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一册《胡同文化》一等奖说课稿
1、高中语文第一册《胡同文化》一等奖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抓住课文要点,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体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
汪曾祺的《胡同文化》是一篇好文章,普普通通的胡同,在作者的笔下,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它用富有京味而又精练的语言概括了北京胡同的特点,又用北京人特有的生活方式表达出了胡同文化的内涵,最后,用真实的感情表达出了对北京胡同特有的感情。而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点正是:概括要点,提取精要。
因此,在对《胡同文化》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着力于引导学生概括出文章的要点,提取精要。京味的语言是文章的一大特色,也是本学期唯一的一篇,所以应该好好的让学生品读、欣赏,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觉。这也正好体现了新大纲中要求的“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鉴于以上的教材分析,确立如下的三个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阅读全文,概括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体会作者对北京胡同文化流露的感情,并借以培养概括要点、提取精要的能力。
(2)体会《胡同文化》中浓郁的'文化气息,并借以理解汪曾祺散文的特点。
(3)引导学生注意本文语言朴实、雅致的特点。
3、教学重难点
概括胡同文化的内涵和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对胡同文化的感情,训练概括要点、提取精要的能力。
二、讲教法
1、课文
1)文章篇幅比较长,但是比较浅白,可以用来训练学生阅读的速度,同时找关键词、句,概括出要点,提取精要。
2)优美的语言要用声音来品读才有味道,让学生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它的妙处。
3)结合有关语句,进行比较阅读,引导学生欣赏京味的语言。
4)作者的感情是复杂的,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进行讨论引向更深入的思考。
2、课时安排:1课时
3、布置预习:
1)什么是胡同文化?
2)北京的胡同有什么特点?
3)胡同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4)作者对胡同有着怎么样的感情?
三、教学过程
1、导入:由歌曲《故乡是北京》引入,让学生感受一下浓浓的北京风味,由现实生活中走进古老的北京城,去看看古老的胡同。
2、第一步:概括要点,提到精要。默读课文,结合预习(1、2、3),找出相关的内容,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举例:
(1)由“什么是胡同文化”开始提问,直接入题,让学生首先明白胡同文化也就是北京市民文化。
(2)“胡同的特点”,学生很容易找到,教师可能用三句领起句让学生找出相关句子品读,如“北京的胡同真多啊;北京的胡同真奇啊;北京的胡同真静啊”
(3)“胡同文化的内涵”指导学生抓中心句,学生很快就可以找出来。
3、第二步: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感情。让学生朗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作适当的点评。老师指导欣赏下列句了:
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
有窝头,就好。大腌萝卜,较好。小酱萝卜,好。臭豆腐滴几滴香油,更好。虾米皮熬白菜,最好!
这两个句子相比,你更喜欢哪一个,哪一个更能表现出北京人易于满足?为什么?经过讨论,学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同时也煅练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结合课练习,让学生去品味,去欣赏,去感受作者的感情。
4、第三步:细读最后三个自然段,体会作者感情(伤感留恋)
5、第四步:小结全文。(北京的胡同造就了特有的北京的胡同文化)
2、高中语文第一册《胡同文化》一等奖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课文的特点及地位
《胡同文化》是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第二篇文章。第四单元是一个“序言”单元。《胡同文化》是汪曾祺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写的一篇序言,也是一篇文艺小品文,悠闲、散淡、平和,这种风格与作者的思想追求以及本文所阐述的北京市民的生活特点相一致,富于文学韵味。这篇课文,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写作训练的很好的材料。
2、课文的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教学要求有三个方面:一是“从序言中汲取有关著作的信息”;二是“了解作序者的思想感情和阐述的道理”;三是“领悟序言的语言魅力”。根据高一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和学生写作散文的实际,结合本文的特点,确立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重点:领会“胡同文化”的“封闭”和“忍”的特征及其典型意义;学习分析事物或现象所蕴含的文化意味。
难点:作者对“胡同文化”所持的情感态度。
二、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领会“胡同文化”的“封闭”和“忍”的特征及其典型意义。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归纳“胡同文化”的特点,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②通过分析“胡同文化”的典型意义,培养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③通过课堂练习,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目标
①辩证的评价“胡同文化”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②体会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情感态度。
三、教法分析
1、理论依据:美国心理学家达菲“阅读策略教学”三个步骤。
2、三步教学法:习得知识——拓展延伸——迁移应用。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突出学生主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本课的学习以能力培养为主,为了集中紧凑、提高效率,未使用多媒体课件。
3、具体操作:
①立足课文,点拨导思;
②重点内容,讨论演板;
③点评诵读,领会情感;
④延伸迁移,分组讨论。
四、学法分析
1、学生现状:
高一学生具有阅读一般散文的能力。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明思想难;知局部易,观全文难;习得知识易,迁移能力难。
2、学法指导:
①早读预习,理清课文思路;
②课堂上展开讨论,明确重点;
③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解内涵,品情感,养练思维和写作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分析
1、知识习得
①解题。
分析“胡同”和“文化”的词义,理解“胡同文化”在课文中的具体含义。
②分析理解“胡同”的特点。
在教师的点拨启发下,学生讨论归纳,明确:正、俗、多、静。
③概括胡同里的居民的生活习惯和精神状态。
学生阅读讨论,将结果演板,教师小结明确:安土重迁(居住心态);过往不多(人际关系);易于满足(生活态度);不管闲事(政治态度);安分守己(处世哲学)
④理解胡同文化的特点。
明确:封闭;忍。
2、拓展延伸
此部分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注意引导,及时肯定学生的发现及思维的成果。
①“封闭”的实质:民族心理的反映。比如“长城”、中外文化上的差异。
②“忍”的实质:民族性格的缩影。比如:中国人的谦逊、一些俗语。
③理解作者对胡同文化态度:批判中带有伤感。
3、迁移训练
课堂上讨论分析武汉“热干面”文化的内涵;课外写一篇关于广州“凉席”文化的作文。
六、本课教学设计的主要特点
1、化繁为简,重点突出。教材的处理,遵循“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原则。
2、板书简洁,钩弦提要。
3、培养能力,注重应用。
3、高中语文第一册《胡同文化》一等奖说课稿
各位老师,晚上好,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说说我对《胡同文化》所做的讲课设计。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胡同文化》是一篇序,其实说是一篇散文、小品文更合适,作者从建筑学的胡同、胡同文化和胡同的衰落三个层次,写出了胡同文化的丰富内涵,并用审视的眼光来看待它的衰败与没落,语言平淡、朴素、口语化、但很有味儿,亦不失典雅之气。
〔二〕教学目标
我设置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
1、概括胡同和胡同文化的特点,掌握概括要点的基本方法;这也是本单元的教学要点;
2、正确理解胡同文化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并引导学生运用拿来主义的观点来对待它。;
3、体味本文语言特色。本文语言很有特色,具有京腔京调的韵味,而且《大纲》中还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所以应该抓住这个很好的机会帮助学生体味语言的特色。
其中训练学生掌握概括要点的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是对胡同文化思想内涵的正确理解。因为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理解较难,应该作为难点来对待。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是自读课文,应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只起主导作用。今年暑假新教材培训时济南一中的`耿文波老师曾讲到,“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习惯,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等,我深受启发,后来在网上查阅资料时也见到类似的文章,于是在授课中我经常尝试使用这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这种学习方式可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预习,自主探究,可布置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生字、文学常识,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语句;
第二步,合作探究,方法是分小组讨论,课堂交流,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老师的点拨下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探讨传统文化走向没落的问题。
三、说媒体
除了板书,我将采用一下媒体:
1、电视。播放歌曲,展示北京胡同的图片。
2、投影。展示李国文的散文《胡同之死》片断。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请同学们听歌曲《前门情思大碗茶》,然后我就问学生:这首歌有什么特征?学生七嘴八舌后我就抓住“大碗茶体现了北京人的生活特点”这一点,让学生找出歌词中还有哪些内容也能体现北京人的生活特点,学生会说出“冰糖葫芦”、“窝头咸菜”、“杏仁豆腐”等,最后我做总结,这首歌京味十足,充分体现出北京人的生活特点,体现了一种北京文化。今天我们来学习北京文化的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胡同文化,并板书。
〔二〕明确目标〔略〕
〔三〕介绍作者,由学生自己介绍。
〔四〕分析课文
先给学生3分钟时间,自读,
1、理清思路、概括段意
先问学生:这篇文章思路是否清晰?
学生回答不一,先请回答是的同学说说自己的看法,尤其要说出自己是如何分析思路的,以便其他同学学会分析课文的方法。其实本文只要抓住第5段在全文中的过渡作用,其他便迎刃而解。
2 、概括胡同的特点,然后总结它的总特点
胡同的五个方面特征不难概括,一般都会准确找出,但“方正”世胡同的总特点需要点拨,正确理解“方正”不只是北京城的特征,更体现了胡同的方正,是一种方位意识极强的特征,同时借助文中“北京城就像一块大豆腐”这个比喻,板书一个正方体(豆腐形),并在“胡同”二字下,写出“方正”二字,以加深学生印象。
3、概括胡同文化的特征,
老师先提出胡同文化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它有哪些具体表现?其实质是什么?
小组讨论2分钟,然后课堂交流。
前两问也不难,学生回答出“封闭”特征时及时板书在“文化”之下,而其实质是“忍”则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北京市民安土重迁,逆来顺受的表现就是由于“忍”的精神造成的。并在正方形(豆腐)中心板书“忍”。
以上完成第一个教学目标:概括重点,用时12分钟。
4、正确理解胡同文化的思想内涵,讨论胡同文化的前景
刚才讲到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那么“忍”的精神应不应该提倡?学生回答后,要引导他们一分为二的看问题,不能一味否定。
再提出:胡同文化有没有存在的必要?这个问题,估计部分学生会受本文影响,只看到胡同文化的衰败落后的一面,学生讨论、交流之后,再用投影展示李国文的散文《胡同之死》的片断,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胡同的消亡。这也是对鲁迅的拿来主义的灵活运用。
在此基础上拓展、延伸: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正在趋向衰落的传统文化存在?比如京剧。你将如何去做?
交流之后,可让学生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在课余时间深入研究。
以上完成第二个教学目标,用时12分钟。
5、体味语言特色
本文语言的京味特色,须通过朗读才能体味的深刻,我先让学生听8—12段的录音,然后引导学生说出语言特点,再在男女同学之间展开朗读比赛,重点读8、11、12段,看谁读得像,读得好,鼓励创新读法。只要老师善于引导,学生是能够做到的。
以上完成第三个教学目标,用时12分钟。
6、小结,布置作业:作同步训练中的语言知识巩固题和拓展练习。
五、说板书
板书设计应能体现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对此一目了然,易于回忆,具有直观性、艺术性。
4、语文A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册)语文《春天来了》教案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读文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1.会认7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正确书写6个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儿歌的韵律、节奏。
3.在诵读课文的过程中,体会春天到来时大自然发生的变化,感受春天的美好。
三、教学难点
1.正确书写本课的会写字。
2.读出自己对美好春天的喜爱之情。
四、教学准备
1.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2.挂图或实物投影展示文中插图。
五、教学时数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先请你们听一首歌,如果你会唱,也可以一同唱。(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
2.你们知道歌中唱的是哪个季节?你听到了什么?
3.你喜欢美丽的春天吗?让我们一起来听:春天来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老师配乐范读,请同学们认真听读。
2.你们想不想把课文读正确、通顺呢?可是有生字宝宝藏在课文里呢,你们怎么办呢?
3.请同学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圈出生字词语,努力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4.为同学配乐自由朗读。
5.师生、生生赛读。
6.同桌小朋友互读,互相夸奖,互相帮助。
(三)自主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生字宝宝从课文中着急地跑出来,要和你们做朋友呢!小朋友们还认识它们吗?
2.各种形式读:找朋友、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组成词语读。
3.走进聪明屋自主识字活动。
(1)从聪明屋中任意摘取生字宝宝,从字音、字形、字义三个方面和宝宝对话,说说你对宝宝的了解。
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宝宝:看它们在字形、占格上有什么特点?
(2)学生抄写字头,教师巡视指导。
(四)再次读文。
1.教师引导:这些生字宝宝又藏在课文中和我们捉迷藏呢!这一回老师看哪些小朋友已经和它们成为真正的朋友了?让我们随着动听的音乐,再美美地读读课文吧。
2.教师配乐放画面,同学自由读文。
(五)师生小结。
小朋友们,这节课你们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下节课你最想学什么?
(六)作业设计。
1.正确书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读字音,找朋友游戏。巩固复习。
2.自由读课文。
(二)自主积累。
1.每位小朋友自己认读我的词语库,和词语娃娃做好朋友。
2.摘果子找朋友,找到朋友介绍朋友的名字,比比谁的朋友多。
(把词语写在果子背面,摘到果子的同学要领读正确,才能把词语朋友拿走。)
(三)精读课文,体验感悟。
1.自己大声读课文,边读边想一想:春天来到了哪些地方?带来了什么变化?
2.师生对读,回答刚才的问题,体验课文内容。
师: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她先来到了哪里呢?)
生:来到了小溪边,小溪欢快地流着。
师: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她又来到了哪里呢?)
生:来到了田野上,草儿绿了,花儿开了。
3.同桌小朋友互相对读,读中感受春天带给自然美的生机。
4.放电脑课件,展现春天的美丽,引发学生诵读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
5.同学们,此时你想对春天说什么?
6.把你的感受用读表现出来,比一比,谁最喜欢春天?(小组赛读)
(二)拓展训练,发散想象。
1.想一想,春天还会来到哪里?
2.教师提示:你能这样练习说吗?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来到,。
3.小组合作完成,比一比哪个组完成得最好。
4.小组汇报,反馈总结。
(三)歌唱春天赛诗会。
1.可以背诵课文;可以展示自己组续编的诗。也可以为诗配画面。
2.准备3分钟。
3.以组为单位,开展擂台赛。
(四)总结、作业。
可以选一项作业:1.和爸爸、妈妈找春天去,边看边说。2.背诵。3.为儿歌配一幅画。
5、语文A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册)语文《春天来了》教案一等奖
设计背景
小朋友对自然界中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尤其是四季的变化过程,年年岁岁的周而复始中,蕴含万物生命的奥秘轮回。于是我利用新春伊始,设计了“春天来了”这个主题活动,让小朋友真正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大自然的美丽。
活动目标
1、让儿童通过看图、讨论、理解春的内容。
2、能用语言、绘画抒发情感。
3、培养小朋友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情感。
4、培养小朋友的想象力、创造力、绘画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春天的主要特征、抒发对春的情感、提高语言能力和绘画能力
难点:能用绘画表达对春天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大挂图、大字卡
2、小朋友用书、录音带
3、相关春天的图片资料(柳树、桃花、小鸟、小草、燕子、风筝)
活动过程
活动(一)春天走来了
①出示大挂图,请小朋友看图说话;
教师:“美丽的春天来到了,你们喜欢春天吗?老师这里有一幅关于春天的图画,请你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看见了什么?”
小朋友:“柳树、桃花、小鸟、小草、燕子、风筝、小朋友”
教师:“柳树到了春天有什么变化?什么颜色?小鸟在干什么?春风吹过来,柳条怎样回荡?什么花儿开了?小朋友在做什么?”
教师引导小朋友说出其它事物的变化,并逐句引出儿歌
教师:“小朋友说得对,你们看柳条发出嫩绿的新芽,在春风中来回的荡漾,小鸟高高兴兴地唱起了歌,桃花也开满了枝头,小朋友在草地上放风筝。”
②播放录音,教师带领小朋友欣赏、朗读儿歌
活动(二)字宝宝乐园
① 请小朋友打开书,边听录音边用手指划读
② 玩字宝宝游戏:“小孩小孩真爱玩”。
教师:“咦?怎么儿歌中有的字宝宝不见了呢?原来字宝宝要和我们玩游戏呢。”请小朋友一起说:“小孩小孩真爱玩,摸摸这,摸摸那,字宝宝××就回来;哈哈,××回来了!”
活动(三)绘画
①引导小朋友观看有关春天的图片资料(柳树、桃花、小鸟、小草、燕子、风筝)
②讨论春天的美景,启发小朋友扩展思路,并用画笔画出更多春天的景象、春天的颜色。
③ 指导小朋友初步构图,柳树、桃花、小鸟、小草、燕子、风筝的简单画法等。
活动延伸:
① 请家长周末带小朋友春游,发现更多春天的秘密。
② 教师和小朋友一起布置增添有关春天的图片。
③ 带领小朋友播种各种种子,观察其生长过程。
教学反思
1、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在小朋友园的周围和大自然中变化万千,柳条抽芽、
桃花盛开、春雨绵绵、小草从泥土中钻出来,小朋友们可以通过观察大自然的景象去寻找有关春天的秘密,在暖暖的春风里去踏青,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在这里我通过儿歌 “春天来了”让小朋友了解春天的主要特征,培养小朋友对春天的喜爱以及对大自然的探索兴趣。
2、通过一系列以小朋友为主的活动,培养小朋友良好的阅读习惯、语言表达能力,让小朋友学会用观察的方法、敏锐的眼睛去感知和发现春天的变化、人们的活动、生物生长的变化等,激发小朋友热爱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6、语文A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册)语文《春天来了》教案一等奖
一、 教学目标
1.感受春天,了解春天的色彩,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喜爱之情。
2.激活学生的记忆,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表现春天的色彩。
3.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识别和表现能力。
二、教材分析
春天是最美的季节,是万物复苏、万树萌绿、绿草如茵、百花争艳的生机蓬勃的季节。它给大自然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美。美术课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接触大自然,到大自然中寻找春天,感受、观察、了解、欣赏春的气息、春的风采,大胆表现春天的色彩。在亲近大自然的活动中让学生初步掌握观察的方法,初步训练观察的能力和对色彩的感受、记忆和表现能力。
本课主要意图是让学生较充分地感受春天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引导学生发现春天的色彩变化,有意地选择色彩和搭配颜色,用鲜艳、丰富的色彩表现春天的美丽。
教材展示了几种不同的表现春天的绘画方式,如中国画、油画、水粉画、油画棒画、水彩笔画、彩纸剪贴等,以启发学生采用更多的表现方式,尽情地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春天的色彩。
本节课可以与第2、第3、第4课组合成一个单元,从“造型·表现”逐步演变到“设计·应用”,从各个角度、用各种表现方式和手段来表现春天,各课有着不同的侧重点。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做好相互间的承接。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春天色彩的观察、记忆和多种表现。
难点:涂色的方法与画面的整体色彩倾向。
四、课前准备
(学生)常用的绘画工具材料
(教师)各种季节的图片资料、范画、各种绘画工具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检查课前准备情况,安定学生情绪。
2.揭题。
提问:现在是什么季节?出示课题:《春天来啦》。
3.引导思考。
(1)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2)春天给大自然带来了什么变化?(天空、空气、水、花草树木??)
(3)你印象中的春天有哪些代表性的景物?让学生了解桃花、绿柳、油菜花、燕子等是春天的象征。
(4)你还看到过哪些春天的景象?引导学生看书讨论补充。
(5)展示教师课前收集的各种春天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和色彩。
4.引导探究。
(1)春天有哪些主要色彩?
先让学生大胆说出春天的色彩,接着针对书上的色彩组合,进行小组讨论。
(2)展示不同季节的画面,经过对比说出它们之间的色彩有什么不同。
(3)欣赏大师及同龄人的作品,分析作品中用了哪些不同的材料、不同的表现方法。
5.作业要求。
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表现独一无二的春天。
6.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辅导要点:
(1)色彩整体倾向;
(2)表现方法。
7.作业展示,评议小结。
(1)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谈谈自己的创作思路。
(2)让学生评议,教师小结。
8.延伸部分。
(1)提问:你还能换种方法表现春天吗?
(2)请学生到大自然中欣赏春天美景。
7、语文A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册)语文《春天来了》教案一等奖
活动目标
1.发展观察自然变化的能力,热爱大自然。
2.能围绕主题中的词语学习使用语言。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并且能够认真倾听同伴讲述。
活动准备
1.教师:选择典型的景物拍成照片,制作字卡春天、的、美丽、植树、播种、桃花、燕子、小草、柳树、放风筝,轻音乐磁带、录音机、双面胶带,活动室的环境布置预留一个板块。
2.家长:带幼儿去野外郊游,观察春天的景象并拍照,或搜集春天的图片;带幼儿植树,点种。
活动过程
1.导入。教师弹琴,幼儿唱歌:“春天天气真好,花儿都开了,杨柳树枝对着我们弯弯腰;蝴蝶姑娘飞来了,蜜蜂嗡嗡叫,小白兔儿一跳一跳又一跳。”
2.主体部分
(1)组织幼儿谈论各自观察、搜集到的图片。教师可将拍的照片分给没有资料的幼儿。
师: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哦,春天来了,那么小朋友们觉得天气变得怎么样了(变暖和了,很舒服)?你们出去玩了吗?都看到了什么,拍到了什么?
(2)依次出示字卡,引导幼儿用字卡上的词说话,然后将字卡与相应的图片粘贴在预留的板块处。
师:刚才小朋友们讲了那么多有趣的事情,也带来了很多漂亮的照片,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些朋友,你们想不想见见他们(出示字卡)?喏,就是这些可爱的字宝宝。听!字宝宝们在说话呢,他们说你们给他们拍了照,他们来找他们的照片来了。那么咱们先看看有哪些字宝宝,再来帮他们找照片好不好?
①出示字卡“小草”
师:咱们先认识一下这个字宝宝,它叫什么?找找谁有小草的照片?你是在哪儿拍的这张照片?那的小草是什么样的,给大家说说好吗?还有谁有小草的照片?也来说说。咱们把小草和它的照片贴在一起。
②出示字卡“植树”
师:再来认识一个字宝宝“植树”,谁知道植树是怎么回事?怎么样植树呢?植树有什么好处呢(引导幼儿树立环保意识)?再把植树字宝宝和它的照片贴在一起。
③出示字卡“播种”
师:看这个字宝宝小朋友认不认识,谁有“播种”的照片?那这是谁在播种?农民伯伯为什么要播种?如果不播种会怎么样?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引导幼儿热爱劳动,爱惜粮食)?
④依次出示字卡“柳树”“桃花”“燕子”“放风筝”,组织幼儿谈论,并粘贴。
⑤师:咱们的字宝宝都找到了自己的照片,你们看他们像不像一个大家庭呀!咱们给这个家起个好听的名字吧(引导幼儿说出“美丽的春天”,出示字卡“美丽的春天”并粘贴)!
3.结束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用肢体语言描述春天。
师:字宝宝把咱们的活动室打扮得真漂亮呀!他们把春天带给了我们是不是?咱们怎么感谢他们呢?老师有个建议,咱们给他们跳个春天的舞好不好(放音乐)?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蹲下,埋头,你们就像是一粒粒种子睡在温暖的土壤里。呀!温暖的春风吹来了,种子钻呀钻出了地面,张开了眼睛,伸直了腰身,高兴地招着手。呀!春天多么美丽!小草长出了绿叶;桃花露出了笑脸;柳树随着微风欢快地跳着舞;可爱的小燕子也从南方飞了回来,她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跟着妈妈飞呀飞(教师带领幼儿学小燕子飞到活动室外)……
8、语文A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册)语文《春天来了》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的:
1、通过聆听《嘀哩嘀哩》、《春晓》,演唱《小树快长高》、《郊游》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能用废旧物品自制沙锤等无固定音高的简易打击乐器。
3、认识“0”并能准确地拍击带有“0”的节奏。
4、能在学会歌曲后,跟着老师准确地按音高唱唱名。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富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小树快长高》、《郊游》。
教学难点:按音高唱唱名。
教学方法:综合音乐感教学法
教学用具:CAI课件、琴、打击乐器等。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嘀哩嘀哩》、《春晓》。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创设情景、聆听歌曲
1、(多媒体展示)古诗《春晓》在清新的音乐伴奏下徐徐展开,老师引导学生齐声朗读。
2、教师导入:同学们都非常熟悉这首古诗,能告诉老师这首古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吗?学生很自然地揭题--“春”
3、教师板书《春》,同时多媒体视频图象:“听,春雷响了,好多躲在洞穴里过冬的小动物也醒来了,纷纷跑出来跟我们打招呼呢,你希望哪些小动物最先出现在我们面前?”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说几个动物的名字(老师根据学生所说相应点击画面)
4、你能模仿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动作或声音吗?(学生模仿青蛙、蛇、小燕子、兔子……)
5、看到这么美的春天,小动物会说什么呢?如果你是小动物,你会对春天说一句什么呢?(学生回答:A、好美呀B、春天的空气真新鲜C、我要去找小伙伴一起看看春天)
6、小动物睡了一个冬天,在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时候到处寻找春天,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帮助小动物找一找,好吗?
7、播放CAI歌曲《滴哩滴哩》(要求:听一听,歌曲里的春天在大自然的哪个角落里?听完后用歌词来告诉老师)
8、第二遍播放CAI 歌曲《滴哩滴哩》,你能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现歌词内容吗?
学生听歌曲,随着音乐节奏自由表演
9、设计提问:a、春天在哪里呀?
(学生回答:春天在青翠的山林里、春天在湖水的倒影里、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
b、你眼睛里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桃花开了、柳树发芽了、小草绿了、燕子飞回来了……)
c、歌曲里小朋友眼睛里的春天又是什么样的呢?(这里有红花,这里有绿草,还有会唱歌的小黄鹂)
d、你能把这几句歌词唱一唱吗?(老师带学生一边拍手一边演唱)
f、春天除了这些,还有好多美景,你能用:“这里有……这里有……还有那……”来描绘一下春天别的景色吗?(小组讨论、回答)
例如:这里有蓝天,这里有绿草、还有那哗啦啦的小河水……
g、老师邀请小组成员上台演唱自己创遍的歌词,体验创遍过程当中的快乐
10、教师导入:“春天多美呀,看到这么美的春天,同学们最想做什么呢?
(唱歌、跳舞、郊游……)
14、分组活动
听《滴哩滴哩》音乐自由地舞蹈、歌唱。
三、课堂小结:
看的出同学们都很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迷人的景色,可这些都需要我们每个人的保护才会有的,我希望同学们都行动起来,去爱护、保护大自然,去争做“绿色小标兵”,让我们的校园,祖国,世界变的更美丽。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9、语文A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册)语文《春天来了》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写一篇观察日记。可以写春天大自然的景色,也可以写人们的衣着、活动等。
2、有顺序地抓住春天的特点,写清楚,写具体。
【教学重、难点】紧扣“春天”二字,写出变化,写出季节的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积累词句。
1、同学们,回忆一下开学至今,我们学过哪些关于春天的文章?(《春的消息》、《春天的小雨滴滴滴》、《放风筝》)
2、读读这三篇文章,看看作者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你最喜欢哪些语句?
3、你还在课外读到哪些描写春天的文章或诗歌?选择其中的一篇与你的同伴共同朗诵一下。
4、我们可以用哪些词句来描写春天?
(风和日丽、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花红柳绿……)
二、积累素材。
1、通过你与春天的亲密接触,你能说说春天有哪些特点吗?
2、春天与冬天相比,不同在哪里?
3、人们的衣着、神态有什么变化?(衣服穿得少了,颜色鲜艳了,不再畏畏嗦嗦了,挺起胸走路了……)
4、植物有什么变化?(桃花开了,柳树绿了,迎春花黄了,菜花一片黄……)
5、动物有什么变化?(冬眠的动物醒了,蝴蝶蜜蜂忙采蜜了……)
6、景色有什么变化? (阳光更暖了,雨多了,春雨绵绵……)
7、选择你最感兴趣的某一方面具体说说。
三、尝试运用。
1、春天就是那样的美好,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让我们在春天播种。拿起我们的笔,用我们的文字将美丽的春天写一写。
2、写作的时候注意:
(1)采用日记的格式书写。
(2)有顺序地抓住春天的特点,写清楚,写具体。
(3)注意用上描写春天的美词佳句哟!
四、升华体验。
1、谁愿意交流一下你的文章
2、老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加以评点。
3、自我修改调整后誊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创设情景、聆听歌曲
1、(多媒体展示)古诗《春晓》在清新的音乐伴奏下徐徐展开,老师引导学生齐声朗读。
2、教师导入:同学们都非常熟悉这首古诗,能告诉老师这首古诗描写的就是什么季节吗?学生很自然地揭题--春
3、教师板书《春》,同时多媒体视频图象:听,春雷响了,好多躲在洞穴里过冬的小动物也醒来了,纷纷跑出来跟我们打招呼呢,你希望哪些小动物最先出现在我们面前?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说几个动物的名字(老师根据学生所说相应点击画面)
4、你能模仿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动作或声音吗?(学生模仿青蛙、蛇、小燕子、兔子)
5、看到这么美的春天,小动物会说什么呢?如果你就是小动物,你会对春天说一句什么呢?(学生回答:A、好美呀B、春天的空气真新鲜C、我要去找小伙伴一起看看春天)
6、小动物睡了一个冬天,在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时候到处寻找春天,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帮助小动物找一找,好吗?
7、播放CAI歌曲《滴哩滴哩》(要求:听一听,歌曲里的春天在大自然的哪个角落里?听完后用歌词来告诉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