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四年级数学上册直线、射线和角一等奖说课稿

2023-08-23 19:41:29

  四年级数学上册直线、射线和角一等奖说课稿

四年级数学上册直线、射线和角一等奖说课稿

1、四年级数学上册直线、射线和角一等奖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教材内容包括直线、线段、射线和角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线段、角和直角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几何形体知识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也是认识三角形等图形的知识以及进一步学习几何形体知识的基础。

  学生学习长度单位和角的初步认识时,已会直观描述它们的特点。本课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有限”到“无限”,引导学生认识直线和射线,掌握角的概念。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认识射线;知道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认识角和角的符号,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比较角的大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对比、综合、记忆及动手协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的学习习惯,增强合作探究意识,教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观察事物,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射线,知道射线与直线、线段的区别和联系;在射线概念的基础上说明角的概念,渗透运动的观点。

  2、难点:角的形成。

  学生准备:活动角、一副三角尺。

  二、说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动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以学生操作为主,辅以谈话启发法、引导发现法、讲练结合等方法的优化组合,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学习、去探索,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在学法上,选用指导学生观察、操作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学习。

  说教学程序:

  1、注重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经历知识的形成和探究过程。注重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学生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做一做,在各种感官协调参与下初步认识角。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分组合作讨论,全班展示交流,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既发展了求异思维,又在交流中深化了各自的认识。

  2、巧妙运用多媒体,变抽象为直观,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初步认识角时,教师运用多媒体,先在实物上闪动角,再去除实物中非本质的属性,抽取出角的本质属性,引出角的图形,帮助学生清晰地建立了角的表象。

  三、说教学程序

  (一)、评价欣赏线条美

  1、同学们,你觉得今天老师穿的衣服怎么样?漂亮在哪里?

  2、人们用线条创造了美,给大家以美的享受,你们有兴趣走进线的王国,去研究有关于线的数学问题吗?

  (分析:教师创设学生喜欢的线条情景图,引出了直线概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认识射线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宝贝,想知道是什么吗?(出示手电筒)

  你用数学的眼光看它是一条什么线?

  你能把这条线段画下来吗?

  介绍一下线段。

  2、打开手电筒,请看,这线穿过窗户、透过云层、射向宇宙……

  张开你想象的翅膀,你能想象出这是一条什么样的线吗?

  你能把他画下来吗?(指名画出不同的)

  你觉得谁画的比较合理,为什么?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见到过这种线吗?

  我们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得到的线叫-------射线。

  (三)、认识直线

  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宝贝,想知道是什么吗?(另一把手电)

  你猜猜老师会怎么玩这两个宝贝?能玩出什么来?

  1、拼、打开成一直线,有什么想说的吗?(两端无限延长)

  2、你能画下来吗?

  3、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三种线,你能用动作和语言相结合把他们表示出来吗?大家一起来做一做。

  4、在你看过的书或看过的电影中有没有象直线这样两端可以无限延长的情况?

  (四)、认识线段、射线与直线之间的关系

  1、看黑板上的图说一说,射线、直线是怎样得到的?

  2、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3、线段、射线与直线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4、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判断,并说明理由

  5、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1)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线段、射线和直线,经过一点能画几条直线呢?

  学生动手操作。说明:过一个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2那么经过两点能画几条直线呢?

  学生动手操作。说明:过两点只可以画出一条直线。

  (3)打开书16页,了解这个知识的实用性,并指名说说生活中的例子。

  (分析:在抽象出角的图形后,引导学生再回到生活情境中,在周围的物体上找角。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对角的表象积累,而且进一步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6、完成想一想

  (1)学生独立观察图并小组交流:哪条最短?你还能想像出连结A、B两点的`其他线吗?那些线与线段AB相比,长度怎样?

  (2)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两点中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连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

  7、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2)集体交流

  (五)、认识角

  老师还要玩这两个手电筒,你再猜猜老师还会玩出什么?

  1、拼成角。打开电筒。

  2、你想象得出这个图形吗?(板书:角)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角的知识。

  3、教师边讲解边演示画角:先点一个点,再从这一点出发引出两条射线。4、角是怎样组成的?

  5、画角时应该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教师演示

  6、学生练习画角(指导学生画不同方向的角)

  7、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

  8、角的两边可以延长吗?为什么?角的大小改变了吗?

  9、教师说明角的符号的写法。

  10、学生练习书写。

  (三)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

  (分析:教师先让学生通过制作活动角判断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然后制造认知冲突,想办法比较两个大小不明显的角,再演示教材上的比较方法,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学习了新的比较方法。最后教师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长方行去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通过设计让学生在身体上找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达到了高潮。)

  四、课堂小结

  1、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2、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2、四年级数学上册直线、射线和角一等奖说课稿

  一、说教材

  1.内容简析

  直线、射线和角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中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课内容是本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起始课,这节课的内容是在第一学段的基础上进行复习、扩展和提高。有关线段、角,在第一学段已经学过了,二年级时,学生已初步认识了线段和角,但当时的学习是初步的,属于直观的认识,本课内容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对这些内容加以概括和提高,加深对图形本质特征的认识,对图形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本节课在内容编排上,注重了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直观过渡到抽象,既让学生借助直观,引入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别,在此基础上教学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符号。这节课的重点应该放在教学直线和射线的认识上,关键是要让学生弄清楚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联系与区别。对于角,则着重在射线概念的基础上说明角的含义,至于角的表示法,它是一种规定,可以直接告诉学生。

  2.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含义,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

  (2)通过画一画、数一数等活动,初步感悟射线、直线的特性。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比较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掌握角的特征。

  教学难点:直线、线段、射线之间的联系、角的形成。

  4.突破方法

  首先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来认识射线、直线、线段和角,通过比较,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形成对图形的理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标指出:数学的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去,本课教学设计了以学生自学为主,伴以小组合作为辅的教学模式,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进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还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合作,以达到开拓思路,取长补短的功效。

  二、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去探究发现、分析比较地构建和获取,与人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我主要从构建主义理论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出发,选择合适的教法来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了: 1、猜想发现法2、分析比较法3、合作探究法4、多媒体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主动。

  在学法方面,我注重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学生在组内合作交流,互相可以得到启发,共同理清思路,运用这种方法,便于培养学生参与合作的精神。

  三、说学生

  这部分教学内容是学生对图形的基础认识,内容比较形象直观、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比较,认识掌握比较容易。学生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获得直观的感性体验,再在小组交流中形成知识技能。3几何知识与日常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教学中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加强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说教学实施过程。

  基于上述认识与理解,我对本课的教学流程作了如下设计: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出示毛线,引出线的三兄弟

  2. 复习线段的特点(两个端点,直的)

  3.引导学生回顾线段的量法

  4.画线段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线引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而放手让学生用线表示自己身边的一些事物的简单特征。根据学生画出的各种线,按直的、曲的分成两类,巧妙的引入了本节学习的内容是认识直的一类线。

  (二)认知射线,从生活中引入

  1.观察激光笔

  教师打开激光灯,光线射向教室对面的墙壁上。

  提问:在墙上你看到了什么?(一个光点)这个光点是从哪里发出的?

  再问:如果把激光灯的发射点和墙上的光点看作两个端点,那么中间的.一条光线可以看作什么?

  提问:如果把激光灯射出的红色光线射向天空,你还能找到光线尽头的那个光点吗?(不能)这条光线会怎样?(这条光线会射得很远很远,看不到尽头。)

  追问:这条光线还能用线段表示吗?为什么?

  讲解:对!我们可以把这样的光线看作是射线。(板书:射线)

  提问:这幅美丽的夜景图中,那五光十色的灯光都可以看作是射线吗?为什么?

  2.学生动手画射线

  谈话:但图上只能看到这些光线的一部分,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清楚地画出这些射线呢?请大家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试着画一画。

  反馈时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比较,明确: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

  提问:你还能举出生活中有关射线的例子吗?

  【设计意图】:揭示了线段的概念后,通过光线射向天空,射得很远很远,看不到尽头,让学生初步感受无限。同时,让学生在尝试画射线的活动中理解和体会无限延长的含义,感受并理解射线的特点。]

  (三)认识直线在操作中体会

  1.谈话:想象一下,如果把线段的两端都无限延长,会得到怎样的一条线呢?你会画一画吗?

  2.学生动手画

  3.师生共同评价,并通过讨论明确: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

  4.讲解:(指学生画出的直线)我们把这样的线叫做直线。(板书:直线)

  5.讨论:那你会把一条射线变成一条直线吗?

  指名在实物投影上把射线的一端无限延长,得到一条直线。

  6.小结:直线有哪些特点?

  7.创造三兄弟的肢体语言

  【设计意图】:在对射线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大胆想象,自己画直线,使学生对直线的认识建立在实际操作和想象的基础上。同时,要求学生将射线变成直线,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体会射线与直线的联系与区别。]

  (四)形成概念在比较中整理

  1谈话:我们在认识了线段的基础上,又认识了射线和直线,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线段、射线、直线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在小组内互相讨论。

3、四年级数学上册直线、射线和角一等奖说课稿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内容《线段、直线和射线》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二年级学习感知过的直线和线段的初步认识基础上,开始比较系统的研究线段、直线和射线的联系和区别。也是以后研究学习角、垂线、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的基础。 直线、线段与射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教材中安排的主题图,主要帮助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直线、线段与射线,然后通过观察,体会到它们都是直直的,并通过对线段、直线和射线的逐步探索认识这三个图形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对直线、线段与射线的三个图形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线段有限长,有两个端点,两点之间的距离就是它们之间线段的长度。直线无限长,没有端点;射线无限长,有一个端。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景和动手操作活动,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

  2.通过对线段的探索,引出对直线和射线特征的.探索过程。掌握线段、直线和射线的联系和区别。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合作、探究的能力。

  4.建立初步几何空间观念。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的密切

  教学重点:

  理解三种线的特征,掌握三种线 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会过指定的点按要求画射线、直线。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在这一教学环节,我借助多媒体出示教材主题图了几张图片,认学生从中找出各中各样的线。线段、射线与直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通过教师演示、电脑出示画面,让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线段、射线与直线,体会到它们都是直直的,并为下一步描述这三种线的特征做了铺垫。 二自主合作,讨论探究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让学生根据问题自主学习,有困难时寻求同伴的帮助,教师巡视指导

  三、展示交流,内化提升

  1、认识线段。在这一环节,我根据图片中的信息抽象出线段。让学生说说线段的特征。教师根据学生的观察引导学生学习线段是直直的且有两个端点,并引导学生经过两点画线段,学会线段的画法。最后让学生动手度量两点之间很多条线的长度进行比较,让学生发现线段最短。结束后归纳出线段的特征。

  2、教学直线时。用课件演示将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得到一条无限长线,让学生说出直线的特点即无限延长没有端点不可度量。并且通过填表对直线和线段的对比,让学生更加清楚的理解它们的联系和区别。随后让学生分别经过一点和两点画直线巩固对直线的认识。这一环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边操作边提问,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开始积极思考

  3、最后通过完成线段、直线和射线的联系和区别表格的填写,让学生从总体上感受本节课知识的结构,加深对线段、直线和射线的理解。

  四、回顾整理,总结归纳

  五、延伸链接,拓展应用

  (一)、出示课件: 说出哪条线是线段,哪是射线,哪是直线。

  (让学生说明理由)

  (二)、猜猜谜语

  (打一线的名称)

  1.有始有终 ( )

  2.无始无终 ( )

  3.有始无终 ( )

  (三)、填空

  线段有( )个端点,射线有( )个端点,把线段向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 ),直线( )端点。

  (四)、判断(几道典型判断题,这几题学生在认识中非常容易出错。)

  (1)一条直线长1.5米。 ( )

  (2)一条射线比一条直线短。 ( )

  (3)线段有两个端点,射线只有1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 )

  (五)、完成教材44页练习七第一题

  (让学生互相合作,通过猜一猜、画一画等活动去发现和概括结论最终得出: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4、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直线、射线和角》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射线,直线,能识别射线、直线和线段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初步能力。培养学生关于射线、直线、线段和角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突破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直线、射线和角的表象的形成过程。

  教学重点:

  角的意义。

  教学难点:

  射线、直线和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活动角、尺或三角板。

  教法学法:

  教师:讲授法、 学生:小组讨论、探究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引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线段,谁能说说什么是线段?线段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说说,表扬语言准确的学生。

  二、新课学习

  (一)认识射线,直线

  1.线段的特点

  教师出示线段或者在黑板上画一线条线段,板书学生总结的特点

  2.认识射线。

  (1)教师在黑板上显示,学生感知线段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

  (2)射线有什么特点?

  (3)生活中你见过射线吗?

  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手工筒灯光、汽车灯光等都近似射线,进而引入射线

  让学生了解射线的特点后,教师板书射线并让学生在联系本上画出射线

  指导学生用尺或三角板画射线。

  3.认识直线。

  (1)学生感知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

  (2)学生尝试画直线。

  (3)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

  4.线段、射线和直线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先让学生自己总结他们的.联系和区别,然后根据学生总结老师板书。

  出示表格:以小组为单位填表

  小组汇报

  5.练习,下面那些图形是线段、哪些是射线、哪些是直线?(P39、1)

  引导想象,从一点可以引出无数条射线,为学习角作铺垫。

  三、认识角

  从一点引出的射线中留下两条,问:这个图形认识吗?

  什么叫做角?角该用什么符号表示?下面我们来研究角。

  1.你能举例见过的角吗?

  学生举实例,教师随着学生举例,可以用显示实物图片并抽象成各种形状的角,让学生感知生活中角的存在。

  2.建立角的概念。

  (1)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画角的步骤:

  ①画出一点,从这一点引出一条射线;

  ②从这一点再引出另一条射线;

  ③写出各部分名称。用1表示。

  (2)问:到底什么叫角?总结角的概念。

  从一点到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和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角的符号用表示。

  让学生自己练习画角,画出各种不同的角

  四、巩固练习

  1. P36做一做1、2

  2.P39、2、

  五、课堂小结

  我们这节课研究了直线、射线和角,说说你了解了它们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5、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直线、线段、射线的认识》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内容:新世纪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P16-17页。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2、探索并发现、理解三种线的特征,体会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并发现、理解三种线的特征,体会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

  自制课件 直尺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一:说一说

  1、师板书:线

  2、谈话:这是什么字?说说你平时见过的线。

  3、导入:刚才大家谈的很多都是生活中看到的、摸到的线,今天的数学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数学中的.三种线,这三种线分别叫做直线、线段、射线,同时板书课题:线的认识(直线、线段、射线)

  4、引发思考: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活动二:看一看

  1、课件出示“看一看”的三幅图。

  2、画一画:

  (1)教师示范用线表示一条斑马线。

  (2)学生试着用线表示:斑马线、射灯发出来的光线、铁轨。(学生在纸上画一画,教师及时展示,并相机对比用上直尺和没有用上直尺的同学的作品,适时进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3、课件演示抽象出来的三种线。

  活动三:想一想 认一认

  1、思考:你们觉得这三种线都可以叫做什么?为什么?

  2、认一认(课件演示三种线的名称,并认识端点)。

  3、闭眼想象,动手描描。

  活动四:说一说

  1、独立思考:直线、线段、射线都有什么特征?

  2、小组交流。

  3、全班反馈。

  4、讨论:这三种线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5、小组汇报交流。

  (教师巡视,选择学生认可的方式进行归纳总结。当学生汇报时没有用表格形式整理,教师可以出示:

  名称

  共同点

  不同点

  直线

  都是直的

  线段和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

  没有端点,可无限延长

  线段

  有两个端点,不可无限延长

  射线

  只有一个端点,可无限延长

  活动五 读一读

  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三种线,请个别学生辨认。

  2、学生在本子上分别画出三种线,同桌相互辨认。

  3、提出问题:其实这些图形都有自己的名字,书上16页告诉大家怎样读。(学生自学课本)

  4、同桌相互读一读。

  5、提出问题:射线AB和射线BA一样吗?它们有什么不同?

  6、教师小结。

  活动六 闯一闯

  1、猜谜语,打一线的名称。

  有始有终 无始无终 有始无终。

  2、找一找。你能从中找到线段、射线、直线吗? 总结反思。

  1、说说收获。

  2、师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直线、线段、射线。我们的知识在一天天增长,如果说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线来表示你们日益增长的知识,你们喜欢用哪条线来表示?

  以生活中的线引出数学中的线,加强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激发学生兴趣。

  开门见山引出三种线的名称,直接切入课的主题

  通过提问,帮助学生整理并明确本节课的目标。

  通过看一看、画一画,让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直线、线段、射线的过程,为进一步体验、对比三种线的特征做基础。

  在起名和说原因的过程中初步体会三种线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通过课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三种线的表象。

  这个环节重点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交流讨论,汇报整理,进一步理解三种线的特征、联系、区别。重点引导学生从线的形状、端点个数、延长情况等方面进行汇报,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对线的认识。

  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交流。

  教师在总结时注意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

  通过画、辨认加强对每种线的特征的认识。

  自学课本,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拓展练习设计,通过几个成语的出现猜线的名称,沟通学生对语文文字理解和数学概念直观形象的认识。

  此练习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三种线之间联系的理解。

6、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线段、直线和射线》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32页──34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借助生活情境,使学生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知道他们的联系和区别。

  2、会用字母正确地表示线段、直线和射线。

  二、过程与方法:

  线段、直线和射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要让学生多结合生活实际体验线的特征,并发现它们的区别于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悟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线段、直线和射线的含义及特征。

  教学难点:

  体会线段、直线和射线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突破: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线段、直线、射线的特点以及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教具准备:

  直尺或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启发思考。

  1、谈话:同学们,金色的秋天到了,你们喜欢秋游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美丽的大自然吧!(课件出示图片,伴音乐)

  2、你看到了什么?说说你的感受好吗?

  (连绵起伏的群山,它们的轮廓是一条条曲线,很温柔,很美;乡间的小路,长长的,远远望去,就像一条线一样;阳光穿过树林,一缕缕阳光很灿烂,很漂亮)

  3、师:是这些线把我们的生活装扮得如此五彩缤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线的世界,去认识这些神奇的线。(板书课题:线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一) 认识线段。

  1、课件出示图片。

  师:你看到了什么?()

  绷紧的弓弦和人行横道线都可以近似地看作线段。谁能用你的小巧手把它们的样子用数学的方法表示出来?

  (指名到前面画线段,教师适时指导)

  (设计意图:教师创设生活中有关线条的美丽图片,激发、点燃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请你仔细看看,线段长得什么样?(直直的,有两个端点)

  3、你能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近似地看作线段吗?(如:拉直的鞋带,拉直的毛线,书的边,课桌的边,信封的边等等)

  4、量线段。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这么细心的你们能不能帮老师测量出你们身边的一条线段的长度呢?你愿意量什么就量什么。(学生动手测量,教师巡回指导,然后汇报交流。)

  5、画线段。你们想不想自己也画一条线段呀?(课件出示: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

  (学生独立画,然后展示交流。要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画的?教师教学线段的表示方法,强调两个端点,AB=4厘米)

  6、反馈练习。完成34页第2题,先让学生数出一共有几条线段,再测量长度)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画线段,培养学生审题能力。)

  (二)认识射线。

  师: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线段,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我们将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你想是什么结果?你能试着画出来吗?

  学生自己试着画。教师巡视。

  教师演示课件。

  教师在黑板上集体画。

  让学生观察这条线的特点。学生交流。(只有一个端点,直直的)

  教师小结:像这样只有一个端点的线,叫射线。

  教给学生画射线:如果给你一个点,你能画出多少条射线呢?

  学生想,教师演示课件。

  师:你能从生活中的现象中找出射线吗?

  学生思考,交流。

  教师出示手电画面,演示手电光。

  认识直线

  师:同学们再猜想一下,如果我们将线段的两端都无限延长,会得到什么呢?

  学生自己试着画。

  教师演示课件。教师在黑板上画。

  学生观察特点。(直直的,没有端点)

  三、巩固深化

  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线段 射线 直线,你能总结出他们的特点吗?

  分发表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填写表格。

  教师集体交流。

  引导学生理解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四、练习

  出示课件:判断哪是线段,哪是射线,哪是直线。(让学生说明理由)

  五、谈收获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说说你有哪些收获吗?

  课后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动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以学生观察操作为主,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新知、讲练结合等方法,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在这节课中,我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学习、去探索,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并较好的掌握所学的新知。

  线段、直线、射线的概念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因为生活中找不到标准的线段、直线和射线,而教学过程中又要借助生活中的物体来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线的概念。如何把握尺寸,是对教师智慧的考量。本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度的、不露声色的对这一关键点进行了处理:铅笔、拉直的绳子等都可以近似地看做线段、(重读近似两个字)其实直线是一条理论上的线,在生活中找不到真正地直线、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近似地看做射线吗?学生通过理解体会这些话,结合对线段、直线、射线的概念的理解,就能自然而然的体会到线段、直线和射线的真正含义。

7、《数学广场相等的角》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探知两条直线相交,相对的角大小相等。

  2、会利用特殊的角求未知角的度数。

  3、经历观察、猜想、说理、交流等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4、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重点难点:

  会利用特殊的角来求未知角的度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已知:1=27,2=63,求AOB=?

  (2)已知:AOB是平角,1=70,求2=?

  二、鼓励猜想,引导发现结论。

  1、引出两条直线相交,说一说你能得到几个小于平角的的角呢?你能说说这些角之间的关系吗?

  2、猜测一下这些角之间还有什么关系?(1=3,2=4)

  三、探究新知(猜想—验证)。

  (一)第一次探究

  1、预设:验证方案一:用量角器把四个角都测量一下。

  验证方案二:测量个别角,通过计算得出其他的角。

  验证方案三:推理说明,证明结论。

  2、重点引导学生从方案二或方案三的角度去思考。

  3、假设知道了其中的一个锐角1=30 ,你们能计算2、3、4 分别为多少度呢?

  要求: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计算过程)

  通过解题你们有什么发现吗?学生交流后汇报(1=3,2=4)

  (二)第二次探究

  1、讨论:假设知道的是其中的一个钝角,那么1 还相等吗?生:(全班反馈)(学生自己举例说明)

  要求:把你的推理过程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生:汇报

  2、(出示ppt)下面考验一下大家的眼力,一个角也没有测量;像这样的两条直线相交后1 是否也相等?为什么?这里究竟有什么秘密呢?

  师:同学们通过计算和观察发现了相等的角的秘密,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出示课题:数学广场——相等的角

  3、找一找身边的相等的角。

  既然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下面请同学们动手找一找相等的角或利用身边的学具创造出一组相等的角。可以吗?

  四、巩固练习

  1、已知:DOB=140, DOC 为直角

  2、媒体出示书上练习1两个正方形相交如下图,2=60,1 想一想?如图:已知AOC是直角,1=40,求2 是多少度?(机动)

  五、课堂总结。

  (1)简单介绍泰勒斯,渗透数学文化。

  (2)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或感受。

8、《数学广场相等的角》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复习角的计算。

  2.通过对一些特殊角的计算和探索,为以后有关角的性质作铺垫。

  3.小组合作,通过验证得到相等的角,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

  重点难点:

  通过计算找到相等的角。

  能从平面图形中找出相等的角。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昨天我们复习了角,并求了角的度数,下面我们先来做一道练习

  已知∠COB=90°∠COD=38°,求:∠AOD=?

  生1:∠AOD=∠AOB-∠COB-∠COD

  =180°-90°-38°

  =52°

  生2:∠AOD=∠AOC-∠COD

  =90°-38°

  =52°

  师:为什么∠AOC=90°?

  因为∠AOB是一个平角,∠COB是一个直角,所以∠AOC必定也是一个直角。

  ∠COB和∠AOC都是90°的角,它们是一组相等的角,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出示课题:相等的角。

  二、新课探究

  探究一

  师:两条直线相交会形成几个角?在这四个角中有什么小秘密吗?

  例:如图,两直线相交,得到的角分别为∠1,∠2,∠3,∠4,如果∠1=30°,∠2,∠3,∠4这三个角中哪一个角能马上知道度数了,为什么?

  ∠3是不是等于∠1的度数呢?能不能用我们已有的本领去想想办法能证明呢?四人小组讨论。

  生1:解:因为∠1+∠2=180°,

  所以∠2=180°—30°=150°,

  因为∠2+∠3=180°,

  所以∠3=180°—150°=30°。

  生2:解:因为∠1+∠4=180°,

  所以∠4=180°—30°=150°,

  因为∠4+∠3=180°,

  所以∠3=180°—150°=30°。

  小结:有的同学先利用平角求出了∠2的度数,再根据∠2与∠3的关系求出了∠3的度数;也有的同学是先利用平角求出了∠4的度数,再根据∠4与∠3的关系求出了∠3的度数,不管从什么角度去思考,最终的结论是一致的,∠3=30°。

  师:在你们刚才的探究过程中,还发现了什么?

  生3:(∠2和∠4也是一组相等的角。)

  跟进练习

  两条直线相交会形成两组相等的角,这个结论是否带有普遍性呢,还是仅仅是偶然?下面我们把这一题的条件做些变化,请你再一次通过计算,看看是否存在两组相等的角?

  例:如图,两直线相交,∠2=145°,请你通过计算验证一下∠1和∠3,∠2和∠4是否是两组相等的角。

  学生独立练习。

  生:(略)

  小结:两条直线相交,必能形成两组相等的角。

  探究二

  生:解:因为∠1+∠2=90°,

  所以∠1=90°—60°=30°,

  因为∠2+∠3=90°,

  所以∠3=90°—60°=30°,

  ∠1=∠3=30°。

  师:如果∠2=65°,∠1与∠3还相等吗?

  生:因为∠1+∠2=90°,∠2+∠3=90°,

  ∠1和∠3都等于90°—∠2=25°,

  所以∠1=∠3。无论∠2等于几度,

  在这题中∠1和∠3的度数都是相等的。

  跟进练习

  两人一组动手操作,用两把一样的三角尺摆一摆相等的角,对你的同桌说说理由。学生操作演示。

  小结:要摆出一组相等的角,我们首先要找到三角尺中两个一样大小的角,将这两个角部分叠放,没有重叠的部分所形成的两个小角它们必定是一组相等的角。

  三、课内练习(略)

  四、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找了图形中相等的角,知道了当两条直线相交时会形成两组相等的角;还知道了将两个相等的角部分叠放在一起时,没有重叠的部分所形成的角也是一组相等的角。

  课后习题

  五、课后练习

  在你的生活周围有没有相等的角,请你找一找,并向你的伙伴们说一说。

9、《数学广场相等的角》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一学期P95-96

  教材分析:

  本节课所教授的内容是在第五单元学生就已经学习了有关角的知识,以及有关角的简单的加减法计算,只是因为刚学,学生对于推理的书写过程还颇为陌生。

  因此,通过本节课探究相等的角,进一步加深对有关角的知识的理解,并使学生对推理的过程更趋于熟练化、合理化,让其在复习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使所学知识得到提高与发展。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有关角的简单的加减法计算,因此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同角的补角相等,同角的余角相等这两个简单的几何命题,加深体验几何推理的过程。同时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数学结论的明确性,为后继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过程:

  1、引入部分。

  因为本节课所执教的内容需要学生能够根据角的关系熟练的计算出角的大小。从而推理说明出各角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引入时安排了两题角的计算帮助同学们进行复习,目的是复习角的计算格式和特殊角的度数。

  2、新知探究部分。

  因为两条直线相交后得到角有很多,而小于平角的只有4 个,同学们基本上都能够根据以前的知识说出它们之间互补的关系,而对与两条直线相交后,所形成的相等的角可能部分学生有了初步感知,也许会说到。所以我采用的是猜想- 验证的策略。而经过总结验证的策略可能会有如下三种;

  (1)学生会想到把四个角都测量一下

  (2)举例法,假设测量出其中一个角,通过计算得出其余的角。

  (3)通过推理说明,根据同角的补角是相等的关系证明出结论。但是在课上不出现同角的补角是相等这样的话。目的是渗透猜想验证的数学思想,和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3、练习部分:

  这要分为二个层次。

  其一,找一找,动一动。通过身边找一找或动一动创造一组的相等的角,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好习惯,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其二,想一想,说一说。本节课主要我的定位是能够找出各角之间的'互补或互余的关系,在解题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言语表达的条理性。

  而对于书写过程可能学生做起的难度很大,因此,基本上没要求书写计算过程的部分。

  4、总结部分

  其一,本节课的内容涉及到今后要学习的两条直线相交对顶角相等的知识,但是在小学阶段不做要求,但是,我想为了今后的学习做好铺垫,通过引入数学文化的方法,介绍最早证明出对顶角相等的科学家是古希腊的泰勒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树立热爱科学的争当数学家的远大志向。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其二,知识的总结,谈一谈你的收获或感受。

10、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案一等奖

  一、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121122页,练习二十八第13题。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能正确识别直线、线段和射线,掌握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2、认识角和角的符号,知道角的顶点、边和角的大小。

  3、学生可以用画图工具来角。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射线和角;知道角的顶点、边。

  难点:总结画角的方法;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四、教学设计理念:

  基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课程的生成性,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基础上,师生共同生成新知识。

  五、教具和学具准备:

  教具:三角板一副、小黑板、投影片、活动角。

  学具:学生三角板一副、活动角。

  六、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师:孩子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地方运用了线。例如:木工师傅、建筑工程师、缝纫工人、我们的课间游戏活动跳皮筋等。在我们以前的学习中已见到过线。现在就请孩子们在纸上画一条线(板书:线)

  生:操作。(期望:学生能够画出:直线、曲线、线段)

  (补救方案一:如果学生都画出直线,教师出示曲线凸现直线的直)

  师:你两(生1画的是直线,生2画的是曲线)画的线有什么区别吗?

  生:(一直,一曲。)(板书:直)

  师:我们把这种线叫做什么?(直线)

  师问生1:你画的这条直线还可以像这样一直画下去吗?(可以)

  师:那么,我们能量出直线的长度吗?(不能)为什么?(没有尽头,无法量)

  师:所以,我们可以总结出直线有什么特点?(无限长、没有端点。完成板书)

  师讲述:我们在画直线时,只画出其中一部分就可以了。(板画: )

  过渡:在实际的生活、学习中,我们很少用无限长的直线,只用其中的'一段。展示生3所画的线段(有明显的两个端点)。

  (补救方案二:如果没有学生画出线段,由教师画线段)

  师:这条线与直线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都是直的、直线没有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线段可以量出长度吗?为什么?

  师讲述:实际上这种线是直线的一段,我们以前把它叫做什么?(线段)在数学中科学的说是:直线上两点之间的一段。(板书: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射线

  引言:刚才我们进一步认识了直线和线段,下面我们来看看这条线。

  如果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了一条新的线。(教师版画: )

  大家看,这条线有什么特点?(直、有一个端点、无限长)(板书:一个端点、无限长)(如果学生不能说出无限长,引导学生可否把无端点的一边无限延长?)

  师讲述:这种只有一个端点的线称为射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射线的例子,比如:手电筒发出的光、电灯射出来的光线、太阳射出来的光线,都可以把它们看成是射线。

  师出示小黑板: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直线?哪些是线段?哪些是线段?

  引导学生想象:从一点可以引出无数条射线,为学习角做铺垫。

  师:我们已经知道,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看,这里有一个点(投影)我从这个点引出了一条射线,从这一点能不能再引出一条射线?还可以吗?

  让学生想一想:从这一点可以引出多少条射线?(无数条)

  (师演示后只留下两条射线。)

  2、认识角

  师:孩子们,这个图形,我们以前好象见过,叫什么?(角)(板书:角)

  (补救方案三:如果学生说不出来,出示三角板,让学生指一指三角板的三个角在哪儿,形状是什么样)

  师:请孩子们试着画一个角。再画几个。在小组内交流你自己是怎样画的?

  学生操作后讨论。

  (学生可能说:画两条线。进一步引导:是两条什么线?教师补充是共同用一个端点的两条射线)

  那么我们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板书:一点 两条射线)。师生同时画一个角。

  师:根据你们画角的方法,试着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角?

  生在小组内交流,汇报。(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完成板书)

  师:根据你们总结的角的概念,以后我们要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该怎样判断?(看它是不是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在定义中的一点、引出两条射线下面加着重号)

  师讲解:我们把这一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板书:顶点、边、边)

  师出示小黑板: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角?并请学生上台来指一指角的顶点和边。

  过渡:在以后我们研究的图形中往往是很多个角,例如:以前学习的正方形、长方形就有四个角,那么我们怎样来区别它们呢?出示小黑板。

  师讲解:角通常用符号 来表示。(板书)读作角。(生读)角的符号和以前学过的小于符号 < 有一点像,但不完全一样,角的符号第二笔是平的,以后在书写时要注意。(学生练习)角多了,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可以给它编上号,在角的符号内写1、2、3、4,分别记作23 4

  3、角的大小比较

  师:出示活动角

  我这里有两根硬纸条,现在并拢在一起,大家看,我把两根硬纸条怎样了?

  师把=根硬纸条叉开。(生可能说分开、张开、叉开、撑开等)

  师:看起来,同学们心里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我们就说成这两根硬纸条是叉开了。

  师讲述:现在把两根硬纸条看作是角的两条边, 1两条边是这样叉开的, 3两条边呢?(叉开的比 1大) , 2两条边呢?(叉开的比 3小)

  教师利用活动角的投影片演示,使学生知道角的两条边叉开得大,角就大;叉开得小,角就小。出现在投影片上。

  师问:看起来,角的大小跟角的什么有关系?(两条边叉开的程度)

  师出示小黑板:下面的角谁比谁大?(属于直观的判断)

  在投影片上比较,着重比较的过程。

  (三)巩固扩展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三角板,随意的比较角的大小,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比较的是哪两个角?结果是怎样的?是怎样比较的?

  生操作后回报。

  师引导:两重合一观察。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共同研讨了些什么问题呢?(完成板书课题:直线 射线 线段和角)你能用吗?试试看。

  (五)布置作业

  书上第126页练习二十八第1、2、3题。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