,喊叫着。河沟里的小鱼受到惊吓,如同梭子一样,直游进我们早已布置好的“天罗地网”。等到不知所措的鱼儿差不多都游进了袋口,赶紧提起袋子或竹篓。哗哗的水流出去后,就见活蹦乱跳的小鱼在袋子里不停地上下翻滚着,足足好几十条,大小不一,颜色各异。我们最喜欢的就是当地称之为“五彩鱼”了,浑身颜色大概有五种,把它们装进透明玻璃瓶里,游来游去地泛着多彩光色,好看极了!其他小鱼,我们有的放生了,有的就随意拿回去喂鸡鸭鹅,算给它们改善了一次伙食。

  有时候,我们也到村边不远的山坡脚下玩耍,爬树乘凉,在斑驳陆离的树影下,轻柔的风儿吹拂在脸上,妙不可言。相对于在烈日炎炎之下,就好似享受到贵宾般的礼遇,这是一股自然的凉意,沁人心脾。等舒服够了,有的就跳下树,在草丛里捉蚂蚱,大大小小,黄黄绿绿,带翅膀的,没带翅膀的,一会儿就弄满一瓶子。如果谁没带家什,随手找几根狗尾草,顺着蚂蚱的脖颈,一个个穿起来,大串小串的,收获着实不小。有的小伙伴儿循着蝉的'叫声,在树叶间找寻蝉的踪迹,一旦找到了,就大呼小叫的召集大家来观看,胖胖的,绿绿的,透明的羽翅显得那么高雅富态。直至大家玩累了,眼看着夕阳西下,才恋恋不舍,披着缕缕晚霞,各回各家。临了还忘不了,约好下一次在哪儿集合,去哪儿玩。

  童年的那份野趣,也许时下的孩子怎么也感受不到,更无法理解我们那时候的穷欢乐,毕竟这时候的孩子有那么多的玩具可玩,动画片可看。可我们当时那份简单快乐的心情,永远荡漾在心田里。品味起来,如同久泡的花茶,如真正的好友,如陈年的老酒,历久而弥香!

3、走过童年心情日记

  公园里,偶见一位4岁左右的顽童,拽着爷爷的手一定要与爷爷赛跑,爷爷沉默了好一阵子,才讷讷道:“我会输的”。“你别不愿意嘛!”顽童认真地说,“我让你好啦!”

  触景生情。童年这般值得人感怀和凭吊。童年的记忆也许最不清晰,可离童年越远,愈发刻意地去追怀和纪念。

  童年常哭,可以为没吃上一串冰糖葫芦,如若及时地品尝到一根“棒棒糖”,也会止啼为笑;童年对世界总是真诚而又任性地提问,内心的思维不受逻辑的束缚,好奇的心独特、出人意料,常常让大人的思维摸不着北。童年也不知做了错事后悔是啥味,只以为挨了打就没有了错。童年快得莫名其妙,而今只模糊记得家的位置。

  走过了童年,再翻箱倒柜,那张绘有太阳的图画终究没找出来。记忆中这颗太阳不太圆,确因被涂了数次红色蜡笔而鲜红,且四周勾绘了光辉的线条也不太直,但却蕴藏着童年的虔诚和美丽。现在即便有了电脑可以作画,却鲜有时间和态度画太阳,更多的`是只绘制实用的“孔方兄”;当我们用摄相或是摄影机拍摄日出时,习惯地把镜头中的自己定格在旭日的前方,摆上一副挺拔伟岸的姿势……整个画面的确很美,层次分明,可总没有童年那率真、惬意的滋味,是表情远离真实。

  这时的我们,爱好上了解释世界,自诩把生活看透,成熟得常常“逢人仅说三分话”、“防人之心不可无”,于是不再有时间写名字、画太阳。

4、童年往事心情日记

  我出生在江苏省邳州市的一个望族之家,根据家谱查证,乃宋朝理学家程颐、程颢的后代。早年也曾显赫一时,名震乡里,我的祖父仍以前清末代秀才光耀门楣;但到我的父辈,因受天灾之害,兵燹之苦,便家道中落,沦为平民。不过,我们这一代仍沿袭祖辈习惯,不忘读书习字,葆有“书香门第”之誉。

  我3岁丧父,只有孤儿寡母相依为命,生活很是清苦。但因有众多叔伯兄姊为伴,并不感到孤寂。这些兄姊都从小攻读诗文,耳濡目染,我在牙牙学语中,已认识很多单字;唐诗宋词也能背诵不少。及至我正式上学念书时,对功课毫不费力,反倒有很多时间阅读课外读物。诸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以及大量的古典诗词和众多的通俗小说。虽然囫囵吞枣,但于潜移默化中,也受益不少,在我进行作文时便表现出来了。下笔成文、当场交卷,是受益的最好证明。为此,我曾多次受到老师的表扬。其中一次作文在我的脑海里留下深深的烙印,甚至影响到我的命运,因而至今也未忘却。

  是我刚刚进入高小五年级的那年冬季。有一天早晨,天空突然飘起了鹅毛大雪来,纷纷扬扬,如柳絮飞舞,不多久,大地便如同铺上了白色地毯,银装素裹,琼楼玉宇,壮观极了。当我们踏雪来到教室里的时候,老师早在黑板上写出一个大大的“雪”字,不言自明,这是今天我们的作文题目。

  在座位坐定后,我拿起笔来构思这篇文章从何写起。凭窗远眺,想在茫茫银色世界中,寻找切入点。忽然,我看到距离学校不远的小河边,有一只小船孤零零地靠在岸旁,船头上站着一位老人披着蓑衣执着长长的钓竿在垂钓。触景生情,一首古诗的意境跳进我的脑海: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一下子,我的“灵感”来了,文思如泉,一齐涌向笔端。于是,这篇作文一挥而就。文中,我除了以一个幼小的孩子的心灵,描绘了银装素裹的雪天风光,描绘了瑞雪兆丰年带给乡亲们的喜悦,还利用那首诗作为文章的内核和结尾。

  这篇作文获得老师很高的评价,并让我誊写下来,贴在墙壁上供同学们观摩,我也因此受到老师的厚爱。这件事后来竟传到我们程家的族长的耳朵里。那位年过八旬、长须飘髯的前清末代老秀才抚摸着我的脑袋说:“你小小年纪,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将来会有大出息,你要好好读书,学好本领,为我程氏门楣增光。”从此,我更加认真读书了,每次学期考试,我总是名列前茅。

  于是,我在乡里便小有名气;随之而来的是,为我说亲做媒的人也纷纷来到我家,许多人家都希望能够拥有我这么一个乘龙快婿,以图未来光耀门庭。有一段时间,说媒人之多,竟使我母亲应接不暇,成为负担。

  不过,我母亲内心还是很高兴的,因为这为她选择未来的儿媳妇提供了充分的余地。在此之前,母亲正为我们家的孤苦无靠、家境清贫、难以找到可心的姑娘而发愁呢!

  经过反复比较,精心挑选,我母亲终于相中了一户人家的`姑娘。媒人是我的一位属于近亲、身为私塾教师的表伯。他介绍的这家人姓刘,距我们村仅有十数华里之遥,家里除了有数十亩良田之外,尚经营一小本生意,在我们家乡一带,也算是殷实的小康之家了。这位姑娘为刘家长女,长我两岁,根据当年当地的习俗,是个很吉利的年龄:“女大两,黄金长”嘛!特别是她还具有一副美丽的面孔——据介绍人描述:姑娘生得“杏眼桃腮,唇红齿白,肤如凝脂,发如墨染,身如弱柳扶风,行如莲步轻移,有西施、王嫱之貌”,真可说是百里挑一了。

  不过,也有一点小小的遗憾,即这位“天仙”般的姑娘却没有上学。我母亲为此犹豫再三:我们是书香门第,怎么好找一个不识字的媳妇呢?可是,这却遭到我的那位大媒人表伯的严厉批评。他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姑娘家认几个字有多大用处?再说凭你们这样孤寡人家,还能挑出个啥样的?过了这个村没有那个店,这样的人家你们打着灯笼也没处寻哩!”

  经表伯这番义正词严的“训导”,我母亲感到确实在理,于是便点头应允,又是在表伯“高效率”的催促下,很快地向对方下了聘礼。说来很惭愧,此项聘礼太简单了:一匹大红缎子,一副银手镯,两盒点心,外加一张书写年庚的帖子。一对少年儿童的未来命运就这样被他人决定了,我时年尚不满10周岁。最为令人可笑的是,我的这个“终身大事”,竟是隔了很久才被别人悄悄告知的。

  不过,这件“好事”最终并未成为事实。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我对自己未来的命运也越发关注了,就在新中国成立后《婚姻法》颁布不久,我给“未婚妻”家里寄去一封短信,信中写道:“……这桩婚姻,乃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本人坚决不能接受,以此信为凭,此后男婚女嫁各不相干……”一纸书信,便宣告解除了婚约。

5、那一年的那场雪日记

  2008年12月的雪

  今天,又下雪了,08年的第2场雪,温度又冰的可怕。雪花打在脸上,没有凉爽,只有刺骨的冰冷和足以将心僵住的温度。心中不觉想起了曾经那段童年回忆。小学时,那位没有隔阂的朋友,现在却不敢和他说话,因为心中一被她占据。自己却不敢说,直到那一天听说你有老公,才使我坚定了信念,我要你回来。可是,我感动了天感动了地,却感动不了你。天为我下雪地为我震动,惟独你,依旧以冰冷面目对我,让我如何抵挡这天气。外表快乐,内心空虚,只因有你,还可以做朋友吗?雪越来越大,雪打在我脸上,被我身体余温化成了水,足以将我的心冻死在雪中。尝尽一切方法,为什么却难以让你回头,费尽所有心思,为何挽不回你的手,我的世界真的`去不掉你了,回来,好吗?我会等你到海枯石烂,天荒地老。

  即使冰雪将我封冻,又能怎样,因为我的心是冰的,再冷也不过是让自己更心痛而已。

  你喜欢篮球才子,而我却是足球之子。我可以为你改变爱好,可以学篮球,你能回来吗?我真的累了,错了。“不要你离开,回忆划不开,欠你的宠爱,我在等待重来。天空仍灿烂,他爱着大海,情歌被打败,爱已不存在。

6、童年跳皮筋心情日记

  你还记得童年跳皮筋时唱得歌谣吗?“一二三、三二一、一二三四五六七;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我们,特别是女孩子,都是伴随着跳皮筋歌谣长大的。

  那时,跳皮筋是女孩们必不可少的课外活动。三五个人就可以跳皮筋了,一根小小的皮筋却能被我们玩出百般花样。想当年,下课铃声一响,就冲出教室,几个同学就赶紧找个地方,扯开皮筋就跳,感觉那个课间休息十分钟是那么的短暂,还没来得及跳几下上课铃声就响了。那时作业也少,放学后几分钟可做完。做完了,就去跳皮筋。一年四季,就是骄阳似火的夏天,还满头大汗跳个不停。

  跳皮筋的皮筋,是用橡胶制成的有弹性的细绳。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跳皮筋的材料多有不同。我的同桌用她父亲破了的自行车内胎,剪成一条一条皮圈圈接起来做跳皮筋的;另一个同学是她舅舅给她长长的松紧带,只打一个结就可跳了。我的皮筋是与我妈的同事,一个苏州老师送的。我每天扫一次地,她就会给我一根彩色皮筋用于扎小辫子,一根一根攒起来。为了得到皮筋,有段时间我在寑室里每天扫五六次地,缠着她要到五六根橡皮筋。有一次,爸爸外出开会回来给我带回一包彩色皮筋,开心地跳了起来,不小心把头碰到窗户上,痛得眼泪直流。就这样攒起了一根花花绿绿、长长的跳皮筋。为此,开心了好一阵子。

  玩跳橡皮筋,一人、两人、三人都可跳。有时候单根跳,有时候圈着跳。放学了,同学们都回去了,弟弟与小男孩们去玩了,我就一个人跳,把皮筋的两头系在树上,一边唱一边有节奏地跳。人多的时候,我们就两个人以“石头、剪子、布”或“手心、手背”来决出“同伙”,再用这个办法决出哪伙先开始跳。输的那一伙两人做桩,扯拉橡皮筋。开跳了,最窄的时候只有一只脚宽,最宽的时候扯皮筋人仿佛在地上写“一”字,充分体现了女孩的柔韧和轻巧。最简单的高度只到脚踝,这是最容易的`高度,谁都能跳得过去,双脚不停地踏着拍子摆动,跳进皮筋内、两脚分开、交叉、跳出……,按规定花式动作跳完,可将皮筋一级一级升高,先是膝盖、腰部、胸部、脖子、头顶,最后的高度就是使劲地将手举高,为最高部位。因为高度过高,任谁的技术再高,也跳不了比自己身体高的高度,于是规定到了腰部位置时,就可以用手抓着皮筋跳,一上一下、一前一后地跳。一边跳一边嘴里还随着节拍唱起了童谣,什么“小皮球,橡胶泥,马兰花开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儿歌还有很多,只是不能一一记起了。

  有时为跳皮筋动作是否“犯规”而争执,争执时说的最多的两个字就是“赖皮”。当年一起“赖皮”的小伙伴们,如今都年过半百了,可跳皮筋在童年里留下的欢声笑语,至今让我回味无穷。

7、童年的压岁钱心情日记

  少时,家贫,母亲改嫁他人。从此,奶奶、父亲、弟弟和我相依为命,一家4口相濡以沫,在一间黑暗简陋的茅草屋里共度了20多个艰苦春秋。

  我很小就会掐着指头算日子,端午节过了盼中秋,火把节过了望过年,每有家乡风俗要过的节日,我和弟弟会在几天前就兴奋不已。少时不知愁滋味,有节过,就有好吃的东西等着我们,浑然不觉长辈为此付出的种种艰辛。在所有节日中,我最喜欢的是过年,过年不但有好东西吃,有新衣服穿,而且日子再难,父亲也要为我们兄弟俩精心准备一些压岁钱。

  那时的农村,一个劳力才值几分钱。后来,出一天工,也不过几毛钱。一年下来,生产队分红,家人能领到几十、百多元的,都会打心眼里乐开了花。每到这时,候在一旁的孩子,能从大人手中接过一两个分币,便会欢喜异常。我家的红利领回后,父亲会小心翼翼地用一块红布将它一层层紧紧包裹起来,藏到人和老鼠都不容易找到的地方,与那些偶尔卖点禽和蛋的钱放在一起,用时,再轻轻悄悄地取出一些来。

  收入不多,积存也少。每次花钱,被人找补了硬币,烟酒茶不沾的父亲总要把它揣紧,到家就赶紧放入茅屋墙角的一个土洞内,作为过年时给我们兄弟的压岁钱积存下来。这个秘密被我和弟弟发现以后,兄弟俩从不敢动它,因为父亲严厉地说过,那钱他是记了账的,谁动了,过年就没有压岁钱。于是,禁不住好奇的兄弟俩,在父亲出门以后,偶尔也会点着油灯,到墙角拔出塞在洞口的石块,看看洞里躺着那些亮晶晶的镍币,仿佛那里有一窝将要被孵化的鸟蛋,有一个个沉睡着的金色的梦想。年三十,村里家家户户贴春联,家家都响起了锅碗瓢盆奏鸣曲,谁家的厨房都是干干净净热气腾腾的,一派欢乐景象。在乡下,这天大人是不允许孩子出去串门的,孩子们也会自觉地上街理发、洗澡,还要把提前买好的鞭炮拿出来晒晒。吃过年饭,早早地洗过脸脚,通常我和弟弟都要把新衣裳整整齐齐地叠放在枕边,然后老老实实躺到床上去。农村那时没有什么文化生活,没有录音机、电视机,通电的村寨,灯光也很昏暗。父亲说,初一早上谁起得早,谁的压岁钱就多。于是,我常会在年三十兴奋得久久难以入眠,生怕早上醒不过来,少了收入。

  初一凌晨,当父亲在小院里噼里啪啦燃响鞭炮,我和弟弟来不及穿上外衣,一骨碌翻身套上鞋就往堂屋里冲。那时,在昏暗的油灯或电灯光的'照射下,我们会看到堂屋地上一片晶亮,那是父亲用心撒下的一枚枚1分、2分、5分硬币,还有些许毛票。不说三四,兄弟俩开始放开手脚哄抢,心中那份收获的甜蜜,当是我人生中少有的体会。点数过钱币,天还没亮,便跟父亲一起做汤圆。吃过汤圆,伙伴们陆续来到打谷场上放鞭炮,天亮以后,大人孩子越聚越多……

  除了父亲和奶奶,再没有人给过我压岁钱,虽然每年只有三五元,但足够到书店精心挑选几本心爱的图书了,有书为伴,过年几天的闲暇更加温馨、充实和飞扬。上中学后,父亲常有意安排我参加一些生产劳动,挣了钱就把它攒上,作为过年的压岁钱和新学期的学杂费。父亲特别地给压岁钱的方式,贯穿我整个童年,成为今生特别地温暖,它让我学会用劳动创造生活,用储蓄积累幸福。

8、第一场雪心情日记

  记得小时候,我总盼着冬天迟些来,雪晚些下。可是,妈妈还没来得及给我做好棉衣,冬天就到了,雪花就迫不及待地落下来了。我只好偎在妈妈烧的热炕上,看着妈妈给我赶制棉衣。

  其实,我是那样地喜欢冬天的雪花啊。有了棉衣御寒,下雪的时候,我就会欢快地跑出去,昂起头,让雪花飘落在脸上,那感觉,竟有一丝丝甜。我伸出小手,想接住雪花,看看它可爱的模样。可一眨眼,雪花就在我手心里融化了。

  外婆说,雪是冬天的'魂,有了这些雪,明年的庄稼就有盼头了。那时我才明白:农人们喜欢雪,更多的是对四季交替、来年生产的关注和牵挂。而我们这些孩子,喜欢就是喜欢,很纯粹,没什么理由的。

  时光飞逝,许多美好的记忆,都在岁月的河流中无情地流逝。惟有雪花飘落时,那点点滴滴的记忆,不用谁提醒,就会随着这徐徐飘落的雪花,清晰地浮现在心头。

  今夜,雪来了。这个冬天,让我们久违的第一场雪,终于还是来了。毕竟,有了这第一场雪,这个冬天,才更像个冬天了。

9、童年vs成长心情日记

  于最近社会发展过快,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社会上的儿童越来越少,令人窒息的高楼林立的城市,似乎失去了那些往常的欢声笑语。

  于是,童年看到了自己日益恶化的形势,便来到法院提起申诉,起诉成长扼杀了自己的同类。

  今天是终审判决,法庭内人头济济。人们正襟危坐。童年与成长作为原告与被告将作最后的供词。

  首先是原告——童年出场。他是一个很可爱的小孩,眼神中一派天真无邪。他向大家鞠了一躬,开始陈说:“法官大人及各位陪审员,你们好!我直切正题,说说成长对我们家族犯下的罪。众所周知,大家的童年只有一次,在那不长的时光里,你们无忧无虑,开开心心地生活,可是成长却越入这个领域,将你们一个个地带走。在我童年的国度中,人口越来越少,许多孩子都过早地离开了童年,被成长劫去了那物欲横流的社会。难道在座的各位就甘于整天为钱权奔波而不需要童年给你们的快乐了吗?请还天下所有的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童年自信地发言完毕,然后注视着台下的陪审团。顿时掌声雷动,持续了很久。

  待到掌声平息,一个瘦高个儿的男子阔步走上台,他西装革履,那双黑得发亮的皮鞋,那只金光闪闪的手表及那副似乎很深邃的眼镜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他清了一下嗓子,开始发言:“大家好!我就是成长。相信在座的都是读过书,有生活经验的'人。既然大家都是成年人,相信大家都不会只听童年那小毛孩的一面之词吧?没错,是我将你们一个个带出了童年。”台下的人一个个对他怒目而视,可成长却面不改色,他将目光投向观众席,环视了一圈,最后停留在评审团成员处,继续说:“可是,朋友们,难道你们就甘心一辈子待在那幼稚的世界中吗?那里是快乐,可那里也有无知啊。这个世界要发展,社会要前进,一切都在改变,而你们需要通过成长来了解更多,来适应这个不断改变的世界。”台下的人面面相觑,一时无言。成长又道:“请看看我的眼睛,我可以看得更远,我就放弃了目光短浅的童年。请看看我的鞋子,我可以进步更快,我于是放弃了爬着的童年。请看看我的手表,我把握了时间,我因此放弃了悠闲的童年。”他又指了指台下的妻子和孩子说:“我拥有幸福的家庭,可我放弃了父母的襁褓。”说着,他顺手摘下自己脸上的成年人特有的深沉的面具,露出一张天真的脸:“其实我也眷恋童年的快乐,可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你必须要面对它,而且要早点面对它,才能改造它,发展它。我不但叫‘成长 ,我还有一个外号叫‘放弃 。该追逐另一些东西了,只要大家的内心还是童年时的就好。我并没有劫走你们内心的童年。”成长悄然下了台,台下一片沉默,人们久久不语,有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为他所说的话落下了眼泪。

  结果似乎很明显,成长似乎败了,可经过法官斟酌,最终宣布:“成长无罪。”

  童年哭了,哭得很伤心。

  原来那位法官叫──“伦理”。

10、寻找童年心情日记

  我的童年与画夹相伴。

  从7岁那年的暑假开始,背着比我还大的画夹往返于画室与家之间,这样一直持续了14个假期。在画夹与画笔的一次次亲密接触中,我渡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直到现在,只要支起画夹,我似乎又变成了那个梳着“朝天柱”的小女孩儿。

  画纸上的世界总是那样美好。练基本功的“调子”在别人看来也许枯燥无味,但7岁的我却感到无比的'幸福。因为世界就在我的画纸上,我可以用铅笔画出属于我自己的世界。妈妈一直保留着我的第一幅“涂鸦”———一张正反面画满了不同种类“调子”的纸。因为她和美术老师都曾坚信我可以一直快乐地画下去。在他们看来,我是一个天赋极高的好“苗子”。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一天突然发现,我心中的世界并不是那么美好,我练笔的热情减退了。这是我第一次让他们失望。理由我没说出来。我深深意识到选择素描,选择画画仅仅是出于对现实的逃避。只有在画画时,我才可以让自己真正地安静下来,让浮躁的心归于单纯。

  也许我的童年不是彩色照片,但是画纸能在光影的变幻之中展现黑白灰分明的世界。谁能说黑白照片不如彩色照片呢?

  离开铅笔与素描纸的日子并不好过。原本以为自己将有时间去做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却发现,很多事情是错过了那个年龄,就永远失去了做的机会。很想和妈妈一起去开儿童公园的碰碰车,却发现座椅已经装不下我的身体,原来已经在不知不觉中长大;很想再骑在爸爸的脖子上去逛花市,却发现和爸爸很久都没有聊天,原来自己和父母的沟通渐渐地少了;很想和好朋友一起玩过家家,却发现身边的人都失去了玩的勇气,原来自己已经开始在乎别人的目光……说来也可笑,我们扮演着不同角色,身边不就是一场参与人数最多的过家家吗?

  一直都说自己的童年与“画画”而非“美术”有关,是因为美术是一个高深的哲学问题,是一个通过“术”去寻找“美”的过程。很多人找寻一辈子,都没能悟到“美”的真谛,而那些领悟到其中真理的便是大师,但大师少之又少,更何况是拿着铅笔在纸上自娱自乐的我呢?获过全国美术比赛的银奖又算得了什么?因为一切虚名都只能证明你具有出色的绘画技巧,你的画符合大众的审美,而不能证明你的“美术”素养,然而一幅画众人都说好,但如果没有思想,就算获了再多的大奖,也不能称之为好画。

  现在,我偶尔还是会画画,为的是找回那份遗失的美好,找寻消逝的童年。不过有人说,当你刻意去做一件事时,其实你已经体验不到其中的快乐,因为明确的目的将左右你的思维。

11、漫画童年心情日记

  看几米的漫画,总让人想起自己的童年。关于童年,我的脑海里最多的是有关乡村的记忆:白墙红瓦的院落,袅袅升起的炊烟,它们就像帘外檐下的芭蕉雨,总能在一个美妙的夜晚,悠然浮现于心底。

  新麦收场,剩下的就只有麦秸了,这是农家最后的收成,最廉价,也最使人变得富有。收获后的麦子能磨成面粉,整齐柔软的麦秸则能当作柴烧。在某些偏僻的山村,水草不丰,木柴稀少,庄稼收割后的秸秆便成了珍贵的柴草。这样的柴很软很软,软到划根火柴就能将它点燃。但是在那个年代,仍然没人舍得扔它。

  那时的麦秸垛,往往堆得高高的`,闪着金黄的颜色。远远地从麦垛前走过,能让人闻到一股新鲜的草香,那是从麦秸到麦粒的味道。这样甜美的味道,那么浓那么烈地钻进鼻腔,就像麦子收割之后,根须之下,都要留下一脉泥土的余香一样。其实不仅仅是麦子,任何一种作物在收割之后,都会散发出一缕原始的味道。它们的味道,让你想起最初的播种,青青的禾苗以及风中翻转的柔柔的波浪。

  麦秸垛堆起来,时令就到夏天了。这时候白天悠长,夜晚星稀,正是儿童玩耍的时候。高高的麦秸垛旁,便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和小伙伴们爬到麦秸垛,坐在上面看夜幕上的星星——星星离地面近了。约了要好的伙伴儿,三五一伙儿,坐在高高的麦秸垛上,一边数着满天的星星,一边享受着惬意的凉风。

  山村夜晚的天空,像一匹浑天而悬的幕布,点缀着数不清的星星宝石,而月亮,就像一只游弋在天幕的小船,在白莲花般的云朵上时隐时暗,照亮了山里的角落。

  农家孩子的童年,是在勤劳中成长起来的。有超出体力的劳累,也有跑遍田野的欢快。黄洋树上的喜鹊晚归去了,燕子都入了窝开始安歇。晚饭吃过收拾完毕,老祖母的故事也快要开始。什么织女飞上天空,牛郎贬下人间,把似水流年的千古事,讲得悠然如烟,凄凄婉婉。不用戏台,脑海里也能扎一道场景,演得出咿咿呀呀的一折戏来。

  那时的孩子,家中没有电视,也没有电脑,不会沉迷于网络。不用在父母的严厉训斥之后伤心委屈地哭泣。那时的大人就是大人,孩子就是孩子。大人的活儿永远做不完。孩子们的任务除了上学,其他都与叛逆不相干,甚至不知道什么叫青春期逆反。季节的花盛开在童年的门槛,却从来不觉得时光促短。

  那时候的梦,虽无期却是那么美,那时候的美,虽遥远却也不像一件易碎的瓷器,虚幻且不真实。那时候的梦是一把梯子,它可以一直竖向天空,让童年的自己缘着梦想的梯子上去,从数星星开始,探访一切未知的秘密。

12、追忆童年心情日记

  每当挤在公交车上,看着窗外熙熙攘攘的大街,飞驰而过的汽车,川流不息的人群,我总会莫名地回想起童年一连串的记忆,怀念起小学那些纯净而遥远无忧无虑的幸福时光。

  我们的小学在独克宗古城的中心位置,附近是老古井,每天都会有附近的居民背着木桶来打水。我们的教学楼是一栋很古朴的小楼,有很大的窗台,楼背后是一个用石头堆砌围成的小草原,里面竖着很多青稞架,架子周围长满了不知名的小草、五颜六色小花和一种我最爱的叫啊卜叶叶的肥厚植物。只要搬开厚厚的茎干,就会流出一种稀稀的'粘液,调皮的我总喜欢把啊卜叶叶放在同桌的椅子上,看他狼狈地滑倒在桌子下。幸灾乐祸的我总会被老师赶到教室门口罚站,惩罚我放学后一遍一遍地抄写课文,长时间的抄写课本和冗长的作业,总是让我很厌烦,感到精疲力尽。那天放学回家,父母还没有下班,看着家里大门口的牛头锁,我又动起了歪脑筋,我从门口的竹扫帚中掰下一根很硬的竹签,插入锁头里,这样钥匙就塞不进,门就打不开,我也就不用写作业了,果然爸爸、妈妈下班后,发现家里的锁坏了,都很着急,忙着修锁、开门,折腾到很晚,他们就让我吃过晚饭赶紧休息,第二天妈妈带我到学校满脸内疚地向老师解释,老师布置的作业我没有完成。那时候我经常丢三落四,经常被老师和父母责骂,经常吃着一角钱一片摊在手心里的凉粉,追在手扶拖拉机的后面疯跑,和小伙伴背起洋芋去五凤山野炊,去龙潭边抓鱼,经常跌得鼻青脸肿的。

  每当假期的时候,因为父母都要上班,他们总会把我锁在家里,父亲每天都会布置一、两篇唐诗宋词让我背。对于当时的我来说,那是多么晦涩难懂而又了无生趣的事情,又怕抄写的惩罚,我只好硬着头皮在家里走来走去的反复背诵。一天走到家里的衣柜前,发现镜子里小小的自己,立马觉得很有趣,那天后每当背书时,我都会端坐在镜子前用方言、用马普、用小白菜的音调,一遍遍地念唱诗词,假期结束的时候,我也会慢慢地吟诵一些唐诗宋词,这些文学功底对我以后的求学生活起了莫大的帮助。

  小学毕业后,不再过儿童节,而过起了青年节,不再四处疯跑着抓蝴蝶逮蜻蜓,而扎起了马尾,戴起了厚厚的眼镜,背起了大大的书包,习惯性地低着头,匆匆地走在街角的人群中,从初中、高中、大学再到研究生,我都对童年的记忆越来越深刻。

13、童年轶事的心情日记

  招魂

  “冷大爷”车骑人

  人到中年,童年的一切仿佛就在眼前,不但没有模糊的感觉,而且异常地清晰可辨。童年的记忆,随便掰开一块,都能捻出复杂的情感,那是语言难以描述的。可也只有用语言描述,才能品出其中的滋味。每每想到这些,就像品陈年老酒,年头愈久,愈回味无穷。

  招魂

  没有灵魂的躯体是行尸走肉,没有躯体的灵魂是孤魂野鬼。记不清是哪位先哲曾经这样说过。小时候,我们兄弟姐妹几人无论是谁受了惊吓,目不识丁且知种庄稼的妈妈都要为我们“招魂”,妈妈说人是有三魂七魄的,要是被吓跑了必须把它招回来,不然魂不附体生命就会慢慢枯竭。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计划经济年代,大人们都到地理挣工分去了,领带弟妹的责任就落到了我的肩上,身体羸弱不满10岁的我有一次背着三弟去地里找妈妈。不知道什么时候三弟在我的背上睡着了,因为没用背带我是用手搂着背三弟,路过一个水塘时,三弟身子往后倾从我背上摔进水塘里。三岁多的三弟受惊吓后每晚不停地哭,妈妈说三弟的魂被吓跑了。每到傍晚,劳累了一天的妈妈都要拿着用玉米秆做成的楼梯放到三弟落水的地方,口中念念有词为三弟招魂,连续六七天,总算把三弟的“魂”招回来了。

  “冷大爷”

  记忆的荧光屏上,时时闪现着那个细雨纷飞的早晨,父亲背上我并用蓑衣盖住我在茂密的山林里穿梭的情景。

  我童年正值困难时期,家乡更是缺医少药,封建迷信盛行,把犯病的人称为“打摆子”,村民们都认为打摆子不是病,是被“冷大爷”附在身上了,才会全身冷得发抖。因此,必须把“冷大爷”送出去,“打摆子”才会好。

  6岁那年,不知怎么我也“打摆子”了,父母都说是“冷大爷”附在身上了,要赶快送出去。第二天天还未亮,父母就摇醒了熟睡中的我,把我穿戴得严严实实,连父亲的烂棉帽、破棉袄都用上了。不知父母还准备了些什么送走“冷大爷”的物品。出了家门,东方露出鱼肚白,天上纷纷扬扬下着细雨,父亲背上我,母亲用蓑衣盖住我的全身。从蓑衣的缝隙里我看到许多树林,感觉到父亲背着我走过了好几座小山,到了一座茂密的`林子里,父亲把我从背上放下来披着蓑衣站在细雨中。我看到父亲从衣兜里掏出一个洋芋,用几根稻草拴着挂在一棵小松树的枝条上,口中说着什么,最后一句说得大声:“冷大爷,你就在这里,我们走了。”我听到后不假思索地回答:“要得”。此时父亲转过头用眼瞪着我,沉着脸背上我一声不吭回到家里。跟母亲说今天早上白费劲了,儿子可能是“冷大爷”附身太重了,我喊冷大爷他竟然答应。母亲一脸的不安神色,却声声地说,只有明天早上再去吧。

  第二天天不亮父母叫醒我后,一再嘱咐到了山上不准我出声。父亲背着我又出门了,重复着昨天的过程,只是我觉得比昨天转的山还要多,走的路还要更远,父亲在喊“冷大爷”时我不敢出声罢了。事情过去了二三十年,如今已为人父的我,一想起这事,心情总不能平静,父母虽然迷信愚昧,但在那么艰难的环境中把我们兄弟姐妹六人拉扯大实在不易。

  车骑人

  经常骑自行车下乡,碰到下雨是常有的事。乡村道路多为泥土,雨一淋便成了一路泥浆,车不但不能骑着走就是推着走不上几步就被泥土卡住轮子。为了赶路,早点到达目的地,只好反其道而行之,让车骑人了。

  每当此时,我的思绪便回到了那早已逝去的学生时代。

  乡村的孩子,出来读书并非易事,能上高中就更不容易了,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非常幸运,被推荐到当时的昭通地区第一中学读高中。

  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对我在各方面都关怀备至,恨不得把打煤油和买盐巴的钱都省下来塞进我的衣兜,总是说在城里需要花钱,每到星期六回家,母亲特别高兴,煮米饭炒腊肉不算,星期天走时还要把煮好的鸡蛋放几个在书包里。所有这些,在我的印象中只是个大概,具体的细节并不太记得了。

  惟一使我终身难忘,也没法忘的,是父亲扛着自行车送我上学的情景。我家住在一个依山傍水的小山村,环境优美怡人自不必说,可那该死的两公里土路一下雨要骑自行车就够呛了。

  骑上自行车,往返学校和家里轻松多了。可一下雨,还未满15岁的我,那弱小的身躯,别说扛自行车,连走路还要把劲着力才不会摔倒。每个星期天父母都要留我在家多呆一宿,一觉醒来,大雨滂沱,只好靠父亲。天朦朦亮父亲就和我一道起了床,帮我收拾完毕,不声不响地扛起自行车,赤着脚“噼啪”、“噼啪”走在前面,我背着书包尾随其后。

  开始时父亲的脚步挺快,越走越迈得慢了,并且大口大口地喘气,还不时举起衣袖擦一下快浸入眼眶的汗珠。看到父亲如此模样,我请求父亲让我扛一下。“快走,怕要迟到了!”已过知天命之年的父亲只说了一句,又喘着粗气向前挪动脚步。

  漫长而艰难的两公里土路总算走完了。父亲一放下自行车,就瘫痪在公路边的石墩上。我扶住自行车,两眼凝望着父亲,想说点什么,又无从开口。父亲一看,似乎知道了我要说什么,有气无力地向前挥了挥手,意思叫我快走,怕赶不上上课。

  我骑上自行车,回头望父亲,他老人家仍然一动不动地坐在那儿,转过一道山坳,回头看不到父亲了,可父亲坐着喘气的身影一直在眼前闪现。

  两年的高中生涯,父亲不知为我扛过多少次自行车,送我到学海里遨游。我没辜负父母的厚望,恢复高考后,顺利考取专业学校。成了我们家有史可查第一个吃“皇粮”的人。

  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尽管也曾遇到坎坷和挫折,但我面对逆境,未退缩,是父亲扛着自行车的身影成为我战胜困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动力。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