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高中数学《平面向量数量积》一等奖说课稿

2023-09-16 18:44:40

  高中数学《平面向量数量积》一等奖说课稿

高中数学《平面向量数量积》一等奖说课稿

1、高中数学《平面向量数量积》一等奖说课稿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数学《平面向量数量积》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说教材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是两向量之间的乘法,而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把向量之间的运算转化为数之间的运算。本节内容是在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以及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运算律的基础上,介绍了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和向量垂直的坐标表示的充要条件。为解决直线垂直问题,三角形边角的有关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办法。本节内容也是全章重要内容之一。

  二、说学习目标和要求

  通过本节的学习,要让学生掌握

  (1)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

  (2)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3)向量垂直的坐标表示的充要条件。

  以及它们的一些简单应用,以上三点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本节课的难点是向量垂直的.坐标表示的充要条件以及它的灵活应用。

  三、说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

  因为本节课重点的坐标表示公式的推导相对比较容易,所以这节课我准备让学生自行推导出两个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公式,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几个重要的结论:如模的计算公式,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向量垂直的坐标表示的充要条件。

  (2)讲解式教学法

  主要是讲清概念,解除学生在概念理解上的疑惑感;例题讲解时,演示解题过程!

  主要辅助教学的手段(powerpoint)

  (3)讨论式教学法

  主要是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来加深对较难问题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创新能力。

  四、说学法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展开,借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上和学生的交流,从而达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通过精讲多练,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如让学生自己动手推导两个向量数量积的坐标公式,引导学生推导4个重要的结论!并在具体的问题中,让学生建立方程的思想,更好的解决问题!

  五、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准备这样进行:

  首先提出问题:要算出两个非零向量的数量积,我们需要知道哪些量?

  继续提出问题:假如知道两个非零向量的坐标,是不是可以用这两个向量的坐标来表示这两个向量的数量积呢?

  引导学生自己推导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公式,在此公式基础上还可以引导学生得到以下几个重要结论:

  (1) 模的计算公式

  (2)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3)两向量夹角的余弦的坐标表示

  (4)两个向量垂直的标表示的充要条件

  第二部分是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使学生更加熟悉公式并会加以应用。

  例题1是书上122页例1,此题是直接用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公式的题,目的是让学生熟悉这个公式,并在此题基础上,求这两个向量的夹角?目的是让学生熟悉两向量夹角的余弦的坐标表示公式例题2是直接证明直线垂直的题,虽然比较简单,但体现了一种重要的证明方法,这种方法要让学生掌握,其实这一例题也是两个向量垂直坐标表示的充要条件的一个应用:即两个向量的数量积是否为零是判断相应的两条直线是否垂直的重要方法之一。

  例题3是在例2的基础上稍微作了一下改变,目的是让学生会应用公式来解决问题,并让学生在这要有建立方程的思想。

  再配以练习,让学生能熟练的应用公式,掌握今天所学内容。

  然后是学习小结(由学生完成)

2、高中数学《平面向量数量积》一等奖说课稿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数学《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模、夹角》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材分析

  1、本课的地位及作用: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就是运用坐标这一量化工具表达向量的数量积运算,为研究平面中的距离、垂直、角度等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手段。它把向量的数量积与坐标运算两个知识点紧密联系起来,是全章重点之一。

  2、学生情况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和平面向量数量积概念及运算,但数量积是用长度和夹角这两个概念来表示的,应用起来不太方便,如何用坐标这一最基本、最常用的工具来表示数量积,使之应用更方便,就是摆在学生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节内容的学习是学生认知发展和知识构建的一个合情、合理的“生长点”。所以,本节课采取以学生自主完成为主,教师查漏补缺的教学方法。因此结合中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和学生实际。

  我将本节教学目标确定为:

  1、理解掌握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会进行数量积的运算。理解掌握向量的模、夹角等公式。能根据公式解决两个向量的夹角、垂直等问题。

  2、经历根据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意义探究其坐标表示的过程,体验在此基础上探究发现向量的.模、夹角等重要的度量公式的成功乐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及应用。

  教学难点:

  探究发现公式。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结合本节教材浅显易懂,又有前面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和向量的坐标表示等知识作铺垫的内容特点,兼顾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处理向量问题的方法的现状,我主要采用“诱思探究教学法”,其核心是“诱导思维,探索研究”,其教学思想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为此,我通过精心设置的一个个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积极的鼓励学生的参与,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最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去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我适时的对学生学习过程给予评价,适当的评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更进一步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加大一堂课的信息容量,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法指导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的过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本节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通过思考、计算、归纳、推理,鼓励学生多向思维,积极活动,勇于探索。具体体现在:1、通过提出问题,把问题的求解与探究贯穿整堂课,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了结论,推广了命题,使学生感到成果是自己得到的,增强了成就感,培养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良好的学习动机。2、通过数与形的充分挖掘,通过对向量平行与垂直条件的坐标表示的类比,培养了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教给了学生类比联想的记忆方法。

  四、教学程序

  本节课分为复习回顾、定理推导、引申推广、例题讲析、练习与小结五部分。

  复习回顾部分通过两个问题,复习了与本节内容相关的数量积概念,为本节内容的学习作了必要的铺垫。

  定理推导部分通过设问,引出寻求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表示的必要性,引入课题,并引导学生应用前述知识共同推导出数量积的坐标表示。

  引申推广部分,让学生自主推导出向量的长度公式,向量垂直条件的坐标表示、夹角公式等三个结论,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例题讲析,通过四道紧扣教材的例题的精讲,突出了结论的应用,也起到了示范作用。

  练习及小结:通过练习题验收教学效果,突出训练主线,小结部分画龙点睛,强调本节重点。再结合课后作业,进一步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同时小结也体现主体性,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总结得出。

3、高中数学《平面向量数量积》一等奖说课稿

  一:说教材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是两向量之间的乘法,而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把向量之间的运算转化为数之间的运算。本节内容是在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以及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运算律的基础上,介绍了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和向量垂直的坐标表示的充要条件。为解决直线垂直问题,三角形边角的有关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办法。本节内容也是全章重要内容之一。

  二:说学习目标和要求

  通过本节的学习,要让学生掌握

  (1):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

  (2):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3):向量垂直的坐标表示的'充要条件。

  以及它们的一些简单应用,以上三点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本节课的难点是向量垂直的坐标表示的充要条件以及它的灵活应用。

  三:说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

  因为本节课重点的坐标表示公式的推导相对比较容易,所以这节课我准备让学生自行推导出两个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公式,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几个重要的结论:如模的计算公式,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向量垂直的坐标表示的充要条件。

  (2)讲解式教学法

  主要是讲清概念,解除学生在概念理解上的疑惑感;例题讲解时,演示解题过程!

  主要辅助教学的手段(powerpoint)

  (3)讨论式教学法

  主要是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来加深对较难问题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创新能力。

  四:说学法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展开,借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上和学生的交流,从而达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通过精讲多练,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如让学生自己动手推导两个向量数量积的坐标公式,引导学生推导4个重要的结论!并在具体的问题中,让学生建立方程的思想,更好的解决问题!

  五: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准备这样进行:

  首先提出问题:要算出两个非零向量的数量积,我们需要知道哪些量?

  继续提出问题:假如知道两个非零向量的坐标,是不是可以用这两个向量的坐标来表示这两个向量的数量积呢?

  引导学生自己推导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公式,在此公式基础上还可以引导学生得到以下几个重要结论:

  (1) 模的计算公式

  (2)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3)两向量夹角的余弦的坐标表示

  (4)两个向量垂直的标表示的充要条件

  第二部分是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使学生更加熟悉公式并会加以应用。

  例题1是书上122页例1,此题是直接用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公式的题,目的是让学生熟悉这个公式,并在此题基础上,求这两个向量的夹角?目的是让学生熟悉两向量夹角的余弦的坐标表示公式例题2是直接证明直线垂直的题,虽然比较简单,但体现了一种重要的证明方法,这种方法要让学生掌握,其实这一例题也是两个向量垂直坐标表示的充要条件的一个应用:即两个向量的数量积是否为零是判断相应的两条直线是否垂直的重要方法之一。

  例题3是在例2的基础上稍微作了一下改变,目的是让学生会应用公式来解决问题,并让学生在这要有建立方程的思想。

  再配以练习,让学生能熟练的应用公式,掌握今天所学内容。

  然后是学习小结(由学生完成)

  最后作业布置!

4、《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案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其意义, 理解平面里的任何一个向量都可以用两个不共线的向量来表示;能够在具体问题中适当地选取基底,使其他向量都能够用基底来表示。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探索与发现的形成过程,体会由特殊到一般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初步掌握应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分解向量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向量的应用意识,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及积极探索勇于发现的学习品质.

  二、教学重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三、教学难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方法:探究发现、讲练结合

  五、授课类型:新授课

  六、教 具:电子白板、黑板和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课,板书课题

  由导弹的发射情境,引出物理中矢量的分解,进而探究我们数学中的向量是不是也可以沿两个不同方向的向量进行分解呢?

  (二)复习铺路,渐进新课

  在共线向量定理的复习中,自然地、渐进地融入到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师生互动合作的探究与发现中去,感受着从特殊到一般、分类讨论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碰撞的火花,体验着学习的快乐。

  (三)归纳总结,形成定理

  让学生在发现学习的过程中归纳总结出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并给出基底的定义。

  (四)反思定理,解读要点

  反思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实质即向量分解,思考基底的不共线、不惟一和非零性及实数对

  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五)跟踪练习,反馈测试

  及时跟踪练习,反馈测试定理的理解程度。

  (六)讲练结合,巩固理解

  即讲即练定理的.应用,讲练结合,进一步巩固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七)夹角概念,顺势得出

  不共线向量的不同方向的位置关系怎么表示,夹角概念顺势得出。然后数形结合,讲清本质:夹角共起点。再结合例题巩固加深。

  (八)课堂小结,画龙点睛

  回顾本节的学习过程,小结学习要点及数学思想方法,老师的“教 ”与学生的“学”浑然一体,一气呵成。

  (九)作业布置,回味思考。

  布置课后作业,检验教学效果。回味思考,更加理解定理的实质。

  七、板书设计:

  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意向量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

  ,使

  .

  2.基底:

  (1) 不共线向量

  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

  (2) 基底:不共线,不唯一,非零

  (3) 基底给定,分解形式唯一,实数对

  存在且唯一;

  (4) 基底不同,分解形式不唯一,实数对

  可同可异。

  例1 例2

  3.夹角

  :

  (1)两向量共起点;

  (2)夹角范围:

  例3

  4.小结

  5.作业

5、《积的近似数》数学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会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

  能力目标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情感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口算。 0.8×2= 6×0.9= 5×0.5 = 40×0.2= 7×0.8= 25×4 = 300×0.4= 1.5×0.8=

  2、用“四舍五人法”求出每个小数的近似数。(投影出示)

  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三位小数

  4.51692

  328.9604

  思考并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填空)

  (1)怎样用“四舍五人法”将这些小数保留一位小数或两位小数,取它们的近似值? (2)按要求,它们的近似值各应是多少?

  3、揭题谈话: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板书课题:积的近似值)

  二、合作探究

  谈话引出例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动物的嗅觉最灵敏吗?(生回答)所以人们常用狗来帮助侦探、看家。那狗的嗅觉到底有多灵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数据:

  1、出示例6: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狗约有多少个嗅觉细胞?

  2、读题,找出已知所求。

  3、生列式,板书:0.049×45

  4、生独立计算出结果,指名板演并集体订正。

  5、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1)积的小数位数这么多!可以根据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2)保留一位小数,看哪一位?根据什么保留?

  (3)横式中的结果应该怎样写?

  6、专项练习: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0.8×0.9 ≈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1.7×0.45≈

  三、拓展应用

  1、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2、小刚的体重是21.5千克,

  他爸爸的体重是他的3.3倍。

  小刚的爸爸的体重大约是多少千克?

  (得数精确到十分位)

  3、两个因数的积保留两位小数的近似数是3.58,准确数可能是下面哪个数?

  3.059 3.578 3.574 3.583 3.585

  四、总结

  谁来小结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

  五、作业布置

  P.13页2题

6、《积的近似数》数学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口算

  1.2×0.3、0.7×0.5、0.21×0.8、1.8×0.5

  1-0.82、.3+0.74、1.25×8、0.25×0.4

  2、用“四舍五入法”求出每个小数的近似数。(投影出示)

  2.095、4.307、1.8642

  思考并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填空)

  (1)怎样用“四舍五入法”将这些小数保留整数、一位小数或两位小数,取它们的近似值?

  (2)按要求,它们的近似值各应是多少?

  3、揭题谈话: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板书课题:积的近似值)

  二、尝试

  谈话引出例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动物的嗅觉最灵敏吗?(生回答)所以人们常用狗来帮助侦探、看家。那狗的嗅觉到底有多灵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数据:

  1、出示例6: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所以狗能闻出坏蛋身上的气味。狗约有多少个嗅觉细胞?

  2、读题,找出已知所求。

  3、列式,板书:0.049×45。

  4、独立计算出结果,指名板演并集体订正,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5、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1)积的小数位数这么多。可以根据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学生独立探究,指名说说取近似值的过程和理由。

  (2)保留一位小数,看哪一位?根据什么保留?

  (3)横式中的结果应该怎样写?强调横式中应当用约等号,而不能用等号。

  6、专项练习(根据下面算式填空)

  3.4×0.91=3.094积保留一位小数是(),保留两位小数是()。

  7、计算下面各题。

  0.8×0.9(得数保留一位小数)1.7×0.45(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三、运用

  一千克白菜的价钱是6.78元,妈妈买了0.8千克,应付多少题?(虽然此题没要求保留两位小数,但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比分更小的`钱币,所以应保留两位小数。)

  课后小结

  谁来小结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

  课后习题

  1、根据下面算式填空。

  3.4×0.91=3.094

  积保留一位小数是( )积保留两位小数是( )

  2、两个因数的积保留两位小数的近似数是3.58,准确值(三位数)可能是下面哪个数?

  3.059 3.578 3.574 3.583 3.585

  3、两个因数的积保留整数的近似数是14,精确值可能是哪些数?个位上的数是4,十分位的数是4、3、2、1、0;个位上的数是3,十分位上的数是5、6、7、8、9。

  板书

  积的近似数

  2.45×2.5≈6.13(元)

  竖式

  答:

7、小学五年级《积的近似值》数学教案一等奖

  教学要求:

  1、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2、比较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教学用具:投影、口算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1、出示例3图:孩子们最近我们社区宣传栏的玻璃坏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大的一块玻璃吗?怎么列式?(板书:0.8 ×1.2)

  2、尝试计算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想想是怎样算的?

  师: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现在能否还用这个方法来计算1.2×0.8呢?

  如果能,应该怎样做?(指名口答,板书学生的讨论结果。)

  示范:

  1. 2扩大到它的10倍1 2

  × 0. 8扩大到它的10倍× 8

  0.9 6缩小到它的1/100 9 6

  3、1.2×0.8,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1.2扩大10倍变成12,积就扩大10倍;再把乘数0.8扩大10倍变成8,积就又扩大10倍,这时的积就扩大了10×10=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96再缩小100倍。

  4、观察一下,例3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因数的位数和等于积的小数位数。)想一想:6.05×0.82的积中有几位小数?6.052×0.82呢?

  5、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师:请做下面一组练习

  (1)练习(先口答下列各式积的小数位数,再计算)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①你是怎样算的?(先整数法则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

  ②怎样点小数点?(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最右边起,数几位,点上小数点。)

  ③计算0.56×0.04时,你们发现了什么?那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通过通过以上的学习,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的?

  (3)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抽象概括出P.5页上的计算法则,并让学生打开课本齐读教材上的法则。(勾画做记号)

  (4)专项练习

  ①判断,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0.0 2 4 0.0 1 3

  × 0.1 4 × 0.0 2 6

  9 6 7 8

  2 4 2 6

  0.3 3 6 0.0 0 0 3 3 8

  ②根据1056×27=28512,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05.6×2.7= 10.56×0.27= 0.1056×27= 1.056×0.27=

  三、应用

  1、在下面各式的积中点上小数点。

  0 . 5 8 6 . 2 5 2 . 0 4

  × 4. 2 × 0 . 1 8 × 2 8

  1 1 6 5 0 0 0 1 6 3 2

  2 3 2 6 2 5 4 0 8

  2 4 3 6 1 1 2 5 0 5 7 1 2

  2、做一做:先判断积里应该有几位小数,再计算。

  67×0.3 2.14×6.2

  3、P.8页5题。

  先让学生说求各种商品的价钱需要知道什么?再让学生口答每种商品的重量,然后分组独立列式计算。

  四、体验

  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P8 7、9题。P9 13题。

8、小学五年级《积的近似值》数学教案一等奖

  教学要求:

  使学生会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教学重点: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用具:投影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口算。

  1.2×0.3 0.7×0.5 0.21×0.8 1.8×0.5

  1—0.82 1.3+0.74 1.25×8 0.25×0.4

  0.4×0.4 0.89×1 0.11×0.6 80×0.05

  2、用“四舍五人法”求出每个小数的近似数。(投影出示)

  保留整数

  保留一位小数

  保留两位小数

  2.095

  4.307

  1.8642

  思考并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填空)

  (1)怎样用“四舍五人法”将这些小数保留整数、一位小数或两位小数,取它们的近似值?

  (2)按要求,它们的近似值各应是多少?

  3、揭题谈话: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板书课题:积的近似值)

  二、尝试:

  谈话引出例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动物的嗅觉最灵敏吗?(生回答)所以人们常用狗来帮助侦探、看家。那狗的嗅觉到底有多灵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数据:

  1、出示例6: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狗约有多少个嗅觉细胞?

  2、读题,找出已知所求。

  3、生列式,板书:0.049×45

  4、生独立计算出结果,指名板演并集体订正。

  5、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1)积的小数位数这么多!可以根据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2)保留一位小数,看哪一位?根据什么保留?

  (3)横式中的结果应该怎样写?

  6、专项练习(根据下面算式填空)

  3.4×0.91=3.094

  积保留一位小数是()。

  积保留两位小数是()。

  7、尝试后练习:

  ▲P.10页做一做1.计算下面各题。

  0.8×0.9(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7×0.45(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判断,并改错.

  10.286×0.32=3.29(保留两位小数)3.27×1.5=4.95 1.78×0.45≈0.80(保留两位小数)

  1 0 .2 8 6 3 . 2 7 2 . 0 4

  × 0. 3 2 × 1. 5 × 2 8

  2 0 5 7 2 1 6 3 5 1 6 3 2

  3 0 8 5 8 3 2 7 4 0 8

  3. 2 9 1 5 2 4. 9 0 5 5 7 1 2

  三、运用

  1、P.13页2题

  2、两个因数的积保留两位小数的近似值是3.58。准确值可能是下面的哪个数?

  3.059 3.578 3.574 3.583 3.585

  四、体验:

  谁来小结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

  五、作业:

  P.8页1

  六:课后反思:

9、小学五年级《积的近似值》数学教案一等奖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用具:放大的复习题表格一张(投影)。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

  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

  ⑴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3元×3=9元5角×3=15角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元

  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3.5×3表示什么?(3个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扩大10倍3 5角

  × 3 × 3

  1 0. 5元1 0 5角

  缩小10倍

  105角就等于10.5元

  (6)买5个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0.72×5你们会算吗?(生试算,指名板演。)

  ⑴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板书:0.72

  × 5

  (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示范:0. 7 2扩大100倍7 2

  × 5 × 5

  3. 6 0 3 6 0

  缩小100倍

  (4)回顾对于0.72×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100倍。(提示: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5)专项练习

  ①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

  0.34 3.5 0.201 5.02

  ②把353缩小10倍是多少?缩小100倍呢?1000倍呢?

  ③判断

  13.5

  × 2

  2. 7 0

  (6)小结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

  l计算7 ×4 0.7×4 25×7 2.5×7

  观察这2组题,想想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怎样计算小数乘以整数?

  ①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

  ②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③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l专项练习练习一4

  二、运用

  1、填空。

  4.5()0 .7 4()

  × 3 × 3 × 2 × 2

  ()1 3 5()1 4 8

  2、做一做书p3 2

  三、体验:(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四、作业:练习一1、2、3

  五、板书:小数乘整数1

  3.5元3 5角

  × 3 × 3

  1 0. 5元1 0 5角

  例2

  0. 7 2扩大到它的100倍7 2

  × 5 × 5

  3. 6 0 3 6 0

  缩小到它的1/100

  六、课后反思:

10、初中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教案一等奖

  一、说教材

  (一)本节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数轴”的发展,它的建立,使代数的基本元素(数对)与几何的基本元素(点)之间产生一一对应,数发展成式、方程与函数,点运动而成直线、曲线等几何图形,于是实现了认识上从一维空间到二维空间的发展,构成更广阔的范围内的数形结合、互相转化的理论基础。因此,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沟通代数和几何的桥梁,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直角坐标系的基本知识是学习全章及至以后数学学习的基础,在后面学习如何画函数图象以及研究一些具体函数图象的性质时,都要应用这些知识;注意到这种知识前后的关系,适当把握好本小节的教学要求,是教好、学好本小节的关键。如果没有透彻理解这部分知识,就很难学好整个一章内容。

  (二)教材内容的选择

  这节课所选用的教学内容是:6.1.2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二课时)。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知识目标:能根据坐标(都为整数)描出点的位置,能在方格纸中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描述事物的位置。

  能力目标:通过多不同象限的点的坐标的符号的研究,培养归纳、概括能力。

  思想目标:在教学中渗透分类的思想,初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难点:总结各象限点及坐标轴的坐标的符号。

  (四)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根据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的位置,这是因为:

  1.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求学生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能够使它成为有关论证思维工具。

  2.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而平面直角坐标系应用相当广泛,它是代数、几何学里最基本,最重要的解题的工具之一。

  教学难点:总结各象限点及坐标轴的坐标的符号。是通过学生的探究实现的,用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记忆。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我采用的是讲练结合的方法。

  因为本节课的知识点之一是“象限”,这就需要教师的精讲。教师要引导学生去理解心知,并配合相关的练习,引导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学法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会质疑,会尝试”学生有得必先有疑,只有产生疑问学习才有动力。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这样使学生感知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从而使学生达到理解消化的目的`。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学会、更应让他们会学。所以,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两个探究问题,让他们自己探究,归纳。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课堂程序

  (一)以旧带新:

  利用上一节课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初步认识,设计了一道口答题,(看图说出各点的坐标)设计意图是复习有关旧知识,可帮助学生理解新知,从而引出新课。

  (二)教学新知

  1.象限的概念

  以教师讲解的方式介绍四个象限的概念。

  (设计意图:象限这种概念的教学还是以教师的讲解为宜。)

  2.各象限点的坐标的符号情况由学生探究。

  具体安排是由例题、练习题作为铺垫进行探究,设计意图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已有利于对四个象限概念的理解,有有利于对点的坐标的理解。

  3,同一图形在不同直角坐标系的坐标不同。也是由学生进行探究,具体由三步组成,一是找坐标轴,二是写坐标,三是从新建立坐标系并写出坐标,由浅入深的进行探究,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

  4、练习:一部分出现在新课几探究后,一部分出现在新课后,题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变式练习,可考察思维的灵活性和全面性。又体现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实用价值,突出考察思维的全面性和深刻性。

  练习的要有一定的梯度,首先,基础型的题,找一名基础稍差的学生来说,增强其信心,其次,作图题,由于题的不是难点,由全体学生笔练完成,不必探究。

  (三)总结归纳

  本节课的小结,由教师进行小结,一方面可以小结新知,另一方面小结平面直角坐标系的重要性及广泛用途。

  (四)作业

  A组B组两种领型,分两种层次,即利于面向全体,又利于分类推进。

  板书:

  6.1.2平面直角坐标系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