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一等奖说课稿
1、三年级数学《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一等奖说课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数学《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说课稿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分析教材
面积单位间进率是《人教社》九义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位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
这部分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建立了面积的概念并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探究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同时它也是学生在以后四年级学习的小数与复名数和与面积有关的应用题及在生活中解决与面积有关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设计本课时我们力图展现概念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多种活动中获得多种感观认识,抽象出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我们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使学生明了活动目的,亲身经历比较完整的探究过程,获得探究的体验。
二、说教材的三维目标和重难点
1、知识目标: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相邻面积间的进率是100,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能力及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生生合作的学习精神,乐于助人的集体精神。
重点:掌握相邻面积间的进率是100。
难点:掌握相邻面积间的进率是100。
三、说设计意图
对于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们组的教师们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教材,先后尝试了多种不同的教学设计,下面仅结合课堂教学中的三大环节(开课、活动操作、练习设计)来简述一下我们的研究过程及我们对每种设计的感受。
1、第一环节开课的研究
关于开课的研究,第一次试教,学生回忆长度单位复习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引导到面积单位的研究。这里教师让学生通过画1cm、1dm的线段,1cm2、1dm2的面积来引入。第二次教师拿出一个长方形(面积是1dm210cm2)让学生猜它的.面积是多少,学生会选择以平方分米为单位来描述大小,当老师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进行覆盖发现多了一点,给学生制造研究的动力,学生用低级面积单位去描述,并引导学生对结论进行思考展开对面积单位的进率的研究,第三次试教叶靓老师出示三个不同大小图形,分别是正方形、长方形让学生选择手中的学具研究得出三种图形的面积。由于3号图形是1dm2也就是100cm2,从而揭示cm2与dm2之间的进率。第四次试教我们回归课本,从回顾长度单位的`进率迁移到对面积单位的进率的学习。
这四次开课研究每次的侧重点不同。第二、三次的导入设计突出了面积单位的应用价值试教发现分散了教学重点,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了认知障碍,重点不够突出。
而第一、四次开课研究目的性更强,直接引导学生对重点问题进行探索。尤其是第四次的教学设计借用多媒体使学生对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有效的排除了相邻长度单位间的进率这一知识点产生的负迁移效应。
2、第二大块:探研活动的教学设计
这一个教学环节我们设计了很多种不同的活动形式
第1次是学生分小组活动探究,叶老师把学具全部提供给学生,学生活动内容丰富有摆一摆,有用面积计覆盖、有用尺量一量等,但我们发现容易造成小组活动混乱,我们应引导他们有条不紊地操作,而今天叶老师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中的一种或二种学具进行探究,让学生带着问题,满怀疑惑和好奇去探索。首先让学生思考和选择工具(这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先思考、再动手)同时教师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展开研究。不同的方法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使
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这样,通过猜想、研究、验证等一系列的过程,充分放手让学生研究、发现、归纳、总结,学生不仅学会研究问题的方式方法,而且还培养了学习的意识。
对于书本的使用,叶老师也没有忽略,教学完这一环节后叶老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帮助学生学会用教材来学习,必竟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文本。
3、第三大块,练习
数学本身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课堂上,把数学经验生活化,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叶老师结合日常生活情形丰富特点,设计开放的实践活动,放手让学生应用,促进自身主动发展。学生探索出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后,有一种应用的期待,“我努力的结果究竟能解决什么问题呢?”马上引入实践应用。
本节课,我们对练习的设计有这样一个思考
“本课我们到底练什么?”
虽然这节课我们认为:是教学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如果练习仅仅停留在面积单位间的换算是不够的。
我们的看法:
1、继续夯实对面积单位进率的认识,所以在叶老师的练习中出现了针对实际物体填写合适的面积单位,再对面积单位进行换算的练习形式。
2、本节课的练习形式多样有填空、连一连、实际应用。
能有效帮助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3、如何使练习具有延伸课堂的效果
对于一节课的学习是不是就是40分钟?答案是否。
教师在课常上教给学生的知识与方法如何换变成学生的能力,怎样让学生的学习延续到40分钟以外?在本节课中,叶老师引导学生用各种不同方法,引导学生得到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进率,叶老师在课的最终提出的思考题给予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继续研究的目标,鼓励学生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方法、数学思想去继续研究。
2、三年级数学《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一等奖说课稿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初步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同时它也为学生在四年级学习的小数与复名数和与面积有关的应用题及在生活中解决与面积有关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相邻面积间的进率是100,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小学数学四年级《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说课稿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能力及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生生合作的学习精神,乐于助人的集体精神。
重点:掌握相邻面积间的进率是100。
难点:掌握相邻面积间的进率是100。
教具:有关的动画课件。
过程:
一、 激情引趣,猜想导入
出示动画片,一个胖嘟嘟的小熊,可是它满脸愁容。
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熊为什么不高兴了吗?因为它遇到困难了。昨天,它做了几道数学题,累得满头大汗,眼花缭乱的,你们能不能帮助它解决难题呢?
出示练习: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我们学过的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厘米,它们每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
这几个问厘都是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的,练习这几道题,即复习了旧知识,也激起了他们的兴趣.学生们都摩拳擦掌,准备新的挑战。
二、自主探讨、发现规律
同学们,胖熊嘟嘟的问题(转自数学网 ),你们解决得真好。那么你能不能也帮助一下它的朋友小蟋蟀呢?
这个环节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以便继续激发兴趣导入新课。电脑出示小蟋蟀的`家及屋里的地板即边长是1分米(10厘米)的正方形
1分米(10厘米)
师问:小蟋蟀想装修它家的地板,你能告诉它地板的面积有多大吗?
出示边长是1厘米(地砖)的正方形
1厘米
师问:小蟋蟀现在想用1平方厘米的地砖铺地,你们能不能帮它估计一下得用多少块地砖呢?
设计这个问题,既让学生感知和比较了1平方分米与1平方厘米在面积上的大小,同时又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估计一下1平方分米里到底含有多少个1平方厘米。
提问后,可以组织学生分组相互交流,体会并进行反馈。
进行电脑演示,1平方分米里含有1 00个1平方厘米。
设计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小蟋蟀家到底铺多少块地转这个故事来验证1平方分米就是100平方厘米。100平方厘米就是1平方分米。明确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这样在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及同学们相互探讨中很自然地突破难点。
三,激发欲望,巩固练习
在这里我先向同学们挑战; 问他们能不能帮助老师解决一个难题,就是书上的想想填填。同学们自然非常高兴。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平方分米
这样设计既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让他们亲自探索知识的形成并尝试成功的喜悦,从而明确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3、三年级数学《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一等奖说课稿
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相邻面积间的进率是100,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能力及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生生合作的学习精神,乐于助人的集体精神。
重点:掌握相邻面积间的进率是100。
难点:掌握相邻面积间的进率是100。
教具:有关的动画课件。
过程:
一、激情引趣,猜想导入
出示动画片,一个胖嘟嘟的.小熊,可是它满脸愁容。
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熊为什么不高兴了吗?因为它遇到困难了。昨天,它做了几道数学题,累得满头大汗,眼花缭乱的,你们能不能帮助它解决难题呢?
出示练习:1米=()分米1分米=()厘米
我们学过的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厘米,它们每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这几个问厘都是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的,练习这几道题,即复习了旧知识,也激起了他们的兴趣.学生们都摩拳擦掌,准备新的挑战。
二、自主探讨、发现规律
同学们,胖熊嘟嘟的问题,你们解决得真好。那么你能不能也帮助一下它的朋友小蟋蟀呢?
这个环节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以便继续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电脑出示小蟋蟀的家及屋里的地板即边长是1分米(10厘米)的正方形
1分米(10厘米)
师问:小蟋蟀想装修它家的地板,你能告诉它地板的面积有多大吗?
出示边长是1厘米(地砖)的正方形
1厘米
师问:小蟋蟀现在想用1平方厘米的地砖铺地,你们能不能帮它估计一下得用多少块地砖呢?
设计这个问题,既让学生感知和比较了1平方分米与1平方厘米在面积上的大小,同时又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估计一下1平方分米里到底含有多少个1平方厘米。
提问后,可以组织学生分组相互交流,体会并进行反馈。
进行电脑演示,1平方分米里含有100个1平方厘米。
设计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小蟋蟀家到底铺多少块地转这个故事来验证1平方分米就是100平方厘米。100平方厘米就是1平方分米。明确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这样在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及同学们相互探讨中很自然地突破难点。
三,激发欲望,巩固练习
在这里我先向同学们挑战;问他们能不能帮助老师解决一个难题,就是书上的想想填填。同学们自然非常高兴。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平方分米
这样设计既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让他们亲自探索知识的形成并尝试成功的喜悦,从而明确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4、三年级数学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内容:教材第82~83页例4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准确地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教学难点: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面积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KT板,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若干个。
学生每组准备一个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和若干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猜测引入:
谈话:
(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每相邻两个常用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学生回答。
(2)、我们已经学习了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学生回答,同时依次在屏幕上出现表示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正方形)。
猜一猜: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请同学们猜测一下。(分小组猜测,然后反馈:我们认为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我们认为是100。……)
看来各小组讨论,得出意见难以一致,下面我们就来动手动脑,探究一下“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请同学们把学具袋拿出来。
二、引导探究,发现新知
(一)推导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请同学们拿出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谁来说一说它的面积是多少?(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1=1平方分米)。
2、如果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是多少平方厘米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发挥小组合作的力量,动手做一做实验。
(1)学生动手操作,并总结出结果。
(2)请各小组汇报实验的结果:
①我们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上,横排每排摆10个,竖排每排摆10个,一共可以摆10×10=100个,所以这个1平方分米面积也是100平方厘米。
师:你们是用推导长方形面积公式用的“摆”的方法,很好!还有别的想法吗?
②我们用直尺去量一量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边长正好是10厘米,所以它的`面积就是10×10=100(平方厘米)。
师:果然方便了不少,你们真聪明,大家同意他们的意见吗?
③因为这个正方形边长是1分米,1分米=10厘米,所以正方形面积是10×10=100(平方厘米)。
师:这种方法真妙!大家想的方法都很好,有的用摆,有的用量,还有的直接将分米换算成厘米来计算。但不管用什么方法,这个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如果用平方厘米做单位都是(100平方厘米)。
师:同一个正方形,我们用平方分米作单位是1平方分米,用平方厘米作单位是100平方厘米,那么1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呢?
3、课件演示得出:
板书: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二)知识迁移
1、从上面的实验过程中,我们知道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分米,那么同学再想一想:边长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以分米作单位,它的面积又是多少平方分米?教师出示边长1米的正方形,并提出两个问题:
(1)边长1米的正方形纸,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如果把它划分成边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形,可以划分多少个?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你们知道了什么?两位同学上台进行操作实践,并进行讲解,得出:
板书: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3)那么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3、智慧岛
(1)练一练(出示投影片)
8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5平方米=( )平方分米
3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评价时请学生说出想法。
(2)判断:
50平方米比50米大。()
面积单位比长度单位大。()
4平方米=40平方分米。()
三、全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找到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进率的规律,建立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关系。本节课的教学分为三个层次,先让学生重点研究“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推导出“平方米”和“平方分米”之间的进率,最后学生进行总结。在重点探究“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时,我主要让学生结合刚刚学习的正方形的面积进行“做数学”——让学生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上摆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可以摆多少个,从而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深刻理解了之间的进率。在验证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时,到前面进行演示操作并进行了讲解,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努力去体现生本课堂的教学理念。最后练一练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
5、三年级数学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0—132页的例1—例3,例3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三十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准确地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教学难点:
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
学具、教具准备:
教师要准备好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白纸一张,一面画出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小格,,学生准备边长1米、1分米、1厘米的正方形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说一说学过的长度单位。
2、让学生说出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教师板书: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3、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教师:我们知道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那么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板书课题: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自主探索,研究新知
1、推导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教师出示一个1分米的正方形,让学生拿出1分米的正方形。
师:它的边长是1分米,谁来说一说它的面积是多少?
生: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1=1(平方分米).
师:如果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是多少平方厘米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发挥四人小组合作的力量,动手做一做实验(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师:请各小组汇报实验的结果。
生1:我们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上,横排每排摆10个,竖排每排摆10个,一共可以摆10×10=100个,所以这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00平方厘米。
生2:我们用直尺去量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的边,边长正好是10厘米,所以它的面积就是10×10=100(平方厘米)。
生3:老师告诉了我们这个正方形边长是1分米,1分米=10厘米,这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0×10=100(平方厘米)。
师:刚才大家想的方法都很好,有的用摆,有的用量,还有的直接将分米换算成厘米来计算。同学们真聪明。但不管用什么方法,这个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如果用平方厘米做单位都是 ……
生:100平方厘米。
师:同一个正方形,我们用平方分米作单位是1平方分米,用平方厘米作单位是100平方厘米,那么1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呢。
生: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板书)
接着让学生左手拿着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右手拿着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看看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想一想1平方分米里含有多少个平方厘米。
2、迁移类推,理解进率。
师:从上面的实验过程中,我们知道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那么同学们再想一想:1平方米与1平方分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学生独立思考、讨论,从上面的试验中选择一种最合适的方法,来加以说明)
学生汇报: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米.而1米=10分米,所以这个1平方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0×10=100(平方分米)
师:通过讨论使学生知道了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板书)
3、总结概括,掌握进率
师: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那么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
生: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在课题后板书100)
三、应用拓展,巩固进率。
师:我们了解了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又知道了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的进率是100。下面用我们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例3:一块正方形水泥砖,砖面的面积是25平方分米,合多少平方厘米?
(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个人的推想过程。(1平方分米是100平方厘米,25平方分米就是25个100平方厘米,所以25平方分米=2500平方厘米)
2、做一做:(学生说出推想过程)
3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6平方米=( )平方分米
3、小结:以上几道题都是高级单位的数换算成低级单位的数.这样的题首先想到进率,(相邻两个面积单位的进率是100)有几个高级单位的数就有几个100.
四:综合训练
1、练习三十的第1题(提醒学生先看清楚是长度单位间的换算还是面积单位间的换算,然后再做)。
2、练习三十的第2、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练习三十的第4题。
第一、二问学生独立完成。
第三问要求学生说出思路,教师适当地加以引导。
五、课堂小结
结合本节课的重点,进行小结。
六、板书设计 :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00)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例3:(略)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25平方分米=2500平方厘米
6、三年级数学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一等奖
这局部内容是同学在初步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同时它也为同学在四年级学习的小数与复名数和与面积有关的应用题和在生活中解决与面积有关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相邻面积间的进率是100,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能力目标:培养同学观察、比较、笼统、概括、判断、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培养同学生生合作的学习精神,乐于助人的集体精神。
重点:掌握相邻面积间的进率是100。
难点:掌握相邻面积间的进率是100。
教具:有关的动画课件。
过程:
一、 激情引趣,猜测导入
出示动画片,一个胖嘟嘟的小熊,可是它满脸愁容。
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熊为什么不高兴了吗?因为它遇到困难了。昨天,它做了几道数学题,累得满头大汗,眼花缭乱的,你们能不能协助它解决难题呢?
出示练习: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我们学过的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厘米,它们每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
这几个问厘都是同学已经熟练掌握了的,练习这几道题,即复习了旧知识,也激起了他们的兴趣.同学们都摩拳擦掌,准备新的挑战。
二、自主研讨、发现规律
同学们,胖熊嘟嘟的问题,你们解决得真好。那么你能不能也协助一下它的朋友小蟋蟀呢?
这个环节的设计充沛调动了同学的.学习热情,以便继续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电脑出示小蟋蟀的家和屋里的地板即边长是1分米(10厘米)的正方形
1分米(10厘米)
师问:小蟋蟀想装修它家的地板,你能告诉它地板的面积有多大吗?
出示边长是1厘米(地砖)的正方形
1厘米
师问:小蟋蟀现在想用1平方厘米的地砖铺地,你们能不能帮它估计一下得用多少块地砖呢?
设计这个问题,既让同学感知和比较了1平方分米与1平方厘米在面积上的大小,同时又让同学通过观察想象,估计一下1平方分米里到底含有多少个1平方厘米。
提问后,可以组织同学分组相互交流,体会并进行反馈。
进行电脑演示,1平方分米里含有1 00个1平方厘米。
设计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小蟋蟀家到底铺多少块地转这个故事来验证1平方分米就是100平方厘米。100平方厘米就是1平方分米。明确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这样在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和同学们相互研讨中很自然地突破难点。
三,激发欲望,巩固练习
在这里我先向同学们挑战; 问他们能不能协助老师解决一个难题,就是书上的想想填填。同学们自然非常高兴。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平方分米
这样设计既激发了同学参与活动的热情,让他们亲自探索知识的形成并尝试胜利的喜悦,从而明确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然后让同学接着做P101做一做并让同学说出推理过程,从而巩固新知。
1、 1平方米=( )平方分米
3平方米=( )平方分米
2、 1dm2 = ( )Cm2 12dm2=( )cm2
3、 100dm2=( )m2 400dm2=( )m2
100Cm2=( )dm2 900cm2=( )dm2
四, 反思体验,归纳总结
让同学自身总结这节课到底有什么收获。并从小蟋蟀铺地砖这一小故事体会出数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它不只来源于生活,还适用于生活。
以上设计均在新课标指导下布置的,新课标中提到数学要遵循同学的认知规律,强调已有的生活经验,将实际问题笼统咸数学模型。象本课中布置的小蟋蟀铺地砖这一小故事和小熊带来的复习题,这不只符合同学的认知规律,调动了同学的积极性,还让同学充沛体会出数学与人类社会紧密联系,了解了数学的社会价值。
7、三年级数学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内容:
课本第82、83页(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填空
3米=()分米()厘米=5分米
米、分米和厘米是长度单位,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
2、引入新课
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
二、新课
1、探究例4
(1)大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2)一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一共是多少个小正方形?面积是多少?
(3)你发现了什么?
(4)阅读课本第83页,书空。交流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2、讨论,1平方米=多少平方分米?
你是怎么想的?仿照课本,把思考过程也写下来。
板书: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3、小结
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进率是多少?
4、换算
3平方米=()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5平方分米
300平方分米=()平方米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自己的想法
强调:换算面积单位名数时,需要先弄清两个面积单位那个大。
三、综合练习
1、选择正确的答案的字母填在()里。
(1)正方形边长40厘米,它的面积是()。
A、160平方厘米B、1600平方厘米C、16平方分米
(2)长方形长2米,宽4分米,面积是()
A、48平方米B、80米C、80平方分米
2、课本第85页第1题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8、三年级数学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0~132页的例1~例3及例3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三十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知道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能够进行面积间的.换算,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把高级单位的各数换算成低级单位的各数。
教学难点
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
边长1米、1分米、1厘米的正方形,剪刀、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思考
1、米、分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分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估计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大小?
二、自主探索,研究新知
1、猜想验证,悟出进率。
1平方分米与1平方厘米有什么关系?想办法来说明。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选择出比较好的方法。(学生大致想出如下方法:○1在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上面摆1平方厘米,看有多少个?○2把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平均分成100份,1份就是1平方厘米,可得1平方分米等于100平方厘米。○3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也就是边长是10厘米,面积是100厘米,所以,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师生小结: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2、迁移类推,理解进率。
1平方米与1平方分米有什么关系?(学生独立思考,选择一种最合适的方法,来加以说明)。
3、总结概括,掌握进率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可见: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三、应用拓展,巩固进率
1、例3:一块正方形的水泥砖,砖面的面积是25平方分米,合多少平方厘米?
(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个人的推想过程。(1平方分米是100平方厘米,25平方分米就是25个100平方厘米,所以25平方分米=2500平方厘米)
做一做:(学生说出推想过程)
3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6平方米=( )平方分米
四、综合训练
1、练习三十的第1题(提醒学生先看清楚是长度单位间的换算还是面积单位间的换算,然后再做)。
2、练习三十的第2、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练习三十的第4题。
第一、二问学生独立完成。
第三问要求学生说出思路,教师适当地加以引导。
五、课堂小结
结合本节课的重点,进行小结,同时板书课题。
板书设计: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9、三年级数学《面积单位间的简单换算》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2页例4及例4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三十的第5~10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的推想过程,加深对面积单位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推想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的推想过程。
教具准备
皮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思考
1、让学生说一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面积。
2、做下面的题,并说一说是怎样推想的。
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3平方米=( )平方分米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教学例4。(把例题进行改编,让学生直接测量课桌的`长、宽,计算出面积,再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1)学生测量课桌的长、宽各是多少厘米?(测量结果可以保留整厘米)求桌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保留整百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2)学生列式计算,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判断。
(3)学生讨论由平方厘米换算成平方分米推理过程。(100平方厘米是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数里面有多少个100平方厘米,就是多少平方分米。)
2、做例4下面“做一做”中的习题:(学生说出推想过程)
5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42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三、巩固反馈,掌握换算方法
1、做练习三十的第5题,说一说是怎样推想的?
2、做练习三十的第6题,请学生说一说推算过程。
3、做练习三十的第7题,求平均每平方米收芹菜是多少千克?已知什么条件?还需要什么条件?这个条件在哪儿?
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学生把测量后所列算式写在黑板上
10、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概念。
3、学习运用观察、重叠、数面积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学重点:
1、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理解面积概念。
2、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1、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理解面积概念。
2、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边长 1厘米的正方形、等边三角形和直径1厘米的圆,两个长方形。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 引导学生看教材第60页的图。
提问: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引出新课,出示课题。
同学们刚才观察到的物体都有面,而且通过操作我们还发现面是有大小的,今天这节课,我们所学的内容就和面的大小有关。
二、探究新知
1、教学面积的意义。
(1)认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教师谈话引入。说明:黑板面和国旗面的表面的大小相差比较大,靠观察就能看出。
(板书:观察比较)
(2)认识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
出示两组图形,这些是平面封闭图形,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由学生的操作活动,引出重叠比较与数方格比较的方法。
(板书:重叠比较,数方格比较)
(3)总结面积的意义。
提问: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什么呢?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板书课题的前半部分:面积)
2、认识面积单位。
(1)出示教材第61页例2.
引导: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学具来帮忙。
比较三种方式,得出数正方形个数是最合理的方法。解决了设疑中提出的问题,通过数正方形个数得出大小之分。
(2)认识统一比较的重要性。
教师出示一个正方形,通过重叠确认它的面积比前面出示的两个长方形大,教师翻开正方形反面的格子只有9个格,激起学生的疑问。
提问:这是什么原因呢?你有没有办法来证明呢?
(3)带着问题自学。
提问: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说说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是怎么规定的?
③各自比一比,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
④同桌两人互相比画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⑤在黑板上贴出一张1 平方米的纸,先估计能放下几本练习本。翻出反面,数一数,实际能放下几本练习本。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如图,每一个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用红笔涂出8平方厘米的一个图形,再用绿笔涂出面积为12平方厘米的另一个图形。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电视屏幕的面积是25( )。
(2)一块橡皮上面的面积是9( )。
(3)学校操场的面积大约是500( )。
(4)教室的面积大约是40( )。
四、思维训练
1、下图中每一小格是1平方厘米,请你写出每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动脑筋:先估算哪个图形的周长比较简便?算一算。(单位:厘米)
板书设计:
面积与面积单位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实践感知中理解了面积的意义,认识了常用的面积单位1平方米、1平方分米 和1平方厘米,并初步建立了这些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