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廊桥遗梦观后感
1、电影廊桥遗梦观后感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电影廊桥遗梦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很早就听说过这样一部老电影,今天终于看完,它之所以著名,正是因为它触碰了人们心里的那个禁区——情感和道德,究竟选择哪个的问题。这是一份经典的爱情,也是一份典型的婚外情的案例
他们只相守了四天,在短促的四天里经历了爱情的整个过程:最初的吸引,交谈的愉悦,身心的激荡,选择的苦闷与分离的伤痛。他开着卡车扬起了乡村小路的尘雾无约而来,四天后他又在尘雾中碎心离去。他继续旅行,而她继续生活,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而回忆啊,却一遍遍浸润了他们的心灵深处。
他们的整个生命似乎可以归结为等待,相遇和回味,四天就决定了一生的眷恋,让人惆怅。平凡的夫妻取代了不平凡的恋人。这是人性的弱点:终成眷属也许因终日相守而耗尽了爱情,而相望分离却因绵长的回忆留住了爱情。这完美时候的缺憾,和缺憾之中的完美,只留下遍寻和品味。
可见,维系女主人公婚姻生活的,是“家庭责任”,换句话说,是她对农夫理查德的人身依附。尽管生活已经没有了激情,夫妻之间已经失去爱情,但她仍然离不开理查德,因为她害怕于“小镇上的流言、抚养孩子的义务”——因此,尽管农场主丈夫是忠于婚姻的(没有婚外情),但这并不能消除妻子所感到的婚姻的.束缚感。作为一个家庭主妇,她丝毫没有选择的自由,尽管罗伯特·金给了她一次选择爱情的机会,她也只能驯服于现实,将后半生奉献给这一小资产阶级家庭。她寂寞,她思念,却始终无可奈何。
这种爱情的确一生只有一次,可是在一起的话,那也便不算是一生只有一次的爱情了,女主角在电影里也说过类似意思的话,她想的很明白,她是明白事理的,理性善良的女人,她的确伟大,这没错。我不知道是否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幸运,在生活中遇见真正与自己灵肉相属的唯一的那个人?
最令我感动的,他对她说“这么肯定的事,一生只有一次”
2、电影廊桥遗梦观后感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电影廊桥遗梦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很早就听说过这样一部老电影,今天终于看完,它之所以著名,正是因为它触碰了人们心里的那个禁区——情感和道德,究竟选择哪个的问题。这是一份经典的爱情,也是一份典型的婚外情的案例
他们只相守了四天,在短促的四天里经历了爱情的整个过程:最初的吸引,交谈的愉悦,身心的激荡,选择的苦闷与分离的伤痛。他开着卡车扬起了乡村小路的尘雾无约而来,四天后他又在尘雾中碎心离去。他继续旅行,而她继续生活,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而回忆啊,却一遍遍浸润了他们的心灵深处。
他们的整个生命似乎可以归结为等待,相遇和回味,四天就决定了一生的眷恋,让人惆怅。平凡的夫妻取代了不平凡的恋人。这是人性的弱点:终成眷属也许因终日相守而耗尽了爱情,而相望分离却因绵长的回忆留住了爱情。这完美时候的缺憾,和缺憾之中的完美,只留下遍寻和品味。
可见,维系女主人公婚姻生活的,是“家庭责任”,换句话说,是她对农夫理查德的人身依附。尽管生活已经没有了激情,夫妻之间已经失去爱情,但她仍然离不开理查德,因为她害怕于“小镇上的流言、抚养孩子的义务”——因此,尽管农场主丈夫是忠于婚姻的(没有婚外情),但这并不能消除妻子所感到的婚姻的.束缚感。作为一个家庭主妇,她丝毫没有选择的自由,尽管罗伯特·金给了她一次选择爱情的机会,她也只能驯服于现实,将后半生奉献给这一小资产阶级家庭。她寂寞,她思念,却始终无可奈何。
这种爱情的确一生只有一次,可是在一起的话,那也便不算是一生只有一次的爱情了,女主角在电影里也说过类似意思的话,她想的很明白,她是明白事理的,理性善良的女人,她的确伟大,这没错。我不知道是否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幸运,在生活中遇见真正与自己灵肉相属的唯一的那个人?
最令我感动的,他对她说“这么肯定的事,一生只有一次”
3、电影雷锋观后感电影雷锋观后感
前几天,我们学校组织我们看了一场使我现在还记忆犹新的电影,叫《少年雷锋》。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雷锋小时候的悲惨生活和经历。
在电影中,我几次留下感动的泪水。
走出电影院,我等妈妈来接我,心中感慨万千,雷锋小的时候多么悲惨,哪能和我现在的舒适生活作对比?妈妈已经来接我了。
回到家里,妈妈去做饭,我又想到雷锋,他是多么的可怜、多么的不幸、多么的孤单、多么的悲惨啊!爸爸被日本鬼子活活打死,妈妈给地主家里干活,被汉奸刘绍礼强.奸了。
妈妈悲痛万分,含辱自尽。
哥哥到镇上的染坊学徒,被活活累死。
留下了不幸的雷锋成了孤儿,吃不饱、穿不暖,还经常遭到地主的毒打。
我想着想着,又一次流下了同情的泪水。
妈妈把饭做好了,叫我吃饭,我才从电影的情节中走了出来。
吃着香甜可口的饭菜,我不禁又想起了雷锋,他每天吃的是什么?是剩菜剩饭,有时连剩菜剩饭都吃不上。
我想着想着,又一次流下了伤心的泪水,旧社会有多少像雷锋这样的苦孩子,我深感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雷锋虽然他生活贫穷,但他有一颗报效祖国的心,他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他常常帮助别人,吃苦耐劳,经常做好事,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雷锋那么小就懂得报效祖国,我们应该从现在起好好学习,长大了做一个报效祖国,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4、《廊桥遗梦》观后感
在写奥斯克最佳入围影片的中途,突然插入一部很久以前的老电影,就当做是一种调剂吧。写了这么多关于“爱”的电影,怎么能少了《廊桥遗梦》呢。这部电影放映的当年,不知道害多少人留下了感动的热泪,而我是看了还是没看,如果看了,又有什么感受,却完全不记得了。是因为时间过去了太久,还是因为在看的当下,由于经历有限,因此没能产生共鸣呢?我猜大概是后者占了主要原因,所以这一次,当我时隔多年再去看这部电影时,毫不意外地,竟然与之产生了深深的共鸣。何止是泪奔而已,那种揪心的感动,让我突然间意识到,电影还是一样的电影,而我,却已经是不一样的我了。
人到中年,有了很多或深或浅的感情经历,这些其实都还不算什么。你必须要有过与影片中类似的经历,才会明白,一个中年人的爱情,真的可能会比年轻人的更为刻骨铭心。就像罗伯特和弗朗西斯卡一样,他们只不过是邂逅在异乡的一对中年人(罗伯特甚至已经步入了老年人的行列),在之前的生命里完全没有过任何交集,一个是走遍世界的《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师,人们眼中的不羁浪子,另一个是居住在美国乡村小镇的家庭主妇,有一个爱她的丈夫和两个她爱的孩子。因缘际会,他们相遇在曼迪逊桥上。
有谁能看出隐藏在迥然不同的身份底下,两颗如同孪生子一般相似的灵魂呢?光着脚踩在地板上做家务的她,听着音乐也会微笑着走神,暗自向往着陌生的远方,她也有着狂野不羁的一面,而这一面在平凡琐碎的生活中被掩埋了太久,直到他的到来,才蠢蠢欲动起来。
她也是个美丽的女子啊,在农妇的粗布衣裙下面。她也笑靥如花,微微撩动的裙摆,代表着她躁动不安的心。而灵魂深处的共鸣,在逐渐深入的交谈之间一再地响起,提醒她,原来世界上还有一个这么懂得她的男人。
爱情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又或者早在亘古之初,她和他就已经结下了缘分,注定要在这短短的四天里面,要将一生积攒的爱欲统统用完。他们无法控制地相爱了。肉体与灵魂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如鱼得水,如胶似漆。麦迪逊桥上,留下了她犹疑的脚步,暗藏的心事,和他为她美丽的身影定格的照片。
她想过要和他一起私奔,因为就像罗伯特说的那样:“这样确切的爱,一生只有一次。”可是临走之时,她却迟疑了,她想到并没有做错事的丈夫,和她离不开的一对儿女,想到了小镇上人们的流言蜚语,想到她走之后留下的人该如何度日,她的脚步变得益发沉重了。
在爱情与现实之间,她终究还是让理性做主,选择了后者。表面看来她佯装无事,照样做着家务,照顾着丈夫和孩子,可是当她在大雨中看到罗伯特凝视她的眼神,踟躇的脚步和离去时孤单的背影,她还是无法自控地痛哭了起来,因为她心里再清楚不过,此去一别经年,再无相见的可能。这段刻骨铭心的爱,也注定要被她深深掩埋在心底深处了。
爱的深浅,果然与时间的长短无关,一生之中只不过给予彼此四天的短暂时间,却让他们两个记挂了整整一辈子,直到离开世界的那一天。他和她的共同心愿,就是此生不能相伴,在死后要把两个人的骨灰都洒在麦迪逊桥下,他们的心碰撞在一起的地方。愿自此之后,他们的灵魂可以永生永世相依相伴。
这一场没有结果,却天长地久的爱,谁能说它不伟大呢?两个相爱的灵魂不一定非要终身相伴,只要彼此的心是连在一起的,他们就可以做到永生永世不分离。麦迪逊桥的爱情故事,让多少人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在爱里面辗转纠结,渴望拥有,却害怕失去的心。
永恒的爱存在吗?它存在在彼此的心里,在相爱的瞬间。
5、《廊桥遗梦》观后感
看了《廊桥遗梦》的电影,感动之余深感艺术魅力的强大,同时也感慨现实与意愿,生活与梦想,世俗与追求,伦理与艺术的无法对接,无法兼容。
这也许正是给各类艺术家留下用镜头,笔墨,颜料肆意挥洒的空间,让人们有发挥的所在。沉浸到电影的艺术里,就会体察出生活海洋的波涛里,主配角就宛如一只船……也就是女主角说的:“情感的磨砺一旦没有责任便会因之失色……”
我想那责任,伦理,传统便是锚与港湾了!不羁的行者还得服从世俗,回归理性。这就是人生,这就是生活。因遗憾而美好,情感的震颤,无药可愈的痛。因为有文化基因的积淀,使留白补白都有色彩,依托,不至清冷到寻寻觅觅。这类的挣扎,痛苦,意外是全人类的共鸣,再缀上政治因素和浮躁的提速便是中国特色的悲哀。
还好我善借助艺术的空气,展开想象的翅膀,好好地飞翔。把丰富的情感分解成无数碎片,装在各色作品里……因为三原色可调配成千万情感的颜色,不是吗?艺术是什么?是星霞,是云彩,是日月,是彩虹……可视、可感、却不可触及!因为四天的永恒才值得玩味半生。如果四十年呢?百年一瞬,因浓缩而漫长,琐碎则会厌烦。做到平衡是很难的,所以我认为,生活磨掉了、锯到了我们很多很多;生活欠我们太多的债。唯有艺术可以为我们补偿。于是我们消费别人,别人消费我们。
在神秘的心灵花园里,有多少不舍再见的永恒!人性复杂不亚于宇宙,绝不是二元三元那么简单。《红楼梦》之所以高于《三国演义》是对人物内心刻画跃升到丰富,不那么高大全,才生动真实感人。曹翁已懂得不可能有人在独自面对喜怒哀乐悲恐惊时,不乱方寸。不能独立打理好‘情到深处任孤独 的情绪……所以艺术家才有存在的合理性,那么生命是不是因为遗憾缺失而溢彩纷呈?我不知道,但我相信这样的遗憾缺失,痛断肝肠,绝对不至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于是,又留给大家去创新颠覆……
感谢仓颉造字使我们得以排遣心事,直抒胸臆。将流动的瞬间能化作永恒美叹的艺术,以至使人性共鸣的轨迹永无休止地重现。
6、《廊桥遗梦》观后感
听说过《廊桥遗梦》很久,直到最近才看了这部电影,这是美国作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的作品,是一个非凡的带有悲凉色彩,令人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
看了这部电影之后,觉得女人最幸福的事是她心中一直有个深爱着的男人,最痛苦的事是她一辈子想着一个男人。这是一个一直默默无闻做着家庭主妇的弗朗西斯卡和一个做地理杂志摄影师的罗伯特的婚外恋的故事。
那天弗朗西斯卡的丈夫带着他们的一对儿女去参加博览会为期四天的比赛。而就在他们走后不久,弗朗西斯卡因为罗伯特的问路而与他不经意的邂逅,不经意的畅谈,不经意间碰触到彼此内心最深的心事。起初弗朗西斯卡谈及家庭时,她说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勤劳、谨慎、厚道、干净、有教养的父亲,这里的生活非常安宁,人们也很友好,她非常尊重他们,不过这里没有她少女时代的梦想。他说,曾经有过的梦是美好的,虽然没有实现,可毕竟是个梦,说不清它的含义,可也许会有用,我能理解你。正是基于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对儿女深深的愛,想要罗伯特带她走而最终留下来。
忘不了四天的默默相依,忘不了四天的耳畔蜜语,忘不了四天的激情澎湃,也忘不了四天的深深缠绵。她在他走后的许多年里,日复一日的等,年复一年的盼。树叶黄了又绿,绿了又黄。日子就在绵绵无期的等候中悄然溜走,直到她从一个美丽丰腴的妇女变成头发花白的老太。她的丈夫在去世之前才告诉她,他是那么愛她,可是没有办法实现她的梦想——原是她的丈夫早已知晓她小心翼翼封存多年的秘密!就在她丈夫走后的第三年,她意外收到了罗伯特寄来的手镯,信件和项链等等物什甚至还有他的遗产。那一刹那,泪水顺着她满是皱纹的面颊无声滑落而下,此时此刻她觉得她对罗伯特的愛是值得的,一辈子的等待也是值得的,她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因为此生再无憾!
廊桥巍立依旧,只是世间面目全非。那段刻骨铭心、却又遗憾一世的愛恋从此再在廊桥续旧,诉说着亘久不变的渊缘!
人的一生,能够遇上这样的真愛已经足够!就像罗伯特说的:“要知道这样的感情一辈子只有一次!”
7、《廊桥遗梦》初中观后感
看了廊桥遗梦的电影,感动之余深感艺术魅力的强大,同时也感慨现实与意愿,生活与梦想,世俗与追求,伦理与艺术的无法对接,无法兼容。
这也许正是给各类艺术家留下用镜头,笔墨,颜料肆意挥洒的空间,让人们有发挥的所在。沉浸到电影的艺术里,就会体察出生活海洋的波涛里,主配角就宛如一只船……也就是女主角说的:“情感的磨砺一旦没有责任便会因之失色……”
我想那责任,伦理,传统便是锚与港湾了!不羁的行者还得服从世俗,回归理性。这就是人生,这就是生活。因遗憾而美好,情感的震颤,无药可愈的痛。因为有文化基因的积淀,使留白补白都有色彩,依托,不至清冷到寻寻觅觅。这类的挣扎,痛苦,意外是全人类的共鸣,再缀上政治因素和浮躁的提速便是中国特色的悲哀。
还好我善借助艺术的空气,展开想象的翅膀,好好地飞翔。把丰富的情感分解成无数碎片,装在各色作品里……因为三原色可调配成千万情感的`颜色,不是吗?艺术是什么?是星霞,是云彩,是日月,是彩虹……可视、可感、却不可触及!因为四天的永恒才值得玩味半生。如果四十年呢?百年一瞬,因浓缩而漫长,琐碎则会厌烦。做到平衡是很难的,所以我认为,生活磨掉了、锯到了我们很多很多;生活欠我们太多的债。唯有艺术可以为我们补偿。于是我们消费别人,别人消费我们。
在神秘的心灵花园里,有多少不舍再见的永恒!人性复杂不亚于宇宙,绝不是二元三元那么简单。《红楼梦》之所以高于《三国演义》是对人物内心刻画跃升到丰富,不那么高大全,才生动真实感人。曹翁已懂得不可能有人在独自面对喜怒哀乐悲恐惊时,不乱方寸。不能独立打理好‘情到深处任孤独 的情绪……所以艺术家才有存在的合理性,那么生命是不是因为遗憾缺失而溢彩纷呈?我不知道,但我相信这样的遗憾缺失,痛断肝肠,绝对不至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于是,又留给大家去创新颠覆……
感谢仓颉造字使我们得以排遣心事,直抒胸臆。将流动的瞬间能化作永恒美叹的艺术,以至使人性共鸣的轨迹永无休止地重现。
8、《廊桥遗梦》观后感
问情为何物?
在美国老电影《廊桥遗梦中》似乎便能找到答案。本片讲述的是一个很普通的婚外情的故事,家庭主妇弗朗西丝卡趁丈夫与孩子孩子们外出的时候,刚好与摄影师罗伯特相遇,四天的相处、相知、缠绵、别离,却用尽了余生去彼此怀念与相思,直到去世,女主要求将骨灰抛洒于廊桥时,这段感情才画上一个凄美的句号。
影片采取倒叙的手法,将女主与男主的故事慢慢铺来。影片的场景一直都很朴素,包括男主,女主的衣着,用具等等一切,都采取一种普通人的生活方式呈现在大家面前。而村庄,田野,菜地,一幅唯美的背景图,也彰显了这份感情的纯粹。
人与人之间的相遇,很多时候,其实是一种巧合。本片也一样,当女主的丈夫和孩子刚刚外出的时候,男主因找廊桥拍照而迷路误遇女主,男主问路时,女主只望了一眼,便让她语无伦次,说不清路线,便自愿给他带路,其实,这时的女主应该就被男主的身上的某些东西所吸引了。
到了廊桥,男主忙于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了解此桥,女主则在一边默默地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注视着男主,当男主采来一把野花给女主时,女主说了一句“这花有毒”,然后开怀大笑,两个人的笑容在阳光里,温暖,明媚。
这其实是一种伏笔,这花,仅仅是一个引子,也足见了男主心思细腻,擅于借用外来之物给女主带来一种浪漫的情愫。
而这花给两个人带来的,是一种让人肝肠寸断的感情剧毒。
在回来的途中,男主在车上想播蓝调曲,却一时找不到,而女主一下便说出了“1410频道”,透过这一细节,便能看出来,他们,其实是一种精神与灵魂相契合的知音。
男主将女主送回家后,本来这样就可以结束的,可女主却莫名其妙地又折转身,问了男主一句“你要喝冰茶吗”,男主沉吟了一下,说了一个字,“好”。如果没有这个转身,没有这个“好”,或许,就没有这个故事,也就没有这部电影了。
随后,便是两人的交谈,从字里行间,便能感觉到,女主的丈夫理查德,在女主的眼里“洁净、勤劳、体贴、温柔”,是个好父亲,但在她眼里,却不见得是位好丈夫。
因为丈夫直到去世,都在说,爱她,但给不了她的梦想。尽管丈夫天天陪在女主身边,在精神层面,女主与丈夫,就如两条平行的轨道,丈夫不能走进她的内心世界,给不了她所想的。
她喜欢叶芝的诗,她所居的环境甚好,民风淳朴,邻里和睦,可是“这儿没有少女时代,我所梦想的”。
而男主却说“曾经的梦,都是美梦,虽未成真,但我庆幸我曾经拥有过”,这话一出,触及了女主的内心世界,随后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男主在院子里清洗,女主则在屋内偷偷地看着,摸着脸说,不知自己怎么了。这其实是一个女人动情后无意流露出来的感情。
晚餐后,罗伯特便给女主讲一些趣事,他云游世界,到过很多地方,自然是眼界开阔,而女主因为要照顾家庭,放弃了自己的工作,在家相夫教子。
当女主问及他的婚姻时,男主坦诚,他离婚了,并告诉女主,“不是所有人都该有个家”,“在旅途中,人是会迷失的”这也注定这个男人只能浪迹天涯。
当男主问及女主,“你会离开丈夫吗?”
女主马上说“不,当然不”。态度肯定,且毫不犹豫地回答,也提前告知了最后的结局。
第二天,当男主离开后,女主多是不舍,便写了一张字条“白鹅舞动翅膀时若想晚餐,今晚工作完后随时可来”,然后自己开车跑去廊桥,将字条贴在桥上,男主拍照时,无意发现了,便与女主打电话,说会去吃晚餐。这张字条,也让两人的感情升温了。
所有的一切,就这么不经意间开始了。然后第三天,两人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没有人会认识他们,两人尽情地放纵自己的感情,世界只有他们。
夜晚的酒吧,两人相拥而舞,音乐响起“我们只知道,我们可能永不会再见,”“我便伸出我的手,我的心亦在手中,我们只知道,这可能只是一个梦”。这些歌词,也很好地诠释了他们的这份情缘。
离别终将来临,女主莫名其妙发对着男主发脾气,她的眼神里,是无奈,不舍,伤心,夹杂着太多的情绪,因为她知道“当女人作出抉择,去结婚和有孩子,在某方面,她的生命开始了,在另方面,却停止了”,她没有办法将男主留在身边,更没办法去随男主相伴天涯,只能将深深的痛苦埋在心里。她怕男主走后,会有很多的女人,会将她忘记,但男主告诉她“确切的爱,一生只有一次”。
离别是在雨中,当男主出其不意地出现在她视线里的时候,绿灯亮了,男主没走,并将她送给他的项链挂在后视镜前,尽管有点模糊,但她知道,男主在等她跟随,她眼含泪水,手握车柄,多想不顾一切去跟随这个带给她美好的男主,可她知道,她背后是家庭,是儿女,是丈夫,更是责任。
透过那双泪眼,我能看到女主内心痛苦、挣扎、矛盾与纠结。
一念起,万水千山,海枯石烂;一念灭,沧海桑田,海角天涯。
女主终究没有下车,只是远远地,默默地,看着那辆车及车上的那个人,消失在自己的视野里,世界中。
女主在丈夫去世后,便想尽一切办法寻找男主,可最终等来的,是男主的信及其他遗物,其中便有“四天怀念”的影集,男主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在影片最后,没有任何台词,低沉忧伤的背景音乐里,只有女主含泪清理那些物件及那张发黄的字条,看得让人心酸,心痛,心碎。
最终,这段感情在随女主的`骨灰洒向廊桥时而随风飘逝,让人唏嘘不已。
我想,相遇四天,如果女主真的与男主走到了一起,激情与浪漫退去,他们的生活,会是一地鸡毛么?
相遇四天,生不能相依,死不能相随,这样的感情,值得么?
这是一个关于婚外情的故事,而且是在1995年播出的,却没遭遇唾弃,相反,很多人是含泪看完的,此片并得过大奖,可见这部影片的魅力。
但毕竟这是电影,是艺术,不是生活。
9、《廊桥遗梦》观后感
今天才看《廊桥遗梦》,似乎有点太迟了。同事们津津乐道的经典影片自然有它吸引人的地方,曾经打开过这部影片,可是一看女主角年龄大长相又普通,男主角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老头,就失去了看下去的兴趣。不知什么原因,总是兀定地认为,美丽的爱情一定要发生在青春年少的时候,那才是个可以把爱情作为生活主题的年龄,才是个因为爱而勇往直前的年龄。这样的想法也许有点庸俗,显示出我是一个典型的外貌协会会员。
今天读王小波的杂文《奸近杀》,又一次提到了这部电影,让我再次萌生了看这部电影的想法。看完,沉默许久,似乎有许多话想说,却不知道说什么,似乎有许多想法,却理不出一个头绪,只是静默着。我想这就是好的影片给人的感觉吧!让你安静,让你深思,让你想说点什么。
《廊桥遗梦》可以说是一部爱情片,虽然是中年人的爱情,却也是美的,美得纯正,美得圣洁,具有一切爱情该有的美感。[由整理]
弗朗西斯卡是一位普通的农场家庭主妇,当然不是我们理解的不识字的农村家庭主妇,她曾有过梦想,曾有过美好的少女时代。但是,现在的她是一个把一切精力都放在儿女、丈夫身上的家庭主妇,除此之外,她还从事着繁重的田间体力活。简单地说,她是我们见过的最普通的具有伟大奉献精神的妻子、母亲。在厨房忙碌的身影已经失去了少女的轻盈,是无法和浪漫联系在一起的。为了家庭,她放弃了自己的梦想,放弃了作为一个独立的自我的存在,她没有自己的生活。是的,当一个人在家庭中承担起责任时,还会有多少自己的生活呢?
摄影师罗伯特·金凯的到来,似乎是命运的安排。一次偶然的问路,一个人在家的四天自由时间,在冥冥之中为他们的相遇相爱创造了条件。我是个爱寻根究底的人,从他们相遇开始,我就在寻找他们相爱的理由。我觉得,相爱一定是有原因的,既然这是真正的爱情,而不仅仅是情欲的宣泄。罗伯特为什么单单爱上弗朗西斯卡?弗朗西斯卡为什么又恰恰对罗伯特产生不可遏制的热情?我想,罗伯特不同于当地人的言行一定是首先吸引弗朗西斯卡的原因。在那封闭的小镇上,保守的人们喜欢议论的是别人的家长里短,和我们的卫道士一样,他们反对一切新的思想,违反传统的行为,对道德的捍卫不容置疑,哪怕压抑人性也在所不惜。沉闷的生活让弗朗西斯卡厌烦却又无从说起,罗伯特的出现如心灵上厚重的布帘掀开一角,让她看到了一个鲜活的世界,这样的奇妙体验让她一步一步走近罗伯特。当她接过他送给她的野花时,竟如少女一样调皮地开了个玩笑,说那野花有毒,吓得罗伯特把花掉到了地上。哈哈大笑的她一定是找回了少女时的美好感觉,笑得放肆而轻松快乐。罗伯特也一定欣赏到了这种美,一定怦然心动了。
当然,这肯定不够,不构成相爱的条件。他们的交流才是重点。罗伯特是个热爱自由的人,不愿意受任何束缚,足迹走遍全球,做着自己喜爱的工作——摄影。可以说,他是一个实践着自己梦想的人,他随着自己的内心指引而生活,他不受普遍价值观的束缚,他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当罗伯特问弗朗西斯卡对现在生活满意吗?弗朗西斯卡犹豫了。也许以前从没有人问过她,她过得幸福吗?这是她想要的生活吗?她的梦想是什么?这个善解人意的男人让她敞开了心扉,走出那长期自我封闭的思想状态,也许这是她第一次面对自己的生活开始反思:在这样的生活里,自己在哪里?内心的那个她苏醒了。我想,这是她爱上他的原因,一个可以走进她内心世界的人,一个真正关心她内心世界的人。而罗伯特也被这个外表平静,却有着丰富内在的女人深深吸引了。自此,一段激情四射的婚外情如野火一般地燃烧开了。
看完整部电影,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句:如此确定的事,一生只有一次。是的,真爱一次就够了,只要它足够真实,足够美好,用尽全身的力气去爱,去燃烧吧!也许对他们来说,来得太迟了,但毕竟来了。就如柏拉图所认为的,最初的人是一体的,后来分开了,所以人一辈子都在寻找自己的另一半。确定对方就是自己一直寻找等待的那个人,如此确定,这辈子就是幸福的。
这样的一见钟情,是美的。美就美在它的短暂,就在那fourdays,在最美的一刻,戛然而止,余音绕梁,回味无穷。不让它沾上柴米油盐,不让它沾上第三者的阴影,也不让它沾上对子女无尽的思念以导致以后的争吵,只停留在最美的部分。我想,这是许多人喜欢的原因,虽然是中年人的婚外情,却如童话一般地纯美无瑕。如果弗朗西斯卡跟着罗伯特走了,这美丽的爱情也就破坏了。
这当然不是一部简单的爱情剧,如果只把这部影片看作是爱情剧,那么就肤浅了。这是一部探讨人性的影片,当一个人在爱情与亲情,伦理与道德,责任与自我之间进退两难时,我们该作出什么样的选择?是随着心去生活,还是根据自己担任的社会角色去生活?弗朗西斯卡内心的挣扎、矛盾是许多人面临这种决择时深有同感的。我认为这部影片最成功的地方就在这儿,女主人公的心理刻画非常细腻,那份挣扎表现在脸上的泪水中,表现在收拾好行李却又留下的脚步中,表现在抓住车把手却最终又放开的手中……一个个细节的描绘,让弗朗西斯卡纠结的内心表现得淋漓尽致。那是一种怎样的煎熬啊!走,儿女怎么办?丈夫怎么办?他们将生活在被抛弃的阴影里,生活在别人闲言碎语里。留,又心有不甘,活了半辈子才遇到自己爱的人,难道以后就这样过着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吗?无尽的撕扯、分裂,一次又一次地衡量、比较,往前一步难,往后一步也难。这是命运给她的无法选择的选择题。
最终,弗朗西斯卡放弃了自己,选择了家人,把罗伯特和那份刻骨铭心的爱放在了心底。无奈的选择,也是必须的选择。这是一种牺牲,应该说是伟大的。
看到这里,我有些感动,也有些伤感。我们可以说,这就是生活。生活中有太多的无奈,太多的矛盾,太多的艰难决择。弗朗西斯卡的选择不是给我们指明了方向,而是抛给我们一个思考的题目,一个探讨的领域。人的内心是一个丰富的世界,是复杂又柔软的所在,在这个世界里会发生各种冲突,如何取舍,正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面对,都需要思考的。生活中人们会有不同的选择,但谁又能说谁对谁错呢?也许根本没有对错之分。
艺术作品不是道德教育的承载体,不需要给谁指明方向,更不能强迫别人的生活方式,而是要引领我们多思考,多探讨,这样我们才可以走向更深入的心灵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