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一等奖

山地回忆教学设计一等奖

2023-06-15 09:30:18

  山地回忆教学设计一等奖

山地回忆教学设计一等奖

1、山地回忆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一、 认真诵读作品,把握人物形象。

  二、 体会小说的语言特点。

  三、 了解作者的创作倾向。

  教学重点:

  一、 分析人物形象。

  二、 体会小说的语言特点。

  三、 分析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方法:

  阅读指导、讨论分析。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及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新课导入

  [多媒体播放]战争影片境头枪林弹雨、炮火硝烟、流血、尸体。这是战争留给我们的记忆,是血腥、残酷、悲痛。然而战争是否总给人们留下的都是痛苦呢?当然不是。今天我们就接识一位用独特视角描写战争的作家,学习孙犁先生的小说《山地回忆》。

  二、 关于孙犁及他的作品

  [幻灯播放]

  孙犁原名孙树勋,1913年生,河北省安平县人,中学毕业后无力升学,流浪北平(今北京),曾用“芸夫”笔名在大公报上发表文章。1936年,到安新县同口镇小学教书,初步了解了白洋淀人民群众的生活。1937年冬参加抗日,主要在冀中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39年,调阜平晋察冀通讯社工作。1944年到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工作和学习,并在这里发表了他的名作《荷花淀》等到短篇。1945年日本投降后,仍回冀中乡下从事写作。解放后,作者一直在天津,长期从事编辑工作。解放后写的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村歌》、《铁木前传》,散文集《津门小集》,论文集《文学短论》等。1958年出版了作者的小说和散文结集《白洋淀纪事》。这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合集。其中的大多数篇目,并没有紧张的戏剧性冲突和曲折的故事情节,象是白洋淀里的茶花和冀中平原上的庄稼那样,以它们清香、美丽的花实和新鲜、活脱的气息吸引着读者,并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艺术经验。

  三、 小说情节及结构

  情节:

  一次工业展览会看到故友穿的“阜平蓝”粗布短褂,引起了“我”的回忆,写“我”在阜平和妞儿一家的交往和深厚情谊及“我”对山地生活的纪念和妞儿一家现在的生活状态。

  结构:

  课文自然分成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故事的缘起及我与女孩子妞儿在河边相遇、相识。

  第二部分写“我”与妞儿一家的交往和培养起来的深厚情谊。

  第三部分写抗战胜利,袜子遗失,激荡着我对于那女孩子的纪念。

  第四部分照应开头,交代妞儿一家现在的生活状态。

  四、 人物形象分析

  1、根据课文及课后练习二题由学生分析概括妞儿的性格特征:

  爽快率直、泼辣;质朴善良;勤劳能干。

  2、文中“我”(八路军)的特点:

  大度、实在、坚强、勤快、热情、乐于助人

  总结:

  孙犁的这篇小说写的虽是家常闲话、纺纺织织,却表现了我们军民关系的团结融洽和根据地人民淳朴、愉快的生活气氛。文章刻划了妞儿形象,这是“很多山地女孩子的化身”。作者特别善于刻划农村劳动妇女的形象,在他笔下,中国劳动妇女一个个都是那样坚贞美丽,活泼可爱;她们对待自己的亲人是那样温柔多情,细致体贴,对待敌人则是那样英勇顽强。我们可以在《荷花淀》中仔细体会。

  五、 布置作业

  1、诵读课文,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特点

  2、阅读《荷花淀》(印发内容),体会孙犁作品的特色。

  第二课时

  一、 朴素自然清新的语言特点

  1、 这篇文章主要是通过对话刻划人物。文章没有堆砌华丽的辞藻,而是用平易单纯的文字,写出了人物身心的内在的美。充分重视语言的锤炼,成为孙犁在创作过程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并在形成他的独特风格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者曾这样讲到语言:“语言实际就是群众生活的一部分。”“因为你同群众一起考虑问题,一同把精神深入一个事件里去,生动的群众的语言,有力的表现手法,附带地收获到了。”我们通过阅读本文和《荷花淀》充分感受到作者朴素自然清新的语言特点。

  2、 作者在描写人物的时候总是扣住时代特色,从人物身上可以感到强烈的时代气息。同时,作者在对话中从侧面来反映大的斗争。

  “我站立起来转过身去,才看见洗菜的是个女孩子,也不过十六七岁。风吹红了她的脸,像带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的手,像上冻的红萝卜。她穿的衣服很单薄,就是那种蓝色的破袄裤。”

  “十月严冬的河滩上,敌人往返烧毁过几次的村庄的边沿,在寒风里,她抱着一篮子水沤的杨树叶,这该是早饭的食粮。”

  ……

  “什么时候,才能打败鬼子?”女孩子望着我,“我们的房,叫他们烧过两三回了!”

  ……

  “我问你为什么不穿袜子,脚不冷吗?也是讲卫生吗?”

  “这是没有法子么,什么卫生!从九月里就反‘扫荡 ,可是我们八路军,是非到十月底不发袜子的。这时候,正在打仗,哪里去找袜子穿呀?”

  作者在这样的描写和对话中刻划了人物,又交代了时代或生活背景:“阜平的天气冷”,百姓艰难的生活,八路军艰苦的生活,抗战最困难的时期。把残酷的战争写得如此平淡,这是作者独特之处。

  二、 简要的环境描写

  1、环境描写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山地回忆》开头写阜平环境:“阜平的土地很少,山上都是黑石头,雨水很多很暴,”“阜平的农民没见过大的地块,他们所有的,只是像炕台那样大,或是像锅台那样大的一块土地。在这小小的、不规整的,有时是尖形的,有时是半圆形的,有时是梯形的小块土地上,他们费尽心思,全力经营。他们用石块垒起,用泥土包住,在边沿栽上枣树,在中间种上玉黍。”廖廖数语,白描手法,我们就看到了冀中恶劣的生存条件,看到了冀中人民的生活艰辛,也看到了冀中人民的勤劳智慧,更看到了冀中人民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支援抗战的牺牲精神和崇高品德。我们从简要的环境描写中,更加敬佩作者笔下的人民,也更深刻地理解了小说主题

  2、《荷花淀》也是写抗战,也有很精彩的环境描写,和本文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体会作者写作的目的。(同学讨论)

  三、总结

  孙犁的作品看来似乎平淡,但从平淡中显出新鲜;表现简朴,而于简朴中含着隽永;近乎轻柔,却从轻柔中透出刚强。他的作品没有离奇,不觉紧张,然而主人公的遭遇和命运却紧紧扣人心弦。自然景物,作者轻轻勾勒,浓淡适宜,既富地方色彩,又充满时代特色。可以说,他的白描手法做到既绘形又传神;作家关于乡亲和故土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描写,凝结着他对于人民和祖国的深沉爱恋,也饱含着对于他们命运的热烈关切。作品的语言凝炼优美,刻划人物抒情写景,十分准确细腻,而且基本上是群众化的语言,这就使作品更易在群众中传播。这是一位十分重视创造独特的艺术风格的小说作家。

  四、布置作业

  阅读孙犁的作品及有关评论文章,讨论交流,谈谈自己的体会。

  板书设计

  山地回忆

  孙犁

  一、关于作者

  《荷花淀》《白洋淀纪事》

  二、情节结构

  1、遇故友引起回忆

  2、回忆山地的生活

  3、写作缘由

  4、必要交代照应开头

  三、人物形象

  妞儿爽快率直、泼辣;质朴善良;勤劳能干。

  “我”大度、实在、坚强、勤快、热情、乐于助人

  四、朴素自然清新的语言

  1、简单平易的对话

  2、讲话中暗含时代或生活背景

  五、简要的环境描写

  强调生存条件,深化主题

2、山地回忆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了解亲密无间的军民关系、美好温馨的军民鱼水情。

  2、探讨女孩取笑、任性的话语与小说主题的关系。

  [教学重点]

  1、探讨袜子问题这部分对话中女孩的行为特点、心理特点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2、比较女孩的伶牙利齿与贾芸的伶俐乖巧的区别。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在课外认真阅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认识生字词。有条件的从网上查阅有关作者的资料,以备课堂交流。教师查阅有关作家作品的资料。

  [教学设想]

  本课相对于前两课较浅显,所以本课设计让学生重点抓住女孩的话进行分析,并把她与《红楼梦》中贾芸进行对比探究,提高分析鉴赏人物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示例。

  我们学过孙犁先生的《荷花淀》,虽然描写的是战争,但在文中我们看不到硝烟弥漫,看不到血腥残酷,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场景。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另外一篇小说,同样表现在战争年代的故事。

  二、作家作品介绍。

  1.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创始人。《荷花淀》、《嘱咐》是其代表作。孙犁的小说秀雅、隽永,有“诗人型和音乐型的小说家”的美称。1977年开始,致力于散文创作,间有评论和小说发表。新时期,孙犁的作品以思想的深邃、境界的超然、文体的创新、艺术风格的鲜明和炉火纯青,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从20世纪40年代起,孙犁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芦花荡》、《荷花淀》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叙事诗集《白洋淀之曲》,通讯报告集《农村速写》,散文集《津门小集》、《晚华集》等,论文集《文学短论》。

  2.关于《山地回忆》。

  《山地回忆》是孙犁写于1949年12月的一篇短篇小说,收在他的《村歌》。小说是以第一人称回忆往昔战斗生活中建立“军民鱼水情”的故事。小说并没有正面表现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中的军民情谊,而是着眼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的“小事”。

  “在那可贵的艰苦岁月里,我和人民建立起来的感情,确是如此。我的职责,就是如实而又高昂浓重地把这种感情渲染出来。”作家在《关于<山地回忆>的.回忆》里如是说,可见作家是在用情感来写作,光这一点就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了。

  三、整体感知课文。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四个小组各派一名代表,分别担任女孩、战士、女孩的姥姥和女孩的父亲四个角色。要注意不同身份的人物说话的语气,尤其要注意读出女孩子对战士的取笑的口吻。

  1、生难字词注音。

  指名学生给以下加点字注音,其他同学纠正其错误的地方。

  土靛(diàn) 阜(fù)平蓝 玉黍(shǔ) 水沤(òu) 袄襟(jīn)

  刨(páo)抓 瘪(biě)着嘴 贩(fàn)卖 盈(yíng)余 破绽(zhàn)

  2、小说表现了什么主题?

  明确:文章要表现的主题是军民关系亲密无间,军民鱼水情美好温馨,老百姓对八路军的真挚热爱。

  但这种军民关系并非是在一种良好的气氛与和谐的环境中开始的。文章一开头,恰恰不是表现美好,而是表现冲突,细写了女孩子对八路军战士的无理。

  3、女孩子的取笑、任性的话语表现在文中的什么地方?与文章要表现的主题有什么关系?

  明确:主要表现在——

  (1)第一次冲突,女孩子竟然可以对着战士下达严厉的命令,接着又讲出了“洗脸洗屁股”这样有点野蛮的语言;如果不是人民的子弟兵,能像村人那样任性随便说话吗?

  (2)战士认错了(其实战士并没有错,是人民的苦难使他冷静下来),又不让,简直有点蛮不讲理。她拿稳了:我怎么气你,你都奈何我不得。

  (3)和解的方式是特别的。女孩子不让战士移动而要自己往上走,其实是一种独特的认错方式,但因战士被其摆布得有点糊涂了,对此“认错”一时没反应过来,此时女孩子笑了。这一笑的作用和含意是丰富的,一是双方心领神会了;二是说,我逗你呢,给你开玩笑呢,你急什么,把军人当做小孩子,又横竖都是她有理,战士被弄得哭笑不得,这既进一步表现出老百姓深知人民子弟兵的特点,又“造就”了她后面的更为放肆的任性和取笑。

  (4)女孩子关于讲卫生的两段话,女孩子肆意的嘲笑反衬出军民之间的无拘无束;既有曾经有过的天真、好奇、无知,更是在这种无理有理交混、不无蛮气野气的尽情调侃中,掩藏着也洋溢着对八路军的特别关切,对战士们的处处留意。于是很自然转入了后面关于袜子的深情、动人的对话。

  (5)到她家后女孩子四次取笑的话语、调侃的语言,总的是表面的不礼貌反衬出心理距离更短,军民一家亲的气氛越来越浓郁。而每次的话语又表现出不同的具体情感。第一次取笑说“你这个人倒实在”。我们从前面已经看到女孩那像诗歌一样优美的真情实意,如果战士没当真,忘记来了,女孩倒失落了;所以这句是女孩高兴心情的“正话反说”。第二次说他装假,实际女孩是要把她认为战士还存留的生分客气坚决打消掉;加上个“又”字,显出他们之间的熟悉、随便。第三次是学着战士的口吻把话接下去,这是亲密无间之情的又一朵浪花。第四次说“他穿了我们的袜子,就该给我们作活”,这人人皆知的显而易见的荒谬计算,不仅会再次逗乐大家,而且是巧妙地不无得意地承认自己对战士的偏心。

  总之,女孩子取笑的任性的话语越为突出,越能表现军民关系的亲密无间。

  四、布置作业。

  朗读并背诵课文“什么时候,能打败鬼子……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这段文字。并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女孩的心理。

  第二课时

  一、导入示例。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文章写的是战争期间的军民关系。并了解了文章的主人公,即那位女孩的说话特点。今天,我们将更深入地女孩的行为、心理特点,并做一些比较探究。

  二、研读与赏析。

  (一)学生齐读课文中探讨袜子问题这部分(“什么时候,能打败鬼子……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思考以下问题。

  1、提问:这段对话中,女孩突然问到:“光着脚打下去吗?”生硬地将话题从抗战胜利一下子转移到光脚,表现了女孩什么样的心理特点?作者用了哪些词语?

  明确:热心善察,有心帮助又不好意思直言。

  具体表现在:(1)女孩热爱八路军,又心眼好,聪明伶俐,热心细心,善于体察,善表情意。对日本侵略者的共同仇恨,使两人一谈到这样的话题时心情都有了变化,在女孩是把她的聪明伶俐、热心善察放到了对战士艰苦条件的关注上。于是有了“光着脚打下去吗”这句似乎突然却合乎情理的发问。(2)女孩子毕竟是在关心一位陌生男战士的这么具体的生活问题,加上农村姑娘的羞涩的一面,自然开头会不太好意思。

  表示其不好意思心理的用词是:低下头、低声。

  2.思考:在这段对话中,表现出的女孩的行为特点是什么?

  明确:这段袜子问题对话的基本形式是:把自己的有意帮助变为好像是顺便的无意提及,巧妙地运用反问形式把自己的主动关切变为战士的主动求助,一步一步引领,一步一步逼着战士说出迫切求助的话来。

  具体表现为:(1)当战士一时没弄明白怎么回事时,女孩子的答话很有意思。“说什么?”——口气依然承袭前头的泼辣风格。“也装没有听见”——这样才好重复一遍自己设置的问题。“不穿袜子,脚不冷吗?”——干脆把它说得更具体更清楚,可见关注之细心,帮助之有意。“也是卫生吗?”——与前头卫生话题联结,显得并非特意而是顺便、无意提及此事。(2)当战士一旦说出“求谁做去呀”时,当形式上成为战士的主动求助时,女孩的机敏泼辣利索以及燕赵大地的豪侠之气上来了,立即趁机宣布“我给你做”。同时一并把她家住址和布的问题交代清楚,见出其帮助的真心实意和女孩子的细心。

  3、提问:在这段对话中,女孩的表达方式有什么特点?作者如何用词?

  明确:此对话形式的核心是反问。反问的基本词汇是:不会、吗、为什么不。

  4.这部分比较明显地出现抒情笔调,情致美好,使得小说充满诗意。

  5.小结人物性格特点。

  (1)孙犁笔下的这个女孩子的个性的焦点之一,就表现在,她总是在进攻中,在不无蛮气、野气的嘲讽中,掩藏着对八路军的特别关切。

  (2)焦点之二是,虽然她有意帮助战士,但是她并不直接提出,而是转弯抹角地把战士引向她预设的话题,把自己的有意,化为无意的顺便提起。

  (3)焦点之三在于,明明是她主动的关切,却千方百计把自己的主动变为被动,以层层紧逼的启发,逼得战士说出迫切无助的话来。一旦战士发出苦于无助的话语,她就变成坦然主动的承担,这里又流露出华北大地的豪爽之气。

  6.再次朗读这一部分,并尽量背诵。

  (二)女孩子的姥姥说她“不会说话”,而“我”则说她“很会说话”,姥姥的话是否全为批评,“我”的话是否全为赞扬?

  明确:姥姥的不全为批评,“我“的不全为赞扬。

  从上下文看,她父亲先说:“我们妞儿刚才还笑话你哩”,姥姥是接着笑着说这句话的,所以说她“不会说话”,是指她会取笑、调侃客人,不礼貌,同时也包含着对孙女的关爱,对其淘气、率真、灵慧性格的喜爱。而“我”是紧接说“她很会说话”的,无疑包含了对其伶牙俐齿的领教,包含了被其调侃的感受,这种意思和感受不能说是批评,也不是赞扬,只是一种评价;但主要是肯定、赞扬她灵慧、心好,善于表达对部队的热情,创造融洽交流的氛围。

  (三)如何看待小说的后半部分,写了一段购买织布机的情节?

  明确:这部分内容和做袜子的核心情节不完全统一;从结构上说,不够有机。但它与孙犁很善于表现农村年青女性在艰苦的物质条件下心灵的纯朴善良,作为女性的委婉和大方豪爽,善于劳动又是伶牙利齿这种风格是相吻合的,同样体现了作者的匠心。

  三、比较探究。

  思考:如果说这叫“伶牙利齿”,那么,女孩的“伶牙利齿”与贾芸的“伶俐乖巧”有什么不同?

  明确:一是所涉及的思想品质不同。贾芸是巴结奉承他人,随机应变保护自己;女孩子全无此类动机,而只是一种可爱的天性。二是表现出的形式不同。贾芸的伶俐乖巧包括言论还包括其他行为,言论方面用于讨好他人和表情达意。女孩子的伶牙俐齿是指言论,用于调侃他人或表情达意。

  孙犁很善于表现农村年青女性在艰苦的物质条件下心灵的纯朴善良,作为女性的委婉和大方豪爽,善于劳动又是伶牙利齿。

  四、布置作业。

  完成《伴你学语文》中相关练习。

3、山地回忆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了解亲密无间的军民关系、美好温馨的军民鱼水情。

  2、探讨女孩取笑、任性的话语与小说主题的关系。

  [教学重点]

  1、探讨袜子问题这部分对话中女孩的行为特点、心理特点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2、比较女孩的伶牙利齿与贾芸的伶俐乖巧的区别。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在课外认真阅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认识生字词。有条件的从网上查阅有关作者的资料,以备课堂交流。教师查阅有关作家作品的资料。

  [教学设想]

  本课相对于前两课较浅显,所以本课设计让学生重点抓住女孩的话进行分析,并把她与《红楼梦》中贾芸进行对比探究,提高分析鉴赏人物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示例。

  我们学过孙犁先生的《荷花淀》,虽然描写的是战争,但在文中我们看不到硝烟弥漫,看不到血腥残酷,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场景。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另外一篇小说,同样表现在战争年代的故事。

  二、作家作品介绍。

  1.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创始人。《荷花淀》、《嘱咐》是其代表作。孙犁的小说秀雅、隽永,有“诗人型和音乐型的小说家”的美称。1977年开始,致力于散文创作,间有评论和小说发表。新时期,孙犁的作品以思想的深邃、境界的超然、文体的创新、艺术风格的鲜明和炉火纯青,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从20世纪40年代起,孙犁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芦花荡》、《荷花淀》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叙事诗集《白洋淀之曲》,通讯报告集《农村速写》,散文集《津门小集》、《晚华集》等,论文集《文学短论》。

  2.关于《山地回忆》。

  《山地回忆》是孙犁写于1949年12月的一篇短篇小说,收在他的《村歌》。小说是以第一人称回忆往昔战斗生活中建立“军民鱼水情”的故事。小说并没有正面表现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中的军民情谊,而是着眼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的“小事”。

  “在那可贵的艰苦岁月里,我和人民建立起来的感情,确是如此。我的职责,就是如实而又高昂浓重地把这种感情渲染出来。”作家在《关于<山地回忆>的.回忆》里如是说,可见作家是在用情感来写作,光这一点就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了。

  三、整体感知课文。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四个小组各派一名代表,分别担任女孩、战士、女孩的姥姥和女孩的父亲四个角色。要注意不同身份的人物说话的语气,尤其要注意读出女孩子对战士的取笑的口吻。

  1、生难字词注音。

  指名学生给以下加点字注音,其他同学纠正其错误的地方。

  土靛(diàn) 阜(fù)平蓝 玉黍(shǔ) 水沤(òu) 袄襟(jīn)

  刨(páo)抓 瘪(biě)着嘴 贩(fàn)卖 盈(yíng)余 破绽(zhàn)

  2、小说表现了什么主题?

  明确:文章要表现的主题是军民关系亲密无间,军民鱼水情美好温馨,老百姓对八路军的真挚热爱。

  但这种军民关系并非是在一种良好的气氛与和谐的环境中开始的。文章一开头,恰恰不是表现美好,而是表现冲突,细写了女孩子对八路军战士的无理。

  3、女孩子的取笑、任性的话语表现在文中的什么地方?与文章要表现的主题有什么关系?

  明确:主要表现在——

  (1)第一次冲突,女孩子竟然可以对着战士下达严厉的命令,接着又讲出了“洗脸洗屁股”这样有点野蛮的语言;如果不是人民的子弟兵,能像村人那样任性随便说话吗?

  (2)战士认错了(其实战士并没有错,是人民的苦难使他冷静下来),又不让,简直有点蛮不讲理。她拿稳了:我怎么气你,你都奈何我不得。

  (3)和解的方式是特别的。女孩子不让战士移动而要自己往上走,其实是一种独特的认错方式,但因战士被其摆布得有点糊涂了,对此“认错”一时没反应过来,此时女孩子笑了。这一笑的作用和含意是丰富的,一是双方心领神会了;二是说,我逗你呢,给你开玩笑呢,你急什么,把军人当做小孩子,又横竖都是她有理,战士被弄得哭笑不得,这既进一步表现出老百姓深知人民子弟兵的特点,又“造就”了她后面的更为放肆的任性和取笑。

  (4)女孩子关于讲卫生的两段话,女孩子肆意的嘲笑反衬出军民之间的无拘无束;既有曾经有过的天真、好奇、无知,更是在这种无理有理交混、不无蛮气野气的尽情调侃中,掩藏着也洋溢着对八路军的特别关切,对战士们的处处留意。于是很自然转入了后面关于袜子的深情、动人的对话。

  (5)到她家后女孩子四次取笑的话语、调侃的语言,总的是表面的不礼貌反衬出心理距离更短,军民一家亲的气氛越来越浓郁。而每次的话语又表现出不同的具体情感。第一次取笑说“你这个人倒实在”。我们从前面已经看到女孩那像诗歌一样优美的真情实意,如果战士没当真,忘记来了,女孩倒失落了;所以这句是女孩高兴心情的“正话反说”。第二次说他装假,实际女孩是要把她认为战士还存留的生分客气坚决打消掉;加上个“又”字,显出他们之间的熟悉、随便。第三次是学着战士的口吻把话接下去,这是亲密无间之情的又一朵浪花。第四次说“他穿了我们的袜子,就该给我们作活”,这人人皆知的显而易见的荒谬计算,不仅会再次逗乐大家,而且是巧妙地不无得意地承认自己对战士的偏心。

  总之,女孩子取笑的任性的话语越为突出,越能表现军民关系的亲密无间。

  四、布置作业。

  朗读并背诵课文“什么时候,能打败鬼子……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这段文字。并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女孩的心理。

  第二课时

  一、导入示例。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文章写的是战争期间的军民关系。并了解了文章的主人公,即那位女孩的说话特点。今天,我们将更深入地女孩的行为、心理特点,并做一些比较探究。

  二、研读与赏析。

  (一)学生齐读课文中探讨袜子问题这部分(“什么时候,能打败鬼子……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思考以下问题。

  1、提问:这段对话中,女孩突然问到:“光着脚打下去吗?”生硬地将话题从抗战胜利一下子转移到光脚,表现了女孩什么样的心理特点?作者用了哪些词语?

  明确:热心善察,有心帮助又不好意思直言。

  具体表现在:(1)女孩热爱八路军,又心眼好,聪明伶俐,热心细心,善于体察,善表情意。对日本侵略者的共同仇恨,使两人一谈到这样的话题时心情都有了变化,在女孩是把她的聪明伶俐、热心善察放到了对战士艰苦条件的关注上。于是有了“光着脚打下去吗”这句似乎突然却合乎情理的发问。(2)女孩子毕竟是在关心一位陌生男战士的这么具体的生活问题,加上农村姑娘的羞涩的一面,自然开头会不太好意思。

  表示其不好意思心理的用词是:低下头、低声。

  2.思考:在这段对话中,表现出的女孩的行为特点是什么?

  明确:这段袜子问题对话的基本形式是:把自己的有意帮助变为好像是顺便的无意提及,巧妙地运用反问形式把自己的主动关切变为战士的主动求助,一步一步引领,一步一步逼着战士说出迫切求助的话来。

  具体表现为:(1)当战士一时没弄明白怎么回事时,女孩子的答话很有意思。“说什么?”——口气依然承袭前头的泼辣风格。“也装没有听见”——这样才好重复一遍自己设置的问题。“不穿袜子,脚不冷吗?”——干脆把它说得更具体更清楚,可见关注之细心,帮助之有意。“也是卫生吗?”——与前头卫生话题联结,显得并非特意而是顺便、无意提及此事。(2)当战士一旦说出“求谁做去呀”时,当形式上成为战士的主动求助时,女孩的机敏泼辣利索以及燕赵大地的豪侠之气上来了,立即趁机宣布“我给你做”。同时一并把她家住址和布的问题交代清楚,见出其帮助的真心实意和女孩子的细心。

  3、提问:在这段对话中,女孩的表达方式有什么特点?作者如何用词?

  明确:此对话形式的核心是反问。反问的基本词汇是:不会、吗、为什么不。

  4.这部分比较明显地出现抒情笔调,情致美好,使得小说充满诗意。

  5.小结人物性格特点。

  (1)孙犁笔下的这个女孩子的个性的焦点之一,就表现在,她总是在进攻中,在不无蛮气、野气的嘲讽中,掩藏着对八路军的特别关切。

  (2)焦点之二是,虽然她有意帮助战士,但是她并不直接提出,而是转弯抹角地把战士引向她预设的话题,把自己的有意,化为无意的顺便提起。

  (3)焦点之三在于,明明是她主动的关切,却千方百计把自己的主动变为被动,以层层紧逼的启发,逼得战士说出迫切无助的话来。一旦战士发出苦于无助的话语,她就变成坦然主动的承担,这里又流露出华北大地的豪爽之气。

  6.再次朗读这一部分,并尽量背诵。

  (二)女孩子的姥姥说她“不会说话”,而“我”则说她“很会说话”,姥姥的话是否全为批评,“我”的话是否全为赞扬?

  明确:姥姥的不全为批评,“我“的不全为赞扬。

  从上下文看,她父亲先说:“我们妞儿刚才还笑话你哩”,姥姥是接着笑着说这句话的,所以说她“不会说话”,是指她会取笑、调侃客人,不礼貌,同时也包含着对孙女的关爱,对其淘气、率真、灵慧性格的喜爱。而“我”是紧接说“她很会说话”的,无疑包含了对其伶牙俐齿的领教,包含了被其调侃的感受,这种意思和感受不能说是批评,也不是赞扬,只是一种评价;但主要是肯定、赞扬她灵慧、心好,善于表达对部队的热情,创造融洽交流的氛围。

  (三)如何看待小说的后半部分,写了一段购买织布机的情节?

  明确:这部分内容和做袜子的核心情节不完全统一;从结构上说,不够有机。但它与孙犁很善于表现农村年青女性在艰苦的物质条件下心灵的纯朴善良,作为女性的委婉和大方豪爽,善于劳动又是伶牙利齿这种风格是相吻合的,同样体现了作者的匠心。

  三、比较探究。

  思考:如果说这叫“伶牙利齿”,那么,女孩的“伶牙利齿”与贾芸的“伶俐乖巧”有什么不同?

  明确:一是所涉及的思想品质不同。贾芸是巴结奉承他人,随机应变保护自己;女孩子全无此类动机,而只是一种可爱的天性。二是表现出的形式不同。贾芸的伶俐乖巧包括言论还包括其他行为,言论方面用于讨好他人和表情达意。女孩子的伶牙俐齿是指言论,用于调侃他人或表情达意。

  孙犁很善于表现农村年青女性在艰苦的物质条件下心灵的纯朴善良,作为女性的委婉和大方豪爽,善于劳动又是伶牙利齿。

  四、布置作业。

  完成《伴你学语文》中相关练习。

4、山地回忆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一、 认真诵读作品,把握人物形象。

  二、 体会小说的语言特点。

  三、 了解作者的创作倾向。

  教学重点:

  一、 分析人物形象。

  二、 体会小说的语言特点。

  三、 分析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方法:

  阅读指导、讨论分析。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及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新课导入

  [多媒体播放]战争影片境头枪林弹雨、炮火硝烟、流血、尸体。这是战争留给我们的记忆,是血腥、残酷、悲痛。然而战争是否总给人们留下的都是痛苦呢?当然不是。今天我们就接识一位用独特视角描写战争的作家,学习孙犁先生的小说《山地回忆》。

  二、 关于孙犁及他的作品

  [幻灯播放]

  孙犁原名孙树勋,1913年生,河北省安平县人,中学毕业后无力升学,流浪北平(今北京),曾用“芸夫”笔名在大公报上发表文章。1936年,到安新县同口镇小学教书,初步了解了白洋淀人民群众的生活。1937年冬参加抗日,主要在冀中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39年,调阜平晋察冀通讯社工作。1944年到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工作和学习,并在这里发表了他的名作《荷花淀》等到短篇。1945年日本投降后,仍回冀中乡下从事写作。解放后,作者一直在天津,长期从事编辑工作。解放后写的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村歌》、《铁木前传》,散文集《津门小集》,论文集《文学短论》等。1958年出版了作者的小说和散文结集《白洋淀纪事》。这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合集。其中的大多数篇目,并没有紧张的戏剧性冲突和曲折的故事情节,象是白洋淀里的茶花和冀中平原上的庄稼那样,以它们清香、美丽的花实和新鲜、活脱的气息吸引着读者,并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艺术经验。

  三、 小说情节及结构

  情节:

  一次工业展览会看到故友穿的“阜平蓝”粗布短褂,引起了“我”的回忆,写“我”在阜平和妞儿一家的交往和深厚情谊及“我”对山地生活的纪念和妞儿一家现在的生活状态。

  结构:

  课文自然分成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故事的缘起及我与女孩子妞儿在河边相遇、相识。

  第二部分写“我”与妞儿一家的交往和培养起来的深厚情谊。

  第三部分写抗战胜利,袜子遗失,激荡着我对于那女孩子的纪念。

  第四部分照应开头,交代妞儿一家现在的生活状态。

  四、 人物形象分析

  1、根据课文及课后练习二题由学生分析概括妞儿的性格特征:

  爽快率直、泼辣;质朴善良;勤劳能干。

  2、文中“我”(八路军)的特点:

  大度、实在、坚强、勤快、热情、乐于助人

  总结:

  孙犁的这篇小说写的虽是家常闲话、纺纺织织,却表现了我们军民关系的团结融洽和根据地人民淳朴、愉快的生活气氛。文章刻划了妞儿形象,这是“很多山地女孩子的化身”。作者特别善于刻划农村劳动妇女的形象,在他笔下,中国劳动妇女一个个都是那样坚贞美丽,活泼可爱;她们对待自己的亲人是那样温柔多情,细致体贴,对待敌人则是那样英勇顽强。我们可以在《荷花淀》中仔细体会。

  五、 布置作业

  1、诵读课文,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特点

  2、阅读《荷花淀》(印发内容),体会孙犁作品的特色。

  第二课时

  一、 朴素自然清新的语言特点

  1、 这篇文章主要是通过对话刻划人物。文章没有堆砌华丽的辞藻,而是用平易单纯的文字,写出了人物身心的内在的美。充分重视语言的锤炼,成为孙犁在创作过程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并在形成他的独特风格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者曾这样讲到语言:“语言实际就是群众生活的一部分。”“因为你同群众一起考虑问题,一同把精神深入一个事件里去,生动的群众的语言,有力的表现手法,附带地收获到了。”我们通过阅读本文和《荷花淀》充分感受到作者朴素自然清新的语言特点。

  2、 作者在描写人物的时候总是扣住时代特色,从人物身上可以感到强烈的时代气息。同时,作者在对话中从侧面来反映大的斗争。

  “我站立起来转过身去,才看见洗菜的是个女孩子,也不过十六七岁。风吹红了她的脸,像带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的手,像上冻的红萝卜。她穿的衣服很单薄,就是那种蓝色的破袄裤。”

  “十月严冬的河滩上,敌人往返烧毁过几次的村庄的边沿,在寒风里,她抱着一篮子水沤的杨树叶,这该是早饭的食粮。”

  ……

  “什么时候,才能打败鬼子?”女孩子望着我,“我们的房,叫他们烧过两三回了!”

  ……

  “我问你为什么不穿袜子,脚不冷吗?也是讲卫生吗?”

  “这是没有法子么,什么卫生!从九月里就反‘扫荡 ,可是我们八路军,是非到十月底不发袜子的。这时候,正在打仗,哪里去找袜子穿呀?”

  作者在这样的描写和对话中刻划了人物,又交代了时代或生活背景:“阜平的天气冷”,百姓艰难的生活,八路军艰苦的生活,抗战最困难的时期。把残酷的战争写得如此平淡,这是作者独特之处。

  二、 简要的环境描写

  1、环境描写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山地回忆》开头写阜平环境:“阜平的土地很少,山上都是黑石头,雨水很多很暴,”“阜平的农民没见过大的地块,他们所有的,只是像炕台那样大,或是像锅台那样大的一块土地。在这小小的、不规整的,有时是尖形的,有时是半圆形的,有时是梯形的小块土地上,他们费尽心思,全力经营。他们用石块垒起,用泥土包住,在边沿栽上枣树,在中间种上玉黍。”廖廖数语,白描手法,我们就看到了冀中恶劣的生存条件,看到了冀中人民的生活艰辛,也看到了冀中人民的勤劳智慧,更看到了冀中人民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支援抗战的牺牲精神和崇高品德。我们从简要的环境描写中,更加敬佩作者笔下的人民,也更深刻地理解了小说主题

  2、《荷花淀》也是写抗战,也有很精彩的环境描写,和本文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体会作者写作的目的。(同学讨论)

  三、总结

  孙犁的作品看来似乎平淡,但从平淡中显出新鲜;表现简朴,而于简朴中含着隽永;近乎轻柔,却从轻柔中透出刚强。他的作品没有离奇,不觉紧张,然而主人公的遭遇和命运却紧紧扣人心弦。自然景物,作者轻轻勾勒,浓淡适宜,既富地方色彩,又充满时代特色。可以说,他的白描手法做到既绘形又传神;作家关于乡亲和故土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描写,凝结着他对于人民和祖国的深沉爱恋,也饱含着对于他们命运的热烈关切。作品的语言凝炼优美,刻划人物抒情写景,十分准确细腻,而且基本上是群众化的语言,这就使作品更易在群众中传播。这是一位十分重视创造独特的艺术风格的小说作家。

  四、布置作业

  阅读孙犁的作品及有关评论文章,讨论交流,谈谈自己的体会。

  板书设计

  山地回忆

  孙犁

  一、关于作者

  《荷花淀》《白洋淀纪事》

  二、情节结构

  1、遇故友引起回忆

  2、回忆山地的生活

  3、写作缘由

  4、必要交代照应开头

  三、人物形象

  妞儿爽快率直、泼辣;质朴善良;勤劳能干。

  “我”大度、实在、坚强、勤快、热情、乐于助人

  四、朴素自然清新的语言

  1、简单平易的对话

  2、讲话中暗含时代或生活背景

  五、简要的环境描写

  强调生存条件,深化主题

5、山地回忆教学设计一等奖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山地回忆教学设计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

  1、了解亲密无间的军民关系、美好温馨的军民鱼水情。

  2、探讨女孩取笑、任性的话语与小说主题的关系。

  [教学重点]

  1、探讨袜子问题这部分对话中女孩的行为特点、心理特点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2、比较女孩的伶牙利齿与贾芸的伶俐乖巧的区别。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在课外认真阅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认识生字词。有条件的从网上查阅有关作者的资料,以备课堂交流。教师查阅有关作家作品的资料。

  [教学设想]

  本课相对于前两课较浅显,所以本课设计让学生重点抓住女孩的话进行分析,并把她与《红楼梦》中贾芸进行对比探究,提高分析鉴赏人物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示例。

  我们学过孙犁先生的《荷花淀》,虽然描写的是战争,但在文中我们看不到硝烟弥漫,看不到血腥残酷,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场景。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另外一篇小说,同样表现在战争年代的故事。

  二、作家作品介绍。

  1、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创始人。《荷花淀》、《嘱咐》是其代表作。孙犁的小说秀雅、隽永,有“诗人型和音乐型的小说家”的美称。1977年开始,致力于散文创作,间有评论和小说发表。新时期,孙犁的作品以思想的深邃、境界的超然、文体的创新、艺术风格的鲜明和炉火纯青,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从20世纪40年代起,孙犁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芦花荡》、《荷花淀》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叙事诗集《白洋淀之曲》,通讯报告集《农村速写》,散文集《津门小集》、《晚华集》等,论文集《文学短论》。

  2、关于《山地回忆》。

  《山地回忆》是孙犁写于1949年12月的一篇短篇小说,收在他的《村歌》。小说是以第一人称回忆往昔战斗生活中建立“军民鱼水情”的故事。小说并没有正面表现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中的军民情谊,而是着眼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的“小事”。

  “在那可贵的艰苦岁月里,我和人民建立起来的感情,确是如此。我的职责,就是如实而又高昂浓重地把这种感情渲染出来。”作家在《关于的回忆》里如是说,可见作家是在用情感来写作,光这一点就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了。

  三、整体感知课文。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四个小组各派一名代表,分别担任女孩、战士、女孩的姥姥和女孩的父亲四个角色。要注意不同身份的人物说话的语气,尤其要注意读出女孩子对战士的取笑的口吻。

  1、生难字词注音。

  指名学生给以下加点字注音,其他同学纠正其错误的地方。

  土靛(diàn) 阜(fù)平蓝 玉黍(shǔ) 水沤(òu) 袄襟(jīn)

  刨(páo)抓 瘪(biě)着嘴 贩(fàn)卖 盈(yíng)余 破绽(zhàn)

  2、小说表现了什么主题

  明确:文章要表现的主题是军民关系亲密无间,军民鱼水情美好温馨,老百姓对八路军的真挚热爱。

  但这种军民关系并非是在一种良好的气氛与和谐的环境中开始的。文章一开头,恰恰不是表现美好,而是表现冲突,细写了女孩子对八路军战士的无理。

  3、女孩子的取笑、任性的话语表现在文中的什么地方?与文章要表现的主题有什么关系?

  明确:主要表现在——

  (1)第一次冲突,女孩子竟然可以对着战士下达严厉的命令,接着又讲出了“洗脸洗屁股”这样有点野蛮的语言;如果不是人民的子弟兵,能像村人那样任性随便说话吗?

  (2)战士认错了(其实战士并没有错,是人民的苦难使他冷静下来),又不让,简直有点蛮不讲理。她拿稳了:我怎么气你,你都奈何我不得。

  (3)和解的方式是特别的。女孩子不让战士移动而要自己往上走,其实是一种独特的认错方式,但因战士被其摆布得有点糊涂了,对此“认错”一时没反应过来,此时女孩子笑了。这一笑的作用和含意是丰富的,一是双方心领神会了;二是说,我逗你呢,给你开玩笑呢,你急什么,把军人当做小孩子,又横竖都是她有理,战士被弄得哭笑不得,这既进一步表现出老百姓深知人民子弟兵的特点,又“造就”了她后面的更为放肆的任性和取笑。

  (4)女孩子关于讲卫生的两段话,女孩子肆意的嘲笑反衬出军民之间的无拘无束;既有曾经有过的天真、好奇、无知,更是在这种无理有理交混、不无蛮气野气的尽情调侃中,掩藏着也洋溢着对八路军的特别关切,对战士们的处处留意。于是很自然转入了后面关于袜子的深情、动人的对话。

  (5)到她家后女孩子四次取笑的话语、调侃的`语言,总的是表面的不礼貌反衬出心理距离更短,军民一家亲的气氛越来越浓郁。而每次的话语又表现出不同的具体情感。第一次取笑说“你这个人倒实在”。我们从前面已经看到女孩那像诗歌一样优美的真情实意,如果战士没当真,忘记来了,女孩倒失落了;所以这句是女孩高兴心情的“正话反说”。第二次说他装假,实际女孩是要把她认为战士还存留的生分客气坚决打消掉;加上个“又”字,显出他们之间的熟悉、随便。第三次是学着战士的口吻把话接下去,这是亲密无间之情的又一朵浪花。第四次说“他穿了我们的袜子,就该给我们作活”,这人人皆知的显而易见的荒谬计算,不仅会再次逗乐大家,而且是巧妙地不无得意地承认自己对战士的偏心。

  总之,女孩子取笑的任性的话语越为突出,越能表现军民关系的亲密无间。

  四、布置作业。

  朗读并背诵课文“什么时候,能打败鬼子……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这段文字。并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女孩的心理。

  第二课时

  一、导入示例。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文章写的是战争期间的军民关系。并了解了文章的主人公,即那位女孩的说话特点。今天,我们将更深入地女孩的'行为、心理特点,并做一些比较探究。

  二、研读与赏析。

  (一)学生齐读课文中探讨袜子问题这部分(“什么时候,能打败鬼子……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思考以下问题。

  1、提问:这段对话中,女孩突然问到:“光着脚打下去吗?”生硬地将话题从抗战胜利一下子转移到光脚,表现了女孩什么样的心理特点?作者用了哪些词语?

  明确:热心善察,有心帮助又不好意思直言。

  具体表现在:

  (1)女孩热爱八路军,又心眼好,聪明伶俐,热心细心,善于体察,善表情意。对日本侵略者的共同仇恨,使两人一谈到这样的话题时心情都有了变化,在女孩是把她的聪明伶俐、热心善察放到了对战士艰苦条件的关注上。于是有了“光着脚打下去吗”这句似乎突然却合乎情理的发问。

  (2)女孩子毕竟是在关心一位陌生男战士的这么具体的生活问题,加上农村姑娘的羞涩的一面,自然开头会不太好意思。

  表示其不好意思心理的用词是:低下头、低声。

  2、思考:在这段对话中,表现出的女孩的行为特点是什么?

  明确:这段袜子问题对话的基本形式是:把自己的有意帮助变为好像是顺便的无意提及,巧妙地运用反问形式把自己的主动关切变为战士的主动求助,一步一步引领,一步一步逼着战士说出迫切求助的话来。

  具体表现为:

  (1)当战士一时没弄明白怎么回事时,女孩子的答话很有意思。“说什么?”——口气依然承袭前头的泼辣风格。“也装没有听见”——这样才好重复一遍自己设置的问题。“不穿袜子,脚不冷吗?”——干脆把它说得更具体更清楚,可见关注之细心,帮助之有意。“也是卫生吗?”——与前头卫生话题联结,显得并非特意而是顺便、无意提及此事。

  (2)当战士一旦说出“求谁做去呀”时,当形式上成为战士的主动求助时,女孩的机敏泼辣利索以及燕赵大地的豪侠之气上来了,立即趁机宣布“我给你做”。同时一并把她家住址和布的问题交代清楚,见出其帮助的真心实意和女孩子的细心。

  3、提问:在这段对话中,女孩的表达方式有什么特点?作者如何用词?

  明确:此对话形式的核心是反问。反问的基本词汇是:不会、吗、为什么不。

  4、这部分比较明显地出现抒情笔调,情致美好,使得小说充满诗意。

  5、小结人物性格特点。

  (1)孙犁笔下的这个女孩子的个性的焦点之一,就表现在,她总是在进攻中,在不无蛮气、野气的嘲讽中,掩藏着对八路军的特别关切。

  (2)焦点之二是,虽然她有意帮助战士,但是她并不直接提出,而是转弯抹角地把战士引向她预设的话题,把自己的有意,化为无意的顺便提起。

  (3)焦点之三在于,明明是她主动的关切,却千方百计把自己的主动变为被动,以层层紧逼的启发,逼得战士说出迫切无助的话来。一旦战士发出苦于无助的话语,她就变成坦然主动的承担,这里又流露出华北大地的豪爽之气。

  6、再次朗读这一部分,并尽量背诵。

  (二)女孩子的姥姥说她“不会说话”,而“我”则说她“很会说话”,姥姥的话是否全为批评,“我”的话是否全为赞扬?

  明确:姥姥的不全为批评,“我“的不全为赞扬。

  从上下文看,她父亲先说:“我们妞儿刚才还笑话你哩”,姥姥是接着笑着说这句话的,所以说她“不会说话”,是指她会取笑、调侃客人,不礼貌,同时也包含着对孙女的关爱,对其淘气、率真、灵慧性格的喜爱。而“我”是紧接说“她很会说话”的,无疑包含了对其伶牙俐齿的领教,包含了被其调侃的感受,这种意思和感受不能说是批评,也不是赞扬,只是一种评价;但主要是肯定、赞扬她灵慧、心好,善于表达对部队的热情,创造融洽交流的氛围。

  (三)如何看待小说的后半部分,写了一段购买织布机的情节?

  明确:这部分内容和做袜子的核心情节不完全统一;从结构上说,不够有机。但它与孙犁很善于表现农村年青女性在艰苦的物质条件下心灵的纯朴善良,作为女性的委婉和大方豪爽,善于劳动又是伶牙利齿这种风格是相吻合的,同样体现了作者的匠心。

  三、比较探究。

  思考:如果说这叫“伶牙利齿”,那么,女孩的“伶牙利齿”与贾芸的“伶俐乖巧”有什么不同?

  明确:一是所涉及的思想品质不同。贾芸是巴结奉承他人,随机应变保护自己;女孩子全无此类动机,而只是一种可爱的天性。二是表现出的形式不同。贾芸的伶俐乖巧包括言论还包括其他行为,言论方面用于讨好他人和表情达意。女孩子的伶牙俐齿是指言论,用于调侃他人或表情达意。

  孙犁很善于表现农村年青女性在艰苦的物质条件下心灵的纯朴善良,作为女性的委婉和大方豪爽,善于劳动又是伶牙利齿。

  四、布置作业。

  完成《伴你学语文》中相关练习。

6、山地之国教学反思

  《山地之国》教学反思

  一、课题的选择。

  蒋老师让我从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中任选一课作为上课的课题,我说让我想想,当时如果已经定了,我也就不用想了。八年级、九年级的课题大都被大家上过,或者都有现成的课件、设计,如果上这两个年级的内容,自己的思路无形会受到影响,虽有的课题自己也上过公开课,还是决定上七年级。那就选择一个学生感兴趣点的吧,第三单元或第四单元,第四单元是关于城市,感觉在山区上不合适,就定了跟山有关的吧,就选择了第三单元第二课《与山为邻》第二框《山地之国》,第一框《与山为邻》,看过去有点复杂,选择这课不是给自己添堵吗?

  二、主题的确定。

  这个蒋老师给了明确的指示:文本解读或课本解读,“课本解读”说得太好了,这可不是拍,容我道来,文本解读是时下的潮流,我觉得好像文本解读来源于语文学科(这个没经过考证),语文学科中课本的文章就是文本吧,而我们这个学科,对课标进行文本解读这样说法是可以的,而课本中除了文字的叙述,还有大量的地图、图表。单纯说文本解读总觉得怪怪的,看来领导的眼光就是不一样。所以备课时考虑的重点是:尽可能的把课本中的各种图片用好,对课本中文字的叙述尽可能的解释清楚。

  三、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本课的重点围绕瑞士人生产和生活的特色及原因展开,更集中一点就是分析瑞士成为旅游热区的原因,课文中大量的图片和文字描述都是围绕这部分展开的,在具体的教学策略上我借鉴采用了支架式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即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具体做法如下:

  1.搭脚手架。

  围绕“瑞士成为旅游热区的原因”这个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如下概念框架。

  (1)哪些图片和文字信息说明瑞士自然风景优美?

  (2)哪些图片和文字信息说明瑞士旅游设施完备?

  (3)哪些图片和文字信息说明瑞士交通发达?

  (4)瑞士成为旅游热区的原因有哪些?2.进入情境。

  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并可能提供工具和学习资料帮助他们进入角色,主动探索学习。在上述片段中教师出示了一位网友瑞士旅游后的博文片段,让学生齐读时,思考:瑞士的哪些方面让这位网友赞叹不已?在上述情景下,学生就会主动去思考瑞士为什么能那么吸引人去旅游?

  2.独立探索和协作学习。

  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对六幅图片作简要说明,并要求学生注意阅读图片包含的信息及下面的小字说明,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学生完成独立探索后,可与同桌或前后排同学进行交流、讨论,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在上面片段中,教师最后撤去“支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瑞士成为旅游热区的原因。

  3.效果评价。

  让学生代表上台展示探索的结果,教师对学生参与探索的学习态度、能力和探索的效果进行评价。学生对在探索、讨论过程中思维的情况和相关记录材料进行反思总结。综合以上师评和自评的情况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有个客观公正的评价。

  四、评课反馈。

  这次只顾的上课,听课本都忘记带了,当时记在纸上,现在找不到了。简单回忆一下,各位老师对我非常宽容,都是以正面表扬为主,连我觉得是本人最羞愧的板书居然都被说成了优点,惭愧!各位老师的建设性建议集中在两点,一是分析瑞士成为旅游热区的教学片段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还不够,从学习效果来看,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还有难度。二是总结新课时,应让学生充分的'展开思考、发言,深化认识瑞士人生产和生活的特色及原因。

  五、再教设计。

  结合自己上课的感受和课后同行们的评议,我觉得本节课中以下几个方面还要加以改进:

  (一)“瑞士在哪”这个教学片断花费时间稍长,主要原因是七年级学生刚接触地理知识,读图、识图能力有限,还有学生现在的学习进度是第一单元,一下子跳到第三单元,很多知识储备没有,学生理解起来比较费力,再加上借班上课,对学情了解不够。导致这一环节教学时间花费稍多,影响了下面一些教学环节的充分开展。

  (二)“分析瑞士成为旅游热区的原因”这个教学片断时,学生对教材中哪些图片属于自然环境的因素往往漏选,还有属于交通条件的图片往往漏选了图片②。改进的措施:在学生自主探索前,在逐一出示图片时,对每幅图片的引领说明要耐心,要更具启发性,要告诉学生图片是可以多选的,留给学生阅读、思索、讨论的时间要更充足,

  (三)在出示“阿尔卑斯山孕育了瑞士的地形,也造就了瑞士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句话后,应让学生结合幻灯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这样通过不断的反复解读课本,让学生落实本课的学习重点:瑞士人生产和生活的特色及原因。

  六、商榷之处

  会上,我曾向牛老师提了一个问题,我这节课还有一个想法就是要体现“山中有国,国中有山”。只见“山”,是符合课标的,但地理知识不足,只见“国”,不是综合课,是地理课了。牛老师是依标施教的倡导者,认为只要符合课标的要求,什么案例都可以采用。一直很欣赏牛老师的这个创新思维,这为我们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打开了思路,领导的智慧真是无穷啊!作为教师的角度,我们平时教学、评价的依据主要是教材,我的意思是,我们平时依标施教更多的是放在对教材的解读符合课标的要求上,教材怎么编,我们就怎么上。这样一比较就发现,领导倡导的是素质教育,我还是应试教育,差距还是很大的。对蒋老师的回答,我深表理解和赞赏,但还是保留自己的观点,蒋老师,您不会让我消失吧,我还想在这个学科里混呢。

7、快乐的回忆教学反思

  本课的学习要求让学生回忆生活中最快乐的一件事情,用纸版画或绘画的形式进行创作,因为学校条件及学生家庭条件限制,学具不好统一,因此这课作业我们以绘画形式表现的。但是学生们对课本上的纸版画范作的效果很感兴趣,纷纷问我那是怎么样“画”出来的。我只能在黑板上演示示意图和语言表述相结合告诉学生们纸版画的制作方法,还好班上有几个曾经在一年级时上过我负责的校美术兴趣班的孩子还记得吹塑纸版画的制作,一下子就联系上了,兴奋的向同学们吹嘘自己的经验。

  我心理有些愧疚,实际上我自己有材料可以在课堂上示范,让学生们对版画有直观的.感受,即使他们没有机会动手制作,至少也亲眼见识过版画的制作过程,那样他们的记忆也会更深刻些。

  通过绘画形式表现的《快乐的回忆》的作品,完全根据个人的美术绘画功底决定成绩的优、良、合格。有极少数学生以没有带学具、自己不会画为理由没有按时完成作业。

8、《回忆》教学反思

  鉴于对新课标的一些认识,我在教学上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音乐欣赏课《回忆》是在欣赏音乐剧《猫》的基础上对剧中最著名的歌曲进行赏析.在第一课时对音乐剧的主要表现要素认知、了解、掌握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较为熟悉的音乐剧《猫》这个载体,在欣赏、体验的过程中,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音乐剧的主要表现要素对作品的深化作用(例如:对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及表现);同时初步学会综合运用分析和表现。通过再为《猫》设计一个造型这一探究创作性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创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才艺表现能力。整堂课我运用《猫》中的“开场歌舞”及“Memory”作为教学素材,充分挖掘各表现要素的塑造力,提升学生对音乐剧这一新型艺术形式的认同和热爱。并希望通过学生对新形象的设计和思考,逐步掌握欣赏音乐剧的方法,为学生科学、正确地欣赏音乐剧打好基础。

  一、教材需创造性使用

  教师应对教材有创造性的想法、创造性地使用。在素材的选用上,我选用了教材中所提到的《猫》,这部家喻户晓的作品,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教材中选用的片段,而是根据教学目标精选了其中的一些片段作为欣赏素材。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而且也使课中需要讲到的内容得到很好的体现。因此,我认为,每节课中,教学资源的选用是很重要的,各类教学素材的整合,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帮助以及最大的保证。

  二、在教学中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在教学过程中,良好的课堂气氛和人际关系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如果学生在课堂中一直处于紧张状态,那他主动参与的可能性不会大,参与的质量也不会高。不轻易否定学生的不同见解、不符合标准的答案或看似笨拙的方法。对学生的新颖的观点和想法尽可能给予鼓励性评价。我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质疑、提问,发表不同意见。不指责学生提问的深浅、远近,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例如在视听赏析环节,我让学生思考:魅力猫的出场,演员的肢体表演透露着怎样的情绪?一个学生回答时所运用的语言极其准确而简练,分析得透彻而有深度,甚至有些关注点是我之前在备课中也未曾想到的,足见学生的艺术功底及修养。我在为她鼓掌的同时也思考着: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了解学生对艺术的不同兴趣,激发他们学习艺术的兴奋点。

  三、在教学中要合理设计教学环节,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

  教材中“探究与实践”的环节,其实是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学习的最好平台。在平日的听课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虽然学生已经表现得很棒了,但是对于课堂设计来讲,还是有所缺陷的。之前的欣赏内容铺垫老师往往还做的太少,因此就造成了学生在创作环节创作的目的性不强,对老师所要他们表现的内容还不够明确。比如在这节课中我注重了学生学习《回忆》这首歌曲的主旋律英文演唱,其实在欣赏课中,采用哼鸣来让学生熟悉主旋律更贴近学生,能实际。而用英文唱注重了歌曲的唯美,但忽视了欣赏课的目的性。

  四、评价的“有效性”——关注学习经历,重视过程评价

  艺术学科教学评价是指对艺术学科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的过程。通过艺术学科教学评价,可以鉴别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业状况和发展水平,了解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提供教学的'反馈信息,对提高艺术学科教学质量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艺术学习评价也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发现和发展自己艺术的潜能,建立艺术学习自信心,促进音乐剧审美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以及音乐感受、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逐步建立完整的评价体系,要让每一位学生充分的体验艺术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为此要重视学习的过程评价。在学生的回答问题中、学生的实践中,都应尊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同时给予及时地点评。通过多角度的评价,能激励学生艺术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意识。使学生更深刻体会课堂内容的内在精神。

  总之,艺术课的内容不再是单一的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在综合艺术的领域中,把各类知识有机地整合到一起,从情感上真正有所感悟、有所体会。所以,老师在备课中,如何有效整合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名教师教学能力的综合反映。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的全面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艺术教学是综合性课型丰富的教学内容之一,它的教育不同于科学、思想教育,它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而是一种提高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审美、创造、合作等综合能力的最好工具。我们教师应不断探索、努力,让学生在宝贵的40分钟里有所获有所悟。

9、童年的回忆教学反思

  一.注重写作指导,提高写作技巧。

  写作技巧的运用能使文章更富有表现力。本节课我以自己的一件趣事作为范文,让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写作手法了解范文中的写作技巧。例如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的描写;以及能够准确表现主人公动作的动词的运用,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在写文章时正确运用写作手法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写作过程中,能够恰当地运用在自己的文章中。

  二.运用多种评价方式进行习作修改。

  叶圣陶先生说过:“文章是学生写的,最有权力修改的是学生自己。”我在本节课教学中运用自评、师生评、生生评等多种评价方式来修改学生的口头作文,实际上就是把评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这也是和课标上“学生要在习作中自主修改后再加工”的这一要求相符合。让学生在感受修改过程的同时,掌握写作时所需的方法。体会到只有恰当的运用多种写作手法,才能把人物刻画的有血有肉、有情有感。

10、童年的回忆教学反思

  《童年的回忆》是本册挺重要的一首欣赏曲,是本册速度、音乐段落、图形谱等知识的伊始,作品本身也非常好听,但是以前已经上过两次了,这首曲子总是教不好,大家学起来并不是很带劲。今天,终于让我发现了一个好方法。

  事前准备:在黑板上画了三个图形谱(与书上一致)。先让学生完整听全曲,并闭眼回忆童年快乐的事,音乐静静地流淌在教室中,我板书“童年的回忆”,一首终,请大家谈谈快乐的事,并问“你觉得刚刚这首曲子好听吗?”“用什么乐器演奏的?”然后揭示课题,请大家跟老师温柔的说一说题目(有人读的很大声,提示我们是在回忆)。

  听前面部分(内含3个主题),听到你最喜欢的部分时举手,若是后面有更喜欢的就把手举得更高,当音乐进行到第三段时,所有的小手都高高地举着,因为大家都喜欢,就鼓励学生哼唱主旋律,跟着音乐一遍又遍地用“den”模唱,直到大家能自己独自哼唱。然后让学生看黑板,在三种图形谱中找出匹配的一种,同学们的答案大部分集中在第二和第三种里,再听,再对比,这一次要求大家说出原因,为什么选这一种。学生们都开动了脑筋,复听时大家已经确定是第二种了,而说的根据却令我佩服,“它是越来越高的,和第二种图形很像”,在此提示下,大家都开了窍,懂得音乐与图形谱的联系了。我再请学生听快段,找出匹配图,并说明理由,三段旋律都熟悉后,再排序,而此时的排序就变得特别简单了,我觉得大部分学生都是真正懂了。

  在以上整个片段中,学生听得特别认真,是本堂课精神最集中,目标达成度最高的部分,虽然后面的速度与情绪的的部分只能简单几句话略过,但个人认为这样还是较好的方式。原因有一,单这首曲子来讲,速度变化并不明显,情绪变化也不大,学生容易搞混,反到是图形谱很形象,直得一抓。取得这样的效果,关键点是哼唱主题,单纯的听,学生是被动的,而跟着哼唱主题,并自己能独立哼唱时,学生就是主动的,学生也会因为熟悉了音乐而变得感兴趣起来,会拉近作品与音乐间的距离,而对于低年级来说,也不会因为识谱问题而浪费太多的时间;哼唱主题还能训练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今后对主题哼唱可以进一步研究。

11、童年的回忆教学反思

  童年,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它珍藏着我们多少欢笑与泪水,每个人忆及童年都会有说不完的话题,聊不尽的乐趣。而本次习作主要是写童年的一件有趣的事,要求把经过写具体、生动。因此,我针对这节课的重点确定了3个教学目标:

  1、选一件童年有趣的事,把经过写生动、具体;

  2、在写事的时候,着重突出一个“趣”字,不仅要做到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更要体现事情的真实性,抒发真情实感;

  3、注重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使学生在感悟童年乐趣的同时,更加珍惜和热爱生活。

  在本次习作中,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首先,课前开展活动,做好铺垫。

  习作前,我布置学生回家与父母开展一次谈心活动,请父母谈谈有关自己童年的趣事,以此来增加学生的生活积累,为本次习作做好准备。

  其次,以生活中的趣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在课的一开始,我就利用视频再现了学生生活中的小趣事,以此勾起学生对童年的回忆,把学生带进了童年那快乐有趣的生活中,使他们情不自禁地走入了自己的情感世界,搜索记忆中的.趣事,确定习作范围。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