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木兰诗》教学设计一等奖
1、七年级语文《木兰诗》教学设计一等奖
学情分析
鉴于学生的鉴赏水平,对于诗歌的
教学方法:问题法为主。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品内容,理解叙事的详略,体会诗歌对我国古代女英雄的赞美。
2.初步了解乐府民歌的特点,以及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简介作品。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名
二、根据预习回答问题(出示小黑板)。
1.A木兰之歌B木兰出征C木兰从军
由此你认为本诗重在表现人还是表现事?
(板书:人——女人——少女——少女英雄)
2.文中那些文字表现了木兰的少女特点?哪些文字表现了她是一位女英雄?哪些是正面写她的?哪些是侧面写她的?(板书:诗歌内容)
3.你认为诗中哪些语言体现了本诗是北朝乐府民歌?
4.指两名同学一个读加点字的音,一个写。(见“阅读提示”。)
三.领读两遍课文,学生自渎一遍,然后明确:
1.“唧唧”注释说是“虫叫声”,大家说可能是什么虫叫的?(蟋蟀)这种虫叫声表明了什么季节?(蟋蟀古人叫它“促织”,意思是天气开始冷了,它催促人们快点织布做寒衣,在这种情况下“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更加突出了事体的重大。)下文哪一句诗与这里照应?(朔气传金柝)
2.“问女”四句看似赘文,实则细腻地表现了木兰当时心事重重的样子。“昨夜”如换成“昨日”,意思有什么变化?木兰是在什么情况下从军的?“从此”二字表达了她的什么心情?
3.“十二卷”与下文的“十年”、“十二转”、“十二年”都怎样理解?
4.东南西北各句排比互文,怎样解释?
5.“旦”、“暮”二字表明了什么?“不闻”、“但闻”句表现了木兰的什么心情?
6.第四段六句以极其凝练和谐的语言,形象地概括了木兰从离家出征到凯旋回朝的全过程。为什么这部分不做大肆渲染?(因为这里不是重点)
7.诗里是怎样描述战后人们对木兰的热情?木兰的表现怎样?
8.“问所欲”可否换成“问所需”?“愿”为什么不说“欲”?“千里足”是什么修辞?(借代)“儿”为什么不说“女”?
9.“相扶将”说的谁扶谁?
10.第七段以兔为喻,赞美了木兰“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气概。
11.诗中对偶句与排比句有几处,请找出来。
四.如有时间,教师说白话,学生说原文;然后教师说原文,学生说白话。
五.结课,作业。
本诗通过对木兰离家从军—征战沙场—胜利归来的生动叙述,塑造了一个为国立功而又不图名利富贵、叱咤风云而又感情细腻的女英雄形象。反复诵读后,在练习本上抄写全诗,翻译成白话;做课后练习一、二。
附板书设计
木兰诗
人——女人——少女——少女英雄
1.代父从军(详),征途思亲。
2.艰苦征战,十年凯旋(略)。巾帼不让须眉
3.辞官回乡,亲人团聚。
4.吟唱附文,隐喻赞颂。
2、七年级语文《木兰诗》教学设计一等奖
创意说明
本课是两首译诗,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时可借助于多媒体等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两位诗人有更准确的了解,全面提高文学修养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上个学期我们学习了泰戈尔的诗《金色花》,初步感受到了译诗的美,它们仿佛与我们中国的白话诗有些不同,让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这些世界著名大诗人的杰作的魅力,感悟他们的信念、感情、追求与理想吧。
一、《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自由朗读,说说读后感。
明确:诗中阐明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镇定面对生活中的烦恼,心儿永远向着未来;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很有哲理,揭示了生活的真谛;诗的语言直白而亲切,口语化色彩浓厚。
2、简介作者及背景介绍。
哪位同学知道这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诗人的情况?
明确:普希金,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生于莫斯科一个崇尚文学的贵族家庭。成年后不断发表诗歌评击时政,歌颂自由,被视为自由主义的代言人。为此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击,他对曾被两次流放,也曾身陷囹圄,但他始终不愈地信守着诗中表达的生活原则,即使付出生命也再所不息。他虽然被沙皇政府阴谋杀害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鼓舞着人们。他的诗具有很高艺术成就和无言的'艺术魅力。俄罗斯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这样赞誉普希金的诗:“所表现的音调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静,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剑击一
可先让学生读有关资料,教师进行介绍,强调普希金的悲剧一生
样铿锵有力。”但“诗是不可翻译的”,译诗不等于原诗,而我们现在又只能通过译诗来学习、欣赏,但愿我们能尽可能地领悟到这首诗的美。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那里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3、你对诗中哪些句子有较深的体会,结合事例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自由发言。
4、听、读诗篇
听课文录音。划分朗读节拍。
3、七年级语文《木兰诗》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谈话导入:
师述:这节课老师给小朋友们提个要求,我们要做到8个字尽情地读,大胆地说能做到吗?上节课我们一起完成了这两个任务:
1、自由读课文。
要求:不添字、不丢字、字字入目、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练习朗读课文。
要求:注意标点的停顿、边读边思、体会词语。
这节课我们还要在原来朗读的基础上,完成另一个任务:
3、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读得最好。
规则:(1)选自己最喜欢的一小节读。
(2)当第一位同学读好后,你可以向他提出挑战。
(3)每小节选出一位冠军,为我们示范读。
二、精读课文
(完成规则中的1、2两条后,选出四位冠军上台)
1、请读第二小结的冠军选手示范读:
提问:你着急这个词读得特好。你能告诉同学们为什么这么读吗?花木兰为什么着急?(你可以请好朋友帮忙)
师述:是啊!朝廷下达了紧急文书,父亲年纪大了,又有病,不能打仗。弟弟年幼,还不够当兵的年龄。真是火烧眉毛,着急万分,于是花木兰毅然决定(出示卡片)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但其中又经过不少曲折,她一一说服全家人。(课堂表演:老师演木兰的父亲、弟弟、母亲。学生演花木兰。看看你们怎样说服我。)
这位同学不但读得好,而且说得更好。老师把这张卡送给你,你愿意把上面的字读给同学听吗?(尊老爱幼)就因为你把握了木兰尊老爱幼这一点,你才会读得这么好。我们女同学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份情感。(女同学读)
2、过渡:木兰收拾好行装告别了家乡和亲人,我们请这位同学为我们读。
仔细听他读得好在哪里?
出示句子:
花木兰告别了家乡和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学生找出读得好的地方:披跨渡 过赫赫战功
(师范读,指名读。)
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要这么读吗?(告诉我们这条路很长,而且很艰难,从军是很辛苦的,但木兰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勇往直前)
配乐朗诵:你听,万马奔腾;你看,硝烟弥漫;瞧
(出示图片1)她跃马提抢,驰骋沙场,英姿飒飒,奋勇杀敌,为国立下了汗马功劳。那是因为她热爱祖国。
(请刚才读这一段的同学,把热爱祖国这个词读给同学听。)
齐读这一段。(让我们一起学一回英姿飒飒的花木兰)
3、过度:仗一打就是十二年,父母盼儿归整整盼了十二年哪,木兰总算胜利回乡了。(请读第四小节的同学读)
出示句子:将士们前来探望她,这才发现,英勇善战的花将军,原来是位年轻的姑娘。
老师发现你这一句读得很好,但我有一个小小的问题,十二年,那么长的'时间,怎么会没有人发现木兰是个姑娘呢?(出示图片2)
小结:是啊,正是因为战火不断,马不停蹄更因为木兰是一个自信自强的女子。虽为女儿身,却有男儿志。
(请学生读这个词)
自己有感情的读这一段。
4、让我们用一句话来赞一赞今天我们认识的这位花木兰。
出示:花木兰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读第一小节的学生读。指名读第一小节。齐读第一小节。
听了你们的赞扬,老师也想来赞一赞花木兰。
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你听嘹亮的歌声在回荡,让我们把女英雄的形象牢记心中。
5、齐读全文
三、布置作业
从古到今,女英雄不止花木兰一个,如穆桂英
江姐等,课后请同学们收集女英雄的故事,讲给朋友听。
4、七年级语文《木兰诗》教学设计一等奖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园地七》教案_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_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体会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的好处。
2、积累描写人的心情、品质的词语。
3、使用连续的动词写一组动作;能给别人讲古人求学的成语故事。
4、积累关于自立自强的名言。
[教学重难点]
使用连续的动词写一组动作,积累自立自强的名言。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交流平台”
1、回顾本单元关于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的片段,说说使用这些描写方法的好处。
(1)学生小组讨论。
(2)选小组代表回答。
2、学生自由读“交流平台”,进一步体会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1)学生交流使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方法的好处。
(2)教师归纳:语言描写可以反映出人物的一些特点,运用恰当的语言描写能使文章生动、形象,更好地表现人物性格,揭示文章中心;动作描写可以确切生动地表现人物的动态,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和人物品质。
3、通过感受描写方法的好处,尝试在习作中使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二、识字加油站
1、指名、分组读词语。
2、指名说说你知道哪些词语的含义,教师相机课件展示词语解释。
和蔼:性情温和,态度可亲。
慷慨:充满正气,情绪激昂;大方,不吝啬。
贤惠:指妇女心地善良,通情达理,对人和蔼。
悲戚:悲痛哀伤。(着重于哀,多是个人情感上的)
临危不惧:面临着危险从容不迫,毫不畏惧。
彬彬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焦躁不安:指焦急烦躁,心神不定。
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3、你还知道哪些可以形容人的品质、心情的词语?(学生回答)
品质:持之以恒忠心耿耿大公无私专心致志不屈不挠堂堂正正
心情:闷闷不乐垂头丧气悲恸欲绝笑逐颜开喜出望外心花怒放
三、词句段运用之成语
读下面的成语
1、下面的成语都与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有关,选两三个,讲讲它们的故事和含义。
囊萤夜读、铁杵成针——见第22课《文言文二则》悬梁刺股——由“头悬梁”(孙敬)和“锥刺股”(苏秦)两个故事组成。比喻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
凿壁偷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程门立雪——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己的学问,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程老先生刚好在睡觉。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老师睡醒后,看见了外面的两个雪人——杨时和游酢,对此,程老先生感动不已。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的长者的尊敬。
手不释卷——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学习,后来在孙权的劝说下,吕蒙开始读书学习,从此手不释卷,并坚持不懈。最后吕蒙做了吴国主将,屡建奇功。后用来形容勤奋好学。
2、课件展示程门立雪和悬梁刺股的故事,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
3、拓展:你还知道哪些与求学有关的成语呢?试着讲给同学们听。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词句段运用之仿写
读下面的例句,注意加点的词语。
1、学生自由读句子,边读边想:动词的连续使用有什么好处?
(1)句子一:“抓”“蹬”和“攀”一系列动词表现了“他”的勇敢。连续动词将人物形象立体化,使人产生画面感。
(2)“跑”“奔”“脱”“跳”“摸”“钻”“吸”“钻”等一系列连续的动作,写出了罗盛教在冰下救人的艰辛与不易,体现了罗盛教舍己为人的精神。
2、什么是连续的动作?
连续的动作是指人们在做一件事时的动作,并且这种动作是有先后顺序的。
例如:我掏出钥匙,打开房门,放下书包,开始收拾房间。(“掏出”“打开”“放下”“收拾”等连续动词的使用,使句子更生动,富有活力。)
3、仿照上面的例句,选一种情况写一组连续的动作。
蝴蝶飞舞小男孩打羽毛球妈妈下班回到家
蝴蝶飞舞:蝴蝶从花朵上飞起,扇动着翅膀,在花间上下飞舞。
4、小练笔:用连续的.动作写一写剩下的两个句子。
5、仿照下面的例句,写一组连续动作下的情境。
例:他勇敢地抓住窗框,两只脚有力地蹬着车厢,攀上了窗口。
二、日积月累
1、谈话导入:清华大学是无数学子向往的学府,那么有谁知道其校训是什么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谁能说说这个校训的寓意及来历?(民国时期,梁启超在清华大学任教时,曾给当时的清华学子做了演讲,引用了《周易》中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话语来激励清华学子,此后这8个字便写进了清华校规,后来演变成了清华校训。)你还知道哪些自立自强的名言警句吗?
2、(课件出示)多种形式朗读日积月累中的名言。(指名读,齐读,分组读)
3、小组讨论,理解名言。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的,君子处事,也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奋图强,不可懒惰成性。
4、想一想:你从这几句名言中懂得了什么道理?(做人要自强,遇到问题要想办法,不怨天尤人,要发奋图强,时刻有危机意识。)
5、熟读成诵,内化积累。
(1)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
(2)学生自由背诵。
(3)教师创设情境,检查背诵情况。
6、拓展:课下搜集关于自立自强、自强不息的名言警句。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七中体现了品质的重要性,重在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从交流平台的动作、语言描写体会一个人的品质,到日积月累的自立自强的名言,都在告诉学生培养优秀品质的重要性,我特意在讲解交流平台的时候,让学生使用描写方法感悟人物品质,让他们可以从语言文字中体会人物品质,再用日积月累中的名言告诉他们要学做事,先学做人,拥有自立自强、自强不息的意识。
5、七年级语文《木兰诗》教学设计一等奖
【课型】单元梳理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熟悉的打扫卫生,认识“扫、抹”等汉字,让学生养成联系生活实际来识字的好习惯。
2、运用多种方法猜字的读音和意思,并查字典验证。
3、学习比喻句。
4、通过书写提示让学生发现同样的字当作为独体字和作为偏旁部首时笔画和外形都发生了变化。
5、初步了解二十四节气,背诵《二十四节气歌》。
【教学重点】
1、运用多种方法猜字的读音和意思,并查字典验证。
2、学习比喻句。
【教学难点】
运用多种方法猜字的读音和意思,并查字典验证。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识字加油站
导入新课:同学们平时在家里、在学校里打扫卫生吗?都做过哪些呢?你做这些活都用到了哪些工具?(学生自由畅谈)
课件出示有关清洁工具和清洁活动的词语,借助拼音,学生认读。
(1)扫帚 抹布 拖把 水桶 簸箕
看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它们各自是用来干什么的。
(2)扫地 擦玻璃 倒垃圾 摆桌椅
看图片,让学生说一说这些活动是怎么做的。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扫帚、簸箕、擦玻璃”最后一个字都要变调读轻声。“簸箕、玻璃、垃圾”偏旁相同。“扫、抹、拖、擦、摆”都是提手旁。
你还知道哪些清洁工具或清洁活动?学生自由表述。
板块二:字词句运用
1、(出示课件)猜一猜加点字的读音和意思。
小组自由交流,猜一猜字音字义。再查查字典,看猜得对不对。
教师板书: mō dú jiē
摸 读 揭
(教师指导:“摸”读音“mō”,字义:用手接触或轻轻抚摩。“摸”字是用手摸,所以用提手旁。
“读”读音“dú”,字义:依照文字念。
“揭”读音“jiē”,字义:把盖子上面的东西拿起或合在一起的东西分开。)
总结方法: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我们首先可以通过偏旁猜测字意,其次可以通过全句的语境来联想字意,最后可以通过查字典来检验自己的猜测。
2、学习比喻句
(1)课件出示句子,指名学生读一读。
(2)学生互相讨论交流:读完句子,你们有什么发现?(都有“像”这个词)
(3)(出示课件)想一想:这三个比喻句,各自把什么比作什么。
(4)出示月亮和白云的图片,引导学生用“好像”“像……一样”“像……似的”写句子。
板块三:日积月累
1、学生自读节气歌,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多音字“处”的读音。
2、师范读节气歌,提醒学生注意停顿: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3、出示课件,学生自己读读后面的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对比起来探究,看看每行中都讲了哪些节气。了解“暑相连”的意思,指的是:小暑和大暑相连,小暑后边是大暑。
4、熟读成诵。
板块四:书写提示。
1、出示“劝、堆”。观察一下这两个字的书写,教师提示:有的字变成偏旁后,某些笔画的大小和形态要发生变化。(教师板书:劝、堆)
劝:“又”捺改长点。
堆:“土”横改提。
2、出示“转、特”。观察一下这两个字的书写,教师提示:有的字变成偏旁后,笔顺也发生了变化。(教师板书:转、特)
转:“车”横改提,先竖后提。
特:“牛”横改提,先竖后提。
3、学生书空笔顺,描红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4、你还知识哪些字作为偏旁以后笔画的大小、形态和笔顺发生了变化?
(板书:蛙 秧 堤 轻 物 轮……)
【板书设计】
mō dú jiē
摸 读 揭
好像、 像…… 一样、 像…… 似的
劝 堆 蛙 秧 堤……
转 特 轻 物 轮……
6、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教学反思
本周的教学内容是第六单元的文言文《观潮》、《湖心亭看雪》《诗四首》。有诸多感受。其一、句子翻译的问题。《观潮》、《湖心亭看雪》两篇课文的篇幅都不算短,尤其是《观潮》。两篇文章都是略读课文,但翻译关都不简单。我第一次上两个平行班,于是决定尝试一下不同的教学方法,在上第一遍我的教学流程是:
第一、扫清文字障碍,引导学生读通课文。
第二、结合课后注解,引导学生翻译课文。
第三、分析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作者的感情。我发现由于学生手里有资料书,在翻译这一环节,学习积极性很低。但在上第二遍的教学流程是:第一、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找出我读音不准确的字,以此来扫除文字障碍。
第二、自己结合注解翻译课文,或者借助资料书翻译课文,并且根据课文的翻译,读通课文,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准备好了之后请学生起来朗读课文,同学们找出停顿不对的地方,并说出不对的理由以及正确的读法,教师作适当的点播和引导(分段进行)。
第三、教师在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的过程中分析课文。我欣喜的发现,整节课上,大多数的`学生都保持着很高的学习积极性。效果不错。其二、教学步骤的适当调动。《湖心亭看雪》中,分析课文这一环节。
第一遍时我是按照课文的顺序来分析的,先分析看到的雪景,体会白描手法。然后分析亭中喝酒这一内容,果一般。第二遍时,我改变战略,先分析第二段,抓住“大喜”、“强饮”、“金陵人”三个词来理解“我”的人物形象。在此基础上理解“痴”和“独”,然后再来感受文中的景物描写,体会雪景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我觉的这样学生更能理解景物描写的妙处。
7、 二年级语文《木兰从军》教学反思
《木兰从军》这篇课文是根据北朝民歌改写而成的。全文就像连环画一样,笔法简练,画面清晰。在这个故事中,花木兰爱亲人、爱祖国、勇敢、刚毅、英勇善战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在教学这篇课文的第一课时时,我先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理解课文,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然后进行自主识字,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比如:加一加;减一减;换偏旁;猜字谜;编顺口溜……然后进行书写,最后同桌互相听写生字。
为了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对花木兰的敬佩之情。我在第二课时设计了“唱一唱”,(学唱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课前五分钟展示);“讲一讲”,(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讲花木兰的故事,让学生人人都参与讲故事,并做出相应的评价。这一实践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花木兰的形象自然而然地通过自己的讲述走进了记忆里,从而成了他们崇拜的偶像。);“说一说”(说一说木兰在你的.心中是什么样的?在孩子们畅所欲言的发言中,花木兰爱亲人、爱祖国、勇敢、刚毅、英勇善战的优良品质此时已经在孩子们的心中扎根了。)这一系列多向互动情境,通过阅读、感悟、表达与创新让学生对花木兰的认识步步深入,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
最后进行拓展阅读,进入博客圈阅读《木兰诗》,并在论坛上写下自己的感悟。此时阅读已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语文课堂上的习惯。我们语文教师,就要还时间于学生,还诵读于课堂。
8、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木兰从军》第二课时的教学反思
本课为《木兰从军》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为:品读课文,在阅读和体悟中感受花木兰为国为家分忧、战功赫赫的英雄形象。能在情境中展开合理想象,用几句话写出木兰说服家人的话。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言,读出感受。
这样的历史故事,似乎与学生生活关系不大。如何架设文本与学生生活的桥梁,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让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展示的舞台呢?
一.丰富朗读形式,注重朗读指导
教学中以读为主,采用丰富多彩的朗读形式,如自由读、默读、男女生读、
分组读、配乐读,想象读等,教师以评价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如“我好像看到了木兰英姿飒爽的样子!”“我感受到了木兰保家卫国的急切心情!”以评促读,读中加深感悟。
二.抓住重点词语,走进人物内心
抓住重点词语,充分调动学生生活经验。如“焦急万分”一词的学习。先是读第二小节,找一找朝廷下达征兵文书后,木兰的心情怎么样?说说自己对 “焦急万分”的理解,读好词语后联系生活“小朋友们在生活中,可能也会有焦急万分的时候,愿意说给大家听听吗?”联系课文“木兰又为什么会‘焦急万分 ?”找出相应的句子,相机介绍背景,进入情境,想象说话,体会面临家忧时,木兰焦急万分;面临国忧时,木兰更加焦急万分。学生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木兰一次比一次焦急的`心情。并进行了适度拓展,帮助学生进入文本情境。
三.采用角色体验,说话写话结合
“如果你就是花木兰,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做呢?”集体交流后相机请学生补充电视上了解到的战争场面。“木兰也知道战争的危险,但是她为了保卫国家、保护家人,毅然做出了一个决定——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当木兰把这个决定告诉家人时,家人一开始同意了吗?你们现在就是木兰的家人,你们为什么不同意木兰从军?”学生从多角度换位思考,从家人的角度说出了自己对木兰从军的担忧之情。“自古以来,打仗都是男人的事。女子的力气没有男子大。”“要是木兰被发现是女子,就是犯了欺君之罪,要满门抄斩啊!”“一旦上了战场,就可能战死,再也回不来了!”“家人非常担心木兰的安危,百般劝阻,如果你就是花木兰,你会怎样说服家人呢?”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写出了许多精彩的句子——“父亲,您年老多病,恐怕连骏马都跨不上去。弟弟小,连枪都拿不动。我去最合适。” “现在国家遇到了困难,情况很紧急,我自小习武,身强力转,就让我去吧!”“我会女扮男装,不会让人发现我是女子的!”与人物心灵对话,可以帮助学生充分感受到花木兰爱国爱家的英雄形象。
阅读教学中的写话受教学时间限制,指导的实效性还不够明显。如何充分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进行有效的修改或指导,使每位学生写话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提升,是今后研究这类课型模式时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