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五月的青岛》教学设计一等奖
1、课文《五月的青岛》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积累好词佳句。
2.通过诵读课文,感受作者对青岛的喜爱、赞美之情。
3.了解文章巧妙的结构安排和优美的语言描写,欣赏文章写景的艺术特色。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青岛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选取几段优美的音乐,准备配乐朗诵。
学生:搜集有关青岛的资料。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体会“春深似海”的含义。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人入胜,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五月青岛的美景图(远处是蔚蓝色的天空和海水,近处一片翠绿掩映,沙滩上游人尽情玩耍……)。请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内容,教师相应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快速浏览课文,遇到生字学习,独立感受:五月的青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再次感受青岛的美。分组分段读,在读中正音。
三、细读课文,感受五月青岛的特色
1学习第一、二段。
(1)齐读第一段,思考:这段介绍了五月青岛怎样的特色?
(2)理解“娇艳”,学会运用。
(3)再读,边读边想象五月青岛的花海,说说它最打动你的地方在哪里。
(4)有感情地朗读,同学相互评议。
(5)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说说五月的`青岛山上有什么特点。
2学习三、四段。
(1)读三、四段,思考“春深似海”的含义。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展现“春深似海”的?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2)勾画表示颜色的词语,体会这些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3)赛读,引导积累好词佳句。
(4)第四段描写了人,从这些语句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呢?请学生再读课文。
四、学习融写景、抒情于一体的写作手法
1老舍用他的妙笔向我们展示了五月青岛的独特风光,那作者对青岛怀着一种什么感情?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
2我们以后写景的文章应该注意什么呢?
3教师小结:我们以后写这类文章也要注意紧扣景物特点,注意用词的准确,可适当地使用一些修辞方法。
五、配乐朗诵,强化感悟
1配乐朗诵全文。
2畅谈此时对五月青岛的感受。
3试着用不同层次的颜色描绘一处景物。
2、课文《五月的青岛》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要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五月槐乡的清香、甜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同学们刚才老师闻到一股清香,不知你们有没有闻到,好香呀!这是槐乡的槐花开了,此时,整个槐乡都沉浸在香海之中。这美丽芳香的洋槐之花,给槐乡孩子带来了甜蜜和欢乐,你们想不想也去享受一番。那我们去看看五月洋槐开花了 板书:(槐花) 开得怎样?
二、学习第一段
1、看图
师:现在我们来欣赏下这美丽的槐花。点击课件
2、自由读。
师:读了课文,看了图你喜欢读哪几句话?为什么?
点击课件
(相机出示句子:槐乡的山山哇哇,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小辫。)
3、指名读。读了这句你能说说它是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4、指导朗读。
你们喜欢槐花吗?谁来读读。
从这句花里读懂了什么?
板书:花多色白 花形可爱
5、师:从你们的朗读中可以听出你们槐花,难怪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劈啪啪
点击课件(相机出示)
(孩子们跑来了,满足。)
6、师:谁喜欢读这句话。指名读。
你体会到了什么?(白生生、喜盈盈、体会到了孩子们的喜悦之情,满足之感。孩子们勤劳可爱。)
板书:勤劳可爱
7、这白白的花儿像小辫一样挂在枝头,这难怪蜜蜂喜欢,孩子们满足,槐花还能给人们带来什么呢?
点击课件 出示句子
(桌上浓香浸在香海中。)
8、师:谁喜欢读这句话。
这里有个省略号,它表示什么?从这句话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板书:花香
9、填空: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 );有的槐花 ( ),近看( )。
10、谁喜欢读这一小节。
师:从你的朗读中听到了槐乡孩子勤劳可爱,槐花又白、又香、又美。是呀!槐乡还有比槐花更美的'呢?
我们来自由读第二小节。
三、学习第二小节。
1、自由读第二小节。
2、你读懂了什么?(槐花香气醉人)
那些词中体会到的?(傻乎乎、卧在、不想回家)
3、课文那些句子写了槐乡孩子热情好客?
板书:热情好客
4、指名读。
师:谁知道槐花饭是怎样做的?(指们名回答。)
5、在槐花芬芳的季节里,槐乡孩子热情好客,我们是鱼米之乡,旅游胜地,假如有外地的小朋友来到我们这里,你会怎样招待他们。
6、四人小组讨论。
7、交流。
师:槐乡孩子热情好客,我们江南的孩子们也是非常热情好客。槐乡孩子还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呢?
四、学习第三小节。
1、看图点击课件
思考:你看到了什么?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了这幅图的内容。
2、自由读第三小节。
3、槐乡的孩子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板书:味甜 纯朴可爱
4、指导朗读
你能读出他们纯朴可爱吗?
五、学习第四小节。
师:槐乡的五月是怎么样呢?我们来齐读最后一小节。
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因为,五月的槐花盛开了,形态可爱,香味诱人,这时候孩子们非常高兴,他们采花做饭,享受花香,用槐花饭来招待客人,装扮自己,所以,五月是孩子们的季节。)
课文的最后一段是文章的什么?
五、总结课文
槐乡是洁白无暇的花,是芬芳四溢的花,是装孩子并让孩子大饱口福的花,槐乡的孩子是勤劳能干的孩子,是热情好客的孩子。作者巧妙地把槐花与槐乡孩子融为一体,写花又写人,自然地抒发出作者对槐乡的喜爱之情。
3、课文《五月的青岛》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照样子重叠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以及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特点。
学情分析:
本课行文如流水,语言诗化,读起来琅琅上口,是值得学生诵读的好文章。它素洁高雅,恬淡隽永,意境美妙,如同一首田园诗,值得学生背诵积累。由于篇幅较长,学生在背诵时可能有一些难度。
教学重点难点:背诵课文
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照样子重叠词语。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由荷藕之乡、茶乡、橘乡引入)
板书课题,提醒槐的写法。读好课题。
当槐乡五月这个课题映入你眼帘的时候,在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问题?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新词。
大声朗读课文,可以自由结合找同伴。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检查生字:洋槐坡坡岗岗瑞雪初降酿出挎走
喜盈盈浓香傻乎乎拌上咸的浇上
(1)读准字音
(2)哪些字易读错?哪些容易写错?
(3)比较:破坡槐环酿浪跨垮挎
(4)找出文章的叠词,仿照形式说说。
2、各自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齐读难读的.句子。
4、默读课文,说说每一节的意思。
5、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看看最喜欢文章的哪个地方?把自己喜欢的,有把握的句子读给同学听。
三、课堂作业
1、写生字。(描红,评议)
2、练习册的有关题目。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以及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春光明媚的五月是鲜花盛开的季节,你能背诵描写春景或物的古诗吗?(宿新市徐公店,村居等)
2、春天是令孩子们最兴奋的季节。读了《槐乡五月》,你已经有了哪些收获?
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槐乡之美和槐乡孩子的美丽可爱。
出示句子: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二、自由读一读课文,看看你最喜欢读文章的哪个地方?你最喜欢什么呢?自由板块式学习课文(根据学生的选择,学习课文)
感受洋槐花开时,槐乡的景美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为什么喜欢它呢?
2、逐步让学生总结归纳出:
花多色白:瑞雪初降茫茫一片
花形多姿:玉雕圆球??
花香花甜:香气扑鼻沉浸香海
3、指导朗读,谁的槐花最美丽最芬芳?
4、引读指导背诵:有的远看有的近看
小蜜蜂飞来了孩子们跑来了
这时候整个槐乡
5、小结: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
感受槐乡孩子的美丽可爱(2—3)
1、指名朗读第二、三自然段。你喜欢什么呢?
2、讨论归纳:
热情好客、聪明能干(拉到、送、外加)
俊俏美丽(别、戴)
纯朴可爱(大大咧咧、塞上一把)
3、指导朗读,哪些词语写出孩子的这些特点?(各种形式朗读)
4、指导背诵。试背重点句子
5、小结:五月,是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三、小结课文
1、读了课文,你想说什么?
2、教师小结:槐花是洁白无暇的花,是芬芳四溢的花,是装扮孩子,让孩子们大饱口福的花。槐乡的孩子是勤劳能干的孩子,是热情好客的孩子,是纯朴可爱的孩子。作者巧妙地把槐花与槐乡孩子融为一体,写花又写人,真切自然地抒发作者对槐乡五月的喜爱之情。
3、练习背诵课文。
四、完成练习册
花多色白:瑞雪初降茫茫一片
槐花
花形多姿:玉雕圆球??
花香花甜:香气扑鼻沉浸香海
槐乡五月
热情好客、聪明能干(拉到、送、外加)
孩子
俊俏美丽(别、戴)
纯朴可爱(大大咧咧、塞上一把)
4、课文《五月的青岛》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要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五月槐乡的清香、甜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刚才老师闻到一股清香,不知你们有没有闻到,好香呀!这是槐乡的槐花开了,此时,整个槐乡都沉浸在香海之中。这美丽芳香的洋槐之花,给槐乡孩子带来了甜蜜和欢乐,你们想不想也去享受一番。那我们去看看五月洋槐开花了
板书:(槐花)
开得怎样?
二、学习第一段
1、看图
师:现在我们来欣赏下这美丽的槐花。点击课件
2、自由读。
师:读了课文,看了图你喜欢读哪几句话?为什么?
点击课件
(相机出示句子:槐乡的山山哇哇,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小辫。)
3、指名读。读了这句你能说说它是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4、指导朗读。
你们喜欢槐花吗?谁来读读。
从这句花里读懂了什么?
板书:花多色白
花形可爱
5、师:从你们的`朗读中可以听出你们槐花,难怪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劈啪啪
点击课件(相机出示)
(孩子们跑来了,满足。)
6、师:谁喜欢读这句话。指名读。
你体会到了什么?(白生生、喜盈盈、体会到了孩子们的喜悦之情,满足之感。孩子们勤劳可爱。)
板书:勤劳可爱
7、这白白的花儿像小辫一样挂在枝头,这难怪蜜蜂喜欢,孩子们满足,槐花还能给人们带来什么呢?
8、师:谁喜欢读这句话。
这里有个省略号,它表示什么?从这句话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9、填空: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有的槐花(),近看()。
10、谁喜欢读这一小节。
师:从你的朗读中听到了槐乡孩子勤劳可爱,槐花又白、又香、又美。是呀!槐乡还有比槐花更美的呢?
我们来自由读第二小节。
三、学习第二小节。
1、自由读第二小节。
2、你读懂了什么?(槐花香气醉人)
那些词中体会到的?(傻乎乎、卧在、不想回家)
3、课文那些句子写了槐乡孩子热情好客?
板书:热情好客
4、指名读。
师:谁知道槐花饭是怎样做的?(指们名回答。)
5、在槐花芬芳的季节里,槐乡孩子热情好客,我们是鱼米之乡,旅游胜地,假如有外地的小朋友来到我们这里,你会怎样招待他们。
6、四人小组讨论。
7、交流。
师:槐乡孩子热情好客,我们江南的孩子们也是非常热情好客。槐乡孩子还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呢?
四、学习第三小节。
1、看图点击课件
思考:你看到了什么?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了这幅图的内容。
2、自由读第三小节。
3、槐乡的孩子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板书:味甜
纯朴可爱
4、指导朗读
你能读出他们纯朴可爱吗?
五、学习第四小节。
师:槐乡的五月是怎么样呢?我们来齐读最后一小节。
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因为,五月的槐花盛开了,形态可爱,香味诱人,这时候孩子们非常高兴,他们采花做饭,享受花香,用槐花饭来招待客人,装扮自己,所以,五月是孩子们的季节。)
课文的最后一段是文章的什么?
六、总结课文
槐乡是洁白无暇的花,是芬芳四溢的花,是装孩子并让孩子大饱口福的花,槐乡的孩子是勤劳能干的孩子,是热情好客的孩子。作者巧妙地把槐花与槐乡孩子融为一体,写花又写人,自然地抒发出作者对槐乡的喜爱之情。
5、课文《五月的青岛》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照样子写重叠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以及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特点。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带你们到槐乡去看一看。出示幻灯片:槐花槐乡五月是一个最美丽迷人的地方。板书:槐乡五月
2、当槐乡五月这个课题映入你眼帘的时候,在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些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词。
(1)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3)并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2)指名读、齐读。
(3)指名解释词语,教师相机点拨。
(4)齐读生字词。
(5)听写生字词。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5、理清脉络。出示思考题: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一说。
6、学生自由读课文,看看最喜欢读文章的哪个地方。为什么?然后,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读的地方,先读给同座的同学听,再读给大家听。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尽量能读出感情。
7、请同学们浏览一下课文,看看文章中的哪些地方你读不懂。
三、布置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抄写生字词语。
3、联系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精读训练
1、导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自然段中的哪几句话,你喜欢读?为什么?
①这两句话中有几个比喻句?分别是用什么比喻什么?
②读一读,你从这几个比喻句中体会到了什么?
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④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⑤齐读这句话,注意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悟。
⑥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⑦怎样读,才能把这种体会给读出来。
(3)指名有感情地读第1自然段。
(4)齐读第1自然段。
2、导读第2自然段。
(1)自由读这一自然段,想一想:这一自然段可分几层?每层主要说什么?
(2)指名读第一层。
①这一层是写谁的'?什么叫傻乎乎?小朋友为什么傻乎乎地卧在槐树下不想回家呢?
②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通过读,来体会槐花香气醉人。
(3)齐读第二层。
①这一层是写谁的?从这一层的描写中你知道槐乡的孩子还具有什么特点吗?
②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通过读来感受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5)齐读第2自然段。
3、导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思考: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3)自由地读一读这一自然段,看看槐乡的孩子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4、导读第4自然段。
(1)齐读这一自然段。
(2)联系课文内容回答: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3)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其什么作用?
二、总结课文
1、教师小结:槐花是洁白无暇的花,是芬芳四溢的花,是装扮孩子并让孩子大饱口福的花,槐乡孩子是勤劳能干的孩子,是热情好客的孩子,是纯朴可爱的孩子。作者巧妙地把槐花与槐乡孩子融为一体,写花又写人,真切自然地抒发出作者对槐乡五月的喜爱之情。
2、朗读课文。
三、作业练习
1、按课文后第四题的要求,照样子写重叠词。
2、练习背诵课文。
6、《槐乡五月》课文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散文,语言优美,如诗般清新流畅,如歌般富有韵律。感觉越是美的课文,越是难上实在。考虑到是向家长开放,我们教研组选择上第一课时,下面简要谈谈我的一点想法:
1.扎实训练字词。
本课中的一些字词很有特色,针对学生的预习,我们设计了下列词块教学。①一组动作的词:挎着篮子摆出槐花饭拌上槐花蜜让学生通过朗读、观察,发现规律。②两组有规律的词:甜丝丝香喷喷白生生喜盈盈白茫茫傻乎乎∥山山洼洼坡坡岗岗大大咧咧让学生通过朗读,发现规律,并说出同类型的词语,丰富学生的积累。同时,又进行词语辨析,如“白茫茫”、“白生生”,提高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
2.品味槐花之美。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先让学生欣赏精美的槐花图片,感受槐花的独特魅力。当学生仍沉醉其中的时候,引领他们赏析如诗般美妙动人的语言文字。我先让学生通过默读,体会槐花的特点:多、白、美、香。再让学生通过细细品读,抓住关键词语,进一步感受槐花的特点。如在教学槐花香的时候,我让学生找出描写香的词语,并重点推敲“清香、醇香、浓香”,让学生反复朗读,说说感受到了什么?有学生感受到香味的浓烈,有学生感受到香味越来越浓了,越来越香了。从孩子的回答中,我想:槐乡的孩子走到哪里,哪里就会有香。此时,我相信,教室里的学生也闻到了,整个空间都是香的啦!真应了那句“浸在香海中了”。
7、《槐乡五月》课文教学反思
《槐乡五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全文通过写槐乡开满槐花,沉浸在香海中,更写出了槐乡的孩子们热情好客,活泼可爱,与槐花的深厚情谊。我这次进行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在设计教案时我把主要的教学目标设计为学会本课的10个会读会写的生字和9个只识不写的生字,并且能够理解部分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同时使学生们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条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做得比较满意的有:
一是导入课文很自然。一开课,在黑板上书写一个“槐”字,并让学生举起手来和我一起书写,并与“愧”字进行区别偏旁的比较组词,较好的帮助学生理解了字义和区别形近字。
二是生字新词的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将生字和新词进行归类学习,教学目标十分明确,学生学习时自然顺畅,一步到位。
本课中有很多如“山山洼洼”“白茫茫”“香喷喷”“清亮清亮”之类AABB、ABB、ABAB式的词语,它们有的表示颜色,有的表示味道。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词语归类,并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再积累,丰富了学生的个人词库。
同时,我觉得自己在如下方面还需努力调整:教师的语言还显琐碎;教师对学生课堂生成的精彩还需捕捉,少了一些灵动,课堂气氛显得沉闷。
8、《槐乡五月》课文教学反思
槐乡五月是一篇散文,作者以优美抒情的语言,描绘了槐乡五月洋槐花盛开的动人景象,抒发了对美好生活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课文第一段,描绘了五月的槐乡到处盛开着洋槐花,婀娜多姿、香气醉人的美好景象。第二段,写被香气熏醉的孩子们尽情地享受槐花饭的香甜,设想中走进槐乡的小朋友一定会闻香沉醉,受到热情接待的情景,第三段叙写孩子们用槐花装点自己,表达他们对槐花的喜爱之情。最后一节总写五月是槐花瓢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作者巧妙地将槐花与孩子融为一体,既赞美槐花,又赞美人。
语文教学中读书是必不可少,所以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书方式,如:个别读、齐读、自由读、表演读、男女生分角色读,力求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槐乡的花美、人美以及文章的'语言美。通过这次教学更让我明白了读书不只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技巧,要着重激发学生的情感,要不然读书就是徒然的。所以今后在朗读指导上我还要不断努力,不断学习。
一篇美文如果深挖进去的话会挖出很多内容,但课堂时间有限所以我抓住了几个中心句,即“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让学生体会这种对称句式的妙用浓化了情境氛围,如同诗的意境叠加。这里,“远”“近”对称,用景语渲染了洋槐开花“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的情境。“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情为心声,体会这种夸张性的赞美,不但不感到唐突、张扬,反而觉得熨贴、自然。最后通过“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让学生通过赞叹的朗读把由衷的赞美之情一下子宣泄出来,体会作者赞的对,颂的准,让全文的美好意蕴达到了新的价值层面。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了许多的不足,除了自己预设的内容顺利讲完之外,在课堂调控上、关注学生上和问题引导上都存在不足之处。像最后想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槐乡的花美人美”但最终还是没能引导学生说出。另外,在整个教学中给与学生的评价少之又少,今后要多多注意,注意关注每一位学生,及时给与他们不同的评价。
9、《槐乡五月》课文教学反思
《槐乡五月》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组的一篇课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对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之情。教学中我努力落实三个教学原则:
一、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享受诗意语文。
二、引导学生读书感悟,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三、以学定教,顺势而导,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本课我是分五步进行教学的:激情导入、初读感知、精读感受、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一、激情导入。
“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为此,上课伊始,我让学生说说暑假里都到哪旅游了,看到了什么,然后我问学生你们去过槐乡吗?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们走进五月的槐乡看一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潜移默化的认识到,要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就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二、初读感知。
导入新课后,首先检查学生读书,因为新升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课前读书,自学生字词的能力,课堂上我就直接进行了检查。在检查的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相机指导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达到每个学生都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的要求。然后说说对槐乡五月有哪些了解,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知槐乡五月的花美、人美。
三、精读感受。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与学生交流情感,使学生乐于进入教学情境,主动与文本对话,积极展示自我,按照“感受花美——花美人也美——花美人更美”的顺序展开教学活动。
四、总结升华。
首先由花美人更美自然过渡到课文最后一句话“……”作了全文总结。然后我诵读了自己做的一首小诗,以激发学生表达情感的欲望。学生在写作、交流中升华了对槐乡五月的理解和感悟,激发了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五、拓展延伸。
我创设了一个情境,课下让学生策划槐花节。目的是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学语文、用语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0、《槐乡五月》课文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散文,语言优美,如诗般清新流畅,如歌般富有韵律。感觉越是美的课文,越是难上实在。考虑到是向家长开放,我们教研组选择上第一课时,下面简要谈谈我的一点想法:
1、扎实训练字词。
本课中的一些字词很有特色,针对学生的预习,我们设计了下列词块教学。
①一组动作的词:挎着篮子、摆出槐花饭、拌上槐花蜜。让学生通过朗读、观察,发现规律。
②两组有规律的词:甜丝丝、香喷喷、白生生、喜盈盈、白茫茫、傻乎乎、山山洼洼、坡坡岗岗、大大咧咧。让学生通过朗读,发现规律,并说出同类型的词语,丰富学生的积累。同时,又进行词语辨析,如“白茫茫”、“白生生”,提高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
2、品味槐花之美。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先让学生欣赏精美的槐花图片,感受槐花的独特魅力。当学生仍沉醉其中的时候,引领他们赏析如诗般美妙动人的语言文字。我先让学生通过默读,体会槐花的特点:多、白、美、香。再让学生通过细细品读,抓住关键词语,进一步感受槐花的特点。如在教学槐花香的时候,我让学生找出描写香的词语,并重点推敲“清香、醇香、浓香”,让学生反复朗读,说说感受到了什么?有学生感受到香味的浓烈,有学生感受到香味越来越浓了,越来越香了。从孩子的回答中,我想:槐乡的孩子走到哪里,哪里就会有香。此时,我相信,教室里的学生也闻到了,整个空间都是香的啦!真应了那句“浸在香海中了”。
11、《槐乡五月》课文教学反思
《槐乡五月》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第七单元共有四篇课文,《恐龙》和《海底世界》是比较典型的说明文,结构很清晰,内容比较有趣,学生在学习时比较感兴趣。《日月潭的传说》是一篇传说,以故事形式展现,也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与第七单元的其他课文不同,这是一篇语言文字都很美的文章。学习这篇课文意在让学生体味语言文字之美。
看到这样的文章,我有点无从下手。我首先明确了教学目标,其中有一点是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悟槐乡五月的美。但是运用何种教学方法确实让我想了很久。直到我看到了薛法根老师的教学实录,让我觉得有章可循。我没法上出薛老师的味道,但我觉得有几点是可以借鉴的。
一、从词语入手,感受字词的运用。
这篇课文中有很多ABB式的词语,如“白茫茫”“白生生”“喜盈盈”“香喷喷”“傻乎乎”等。这种类型的词语让人读着有不同的感受。就如“白茫茫”这个词,它体现了槐花之多。而“白生生”呢,则体现了槐花之白。又如“傻乎乎”一词,显得孩子的可爱,与“傻”有着本质的区别。再如“小小子”一词,它是比较特别的,指的是可爱的小男孩。可见文中的用词是十分恰当的。抓住这些关键的词语,感受语言文字的妙处。
二、以朗读入情,吟诵语言的美。
文中有很多比喻句,相似却不相同,层层递进,渐渐深入。比如第一自然段中将槐花比作瑞雪初降,比作玉雕的球,比作姑娘的小辫子。这三个比喻由远及近,从不同的角度对槐花进行描述。在教学时,让学生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发现。写比喻句也好,写作文也好,要有自己的视角,不要人云亦云。
三、借重点字体会语言之精炼。
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薛老师抓住“飘”和“塞”两个动词。“飘”字是形容小姑娘体态轻盈,身心愉悦。“塞”字则体现了小男孩的大大咧咧,自由自在。这两个字用的巧妙,而且没有更适合的了,非得这两个字不可,这就是语言的精炼之处。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基本上抓住了这几个点来展开教学。我感觉总体效果还是不错的,就是朗读感悟时,有些拖沓,导致感受重点词部分时间就少了很多,只能大概地讲讲,没能讲透。时间分配上有些不合理。
12、《槐乡五月》课文教学反思
《槐乡五月》是一篇文质兼美散文,文章如诗般清新流畅,语言如歌般富有韵律。读完文章,第一感觉就是,要带着学生美美地读好它。因此,“以读为主,读中感悟”是本课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方法。
一、以读代讲,感受槐乡美
在本课教学时,本人设计了多次读书,力求让学生在课堂上书声朗朗。个别读、齐读、自由读、配乐读、表演读、分组读、老师范读等形式不同的朗读就不下二十次。老师设计各种方式让学生能多读、乐读。学生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中感受到槐乡的美、人的美,感受语言文字本身的美,并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中表达美,再现美。
朗读不光只是一种形式,也不是一种技巧,从技巧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这种舍本逐末的指导得到的效果并不好,老师要着力在激发学生的情感上下功夫,以情促读。因此,巧用媒体,给学生提供图片、音乐创设槐乡五月的意境。在这样的“阅读情境”中,学生的朗读情趣盎然。
二、以悟促读,品味语言美
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老师谈“讲”色变,认为老师讲就陷入“烦琐分析”的樊篱。其实不然,毕竟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特别是处在三年级这个语文学习的转折期的学生来说,老师应该充分认识自己不仅是学生的、合作者、参与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语文学习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训练,离不开对字词的品味、推敲。引导学生扣词扣句的感悟、推敲,正是《语文课程标准》所强调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体现。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了几处对语言文字的推敲。
“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这两句比喻句勾勒出生动、形象的画面是美的,但城市学生对从未见过槐花,要让学生纯粹地从读文感悟,是很困难的。如何让学生体验到这种美,图文对照学习是一个途径。在学生从文本中粗浅地感受到槐花就像“玉雕的圆球”时,出示像“玉雕的圆球”状的槐花,让学生看这幅图上的槐花像什么,当学生纷纷回答,像“玉雕的圆球”时,老师追问为什么。这个“为什么”就提醒学生好好地看图,从花的颜色、光泽、许多花簇拥在一起的样子,感受作者把槐花比作“玉雕的圆球”是十分贴切的。这时,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咀嚼和图片的直观的形象,“玉雕的圆球”般的槐花便开在学生的脑海里了。再通过图片,将学生存留在头脑中的文字符号激活,感受加深,体验丰富了。由图到文,从直观的形象思维到对语言文字的品味,填补了学生认知上的空白,符合儿童认知的一般规律。
再如读到“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时,追问学生,此时怎么不用“走”,而用“飘”,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体会,小姑娘走路时非常轻快,由此可见,她们的内心是十分快活的。叶圣陶先生曾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一个“飘”字中蕴藏着槐乡孩子的“乐”,这是何等精妙,因此教师设疑,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不遗余力地感悟、品味,从而体会文章谴词造句的精妙。
“‘嗡嗡嗡…… 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啪啪啪…… 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这两句话有中蕴涵着对仗美,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美,烦琐的讲解只能让学生感到味同嚼蜡,让学生分成两大组轮读这两句话,体会对仗语言的“应和”之美。然后将这两句话分成小诗状排列,让互相对仗的语言一一对应,让学生在对比中反复诵读,将这种语言美、文字美积淀。
三、以写促读,感受人物美
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语言轻松活泼,且富有韵味的对仗语句随文可得,通过让学生改写小诗的形式,对文本进行“二度创造”,想象小姑娘,小小子在五月的槐乡快乐生活的场景。
学生改写儿童诗其实也是对本文的一个吸收、内化,运用的过程,也是对前文朗读欣赏对仗语言这个知识点的巩固。课堂实践证明,学生在这一环节中灵感迸发,不仅能做到语言对仗,而且想像丰富,“挂”“缠”“绕”“叼”“冲”等动词也用得极为贴切,充分体现了槐乡儿童的活泼、快乐。
本课教学,本人的愿望是除了教出阅读的本色,读出文本的特色,还要充分考虑到三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使课堂开放而富有情趣,在教学中能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内驱力,使他们很积极地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这是吸收。接下来小诗的创作,给孩子充分的空间,对文本进行再创造,让学生将内化的语言融入了自己的情感,达到“情动辞发”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