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一等奖说课稿

2023-09-23 12:33:40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一等奖说课稿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一等奖说课稿

1、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一等奖说课稿

  一、说课内容

  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84页—85页《角的初步认识》。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活动认识角的基本特征。如果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定了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结合生活情景,能正确地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2、能力目标:能正确判断角,能初步比较角的大小,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増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中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并能正确判断角。

  教学难点: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边的长短无关,与它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五、说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学具:多媒体、三角板、活动角、长方形纸。

  六、说教法学法

  教法

  根据教村内容的编排特点,为了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情景教学法。在教学中,我注重创设学生熟的生活情景,把角的认识和生活情景紧密的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引导探究法。低年級的学生的知识和思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大部分学生的操作能力、想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还不能很好的有机结合。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引导探究法来组织学生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

  学法

  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观察发现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是本节课学生的主要学习方法。让他们在找一找、摸一摸、折一折、比一比、说一说等系列活动中感知角的基本特征。

  七、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从每周一升的五星红旗和少先队员佩戴的红领巾引出角。

  (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角在学生头脑中已经有了一个模糊的概念,这样的导入,可以帮助学生找到生活与新知的链接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课标》指出“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这一环节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从实物中抽象出角,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二是自主探究比大小,意义建构。

  第一层次:从实物中抽象出角,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课件展示学生所提到的实物,指名找出其中的角,学生回答时,电脑闪烁那个角并抽象出角的形状。再请学生仔细观察这几个角,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并小结:在数学王国里,把尖尖头叫角的顶点,把两条直直的线叫角的边。同时指出正确的指角方式,并出示练习题强化角的各部分名称。接着让学生指一指、摸一摸三角尺上的角,使他们通过亲身体会,充分感知角有一个尖尖的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紧接着出示儿歌,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

  (设计意图:从直观形象到抽象,帮助学生在厚实的感性经验的支撑下深刻地建立起角的表象,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同时蕴涵了“数学从生活中来”的大数学观。)

  接下来,电脑出示练一练2:这些都是角吗?即想想做做第1题,我补充了三道题,让学生真正会判断角。练一练3:每个图形里有几个角,即想想做做第2题两道练习题,帮助学生及时巩固,加深印象。

  第二层次:自主探究比大小,意义建构。我创设了狮子和老虎争吵的环节,出示准备好的两个大小相同,边长不同的角,让学生猜一猜,这两个角谁大?谁小?引发“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这个问题。然后,分四步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第一步,学生通过操作活动角,感知并交流角有什么变化?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第二步,教师利用活动角演示这一过程,引导学生感知活动角的变化:两条边张开得越开,角就越大,从而明白“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第三步,学生讨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有没有关系,课件动态演示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教师完成相应板书,并让学生熟记这两句话。同时出示儿歌强化理解。最后,教师把黑板上角的两条边分别延长再次验证:“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在此基础上多媒体出示练一练4:判断对错。强化理解。

  (设计意图:我是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来设计的。他们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差,概念的理解与掌握需要老师提供多种方式演示。)

  (三)综合应用,拓展延伸

  我设计了考一考:考考大家的眼力,图中一共有几个角。同时进行再次拓展。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本着趣味性、思考性、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设计练习。)

  (四)课后练习:

  出示一张正方形的纸,要求:用剪刀剪去一刀后,这张纸还剩几个角?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巩固了知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一举多得。)

  最后谈谈通过这节课的活动,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对角的知识还有什么疑问。

  八、说教学反思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我将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个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通过找一找、摸一摸、做一做、比一比、说一说等形式,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学握知识形成技能。此外,在教学中,我还充分应用了多媒体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使学生的眼脑手口协调活动,为学生创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力求使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践能力的广阔天地。另外,创设有趣的数学情境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很大的帮助,如:在引入新知的时候,插入学生升旗的动画,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更有兴趣的来学习有关角的知识;在“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时,我创设了狮子和老虎争吵的环节,出示准备好的两个大小相同,边长不同的角,让学生猜一猜,这两个角谁大?谁小?引发“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这个问题。最后让学生观察、欣赏生活中的角,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学生真正学会“生活即数学,数学即生活”。

  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这一难点突破不好,没有给学生留有充分的讨论时间,导致讨论结果不好。今后在教学时应更好的把握学情,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一等奖说课稿

  一、教材

  《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第三章第一课时内容。在此之前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同时又是后面学习《直角》的前提。在几何初步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效果。

  根据新课标对小学数学的要求,基于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情感目标: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

  为了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

  1、重点:由于本节内容比较抽象,通过实例才能很好的理解,因此我将重点确定为通过实例初步认识,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难点:由于低年级学生空间抽象思维还没发展完全,因此我将难点确定为初步学会比较角的大小。

  二、教法和学法

  数学培养人的思维,因此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出发,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教法:整个课时将指导学生观察、操作、演示、验证、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

  2、学法:充分遵循感知——表象——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用了看一看、找一找、猜一猜等学习手段,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三、教学过程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情绪低落时思维水平只有在情绪高涨时的二分之一。说明人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想方设法的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整堂课都处在“好奇”“好学”的高昂学习情绪中,使教学过程始终对学生有种吸引力,吸引他们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

  1、情境导入:同学们讨论自己学校的美丽之处。由此导入教材的情境图。

  2、初步认识角:

  (1)在生活中发现角,出示课本主体图找一找校园里哪里藏着角。

  (2)摸三角板上的角,真切的感受角有一个尖尖的扎手的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并介绍各部分名称。

  (3)引导学生总结出“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4)找出39页图中藏着的角,并说出各部分名称。

  (5)拿出学具袋中的小圆片,小组间讨论,怎样将园片折出一个角来。

  (6)展示学生的折角。

  本领域的教学注重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找角”“指角”体会身边到处都有角的存在,通过“摸角”感受角的特点,通过“折角”体会角的形成过程。总之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想法,进一步强化角的概念。

  3、比较角的大小:

  (1)集体游戏,学生拿出活动角各自做一个角。

  (2)教师要求如何使它变大变小。

  (3)教师介绍角的比较方法:两个角的顶点和其中一条边重合,另一条边在外面的角大。

  (4)同桌之间做比比谁的角大的游戏。

  (5)指名上台和老师长的活动角比较大小。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和开口程度有关”。

  这样的设计做到了让学生在“做中学”、“乐中学”。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

  4、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让学生理清思路回顾这节课所学知识点。

  5、布置作业。

  四、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师教师的微型教案,是一种高浓缩的提炼艺术,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力措施之一。优秀的板书设计,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帮助学生把握重点,理清思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此,我设计如下板书:

  角的初步认识

  角的共同特征:都有一个顶点都有两条直的边。

  该板书紧扣课文主体,通过板书学生可以回忆整节课的教学内容,简单明了。

  五、媒体应用

  幻灯片的使用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抽象的几何知识在幻灯动画的演示中变得更形象具体,学生更容易理解,同时将练习通过幻灯直接出示可以节约课堂上教师板书的时间,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使练习变得更加多样化。

3、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一等奖说课稿

  一、关于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角》的第一课时。本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角。角是一种最基本的几何图形,认识角是进一步认识其他几何图形的基础。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体会平面图形与简单几何体的关系,初步体会:“角在图形上”。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

  2、学生分析:

  在生活中,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所以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教学时,我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活动,丰富学生对角的认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教学目标:

  为了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依据课程标准及三维目标要求,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②过程与方法:

  在“找一找”、“摸一摸”、“画一画”、“指一指”、“做一做”等活动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探索角的特点、认识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让学生在认识角的活动的过程中,体会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价值,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尊重事实的理性精神。

  b、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情景中,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c、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实际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4、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在头脑中抽象出角,形成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各部分的名称以及读、记的方法,感受角的大小。

  教学难点:感受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5、教学准备:

  教具:视频和课件、3个实物闹钟。

  学具:剪刀、三角尺、小棒、硬纸条、纸扇、课前作业题、方格纸。

  二、说教法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我采用了创设直观情境教学法、演示操作及引导学生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1、观察思考法

  学生在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训练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留意身边的事物,培养了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践操作法

  在动手实践中,化抽象的数学知识为看得着、摸得到的东西,学生既获得知识,又学会了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自主探究法

  学生之间通过讨论、小组合作交流,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四、教学过程

  基于对新教材新课标的理解,本着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以人为本、渗透德育,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①、观看视频

  老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好吗?

  (播放第49届世界乒乓球男女混合双打颁奖仪式视频)

  老师:好,同学们视频看完了,谁来告诉我你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老师:谁来说说看到这个激动人心的场景你有什么感想?

  (在这里渗透德育:热爱祖国,好好学习,为国争光)

  ②、引入课题

  老师:大家刚才看到的我国的五星红旗上有什么图案?

  老师:对,是五角星。那现在大家再仔细观察一下五星红旗上的五角星有什么特点?(出示课件:五星红旗图)

  老师:对了,大家观察的真仔细:有五颗五角星,每一颗五角星上都有五个角。你认识角吗?你了解它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角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是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激发爱国热情,并由五角星图案引入课题)

  2、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①、找一找生活中的角,初步感知角。

  老师:其实角在我们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生活中也处处存在着角,只要你善于认真观察。

  课前作业1:

  你认识角吗?你还能在哪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

  同桌讨论交流。

  全班汇报:学生拿实物边指边说:比如剪刀、三角尺、钟表上、长方形、正方形、书本的封面上、红领巾上等。

  同学们找到这么多物体的面上都有角,你们真棒!

  ②、认识抽象角。

  老师也找了一些物体,观察:在这些物体的面上有角吗?

  如果把这些角画出来,是什么样的图形呢?请小朋友仔细看。(动画演示拓角的过程:认识抽象角)

  指着画出的角介绍:像这样的图形都是角。

  ③、探究角各部分的名称。

  讨论: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些角的图形有相同的地方吗?

  汇报交流:都有2条直直的线,而且2条线有一头是接在一起的。

  课前作业2:

  角由几部分组成?你能分别给它们起个名字吗?

  同桌讨论交流。

  全班汇报。

  学生甲:(上黑板指着说)这两条直直的线叫角的边,两条边接在一起的点就是角是顶点。

  老师:好,真棒!她用了2个词:顶点和边,你们同意吗?

  ④、感知角的特征。

  摸一摸三角尺上角的顶点和它的两条边,说一说有什么感觉?

  小结:

  a、顶点是尖尖的,边是直直的。

  b、每个角都有1个顶点,2条边。

  教师结合课件演示边画边板书。

  ⑤、从生活中再次找角。

  课件演示:生活中到处都有角,大家看这幅画中哪里有角?

  (边看边找角)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先在实物上找角;在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抽象出角的图形,让学生感知角的特点,符合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一般规律,体现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建立在己有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在抽象出角的图形后,引导学生再回到生活情境中,在周围的物体上找角。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对角的表象积累,而且进一步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观察比较,感悟角的大小

  ①、认识角是有大小的。

  老师:同学们找到了这么多角,这些角都一样大吗?

  课前作业3:

  你认为角都一样大吗?有无大小之分?那么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验证一下你的说法吧!

  小组讨论:

  全班汇报交流。

  学生甲:用小棒搭2个角验证角有大小之分。

  学生乙:用2根硬纸条做1个角,边说边旋转角的一条边,使角慢慢变大。

  学生丙:将2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重叠,看另一条边的位置,就知道哪个角大。

  ②、探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老师:通过大家刚才的展示,发现角是有大小的,那么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同桌讨论交流)

  老师:大家可以打开纸扇再合拢,看角有什么变化?(打开纸扇角变大,合拢纸扇角就变小)

  再看课件演示:角的变化,谁来总结?

  学生小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两条边叉开越大角就越大,叉开越小角就越小。

  老师: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有关吗?

  火眼金睛:想一想,哪个角大?(课件出示两条边长短不一样但大小一样的2个角)(学生先用小棒验证后电脑再演示两个角重合的过程)

  学生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③、比较角的大小。

  出示3个钟表实物:

  (在这里渗透德育:珍惜时间,守时诚信)

  转动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两根针就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

  下面钟面上的3个角,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设计理念:在感悟角的大小这个环节中,我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亲自去实践体验,让学生用准备好的活动角和纸扇,随意扯动角的两条边,观察角的变化,并在小组讨论,再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最后得出结论)

  4、画角

  ①、学习画角的方法。

  老师:你会画角吗?

  学生尝试在方格纸上画出所喜欢的角。(老师巡视观察)

  老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课件演示画角的过程)

  ②、画出大小不同的角。

  老师:刚才大家在方格纸上画了一个角,你看它多孤单呀!你能在它的左边画一个大姐姐在它的右边再画一个小妹妹跟它一起玩吗?比一比谁画的最漂亮!(渗透人与人之间的亲情)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的设计既能有效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又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积累操作学习的经验,不断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

  5、课堂小结

  这节课,每一位同学都开动了脑筋,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和同学之间的密切配合,从生活中获得了许多新知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谁想说说你的收获!或你还有哪些疑惑?说出来,大家一起讨论一下?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与课的开始相互照应,使数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再一次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大社会成为小课堂的延伸,成为学生获取更多知识的大舞台)

  6、课堂练习

  设计理念:通过以上教学,学生对角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些练习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

  7、教学反思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让学生从生活中观察角的存在,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材料制作角,从而体会角的大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然后进行合作探索、汇报交流,将学习主动权放给学生。在角比较的环节中,通过多种比较方法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和空间观念,这样,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思。

  以上是我的教学设想,这节课的设计以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导,以新教材为载体,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以活动学习和合作探索为主要方式,让整个教学过程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之中,打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实现他们之间的有效沟通。那么,学生将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中去挖掘无尽的教育财富,生活世界也就成了学生最丰富的学习资源。

4、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使学生能积极参与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难点: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角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份礼物,大家认识它吗?(五角星)想得到它吗?(出示五角星)

  生:

  师:老师要把这颗智慧星送给这节课认真听讲,发言积极,表现最优秀的小朋友,大家有没有信心得到它。

  生:

  师:一看大家就信心十足,那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五角星吗?

  生:因为它有五个角。

  师:你们可真聪明,那能指出它的角都在哪里吗?(白板批注)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图形———角,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对角进行初步的认识。(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新知,认识角

  1.呈现教材的主题图,找生活中的角

  师:你们刚才能够指出五角星中的角,大家都很聪明,老师今天带同学们走进一个美丽的校园,(白板插入视频)仔细观察,你在校园中能找出藏着的角么?看看谁的眼力最好。(白板上批注)

  师:看来大家都很善于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校园,这么快就找到了这么多的角。那在我们身边很多地方都有角,你们能找到它吗?现在把你在生活当中找到的角说给你的同桌听,看谁找到的角最多。老师也在生活中找到了一些角。(幻灯片演示)

  2.结合情境,合作交流,

  〖活动一 〗感知

  从实物中抽象出角,课件出示实物

  钟面 剪刀 三角板

  师: 刚才,同学们对角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老师这里还有一些物品,仔细观察,这些物品中有角么?谁上来指一指?你指的非常正确!下面为了方便大家观察,让我们给这些角脱去漂亮的外衣,就变成这样, 【课件演示 从实物抽象出角来】下面请同学们观察这三个角,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然后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生2: 角两边直直的

  生1: 角尖尖的

  师:刚才同学们看到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顶点,看到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板书:顶点 边)《白板批注》那么一个角有几个顶点?有几条边呢?

  〖活动二〗实际操作,丰富认识,制作角

  师: 我们现在知道了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那么课前老师给每人准备了一个小信封,信封里有两根硬纸条,按扣下面就请大家开动脑筋,想办法用它们做成一个角,看谁最先做出来。

  师:老师也做了一个活动角。下面请同学们像老师这样张开活动角,逐渐合拢活动角,并认真思考一下,看看你有什么发现。(白板演示角变大,角变小)

  生:

  师总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师:同学们都很善于发现,下面老师还有个问题想请大家思考一下,如果让你们现在每人做一个角,使你做的角和同桌做的角一样大,你们应该怎么做?通过什么办法就能知道两个角一样大了呢?下面请同桌两个人合作探索一下。(比的时候要注意,两个角的顶点要对齐,一条边也对齐)

  师:现在老师这里有两个角,大家猜一猜,这两个角的大小?到底谁说的'正确呢?大家仔细观察,

  生:小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活动五〗 画角

  师: 刚才我们认识了角, 你们想不想把它画出来呢?现在在自己的练习本上任意画一个角。【学生画 师巡视】 说一说 , 你是怎样画的。

  生1: 我是照着三角板画的

  生2: 我是先画两条边,再画顶点。

  生3: 我是先画顶点,再画的边。

  师: 很好!看来同学们很有探索精神!下面请你们仔细观察老师是怎样画角的。师示范画角边说明,重点突出“先画顶点,再用尺子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并请学生说一说教师画角的方法,并出示儿歌。板书:

  三. 课堂小结,巩固练习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角,下面谁来说一说,你知道了角的哪些知识?(课件出示儿歌)

  2.做一个小小设计师:设计一幅有角的图画。

5、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一等奖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内容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6~58页《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操作活动中,经历直观认识角的过程,知道角的大小与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2、知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学会画大小不同的角。

  3、能在长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或生活物品中找到角,激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难点

  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大三角板、圆形纸、活动角。

  学生准备:学具袋(内有小棒若干根、吸管、圆形纸、20厘米长的线绳一条)。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激趣导入。

  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去数学的图形王国里走一走,看看在那里能学到什么新知识,获得什么新本领,好不好?

  (课的引入抓住了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探索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

  二、引导探究,合作交流。

  活动一:猜图形,揭示角。

  1、课件出示四个图形,每个图形都被遮住一部分,只露出他们的角,猜猜他们是什么图形。

  2、根据学生的回答,揭示角,课件演示将角剪下来。

  活动二:观察角,认识角。

  1、引导学生观察每个角的样子,概括出角都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

  2、出示几个典型的图形,让学生判断是不是角。

  (从学生熟悉的四个图形中引入角,通过三次“指角”,使学生逐步建立了正确的“角”的表象,逐渐渗透了“角是由一点出发,引出的两条线”这一知识,从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注意了知识的渗透,为学生继续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做好了铺垫。)

  活动三:联系实际,找角。

  1、 在生活中找角。

  2、 在图形中找角。

  课件出示:

  (让学生从身边找角,使学生经历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在图形中找角,使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

  活动四:动手操作,做角。

  学生每四人为一组,组长拿出学具袋,小组内每人任选一样物品做角。

  活动五:玩活动角。

  1、学生操作:让其中一条边不变,转动另一条边,有什么发现?

  2、师拿出两个一样大的角,但边一长一短,让学生比较角的大小。从而体会到教的大小与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通过做角,玩角,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体会、理解角的组成和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这些知识点。注重了学生的观察、操作与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

  活动六:体验感悟,画角。

  课件演示画角过程,学生在本上画角。

  三、总结提升,自我建构。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共同编一首儿歌做总结。(板书)

  一个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时,要记牢,先画顶点再画边。

6、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克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法建议

  认识重量单位“克”与“千克”,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知识.虽然在生活中他们接触过重量问题,但对重量单位还缺乏认识,重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所以在让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安排了以下三个层次:

  1.在复习准备过程,通过让学生判断语文书和数学书谁重谁轻,学生用手掂出语文书重数学书轻,老师进一步追问:语文书有多重,数学书有多重,语文书比数学书重多少等问题,学生答不出,引出重量单位,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在学习新课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掂一掂2分硬币和2袋精盐,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重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为了使学生比较具体地感知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教师可拿出课前准备好的1克、10克、100克、1000克大米,让学生看一看,掂一掂.

  教科书中没有说明天平的使用方法,教学时可以给予适当的说明.除天平之外,教师还应介绍其他的称量工具,如台秤、电子秤等,并简单说明它们的用法.

  3.在巩固反馈过程中,重视用多种多样的练习,区分克与千克.

  本节课建议采用分组授课,这样便于准备学具,使每个同学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同时可以体现团结合作的精神.

  课题一:克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克,初步建立1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准备

  天平(自制天平)、两个苹果、一个梨(两个苹果一样重,梨比苹果重些.)一个2分币、一些黄豆、15个图钉.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苹果,一个梨和一个2分币.

  教学过程

  1.新课

  教师让学生拿出一个苹果和一个梨(或播放视频"谁重谁轻" 下载),掂一掂.再提问:“哪个重一些?”(学生意见不一.)

  教师:究竟哪个重些,哪个轻些,光靠手掂很难说准确,老师为你们请来了一位“裁判”来帮忙(出示天平),这位公平的裁判就叫做“天平”.

  (出示天平图或播放视频"天平的结构" 下载)边指点边讲解:天平像一位“机器人”,它长着一对长长的手臂,两只大手托着两只盘子,可以上下摆动,头上长着一根指针.当两边盘子里物品一样重时,指针指向中间的刻度线;如果左边物品的.重量比右边重,指针就向左偏;如果右边物品的重量比较重,指针就向右偏.

  教师演示(或播放视频"天平的使用" 下载):先拿出两个苹果,分别放在天平左右两个盘里,让学生观察天平指针的情况,并指出:当指针在标尺中间时,天平两端平衡,表示两个苹果重量相等.

  教师指出:天平还可以用来称东西的重量.拿出一个2分币,提问:

  “这个2分币有多重?”说明表示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的大小一般用克做单位.

  板书:克.

  “1克有多重?”

  向学生介绍1克的砝码.并说明用天平称东西重量时需要用砝码.一般左边盘内放置所称的东西,右边盘内放置砝码.

7、小学数学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一等奖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四册112113页角的初步认识和说说做做,练习二十二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从一个点起画角)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技能。

  4.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掌握角的画法。

  教学难点:通过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图形和掌握角的画法。

  教具:三角板、红领巾、扇面、棋盘面

  学具:两根硬纸条、图钉、橡皮头、直尺、小棒、彩纸

  教学程序:

  一、导入

  师板书:角。问:这个字你们认识吗?(齐读)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来认识角、研究角。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见过有角的图形吗?说说看,哪些图形上有角?(生举例)

  说到三角板,师出示准备好的三角板:老师这里就有一把三角板,谁愿意上来给大家指一指三角板上的角?现在老师把它贴在黑板上,(指直角),把这个角描下来,请小朋友注意看好,老师是怎么描的?

  说到红领巾,师再出示红领巾,红领巾上有几个角呢?谁来指一指?

  老师也把它贴到黑板上,把这两个角描下来(锐角和钝角)。

  看,黑板上现在留下的这些图形就叫角。

  二、初步认识角

  1.请小朋友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三个角,说说你看到的角是什么样的?(两条直直的线,一个尖尖的点)

  师:这两条直直的线和这个尖尖的点,都有个好听的名字,有谁知道?(如果学生不知道,师介绍)我们把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板书)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角就是由1个顶点和2条边组成的。

  2.在我们认识角的时候,有几个小动物也找来了他们认为的角,你们看,他们找的对吗?

  出示小兔,我们先来看小兔找的角,对吗?

  再来看小猫找来的角,(不对)为什么不对呀?谁来说说?你能想个办法使它也变成角吗?(学生上来动手使两条边碰在一起,形成顶点)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做的?

  小羊找的对吗?(对)

  再看小狗找来的对吗?(不对)说说理由(两条边不是直的)。想个办法使它也变成角?(一生上来动手拉一拉)你是怎么做的?

  3.小朋友真会动脑筋!帮小猫和小狗改正了错误,下面请小朋友快速用手势表示,这些图形是角吗?

  4.我们已经学会了找角,现在老师这里有几个图形。请小朋友来找找这些图形中分别藏着几个角?

  看,这是什么?(出示扇面)扇面上有几个角?(指名上来指)

  再出示棋盘(六边形),这是我们小朋友玩的飞行棋的棋盘,这个棋盘上又能找到几个角呢?(指名上来指)

  5.刚才小朋友很快帮老师找出扇面和棋盘上藏着的角,相信下面这一题也难不倒大家,请小朋友把书打开到116页看第2题,这些图形中又藏着几个角呢?看谁找得快、找得准?

  谁来和小朋友汇报一下,(口答校对)。如果有图形学生有争议的,师出示图片请学生上来指一指。

  三、画角

  1.我们已经认识了角,小朋友想不想自己动手来画一个角,会画吗?试试看(师巡视,找一个画法正确的小朋友板演)我们来看看这个小朋友是怎么画的?下面我们就按照这个小朋友的画法再来画一个角,好吗?(生练习纸上练习画)

  找几人上黑板画(画不同方向的)

  2.画好后,和同桌小朋友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四、做角

  1.课前周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发了2个纸条、1个图钉和橡皮头,猜猜看,我们可以用这些材料做什么?(做角)你能行吗?

  2.小朋友动手能力真强,我们一起来玩玩自己做的活动角,好吗?

  我们一起来变一个大一些的角,能再变大些吗?变小些呢?

  3.老师也做了个角,你能变一个比周老师手里的这个角大些的角吗?变一个小一些的角呢?

  (指名上来拉)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原来角的大小只要看两条边张开的大小,两条边张开的大,角就大,张开的小,角就小。

  五、总结

  今天,周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学了哪些本领?(学生自由说)学生说到学会了画角,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我们一起在脑子里画一个角,想一想,要先画一个顶点,然后从顶点出发画一条边,再从这个顶点出发画另一条边你画好了吗?把眼睛睁开。

  六、游戏

  小朋友学得都很认真,下面老师要带小朋友一起来玩几个游戏。开心吗?

  1.我们先来玩折纸游戏。请你拿出一张白纸,用这张纸折出一个角,折好后指给同桌小朋友看你折的这个角的顶点和边。

  2.我们再来玩剪纸游戏。请小朋友拿出一张彩纸,看看这张纸上有几个角?动手摸一摸。现在我们在纸上剪一刀,看看纸上还留下几个角?

  师巡视,选取不同的剪法展示。说说现在纸上留下了几个角?

  3.玩小棒。1根小棒可以摆成角吗?2根小棒可以摆成角吗?3根小棒呢?试试看。谁愿意上黑板摆?请几人上黑板摆,有和黑板上的摆法不一样的小朋友自己上来摆,说说你摆的这个图形中有几个角?

8、小学数学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一等奖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和说说做做,练习八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情感目标: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角的本质特征;画角。

  【教具、学具】

  三角尺、多媒体课件、尺子、学具盒、一张不规则白纸,一张长方形纸、三根小棒、图钉和硬纸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出示一张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提问:为什么叫它三角形?引入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从学生的认识基础出发,引入课题自然流畅,学生易接受。]

  二、研讨互学

  师:同学们对角一定都非常熟悉,那么请你想想在生活中曾注意到哪些物体上有角。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看到的角。(先自己想想,再与同位交流,最后展示)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角,丰富学生对角的感性认识。

  师:今天来了一位新朋友,它也要学习角的认识,知道它是谁吗?

  电脑出示:小马背着粮食来到河边过河,牛伯伯拦住了它的去路说:小马,你是个聪明的孩子,要过河,先看看这些标志物上都有什么?小松鼠跳起来说:角、角、角。小马迷惑了:角在哪里哪?同学们你们能帮小马找一找吗?(同位互相说说,然后电脑演示各种角。)

  [以生动有趣的动画故事(小马学习角)为线索,展开对角这个图形的研讨,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静态的知识动态化,直观、形象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然后通过让学生依次观察红领巾、三角板、钟面、折扇,并指出这些物体表面的角,达到初步建立角的表象的目的。]

  师:小马认识了角非常高兴,牛伯伯告诉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的物体上都有角,你过了河,要时刻注意发现生活中的角。小马高兴地点点头,就又上路了。它走着走着,突然在地上发现了一张不规则的纸,小马想:这上面有角吗?

  2.让学生折角。

  3.摸一摸角的感觉,体会角的特征。(板书)

  4.用折好的角比着在纸上画角。

  5.课件演示怎样画角。

  6.说说角的组成。

  7.让学生用尺子画角。(强调尺子的作用。)

  8.师:同学们,小马继续往前走,这回它更加仔细地观察,所以它又发现了生活中的很多角,你想看看吗?(电脑出示)

  师小结:像这些图形,我们都叫它角。(回顾、强调学生一开始折的一些模糊性的角及在比画上的错误。)

  [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中的角开始,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角;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看一看、折一折、摸一摸、画一画、比一比、做一做,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感知、操作,把外在可见的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三、拓展练习

  1.认一认,辨一辨。

  2.比一比。(哪个角大,哪个角小,让学生辩论。)

  由如何确定一个角的大小,引出做一个活动的角的活动,让学生比一比,看一看,从而说明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让学生从认识静态的角过渡到动态的角,使学生直观地看到,纸条张得越开,角就越大,纸条合得越拢,角就越小,由此渗透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的本质特征,这也就达到了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化难为易的目的。]

  3.摆角。(用三根小棒摆出三个角)

  4.打擂台。(用三根小棒看谁摆出的角最大。)

  [这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题目,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师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过的知识)

  1.师:闭上眼睛想想,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研究了有关角的哪些知识,想想角是什么样子的,它由哪几部分组成,角的大小和谁有关,你是怎样画角的。

  2.质疑问难。

  [这既是本节课的一个总结回顾与整理,又是一个很好的放松活动,希望学生能从本节课中受益。]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