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第五季》观后感
1、《奇葩说第五季》观后感
观看《奇葩说》已经成为每周的习惯。
喜欢《奇葩说》很多年了,每一期节目看完心里触动特别大。源于知识的魅力,源于严密的逻辑,源于丰富的人生,源于有趣的灵魂。
喜欢薛兆丰老师缜密逻辑,日常生活的细微争论在他的思维里都可以用经济学的逻辑严丝合缝的解读;喜欢李诞的诙谐幽默,嘻嘻哈哈的笑脸上藏着一个世俗正经的人格;喜欢康永老师的高情商,温柔的言语总能在节目末尾将本来紧张激烈的辩论变成温情柔软的人生哲学细语;喜欢马东自嘲爱钱奸商的痞气,不羁的笑意背后藏着一双犀利智慧的眼眸;喜欢晓松老师豁达满腹的.才气,气定神闲的言语中尽是人生的大智慧。
我想很多人跟我一样,喜欢<奇葩说>是因为在复杂的世界里,依旧有那么一群人用言语来拨云见雾,激励我内心向往爱,向往知识 ,向往梦想。每一句拍手叫绝的金句背后都是人生走过的智慧,每一次严密的逻辑背后都是日积月累知识的储备,每一个话题的讨论,都让我深深的体会到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需用一颗柔软的心看待世间万物。
《奇葩说》,被知识圈粉,表面轻松,背后深刻。
我想用诙谐的话语,谈正经的人生才是这个时代语言的通行证吧。
2、《都市侠盗第五季》观后感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都市侠盗第五季》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都市侠盗要完结了,或者说传言被腰斩了,或者说这一季最后一集就是结局。这句话总是有些伤感,好像老朋友要分离,或许永不再见,而曾经的欢乐将永为回忆。
有点不舍得。
还记得第一季第一集第一次侠盗们的任务,那时候他们还不知道今后会成为一个叫做Leverage的团体,那时候“除暴安良”这种事情他们不屑一顾,那时候他们各行其是。
Nate叔总是醉醺醺,却不知为何总能有B到ZZ种的备用方案;Sophie姐总是风情万种周旋于各界要人之间,却永远演不好舞台剧;Eliot总是一击必中,不论面对的是凶狠的敌人还是妩媚的女子= =Hardision总是面对电子仪器无比自信,面对Parker永远期期艾艾;Parker总是天然呆萌疯疯癫癫,热爱各种极限运动和扒金库数钱。
在五季之后,他们是一个团队一个整体。Hardison的那副“老Nate”画作终于正式退休,在Leverage总部被炸飞被查水表之后,新Portland分部又开张。是的他们还是侠盗,只是不再踽踽独行不再居无定所,他们更像是一个家。
Sophie干脆兼职戏剧指导;Hardison和Parker小俩口成了酒吧老板和老板娘;Eliot由于无法忍受酒吧食物水准重操旧业做主厨。而Nate叔和Sophie姐的关系终于没有只停留在柏拉图层面上,Hardison和Parker终于步入正轨,Eliot表示哥到哪都不缺妹子。终于,所有人都有所归属。
好像圆满了。
所以我还在期待什么呢?
期待罗宾汉式的惩奸除恶?实话说,观赏了六十多集,我那颗YY着伸张正义的'小心脏早已无比满足。
期待扑朔迷离的推理剧情?其实Leverage从来不以严谨来标榜情节。在我看来,Leverage这种超展开式的剧情,Plan A、B基本毫无用武之地继而要用到Plan M甚至Plan ZZ的发展,真的没什么好思索的。嗯,随意观赏就好,不深究,不推敲。每一集都是独立的故事,所以也没有“寻找凶手”的心焦。
期待主角们的情感旅程?官配基本尘埃落定(前妻同学应该是不会出来蹚浑水了),Nate算是大仇已报,当然应该也不会看到Sophie自导自演的电影登上大荧幕(请千万不要真的出现这种灾难)。传说中的隐藏Boss?真没发现哪里有大坑能填。。。被Leverage整倒的巨擘如果都出来再打一次酱油,这剧就要变成真正的Prison Break了,而且主角还不是Leverage,是各种被整的CEO如何东山再起。
所以,已经没有什么特别期待了。
这五季,我看得很满足。
真的很满足。
满足到觉得如果真的有第六季,那也将是个多余的存在。
停在这里就很好。
于是盛筵完结,于是曲终观众散。
……
然而,在宴席结束之前,我其实还想许个愿。就像所有童话都有圆满的结局一样(请不要提“卖火柴的小女孩”或者“成人格林童话”谢谢),编剧你要负责啊!给看官们一个正经美好的结局吧啊啊!!剧院开张啊集体婚礼呀大合照全家福啊神马的都好,黑暗系的结局伦家绝对不接受啊啊啊!!!脑补一个完美的结局全部人live happily ever after神马的才是王道啊啊啊!!!!
3、《绯闻女孩第五季》观后感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绯闻女孩第五季》观后感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看着B和C纠缠了这几季,我差不多已经下意识把他们两个当做官配了。可是,我大概是忘了这个是美剧,不是弯弯琼瑶阿姨的神作也不是棒子边播边拍的意淫,它总是能在一集之内来个剧情大反转让你吐血无能。
第五季刚开始,B跟L好不容易的盟誓就呈现出可以在瞬间土崩瓦解的架势,D这个局外人开始以精神导师的身份介入上东区最混乱的感情生活。我不能说我在一开始就看出了他们两个之间肯定有事,至少经历过上次的那个小kiss之后我以为编剧们已经放弃这个不讨人喜欢的想法了。
可是!!可是!!他们居然真的在一起了!!在所有真的假的爆料信息被摊牌之后,在见识了互相之间的挤兑和小心眼之后,B跟D居然开开心心地把精神层面的`吸引转化成实际生活中的。更无法理解的是,我居然在两集之后就没有节操地接受了这个安排,还自我暗示这种精神层面的吸引也是非常理想的搭配。
我忘了是哪一集,GG永远智慧的画外音说:once upon a time , B was a queen of virgin , and her only prince was Nate Alchibolde.这句话一出,顿时回忆如潮水般涌来啊!!我真的几乎已经忘记第一季的刚开头两个女孩为了主角中唯一的正常人眼中的帅哥争风吃醋,其中一个还上演离家出走的大戏码。
原来已经这么久了。我一直以为B跟S不同,S的交往对象从各大主角延伸到各大配角,似乎就是推动剧情发展的有力武器,而B始终固守着左岸,无可救药的专一和理性,就像S说的一样,她的王国就在曼哈顿,而不是其他任何一个地方。
而现在,我们的B也沦陷了。这不禁让我又一次怀疑起了爱情……(仰头沉思状)。年少时期的王子N,成熟时期的羁绊C,居然都敌不过失落时期的牧师D,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现在所经受着的所有感情,我们以往的心思、猜测、爱慕,都有可能随着时间完全消失不见呢?是不是也提醒我们,所谓的登对其实是骗人的把戏,精神层面的互相吸引比青梅竹马的深厚情谊更加牢固呢?
希望不久之后,我也会发现,我过所有的感觉,不过都是过眼云烟。也希望B跟D的关系可以持续地更久一点,他们两个趟床上聊天的画面还蛮温馨的~~毕竟程又青也说过,找男人嘛,还是有很多很多话可以一起讲比较重要。
4、《奇葩说》观后感
最近我迷上了一部节目《奇葩说》。这是一个辩论节目,共有四个战队。每次有两个战队分别持正反方进行每方三人的辩论赛。
有一期的辩题十分有意思:奇葩星球的美术馆着火了,一幅名画和一只猫,只能选择一个,你会救谁?
在救名画的行列中,有一位辩手提到:猫会呼救,而名画不会;人不能只听见近处的哭声,而听不见远方的哭泣。而在救猫的中,另一位辩手来反驳道:‘遥远的哭声 是我们想象中的哭声。我们要警惕远方的哭声,正是那些为了所谓宏伟的事业,为了一些远大的目标,去不计后果的牺牲别人、牺牲别的小猫的人,频频的让我们这个世界陷入大火。
于我而言,名画,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顶峰;猫,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如果救了名画,或许你会获得金钱、获得荣耀、获得赞美,可无论是金钱还是知名度,那又能在人们的脑海中存留多久?人们也是“三分钟热度”,而那第181秒你就彻底被遗忘。而如果救了小猫,或许你仍旧是你,小猫仍旧是小猫,但它会一直记着你的勇敢、善良。或许你把小猫归还于它的主人,或许小猫对它的主人有特别的意义。
卡文卡是个著名作家,他死前把他所有的手稿都托付给他的朋友,让他的朋友把所有手稿全部毁掉,可他的朋友却把所有手稿,甚至日记,全部出版。艺术家们留下了艺术,难道都是遵从他们自己内心的吗?就算留了下来,当中的含义是现代科技就能揣测嘛?画画不是为了让它成为名画,不是为了榨取人们的利益,而是抒发情绪、宽慰生活,可人们却扭曲了画画的根本目的,让它成为了名利,或许小猫微不足道,可再微不足道就能放弃吗?用个人幸福去换大家幸福,这本就是对个人的不尊重!难道我们能去衡量幸福的重量吗?如果这个世界上的希望、信心、温暖、爱都能用利益的多少去衡量,那这个利益化的世界又能存在多久?
最后让我们再去聆听下虚无的“远方的哭声”,再想象下火场的汹涌澎湃。短短数秒,又能如何静心思考无声的哭泣位于何方?又凭何而以利益换算生命之贵贱?
5、奇葩说第五季第期观后感
《奇葩说》,一个我不知道是否看全了过往四季的节目,但是留在我心里的感觉很舒服:一个有温度又有趣的节目。开头跟录制背景不会很长,也不会说太多录制难度跟学员心酸的幕后经历,说到底,这是一个不用太多的刻意来博取同情的节目,我想这就是它的特别之处:用欢笑代替辛劳,呈现给观众最好的一面。
本期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样一道辩题:
面对女友的“求生欲”测试,演戏还是做自己?
正方李思恒:听完很舒服还有逻辑,完全跟辩手表现出来的气质不一样,出人意料。
反方臧鸿飞:这是个老奇葩,从节目中也能看出这是一个有故事、有话题跟有羁绊的人。一个真实的人但是表情中透露着哀伤;一个想要表达太多但是没有贴近观众的心;一个努力做自己却有些孤独的男人。尊重、理解、平等、说谎、指鹿为马、尊严和卑微等这些词出现在他的辩论中,一下子就把题目的基调定的非常的压抑和沉重,我觉得这不是我们观众想要的,观众来看这档节目是为了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顺便看看羡慕下别人的才华和想要偶尔听到一些貌似深奥的人生哲言,但是我们却不想在3分钟里听到的全是道理。说实话,看完他的这段,我内心是抵触的'。不是觉得没有道理,是觉得太有道理了,就像初中老师在对我的解题步骤指三道四,但是态度中没有对我解题过程有足够的耐心和理解,没有试着在我的角度去给我指导,所以我并不感激。
把怒发冲冠说成兴奋,是没有多少人会买账的。
自我认知、相处模式、商品化、物化自己,全部是严肃的字眼,很少有人会喜欢整天跟这些词打交道,李思恒完全是以一个普通人的正常反应一一回绝了他的严肃邀请,观众的投票也刚好说明了人追求欢乐躲避痛苦的特点。
总结的时候:臧鸿飞依然强调平等,其他的言论并没有打动观众。
他输给了人性和分寸。当然,主持人的人情给了他机会,能够理解,这才是人性:我们都希望身边的人能过的好一点,不希望他们过早的被生活淘汰。
6、《奇葩说》观后感
观看《奇葩说》已经成为每周的习惯。
喜欢《奇葩说》很多年了,每一期节目看完心里触动特别大。源于知识的魅力,源于严密的逻辑,源于丰富的人生,源于有趣的灵魂。
喜欢薛兆丰老师缜密逻辑,日常生活的细微争论在他的思维里都可以用经济学的逻辑严丝合缝的解读;喜欢李诞的诙谐幽默,嘻嘻哈哈的笑脸上藏着一个世俗正经的人格;喜欢康永老师的高情商,温柔的言语总能在节目末尾将本来紧张激烈的辩论变成温情柔软的人生哲学细语;喜欢马东自嘲爱钱奸商的痞气,不羁的笑意背后藏着一双犀利智慧的眼眸;喜欢晓松老师豁达满腹的才气,气定神闲的言语中尽是人生的大智慧。
我想很多人跟我一样,喜欢是因为在复杂的世界里,依旧有那么一群人用言语来拨云见雾,激励我内心向往爱,向往知识 ,向往梦想。每一句拍手叫绝的金句背后都是人生走过的智慧,每一次严密的逻辑背后都是日积月累知识的储备,每一个话题的讨论,都让我深深的体会到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需用一颗柔软的心看待世间万物。
我想用诙谐的话语,谈正经的人生才是这个时代语言的通行证吧。
7、《奇葩说》观后感
《奇葩说》第二季带着种种意外和变数落幕了,邱晨与肖骁对决,开辩还未过半,肖骁已经处于半放弃的状态,最后蔡康永救场才让决赛不至于那么难看。毕竟不是正经八百的辩论赛,蔡康永也解释了自己解围的原因。结果并不重要,在这样的节目当中,展现自己的过程比较重要!
从决赛来看,两位留到最后的选手其实不是一个量级或者说不是一个频率的,其实奇葩说的选手也分成几类,一类是真的奇葩(娱乐圈的边缘人),一类是能说的(辩论比赛出身的)。诚如马东所言,如果这档节目单纯地做成一个“严肃的辩论节目”,我猜想这个节目不至于想现如今有话题讨论性,如果单纯地做成一个类似江苏卫视某档标榜“国际青年圆桌会议”式的节目,估计所谓的思辨性是不足的,最终会变成闹哄哄的、博眼球的那一类综艺型的节目。
小编和网友从第一季开始便注意这个节目,当时还是马东、蔡康永和高晓松主持的节目,关注的原因是因为蔡康永在内地接下的节目第一时间考虑不是传统的电视台而是一个网站的自制节目。后来看了两期节目,我便明白了蔡康永的选择。相较于传统的电视节目,这样的节目具有更大的空间和尺度标准,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这些选手本身的标签属性,这样的一个团队应该会让他有一些些归属感和认同感。
随着高涨的点击率、超越传统媒体收视率,奇葩说也成了传媒行业当的一个“现象级”的节目,大概也是传播学领域可以用以作为例子来引导专业学生去思考的现象。大型视频网站的自制节目其实早几年便有了,但现如今如此密集地出现的超越传统电视媒体的节目,大概奇葩说可以说是一个标志性的引领。
我们大多在一个沉闷刻板的团体里工作,有些时候,我们和金星的状态差不多,就是想开开年轻人开脑洞能到一个什么程度,也许正是一些超出常规的想法才使这个社会不断前进!
8、《奇葩说》观后感
《奇葩说》,一个我不知道是否看全了过往四季的节目,但是留在我心里的感觉很舒服:一个有温度又有趣的节目。开头跟录制背景不会很长,也不会说太多录制难度跟学员心酸的幕后经历,说到底,这是一个不用太多的刻意来博取同情的节目,我想这就是它的特别之处:用欢笑代替辛劳,呈现给观众最好的一面。
本期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样一道辩题:
面对女友的“求生欲”测试,演戏还是做自己?
正方李思恒:听完很舒服还有逻辑,完全跟辩手表现出来的气质不一样,出人意料。
反方臧鸿飞:这是个老奇葩,从节目中也能看出这是一个有故事、有话题跟有羁绊的人。一个真实的人但是表情中透露着哀伤;一个想要表达太多但是没有贴近观众的心;一个努力做自己却有些孤独的男人。尊重、理解、平等、说谎、指鹿为马、尊严和卑微等这些词出现在他的辩论中,一下子就把题目的基调定的非常的压抑和沉重,我觉得这不是我们观众想要的,观众来看这档节目是为了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顺便看看羡慕下别人的才华和想要偶尔听到一些貌似深奥的人生哲言,但是我们却不想在3分钟里听到的全是道理。说实话,看完他的这段,我内心是抵触的。不是觉得没有道理,是觉得太有道理了,就像初中老师在对我的解题步骤指三道四,但是态度中没有对我解题过程有足够的耐心和理解,没有试着在我的角度去给我指导,所以我并不感激。
把怒发冲冠说成兴奋,是没有多少人会买账的。
自我认知、相处模式、商品化、物化自己,全部是严肃的字眼,很少有人会喜欢整天跟这些词打交道,李思恒完全是以一个普通人的正常反应一一回绝了他的严肃邀请,观众的投票也刚好说明了人追求欢乐躲避痛苦的特点。
总结的时候:臧鸿飞依然强调平等,其他的言论并没有打动观众。
他输给了人性和分寸。当然,主持人的人情给了他机会,能够理解,这才是人性:我们都希望身边的人能过的好一点,不希望他们过早的被生活淘汰。
9、《奇葩说》观后感
忘记是传播学的哪一节课,老师无聊问起我们现在都爱看哪些综艺,下面的人七嘴八舌地回应,我才一下子惊悚地发现,原来现在的娱乐电视产业已经发展到这样的程度,旅游类的,相亲类的,音乐类的五花八门,每一类都有好多档。这和我十年前每天都只能坐在电视机前眼巴巴地看超女的日子怎可同日而语!
印象很深刻的是一次周末在图书馆上网,亲眼见证了坐在我旁边座位的女生从早上开始,看真正男子汉/看跑男/看花少/看爸回,然后就这样过了一整天。综艺产业如此发达,甚至我们似乎都不用其他的娱乐,周末只需要看看综艺在上网讨论一下吵两句,就可以打发完自己闲暇的休息时间了。
而奇葩说,在百花齐放的电视节目中犹如一朵奇葩花在我面前盛开。
他最值得鼓励的地方在于,中国的综艺节目终于不用再照搬韩国的版权啦!从爸爸哪儿到奔跑吧兄弟再到世界青年说,纵然有再精良的制作水平,再富有话题性的舆论炒作,但就其整个建构的体系而言仍然少了一些本土的特色。
而奇葩说,作为爱奇艺自制的.一档网友原创投递的综艺节目。本土打造,本土制作,有笑点有泪点,培养了一些网络红人,也小范围地掀起了一阵辩论的热潮。如今,带着观众我无限的期待第二季再度回归了。
作为是我为数不多喜欢的综艺节目。不仅仅是出于娱乐的目的。我对于我所喜爱的事物评判的标准是,他带给我怎么样的感触。
第一季的节目,我的确是出于好奇和试探的心理观看的。而且我必须赞扬的一点了,这档节目没有狗尾续貂,而是渐入佳境。
一开始,说实话我觉得节目的综艺性多过辩论性,无论是几位辩手身上的话题性以及他们的辩论风格,总觉得不痛不痒地戳不到我的痛脚。一些选手似乎过度强调自身的综艺性,虽然常常语出惊人,但却离题万里。立论不够新颖不够突出,仿佛隔靴搔痒,抓不出最有力的点,看得我心里那个不舒爽啊。特别是应不应该看“伴侣手机的那一期”,过于片面地解读侵犯他人隐私的这一行为,一味鼓动广大的女性同胞们紧迫盯人的恋爱策略,甚至我觉得下一秒“世界上的男人就没有一个好东西”这样一种极其落后带有偏见的观点就要脱口而出了,实在不敢苟同,虽然在气势上确实很强。(吐槽就到这里......
真正让我改观的后半程的节目。随着比赛的深入,优秀选手的脱颖而出,再加之导师恰当的引导,整个节目不断升温。选手针锋相对,马薇薇整个气场爆。并且真正有内容,不同理念的冲撞直到这时才显现出来(而不仅仅是气势的对抗)直到最后几场节目,每每看完,我都是感触良多,心里五位杂陈。很多言论都并未是笑一笑就过的了,而真的是值得反复玩味,看体会的。
辩论的意义便在于此。他不是泼妇骂街,不是要把对手逼至死角,而是为我们提供了看待事物的另一个角度。其实,每一场辩论的时候,我都更喜欢听与我自身观点相悖一方的论述,并期待着他们能提出怎样的说话将我说服。
一如曾经某人说过的那样,这个世界上从来都没有什么理所当然,没有什么众所周知。同样,也没有什么理念是绝对的,不可驳斥的。
每一件事物的存在必然是有其必然性的,而辩论就是将这样的必然性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将那些我们心中隐晦的情感,那些我们所认为的禁忌,以一种客观而理性的方式放到台面上来讨论。当我们能够以宽容的态度听取不同的意见,来探讨不同的观念,那便是认知前行的一大步。
很多事,很多理念。我们可以不接受,不喜欢。但我们却可以试着理解并且承认他的存在,因为偏见和抵抗不会致使任何事物的覆灭,存在的永远存在。
10、《奇葩说第五季》观后感
观看《奇葩说》已经成为每周的习惯。
喜欢《奇葩说》很多年了,每一期节目看完心里触动特别大。源于知识的魅力,源于严密的逻辑,源于丰富的人生,源于有趣的灵魂。
喜欢薛兆丰老师缜密逻辑,日常生活的细微争论在他的思维里都可以用经济学的逻辑严丝合缝的解读;喜欢李诞的诙谐幽默,嘻嘻哈哈的笑脸上藏着一个世俗正经的人格;喜欢康永老师的高情商,温柔的言语总能在节目末尾将本来紧张激烈的辩论变成温情柔软的人生哲学细语;喜欢马东自嘲爱钱奸商的痞气,不羁的笑意背后藏着一双犀利智慧的眼眸;喜欢晓松老师豁达满腹的.才气,气定神闲的言语中尽是人生的大智慧。
我想很多人跟我一样,喜欢<奇葩说>是因为在复杂的世界里,依旧有那么一群人用言语来拨云见雾,激励我内心向往爱,向往知识 ,向往梦想。每一句拍手叫绝的金句背后都是人生走过的智慧,每一次严密的逻辑背后都是日积月累知识的储备,每一个话题的讨论,都让我深深的体会到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需用一颗柔软的心看待世间万物。
《奇葩说》,被知识圈粉,表面轻松,背后深刻。
我想用诙谐的话语,谈正经的人生才是这个时代语言的通行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