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小学数学五年级《分数的意义》一等奖说课稿

2023-08-20 14:44:29

  小学数学五年级《分数的意义》一等奖说课稿

小学数学五年级《分数的意义》一等奖说课稿

1、小学数学五年级《分数的意义》一等奖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

  2、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在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以用单位“1”来表示,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用单位“1”来表示,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分数的产生,认识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说明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一些直观演示,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教学重点、难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二、说教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创设情景、启发诱导、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等教学法,并穿插直观演示。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三、说学法:

  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都离不开学法。在本课的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1、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动手的材料,正方形纸、四个苹果、一米长的绳子,让学生用这些学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他们分一分、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表示四分之一。然后观察、比较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领悟出单位“1”不仅仅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达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2、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对事物本质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学生在在动手操作、比较之后归纳出了单位“1”也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让学生进行2次操作体会由于分的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不同,产生的分数也不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概括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三、设计思路

  本节课着重研究的是分数的意义,主要设计思路是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动手去操作去实践,从而自己得出分数的意义。在备这节课时我就挖空心思地为学生考虑,应该准备哪些材料让学生操作?什么材料既让学生容易操作又能进行有效学习?最后决定用一张圆形纸片、一张长方形纸片、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10份、一些正方体以及一些火柴棒,组织学生分小组学习,提高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尽量做到让每一个数学知识都是在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产生过程、体验了愉快的学习过程之后才在学生的脑海中生根发芽。使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从而使他们获得发展。

  在课堂教学时,学生利用我为他们准备的材料展开别开生面的研究,在小组合作操作过程中,学生获得许多不同的分数,然后从这些不同的分数产生中逐渐得出分数的意义。特别是学生在利用正方体和火柴棒进行操作的时候,可以从中很好地体验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也就是单位“1”,突破这节课的教学难点,从而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说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这部分我将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复习回顾,激活记忆

  2、自主探究,概括新知

  这一环节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1)合作交流,理解单位“1”

  (2)概括分数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3、内化知识,解决问题

  4、课堂总结,全面升华

2、小学数学五年级《分数的意义》一等奖说课稿

  一、指导思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将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我探究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使学生观察、操作、口头表达等能力得以培养,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开发与增强。

  二、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经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并且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这部分内容,将会对后续建构真分数、假分数等概念以及学习分数基本性质、分数四则运算、分数应用题等内容奠定坚定的基础。

  三、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学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即把问、说、讲、做的权利和时间交给学生,力途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我能行".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分数的发展史。

  (2)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3)通过创设互相协作、积极探索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2、能力目标:

  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及创新能力,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3、情感态度的价值观:

  通过同学间的合作,进而促进学生的倾听、质疑等优秀学习习惯的养成。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2、教学难点

  理解单位"1"的概念。

  六、说教学方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七、说学法指导

  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都离不开学法。在本课的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1、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动手的材料,8颗棋子、2块糖、10粒豆子、一幅熊猫图等,让学生用这些学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他们分一分、画一画、折一折表示1/2.然后观察、比较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领悟出单位"1"不仅仅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达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2、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对事物本质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学生在在动手操作、比较之后归纳出了单位"1"也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让学生进行2次操作体会由于分的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不同,产生的分数也不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概括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八、教学流程:

  (一)展示资料,了解分数的产生

  1、请一个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说一说用"米"作单位,测量结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

  2、在古代,人们已经遇到这样的问题,请看第60页上面的插图。

  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平均分配一些东西,也常常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请看第60页下面的插图。

  通过谈话自然引入,让学生通过调查,把自己知道的例子说给大家听。使学生有满足感,产生对学习分数的兴趣,感受到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这一环节的设计,调动了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对分数有了初步再现,展现了分数的发展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积极传播了数学文化。

  (二)动手操作,创造分数

  1、动手操作,感知意义

  学生四人一组为单位,每组有一套学具, 8颗棋子、2块糖、10粒豆子、一幅熊猫图等,然后让学生选一种或几种学具自己动手创造分数,并提出要求:在创造分数的过程中,你可以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你把谁看作了一个整体,你是怎样分的,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分数。学生操作、汇报交流展示的是学生把不同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所创造的分数。(课件)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都可用分数来表示,也就是初步感知分数的意义。

  2、师生互动,理解意义

  在学生初步感知意义的基础上,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意义。互动分为两次,第一次借助小旗图,(课件)以教师首创了一个分数1/2为例,激活学生的思维,"还是这幅图,你能创造不同的分数吗?"激发他们创造的欲望,学生动手操作一定会创造出不同的分数如(课件)。第二次出示熊猫图的辨析题(课件)教师引题"当我们把6只熊猫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由于教师给出了三个答案,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学生辩解、交流中,知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三分之一。(课件)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直观的帮助学生感知份数与个数的不同,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数的意义,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深化整体,总结意义

  在上一环节成功教学之后教师小结"刚才我们把8面小旗,6只熊猫分别看作了一个整体。"从而再一次揭示了一个整体,通过直观演示、使学生明确单位"1"可以是一个圆、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由此拓展"我们还可以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学生自由回答,有的可能会说"我把一张饼看作一个整体,把4个棋子看作一个整体,把全班50套桌椅看作一个整体,把全校师生看作一个整体等等,从而深刻体验了一个整体的含义,进而引出单位"1".最后借助一组练习题,通过对1/2、3/5两个分数意义的理解,逐步总结出分数的意义,即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进而揭示课题,完成板书。

  4、巧妙练习,强化意义

  比如为"1/4"这一分数配图(课件)教师提出要求"大家看这里有一个分数,你能试着给它配几幅图吗?配出一幅的是达标,2幅以上的是良好,3幅以上的是优秀。"借助激励性的语言,学生们一定会跃跃欲试,可能会出现许多不同的作品。那么同是分数1/4,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不同的作品呢?那是因为学生假设的整体不同,也就是单位"1"不同,因此所配出来的图是不一样的。借助为分数配图这一环节,从另一个侧面进一步强化了分数的意义。

  (三)媒体演示,揭示产生

  其内容就是分数的产生过程,其目的就是创造一种宽松、愉悦的氛围感受数学文化。(课件)

  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引导、点拨,学生是在一种自主、自动的时间和空间中,通过自己的思考,达到学习目标的。实现了先进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机融合。

  (四)反馈练习

  这一环节,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控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知识,达到训练和提高的目的。为了能使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相结合,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我设计下列练习: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2.用下面的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对吗?为什么?

  以上两道题是基本练习题,目的是: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游戏"夺红旗"

  男、女各一队,派代表到前面夺红旗,但要听老师指挥,拿对了红旗归这一队,错了机会自动转给下一队,老师当发令员,其他同学当小小裁判员。女同学代表到前面拿走全部的2/11、男同学拿走剩下的1/9、女同学拿走剩下的1/4、男同学拿走剩下的2/3、女同学拿走剩下的1/2,剩下的一面奖给全班。

  此题设计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又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

  (五)、全课小结,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关于分数还有很多很多的知识哪!同学们课下继续去学习、去探究吧!"教师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到了下节课。

  教学反思

  《分数的意义》这堂课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在课堂实践中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教学设想,使我得到很多启发。本节课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基础上,能用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对于教学目标的重新认识及由此采取的相应的教学策略、方法和手段,我认为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 确定基础与发展并重的教学目标

  以人发展为本是当前教育的共同理念。在本节课中,教师不仅重视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能十分重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和学习方法的渗透,重视学生的个性化思维的展示,让学生通过回忆想象、学习交流、动手实践等数学学习活动来发现知识,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努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

  2、 着力于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了自主探索学习的步骤,学生通过自主选择研究内容、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和相互质疑等学习活动,获得了快乐数学知识,学生的能动性和潜在能力得到了激发。体现在两大特点;一是大胆放手,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两种学习方式,重视直观教学,通过观察、判断、交流、动手操作抽象出分数的意义。二是做到了学生能自主探索的知识,教师决不替代。如:让学生自己动手找出多种平均分的方法;分母、分子不同时出现,就是让学生看到分母就想到平均分,看到分子就知道表示这样的份数,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悟,自己弄清楚分母、分子的含义,并能用分数表示;对不懂的地方和发现与别人不一样的,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加以解决。这样就给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使学生有了发挥创造的空间,有了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愉悦,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3、 营造民主、宽松的探索学习氛围

  这节课从一开始到结束,始终处于热烈的气氛之中,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开放的学习方式,有力地支撑了这种积极的氛围,形成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主动获取,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尊重学生,平等对话、相信学生、让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二是注重课堂自主学习与合作精神的体现,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真正懂得如何与他人融洽地协作学习,真正懂得正确对待探索中遇到的困难。学生面对新知识,敢于提出一连串想知道的新问题,教师组织学生广泛地探讨,使概念内涵充分揭示,让学生动手操作深化对分数的理解。整节课都在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数学,获取知识。

3、小学数学五年级《分数的意义》一等奖说课稿

  一、说教学内容:

  《分数的意义》是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二、说教材

  《分数的意义》是在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剖析,从而确立了该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知识目标:通过直观教学和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单位“1”的含义,初步掌握分数的概念

  能力目标:使学生经理有具体到抽象的认识,理解分数意义的过程,感受分数形成,体会数的发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和愉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理解单位“1”。

  教具准备:作业纸

  三、教法、学法

  1、教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2、学法

  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都离不开学法。在本课的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1、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通过然后观察、讨论,比较,领悟出单位“1”不仅仅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达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2、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对事物本质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学生讨论、观察、比较后概括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并通过操作,体会由于分的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不同,产生的分数也不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唤醒已知

  首先,通过激趣谈话问学生,把一个饼分给4个学生,怎么分大家才公平?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明确分数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

  (二)探索新知,建构概念

  1、观察比较,抽象单位1

  为了突破这难点便于理解和认识,我先引导学生联系每个分数观察各是“把什么平均分”,关注平均分的对象,感受平均分的对象包括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其中特别注意对由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的理解:接着以及这些平均分的对象,说明这样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通常看做单位1,依据各类具体事务抽象出单位1,使学生体验与认识:忍受追问上面表示的分数中,是把什么看做单位

1,用具体对象支撑对抽象的单位1的理解。有具体到抽象,再把抽象的概念赋予具体对象,帮助深化理解。

  2、抽象概括,归纳分数的意义。

  首先,让学生用单位1平均分来分别解释、说明每个分数的含义,从抽象的层面分析、体验每个分数的含义,接着让学生综合这些分数“都是怎么得到的?”思考不同分数表示的含义的共同点,抽象分数本质的特征,然后依据交流出的本质特征,引导学生“说出怎样的数是分数”,水到渠成的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本环节主要引导学生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深化,理解分数的意义。

  3、认识分数单位

  4、动手操作,领悟分数的意义

  让学生在作业纸上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单位1相同却表示出了不同的分数,从而得出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不同,分数也就不同,深化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巧设练习,深化新知

  练习的设计有浅入深,分为基础性练习和实践性练习,不仅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还把学生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最后设计游戏,不但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又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案一等奖

  本单元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比较分数的大小等知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并为分数四则计算作必要的准备。分数的基本性质是约分和通分的依据,比较几个异分母分数的大小往往先通分。根据知识间的联系,全单元内容分三部分编排。

  第60~64页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

  第65~68页通分,比较分数的大小。

  第69~73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实践与综合应用。

  1? 精心安排探索分数基本性质的教学活动。

  例1和例2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按“呈现现象——发现规律——联系相关知识”的线索组织教学活动。

  例1的图形是四个大小相等的圆,各个圆平均分的份数不同。用分数表示每个圆里的涂色部分,分别写出13、12、26、39四个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比较各个圆里的涂色部分,能够看到从左往右第1、3、4个圆的涂色部分大小相等,由此得到写出的分数大小相等,即13=26=39。这道例题让学生初步感受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中,有些分数的大小相等,有些分数的大小不等。并对分子、分母不等,但分数大小相等的现象产生兴趣。

  例2承接例1,在对折正方形纸的活动中又得出一些与12大小相等的分数,分别写成等式12=24、12=48、12=816,再次让学生感受分子、分母不同的分数,大小可以相等。写出的三个等式,是研究分数基本性质的素材。

  教材分三步引导学生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第一步研究例2每个等式中的两个分数,它们的分子、分母是怎样变化的,感受变化是有规律的。在记录变化的方式时,教材写出了乘号或除号,启示学生从分子、分母乘或除以一个数的角度去观察。让学生在括号里填数,体验分子、分母乘或除以的是相同的数,有助于发现规律。对每个等式的研究,既从左往右观察,也从右往左观察,充分利用了素材,从中获得尽量多的感性知识。填写连等式12=()()=()()=()(),把12、24、48、816有序地排列起来,能从中得到许多感受。如,12的分子、分母都乘2得到24,24的分子、分母都乘2得到48,48的分子、分母乘2得到816,照这样还能写出1632、3264……这些分数的大小都相等。又如,与12大小相等的分数有无数多个,每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除以相同的数都能得到12。

  第二步利用例2的经验观察例1等式中的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是怎样变化的,体会这些分数相等的原因和例2一样。而且分子、分母乘或除以的数,除了2、4、8,还可以是3和其他的数。这样,对分数基本性质的感受就更丰富了。

  第三步概括两道例题中分子、分母变化但分数大小不变的规律。在充分交流之后,阅读教材里的叙述,理解“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这些规范的语言,知道这个规律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联系除数不能是0,明白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的数不能是0,使得到的规律更严密。

  在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后,教材还安排了两项活动: 一是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写出一组分数,要先任意写一个分数,再把它的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得到大小不变的分数。写出的一组分数,可以是两个分数,也可以是几个分数。这项活动起巩固分数基本性质的作用,还渗透了通分、约分所需要的思想。二是用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由于除法里的被除数和除数分别相当于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所以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致的。沟通这两个知识,有助于学生建立新的认知结构,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练习十一第1~3题配合分数基本性质的教学。第1题继续体验分数基本性质的内容,在方格纸上涂色表示1224,再说出涂色部分还表示612、48、36、24、12等分数,还要从不同角度说明这些分数的大小相等。如,因为这些分数是用同一个涂色部分表示的,所以大小相等;又如,这些分数可以把1224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2、3、4、6或12得出,所以大小相等。第2题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判断同组的两个分数是不是相等,其中两组分数的分子、分母没有除以相同的数,是学生初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容易出现的错误。这些反例能加强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第3题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对分数进行等值变化,是通分、约分需要的基本功。

  2? 让学生把分数等值改写,理解约分和通分。

  例3教学约分,分三步安排。首先看图写出和1218相等,而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为理解约分的含义搭建认知平台。教学分数基本性质的时候,曾经用几个分子、分母不同,但大小相等的分数表示同一个图形里的涂色部分。现在联系这个经验教学约分,写出的分数分子、分母都应该比1218的分子、分母小,体会大小相等的分数中,分子、分母小的分数比较简单。这种体会在说说写分数时的思考能够获得,如长方形里的涂色部分,可以看作长方形的1218,也可以看作长方形的69、46或23。显然,这个涂色部分用23表示最简便。然后教学什么是约分和怎样约分,是例题的主要内容。关于约分的含义,联系1218与69、46、23的关系,突出了两点: 与原来的分数大小相等,分子、分母都比原来的分数小。关于约分的方法,示范了分步约分,也示范了一次约分,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选择适宜自己的约分方法。教学约分的意义和方法,都是学生有意义地接受新知识。要充分体验约分是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分数,不改变分数的大小。还要注意约分的书写格式,分子和分母分别除以它们的公因数,得到的商(即新的分子和分母)应该写在适当的位置上。最后以23为例教学最简分数,指出约分通常要约成最简分数。

  练习十一第4~7题配合例3的教学。正确约分需要两个能力: 一是看出分子与分母的公因数,第4题为此而安排。把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2、5或3,是最常用的约分方法,学生对2、5、3的倍数的特征比较熟悉,因此先观察分子、分母有没有公因数2、5、3。至于分子与分母同时除以7、11、13等数的约分,稍后再作安排。二是识别一个分数是不是最简分数。如果不是最简分数则需要约分,如果是最简分数则不能约分,第5题进行这方面的判断。这两个能力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判断一个分数不是最简分数,一定发现了分子、分母除1以外的公因数。反之,分子与分母除1以外,找不到其他公因数,就判断这个分数是最简分数。约分的时候,必须把分子、分母除以相同的数,学生往往在这一点上发生错误,第6题能给学生这方面的体会。

  第8~15题是分数的意义、基本性质的综合练习。第8、9题在分数与除法相互改写时,还要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第10题把最简分数与真分数两个概念联系起来,才能理解最简真分数。第11题先约分,再比较大小就非常容易。第12~15题的分数加、减计算,计量单位改写,小数化成分数,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都提出把结果约成最简分数的要求。增加习题的知识容量,把新旧知识结合应用,能帮助学生温故知新,不断提高能力。

  例4教学通分,重点放在通分的含义和方法上。把34和56改写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对分数改写成大小不变的另一个分数并不陌生,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时候,曾经多次进行过这样的改写。把两个分母不同的分数改写成分母相同的分数,是首次遇到的新问题。思考的焦点是改写成分母是几的分数,只要确定新的分母,分别改写两个分数就容易了。教材让学生凭数感,主动联系公倍数的知识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独立进行改写分数的活动。把两个分数改写成分母相同、大小不变的分数就是通分。可见,这道例题未教通分之前就让学生尝试通分,先积累把34和56都化成分母是12或分母是24的分数的切身体验,为理解通分的含义,有意义地接受教材关于通分的讲述作了充分的准备。

  公分母是通分的关键。例题有层次地教学公分母的知识: 首先联系34和56的改写,让学生知道12、24是公分母,是34和56的分母的公倍数;然后比较34和56以12为公分母和以24为公分母的改写,体会什么数作公分母比较简便,得出一般用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例4只教学通分的含义和关于公分母的知识,不再另行教学怎样通分。这是因为34和56改写成分母是12与24的分数就是通分,不需要再重复。学生经过“试一试”,应用通分的知识,能够掌握通分的步骤与方法。同时又考虑到“试一试”毕竟是学生第一次进行通分,所以在怎样表达两个分数的公分母、怎样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书写通分的过程和结果的一般格式等方面,都给予较具体的指导。

  练习十二第1~4题配合例4的教学。第1题两个长方形里的涂色部分分别用12和23表示,这两个分数通分后分别化成36和46。在两个长方形里表示出通分的结果,让学生联系直观图形体会通分的意义,感受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便于比较和计算。第2题是寻找公分母的基础练习,进一步明白两个异分母分数的`公分母,是它们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把求最小公倍数的经验应用到求公分母上来。第3题让学生深刻体会两点: 一是通分不能改变分数的大小,通分后的分数必须与原来分数的大小相等,否则会发生类似第(1)小题的错误;二是通分时的公分母要用两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像第(2)小题那样的通分不够简单。

  3? 比较分数的大小,体验策略与方法的多样性。

  在三年级的教材里,已经教学借助图形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和分子是1的异分母分数的大小。在本册教材“认识分数”时,比较了一个分数与一个小数的大小。所以说,学生已经有一些比较分数大小的经验。在此基础上,例5教学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一是在现实情境中收集数学信息,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看同一本故事书,小芳看了这本书的35,小明看了这本书的49。这两个分数都把一本故事书看作单位“1”,分别平均分成5份和9份,看了其中的3份和4份。因此,比谁看的页数多,只要比较35和49这两个分数的大小。例题非常重视这些思考活动,提示学生想到“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这样的过程中,能回忆起有联系的知识,激活相关的技能。二是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交流方法,鼓励策略、方法多样化。35与49是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比较它们的大小对学生来说是新的问题。联系分数的意义、通分和分数化成小数等知识,能够找到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独立解决新颖的问题,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各种方法都很有特色,第一种方法数形结合,在相同的长方形里分别表示两个分数,直观看出哪个分数比较大。第二种方法及时应用学到的通分知识,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进行比较,运用了转化的策略。第三种方法以12为中介,把两个分数分别与12比较大小,间接得到35和49的大小关系,思维灵活、快捷,策略巧妙。学生中还会有其他的方法,组织充分的交流,相互理解和借鉴,能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比较分数大小的练习,安排很有层次。在巩固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知识,发展数感。“练一练”紧接例题,要求先通分,再比较分数的大小。这样安排有两个原因: 一是能巩固通分的知识,形成通分技能,把分数加、减计算需要的基础练扎实。二是这种策略、方法适用于比较分数大小的通常情况,用得比较多。练习十二第5~11题都配合例5的教学,第5题写出的三组分数比较大小各有特点,35和58通分或化成小数都很方便;16和49通分比较方便;114和1310如果写成带分数,分别是2和真分数、1和真分数的合并。第6题根据分数的意义比较分子相同、分母不同的分数的大小,能进一步体验分数的分子、分母及分数单位的含义,还能从中概括出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分数比较小的结论。第8题在使用常规比较方法的同时,留出了创新的空间。如比较23和78的大小,从13>18得到23<78;比较134与103的大小,如果把它们都化成带分数,就只要比较14与13的大小。教师对这些有创意的方法要给予鼓励,但不作为基本方法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第9题通过8个分数与12比较大小,能够发现一些规律: 如分子乘2的积仍小于分母的分数比12小,分母除以2的商小于分子的分数比12大……这对发展数感很有好处。

5、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比较分数的大小。

  2、通过操作、分类、比较、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规律,理解运用规律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地比较分数的大小。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复习导入

  1、用分数表示下列各题的商(小黑板出示),学生把结果写在草稿本上。

  1÷43÷51÷23÷47÷85÷91÷35÷8

  4÷56÷8

  2、(校对订正后)请同学把这些分数两个一组进行分类?你是怎样分的?为什么?

  生答后师板书:

  分母相同的:1/4和3/43/5和4/57/8和5/8及6/8

  分子相同的:1/4和1/21/4和1/31/2和1/33/5和3/45/9和5/8

  3、这些分数如何来比较他们间的大小呢?出示课题:分数大小的比较。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5: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大小。

  3/4和1/43/5和4/5

  (1)先各自动手操作或画线段图,再同桌探究怎样比较大小?通过折纸条或在圆形纸片中涂色直接感知大小。

  从分数的意义着手探索出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就是取的份数多,所以分数就比较大。

  (2)全班交流并板书:3/4大于1/43/5小于4/5

  (3)试口答(填上大于或小于),并说说为什么?

  7/8()5/87/8()6/85/8()6/8

  (4)归纳得出: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2、试一试比较三个分数的大小,并用“﹥”连起来。

  5/9、4/9和7/97/20、11/20和9/20

  请学生说说比较的方法和书写的'方法。

  3、出示例6:比较下面没组中两个分数的大小。

  1/2和1/33/5和3/4

   (1)请同学用实验的方法并根据分数的意义,自己探索出比较大小的方法。

  (2)全班汇报交流比较的方法。(指明演并结合板演讲讲比较的思考过程,然后快速填上大于或小于)

  1/4()1/25/8()5/91/9()1/11

  由此归纳出: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

  4、试一试比较三个分数的大小,并用“﹤”连起来。

  2/7、2/5和2/95/7、5/11和5/8

  请学生说说比较的方法和书写的方法。

  三、练习反馈

  1、课本第80页练一连第2题。(独立完成,同桌互查,并说说这样填的理由)

  2、怎样比较下列每组中三个分数的大小?

  3/4、3/8和1/87/8、5/8和6/86/8、5/9和5/8

  请同学说说比较的思考过程,并把结果按大小排列起来。

  3、出示:修一条公路,甲队要用12个月,乙队要用11个月,丙队要用13个月。三队各做了3个月,各修了这条公路的几分之几?哪个队修得多?

  (分小组研究讨论,然后汇报交流)

  四、课堂小结

  比较分数大小时一般会遇到哪几种情况?

  比较分数的大小各采用了什么方法?这些方法是怎样得来的?

  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与大家讨论?

  五、课堂作业

  1、课本第80页练一连第3、4题。

  2、《作业本》

  这节课学生通过操作、分类、比较、探究等活动,掌握了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同时也培养学生发现规律,理解运用规律的能力。

6、小学数学五年级《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一等奖

  《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是学生在充分认识了分数的意义和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等手段,理解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能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对分数进行正确改写。同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内在联系,并能用除法中商不变规律来解释分数的基本性质又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同时又能为后面的约分、通分和分数的`加减法等知识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我能根据教材的实际需要,按照新课程的要求精心设计。在实际教学中,我能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以故事导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进行备课时,我觉得如果根据教材的安排来导入,显得有些平淡,也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我设计了一个阿凡提的故事,让阿凡提给三个儿子分田地,分得的结果看似不公,实则相同。并让学生作为裁判来评一评,这样一来,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必然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也会空前高涨。同时,我又把这一悬念暂时先放一放,等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后,学生就会恍然大捂。原来,三个儿子分得的田地实际上是一样多的,只不过是平均分的分数不一样的,其中表示的份数也不一样,但大小却是相等的,谁也没有吃亏。这样的设计,不仅使教学结构更加完整,前后呼应,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理解和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发挥集体优势,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为了有效解决教学中“少数学生争台面,多数学生做陪客”的现象,我在教学中也引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在观察等分数的变化规律时,我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一点一滴,逐步发现从左往右,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依次乘2、乘4、乘8,而分数的大小不变的变化规律。从而慢慢地引出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另外,在故事导入时,我也充分让学生进行讨论,看看三个儿子有没有吃亏。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第三、精心设计练习题,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数学教学,做题目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但传统教学教师往往进行所谓的题海战役,让学生反复做、重复做,这样不仅做累了学生同时也做怕了学生,消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如何使学生愿做、乐做,同时又能达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也精心设计练习题。首先是题型变化丰富。练习中,我除了安排一些基本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填空外,我还安排了一些判断题、口答题、填图题、并要求学生不改变分数的大小,把分数改成分母是30的分数的题目。题型的丰富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是练习难度的层次性。数学题目经常出现有些学生吃不了,同时也有部分学生吃不饱的现象。为此,除了基本的练习题外,我还逐步加深难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如:的分子加上10,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加上几?难度的加深,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解题能力等都有了明显提高,真正把培优补差工作落到了实处。

  总之,学习无止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地钻研教材、设计教法,力争使每一节数学课都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7、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一等奖范文三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2、能运用分数基本性质,把一个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大小不变的分数。

  3、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及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教学难点:

  联系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白纸、圆片,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新的学期到来了,你们刚入校园时觉得我们学校都发生了哪些变化,(换了新课桌,有了新的洗手间,有了文化走廊,有了开心农场),说到开心农场,还有一个小故事,开学初,校长决定把这块地的三分之一分给四年级,六分之二分给五年级,九分之三分给六年级,四年级同学认为校长不公平,分给六年级的同学多而分给他们的少,校长听了,笑了,谁能根据自己的预习告诉老师校长笑什么?

  生1:四、五、六年级分的地一样多。

  生2:……

  师:到底校长分的公平不公平,我们来做个实验吧?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实验探究。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好的学具,按平时的分组习惯四人一组,用你们的学具来代替这块地,像校长一样来分地吧。

  2、汇报结果

  师生交流:你们是怎样做的?谁能说一说,请几个同学上台演示并口述演示过程。

  生1:用三张同样的长方形的纸来代替这块地,分别涂出其中的三分之一,六分之二,九分之三。经过对比发现三块地一样多。

  生2:用三个同样的圆片分别涂出其中的三分之一,六分之二,九分之三。经过对比发现三块地一样多。

  生3:用三条线段分别画出其中的三分之一,六分之二,九分之三。经过对比发现三块地一样多。

  生4:把分数化成小数,他们的商也一样,所以三块地的面积一样大。

  生5:……

  3、课件展示,得出结论。师:校长分的和你们一样吗?我们再来看看小电脑是如何拼的,(利用优质资源课件演示分地的过程,师生共同观察总结得到校长分的地一样多。)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更有利于学生主体个性的发挥,在探究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的潜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想象的空间,进行小组合作式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自由的猜想,使实验成为自己的需要,同时让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验证,使学生带着浓浓的兴趣进入探究新的学习活动之中。)

  4、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三个年级分的地一样多,那么你们觉得、、这三个分数的大小怎么样?

  生:相等。

  师:同学们请看这组分数有什么特点?(板书=)

  生:分数的分子分母发生了变化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请同学们从左往右仔细观察,第一个分数和第二个分数相比分子分母发生了什么变化?第一个和第二个,第二个和第三个呢?

  生:分子分母同时乘2,……

  师:谁能用一句换来描述一下这个规律?

  生:给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相同的数。(师随着板书)

  师:同学们在反过来从右往左观察,分数的分子、分母有什么变化规律?

  生: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

  师:像这样给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新知识。(板书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结合我们的预习,对于分数的基本性质同学们还有什么不同的意见?

  生:0除外。

  师:为什么0要除外?

  生:因为分数的分母不能为0.

  师:(补充板书0除外)在分数的基本性质中,那几个词比较重要?

  生:同时相同0除外

  师:(把这三个词用红笔加重)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和谁比较相似?

  生:商不变的性质。

  师:为什么?

  生:我们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所以他们是相通的。

  师:数学知识中有许多知识如像商不变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致的。因此平时学习中我们要触类旁通,灵活运用,才会举一反三。

  三、应用新知,练习巩固。

  (一)练一练

  (二)摸球游戏。老师手中有一个箱子,里面装有许多水果,水果上面写着不同的分数,如果你摸到一个水果,说出一个与它大小相等,而分子分母不同的新分数,这个水果就奖励给你。

  (二)判断(抢答)

  1、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过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

  2、把的分子缩小5倍,分母也缩小5倍分数的大小不变。()

  3、给分数的分子加上4,要是分数的大小,分母也要加上4。( )

  (四)测一测

  1、把和都化成分母是10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把和都化成分子是4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3、的分子增加2,要是分数大小不变,分母应增加几?

  四、总结。

  1、这节课大家表现的都很棒,谁能说说你这节课你都知道哪些知识?

  2、把板书最后补充成一条鱼,希望大家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肚子里装满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完成板书)

  五、作业

  练习册2、4题

  板书设计:

  分数的基本性质

  给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8、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一等奖范文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经历预测猜想——实验观察——数据处理—合情推理—探究创造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它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性质之间的联系。

  2、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把一个分数化成用指定的分母做分母或指定的分子做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为学习约分和通分打下基础。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是互相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体验到数学验证的思想,培养敢于质疑、学会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和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应用它解决相关的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五年级数学学具盒,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呈现材料,发现问题

  1、师:老师这儿有一个关于孙悟空在花果山上做美猴王时发生的故事,想听吗?

  花果山上的小猴子最喜欢吃美猴王做的饼了,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分成四块,分给猴1一块,猴2见了说:“太少了,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猴2两块,猴3更贪,它抢着说:“我要三块,我要三块。”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分成十二块,分给猴3三块。

  [评析:创设情境,在学生喜欢的人物分饼的故事中直接导入本课,这样设计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主动感知,主动去思考,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产生想获知结果的*。内含情感与态度目标:孙悟空,做事认真仔细,机智,勇敢,本事大等。]

  师: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吗?或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生1:我觉得孙悟空很聪明。

  生2:我认为三只小猴分到的饼是一样多的。

  生3:我认为猴王这样分很公平,第1只小猴分到了一只饼的1/4,第2只小猴分到了一只饼的2/8,第3只小猴分到了一只饼的3/12,这三只小猴分到的饼是一样多的。

  [评析:一般的教师会在这里提出“哪只猴子分得的饼多?”或“你认为猴王这样分公平吗?”这样的问题。但这位教师却提出“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吗?或你有什么话要说吗?”。这个问题优于前两个问题是因为学生在思考时思路更深、更广。有效的问题有助于摆脱思维的滞涩和定势,促使思维从“前反省状态”进入“后反省状态”,问题的解决带来“顶峰”的体验,从而激励再发现和再创新,有效的问题有时深藏在潜意识或下意识中,“顿悟”由此而生。有效的创设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内含情感与态度目标,体现公平。]

  2、师:大家都觉得其实三只小猴分到的饼一样多,那你们有什么方法来证明一下自已的想法,让这三只小猴都心服口服呢?怎么验证?

  (1)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桌面上学具盒中的学具(其中一条长方形纸片为事先放入,其它都是五年级数学学具盒中原有的),小组合作,共同验证这三个分数的大小?

  (2)师:实验做完了吗?结果怎样?哪个小组先来汇报验证的情况?

  组1:我们组把24根小棒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有6根,就是1/4。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二份有6根,就是2/8。平均分成12份,其中的3份也有6根,就是3/12。所以1/4=2/8=3/12。

  组2:我们组把24个小立方体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有6个,就是1/4。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二份有6个,就是2/8。平均分成12份,其中的3份也有6个,就是3/12。所以1/4=2/8=3/12。

  组3:我们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是1/4,我们把同样大小的圆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两份是2/8,我们再把同样大小的圆平均分成12份,其中的3份用3/12表示,我们再把圆片的1/4、2/8、3/12叠起来是一样大的,所以1/4=2/8=3/12。(注1/4圆是学具中本来就有的,2/8是用两个1/4圆合在一起,3/12是用2个1/3合在一起)

  组4:我们组是这样验证的。我们把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是1/4,取另外一张再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两份是2/8,接着取另外一张继续平均分成12份,其中的3份是3/12,然后也叠在一起,大小一样,所以我组也认为1/4=2/8=3/12。

  组5:我组与他们的验证方法都不一样,我们是计算的:1/4=1÷4=0.25;2/8=2÷8=0.25;3/12=3÷8=0.25。三个分数都等于0.25,所以1/4=2/8=3/12。

  [评析:书本上的设计是用折纸来验证这三个分数相等,在这里执教者大胆的放大教材,把一系列探究过程放大,把“过程性目标”凸显出来。同时也为学生探究方法的多元化创造了条件,出现了多种验证的方法。还有这样设计把一些知识联系起来,用计算器的目的,是和五年级上学期的一节计算器课联系起来,而且为验证猜想做准备,可以比较分数的大小,节约时间。和单位“1”的概念联系起来,体现出了单位“1”概念中的两层含意。]

  3、组织讨论

  (1)师:既然三只小猴子分得的饼同样多,那么表示它们分得饼的分数是什么关系呢?(投影出示分饼图)

  板书1/4=2/8=3/12

  (2)你能从图上找到另一组相等的分数吗?

  板书3/4=6/8=9/12

  [评析:书本例1为比较3/46/8和9/12的大小。执教者在创设情景时选择的分数是有目地的]

  4、引入新课

  师:黑板上二组相等的分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回答后板书。

  生: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变化了,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我们今天就来共同研究这个变化的规律。

  5、引导猜测

  师:你们猜猜看,在这两组相等的分数中,分子和分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而分数的大小不变。

  生1:分子和分母都乘以一个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生2:分子和分母都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生3:分子和分母都加上一个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生4:分子和分母都减去一个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评析:这样设计注意了知识背景的丰富性,拓宽了“分数基本性质”的研究背景。在教学中,学生充分观察学习材料,发现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猜测。学生的实际猜想可能会出现观点不一,表达方式不同,或者不够完整,甚至是错误的,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的,能够自已提出问题,已经向探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教师留给了学生足够的思空间,让学生充分展现心中的疑惑,呈现了四种不同的假说。如此一来,学生不但是进入到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更是进入到了知识的研究过程中。“分数基本性质”的研究背景从知识层面上来看已经拓宽了,从以前的只局限于“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拓宽到对““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或加上、或减去)一个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的研究,有利于学生更为充分地经历“性质”形成的过程,全面地理解和认识“分数的基本性质”,同时还为沟通加、减、乘、除四种情况在分数的大小不变过程中的区别和联系奠定了基础。]

  二、活动研究,探究规律。

  1、引导研究,感知规律

  师:猜测是不一定正确的,需要通过验证才能知道猜测是不是有道理,规律是否存在。我们需要对以上的猜测进行验证。你们准备如何进行验证?

  生:举一些例子来验证

  师:怎样举例验证呢?我们以其中的一个猜测来试试看好吗?我们选哪一个为好?

  生:分子和分母都乘以一个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好,我们就选这个,试试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尝试验证,教师作适当指导。

  反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2=0.5

  1×2/2×2=2/4=0.5

  1×3/2×3=3/6=0.5

  师:看了这些小组的举例验证,能说明这个猜测有道理吗?

  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学生没有答出0除外)

  师:谁能写出几个与1/3相等的分数。比一比谁写的多。

  生回答,师板书1/3=2/6=3/9……

  师:这样写得完吗?

  生:不能

  师:分子和分母是不是可以乘以所有的数。

  生:0要除外。

  师:为什么0要除外呢?

  生:0不能做除数,也不能做分母。

  [评析:学生在巩固知识的过程中得出结论:这样是永远也写不完的。这时,教师适时点拨,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层次,从而自然得出“0除外”的结论。这样形成的记忆是深刻的。]

  2、自主研究,理解规律

  师:我们已经用举例验证的方法验证了“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一个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是正确的。那么,其它三个猜测是不是也是正确的呢?接下来我们每一个小组选取一个猜想进行验证。

  学生自由选择,教师适当进行调配。

  师:为了在研究中能够节约时间,我给大家提供了一些材料,你可以借助这些材料进行验证。当然,你有更好的方法也可以用。

  学生小组合作进行研究,教师作适当指导。反馈交流

  小结

  师:看来在分数里,只有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都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而分子和分母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是会变的。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出示课题: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你们认为性质中哪几个字是关键字。

  生:“都”,“相同的数”,“0除外”

  生齐读投影上的`分数的基本性质

  [评析: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对四个“假说”的验证过程认知比较充分。这不仅为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分数的基本性质”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同时,也为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创造了条件。教师在该环节的处理上出于对学生实际的考虑,安排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选择“分子和分母都乘以一个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这一猜测进行验证,一是让学生充分体验一次验证的过程,认识到过程中的注意点,二是有利于教师下一步的调控和指导。正是有了这样的引导,学生在第二层次的独立验证活动中,才能够更多地关注数学学习内在的东西,排除了一些不必要的干扰。学生探究的过程比较清晰,对学习方法的体验也比较深刻、到位。由于这样的设计,使整节课的重心从关注知识的传授转移到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上。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设计体现出了猜测——验证——结论的思维模式。]

  3、沟通说明,揭示联系。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分数的基本性质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很相似。

  生:商不变性质

  出示商不变性质

  师: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有什么相通的地方吗?

  生:分数中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值相当于商。

  师:我们平时所学的有些知识和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有时候与我们身边的事也是有联系的。

  [评析:引导学生沟通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之间的联系,可以使学生体会到知识与知识之间有时是可以联系起来的。这样的设计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

  出示动画片断。(注孙悟空有一次因一时大意,被妖怪关在了一个金钵中,金钵能随孙悟空变大而变大,随孙悟空变小而变小,孙悟空出不来。)

  师:孙悟空为什么跑不出来,这与我们今天学的知识是不是有点相似。

  生:分数的基本性质。

  [评析:数学中的概念是比较抽象的,这样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知识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是可以联系的。

  例如自从一八四五年德国化学家霍夫曼发现苯之后,许多化学家绞尽脑汁要它的分子结构,然而对当时的人类从未想到环状的分子结构的存在,所以化学家们纷纷撞壁而相继放弃。一八六五年某个寒夜,已经研究多年不肯罢手的化学家库凯里在一整天徒劳无功的探索后,歪在火炉边打盹,意识滑入梦乡,然后,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他在梦中看见一大堆原子在眼前雀跃,其中有一群原子排成长长的链,在那儿扭动、盘卷,再仔细一看,啊!是一条蛇咬住自己的尾巴,而且得意洋洋地在他面前猛烈旋转!像被闪电击中,库凯里立刻惊醒,领悟到苯的分子结构是前人未曾梦想过的封闭环状,难怪那些持旧有的开放式链状观点来研究的专家通通碰了一鼻子灰。从此,化学研究也因为这个革命性的发现而进入新的里程碑。在那个看见蛇咬尾巴的梦境中,库凯里领悟到苯的环状结构式。

  这样设计可以使学生在回答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先想到动画,再用语言表达出内容。同时也可以使学生体会到运用这样的思维方式为以后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是可以提供一定的帮助的。内容情感与态度目标:做事或解题时不能粗心大意。]

  师:猴王运用什么规律来分饼的?你们会运用今天的知识来解答问题吗?

  三、应用性质,解决问题。

  1、出示例2

  思考:要把1/3和16/24分别化成分母是6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分子、分母怎么变化?变化的依据是什么?板书

  2、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1)书本试一试

  游戏(第一关:初露锋芒、第二关:勇往直前、第三关:再接再厉、第四关:大获全胜。每一关都有相应的练习题)

  [评析:练习设计层次安排合理、形式多样、由浅入深。采用游戏的形式,抓住学生好胜的心理,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练习,节约了练习的时间。体现了趣味性、生动性、开放性。既巩固了新知,又发展了思维。]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的?

  生1、我们是用举例的方法学的。

  生2、我们是用验证的方法学的。

  生3、我们是通过比较发现了规律。

  师:是的,这节课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猜想”、举例、验证等方式,概括得出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且运用这一知识解决了一些问题。

  师:我这里还为大家准备了一个故事。(哥德*猜想加陈景润的故事)

  师:你听了有什么启发吗?课后同学们可以互相讨论一下。

  [评析:让学生回忆这节课的学习历程和发现的一些规律,这样做更能体现“过程”。让学生带着问题下课,把对数学研究的兴趣延伸至课外,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9、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一等奖范文三

  (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同桌之间说一说这三个图形的涂色部分分别表示什么意义,并用分数表示出来。

  (3)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 = (课件揭示)

  (4)交流:你还有什么发现?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变化了,分数的大小不变。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板书:都乘以相同的数)(课件演示)

  3、出示做一做图片(2),学生独立填写分数。

  (1)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板书:都除以相同的数)

  4、想一想:引导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

  (1)从刚才的演示中,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2)补充分数的基本性质:课件出示两个式子,问学生对不对?讲解关键词“都”、

  “相同的数”、“0除外”。 “都”可以换成哪个词?——“同时”。

  板书: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3)揭题:分数的基本性质。先让学生在课本中找出分数基本性质中的关键字词并做上记号(画起来或圈出来),要求关键的字词要重读。(课件揭示)

  5、梳理知识,沟通联系:分数基本性质与学过的什么知识有联系?你能举例说说吗?师:我们学习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知道分数可以写成除法的形式。现在我们把商不变性质,分数基本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这三者联系起来,你发现了什么?(生举例验证,如:3/4=3÷4=(3×3)÷(4×3)=9÷12=9 /12)(课件揭示)

  师:其实,数学知识中有许多地方是像商不变性质和分数基本性质一样相互沟通的,同学们要学会灵活运用,才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你们想挑战吗?

  6、趣味比拼,挑战智慧

  给你们一分钟时间,写出几个相等的分数,看谁写得既对又多。

  交流汇报后,提问:如果给你时间,你还能不能写,到底能写几个?

  三、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1、考考你(第43页试一试和练一练第2题)。

  2/3=( )/18 6/21=2/( )

  3/5 =21/( ) 27/39=( )/13

  5/8=20/( ) 24/42=( )/7

  4/( )=48/60 8/12=( )/( )

  2、涂一涂,填一填。(练一练第1题)

  3、请你当法官,要求说出理由.(手势表示。)

  (1)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

  (2)把15/20的分子缩小5倍,分母也同时缩小5倍,分数的大小不变。( )

  (3)3/4的分子乘3,分母除以3,分数的大小不变。 ( )

  (4) 10/24=10÷2/24÷2=10×3/24×3 ( )

  (5)把3/5的分子加上4,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也要加上4。( )

  (6)3/4=3×0/4 ×0=3÷0/4 ÷0 ( )

  4、找一找:课件出示信息:请帮小熊和小山羊找回大小相等的分数。

  5、(1)把5/6和1/4都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把2/3和3/4都化成分子是6而大小不变的分数6、2/5分子增加2,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增加几?你是怎样想的?

  四、拾捡硕果,拓展延伸。

  1、看到同学们这么自信的回答,老师就知道今天大家的收获不少,谁来说说这节课你都收获了哪些东西?

  (或用分数表示这节课的评价,快乐和遗憾各占多少?)

  2、学了这节课,现在你知道阿凡提为什么会笑,如果你是阿凡提,你会对三兄弟说些什么?从这个故事中,你还知道了什么?师总结:看来学好数学还是很重要的!祝贺同学们都跟阿凡提一样聪明!(献上有节奏的掌声)

  3、拓展延伸

  师:最后,阿凡提为了考考同学们,他特意挑选了一道题,要同学们选择来完成,有信心去完成吗?

  比一比:三杯同样多的牛奶,小明喝了其中一杯牛奶的2/3,小红喝了另一杯牛奶的5/6,小芳喝了最后一杯的9/12,三人谁喝得最多?谁喝得最少?

  五、动脑筋退场

  让学生拿出课前发的分数纸。要求学生看清手中的分数。与1/2相等的,报出自己的分数后站在教室的前面,与2/3相等的站在教室的后面,与3/4相等的站在教室的左边,与4/5相等的站在教室的左边。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