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总结

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总结11篇

2023-07-16 19:22:05

  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总结11篇

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总结11篇

第1篇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总结是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的书面材料,他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让我们抽出时间写写总结吧。总结一般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最新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

  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

  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8、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

  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

  化合物为蛋白质。

  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

  (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

  1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1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肽键。

  13、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14、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

  15、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因。

  16、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它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

  17、蛋白质功能:

  ①结构蛋白,如肌肉、羽毛、头发、蛛丝

  ②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

  ③运输载体,如血红蛋白

  ④传递信息,如胰岛素

  ⑤免疫功能,如抗体

  18、氨基酸结合方式是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如图:

  HOHHH

  NH2—C—C—OH+H—N—C—COOHH2O+NH2—C—C—N—C—COOH

  R1HR2R1OHR2

  19、DNA、RNA

  全称: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

  分布: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

  染色剂:甲基绿、吡罗红

  链数:双链、单链

  碱基:ATCG、AUCG

  五碳糖:脱氧核糖、核糖

  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

  代表生物: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噬菌体、HIV、SARS病毒

  20、主要能源物质:糖类

  细胞内良好储能物质:脂肪

  人和动物细胞储能物:糖原

  直接能源物质:ATP

  21、糖类:

  ①单糖: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

  ②二糖:麦芽糖、蔗糖、乳糖

  ③多糖:淀粉和纤维素(植物细胞)、糖原(动物细胞)

  ④脂肪:储能;保温;缓冲;减压

  22、脂质:磷脂(生物膜重要成分)

  胆固醇、固醇(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形成)

  维生素D:(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Ca和P的吸收)

  23、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

  组成单位依次为:单糖、氨基酸、核苷酸。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所以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自由水(95.5%):良好溶剂;参与生物化学反应;提供液体环境;运送

  24、水存在形式营养物质及代谢废物

  结合水(4.5%)

  25、无机盐绝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哺乳动物血液中Ca2+过低,会出现抽搐症状;患急性肠炎的病人脱水时要补充输入葡萄糖盐水;高温作业大量出汗的工人要多喝淡盐水。

  26、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27、细胞膜的功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28、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29、制取细胞膜利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因为无核膜和细胞器膜。

  30、叶绿体: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双层膜

  线粒体:有氧呼吸主要场所;双层膜

  核糖体:生产蛋白质的细胞器;无膜

  中心体: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无膜

  液泡:调节植物细胞内的渗透压,内有细胞液

  内质网:对蛋白质加工

  高尔基体:对蛋白质加工,分泌

  31、消化酶、抗体等分泌蛋白合成需要四种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32、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协调。

  维持细胞内环境相对稳定生物膜系统功能许多重要化学反应的位点把各种细胞器分开,提高生命活动效率

  核膜:双层膜,其上有核孔,可供mRNA通过结构核仁

  33、细胞核由DNA及蛋白质构成,与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染色质两种状态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功能: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34、植物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是指液泡中的细胞液。

  原生质层指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植物细胞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质壁分离中质指原生质层,壁为细胞壁

  35、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如H2O,O2,CO2,甘油,乙醇、苯

  协助扩散:载体蛋白质协助,高浓度→低浓度,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36、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主动运输:需要能量;载体蛋白协助;低浓度→高浓度,如无机盐、离子、胞吞、胞吐:如载体蛋白等大分子

  37、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38、本质:活细胞产生的有机物,绝大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高效性

  特性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成一类化学反应

  酶作用条件温和:适宜的温度,pH,最适温度(pH值)下,酶活性最高,

  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甚至失活(过高、过酸、过碱)功能:催化作用,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

  结构简式:A—P~P~P,A表示腺苷,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

  全称:三磷酸腺苷

  39、ATP与ADP相互转化:A—P~P~PA—P~P+Pi+能量

  功能:细胞内直接能源物质

  40、细胞呼吸: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氧化分解,生成CO2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生成ATP过程

  41、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比较: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场所:细胞质基质、线粒体(主要)、细胞质基质

  产物:CO2,H2O,能量

  CO2,酒精(或乳酸)、能量

  反应式:C6H12O6+6O26CO2+6H2O+能量

  C6H12O62C3H6O3+能量

  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过程:第一阶段:1分子葡萄糖分解为2分子丙酮酸和少量[H],释放少量能量,细胞质基质

  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CO2和[H],释放少量能量,线粒体基质

  第三阶段:[H]和O2结合生成水,大量能量,线粒体内膜

  无氧呼吸

  第一阶段:同有氧呼吸

  第二阶段:丙酮酸在不同酶催化作用下,分解成酒精和CO2或转化成乳酸能量

  42、细胞呼吸应用:包扎伤口,选用透气消毒纱布,抑制细菌有氧呼吸

  酵母菌酿酒:选通气,后密封。先让酵田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再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花盆经常松土:促进根部有氧呼吸,吸收无机盐等

  稻田定期排水:抑制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防止酒精中毒,烂根死亡

  提倡慢跑:防止剧烈运动,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破伤风杆菌感染伤口:须及时清洗伤口,以防无氧呼吸

  43、活细胞所需能量的最终源头是太阳能;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44、叶绿素a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叶绿体中色素叶绿素b(类囊体薄膜)胡萝卜素

  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叶黄素

  45、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CO2和H2O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O2的过程。

  46、18C中期,人们认为只有土壤中水分构建植物,未考虑空气作用

  1771年,英国普利斯特利实验证实植物生长可以更新空气,未发现光的作用

  1779年,荷兰英格豪斯多次实验验证,只有阳光照射下,只有绿叶更新空气,但未知释放该气体的成分。

  1785年,明确放出气体为O2,吸收的是CO2

  1845年,德国梅耶发现光能转化成化学能

  1864年,萨克斯证实光合作用产物除O2外,还有淀粉

  1939年,美国鲁宾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

  47、条件:一定需要光

  光反应阶段场所:类囊体薄膜,

  产物:[H]、O2和能量

  过程:(1)水在光能下,分解成[H]和O2;

  (2)ADP+Pi+光能ATP

  条件:有没有光都可以进行

  暗反应阶段场所:叶绿体基质

  产物:糖类等有机物和五碳化合物

  过程:(1)CO2的固定:1分子C5和CO2生成2分子C3

  (2)C3的还原:C3在[H]和ATP作用下,部分还原成糖类,部分又形成C5

  联系:光反应阶段与暗反应阶段既区别又紧密联系,是缺一不可的整体,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

  48、空气中CO2浓度,土壤中水分多少,光照长短与强弱,光的成分及温度高低等,都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可通过适当延长光照,增加CO2浓度等提高产量。

  49、自养生物:可将CO2、H2O等无机物合成葡萄糖等有机物,如绿色植物,硝化细菌(化能合成)

  异养生物:不能将CO2、H2O等无机物合成葡萄糖等有机物,只能利用环境中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自身生命活动,如许多动物。

  50、细胞表面积与体积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51、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减数分裂:生殖细胞(,卵细胞)增殖

  52、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复制及有关蛋白质合成,染色体数目不增加,DNA加倍。有丝分裂:体细胞增殖

  无丝分裂:蛙的红细胞。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缍丝和染色体变化

  前期:核膜核仁逐渐消失,出现纺缍体及染色体,染色体散乱排列。

  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分裂期较清晰便于观察

  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加倍

  末期:核膜,核仁重新出现,纺缍体,染色体逐渐消失。

  5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区别: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间期:DNA复制,蛋白质合成(染色体复制)

  染色体复制,中心粒也倍增

  前期:细胞两极发生纺缍丝构成纺缍体中心体发出星射线,构成纺缍体

  末期:赤道板位置形成细胞板向四周扩散形成细胞壁

  不形成细胞板,细胞从中央向内凹陷,缢裂成两子细胞

  54、有丝分裂特征及意义:将亲代细胞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DNA复制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在亲代与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稳定性,对于生物遗传有重要意义

  55、有丝分裂中,染色体及DNA数目变化规律

  56、细胞分化: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它是一种持久性变化,是生物体发育的基础,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效率。

  57、细胞分化举例:红细胞与肌细胞具有完全相同遗传信息,(同一受精卵有丝分裂形成);形态、功能不能原因是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执行情况不同

  58、细胞全能性: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潜能。

  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如植物组织培养因为细胞(细胞核)具有该生物生长发育所需的遗传信息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如克隆羊

  59、细胞内水分减少,新陈代谢速率减慢

  细胞内酶活性降低,细胞衰老特征细胞内色素积累

  细胞内呼吸速度下降,细胞核体积增大

  细胞膜通透性下降,物质运输功能下降

  60、细胞凋亡指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生理过程,如蝌蚪尾消失,它对于多细胞生物体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因素干扰具有非常关键作用。

  能够无限增殖

  61、癌细胞特征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容易在体内扩散,转移

  62、癌症防治:远离致癌因子,进行CT,核磁共振及癌基因检测;也可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

第2篇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1、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

  (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举例: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等。

  性状分离:杂交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如在DD×dd杂交实验中,杂合F1代自交后形成的F2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及Dd)和隐性性状(dd)的现象。

  显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高茎用D表示。

  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

  (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如DD或dd。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如Dd。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 DD×Dd等。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等

  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如:Dd×dd

  2、常见问题解题方法

  1)如果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3: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Dd)。即Dd×Dd 3D_:1dd

  (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即Dd×dd 1Dd :1dd

  (3)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即DD×DD或DD×Dd或DD×dd

  3、分离定律的实质:减I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

第3篇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6.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7.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知识点总结:生命的物质基础

  8.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9.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10.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绝对不能离开水。

  11.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2.脂类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等,这些物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

  13.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14.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重要作用。

  15.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16.活细胞中的各种代谢活动,都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密切关系。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

  17.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18.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19.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20.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21.内质网与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合成有关,也是蛋白质等的运输通道。

  22.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

  23.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24.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25.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26.构成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7.细胞以分裂是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8.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29.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但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30.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性。

  31.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3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33.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并且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

  34.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35.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36.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一层半透膜,二是这层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37.植物根的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38.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并且是有条件的、互相制约着的。

  39.高等多细胞动物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40.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稳态。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41.对生物体来说,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二是为体内其它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42.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

  43.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往往具有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一般来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44.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子果实。

  45.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不是受单一激素的调节,而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

  46.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47.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48.神经系统调节动物体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49.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够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50.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51.动物建立后天性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

  52.判断和推理是动物后天性行为发展的最高级形式,是大脑皮层的功能活动,也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53.动物行为中,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是相互协调作用的,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的地位。

  54.动物行为是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器官共同协调下形成的。

  55.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大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因此对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重要意义。

  56.营养生殖能使后代保持亲本的性状。

  57.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的减少了一半。

  58.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个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则不同对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

  59.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

  60.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精细胞再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精子。

  61.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62.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63.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64.很多双子叶植物成熟种子中无胚乳,是因为在胚和胚乳发育的过程中胚乳被胚吸收,营养物质贮存在子叶里,供以后种子萌发时所需。

  65.植物花芽的形成标志着生殖生长的开始。

  66.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可以分为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胚胎发育是指受精卵发育成为幼体。胚后发育是指幼体从卵膜孵化出来或从母体内生出来以后,发育成为成熟的个体。

  67.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而噬菌体的各种性状也是通过DNA传递给后代的,这两个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68.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遗传物质除DNA以外还有RNA.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69.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70.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

  71.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72.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

  73.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74.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75.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76.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又决定了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最终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特性。

  77.生物的一切遗传性状都是受基因控制的。一些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基因控制性状的另一种情况,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

  78.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

  79.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80.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存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8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82.在育种工作中,人们用杂交的方法,有目的地使生物不同品种间的基因重新组合,以便使不同亲本的优良基因组合到一起,从而创造出对人类有益的新品种。

  83.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XY型,另一种是ZW型。

  84.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85.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86.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基因重组,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这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生物进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87.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88.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其基本观点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知识点总结:生物与环境

  89.光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90.生物的生存受到很多种生态因素的影响,这些生态因素共同构成了生物的生存环境。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91.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92.在一定区域内的生物,同种的个体形成种群,不同的种群形成群落。种群的各种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和生物群落的结构,都与环境中的各种生态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93.在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各种类型的生物群落。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群落的结构都有差别。但是,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是统一的整体。

  94.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阳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便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这些能量是沿着食物链(网)逐级流动的。

  95.对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间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

  96.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无机环境一起,构成了这个星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97.生物圈的形成是地球的理化环境与生物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98.生物圈是地球上生物与环境共同进化的产物,是生物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99.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能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一现象称为生物的稳态。

  100.从能量角度来看,源源不断的太阳能是生物圈维持正常运转的动力。这是生物圈赖以存在的能量基础。

  101.从物质方面来看,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各种必需的物质。生物圈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所形成的三极结构,接通了从无机物到有机物,经过各种生物多级利用,再分解为无机物重新循环的完整回路。生物圈可以说是一个在物质上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这是生物圈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

  102.生物圈具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

  103.大气中二氧化硫主要有三个来源:化石燃料的燃烧、火山爆发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104.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及子孙后代共有的宝贵财富。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基因、特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105.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一是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二是掠夺式的开发利用,三是环境污染,四是由于外来特种的入侵或引种到到缺少天敌的地区,往往使这些地区原有特种的生丰受到威胁。

第4篇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一、生物学中常见化学元素及作用:

  1、Ca:人体缺之会患骨软化病,血液中Ca2+含量低会引起抽搐,过高则会引起肌无力。血液中的Ca2+具有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如果用柠檬酸钠或草酸钠除掉血液中的Ca2+,血液就不会发生凝固。属于植物中不能再得用元素,一旦缺乏,幼嫩的组织会受到伤害。

  2、Fe: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缺乏会患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中的Fe是二价铁,三价铁是不能利用的。属于植物中不能再得用元素,一旦缺乏,幼嫩的组织会受到伤害。

  3、Mg:叶绿体的组成元素。很多酶的激活剂。植物缺镁时老叶易出现叶脉失绿。

  4、B: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缺乏植物会出现花而不实。

  5、I:甲状腺激素的成分,缺乏幼儿会患呆小症,成人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

  6、K:血钾含量过低时,会出现心肌的自动节律异常,并导致心律失常。

  7、N:N是构成叶绿素、ATP、蛋白质和核酸的必需元素。N在植物体内形成的化合物都是不稳定的或易溶于水的,故N在植物体内可以自由移动,缺N时,幼叶可向老叶吸收N而导致老叶先黄。N是一种容易造成水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的一种化学元素,在水域生态系统中,过多的N与P配合会造成富营养化,在淡水生态系统中的富营养化称为“水华”,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富营养化称为“赤潮”。动物体内缺N,实际就是缺少氨基酸,就会影响到动物体的生长发育。

  8、P:P是构成磷脂、核酸和ATP的必需元素。植物体内缺P,会影响到DNA的复制和RNA的转录,从而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发育。P还参与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能量传递过程,因为ATP和ADP中都含有磷酸。P也是容易造成水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的一种元素。植物缺P时老叶易出现茎叶暗绿或呈紫红色,生育期延迟。

  9、Zn:是某些酶的组成成分,也是酶的活化中心。如催化吲哚和丝氨酸合成色氨酸的酶中含有Zn,没有Zn就不能合成吲哚乙酸。所以缺Zn引起苹果、桃等植物的小叶症和丛叶症,叶子变小,节间缩短。

  二、生物学中常用的试剂:

  1、斐林试剂:成分:0.1g/mlNaOH(甲液)和0.05g/mlCuSO4(乙液)。用法:将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体积混合,再将混合后的斐林试剂倒入待测液,水浴加热或直接加热,如待测液中存在还原糖,则呈砖红色。

  2、班氏糖定性试剂:为蓝色溶液。和葡萄糖混合后沸水浴会出现砖红色沉淀。用于尿糖的测定。

  3、双缩脲试剂:成分:0.1g/mlNaOH(甲液)和0.01g/mlCuSO4(乙液)。用法:向待测液中先加入2ml甲液,摇匀,再向其中加入3~4滴乙液,摇匀。如待测中存在蛋白质,则呈现紫色。

  4、苏丹Ⅲ:用法:取苏丹Ⅲ颗粒溶于95%的酒精中,摇匀。用于检测脂肪。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被苏丹Ⅳ染成红色)。

  5、二苯胺:用于鉴定DNA。D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被染成蓝色。

  6、甲基绿:用于鉴定DNA。DNA遇甲基绿(常温)会被染成蓝绿色。

  7、50%的酒精溶液:在脂肪鉴定中,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再用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

  8、75%的酒精溶液:用于杀菌消毒,75%的酒精能渗入细胞内,使蛋白质凝固变性。低于这个浓度,酒精的渗透脱水作用减弱,杀菌力不强;而高于这个浓度,则会使细菌表面蛋白质迅速脱水,凝固成膜,妨碍酒精透入,削弱杀菌能力。75%的酒精溶液常用于手术前、打针、换药、针灸前皮肤脱碘消毒以及机械消毒等。

  9、95%的酒精溶液:冷却的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可用于凝集DNA。

  10、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溶液等体积混合可用于解离根尖。

  11、龙胆紫溶液:(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用于染色体着色,可将染色体染成紫色,通常染色3~5分钟。(也可以用醋酸洋红染色)

  12、20%的肝脏、3%的过氧化氢、3.5%的氯化铁:用于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新鲜的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

  13、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3%的蔗糖溶液、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用于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

  14、碘液:用于鉴定淀粉的存在。遇淀粉变蓝。

  15、丙酮:用于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16、层析液:(成分:20份石油醚、2份丙酮、和1份苯混合而成,也可用93号汽油)可用于色素的层析,即将色素在滤纸上分离开。

  17、二氧化硅:在色素的提取的分离实验中研磨绿色叶片时加入,可使研磨充分。

  18、碳酸钙:研磨绿色叶片时加入,可中和有机酸,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破坏。

  19、0.3g/mL的蔗糖溶液:相当于30%的蔗糖溶液,比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大,可用于质壁分离实验。

  20、0.1g/mL的柠檬酸钠溶液:与鸡血混合,防凝血。

  21、氯化钠溶液:①可用于溶解DNA。当氯化钠浓度为2mol/L、0.015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高,在氯化钠浓度为0.14mol/L时,DNA溶解度最高。②浓度为0.9%时可作为生理盐水。

  22、胰蛋白酶:①可用来分解蛋白质;②可用于动物细胞培养时分解组织使组织细胞分散。

  23、秋水仙素:人工诱导多倍体试剂。用于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可使染色体组加倍,原理是可抑制正在分裂的细胞纺锤体的形成。

  24、氯化钙:增加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用于基因工程的转化,使细胞处于感受态)

第5篇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1、地球上的生物,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分类也就有了细胞生物和非细胞生物之分)。

  2、细胞膜由双层磷脂分子镶嵌了蛋白质。蛋白质可以以覆盖、贯穿、镶嵌三种方式与双层磷脂分子相结合。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除保护作用外,还与细胞内外物质交换有关。

  3、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如:变形虫的任何部位都能伸出伪足,人体某些白细胞能吞噬病菌,这些生理的完成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

  4、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a、自由扩散: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消耗能量。例如:H2O、O2、CO2、甘油、乙醇、苯等。b、主动运输: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例如: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的离子(如K+)。c、协助扩散:有载体的协助,能够从高浓度的一边运输到低浓度的一边,这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叫做协助扩散。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5、线粒体:呈粒状、棒状,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内有少量DNA和RNA内膜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

  6、叶绿体: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主要存在植物叶肉细胞里,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还有少量DNA和RNA,叶绿素分布在基粒片层的膜上。在片层结构的膜上和叶绿体内的基质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7、内质网: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物。功能:增大细胞内的膜面积,使膜上的各种酶为生命活动的各种化学反应的正常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8、核糖体:椭球形粒状小体,有些附着在内质网上,有些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9、高尔基体:由扁平囊泡、小囊泡和大囊泡组成,为单层膜结构,一般位于细胞核附近的细胞质中。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并有运输作用。

  10、中心体:每个中心体含两个中心粒,呈垂直排列,存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位于细胞核附近的细胞质中,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11、液泡:是细胞质中的泡状结构,表面有液泡膜,液泡内有细胞液。化学成分:有机酸、生物碱、糖类、蛋白质、无机盐、色素等。有维持细胞形态、储存养料、调节细胞渗透吸水的作用。

  12、与胰岛素合成、运输、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在胰岛素的合成过程中,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胰岛素的运输要通过内质网来进行,胰岛素在分泌之前还要经高尔基体的加工,在合成和分泌过程中线粒体提供能量。

  13、在真核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叶绿体、线粒体;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不具膜结构的是:中心体、核糖体。另外,要知道细胞核的核膜是双层膜,细胞膜是单层膜,但它们都不是细胞器。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是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成熟的植物细胞有明显的液泡,而动物细胞中没有液泡;在低等植物和动物细胞中有中心体,而高等植物细胞则没有;此外,高尔基体在动植物细胞中的作用不同。

  14、细胞核的简介:(1)存在绝大多数真核生物细胞中;原核细胞中没有真正的细胞核;有的真核细胞中也没有细胞核,如人体内的成熟的红细胞。

  (2)细胞核结构:a、核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说明:核膜是和内质网膜相连的,便于物质的运输;在核膜上有许多酶的存在,有利于各种化学反应的进行。

  b、核孔:在核膜上的不连贯部分;作用: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c、核仁:在细胞周期中呈现有规律的消失(分裂前期)和出现(分裂末期),经常作为判断细胞分裂时期的典型标志。d、染色质:细胞核中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提出者:德国生物学家瓦尔德尔提出来的。组成主要由DNA和蛋白质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细胞中的两种不同形态!(3)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代谢中心活动的控制中心。

  15、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也可以说是有无核膜,因为有核膜就有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就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这里有几个问题应引起注意:(1)病毒既不是原核生物也不是真核生物,因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2)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是真核生物。(3)不是所有的菌类都是原核生物,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等)是原核生物,而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等)是真核生物。

  16、在线粒体中,氧是在有氧呼吸第三个阶段两个阶段产生的氢结合生成水,并放出大量的能量;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中,光反应产生的氢参与暗反应中二氧化碳的还原生成水和葡萄糖;蛋白质是由氨基酸在核糖体上经过脱水缩合而成,有水的生成。

第6篇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一、认识生物

  1、生物:是有生命的个体。区分:生物和非生物:“活的”

  2、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应激性、生长、繁殖、新陈代谢(最基本的特征)除此外还有:(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都能进行呼吸(3)生物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 (5)有遗传和变异; (6)能生病、老化和死亡; (7)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8)有严整有序的结构。(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3、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举例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这些条件包括: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环境)。 2、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生态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

  (2)生态因素分为两类:一类是非生物因素: 阳光、温度、水分、空气、土壤等。另一类是生物因素:(植物、动物、微生物)或(竞争关系、捕食关系、互助关系等)或(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能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可以理解成变得环境怎么样啦):①有利的一面:如蚯蚓改良土壤,森林净化空气。②有害的一面:蝗虫啃食庄稼,蚊蝇传播疾病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可以理解成生物为了适应环境它怎么样啦):例如:青蛙冬眠(温度);仙人掌的叶退化为刺(水分)等。

  适应方式:保护色、拟态、警戒色、假死或自残等

  三、生物学

  1、生物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调查、实验、分析等,但主要方法是实验法。

  2、实验法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和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其中①制定计划要注意变量和设置对照组,②任何探究活动的开始都是提出问题的。 3、生物学发展历程:(略)

  四、光学显微镜

  Ⅰ 生物和细胞

  1、说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目镜的倍数×物镜的倍数=放大倍数。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

  (2)显微镜下呈现的像为倒像,所以像在视野的哪一方,要将像移到中央,玻片就继续往哪一方移。

  (3)当光线强时,使用小光圈和平面镜;当光线弱时,使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4)从低倍镜转向高倍镜,视野变暗,细胞数目减少。

  (5)当镜头有污点时,使用擦镜纸擦镜头。

  (6)先使用低倍镜,再使用高倍镜;先使用粗准焦螺旋,再使用细准焦螺旋。显微镜对光完后,视野是雪白色的。

  (7)粗准焦螺旋还可以调节镜筒的高度。在转动粗准焦螺旋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8)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①擦净载玻片和盖玻片②滴一滴生理盐水在载玻片中央③取口腔细胞④将口腔细胞涂抹在生理盐水中⑤盖上盖玻片⑥染色

  (9)制作洋葱临时装片的步骤:①擦净载玻片和盖玻片②滴一滴清水在载玻片中央③取洋葱表皮细胞④将表皮细胞放在清水中⑤盖上盖玻片⑥染色 (生理盐水的作用:①保持细胞正常形态;②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 2、区别植物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学会绘图

  (1)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共同拥有三个基本结构是: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 (2)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多了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注意:动物和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但是上图中没有画线粒体。 (3)细胞结构的功能:

  细胞壁:保护和支持作用(使植物细胞呈现方形) 细胞膜:保护作用和控制物质进出(物质交换) 细胞质: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包括

  线粒体,叶绿体,液泡等

  细胞核: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并且含有遗传物质 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场所,能进行能量转换 液泡:含有细胞液,各种色素,糖分等

  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含有叶绿素,使叶子呈绿色。

  (3)绘图注意事项:①图的大小适当,位置一般稍偏左上方;②一般使用3H或2H 的铅笔③图由点线组成,较暗的地方用细点表示,不能涂;④字尽量注在图的右侧,用尺引出水平的指示线,然后注字;⑤在图的下方写上所画图的名称。 二、细胞的生活

  1、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细胞中含有的物质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①有机物:糖类、脂肪、蛋白质等;②无机物:水、无机盐、氧等。

  (2)植物细胞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的两种能量转换器,动物细胞只含有线粒体一种能量转换器。叶绿体能够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而线粒体则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把其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

  (3)除病毒外,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2、细胞核的功能

  细胞核: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并且含有遗传物质。细胞核内含有染色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遗传的主要物质。 3、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

  (1)动物细胞分裂过程:细胞核分裂为二→细胞膜向四周凹陷→细胞质分裂为二→形成两个新细胞。

  (2)植物细胞分裂过程:细胞核分裂为二→两个新核之间形成细胞膜→形成细胞壁→形成两个新细胞。

  (3)细胞核最先分裂;植物和动物细胞分裂的细胞膜分裂不同。

  (4)细胞分裂的特点:细胞核里的遗传物质经过复制而平均分配,保证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也就是原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经过分裂形成的2个新细胞也有23对染色体) 三、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1、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

  (1)人体的生长发育是从受精卵开始的,经过分裂、分化形成不同的细胞群,相同的细胞群就形成了组织。

  (2)人体和动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或动物体

  (3)人体的四大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八大系统:消化、呼吸、运动、神经、泌尿、生殖、循环、内分泌系统 2、描述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

  (1)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2)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等

  (3)共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这三者是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三者是生殖器官) 3、细胞的分化

  在发育过程中,受精卵分裂形成的细胞在功能、形态、结构上逐渐发生变化的过程,这就是细胞分化。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三、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1、概述植物有哪些类群,并能区分这些类群

  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有30多万种,它们可以分成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前面三种属于孢子植物)(孢子植物的受精过程离不开水,而种子植物可以)

  植物:葱、蒜、竹子、水稻、小麦等)双子叶:两片子叶、直根系、网状叶脉。(代表植物:白菜、桃树、花生、大豆等)。我国是裸子植物的故乡。 2、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1)说明绿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

  ①植物生活需要水:a水是生物体重要组成原料;b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c水是植物体内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d水能保持植物挺立的状态;e水能调节植物体温度。 ②植物生活需要最多的三种无机盐:氮、磷、钾

  氮:使植物枝叶繁茂;磷:促进幼苗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前成熟;钾:使茎杆健壮抗倒伏,促进淀粉形成。

  (2)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举例说明蒸腾作用原理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 )

  ①定义:在温暖、有阳光照射的条件下,植物体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汽形式散失到体外,这种生理过程叫蒸腾作用。 ②场所:叶片的气孔 ③蒸腾作用的意义:a蒸腾作用是植物散失体内水分的主要方式;b它可以降低叶面的温度,防止叶片被阳光灼伤;

  c

  它可以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d促进根从土壤中不断吸收水分,并促进水和无机盐的运输;e蒸腾作用使得水能从根向上流向茎,相当于一个拉力。 ④农业上的应用:移栽幼苗时,为了提高成活率,可采取以下措施:在阴天或傍晚移栽植物;菜苗和花草移栽后遮阳:剪去一部分枝叶等。 3、被子植物的一生

  (1)描述种子的结构和萌发的条件、过程 ①种子的结构:

  子叶(2片,储存提供营养)

  大豆  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双子叶)胚种皮和果皮(保护作用) 胚乳(储存提供营养)

  1片)胚芽 胚胚轴

  胚根

  胚是种子的主要结构;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如果往纵切的玉米上滴碘液,变蓝的部分是胚乳。

  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种子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②种子萌发的条件:A自身条件:a、发育成熟;b、结构完整;c、具有生活力;d、有充分营养;e、不出于休眠状态。B外界条件: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③种子萌发过程:种子吸水→将营养物质转运到胚根、胚轴、胚芽→胚根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形成根和茎的连接部位→形成茎和叶→胚乳和子叶萎缩 (2)描述根尖的生长过程和根尖的结构

  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1)结构分生区(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

  (2)根能不断地长长是由分生区和伸长区作用 的结果。

  (3)概述开花和结果的过程,花、果的结构

  ① 花托(保护作用) 花的 花萼(由萼片组成)柱头

  雌蕊花柱

  子房(含有胚珠,胚珠中含有卵细胞) 花药(含有花粉,花粉中含有精子)

  花丝

  花蕊是一朵花的最重要的结构。含有雌蕊才能结果,因为子房发育成果实,所以雌花和两性花才能结果。

  ②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作用两个过程。

  A花药里散发出的花粉以一定方式传送到雌蕊的柱头上,叫做传粉。

  B花粉落在柱头上,在柱头黏液的刺激下,长出花粉管,花粉管到达胚珠 和胚珠里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这叫做受精作用。(两个精子分别与卵细胞和极核融合的现象叫双受精,被子植物特有)

  果实和种 子的形成

  受精后萼片、花瓣、雄蕊、柱头、花柱凋落

  发育成

  子房

  子房壁果皮发育成

  果实

  篇二: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整理后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一.  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一.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以海平面为准,上达10千米,下达10千米。

  2.生物圈中的生物:a.大气圈中主要有能够飞翔的昆虫和鸟类,以及细菌等微小生物b.水圈中的生物大多数生活在水面150米以内c.岩石圈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3.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的条件:营养物质、水、空气、阳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4.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是绿色水库、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5.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6.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 二.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光、温度、水分、空气等等。

  (1)植物和人体内各种物质的运输需要水

  (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在光下进行,并需要水、二氧化碳作原料 (3)动物、植物的呼吸作用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也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

  当环境中的几个或者一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4)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其他生物的影响。

  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三.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影响环境,蚯蚓使土壤更加疏松和肥沃。

  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应和谐发展。 四.  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能够直接制造有机物(如:植物)消费者:不能直接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如:动物) 分解者:能够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如细菌、真菌)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

  3.食物链与食物网 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而形成的关系。

  例如:草兔子狼

  (1)食物链一定是从生产者开始(2)食物链中的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 (3)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分解者不参与形成食物链

  食物网:食物链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形成的网状结构。

  (在食物网中数食物链时,从生产者到最后一级消费者,才构成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会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4.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注意出分析说明题)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  观察细胞的结构

  一.  练习使用显微镜

  1.显微镜的构造(P36)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  取镜和安放;右握左托(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

  (2)  对光:升、转、看、调 (3)  观察:放、压、降、看、升、看、调 (4)  整理

  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cm左右处,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cm距离)。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观察: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双眼睁开,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整理:实验完毕,应该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把物镜偏转到两旁,目镜放回镜头盒,把镜筒缓慢下降到最低处,再把显微镜放入镜箱内。

  3.几点重要的结论: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

  (2)显微镜物象和实物是上下左右都相反(从目镜内看到的物象是倒像)

  (3)要将视野中的某个方向的物象移到视野的中央,玻片就往那个方向移动(例如:要将视野中左上角的物象移到视野的中央,玻片就往左上角移动),如果是将视野中央的物象移向某个方向,就将玻片往相反的方向移动。

  (4)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看到细胞数目越多,物象越小,光线越亮;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看到细胞数目越多,物象越大,光线越暗。

  (5)目镜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物镜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6)视野中的污点有三种情况:物镜上,目镜上,装片上。移动目镜,如果污点随之移动,则污点在目镜上;移动玻片标本,污点随之移动,则污点在玻片标本上;如果前两次都不能移动污点,则污点在物镜上。

  (7)光线依次要通过反光镜、光圈、通光孔、玻片标本、物镜、镜筒、目镜,才能进入到人的眼睛。

  (8)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清晰,换上高倍物镜后物像模糊不清,应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

  (9)转换物镜时,应转动转换器的边缘,而不能直接用手扳动物镜。

  (10)镜头脏了,只能用擦镜纸擦拭。 二.  模仿制作临时装片

  1.重要的注意事项:材料要薄而透明;盖盖玻片时要一边先接触水滴,再缓慢放下,避免出现气泡。

  2.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1)准备:擦、滴(清水)

  (2)制片:撕、展、盖

  (3)染色:滴(稀碘液,如果要观察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则不需要染色)、吸

  3.制作动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

  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

  (1)准备:擦、滴(生理盐水)

  (2)制片:刮、涂、盖

  (3)染色:滴(稀碘液)、吸

  4.常见的玻片标本

  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如:叶的横切面切片

  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涂抹制成的。如:血涂片

  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或直接用个体微小的生物制成的。

  如:草履虫装片

  三.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植物、动物和人体都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

  人体的各项功能都是由细胞或多个细胞共同完成的。 所有的细胞都能显示出生命的各种属性,在它们之中进行着新陈代谢活动。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是在细胞里进行的,细胞内还一直进行着呼吸作用。一切复杂的瞬息万变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进行的。 生命存在的一个重要表现是自我繁殖。细胞能通过分裂不断地产生新的细胞,细胞和生命一样,表现出生长、衰老、死亡的过程。这一切说明,细胞是生物体最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1.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细胞壁:透明,保护和支持细胞

  细胞膜:保护细胞,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细胞质:含有大量的物质,里面有叶绿体、液泡,液泡中充满细胞液

  能流动,从而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植物相邻细胞通过胞间连丝相联系,互相交流营养物质。

  2.动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保护细胞,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细胞质:能流动,可以加速与外界的物质交流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3.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细胞

  (1)分裂的过程:

  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多。 分裂时,细胞核先分裂,然后质分裂(植物:在原来细胞的中部,逐渐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动物:细胞中部的细胞膜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 细胞的生长表现为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逐渐长大,使细胞体积增大,(植物)生长时先出现很多小液泡,最终合并为一个大液泡。

  (2)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是:先加倍再减半,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

  (3)生物体的生长表现在:细胞生长(体积增大)和细胞分裂(数目增多)

  (2)植物细胞的液泡中含有细胞液,细胞液的成分有水、无机盐、糖分、色素等。

  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细胞是动、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第二章  细胞的生活 一.  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线粒体:将化学能释放

  二.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1.细胞核中有一些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

  2.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

  3.DNA是双螺旋结构,它是细胞核中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DNA的片段。

  4.遗传信息是生命体内每一个细胞中所包含的具有指导身体发育的全部信息。这些信息储存在DNA分子中,而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3.细胞是物质、能量和遗传信息的统一体

  第三章  细胞是怎样构成生物体

  一、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

  1.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这些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逐渐发生了变化,即细胞分化,从而形成不同的组织。2.组织:由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起来在一起而形成的细胞群。

  3.组织的形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1.保护组织:由表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例:洋葱鳞片叶表面)

  2.营养组织:细胞壁薄,液泡较大,有储藏营养物质的功能;含有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还能进行光合作用(例:番茄果肉)3.分生组织:由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构成。其细胞的特点是: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的细胞,再由这些细胞分化形成其他组织。

  4.输导组织:导管和筛管,导管能够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能够运输有机物。

  四.生物体结构的层次性:  动物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五.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的结构层次

  1.绿开花植物即被子植物,生长发育是从受精卵开始的。

  2.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进而形成植物体。

  (细胞组织  器官植物体)

  细胞:植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疏导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

  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如: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3.绿色开花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

  六.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的结构层次

  1.人体的生长发育也是从受精卵开始的。

  2.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进而形成人体。

  细胞:动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以某种组织为主。 如:心脏、肝脏、脾脏、大脑、肱二头肌 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并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的多个器官的总和。例如:人体的八大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下,八大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人体复杂的生命活动。

  七.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1.单细胞生物: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2.大多数单细胞生物生活在水域环境中3.一个细胞就可以完成获得营养、气体交换、排出废物等各种生命活动

  4.生活中的单细胞生物:细菌、单细胞真菌(如:酵母菌)单细胞动物(如:草履虫、眼虫、变形虫) 单细胞藻类植物(如:衣藻)等

  5.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

  观察草履虫:

  (1)将载玻片擦拭干净,吸取表层的(氧气丰富)培养液一滴,滴在在玻片上

  (2)在玻片中的培养液中放几丝棉花(限制草履虫运动,便于观察),再盖上盖玻片

  (3)草履虫的结构图(4)草履虫的应激性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一.种子的结构

  菜豆种子: 玉米种子:

  种皮:保护内部结构 种皮:和果皮紧贴在一起,保护内部结构

  子叶:2片,肥厚,贮存营养物质 胚乳:贮存营养物质

  胚  胚芽:发育成茎、叶  子叶:1片,不肥厚,转运营养物质

  胚轴:发育成连接根、茎的部分胚  胚芽:发育成茎、叶

  胚根:发育成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茎的部分  胚根:发育成根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是种子的主要部分,由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构成。

  菜豆和玉米种子都有种皮和胚,不同点是:玉米种子有胚乳,贮存营养成分,子叶1片,转运营养物质;菜豆种子无胚乳,子叶2片,贮存营养。

  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胚具有两片子叶,无胚乳,例如:蚕豆、花生、大豆、菜豆

  单子叶植物:种子的胚具有一片子叶,有胚乳,例如:水稻、小麦、高粱、玉米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一.  种子的萌发

  1.种子萌发的条件  自身条件:种子是完整的、活的,种子不在休眠状态

  外界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一定的水分

  2.种子的萌发的过程:

  种子吸水膨胀-- 物质变化:种子贮存的有机物转化为可溶于水的物质 (菜豆:子叶里的营养物质转变为能够溶于水的物质,并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

  玉米:胚乳里

  胚根  根; 胚轴连接根和茎的部分; 胚芽茎和叶

  3.种子的休眠:种子成熟以后、一段不能萌发的时期。 4.种子的寿命:受外界条件的影响

  5.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二.  植株的生长

  1.幼根的生长:(根的结构: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根毛区)

  1)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主要是根的根尖。2)根尖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 成熟区: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因为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根毛,扩大了与土壤的接触面积)伸长区:细胞停止分裂,迅速伸长(细胞体积增加),根生长最快的部位;也能够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使根的长度不断增加

  篇三:初中生物总复习——主要知识点归纳(最全最细)

  最 牛 英 文 学 校  O(∩_∩)O~

  2010-2011学年下学期 总分: 姓名: 初中生物总复习——主要知识点归纳(一) 班级:

  日期: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基础知识点

  1.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物的特征:动物吃食物,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鲸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植物通过气孔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生物能进行呼吸); 人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植物落叶:(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动物追猎物,含差草叶片合拢:(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植物产生种子,动物产卵、产崽:(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这称为抽样调查。

  4.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归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 也可以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划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

  还可以按照用(用途)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5.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层,科学家把这一薄层叫做(生物圈)。

  6.如果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处。这个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7.大气圈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8.水圈包括地球上(全部的海洋和江河湖泊)。

  9.(岩石圈)是地球表层的固体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10. 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动物需要的营养物质是(食物),植物需要的营养物质(即肥料)是(无机盐)。

  1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如(草、细菌等)都可能是生物因素。

  12.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13.做完实验后,要把小动物(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即放生)。

  14.在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实验中,使这两种环境中除(光照)外,湿度、温度等其他 条件都相同。也就是说,只有光照是不同的,光照就是这个实验中的(变量)。

  15.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 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例如: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设计(阴暗)、

  (明亮)两种环境,其他条件都相同,就是对照实验。

  16.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如七星瓢虫捕食蚜虫。还有(竞争)关系, 如稻田里的水稻和杂草;(合作)关系如蚂蚁、蜜蜂等昆虫组成的大家庭。

  17.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18.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如:骆驼尿液少,体温升到46°C时才出汗;沙漠中的植物大多根系发达,叶片退化成刺等。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如:蚯蚓改良土壤,植物保持水土等。

  19.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0.(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因而叫做(消费者); (细菌)和(真菌)能将(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除了有生物外,还有(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和(水)等。☆(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细菌和真菌——分解者)。

  21.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22.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2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24.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 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25.当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叫做(生 物富集)。会危害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生物,最终威胁人类自身。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 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在一条食物链中,第一个是生产者植物,越往终端走能量越来越少,有毒物质积累越多。也就是说第一个植物能量最多,有毒物质最少,最后一个动物得到的能量最少,有毒物质积累最多)。

  26.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27.(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28.使用显微镜:

  一、取镜和安放:

  1、右手握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厘米)左右处,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二、对光:

  3、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距离)。

  4、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另一只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三、观察:

  5、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玻片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6、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7、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四、清洁收镜: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如需擦拭目镜和物镜,请用(擦镜纸 )。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29. 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的放大

  倍数。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体积就越大,显微镜下的细胞数目就(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体积就越小,显微镜下的细胞数目就(越多)。

  30.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以下三种:(切片)——用从生物体上的薄片制成;(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这三种玻片标本都可以做成永久的或临时的。玻片标本的制作,需要载玻片和盖玻片。

  31.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擦、滴、撕、放、盖、染。

  1、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擦拭干净。

  2、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3、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通明薄膜——内表皮。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展平。

  4、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

  5、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

  6、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32.制作黄瓜表层果肉细胞或黑藻叶片细胞临装片:1、用刀片将洗净的黄瓜表皮刮掉,洗净刀片后,再用刀片轻轻刮取少许黄瓜表层果肉,均匀涂抹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盖好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2、或用镊子取一片黑藻的细嫩小叶,放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盖好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33.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黄瓜表层果肉细胞有哪些相同的结构?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结构。

  34.观察动物细胞中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与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不同之处:(1)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0.9% 的盐水)(2)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刮几下。

  ☆动物和植物细胞都有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35、水和糖都是细胞中的重要物质。细胞中还有其他物质一类:(分子比较小,不含碳如水、无机盐、氧)等不能燃烧的(无机物);另一类分子比较大(含碳如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能够燃烧的有机物)。

  36、细胞膜作用(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使得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内部环境)。

  37.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动力车间——线粒体将细胞中的有机物当作燃料,使有机物与氧结合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为细胞提供动力。

  38、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它的载体是(DNA)。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39 、DNA分子很长,每一个片段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这些片段就叫(基因)。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遗传功能的DNA的片段。

  40、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每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数量是(一定的)。人有(23对)染色体,有的人细胞中多一条患上(遗传病)。

  41、生物体的长大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有关。分裂:(细胞核)先由一个分裂两个,(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有一个(细胞核),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变化最明显。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两个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都相同),新细胞和原细胞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42、多细胞动物和人体的生长发育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这个细胞就是(受精卵)。

  43、人体和动物体的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分泌)等

  功能。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能够(产生和传导兴奋)。结缔组织的种类很多,(骨组织、血液)等都是结缔组织。结缔组织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

  44、(心脏、肝、肺、肾、眼、耳、甲状腺、唾液腺、皮肤)是器官。如:心脏主要是由(肌肉组织)构成,还有(结缔、神经)组织。胃壁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还有(上皮、神经、结缔)组织。

  45、人体及动物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植物体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植物无系统这个层次)

  46、植物体的四种基本组织:根茎叶表面的表皮细胞是(保护组织)。具有(保护内部结构)的功能。贯穿于根茎叶中的导管属于(输导组织)。能够运输水和无机盐。茎尖和根尖的分生区属于(分生组织),能分裂产生新细胞。叶肉、果肉属于(营养组织),有储藏营养物质的功能。

  47、身体只有一个细胞称(单细胞生物)如: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其中草履虫结构、功能示意图见书70页。草履虫的主要食物是(细菌),对污水有(净化作用)。

  48、(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里的叫(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叫(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内的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

  49.病毒对人类既有(害处也有益处)。

  50.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有单细胞的如:(衣藻),有多细胞的如:(水绵、海带);(没有根茎叶),全身都能吸收(水和无机盐),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51.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一般具有(茎和叶,无根)。(没有输导组织,长得矮小)。如葫芦藓、地钱等。(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可以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52.蕨类植物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有根茎叶,有输导组织),长得高大。如(卷柏、贯众、胎生狗脊、满江红)等。(现在烧的煤)也是古代高大的(蕨类植物)埋藏在地层中形成的。

  53.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种皮保护细嫩的胚;(胚)是新植物的幼体,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菜豆种子(子叶两片——双子叶植物),没有胚乳;玉米种子(子叶一片——单子叶植物),(有胚乳)。子叶和胚乳里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种子植物比苔藓和蕨类植物更高等,能产生(种子)是一个重要原因。

  54.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松、杉、侧柏、银杏和苏铁)种子裸露,外面没有保护它的果皮是裸子植物。其它常见的绿色开花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形成果实,都是被子植物。

  55.种子萌发所需外部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胚必需是完整的而且是活的。(干瘪的种子或胚被昆虫咬坏的种子不能萌发)(储存时间过长的种子,胚已经死亡)也不能萌发;(正在休眠的种子)也是不能萌发的。

  56.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57.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58.芽中也有(分生组织)。芽在发育时,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条,它是由细嫩的茎、叶和芽组成,枝条上的(芽)又能发育成新的枝条。

  59.植物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有(水、无机盐和有机物)。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

  绿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植物的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肥料指的就是无机盐)

  60.一朵花的主要部分是(雄蕊和雌蕊),雄蕊由(花药和花丝)组成,花药中有花粉;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组成,子房里有胚珠。

  61.一朵花经过(传粉和受精)才能结果。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62.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到达(胚珠)。花粉管中的(精子)与胚珠中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叫做受精。(被子植物的受精方式是特有的双受精)

  63.受精完成后,其余部分凋落,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玉米、向日葵种子空瘪常是由(传粉不足)引起的。可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增产。

  64.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即使是晒干的种子,里面仍然含有(少量的水)。

  65、根吸收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

  66、取一段带叶的茎剪断,将顶端一段放入滴有红墨水的水中,在阳光下照射3——4小时,横切、纵切,红色部分就是(水分和无机盐)在茎内木质部运输途径——(导管)。韧皮部里的(筛管)是有机物从叶运输到其他器官的通道,在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有(形成层),能使木本植物加粗。

  67、水分从气孔以水蒸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它是由一对半月形的细胞——(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白天张开,夜晚闭合。经过的气孔的物质有水、二氧化碳和氧气。

  68、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还产生(氧气)。

第7篇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相对性状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P67)

  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

  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4、表现型与基因型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 → 表现型)

  5、 杂交与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配对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配对的过程。(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

  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一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

  二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 (从简单到复杂)

  (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

第8篇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一、 生物学中常见化学元素及作用:

  1、Ca:人体缺之会患骨软化病,血液中Ca2+含量低会引起抽搐,过高则会引起肌无力。血液中的Ca2+具有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如果用柠檬酸钠或草酸钠除掉血液中的Ca2+,血液就不会发生凝固。属于植物中不能再得用元素,一旦缺乏,幼嫩的组织会受到伤害。

  2、Fe: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缺乏会患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中的Fe是二价铁,三价铁是不能利用的。属于植物中不能再得用元素,一旦缺乏,幼嫩的组织会受到伤害。

  3、Mg:叶绿体的组成元素。很多酶的激活剂。植物缺镁时老叶易出现叶脉失绿。

  4、B: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缺乏植物会出现花而不实。

  5、I:甲状腺激素的成分,缺乏幼儿会患呆小症,成人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

  6、K:血钾含量过低时,会出现心肌的自动节律异常,并导致心律失常。

  7、N:N是构成叶绿素、ATP、蛋白质和核酸的必需元素。N在植物体内形成的化合物都是不稳定的或易溶于水的,故N在植物体内可以自由移动,缺N时,幼叶可向老叶吸收N而导致老叶先黄。N是一种容易造成水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的一种化学元素,在水域生态系统中,过多的N与P配合会造成富营养化,在淡水生态系统中的富营养化称为“水华”,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富营养化称为“赤潮”。动物体内缺N,实际就是缺少氨基酸,就会影响到动物体的生长发育。

  8、P:P是构成磷脂、核酸和ATP的必需元素。植物体内缺P,会影响到DNA的复制和RNA的转录,从而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发育。P还参与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能量传递过程,因为ATP和ADP中都含有磷酸。P也是容易造成水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的一种元素。植物缺P时老叶易出现茎叶暗绿或呈紫红色,生育期延迟。

  9、Zn:是某些酶的组成成分,也是酶的活化中心。如催化吲哚和丝氨酸合成色氨酸的酶中含有Zn,没有Zn就不能合成吲哚乙酸。所以缺Zn引起苹果、桃等植物的小叶症和丛叶症,叶子变小,节间缩短。

  二、生物学中常用的试剂:

  1、斐林试剂: 成分:0.1g/ml NaOH(甲液)和0.05g/ml CuSO4(乙液)。用法:将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体积混合,再将混合后的斐林试剂倒入待测液,水浴加热或直接加热,如待测液中存在还原糖,则呈砖红色。

  2、班氏糖定性试剂:为蓝色溶液。和葡萄糖混合后沸水浴会出现砖红色沉淀。用于尿糖的测定。

  3、双缩脲试剂:成分:0.1g/ml NaOH(甲液)和0.01g/ml CuSO4(乙液)。用法:向待测液中先加入2ml甲液,摇匀,再向其中加入3~4滴乙液,摇匀。如待测中存在蛋白质,则呈现紫色。

  4、苏丹Ⅲ:用法:取苏丹Ⅲ颗粒溶于95%的酒精中,摇匀。用于检测脂肪。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被苏丹Ⅳ染成红色)。

  5、二苯胺:用于鉴定DNA。D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被染成蓝色。

  6、甲基绿:用于鉴定DNA。DNA遇甲基绿(常温)会被染成蓝绿色。

  7、50%的酒精溶液:在脂肪鉴定中,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再用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

  8、75%的酒精溶液:用于杀菌消毒,75%的酒精能渗入细胞内,使蛋白质凝固变性。低于这个浓度,酒精的渗透脱水作用减弱,杀菌力不强;而高于这个浓度,则会使细菌表面蛋白质迅速脱水,凝固成膜,妨碍酒精透入,削弱杀菌能力。75%的酒精溶液常用于手术前、打针、换药、针灸前皮肤脱碘消毒以及机械消毒等。

  9、95%的酒精溶液:冷却的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可用于凝集DNA。

  10、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溶液等体积混合可用于解离根尖。

  11、龙胆紫溶液:(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用于染色体着色,可将染色体染成紫色,通常染色3~5分钟。(也可以用醋酸洋红染色)

  12、20%的肝脏、3%的过氧化氢、3.5%的氯化铁:用于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新鲜的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

  13、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3%的蔗糖溶液、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用于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

  14、碘液:用于鉴定淀粉的存在。遇淀粉变蓝。

  15、丙酮:用于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16、层析液:(成分:20份石油醚、2份丙酮、和1份苯混合而成,也可用93号汽油)可用于色素的层析,即将色素在滤纸上分离开。

  17、二氧化硅:在色素的提取的分离实验中研磨绿色叶片时加入,可使研磨充分。

  18、碳酸钙:研磨绿色叶片时加入,可中和有机酸,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破坏。

  19、0.3g/mL的蔗糖溶液:相当于30%的蔗糖溶液,比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大,可用于质壁分离实验。

  20、0.1g/mL的柠檬酸钠溶液:与鸡血混合,防凝血。

  21、氯化钠溶液:①可用于溶解DNA。当氯化钠浓度为2mol/L、 0.015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高,在氯化钠浓度为0.14 mol/L时,DNA溶解度最高。②浓度为0.9%时可作为生理盐水。

  22、胰蛋白酶:①可用来分解蛋白质;②可用于动物细胞培养时分解组织使组织细胞分散。

  23、秋水仙素:人工诱导多倍体试剂。用于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可使染色体组加倍,原理是可抑制正在分裂的细胞纺锤体的形成。

  24、氯化钙:增加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用于基因工程的转化,使细胞处于感受态)

第9篇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6.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7.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知识点总结:生命的物质基础

  8.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9.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10.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绝对不能离开水。

  11.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2.脂类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等,这些物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

  13.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14.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重要作用。

  15.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16.活细胞中的各种代谢活动,都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密切关系。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

  17.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18.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19.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20.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21.内质网与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合成有关,也是蛋白质等的运输通道。

  22.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

  23.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24.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25.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26.构成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7.细胞以分裂是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8.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29.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但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30.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性。

  31.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3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33.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并且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

  34.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35.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36.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一层半透膜,二是这层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37.植物根的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38.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并且是有条件的、互相制约着的。

  39.高等多细胞动物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40.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稳态。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41.对生物体来说,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二是为体内其它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42.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

  43.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往往具有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一般来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44.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子果实。

  45.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不是受单一激素的调节,而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

  46.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47.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48.神经系统调节动物体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49.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够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50.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51.动物建立后天性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

  52.判断和推理是动物后天性行为发展的最高级形式,是大脑皮层的功能活动,也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53.动物行为中,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是相互协调作用的,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的地位。

  54.动物行为是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器官共同协调下形成的。

  55.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大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因此对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重要意义。

  56.营养生殖能使后代保持亲本的性状。

  57.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的减少了一半。

  58.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个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则不同对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

  59.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

  60.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精细胞再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精子。

  61.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62.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63.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64.很多双子叶植物成熟种子中无胚乳,是因为在胚和胚乳发育的过程中胚乳被胚吸收,营养物质贮存在子叶里,供以后种子萌发时所需。

  65.植物花芽的形成标志着生殖生长的开始。

  66.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可以分为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胚胎发育是指受精卵发育成为幼体。胚后发育是指幼体从卵膜孵化出来或从母体内生出来以后,发育成为成熟的个体。

  67.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而噬菌体的各种性状也是通过DNA传递给后代的,这两个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68.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遗传物质除DNA以外还有RNA.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69.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70.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

  71.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72.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

  73.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74.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75.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76.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又决定了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最终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特性。

  77.生物的一切遗传性状都是受基因控制的。一些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基因控制性状的另一种情况,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

  78.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

  79.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80.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存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8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82.在育种工作中,人们用杂交的方法,有目的地使生物不同品种间的基因重新组合,以便使不同亲本的优良基因组合到一起,从而创造出对人类有益的新品种。

  83.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XY型,另一种是ZW型。

  84.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85.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86.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基因重组,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这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生物进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87.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88.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其基本观点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知识点总结:生物与环境

  89.光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90.生物的生存受到很多种生态因素的影响,这些生态因素共同构成了生物的生存环境。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91.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92.在一定区域内的生物,同种的个体形成种群,不同的种群形成群落。种群的各种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和生物群落的结构,都与环境中的各种生态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93.在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各种类型的生物群落。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群落的结构都有差别。但是,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是统一的整体。

  94.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阳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便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这些能量是沿着食物链(网)逐级流动的。

  95.对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间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

  96.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无机环境一起,构成了这个星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97.生物圈的形成是地球的理化环境与生物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98.生物圈是地球上生物与环境共同进化的产物,是生物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99.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能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一现象称为生物的稳态。

  100.从能量角度来看,源源不断的太阳能是生物圈维持正常运转的动力。这是生物圈赖以存在的能量基础。

  101.从物质方面来看,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各种必需的物质。生物圈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所形成的三极结构,接通了从无机物到有机物,经过各种生物多级利用,再分解为无机物重新循环的完整回路。生物圈可以说是一个在物质上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这是生物圈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

  102.生物圈具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

  103.大气中二氧化硫主要有三个来源:化石燃料的燃烧、火山爆发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104.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及子孙后代共有的宝贵财富。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基因、特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105.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一是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二是掠夺式的开发利用,三是环境污染,四是由于外来特种的入侵或引种到到缺少天敌的地区,往往使这些地区原有特种的生丰受到威胁。

第10篇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细胞膜有关知识点总结

  1、研究细胞膜的常用材料:人或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2、细胞膜主要成分:脂质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糖类

  成分特点: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

  3、细胞膜功能:

  将细胞与环境分隔开,保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还有分泌,排泄,和免疫等功能。

  一、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

  原理:渗透作用(将细胞放在清水中,水会进入细胞,细胞涨破,内容物流出,得到细胞膜)

  选材:人或其它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原因:因为材料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

  提纯方法:差速离心法

  细节:取材用的是新鲜红细胞稀释液(血液加适量生理盐水)

  二、与生活联系:

  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膜成分改变,产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

  三、细胞壁成分

  植物:纤维素和果胶

  原核生物:肽聚糖

  作用:支持和保护

  四、细胞膜特性:

  结构特性:流动性

  举例:(变形虫变形运动、白细胞吞噬细菌)

  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

  举例:(腌制糖醋蒜,红墨水测定种子发芽率,判断种子胚、胚乳是否成活)

第11篇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1、地球上的生物,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分类也就有了细胞生物和非细胞生物之分)。

  2、细胞膜由双层磷脂分子镶嵌了蛋白质。蛋白质可以以覆盖、贯穿、镶嵌三种方式与双层磷脂分子相结合。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除保护作用外,还与细胞内外物质交换有关。

  3、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如:变形虫的任何部位都能伸出伪足,人体某些白细胞能吞噬病菌,这些生理的完成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

  4、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

  a、自由扩散: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消耗能量。例如:H2O、O2、CO2、甘油、乙醇、苯等。

  b、主动运输: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例如: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的离子(如K+)。

  c、协助扩散:有载体的协助,能够从高浓度的一边运输到低浓度的一边,这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叫做协助扩散。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5、线粒体:呈粒状、棒状,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内有少量DNA和RNA内膜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

  6、叶绿体: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主要存在植物叶肉细胞里,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还有少量DNA和RNA,叶绿素分布在基粒片层的膜上。在片层结构的膜上和叶绿体内的基质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7、内质网: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物。功能:增大细胞内的膜面积,使膜上的各种酶为生命活动的各种化学反应的正常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8、核糖体:椭球形粒状小体,有些附着在内质网上,有些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9、高尔基体:由扁平囊泡、小囊泡和大囊泡组成,为单层膜结构,一般位于细胞核附近的细胞质中。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并有运输作用。

  10、中心体:每个中心体含两个中心粒,呈垂直排列,存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位于细胞核附近的细胞质中,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11、液泡:是细胞质中的泡状结构,表面有液泡膜,液泡内有细胞液。化学成分:有机酸、生物碱、糖类、蛋白质、无机盐、色素等。有维持细胞形态、储存养料、调节细胞渗透吸水的作用。

  12、与胰岛素合成、运输、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在胰岛素的合成过程中,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胰岛素的运输要通过内质网来进行,胰岛素在分泌之前还要经高尔基体的加工,在合成和分泌过程中线粒体提供能量。

  13、在真核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叶绿体、线粒体;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不具膜结构的是:中心体、核糖体。另外,要知道细胞核的核膜是双层膜,细胞膜是单层膜,但它们都不是细胞器。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是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成熟的植物细胞有明显的液泡,而动物细胞中没有液泡;在低等植物和动物细胞中有中心体,而高等植物细胞则没有;此外,高尔基体在动植物细胞中的作用不同。

  14、细胞核的简介:

  (1)存在绝大多数真核生物细胞中;原核细胞中没有真正的细胞核;有的真核细胞中也没有细胞核,如人体内的成熟的红细胞。

  (2)细胞核结构:

  a、核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说明:核膜是和内质网膜相连的,便于物质的运输;在核膜上有许多酶的存在,有利于各种化学反应的进行。

  b、核孔:在核膜上的不连贯部分;作用: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c、核仁:在细胞周期中呈现有规律的消失(分裂前期)和出现(分裂末期),经常作为判断细胞分裂时期的典型标志。

  d、染色质:细胞核中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提出者:德国生物学家瓦尔德尔提出来的。组成主要由DNA和蛋白质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细胞中的两种不同形态!

  (3)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代谢中心活动的控制中心。

  15、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也可以说是有无核膜,因为有核膜就有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就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这里有几个问题应引起注意:

  (1)病毒既不是原核生物也不是真核生物,因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2)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是真核生物。

  (3)不是所有的菌类都是原核生物,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等)是原核生物,而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等)是真核生物。

  16、在线粒体中,氧是在有氧呼吸第三个阶段两个阶段产生的氢结合生成水,并放出大量的能量;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中,光反应产生的氢参与暗反应中二氧化碳的还原生成水和葡萄糖;蛋白质是由氨基酸在核糖体上经过脱水缩合而成,有水的生成。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